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元年间,有一户姓崔的人家。老爷是前朝的宰相,老爷和夫人膝下只有一女,取名为莺莺。崔莺莺生得美艳惊人,老爷和夫人视其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当莺莺长到十几岁时,老相国病逝了。崔家的家势一落千丈。老夫人与莺莺感受世态的炎凉,更是悲从中来。不久夫人带女儿莺莺、丫鬟红娘和其他家丁,护送相国灵柩回河北安葬。中途因道路有阻,于是暂住在河中府普救寺中。
老夫人平日对女儿管教甚严,总是要求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因此莺莺也被调教得知书达理、温柔贤淑。崔相国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了老夫人的侄儿郑恒为妻。在寺中,老夫人怕莺莺心情郁闷,就让丫鬟红娘陪其去殿中烧香拜佛。莺莺一进大殿,在场的人都被她的美貌惊呆了。忽然一人大呼:“我死也。”此人正是洛阳书生张生,他赴京城赶考,路过河中府来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寺中景色,今日不想竟然看到如此美女,不禁失声大叫。莺莺循声回头望去,与张生火热的目光撞在一起,四目相对,莺莺娇羞地低下了头。张生魂不附体,语无伦次地向红娘介绍自己,莺莺与红娘含笑而去。
张生爱慕莺莺,便向寺中方丈打听莺莺的住处,知道莺莺住在西厢房。张生便与方丈借宿,也住进了西厢房,两人的住处只有一墙之隔。张生自从见了莺莺后,就开始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一日,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道场内不准男子进入,张生硬着头皮溜了进去,与莺莺再次相见,张生不俗的外表和炙热的眼神触动了崔莺莺埋在心中的深情。张生从小和尚那里得知,莺莺小姐每晚都到后花园内烧香。在一个月朗风清的晚上,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莺莺烧香。看到动情处,张生随即吟了一首诗:“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来表达自己的爱意。莺莺听是张生的声音,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吐露自己的芳心。此时,张生的痴情打动了莺莺,崔莺莺也在心里深深爱上了张生。
本地有一个叛将叫孙飞虎,他听说了莺莺有倾国倾城之貌,便率领自己的五千兵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寺中所有人员都束手无策,等待老夫人拿主意。老夫人希望侄儿郑恒好好表现一番,没想到郑恒却吓得一句话不说,于是老夫人扬言出去,谁能杀退贼兵,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挺身而出,要救莺莺于危难。张生的结拜兄弟白马将军杜确,是位武状元,统领十万大军,镇守在离此不远的地方。张生先让红娘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来,一鼓作气打退了孙飞虎。
