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铺传奇-陈州古旧书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民国初年,陈州北关有一专收古旧书的铺面,主人姓姚,名金堂。原籍汴梁人,上辈可能有人在陈州为官,后代便落户于陈州城。姚家过去也为世家,后家道中落,一代不如一代,到姚金堂记事的时候,几乎已沦为引车卖浆者流了。

    一开始,为生活计,姚金堂是走街串巷的收购古玩儿。他挎着篮子,到城内的世家去串游,收买珍珠、玛瑙、翡翠、玉器、古玩、眼镜、家具等等。那时候他不收古旧书。有一次从汴京城来一位姓王的亲戚,说他在汴京开有旧书铺,如果能收到古旧书可转卖给他。姚金堂觉得有利可图,便开始收古旧书。碰到字画、碑帖也收。收了,就转送到汴京王氏旧书铺。这样过了几年,他从中就掌握了不少古旧书知识,能辨别出什么版本值钱,什么书是珍品。再加上他爱学习,每收到整治的旧书,就自己先留下来细读,学问也大长了不少。后来,就自己开了铺面,专收古旧书籍。走街串巷的小贩见有人收古旧书,也开始经营这项业务,收到了,就去姚氏书铺去卖。姚老板买下后,挑拣整齐,然后去汴京、北平找销路,生意一下就活了。

    凡卖古旧书之人,多有一个特点,即是不论好坏、新旧、整套或残缺,总愿悉数卖完为快。姚老板每得到信息,必亲自登门,见其中只要有少许有价值的古旧书,就全部买回,然后挑选、整理,残缺者逐渐配套,少页者,他还能缮抄补帖,作整套出售。

    一般买古旧书的人,多是大学里的教授或有品位爱收藏的官员。陈州有省立师范学校,也有省立重点高中。汴京有河南大学、杞县有大同中学。这几个学校里的教师和教授皆成了他的购书对象。常与这些人接触,姚金堂从中得到不少有关古旧书的信息,什么书是孤本,什么人喜欢什么版本,他都要记录在册,一旦收到,立即送往,讨个好价。当时有一个省里的官员是登封人,很想得到同是登封人耿逸安著的《敬如堂文集》。不久,姚金堂在城北一世家买到,系清道光年间刻本,竹纸、十册。他急忙去开封送给那官员,喜得那官员如获至宝,赏给他了一个不菲的价钱。有一次他收到明弘治年间慎独斋刘弘毅刻的《十七史详节》,内有《南齐书》四本,白棉纸,系明仿宋制小字本,刻工甚精,知其珍贵,打开词簿,查出北平有一著名的学者要此书,便亲送京城,感动得那学者又掏高价又给他报路费,成了他日后许多年炫耀的例证。

    再后来,他本钱大了一些,便不再亲自给人送书,改为邮寄。先发出广告信,寄给老客户们。信中列出他所出售的书籍名目,比如《李氏焚书》六卷,明李贽著,明闵齐伋刻,朱墨本,白纸,六册;《杂剧三编》,三十四卷,董康诵芬室刻本,美浓纸,八册;《翠屏集》,明张志道著,成化年间刻,黑口本,白棉纸,四厚册;《四圣悬解》五卷,清黄元御著,蓝格旧抄本,竹纸,二册;《池氏鸿史》,十七卷,高丽刊本,皮纸,十七册;《新定十二律昆腔谱》,十六卷,清王正祥撰,康熙停云室刊本,附《考证韵大全》,开花纸,六册……得此信者,按其所需与上面的价格,先款后书,省了不少麻烦。

