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迈出国门,走向另一个陌生的国度时,我们就更需要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因为面对陌生的国家、陌生的民族、陌生的语言、陌生的文化,要想立刻建立起语言交流的话,难度是很大的。那个时候,人就是感受到一种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寂寞,而在境外的工作、生活也会因此而增添许多的烦恼和问题。
所以,出国之前应该对另一个国家有充分的认识,应该对需要办理的手续程序和当地的相关风俗习惯和文化礼仪有所了解。要懂得入乡随俗的道理,使自己的异国之旅留下美好的记忆。
涉外礼仪四原则
商务人员在涉外商务交往中,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节,诚恳和善、彬彬有礼,既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又可以赢得国际友人的尊敬和爱戴,促进商务往来。
总的来说,涉外商务礼仪主要有以下4个原则:
1.入乡随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俗”。“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具体含意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2.女士优先
“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实际行动,去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
3.尊重隐私
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有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是在交谈中必须自觉涉及的,这一点在“尊重他人的隐私”一节中将有详尽阐释。
4.热情有度
“热情有度”指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入乡随俗,学会打招呼
欧洲、亚洲、非洲的文化习俗不同,见面打招呼的礼仪也有所不同。商务人员在不同的国家,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最好能够按照他们本国的习惯打招呼,才会显得比较妥当。
以下是几个不同国家人们见面时打招呼的方式:
1.美国人见了面,一般挥手点头或握手。
2.日本人见面多施鞠躬礼。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钟为宜;如果遇见好友,弯腰的时间要稍微长些;在遇到长辈的时候要等长辈抬头以后才可抬头。
3.泰国人见面施“合十礼”,即双手合十,男性将双手放置于脸部前方,女性则置于胸前。
4.西班牙人见面要互贴脸颊一次。
5.在澳大利亚,拥抱亲吻的情况罕见,握手是一种相互打招呼的方式。
6.马来西亚人见面时两人双手交握(右手掌放入对方双手掌中)一下。双手微触额头一下。双手微触胸前一下。
7.印尼人碰到朋友或熟人的传统礼节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好,对一般人则以握手问好。
西式见面礼
商务人员在与外国人进行涉外商务交往时,视对象场合的不同,礼节也尽不同。在西方国家中,最常见的见面礼有以下4种:
1.拥抱
在严格场合,正规的拥抱礼要求两人面对面站立,首先各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各向对方左侧拥抱,在普通场合行礼不用如此讲究。墨西哥、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男子见面时一般紧紧地拥抱,并用手在对方背部轻轻拍打。
2.贴面
当对方把脸颊伸过来时,你要很得体的和对方贴一贴你的脸颊。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自然地接受对方的贴面礼,不要太拘谨,否则对方就会很尴尬。
3.吻礼
行礼时,不要发出亲吻的声音或者将唾液弄到对方脸上。并且亲吻的部位也要根据双方关系而定。长辈吻晚辈,应当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当吻面颊;同辈之间,同性应当贴面颊,异性应当吻面颊。接吻不宜滥用。
4.吻手
要注意:只有已婚妇女才能接受吻手礼。做法如下:男士走到女士前,首先垂手立正致意,然后用右手或双手捧起她的右手,俯首以自己微闭的嘴唇,去象征性地亲吻一下其手背或是手指。
要随时为各种服务支付小费
在涉外商务交往中,如何恰到好处地支付小费也是一门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讲,支付小费也体现了商务人员的文化修养和素质。然而,由于各国各地各行业小费的数额没有统一规定,所以应当酌情而付。
1.机场
通常,候机楼、大门、信息台、行李认领处和信息部工作的员工不需要支付给他们小费,而机场搬运工或航空公司的行李搬运工、轮椅服务员、机场饭店的工作人员可相应付给1~5美元数目不等的小费。
