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遇到过打嗝的问题,它可以由饮食过饱、吃了冰冷的食物或精神刺激等引起。如果打嗝是出现在汇报演讲、会见客户等严肃的正式场合,那着实毁人形象,让人尴尬不已。假如因此造成当事人的情绪紧张,那就更容易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与打嗝相比,呕吐的感觉就更让人难受了。其实,不管是吃错了东西呕吐,还是孕妇怀孕早期的孕吐,或是晕车引起的呕吐,只要找对方法,解决起来一点儿都不困难。
针对不同原因的打嗝和呕吐,所选用的偏方也不尽相同。本章中,我将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您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小尴尬小烦恼。
25.饭后腹胀打嗝,常按丰隆穴
症状:饭后常腹胀、打嗝,伴舌苔白腻、大便不成形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位于膝盖外侧与脚踝连线正中间点上的丰隆穴,以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记得我还在读中学时,隔壁班有个人经常在晚自修时打嗝,那声音真是惊天动地,隔着一堵墙,我们班里的人还能听得清清楚楚,每次都惹来阵阵笑声。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个男生,后来班里有人抑制不了好奇心,亲自去隔壁班看了一下,结果发现是个女生,大家很有点儿惊讶。听说这件事让那女生的形象大毁。
当时很不明白,那位同学为什么会一直打嗝呢?后来学了医,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打嗝在医学上称“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而发出一种特别的短促声响。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多种,有些是由外界刺激引起,比如进入胃内的空气过多而自口腔溢出,有些是由精神因素、饮食习惯不良、吞咽动作过多等因素引起。还有些是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慢性疾病引起胃蠕动减弱所致,这些则要检查清楚,对症治疗。
对于饭后经常腹胀、打嗝的人,可以试试中医的穴位按摩疗法。按压丰隆穴的效果不错,丰隆穴在膝盖外侧与脚踝连线正中间的点上,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以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那么,按摩这个穴位有什么原理根据吗?让我来解释一下。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打嗝是由于胃气不降、胃气上逆动膈、上冲咽喉而成。多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正气亏虚、耗伤中气等因素引起。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有疏通脾、胃表里二经的气血阻滞,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还有降痰浊、化瘀血、泄热通腑的功效。刺激丰隆穴可通调脾胃气机,使气行津布,改善饮食不节造成的脾胃功能失常,使水湿自化,疏解肠胃胀气,这样一来,打嗝自然也就消除了。
现代医学也认为,打嗝多是胃功能失调、消化力低下所致,刺激丰隆穴具有很好的治疗慢性肠胃病的效果,可以消除胃胀感,对长期的胃胀、打嗝、食欲不佳有很好的疗效。
按压丰隆穴对于脾胃受湿邪阻滞引起的腹胀、打嗝比较有疗效,这种人一般大腹便便,不爱喝水,还有舌苔白腻、大便不成形的情况。长期按摩这个穴位,不但能治疗打嗝,对于痰湿引起的其他病症也有疗效。临床上对于肥胖、高脂血症等与痰湿有关的病症,刺激这个穴位也有一定的功效。
