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青少版-卷七 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东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过一种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东西确实是很少的

    自然并没有如此混合你的理智与身体结构,以致不容许你有确定自身的力量和使你自己的一切服从你支配的力量;因为成为一个神圣的人却不被人如此承认是很有可能的。要总是把这牢记在心:过一种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东西确实是很少的。

    《沉思录》中的沉思

    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追求、许多的憧憬。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追求名誉和地位。有追求就会有收获,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很多,有些是我们必需的,而有些却是完全用不着的。那些用不着的东西,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我们的一种负担。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伊索说得好:“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得不偿失最好的诠释了。

    《论语》里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实,我们本身的身体结构和自身的支配力量根本不需要获得很多就会变得很幸福,我们睡的只是一张床,吃的不过一碗饭,我们不需要卫兵,也同样不需要华丽的宫殿。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真漂亮!”母亲回答:“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妻子对丈夫说:“我现在很幸福”。丈夫问“为什么?”妻子说:“因为你现在在我身边。”

    原来幸福就这么简单,陪在她身边就可以了。

    在《庄子马蹄》篇开篇,就这样讲马:

    马这种动物,蹄子可以用来践踏霜雪,毛可以用来抵御风寒,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性起时扬起蹄脚奋力跳跃,这就是马的天性。即使有高台正殿,对马来说也没有什么用处。等到世上出了伯乐,说:“我善于管理马。”于是用烧红的铁器灼炙马毛,用剪刀修剔马鬃,凿削马蹄甲,烙制马印记,用络头和绊绳来拴连它们,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它们,这样一来马便死掉十分之二三了。饿了不给吃,渴了不给喝,让它们快速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让它们行动划一,前有马口横木和马络装饰的限制,后有皮鞭和竹条的威逼,这样一来马就死过半数了。

    一匹马,当它在天地之间自由驰骋,没有被人类驯化的时候,它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简单而且幸福的,一旦有伯乐想要驯化它,那马的本性被扭曲,它就不会再有幸福了。

    幸福与快乐源自于内心的简约,是符合本性的简单而纯洁。

    成长故事苑

    从前,有一个国王闲来无事,便微服走出宫门,走到一个补鞋的老头面前,一时兴起就问老头:“一国之中谁是最快乐的人?”老头答:“当然是国王最快乐了。”

    国王问:“为什么?”

    老头说:“你想,有百官差遣,平民供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还不快乐吗?”

    国王答:“希望如你所说吧。”于是与老头一起共饮葡萄美酒,直到老头醉得不省人事,国王便命人把他抬回宫中,对王妃说:“这个老头说,国王是最快乐的,我现在戏弄一下他,给他穿上国王的衣服,让他理理国政,你们大家不要害怕。”王妃答:“遵命。”

    等到那老头醒了,宫女便假装说:“大王您喝醉了,现在有很多事情要等您处理。”于是这老头被拥出临朝,众人都催促他快些处理事情,他却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这时,旁边有史官记其所言所行,大臣公卿们与之商讨议论,一直坐了一整天,弄得这老头腰酸背痛,疲惫不堪。这样过了几天,老头吃不好睡不香,就瘦了下来。

    宫女又假装说:“大王您这样憔悴,是为什么啊?”

    老头回答说:“我梦见自己是一个补鞋的老头,辛苦求食,生活很是艰难,因此就瘦成这样了。”

    众人私下里偷着笑。这老头到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道:“我是补鞋子的,还是国王呢?若真是国王,皮肤为什么又这样粗糙呢?若是补鞋子的,又为什么会在王宫里呢?唉,我的心很慌,眼睛也花了啊。”他竟真的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了。

    王妃假装问:“大王这样不高兴,让歌伎们来给您取乐吧。”于是老头喝起葡萄美酒,又醉得不省人事了。后来,宫女们又让老头穿上旧衣服,把他送回简陋的床上。老头酒醒后,看见自己的破房、粗布衣服,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却浑身酸痛,好像被棍子打过了一样。

    过了几天,国王又来到他这里。老头对国王说:“上次喝酒,是我糊涂无知,现在我才明白过来啊。我梦见自己当了国王,要审核百官,又有国史记对记错,众大臣要来商量讨论国事,心里便总是忧心不安,弄得浑身都痛,好像被鞭子打了一样。在梦里尚且如此,若是真的当了国王,还不更痛苦啊?前几天跟你说的话,实在是不对的啊。”

    这个故事中的老头实在是糊涂,因为他不知道,幸福并不是要去做别人,顺应自己的本性,自然就会幸福快乐。不然,即使让你去做国王又能怎么样呢!