2.火车
商务人员付给就餐或休息车厢侍者的小费数目应约为总账单的15%~20%,而支付给卧铺车厢搬运工的可占账单的15%~20%。
3.汽车
在大城市,汽车上的小费不能低于1美元,如果是汽车和豪华客车服务,也可以要求把小费计入账单。
4.饭店
在自助服务的饭店小费的标准一般是账单的10%,另外,看看账单里面是否包含有小费或服务费。即使账单已经包含小费,你也可以再额外支付。
5.酒店
门房可以给他1~4美元的小费。侍者帮你的运送行李,每次可以给他们支付1美元小费,酒店咨询台的员工若提供特别服务,比如说帮你预订晚餐,每次可支付5~10美元的小费。
女士优先的原则
“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在涉外商务中奉行“女士优先”原则,是男子绅士风度与教养的体现。然而,“女士优先”原则也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地区差别
“女士优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东欧地区、拉丁美洲地区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区十分通行。然而在一些东方国家里,像阿拉伯国家、南亚地区、东亚地区,那里的人士对“女士优先”并不认可。
2.场合差别
在社交场合中,“女士优先”原则最需讲究。在公务场合中,性别差异并不为人们所看重,人们普通强调的是“男女平等”。在休闲场合中,是否讲究此原则,可视情况而定。
3.个人差异
在一些提倡“女权”,要求“男女绝对平等”的“女权主义者”看来,“女士优先”是歧视妇女行为的一种表现,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必讲究,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
所以,理解了“女士优先”原则的差异了之后,商务男士应将“女士优先”原则落实到实处,做到尊重女士,体谅女士、照顾女士、保护女士。
行进礼仪,举止文雅礼貌最重要
在涉外商务场合中,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不能不涉及有关行进的礼仪。此时,遵守行进的礼仪尤为重要。就重点而论,涉外商务人员特别应当关注下述几点:
1.行走时要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与对方发生身体碰撞。迎面要是有人走过来,应向外侧躲避,以便让对方先过去。不要寸步必争,让人觉得不懂礼貌。
2.行走时不要尾随于他人身后,甚至对其窥视、围观或指指点点。在不少国家,这可能被视为是“侵犯人权”的举动。如果路遇车祸或其他变故,更不要围观起哄,以免堵塞交通,影响公共秩序。
3.行走时速度不宜过快或者过慢.也不该东张西望或是左右来回摇摆。以免妨碍周围人的行进。
4.不要一边走路一边连吃带喝,或是不停地吸烟,因为那样不仅不雅观,而且还会影响他人。吃东西最好要在室内,或者在销售摊点上吃完再继续行走。
5.与成年的同性走在路上时不要勾肩搭背、搂搂抱抱。在西方国家,这是同性恋者的做法。
不做没有预约的不速之客
一般情况下,外国人都不喜欢不速之客,所以,商务人士到外国人的办公室或住所时,均应事先与对方约定好或者通知到对方,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
首先,拜访时间要特别注意,如果对方没有邀请你进餐,应尽量避开吃饭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同时尽量不要在深夜打搅对方。让对方感到吃惊与不安,到达时间不要早于或晚于主人提议或者同意的时间,若迟到应表示歉意。并且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谈话的时间尽量不要过长,事情洽谈完毕以后也不要逗留。
另外,拜访别人应有所准备,要做到礼貌周全,可以带一些点心、鲜花、水果等比较适合的礼物,对于主人家的人要主动问候,有小孩在场时,应主动与孩子握手、拥抱表示喜欢。面对主人招待你的一些小甜点之类的点心可以拘无束尽情享用,即使不是自己很喜欢的食品,也应象征性地吃一点,不吃不喝有失礼节。离开时,应有礼貌地向主人告别,感谢主人的接待。客人回到家里,不要忘记电话或者写张明信片告诉对方自己已平安到达,并感谢对方的盛情款待。
尊重他人的隐私
商务人员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自觉地避免在与对方交谈中主动涉及别人隐私方面的问题,做到尊重和体谅交往对象。
一般而言,下列8个方面的问题,在涉外交往中会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
1.收入
除工资收入外,那些可以反映个人经济状况的问题,如银行存款、私宅面积等也不宜提及。
2.年龄
在国外,人们一般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年龄告诉别人。一个真正的绅士要“记住女士的生日,忘却女士的年龄”。
3.身体健康
西方人一般将自己的身体健康看做是他的重要的“资本”。所以非常反感其他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过多的。