不过,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打嗝,按摩这个穴位不一定有效果。中医认为,引起打嗝的原因还可能是情志不和、肝气犯胃,这时可要多吃些疏肝理气的食物,比如陈皮、柑橘之类的东西,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上述穴位要坚持按摩才见效,那出现打嗝、感到尴尬不已时,用什么办法可以立即制止呢?我建议大家可以配合按一下内关穴(内关穴位置图解请见第89页图)。用拇指指腹重力按压内关穴5~1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依旧打嗝不止,还可用牙签刺激内关穴6~15次,打嗝自会停止。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两指宽的中央处。按压此穴可起到理气、和胃、降逆的作用。
26.吃生冷致胃寒打嗝,喝韭菜红糖水
症状:胃寒打嗝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
①将一小把生韭菜洗净榨汁,取韭菜汁一小杯(约200毫升),加入姜汁适量、红糖少许,调匀后服下。
②取干姜、附片、丁香、羌活、茴香各12克,将所有材料混合在一起,共研成细末,放进瓶里密封备用;用时取适量药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敷在肚脐上,用纱布盖住,用胶布固定;再取食盐适量炒热,用布包裹,趁热熨在肚脐处,冷则再炒再熨,持续30~40分钟。每天1~2次,持续一周。
有一年,我随同医院的医疗队伍到乡下义诊,有个姓陈的村民跑来找我们看病。陈先生说他从地里干完活回到家,就喝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喝完后就打嗝不止,刚好看到我们这边有医生,就过来了。周围人看他打嗝不停,表达得口齿不清,都哈哈大笑起来。连我们这些医生,也忍不住笑了。
我问他除了打嗝还有什么症状,他说觉得胃冷痛不适,我看了看他的舌头,又把了脉,发现他舌苔白润,脉迟,基本就有了定论。我叫他赶紧回去喝点韭菜汁,做法简单,将一小把生韭菜洗净榨汁,取韭菜汁一小杯(约200毫升),加入姜汁适量、红糖少许,调匀后服下。如果嫌麻烦也可以直接嚼一片生姜。陈先生听了我的偏方,马上回去准备,他用自家种的韭菜榨汁服用了一小杯,很快打嗝就止住了。
其实打嗝并不是病,偶尔打嗝是我们身体的一种保护反应。在我们的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似的厚厚的肌肉膜,医学上称为膈肌,它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只要是任何一种因素刺激到膈肌,比如吸入过多空气或饮食出了问题,分布在膈肌上的神经就会把刺激传导给大脑,紧接着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使膈肌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于是打嗝就出现了。中医认为,打嗝的主要病位在中焦,是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可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情志不和、肝气犯胃,或正气亏虚、耗伤中气等引起,分为胃寒、胃热、气滞、痰湿等多种类型。陈先生的症状是典型的胃寒引起的打嗝,遇温稍减,遇寒尤剧。我推荐的方子有温补脾胃、止呃逆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胃寒呕吐、打嗝。
韭菜味甘、辛,性温,《本草拾遗》记载它有“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腑脏,令人能食,益阳,止泄臼脓、腹冷痛”的功效。韭菜益肝健胃,它含有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辛香气味,有助于疏调肝气,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它的辛辣气味还有散瘀活血和行气导滞的作用,适用于反胃、肠炎、吐血、胸痛等病。在韭菜中加入姜汁和红糖可增强它的功效。生姜善温中、降逆、止呕,能有效治疗过食寒凉食物而引起的打嗝、呕吐、腹泻等问题;而红糖味甘,性温,入脾经,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因吃了生冷食物、寒凉药物而长期胃寒打嗝、拉肚子的人,除了食疗外,还可试试一个外用偏方。取干姜、附片、丁香、羌活、茴香各12克,将所有材料混合在一起,共研成细末,放进瓶里密封备用;用时取适量药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敷在肚脐上,用纱布盖住,用胶布固定;再取食盐适量炒热,用布包裹,趁热熨在肚脐处,冷则再炒再熨,持续30~40分钟。每天1~2次,持续一周。这个方子适用于寒气犯胃所致的习惯性打嗝。