老夫人说出的话现在却又想反悔,没办法只好设宴酬谢张生,在宴席上竟让莺莺认张生做哥哥。莺莺的笑脸僵在了脸上,张生的脸上也失去了血色。宴席不欢而散。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心中气愤不已,她气老夫人不守信义,开始同情他们的爱情,于是热心正义的红娘私下里安排他们见面。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表白自己的心思,莺莺听后动情不已,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带给莺莺一封信,书写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回信写道:“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被突如其来的幸福冲昏了头脑,竟理解成跳墙过去约会。当晚,张生赴约来到后花园里,他知道莺莺就在墙后面,于是爬墙跳了过去,看到莺莺一把搂到怀里。莺莺大惊,怕被在角门把风的红娘看见,于是拿出大小姐的架势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以为莺莺不喜欢自己,回去就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夜里莺莺会来这里相会,张生精神为之一振,相思病好了大半。深夜,莺莺在红娘的掩护下,来到张生的住处,与张生恩爱缠绵,私订了终身。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便怀疑她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进行拷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但机智的红娘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拿起“信义”的大旗,摆出维护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的样子,以冠冕堂皇的教条压住了老夫人。老夫人无奈,为了相国府的颜面只好自认晦气,又以相国府不要白衣女婿为由,为难张生必须取得功名,才能娶到莺莺。
在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的时节,莺莺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再三叮咛张生此去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尽早回来。张生不胜惆怅,发誓一定回来迎娶莺莺,真心不变。两人在老夫人的催促下挥泪告别。张生到京城用心应试,果然考取了状元,连忙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来到普救寺中,捏造谎言说张生变了心,成了尚书的女婿。本来就希望“亲上加亲”的老夫人听信谗言,再次赖掉张生的婚事。恰巧郑恒与莺莺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白马将军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后,郑恒羞愧难言,一头撞死。张生与莺莺历经曲折后终于结合,正应了那句“有情成眷属”。
(二)《牡丹亭》
古时候的南安,有个太守叫杜宝,他有一个女儿叫杜丽娘。丽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已出落得貌美如花,再加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父母很是钟爱。为使女儿成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杜宝特请来落第秀才陈最良,作为丽娘的老师,以伦理道德调教女儿,命丫鬟春香伴读。杜宝和夫人对杜丽娘管教颇为严厉,除了书房和绣楼,不许她迈出院落一步,只许春香陪伴左右,除父亲和老师外,不得与任何男性接触。