4.恋爱婚姻
跟异性谈论此类问题会让人难堪,而且极有可能被对方视为无聊之至。
5.个人经历
外国人大都将个人经历看做是“商业秘密”。
6.家庭住址
外国人大都视自己的私人居所为私生活的领地,非常忌讳别人无端干扰其宁静。
7.信仰政见
对交往对象的宗教信仰、政治见解品头论足,都是不友好、不尊重的表现。
8.所忙何事
询问对方的正在忙的事,在外国人看来是别有用心的表现。
待人友好,把握好尺度
商务人员在进行涉外商务交往时,要注意把握好尺度,也就是说要理解别人的文化习俗差异,不能热情过头,让人反感。具体几方面分寸的把握如下:
1.关心有度。
对于很多强调个性独立、绝对自由的外国人看来,过分的关心会让人感觉碍手碍脚、多管闲事。所以不宜对外国友人表现得过于关心。
2.批评有度。
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对外国友人的所作所为横加指责,尤其是不要当面批评指正对方,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好为人师,妄自尊大。
3.距离有度。
外国人非常重视私人空间,如果你离他过近,会对他产生威胁感。所以,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应与对方保持适度的空间距离。
4.举止有度。
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做到“举止有度”,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勿采取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二是勿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如随便摸小孩子的头部、顺手拍对方的肩膀,与成年同性手挽手走在街上等。
谦虚有度,不亢不卑
谦虚固然是一个人的美德。但是商务人员在涉外商务交往中谦虚也一定要看场合,在一个不了解你的陌生场合,如果显示的过分谦虚,则会很容易被别人误解。所以,商务人员在涉外交往中,有意识地做到谦虚有度,不亢不卑,有助于给外国友人留下既从容不迫,充满自信,又善待他人,尊重对方的良好印象。
首先,在很多外国人看来,过分的谦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还可能会被他们误认为你心怀鬼胎。所以,当在国际商务交往中涉及自我评价时,商务人员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地对外国人进行谦虚客套。
另外,不亢不卑是指在涉外商务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又要尊重他人,在自尊、自爱、自信基础的基础之上,在外国人面前做到谨慎而不拘谨,主动而不盲动。表现得实事求是,坦诚友善,豁达开朗,落落大方;尊重外国友人主要应当表现为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虚心学习对方的长处。以礼待人,平等待人,友善待人,而不是傲慢自大,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唯我独尊。
出入国境:好礼仪少麻烦
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
不管是在火车、飞机还是处境入境口,相信没有人会愿意因为自己不遵守礼仪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并因此给人们留下不良的印象。由此可见,商务人员在进行涉外商务旅行时,掌握一定的礼仪是非常必要的。是否懂得和运用出入国境的基本礼仪,不但反映着商务人员自身的素质,而且折射着公司甚至国家的形象。所以,商务人员务必要了解出境前要办理的手续,学会收拾自己的行李箱,掌握必要的乘火车、飞机的礼仪,不做令人生厌的乘客。
收拾好你的行李箱
一个物品齐全、摆放整齐的行李箱,可以为商务人员的出行免去许多出门在外的麻烦,让你的涉外之旅更加从容。
首先,在去一个国家之前,可以先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收集这个国家的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最好是准备一本目的地国家的旅行手册放到行李箱中。如果你的英语不好,又没有专门的翻译人员,这时两本快译通是帮你克服语言沟通障碍,避免因语言不通而造成过多麻烦的必备法宝。
其次,国外许多地方的消费习惯是用信用卡。准备必需的信用卡可以减去因携带大量现金出境消费而增加的不安全因素,也可以节约货币兑换所花费的时间;欧美等国家的酒店一般不配备一些像拖鞋和洗漱用具等私人用品,最好自带;消炎药等必备药品也不要忘记。女士在涉外商务交往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妆容,所以,常用的化妆品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商务人员所携带的行李箱一定要保证质量,以免在旅途中发生行李破损事件。
出境前要办理哪些手续
商务人员需知,出境前需要办理以下几项手续:
1.办理护照和签证