这个偏方里的药物都性温,味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附片属温里药,味辛,性大热,可温补脾肾、散寒止痛;丁香是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一种香料,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的功能;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止痛;茴香行气止痛、健胃散寒。诸药共用,敷于肚脐上,对于寒气犯胃所致的打嗝、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等有明显疗效。
如果是积食引起的打嗝,特别是那些顽固性呃逆患者,其打嗝的原因大多是进食过快、过分饱胀和胃酸分泌不足,这时可以喝点生山楂水。取生山楂适量,压碎榨汁,每次口服15毫升,每天2~3次,于饭后服用,可预防打嗝。
打嗝虽是平常事,一般可很快止住,但如果长期打嗝不止,甚至持续数年,就需要警惕是否患有胃炎或食管炎。
27.气滞打嗝干呕,《金匮要略》有偏方治
症状:胃虚热、气滞型打嗝、干呕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取陈皮10克、竹茹9克、生姜5克、大枣3枚,水煎取汁,每天1剂,连服5~7天。
来我门诊看病的中学老师甄先生得奇怪的打嗝病有两年多了,说起他的打嗝很奇怪,很容易受精神状态影响。有时他在上着课突然就打起嗝来,由于紧张和尴尬,打嗝声会变得更大,停不下来。他曾在几家大医院的门诊看病,被诊断为神经性呃逆,服用了各种中药和西药,试过了针灸、按摩、理疗等各种方法,都没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我问他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打嗝,他说是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比如上课时遇到生气的事情,之后就会没胃口,总好像胃里有气,只有打了嗝才会舒服些。
经询问得知,他还有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容易上火的情况,我心里就有数了。
打嗝在现代医学看来,是由于膈肌痉挛、收缩而引起的。而中医认为,发生打嗝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过食生冷食物或苦寒药物引起的,有的是由于过食辛热食物或辛燥药物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精神刺激、情志失调、胃气郁逆引起的。
根据甄先生的症状,他这是胃虚有热、气逆动膈所致的呃逆,治疗时应注意清除胃热、疏理气机、调理中焦。我给他开了中药方橘皮竹茹汤。取陈皮10克、竹茹9克、生姜5克、大枣3枚,水煎取汁,每天1剂,连服5~7天。
这个方子出自于东汉张仲景着述的中医经典古籍《金匮要略》,是经过辨证改良的方子,原方还有人参、甘草这两味药。由于人参价格昂贵,且更适合病后体虚的人,如果没有气短乏力、神疲倦怠等气虚症状的人,可以不用人参。
甄先生的打嗝主要是由胃虚热、气滞引起的,用人参恐怕会有上火症状,所以我在原方的基础上去除了这味药。
我推荐的这个方子具有益气清热、和胃降逆的作用,可治疗呕吐、呃逆。
方中的陈皮味辛、苦,性温,能理气和胃。《本草纲目》盛赞陈皮“通滞”之功,称它:“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竹茹是竹子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可入药。它味甘,性寒,可清热降逆、除烦止呕。竹茹和陈皮二药相伍,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可和胃、降逆、止呃,除胃中虚热甚妙,对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错杂、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症都有很好的疗效。而生姜辛温,为呕家圣药,与竹茹配伍,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可增强。再加上益脾补中的大枣,可以改善久病脾虚的症状,姜、枣合用,还可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诸药合用,共奏降逆和胃、清热生津、疏理气机的功效。