老师陈最良是个迂腐的老儒生,对两个女孩子大讲《诗经》里面的“关关雎鸠”,作为圣贤之书,却遭到天真烂漫的春香的无情戏弄。无邪的春香到后花园采摘鲜花时,捕到了两只白蝴蝶,拿到绣房里,引得丽娘春情大发。在春香的带领下,丽娘来到了后花园游园观春。后花园里姹紫嫣红,百花争艳。春鸟之声不绝于耳,蜂飞蝶舞,挑动着春光。湖中碧波荡漾,鱼儿自在畅游。牡丹亭边,假山嶙峋,草木青翠,好一派动人的春色啊!这满园的春色使丽娘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天天困在绣楼的她,如今像一只逃出牢笼的小鸟,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春香回房侍奉老夫人之时,丽娘倦倦地伏在牡丹亭里悄悄地进入了梦乡。
梦中,从柳树后面,走出一位风流倜傥的公子,手中拿着一枝柳枝。他说自己叫柳梦梅,是柳宗元的后人。柳梦梅满目含情,向杜丽娘招手,丽娘欣然走过去,梦梅告诉丽娘,在梦中曾见过丽娘,今日如约前来相见。丽娘满面羞涩,表示也似曾相见。梦梅向丽娘赋诗一首,表达爱慕之心,然后轻挽丽娘转过芍药栏,来到假山石后。梦梅为丽娘宽衣解带,丽娘半推半就,二人云雨一番。花神见他们恩爱完毕,便飞撒花瓣惊醒二人。梦梅飘然而去,丽娘急唤梦梅,忽从梦中惊醒。春香回到园中,见丽娘在牡丹亭内倦睡,满面娇红,忙扶她进入绣楼。夫人知道此事后,严厉训诫了丽娘,要她严守闺阁之道,下令不准再到后花园去,并禁止春香带小姐出房乱走。丽娘对梦中之事久久不能忘怀,以焚香祷告为名,让春香带自己重游花园,追寻梦中所见之人。可惜再没有见到柳梦梅,致使杜丽娘思念过度,从此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春香将她的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丽娘死后,父亲杜宝升迁为淮扬安抚使,一家人便同去淮扬上任。临走,杜宝委托老师陈最良为女儿修建“梅花庵”,令石道姑在庵内主事,命陈最良在园中守坟。三年后,有岭南才子柳梦梅与其友相约到临安赴试。梦梅在路过南安时患上了伤寒,过独木桥时又不慎失足,落入水中,恰巧被路过的陈最良救起,并让其住进了梅花庵,在那里养病读书。
丽娘死后,鬼魂来到冥府,正值胡判官上任,欲收丽娘做妾,丽娘心中只有柳梦梅,不肯服从,胡判官便对其用刑,并把她关入枉死城中。柳梦梅伤寒痊愈后,来后花园散步,在假山石下拾到丽娘自画像,见画上题有诗句:“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梦梅认出是梦中之人,便把画挂在书房里天天观看,思慕丽娘。梅花庵里的石道姑,又收了徒弟小尼姑。二尼为丽娘的鬼魂祭奠。冥府中,监察御史早已听说胡判官贪污受贿,便想在冥王前状告胡判官。但胡判官为冥王之妻弟,没有十足证据,不敢轻易揭发。正在这时,遇杜丽娘冤魂一案,御史想借此开刀,经过精心策划,就上书告发胡判官。御史在冥王面前极力称赞丽娘,聪慧善良,并说她是为情而死,堪称古今奇人。冥王心动,提审丽娘,见丽娘果然气度不凡,查看生死簿,知丽娘阳寿未尽,便准其返回阳间。御史趁此机会说出胡判官贪赃枉法,强占民女之事,冥王赐给御史尚方宝剑,令其惩办胡判官的罪行。
丽娘接到冥王令牌,准许其到阳间探亲。丽娘鬼魂便回到南安杜府后花园,与心爱的梦梅在梦中多次约会,柳梦梅梦醒后,日夜观看丽娘的自画像,神情变得恍惚,而对丽娘的思念更甚。丽娘鬼魂知道后便来到梅花庵中,再次与梦梅在梦中相会,两人海誓山盟,结拜为夫妻,并行夫妻之礼。梅花庵中凡心大动的小尼姑,多次想与梦梅相会,但都被梦梅拒绝。而对梦梅早已有心的石道姑,更是百般提防小尼姑和梦梅单独接触。丽娘与梦梅每夜相会,欢声笑语,被小尼姑听到,误以为梦梅和石道姑相好。石道姑听到却误以为梦梅是和小尼姑相好,于是,二尼相互捉奸。冥府中,胡判官不死心,无视御史的警告,千方百计想占有丽娘。他令小鬼向梦梅索命,想以此要挟丽娘从命。因此,本不该进冥府的梦梅,却被小鬼锁进了枉死城。丽娘闻知此事非常着急,只好将自己所藏积蓄,向胡判官行贿,换取梦梅阳寿。梦梅还阳后,遵丽娘嘱托,将丽娘墓掘开,开棺见丽娘尸体面目如生,灌了还魂汤后,丽娘还魂复活。