商务人员出境前要凭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户籍证明到相关单位办理护照,护照办好后,还要认真、实事求是地准备必要的申请材料,提交前往国使领馆、办理签证。
2.接受体检
体检的目的在于领取黄皮书。即预防针证明书。如果商务人员是到一些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疫区的国家,例如非洲,应向外事部门询问清楚,并到指定医院注射疫苗,领取黄皮书。
3.订购机票
为了按时出国,可预先到航空公司订票。订票前,首先要选择好出国路线和航班,为了省钱、省时和安全,避免中转换飞机,要尽可能地选择最近的路线和直航班机。
4.换取外汇
在国际机场,大旅馆均设有可将自由外汇兑换为当地通用货币的外汇兑换处,兑换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用多少就换多少。
5.接受边检
出境时还要如实填写《旅客行李申请单》,接受边防检查、海关检查、安全检查。
另外,商务人员如果在入境口岸遇到困难,一定要及时同我国有关驻外使、领馆或民航办事处联系。
填入境卡,进入他国的第一件事
入境卡的填写对于进入他国境内的外籍旅客来说非常重要,商务人员要按表格中要求的内容逐项填写清楚,然后夹在护照中,待入境时一起交给口岸检查人员。
入境卡一般都要求用英文填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Full name as it appears in Passport(护照上的英文名字);
Nationality(国家);
Country of Birth(出生地);
Date of Birth(出生年月日);
Passport No(护照号码);
Place of issue(护照发行地);
Date of Expiry(护照到期日);
Place of Residence(City/State/Country)(居住地);
Number of persons traveling on this passport(此次旅游人数);
Traveling on group tour? □Yes □No(团体旅游吗);
Sex:□Male □Female (性别 Male:男 Female:女);
Last place of Embarkation(入境之前到过的国家);
Next Destination(下一个目的地);
Mode of arrival Air □ Flight No…Sea □ Ship’s name…(抵达方式:飞机 □ 航班… 船 □ 船名…);
Length of stay(days)(停留天数);
Purpose of visit:Holiday□ Transit□ Employment□ Business□ Official□ Other…□(旅游目的:度假□ 转机□ 工作□ 贸易□ 公务□ 其他…□);
Address in Maldives(落脚处);
Signature of the passport holder(护照持有者请签名)。
不懂英文的旅客,可以把入境卡交给邻座或机组乘务人员,礼貌地请求帮忙填写。
乘火车的礼仪
铁路的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优质快捷的服务,相应地商务人员也要学会文明乘火车礼仪。那么,在涉外商务行程中,乘火车出行需要注意那些呢?
1.候车礼仪
在候车室里,乘客应自觉维护候车室里的环境卫生,不要将行李挡住通道里,阻碍别人通行,也不要一人占多位或横躺着睡在椅子上。
2.上车礼仪
上车前主动向乘务员出示车票,上车后对号入座,中途上车找座应礼貌向他人询问。男士应当帮助女士或者上年纪的人安置好行李。如果自己的行李需要压在其他乘客行李上,应征得别人的同意。
3.举止得当
在火车上不要大声谈话,应自觉保持车厢的安静,车上休息时最好不要袒胸露怀、脱鞋、卧倒在座位上等。乘客使用座位前的小桌时应给别人多留余地。
4.爱护环境
吃东西时应尽量避免食物发出强烈的气味。食品包装纸或包装袋不能顺手丢在椅子下边或者抛出车窗,应该把废弃物放入垃圾箱内。如果吸烟的话,应到列车上的吸烟区去吸。
乘飞机的礼仪
商务人员在乘坐飞机时,必须认真遵守乘机礼仪。具体来讲,主要应注意以下要点:
1.自觉维护乘机安全
商务人员在上机时不要携带违禁物品,登机时应当认真配合例行的安全检查。在飞机飞行时务必要遵守有关安全乘机的各项规定。自觉系好的安全带,不使用移动电话、手提电脑、激光唱机、微型电视机、调频收音机等电子设备。不乱摸、乱动机上的安全用品。
2.认真规范自己的行为
上下飞机时要注意依次而行。放置自己的行李时,与其他乘客要互谅互让。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座时,不要当众脱衣、脱鞋、尤其是不要把腿、脚乱伸放。当自己休息时,不要使身体触及他人,或是将座椅调得过低,从而有碍于人。不要在机上吸烟,或者乱吐东西。呕吐时,务必要使用专用的清洁袋。要尊重和理解客舱的服务员和机场工作人员,不要向其提出过高要求。跟身边的乘客可以打招呼、或是稍作交谈,但应不影响到对方的休息。不要盯视、窥视素不相识的乘客。
不做令人生厌的乘客
商务人员在涉外旅行中,不仅代表着个人和企业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代表着国家形象,所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做令人生厌的乘客。通常以下4种乘客,会让人感到十分厌烦。