甄先生听说了这个方子的来历,很是信服。在几个月后的随访中我得知,他在用了2剂药后,病情就马上控制住了,在坚持服用了6剂后,打嗝就完全解除,更让他惊喜的是,他发现自己没有以前那么急躁、容易生气了,胃口也变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胃热分为虚热和实热,二者症状相似,都有口干舌燥、便秘等上火症状,但又有不同,实热的症状一般比较急,来得猛,也比较重,而虚热就相反,来得慢,病程长。实热虚热最简单的辨别方法是从脉象辨别,实热脉浮数,虚热脉沉数。
上述方子适合脾胃虚热、肝郁气滞的人;如果是胃有实热,则不宜服用上方。这时可取柿蒂10克,黄连、竹茹各9克,水煎取汁,早晚分服,每天1剂,连服1~5剂。柿蒂味苦涩,性平,可理气降呃;黄连味入口极苦,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再搭配清热的竹茹,可清胃止嗝,对胃热呃逆有疗效。
28.胃热干呕不止,喝甘蔗姜汁
症状:胃热型反胃、干呕不止
老偏方:将甘蔗、生姜捣烂榨汁,取甘蔗汁半杯,鲜姜汁1汤匙,两汁混合加温水饮用。每天2次,连服2~5天。
干呕指有呕吐的声音和动作,但没有东西吐出来,或仅有涎沫而没有食物吐出。上个星期,有个女孩子来找我看病。这个女孩说最近老是恶心干呕,特别是早上刷牙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跟她说,干呕首先要看是否是妊娠反应,如果排除这个原因,有可能是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的表现。经过检查发现,这个女孩子并没有其他问题,她的干呕纯粹是由胃肠功能紊乱和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
听说她平时很爱吃辛辣食物,最近大便干结,口干口渴,吃东西还特别容易反胃,经检查,我发现她舌质红,舌苔黄燥,我心里就基本有了判断,她的情况属于胃热。于是,我叫她回去喝点甘蔗姜汁。将甘蔗、生姜捣烂榨汁,取甘蔗汁半杯,鲜姜汁1汤匙,两汁混合加温水饮用。每天两次,连服2~5天。这女孩回去后喝了几天甘蔗汁,来复诊的时候她告诉我这个方子的效果很好,现在她恶心干呕的情况已经基本消除了。
之所以我会推荐这个女孩喝甘蔗汁,是有一定原因的。中医认为,干呕是胃气上逆的缘故,分为食滞型、肝郁型、胃寒型、胃热型这几种类型。那个女孩的症状属于胃热型,是由于外邪侵袭,化热入里,客于阳明,与谷气相搏,逆而上冲所致,治疗时应该清热通腑、和胃降逆,甘蔗汁刚好可以对症治疗。
甘蔗一般在秋季上市,但很多超市里整个冬天,甚至是春天都有甘蔗出售,所以冬季这段时间,要找甘蔗并不难。中医认为,甘蔗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有滋补清热、生津止渴、和胃止呕的作用,对于治疗口干舌燥、反胃呕吐、呃逆、消化不良、小便不利、大便燥结,以及肺燥引发的咳嗽、气喘等病症有一定疗效,还能缓解咽喉疼痛。
甘蔗搭配辛温的姜汁,不会太寒凉,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又可和胃止呕,对于妊娠反应、慢性胃病等原因引起的吐食、干呕不止都有疗效。注意,有胃溃疡以及消化不良的人慎用,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遇到干呕时,如果情况一直持续,没有好转,可到呼吸内科或消化内科检查一下。如果没有检查出器质性病变,都可以用中医的方法辨证治疗。按照中医古籍的理论,治疗干呕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胃虚气逆(气滞腹胀)的人,宜用橘皮竹茹汤;胃寒的人,宜用半夏干姜散、理中汤;胃热的人,宜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连解毒汤。
29.伤食呕吐,喝胡椒紫苏生姜水
症状:伤食呕吐
老偏方:
①取白胡椒、紫苏、生姜各5克,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分2次饮用。每天1剂,连服1~3剂。
②取白萝卜1个、蜂蜜50克,将白萝卜洗净切丝,捣烂成泥,拌上蜂蜜,分2次服完,连服1~3天。
现在的年轻人吃东西都没有顾忌,胡吃海喝后很容易伤食。伤食是中医的概念,是指因饮食过量、生冷不均、杂食相克而导致食物滞纳在胃,不能及时消化,致使脾胃功能减退而出现腹胀腹痛、吞吐不适的病症。