    哲理背囊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可能没有各种各样的权利,但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每个人也都有幸福的可能,只要你愿意。幸福离你并不遥远,一个人生活在世间,只要不受外力的强迫,是自由的,能顺应自己的天性自由而充分地发展,就能获得幸福。

    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为了实现这一条,必须充分自由发挥我们自然的能力,少一些机巧之心,多一些安逸自由。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德”……我们的这个“德”,即自然能力,充分而自由地发挥了,也就是我们的自然本性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幸福的。

    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流出

    观照内心。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沉思录》中的沉思

    善良是一种难得的品质,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善良,有时像天使背部一片洁白轻柔的羽毛,让人感受到温暖,让人感觉到希望;有时又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宽阔而结实的胸膛,让人感到无比的振奋,让人感到无比的力量。善与正直、爱心、悲悯为伍,与邪恶、阴毒、冷漠为敌,柔软时的善良,可以融化冷傲的冰川;坚硬时的善良,可以穿透任何顽固的岩石。

    善良是人性中的至纯至美,一切伪善、奸笑、冷酷、麻木在它面前都会退避三舍,任何顽固的丑恶都只能在阴暗角落里对善良咬牙切齿。善良啊,它是酷热中一股清凉的风,它是严寒里一团温暖的火,它是青黄不接别人悄然送来的一担粮食,它是久旱不雨从天而降的甘霖,它是你负重上坡时后背的推手,它是你快坠落悬崖时伸过来的一条缆绳,它是你穷困潦倒时没有署名的一张汇款,它是你富甲一方时的一句忠告,它是你失意时几句真诚的安慰,它是你得意时一串逆耳的话语……甚至,它只是一个真诚的、淡淡的微笑。

    善的价值无可估量,像一粒种子生发出百倍千倍甚至上万倍的善良的果实。

    我们心中的善良,就像雪山脚下的淙淙细流,每一滴都是圣洁纯净的雪水的聚合体。汇集成溪的善良之水,一路欢歌,荡涤着沿途的污浊、腐朽、风尘,理直气壮地汇入人生的江河大海。

    清澈的水来自雪山之巅,人的善良来自干净的心底。因为没有人能阻止你成为善良朴实的人,除非你自己不愿意成为这种人。

    成长故事苑

    在《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商人遇到难处,他的生意越做越小,于是,他去请教智尚禅师。

    禅师说:“后面禅院有一架压水井,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

    半晌,商人汗流浃背地跑来,说:“压水井下面是枯井。”

    禅师说:“那你就到山下给我买一桶水来吧!”

    商人去了,回来后仅仅拎了半桶水。禅师说:“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你怎么才买半桶水呢?”

    商人红了脸,连忙解释:“不是我怕花钱,山高路远,实在不容易。”

    “可是我需要的是一桶水,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

    商人又到山下买了一桶水回来。禅师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的办法了。”于是带商人来到压水井旁边,说:“你把半桶水统统倒进去。”商人非常疑惑,犹豫着。

    “倒进去!”禅师命令。

    于是商人将那半桶水倒进压水井里,禅师让他压水看看。商人压水,可是只听到那喷口呼呼作响,但没有一滴水出来,那半桶水全部让压水井吞进去,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另外的半桶水全部倒进去,再压,果然清澈的水喷涌而出。

    哲理背囊

    生活中,你心中有善,你就能成为好人;你心中有恶,你就会成为恶人。从本质上讲,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自己的心灵造就的。

    有首打油诗写道:“占便宜处失便宜,吃得亏时天自知。但把此心存正直,不愁一世被人欺。”内心正直、胸怀雅量,才能包容万物,才能以美好善良之心看待万物。

    那么,如何培养善心呢?