1.不尊重他人的乘客
随意翻动他人书刊或食品;过度热情的和人攀谈,打探别人隐私;旁若无人的打哈欠、挖鼻孔、掏耳朵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会让别人感到此人粗俗,没有教养。
2.影响公共秩序的乘客
乘客多的时候,在检票口、上下车时不自觉排队;将行李挡在火车或汽车的通道上;不配合售票员的查票工作;故意挑衅,制作事端,这些影响公共秩序的行为都是涉外商务人员力应避免的。
3.破坏公共环境的乘客
不顾他人感受在车厢抽烟,吃带有强烈刺激气味的食品,乱扔果品垃圾,这些破坏公共环境的行为同样让人十分生厌。
总之,商务人员在旅途中要举止文明,做到文明出行、文明排队、文明让座、文明乘车,给国际友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住宿礼仪:体现的不仅仅是修养
对于商务人员来说,涉外商务旅行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不要因为某些事而破坏了旅行的心情,所以商务人员在住宿时,一定要注意国外的住宿礼仪。总的来说,以下是涉外住宿需知的3个方面。
1.讲究文明礼貌。在饭店里住宿的时候,不管是住宿登记,经过走廊、进入电梯、还是接受服务人员所提供的各项服务,都应当以礼相待。
2.严守酒店规定。在国外的饭店下榻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入住酒店的一些必要常识,留意客房内应注意的事项,并且严格遵守酒店规定。
3.讲究公共卫生。在酒店里住宿时,保持个人和公共的卫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这3个方面的具体体现及要求,在本章中将有所阐述。
入住酒店必要常识
住酒店是涉外商务行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商务人员来说,掌握必要的小常识能够让你的商务之行更加轻松舒适。
1.酒店房租多是以日计算的,一般而言,中午12时到次日中午12时为一天;如需提前入住或逾时退房,则需和酒店前台联系。
2.客人在酒店前台付账时,需交纳一定数额的按金,除房费外,根据不同酒店的不同规定,还需交纳数额不等的押金。
3.在西方,电梯的层数表示是不同的,如欧洲酒店的电梯里一层多为G,在法国为R,德国为E,电梯里的“1”实际上是我国酒店的二层。
4.在酒店内打电话、洗衣服、饮用房间冰箱或吧台饮料、酒水、食品,都需到酒店前台自行付款,此类费用未包含在团费里,退房前要提前到酒店前台结账。
5.损坏酒店用品要赔偿,如房间抽烟,烟灰和烟头丢在地毯上,弄脏或烧坏地毯要加倍赔偿。
客房内的注意事项
商务人员在涉外住宿时留意一下客房内不同于国内的注意事项,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费用,节约行程花费。
首先要注意国外客房与国内客房习惯上的不同之处,如欧洲的酒店客房内习惯上不提供牙具和拖鞋,需要客人自备;房间内没有热开水供应,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另外,洗浴时要将浴帘底襟拉入浴缸内侧,如果湿及房间地毯,是要赔偿的。
其次,国外酒店的有些消费的付费方式也可能与国内不同,比如有的酒店客房内设有收费电视“Pay TV”,使用前要了解清楚付费办法再使用。酒店的冰箱里装满了可以让客人自由选择的各种快餐和饮料,系统会把消费金额记在你的账上,并把费用在结账时加人你的住宿费中。除此之外,使用国外酒店客房中的电话时要特别注意,在使用电话之前应弄清楚电话价目,如果你准备经常使用电话的话,最好携带一张付费电话卡,防止账单上出现高额的额外费用。
进出宾馆有讲究
商务人员讲究进出宾馆的礼仪,既可以方便自己,又有利于宾馆的管理。
首先,你可以通过电话、上网、信函、电传等方式预订宾馆,告知对方你的要求以及入住的人数,房间的类型,入住和停留的时间,申请住房人的姓名和到达饭店的大概时间,并问清房费。
到达了目的地之后,当需要办理住宿手续,走近旅馆或酒店的服务台时,应先有礼貌地向服务台工作人员打个招呼,然后再询问贵店是否还有客房,或者直接说明已预约然后办理登记手续,若该旅馆已客满,应大方地向服务人员道别,再找其他旅馆。
在办理住宿登记手续时,要耐心地回答服务台工作人员的询问,有事多协商,按旅馆的规章制度办理,住房要服从服务台的安排。登记要出示身份证或其他证件,例如结婚证或护照等。如果前面有正在登记的顾客,应该按顺序等候。
登记完毕,拿到房门卡或者钥匙后即可乘电梯去房间,在房间内要看一下你是否需要更多的毯子、电源插座、毛巾等物,而且要查看楼梯的安全出口,以防出现意外事故时惊慌失措。
酒店员工不是你的“仆人”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行业竞争日益发展的今天,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顾客就是上帝”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顾客就可以凌驾于服务人员至上,商务人员在国外住宿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酒店的服务人员当成你的“仆人”。