去年冬天,我们家隔壁的小吴就因为伤食而呕吐。小吴那天晚上和朋友吃火锅,又喝了很多冰冻饮料和啤酒,结果晚上十点多时腹胀难受,忍不住一顿狂吐,吐后自觉胃部舒适了很多。但第二天起床后小吴又喝了一杯冷水,之后吃东西时完全没胃口,见到东西就恶心,还觉得胃虚胀冷痛,常吐清水。他妈妈知道我是医生,就赶紧跑来我家,问我有什么办法解决。
我叫她带小吴过来看看什么情况,得知小吴是吃了生冷东西开始胃部不适,我心里大概就清楚他是怎么回事了。我们的胃向来喜欢温暖,大冬天往暖暖的胃里倒入冰冻生冷的东西,胃肯定吃不消,出现短暂性的“感冒”。对于这种受寒引起的伤食呕吐,治疗时要温中散寒,可以试试一个方子。白胡椒、紫苏、生姜各5克,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分两次饮用。每天1剂,连服1~3剂可见效。
胡椒、生姜是家里常见的调料,并不难找,让小吴的妈妈犯愁的是,一下子不知道上哪去找紫苏,刚好我家里也备着,就送了她一些。小吴喝了一次,就觉得恶心、胃虚胀有所缓解,之后他再服用2次,很快就恢复了胃口,没再反胃、呕吐了。
我家里之所以备着紫苏,是因为紫苏有一个特殊的功效——解酒。紫苏其实是任何一个中药铺子都能买到的平民药材,叶片呈紫色,茎、叶、子都可以入药。我认识紫苏是从看到一个亲戚家包的粽子开始的,他们家包粽子喜欢把五花肉拌入紫苏叶,满满地包进糯米中,吃粽子时可看到白色的糯米被紫苏染成了紫红色。
后来学医时我知道了紫苏叶的功效,它味辛,性温,归肺、脾经,有行气和胃的作用,常用于胸腹胀满证,和油腻食物一起吃有助于消化吸收,喝酒后吃些紫苏,可起到解酒目的。紫苏还可解表散寒,可用于风寒感冒。在中国,也只有南方这边会有吃新鲜紫苏的传统,其他地方很少吃。紫苏在日本比较受欢迎,凡有生食料理的店铺,都会提供新鲜或腌渍的紫苏叶作为佐食。这主要是因为紫苏有解鱼蟹毒的功效,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症状都可吃它来缓解。
胡椒紫苏水多用于寒凝气滞型呕吐,还适用于溃疡病属寒凝气滞者,常见的症状是胃脘冷痛、口淡泛涎、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如果实在找不到紫苏,也可以直接服用胡椒生姜水。
别看胡椒这么普通,它有温中下气的功效,可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等症。药理研究发现,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碱,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粗脂肪及可溶性氮,能去腥、解油腻、助消化。此外,胡椒有防腐抑菌的作用,且性温热,对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可治疗风寒感冒。生姜也是治疗胃寒的常用药,两者搭配在一起可温中理气、止呕,治疗伤食呕吐效果最好。
上面的偏方只适合于胃寒呕吐,如果是吃大鱼大肉后消化不良,出现伤食呕吐、便秘或腹泻、舌苔厚腻等症状,又该怎么办呢?别急,吃点白萝卜蜂蜜就好。取白萝卜1个、蜂蜜50克,将白萝卜洗净切丝,捣烂成泥,拌上蜂蜜,分2次服完,连服1~3天。白萝卜性凉,有清热生津、顺气消食的功效,它含有的淀粉酶、粗纤维等物质,可促进淀粉、脂肪的分解和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肠胃蠕动。白萝卜再搭配补脾胃、润肠通便的蜂蜜,可健脾和中、养胃,适用于食积引起的恶心、呕吐。
30.孕期呕吐,找内关穴和太冲穴
症状:怀孕初期恶心、呕吐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
①每天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内关穴100次,长期坚持,对于孕期呕吐、腹泻等症有疗效。
②平揉、压放太冲穴各100次,有止呕作用。
不少女性在怀孕的第二到第三个月都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严重的甚至厌食或食入即吐,这在医学上叫做“妊娠呕吐”。
出现频繁呕吐时,有些孕妇一下子不知道吃什么来制止,而中医又认为,这种呕吐是一种排毒方式,对胎儿有好处,不宜用药物制止。那么,这时最好的缓解办法就是穴位按摩。如果怀孕期前3个月恶心、呕吐,可以按摩内关穴。每天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该穴位100次,长期坚持,对于孕期呕吐、腹泻等症有疗效。内关穴并不难找,找时先仰掌,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面两横指处,也就是近手腕之横皱纹往上约两指宽的中央,轻轻按压这里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就是内关穴的位置了。