陈最良发现丽娘墓被盗,于是连夜赶往淮安报告杜宝。此时,金朝完颜亮欲南下夺取临安,封叛将李全为溜金王,作为内应。李全与妻子杨氏商计,先包围淮安再打扬州。淮安告急。杜宝奉命镇守淮安,让夫人与丫鬟春香乘船回临安。李全紧围淮安,杜宝带兵杀入城内,因兵力不足,陷入围困之中。陈最良到淮安城外被李全捉住,杨氏再设计谋,扬言杀掉了夫人和春香,然后放走陈最良,让他到淮安城内向杜宝报信。陈最良见到杜宝,向他报告夫人和春香被奸人杀害,丽娘坟墓被书生柳梦梅偷盗。杜宝命陈最良返回李全营内,传达招安之意。陈最良带信给李全,李全接受招安撤军,淮安解围。
夫人和春香回到临安,兵荒马乱之中投宿旅店,巧遇丽娘和石道姑,母女相认,抱头痛哭,叙说别后之事。柳梦梅来到临安,考试日期已过,他在考场门前大哭求情。恰巧主考官是曾资助过他的钦差使臣苗舜宾,知其原因特许他参加考试。柳梦梅考试完毕,受丽娘之托,到淮安看望岳父杜宝,杜宝不认,并以盗墓贼罪名将柳梦梅毒打一 顿,发配临安府监候。陈最良因送 信有功,被封为黄门奏使官,因金兵南侵,科举榜迟发,现金兵已退,皇上下召发榜,柳梦梅高中状元。报喜人不知新科状元柳梦梅身在何处,带令寻找柳梦梅。杜宝因退金兵有功,官升平章。柳梦梅强认杜宝为岳父,并告其丽娘已经复活。杜宝不相信,继续拷打柳梦梅,并判罪。正在这时,柳梦梅的老乡带命官找来了,告知柳梦梅已是新科状元。杜宝则不服,要上告圣上,给柳梦梅治罪。丽娘和母亲也来面圣,万岁升朝,亲自审理杜柳之案。杜丽娘在朝堂之上时而情深一叙,时而慷慨陈词,把因情而死,为情而复生的爱恋讲述得楚楚动人,就连皇上也为之感动。于是皇上主婚,准柳梦梅和杜丽娘结为夫妇,令杜宝认女认婿。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一家人欢喜团圆,谢恩受封。
(三)《柳毅传书》
唐时,陇西有个书生叫柳毅。一年他进京赴试,不幸落第。收拾东西准备返回湘滨老家。路过泾阳时要去拜访一位朋友,大约走了六七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于是柳毅加快了步伐,匆忙赶路中看到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牧羊女在路边哭泣。
柳毅感到奇怪,就上前询问原因。女子告诉他,自己是洞庭龙君的小女儿,父母把她嫁给了泾川龙王的二儿子。婚后,丈夫贪图享乐,淫逸无度,逐渐厌倦了她,公婆爱护儿子,也嫌弃她,于是就罚她到这里来牧羊。龙女说得肝肠寸断,让人万分同情。但洞庭离这里千里之遥,音信难通,她听说柳毅从此经过,就在此等候,希望他帮自己带封家书回去。柳毅听了龙女的遭遇早已气愤不已,恨不能立刻飞到洞庭送信但柳毅想到洞庭湖水深茫茫,自己一个凡人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柳毅向龙女说出忧虑,龙女见柳毅答应自己的请求,心中万分感谢,哭着发誓如果自己能回到洞庭,一定会重谢恩人。随后告诉柳毅,在洞庭湖的南面,有一棵大橘树,乡人称之为社橘,只要把腰带解下系在树上,然后叩树三声,就会有人来迎接,随着进去,就会安全无事。龙女从腰间取出信,双手递与柳毅,柳毅把信放入行囊收好。说完,两人告别。柳毅行了数十步,回头再望龙女,发现龙女与羊群全都不见了。
柳毅拜访过朋友,与朋友匆匆告别。大约一个月后回到了家乡,于是拜访洞庭湖。见洞庭之南,果然有社橘,便按照龙女的嘱咐去做,一会儿见一武夫出现在碧波之中,柳毅向其说明来意。武夫揭水指路,引柳毅进入,他让柳毅闭上眼睛,柳毅照办,不时到达一宫中,只见台阁相向,门户万千,奇草珍木,无所不有。柳毅问这是什么地方,武夫告诉他是龙宫的灵虚殿。柳毅观赏之间,见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而来。武夫告诉他这就是洞庭龙君,武夫上前通报。洞庭龙君知其来意后,与柳毅相互礼拜,并命柳毅坐于灵虚之下。柳毅将自己的身份和龙女的遭遇叙说一遍,然后取出书信献给龙王。龙王读完信,心疼女儿,用衣袖掩面哭泣,宫中之人听后也都失声痛哭。龙王急忙让宫人止住哭声,他怕弟弟钱塘君知道,其弟钱塘君性格暴虐,因触犯了天条,至今还在受罚之中。