大酒店一般会都有员工给客户提供整套服务。即使这些员工可能非常恭顺,愿意满足各种要求,也要注意不要把他们当成仆人。因为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员在人格与尊严上是平等的,服务对象在付出金钱享受服务的同时,应该在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基础上提出要求,不应做出歧视或刁难服务人员的行为。相反的,应当给予他们最起码的理解和尊重。
具体而言,商务人员在酒店店里住宿时,对于自己所遇到服务人员应当以礼相待,充分地予以尊重和体谅。要求他们提供服务时,要用语文明,态度温和,不可使用粗鲁的语言,并且应当适当的付给小费。因为小费含有一定的礼节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顾客对服务人员的肯定和尊重。
离开时留下好印象
商务人员在准备离开酒店时,遵循最后的礼节,可以给人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
1.在准备离开之前,可以先给前台打个电话通告一声,如果行李很多,还可以请他们安排人来帮你提行李。结完账以后,别忘了礼貌地向酒店服务人员表示你对他们服务的感谢。
2.商务人员在离开客房的时候,床上的被子要稍微整理一下,别乱堆在那里,因为那样看起来很不雅观。使用过的毛巾等卫生用品要集中放在一起,浴巾搭在浴盆边上,或放在里面,这是在告诉别人“这已经使用过了”。
3.一般而言,酒店对物品的管理都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千万不要将浴巾、睡衣或其他物品从酒店里拿走,这会导致你陷入尴尬的局面,而且到最后还要为此付款。有些酒店设有专门的商店,如果你想要些纪念品的话,可以到那里看看。
4.如果不小心弄坏了酒店的物品,隐瞒抵赖一种非常不理智的行为,可能还会因此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所以,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告知酒店相关人员,并主动承担责任加以赔付。
投宿民宅的礼仪
相对于酒店而言,民宅更加私人化、家居化,所以,投宿民宅不同于住宿酒店,虽说商务人员和所投宿民宅的主人之间是一种商业化、服务化的关系,但是,注意一些投宿民宅的意义,可以为你赢得主人的尊重。
首先,要注意公共卫生,废弃物要扔到垃圾筐里,东西尽量摆放得整齐有序。在洗手间,不要把水弄得整个洗台到处都是。其次,要多了解主人的生活习惯,遵守正常的作息时间,不要休息的太晚,以免影响到别人休息。另外,要尊重主人的隐私,投宿民宅期间,未经主人准许不要进入主人书房或卧房,也不能随意翻阅书刊、信札等物品。如果有时间可以和主人聊聊天,但是话题应避免涉及主人隐私或钱财的内容,或者适当的为主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和他们交流沟通来增加对当地民风民俗的了解,为你的商旅增添一些有趣的色彩。
异国礼仪风俗:你要了解的事情
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由于其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形成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的各自的宗教、语言、文化、风俗和习惯,而一种礼仪风俗一旦形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商务人员在涉外交往中,注意尊重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容易增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更好地、恰如其分地向外国友人表达商务人员的亲善友好之意。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缓和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所以,商务人员在涉外交往时,必须要清楚异邦的礼仪风俗,不仅要了解各国丰富的肢体语言,相同的手势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还要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习俗与禁忌,以便更好地和外国友人交流沟通。
学会理解别人的肢体语言
虽然人的面部表情、口头语言是交流的基础,但是肢体语言也是交流表述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商务人员在涉外商务交往中,对于肢体语言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国家对于肢体语言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会议上一直盯着发言者的脸,在美国这表示你全神贯注,但是在亚洲国家,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另外,美国人非常注重交谈时两眼正视对方。如果谈话时你的目光游离不定,他们便会认为您对谈话不感兴趣,甚至以为在对他隐瞒什么。