按摩内关穴可宣通上、中、下焦之气机,平冲逆之气。内关穴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按摩后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降逆止呕的功效,可治疗胸闷气急、打嗝、胃痛、恶心、上腹痛、腹泻等,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对怀孕期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
孕期呕吐有时候与情绪有关。调查发现,孕吐反应剧烈的孕妇多数为情绪不太稳定的人。不良的家庭氛围、人际关系等因素均会给孕妇带来不良刺激,加重孕吐反应。这种情绪因素在中医称为肝气郁结,长期肝郁会化火,肝火旺盛则脾气暴躁、气急败坏,所以那些性格冲动的孕妇常常会有激烈的孕吐症状。这种情况下,在按摩内关穴之前,可先用泻法,按摩一下太冲穴,平揉、压放各100次,有止呕作用。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第二趾跖骨连接部位。太冲穴从古至今都是治疗常见病症的要穴,擅长治疗咽喉肿痛以及肝郁气滞引起的腹满痛、呕吐等。在肝火上炎时,刺激这个穴位可平肝火,并有良好的调血功能。按摩太冲穴可疏肝解郁,最适合那些闷闷不乐、抑郁焦虑的人。
按摩穴位治疗妊娠呕吐是中医的治疗手法,现代医学对怀孕初期呕吐的原因尚未有明确的解释,有研究认为,这与孕妇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关。而中医认为这是湿邪感染所致。
一种情况表现为湿热证,孕妇多有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大便干结,甚至烧心、上火的症状。这时候不要强迫自己进食,更不要进补,可适量吃些酸奶、甘蔗汁或清热的蔬菜水果,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及维生素B1的食物,如小米、燕麦、花生、芝麻、海苔、香蕉、瘦肉等,可以防止便秘,减轻早孕反应的症状。
还有一种情况表现为寒湿证,孕妇常有胃寒、腹痛腹胀、呕吐泄泻的症状,这时可吃点姜汁砂仁止吐止泻。取鲜生姜100克、砂仁5克,将鲜姜捣烂为泥,用纱布挤汁。将姜汁倒入碗内,加水,放入砂仁,隔水炖半小时,去渣喝汤。生姜性温,散胃寒力量强,益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它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抑制作用;而砂仁味辛,性温,可化湿止呕,有健胃、行气调中、消食安胎的作用。服用几次这个方子,可温胃散寒、行气止吐,很适合胃寒型的妊娠呕吐、腹泻。
对于孕吐的妇女,我还经常嘱咐她们,怀孕期间遇到呕吐、胃口不佳时,不要干躺着不动,其实适量活动是好事,因为活动太少也会使恶心、食欲不佳、倦怠等症状更为严重。适当参加一些轻松的活动,如室外散步、做孕妇保健操等,可改善心情,减轻早孕反应。
31.晕车恶心呕吐,有了这招不用愁
症状:晕车,搭车常恶心呕吐
老偏方:
①上车前将新鲜橘皮或柚子皮表面朝外,对准两鼻孔挤压,吸入皮中喷射出的芳香味的油雾,乘车途中也可随时吸闻。也可以在上车前补充点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柑橘等水果。
②坐车途中口含一片生姜,再准备一片随时放在鼻孔下闻;还可取新鲜生姜一片,贴于神厥穴(肚脐),用伤湿止痛膏固定。
如今空巢老人很多,有时候内心孤独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煎熬。之前看新闻报道说,“常回家看看”已被写入法律,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虽有国家规定在此,可现实中,子女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做到“常回家看看”。
我舅妈也听说了这个规定,她曾向我抱怨,表妹嫁人后只知道给他们二老寄钱,却很少回家探望他们。舅妈就表妹这一个独生女,前几年表妹嫁到省城,婚后没再上班,家务又有公婆操心,生活悠闲自在。按理说,表妹的婆家离舅妈家也不太远,搭大巴3小时就到了,但她还是很少回去。后来,我找表妹聊了一下,她直喊冤枉,说自己其实也很想回家,但是她实在受不了晕车!