龙王话没说完,只听一声巨响,顷刻间天崩地裂,云烟沸涌,只见一条赤龙长千余尺,电目雪舌,项擎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辟青云而去。龙王知是弟弟钱塘君已知此事,救其侄女去了。柳毅吓倒在地,龙王亲自扶起他,并安慰他不用害怕。不多时宫中恢复了平静。许久,柳毅神情才稳定下来,便向龙王告辞。龙王极力挽留,争执之间,忽听一阵欢声笑语,柳毅循声望去,见千万红妆中,一曼妙身姿飘然而来,柳毅细看竟是泾阳路边牧羊的龙女。龙女见到柳毅若喜若悲,零泪如雨,在宫女的簇拥中进入后宫。
清光阁里,众水族来来往往,悬挂水晶宝珠,安排盛宴。席间又来了一位披紫衣,执青玉的人。龙王介绍说是弟弟钱塘君。钱塘君感谢柳毅搭救侄女,向柳毅敬酒,柳毅还礼。钱塘君非常高兴,因这次除恶有功,玉帝赦免了他的罪过,他对洞庭君说自己一怒杀了六十万虾兵蟹将,淹了八百里的庄稼,吃掉了那个无情郎。洞庭君怪他做事太鲁莽,杀害了无辜。但钱塘君不以为然。龙女来席上拜谢柳毅的传书之恩,感谢其正义君子,心中已有爱慕之意,但碍于情面,不敢明显表露。可叔叔钱塘君却看在了眼里。
宴饮完毕,钱塘君与柳毅从清光阁来到侧殿落座,钱塘君对柳毅说道:“你传书洞庭,深恩岂可不报,如今将侄女许配与你,意下如何?”柳毅诚恳地回道:“非是柳毅有违大王之意,想我身入龙宫,备受款待,已属大幸,怎敢再妄图报答?敬请大王收回成命。”钱塘君道:“秀才你依了婚事,我与你同履云霄,永享神仙之乐。”柳毅道:“小生一介凡夫,岂敢图神仙之乐,这婚事实难从命。”钱塘君误解了柳毅的意思,一时怒起。就开始威胁柳毅,柳毅神情自若,仰天大笑,钱塘君被其笑得奇怪,问其为何发笑,柳毅侃侃而言道:“我以为刚决明直,无过大王。谁知你竟会说出这般无理之言。”钱塘君一惊。柳毅又道:“大王跨九州,攘五岳,脱金锁,走蛟龙,纵有人间豪杰,岂能与大王相比。”钱塘君脸上显出得意之情。柳毅继而说道:“谁知你竟为婚姻,横加威胁,此岂英雄之所为?”钱塘君一愣。柳毅又继续说道:“柳毅传书洞庭,无非出于义愤。若娶了公主,岂非施恩图报?世人议论,道我杀人之夫纳人之妻,非为君子,实乃小人也。”钱塘君被柳毅的一番话弄得词穷语塞,向柳毅长揖谢罪,柳毅回揖。柳毅怕家中老母盼望,希望拜别回家。洞庭君也不再强留,待明日为柳毅送行。
龙王送柳毅许多奇珍异宝,都被柳毅婉言谢绝,钱塘君知柳毅是真正的君子。龙女亲自为柳毅开路送行,洞庭岸边龙女向柳毅表白了自己的真心,并送一颗明珠以表深情。柳毅感其真情,诚恳地劝慰龙女,然后深深作揖,转身离去。
柳毅离去后,龙女日夜思念,于是变化成一位渔家女三姑,住在柳毅家附近,柳毅不在家,她就经常去帮柳毅的母亲做事,深得柳母的喜欢。柳毅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乡,见到三姑想起龙女来,不禁拿出龙女给的明珠来看。三姑施展法术知道了柳毅的心声,其实柳毅的心中也对龙女充满深情。龙女制造幻术,让柳毅得到龙女成婚的消息。柳毅再次来到洞庭龙宫,见到了龙女,但在龙宫也看到了三姑,方才知道三姑是龙女的化身,柳毅宛如大梦初醒。柳毅为龙女的痴情打动,向龙女吐露真心。继而湖中金钟齐鸣,仙乐风飘。只见万盏红灯的精致龙舟上,众仙女列队吹奏着笙箫。洞庭君、洞庭夫人及钱塘君站立船头,向柳毅和龙女颔首微笑。柳毅和龙女在湖滨频频拜送。龙舟在白浪中缓缓远行,渐没入烟雾之中。后人有诗云:“秀才传书解倒悬,龙女化身成美眷。多情多义传佳话,世间争唱柳毅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