在公众场合用手指指点或掰手指之前,应该确定一下有无违反当地习俗的地方;在某些国家,不要给别人看你的脚底,因为那是对人的侮辱;用食指招手示意也可能是令人讨厌的;以摇手、摇胳膊来问候或引起别人注意的姿势可能会被误解为“不”。
只用一只手接过日本人的名片,在他看来是对他极大的侮辱。
在交谈中,如果埃及人抓住你的手或者胳膊,或是抚摸你的肩膀,这是他们真情实感的流露,而不要误以为他们缺少礼数。
相同的手势,不同的含义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人们用手势传达着丰富的信息,然而,相同的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对此,涉外商务人员一定要特别注意,区分开得体手势和粗鲁手势,以免引起误会。下面,我们来区分几种最常用的手势。
1.“OK”
在美国或英国表赞同,了不起;泰国指没问题,请便;而在日本、缅甸、韩国表示金钱;而在巴西、苏联和德国,这象征人体上非常隐蔽的孔,所以绝不要用。
2.“V”
在全球都可理解为示意“胜利”或者“和平”。不过在表示胜利的时候,手掌一定要向外。在英国,如果手摆成V字形,手掌向着自己的脸,则有侮辱性含义;在希腊这一手势也表示不恭的意思。
3.举大拇指
在希腊,拇指向上表示“够了”,向下表示“厌恶”;在美、英、澳大利亚等国表示“好、不错”;北美人用竖起的大拇指表示要求搭便车,但在尼日利亚等地这个手势却被认为非常粗鲁。
4.挥手
北美人不论是在向人打招呼还是告别,或者只是要引起离他较远的人注意,都会挥手。在欧洲大多数地方,此动作表示“不”。
日本的习俗和禁忌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商务人员到日本时,一定要理解中日之间习俗上存在的差异,防止因习俗不同而造成误会。
日本的习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饮食方面
日本人喜欢喝清酒、茅台等酒,喜欢吃海带、豆腐等清淡的食物,牛肉、鸡蛋、精猪肉也颇得他们喜爱,但不爱吃羊肉和猪内脏,忌油腻。
2.待人接物方面
在日本,客人与主人之间相互斟酒是主客之间平等与友谊关系的一种表现。另外,斟茶时,茶水斟至八成满是为最恭敬客人的。
3.商务礼仪
与日本人进行商务会面时,要特别注重仪表,因为他们认为衣着不整齐是不礼貌的行为。另外,日本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所以与他们约会要准时。
4.日本人的禁忌
日本人忌绿色,忌九、四等数字,忌三人合影,因为这些在日本人看来都是不吉祥的。另外,给日本人送礼时要忌送装饰着狐狸和獾图案的物品;也要将菊花和装饰有菊花的物品送人,因为它是皇室的标志;梳子在日本的发音与“苦死”同音,所以不要送“苦”给日本人。
韩国的习俗和禁忌
在韩国,有颇多的习俗和禁忌是商务人员应当注意的,本节将分别叙述问候、进餐、和赠礼3个方面的习俗与禁忌:
1.问候
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男士之间见面时会用双手或用左手握手,女士一般不与人握手;招呼性的点头只点一下。
2.进餐
敬酒人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词,最后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吃饭时应先为老人或长辈盛饭上菜,老人动筷后晚辈方可开始吃,用餐时,不要把双腿伸直或叉开,不要随便发出声响,并且不要交谈。
3.赠礼
在韩国,送人的小礼品最好是包装好了的。韩国男性多喜欢领带、打火机、电动剃须刀等的礼物。女性则喜欢化妆品、提包、围巾类物品和厨房里用的调料。孩子多喜欢食品。韩国人用双手接礼物,但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不要送外国香烟给韩国人,也不能送酒给妇女,如果送钱,应放在信封内。
新加坡的习俗和禁忌
新加坡是个比较特殊的国家,既受英国影响西化,又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商务人员在与新加坡人交往时,对于新加坡的习俗和禁忌,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在新加坡,人们接待客人一般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与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要特别注意不要用左手。交谈的话题应避免谈论政治和宗教。对于新加坡国内的政治,宗教,民族问题,执政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新加坡与邻国的关系问题,最好不要有所涉及。
其次,在颜色上,黑、白、黄是新加坡人的禁忌色,紫色和黑色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而红色、绿色和蓝色则很受欢迎。数字上,新加坡人忌4、7、8、13、37和69。新加坡人在商业上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并且禁止使用宗教词句和象征性标志。