我问她晕车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严重。她点点头说严重得很,一上车闻到那股味道就不舒服,空调车更严重。每当节假日堵车时,她只要一闻到那股汽油味就会开始狂吐,快到站时,她又要吐一次。她也试过吃晕车药,但那副作用实在让她难受,只能减少回家的次数。她说早知道就嫁得近些,不用受这折磨。
我笑着跟她说,这问题解决不难啊,我倒有个防止晕车呕吐的招数:闻橘子皮或柚子皮。上车前将新鲜橘皮或柚子皮表面朝外,对准两鼻孔挤压,吸入皮中喷射出的芳香味的油雾,乘车途中也可随时吸闻。也可以在上车前补充点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柑橘等水果。她听了这个方法,表示怀疑,但下次回家时还是按我的方法试了一下,在车上一直闻着橘子皮,果然没再晕车呕吐。
有的人之所以会发生晕车晕船,主要是耳朵中控制平衡的器官有些问题。也就是因为他们的内耳前庭和半规管过度敏感,当乘坐车船时,由于受到颠簸、摆动等刺激,内耳出现前庭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虚脱等症状的出现。中医认为,晕车的发生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体质虚弱引起,所以,体虚的女性就特别容易晕车。另外,睡眠不足、吃过多或过少、饮酒和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以及噪声、汽油味、腥味等不良刺激均可诱发或加重症状。
治疗晕车的药物也不少,呕吐时可服吗丁啉或胃复安等,精神紧张时可服镇静药。但是很多人都不喜欢吃晕车药,它的副作用也是个问题,比如晕车药人丹就含有朱砂,不能经常服用。预防晕车,最好是用安全无副作用的办法。像我表妹这种对汽油味敏感的人,就比较适合用新鲜橘子皮和柚子皮来对付。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香精油,具有理气化痰、健胃除湿的功能。它的清香气息能够排除异味,用手指挤捏橘子皮,皮中会喷射出无数股细小的橘香油雾,直接对准鼻孔闻,可起到提神、通气的作用,避免异味刺激引起恶心呕吐。如果没有橘皮,也可以用柚子皮。柚子皮也有和橘子皮相似的功效,淡淡的柚子香气也有安神的作用,可防止恶心呕吐。
为了巩固效果,还可在上车前或搭车时补充点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柑橘、柚子、猕猴桃等水果。这些酸甜食物可健脾消食,特别适合那些饱食后乘车、消化不良的人,可避免肠胃不适引起恶心、呕吐。如果实在找不到水果,也可直接买酸奶等饮料来喝,或吃酸梅、山楂糕等食物,也能防止晕车恶心呕吐。
不过也有些人试了上面的方法都不管用,他们的症状不是饱胀恶心,相反是肚子有空荡的感觉,晕车时容易吐清水、头晕、出冷汗或手脚冰凉,特别怕空调。这种人一般脾胃虚寒,坐车时不适合再吃冰冻饮料或生冷酸味水果。可以先喝点温水,坐车途中口含一片生姜,再准备一片随时放在鼻孔下闻;还可取新鲜生姜一片,贴于神厥穴(肚脐),用伤湿止痛膏固定,防晕车效果也不错。
生姜能温胃散寒,它辛辣的味道能抑制恶心呕吐的感觉,民间常用吃生姜或贴穴位的方法来防止晕车、晕船,收效显着。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正在服用降血压药物的患者,吃生姜时需要咨询医生。
预防晕车呕吐,还要注意坐车时要向前看,不要向两边看,这样就能使你的目光基本保持稳定,要尽量坐在车的前部,系好安全带,让身体固定,减少颠簸对肠胃的刺激。相信只要做足工夫,晕车人士也能轻松做到“常回家看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