老店铺传奇-唐永和杂货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清朝中叶,来周口经商的湖北人最多,从巨商富贾到六行八作,有数千人之多。所以当时周口有“小武汉”之称。

    湖北人善于联络,团结性强,很会做生意,人称“九头鸟”。开初,他们来周口经商的人虽多,但实力并不雄厚,于是,便联络湖南、广东、广西的商人在周口建立了一个湖广会馆。后来生意做大了,便撇掉两广,改称两湖会馆。湖北帮在周口经营的进口货以杂货为主,出口货主要是皮张。河南有给死人烧纸的习俗,湖北帮狠抓这一点,选派大批专人赴江西,对所生产的火纸、时仄纸、老仄纸、点张纸、毛边纸、铜版纸、仿纸以及大黄表、小黄表等等,采取包销手段,使外人无法插手,而运到周口,又是独家经营,财源滚滚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利用政治影响。当时有个名叫金国军的湖北人,官至清廷御史,因故曾贬为民,后来问题澄清,官复原职,赴京上任,途经周口,湖北帮利用同乡关系,盛情相邀,下榻于唐永和杂货行。时值曾国藩镇压捻军坐镇周口,因金与曾是同科进士,于是便简装前往大营拜会曾国藩。守门清军见金国军青衣小帽,不予通报,金国军大怒,喝道:“报也得报,不报也得报!”守门清军见其气势不凡,急忙报于曾国藩。曾国藩听说金国军来访,忙趋步相迎,盛情款待。

    次日,曾国藩回拜金国军,前边鸣锣开道,一对对“肃静”“回避”牌为前导,步兵马队浩浩荡荡簇拥着曾国藩的八抬大轿,一直来到唐永和杂货行门前,却未见金国军前来迎接。一个家人把曾国藩迎到客厅,急忙通报,而金国军依然慢条斯理,只顾洗脸漱口。家人一再催促,金国军像是有意在老乡面前摆谱,说:“叫他等一会儿不要紧的。”直到整理完毕,才来到客厅会见曾国藩。在交谈时,曾国藩要为金国军在驿馆安排住处,金国军说:“不必,不必,此店乃敝同乡所开,对我照顾十分周到,还望阁下转告地方官员,对敝同乡要诸多关照。”这次互访的消息很快传出,很快在周口引起轰动,使湖北帮名声大振。

    殊不知,这唐永和与金国军是姑表弟兄。金国军自幼住在姑姑家,与唐永和同窗读书。唐永和虽未谋得功名,但也满腹经纶,深谙官场一套。为和曾国藩拉上关系,等金国军走后,急忙借机备厚礼去拜望两江总督。老奸巨猾的曾国藩为官严谨,拒不收礼,对唐永和说:“老夫在周口执行公务,拒不收礼是众所周知的,得罪了!不过你我都是两湖老乡,遇到什么事情尽管说,我会尽力帮忙的。”唐永和一听曾国藩不收礼,颇显尴尬。但他毕竟精明,知道这是曾国藩第一次接见他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便觉得机不可失,忙施礼说道:“在下今日拜见大人,是有一事相求。”曾国藩问:“何事?”唐永和说:“我想求大人墨宝,为小店题匾额。”曾国藩一听,迟疑了片刻,心想这厮果真了得,在这儿等我。只是刚才为拒礼说了几句客气话,不好再拒绝,只好答应,挥笔写下了“唐永和杂货行”六个大字,交给了唐永和。

    唐永和如获至宝,连连叩谢,然后回到行里,让人制出金匾,选了良辰吉日,请来唢呐乐队,敲锣打鼓将匾挂上。为广为人知,唐永和原打算让鼓乐队连闹三天,不想当天夜里,金匾却被人盗去了。

    因为是两江总督的题匾,丢失了不好交代,所以唐永和不敢报官,更不敢再求曾国藩,只好自认倒霉。他本想借此匾扩大自己的经营和势力,不想到手的大鲤鱼瞬间就溜掉了,一切都成了泡影。

    直到这时候,唐永和才知道自己的聪明与曾国藩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转了一大圈儿,其实还在人家手心里。

    从此,唐永和做生意更加本分,再不敢有别的妄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