    凡是小事,不要太过计较,要原谅别人的过失;

    不如意的事来临时,泰然处之,不为所累;

    受人讥讽,不要睚眦必报;

    学习吃亏,便宜让给别人;

    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盯着别人的缺点。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无意义的展览,舞台上的表演,羊群,兽群,刀枪的训练,一根投向小狗的骨头,一点丢在鱼塘里的面包,蚂蚁的劳作和搬运,吓坏了的老鼠的奔跑,线操纵的木偶,诸如此类。那么,置身于这些事物之中而表现出一种好的幽默而非骄傲就是你的职责,无论如何要懂得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就像他忙碌的事情是有价值的一样。

    《沉思录》中的沉思

    哲学家们通常喜欢说一句话:“存在即合理”。无论是无意义的展览还是你讨厌的舞台表演;无论是投向小狗的骨头还是丢在鱼塘里的面包,甚至是蚂蚁和木偶都是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青蛙、啄木鸟、猫头鹰固然能得到我们的喜爱,苍蝇、蚊子、老鼠也同样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如果这些看似有害的动物消灭了,与此相关的寄生类与衍生类物种也将随之失去存活的条件。譬如,以这些动物为食的鱼类、鸟类、兽类就将无法生存,从而影响到人类自身,并最终打破生态系统的和谐。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之中,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发挥着自己特定的作用,都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中发挥着自己的特殊功能。生态系统是一张庞大的、由形形色色的生物交织而成的立体式网络,每一种生物都是这张网络中的有机环节,并且环环相扣、彼此关联。

    世间中的万物就是一个放大了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尊重所有的人或者事,而不应该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其是否有价值。

    成长故事苑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名叫石的工匠,在某次旅行中,从一棵巨大的栎树旁经过。这株树大到只要一根树枝便可做成一艘船。同行的徒儿们都围驻树旁,凝神屏气看着大树,但石不屑一顾独自先行离开。徒弟们追上他,便问:师傅,弟子自入您门下,从未见过如此优秀的材料,可是师傅却看也不看就走了,为什么?石回答说:别只说大话!那树并非真的那么好。如果用它来做船,船会沉;如用它来做棺,不久就会腐烂;如用它来做柱子,不久就会被虫蛀完,它实在是株一无用处的大树。它之所以能生长成这么大,就是因为没有用的缘故。

    后来那棵巨大的栎树在石的梦里问他:你究竟是拿什么东西来比较而说我无用?凡有用之木,如梨树、柚树等能结果实,但都遭不幸。所谓“大枝折”,“小枝泄”,无法享天年,死于非命。树又说由于人们觉得他无用,方能活到今天,所以人们的“无用”对树本身才是真正的“有用”。树继续说:况且你和我都只不过是自然界里一物罢了,如硬要在物上加上价值,你也是一个无用的人。只有无用的人才看得出我是无用的树呀!

    哲理背囊

    记住存在即合理,你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你的职责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适当的幽默而不是骄傲。比如你看到了一出很滑稽的舞台剧表演,无论如何,都应该表现出你的喜爱之情,而不是骄傲而无礼地说:“这是个多么糟糕的剧本,这个演员表演的多么滑稽。”

    不要害怕变化,没有变化任何事都无法发生

    有人害怕变化吗?但没有变化什么东西能发生呢?又怎么能使宇宙本性更愉悦或对它更适合呢?木柴不经历一种变化你能洗澡吗?食物不经历一种变化你能得到营养吗?没有变化其他任何有用的东西能够形成吗?你没有看到对于你来说,就像对于宇宙本性来说一样是需要变化的吗?

    《沉思录》中的沉思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地变化的。如果没有变化,那就什么都不会发生。如果没有小麦的变化我们将不会有面粉,如果没有燃料的变化,我们就不能喝到开水。

    人们常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确如此,世界在不停地变化,社会在不停地变化,我们自己也在不停地变化。“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今天我们每个人只要回想一下10年前的自己,就不由得会感慨万千。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意思是说:你今天靠在茶几上休息的这个状况,跟从前的情形完全两样。

    当我们第一秒坐在这椅子上,第二秒已不是第一秒钟了,第三秒更不是第二秒了,每一分每一秒宇宙万物都在变化。这就是后面讲到的孔子告诉颜回的一句话:“交彼臂过。”两个人走路,你过来我过去,两人对面走在一起,两个膀子刚刚在同一条横线同一个位置上时,两个膀子这么一碰,一刹那,已经过去了,你往这边走,我往那边去了。任何时间,任何地区,一切的事情,这一刹那之间都在变化,不会永恒存在的。两个手臂一碰,拉一下手,等再拉一次的时候,已经不是原来的了,中间已经有很多的变化了。当我们刚刚靠着一坐的时候,当下就过去了,等于佛法的一句话:“刹那无常。”“刹那”是梵音,一弹指,“啪”,就是六十个“刹那”。