    一九三八年,陈州沦陷后,有一天,伪河南省民政厅长赵筱三来陈州视察,得知姚金堂有一部《古今图书集成》,便派人去购买。姚金堂当时确实藏有这部书,中华书局排印,三节版,连史纸印,一万卷,共八百册。姚金堂为搜齐这部巨书,已费了好几个年头。他跑项城去界首和周家口,还去过几次许昌和南阳,才收购五百余册,尚缺二百余册。这是中国当时最大的一部书,仅目录就有四十卷之巨。姚金堂如此精心搜集这部大书,是应京城一位大学校长之约,单等收齐后一同送到京城。不想赵筱三不知从何处得到消息,非要不可,而且还舍得掏大价。论说,收旧书就是为赚些银钱。货是自己的,谁给价高就卖给谁。可姚金堂觉得开店铺不能光讲钱,还要讲信誉。如果没有北平大学校长之约,卖给谁都行。而既然应了约,就得守约,虽然没有签字画押,只是口头应允,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古训不能不守。于是,他思量再三,最后婉言回绝了来人。不料来人也是一汉奸,他对陈州人骂他是汉奸早已记恨在心,尤其这个姚金堂,别看只收个破书,却口口声声给他讲信誉讲节气,于是他就想借此机会杀一杀陈州人的气焰。回到驿馆,便添油加醋地向赵筱三汇报,说是那姓姚的认死不会将所藏卖给日本人的走狗!赵筱三一听此言,像被人揭了疮疤般羞怒。他原本只是派人前去探听一下,并不想巧取豪夺,不想此老儿竟如此放肆,不卖书还骂他是汉奸走狗!这种人不治一治可真咽不下这口气!但他毕竟是省里的官员,来陈州只是视察民情,并没权杀人搞报复。他虽然不亲自杀人,但却有能力借刀杀人,于是便把《古今图书集成》的重要性告知了驻陈州日军长官川原一弘,并有意将这套大书说成是中国之国宝,对大日本帝国极其有用云云。川原一弘虽不太懂收藏,但一听说是中国之国宝,便动了心,决定要夺过来。当下,他就派人去了姚氏古旧书铺。

    川原一弘派去的人一到姚金堂的旧收铺,先用刺刀逼住姚金堂,然后让翻译上前说明目的。面对明晃晃的刺刀,姚金堂当然害怕,忙将那套《古今图书集成》交给了日本人。日本人走后,姚金堂感到害怕又失落,像被人挖走了身上一大块肉,思前想后,就觉得这事太蹊跷!心想我是一个收古旧书的人,说白了跟拾荒收破烂差不多,怎会引起日本鬼子的注意?而且他们进门就点名要那套还未收全的《古今图书集成》?当然,不用多想,一下就想到了赵筱三。因为两件事挨得太近,向日本人告密的必是他无疑!姚老板就觉得太可气,而且是越想越气!他说自己跟日寇无法讲理,找到赵筱三说说道理总是可以的!主意一定,他就直奔了赵筱三住的驿馆。

    赵筱三身为省府大员,门前自然是岗哨林立。姚金堂到了驿馆门前,守门岗哨自然不让进。姚金堂心想,赵筱三既然派人去买书,肯定喜欢收藏。于是他就向哨兵说我是古旧书铺的老板,手中有两套孤本,请您请示赵厅长要不要?那岗哨是赵筱三的随从,自然知晓赵筱三的这一爱好,便打电话向赵筱三请示。赵筱三一听姚金堂亲自登门向自己售书,肯定是稀世孤本,便同意见见他。

    姚金堂走进赵筱三的住所,赵筱三刚从洗手间出来。姚金堂问:“你就是赵厅长?”赵筱三点点头说:“是!”姚金堂又问:“是你将我有一套《古今图书集成》的消息告知了日本人?”赵筱三可能觉得这事儿没甚好隐瞒,便说:“不错!”姚金堂一听果真是这汉奸,就有些气冲牛斗。气过火了就会失控,姚金堂此时就已经失控。他望着赵筱三,双目冒火,突然就抡起巴掌很响地打了赵筱三两个耳光,然后骂了一声“败类”,就气冲冲地转身走了。

    赵筱三一下被打蒙了,怔怔然竟好一时不知所措,等他清醒过来,看姚金堂已经走出了过道。他当然也气,想喊人抓住姚金堂,可嘴张了一下竟没喊出来!原因是那一刻他的脑际里一片空白,没找出抓住姚金堂的理由,又生怕自己挨了两个耳光传扬出去,最后竟傻呆呆地看着姚金堂走出了驿馆大门。

    当然,等姚金堂冷静下来,也极后怕,当天就离开陈州去外地躲藏,两个月后才敢回来,只是令他颓丧的是,每当向别人炫耀此次壮举时,没人相信他,都说他是吹牛皮!

    再后来,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