另外,在新加坡,人们不准嚼口香糖,过马路时不能闯红灯,在公共场合不准抽烟、吐痰和随地乱扔废弃物品。
美国的习俗和禁忌
商务人员在美国社会应该学会“入境随俗”,了解美国社会中惯有的习俗和禁忌,对于促进与美国友人的商务交流有着直接的帮助。
在用餐方面,美国人忌食各种动物的五趾和内脏,他们一般不吃蒜和过辣的食品,并且不喜欢清蒸和红烧菜肴。用餐时发出声响,替他人取菜,吸烟,向他人劝酒都是不允许的。
在偏好喜恶上,美国人喜爱白色、黄色、蓝色和红色,忌讳黑色。最讨厌的数字是“13”和“3”,忌讳用一根火柴连续点燃三支香烟,认为这样会给人带来灾难。不喜欢蝙蝠,特别忌讳赠礼带有对方公司标志的便宜礼物。因为这好像你在为公司做广告。
在见面礼节上,美国人在与客人握手时有一定的习惯和规矩,一般而言是年长人先伸手给年轻人,地位高的伸手给地位低的,主人伸手给客人,女性伸手给男性。
除此之外,切忌在美国人面前挖耳朵、抠鼻孔、打喷嚏、伸懒腰、咳嗽等。因为这些行为在他们看来都是不文明的、缺乏礼教的行为。更不要冲他们伸舌头,因为这是个污辱人的动作。
英国的习俗和禁忌
在饮食上,英国人忌用味精调味,不愿意吃带黏汁和过辣的菜肴,不吃狗肉,所以商务人员在请英国人吃饭或共进商务会餐时应当特别注意。
在礼尚往来中,贵重的礼物是英国人所不欢迎的。另外,涉及私生活的东西,如服饰、肥皂、香水等,亦不宜送给英国人。而当你送鲜花、威士忌、巧克力、工艺品或者音乐会票给英国人时,他们会十分乐意的接受。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送百合花给英国人,因为在他们看来,百合花是死亡的象征。
在与英国人谈话时,距离不要过近,一般以保持50厘米以上为宜。另外,谈话内容切勿涉及英王、王室、教会以及英国各地区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不要对女王、王位继承和北爱尔兰独立等国家内部问题说三道四。
另外,英国人忌讳在众人面前相互耳语。认为这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同时也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认为这是嘲笑人的举止。忌讳四人交叉式握手,握说这样交叉握手会招来不幸。
法国的习俗和禁忌
法国被称为浪漫之都,法国人也以尊礼守仪的绅士风度而著名,而法国人的“风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女士优先
法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女士优先”的国家,法国人走路、进屋、入座,都要让妇女先行,在餐桌上敬酒也是先敬女后敬男,介绍两人相见时,-般职务相等时先介绍女士。介绍对象时按年龄长幼、职位高低介绍。若介绍客人有好几位,-船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顺序依次介绍。
2.见面习俗
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般以握手为礼。在男女之间,女士之间见面时,也可施亲面颊或贴面礼。在法国两个男人见面,-般要当众在对方的面颊上分别亲一下。施吻手礼时,注意嘴不要触到女士的手,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吻少女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
3.送礼习俗
商务人员与法国人交往时不要初次见面就送礼,这样他们会认为你不善交际,甚至是粗俗;法国人忌讳男人向女人送香水,因为这会被认作图谋不轨;不要给法国人送葡萄酒。因为葡萄酒在法国是大路货;送花的朵数必须是单数,但不可送菊花和康乃馨,因为前者与死亡相关,而后者在法语里与“钮孔”同音,属不祥之物;如果要给孩子送礼物,最好送时下流行的玩具。
德国的习俗和禁忌
德国人充满着理智和冷静,他们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的认真。所以,在德国,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见面时的习俗与禁忌
在德国,即使青少年,也得加上“先生”、“小姐”和“您”等尊称,切勿直呼其名字。德国人在商务社交场合一般惯行握手礼,在握手时惯于坦然注视对方,以示友好。但是他们忌讳四个人交叉握手。
2.做客时的习俗与禁忌
商务人员应邀去德国人家里做客时,男客应带鲜花,在门厅里解开包装纸,见到女主人就献上花。不宜随意以玫瑰或蔷薇送人,因为前者表示求爱,后者则专用于悼亡。在礼物的选择上忌刀、剑、剪、餐刀和餐叉。用褐色、白色、黑色的包装纸和彩带包装、捆扎礼品也是不允许的。
3.交谈时的习俗与禁忌
德国人忌讳交叉式的谈话,忌讳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忌打起电话而对方不交谈。与德国人交谈时,不要谈及棒球、篮球或美式足球,更不宜涉及纳粹、宗教与党派之争等话题。另外,德国人不喜欢听恭维话,他们认为过分的恭维是对人的看不起,甚至是侮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