    成长故事苑

    有一次,佛陀带着几位侍者出行。那时正值中午,天气非常地热,他觉得口渴,就告诉侍者阿难:“我们不久前曾跨过一条小溪,你回去帮我取一些水来。”

    阿难回头去找那条小溪,但小溪实在太小了,有一些车子经过,溪水被弄得很污浊,水不能喝了。于是阿难回去告诉佛陀:“那小溪的水已变得很脏而不能喝了,请您允许我继续走,我知道有一条河离这里只有几里路。”

    佛陀说:“不,你回到同一条小溪那里。”阿难表面遵从,但内心并不服气,他认为水那么脏,只会浪费时间白跑一趟。他走到那里,发现水虽没有刚才浑浊了,但仍有许多泥沙,还是不可以喝的,又跑回来说:“您为什么要坚持?”佛陀不加解释,仍然说:“你再去。”阿难只好遵从。

    当他再走到那条溪流,那些溪水就像它原来那么清澈、纯净——泥沙已经沉到了河底。阿难笑了,赶快提着水回来,拜在佛陀脚下说:“您给我上了伟大的一课,无论是林中的小溪还是生命中的河流,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哲理背囊

    既然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我们就不要被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困扰,我们要做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以不变应万变,就是带着你现在处理事情和对待事物的同样的思想和理性迎接这些变化。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变通,变通,就是找对方法做对事。寻找巧妙方法将困难化解于无形,创造性完成任务。当然无论怎样变通,都要遵循人的本性。

    他人的错事不会对你造成任何伤害

    爱甚至于那些做错事的人,是人特有的性质。如果当他们做错事时你想到他们是你的同胞,这种情况就发生了,他们是因为无知和不自觉而做错事的,你们都不久就要死去,特别是,做错事者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因为他没有使你的自我支配能力变得比以前要坏。

    沉思录中的沉思

    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对自己的支配能力。这种支配能力自身有一个指导原则:灵魂本身对宇宙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意见。这种意见能使自己处于万物之外,从而使自己能够不受到任何痛苦或者伤害。这种天生的支配能力并不会因为别人的故意破坏而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如果有人想要伤害它或者吓唬它,你就让他这么做吧。

    另一方面,我们生而为人,总有一个地方(身体的一部分,或者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到外部环境。如果这种外部降临的事情正好落在这个地方,我们可能会抱怨这件事对自己造成了某种伤害。但回归到灵魂,由于我们天生的支配能力使自己有着独特的判断能力,那么除非我们认为对我们发生的事情是一种恶,否则不论这件事是什么都不会使我们受到任何伤害。

    成长故事苑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他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子,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用。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世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世秘诀。”

    寒山、拾得二大士不为世事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等。

    哲理背囊

    当一个人对你做了什么错事时,你既不应该奇怪也不应该生气。而是应该怜悯他。因为他之所以做错事,是因为他的善恶观出现了问题。

    但如果他做的事情并不违反道德,比如撒谎是恶的,但为了使病人有着生存的勇气而说的善意的谎言却是对的。那么这种时候,不论怎么样,你的义务就是要宽恕这个人。

    如果你遇到事情的时候并不考虑这样的事情是善还是恶,那你一定会更愿意好好地对待那在错误中的人。

    生活中坚定地站立,准备对付突如其来的进攻

    生活的艺术更像角斗士的艺术而不是舞蹈者的艺术:即它应当坚定地站立,准备着对付突如其来的进攻。

    《沉思录》中的沉思

    你或许没有见过角斗士互斗的场面,但你可以想象一下现代击剑运动,对敌的双方坚定得站立着,以准备应对对手突如其来的进攻。生活的艺术就像是角斗士的艺术,保持身体的简洁,让脸上和身体上的坚定都表现出你心灵上的理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不表现出慌乱紧张。

    天无绝人之路。生活留给我们一个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各种各样的挫折都会与我们不期而遇。幸运和厄运,各有令人难忘之处,不管我们得到什么,都没有必要张狂或沉沦。

    坚强的布斯·塔金顿总是说:“人生加诸我的任何事情,我都能接受,只除了一样,就是瞎眼。那是我永远也没有办法忍受的。”然而,在他60多岁的时候,有一天他低头看着地毯,色彩全是模糊的,他无法看清楚地毯的花纹。他去找一个眼科专家,知道了那不幸的事实:他患了白内障,视力在减退,有一只眼睛几乎全瞎了,另一只离瞎也为期不远了。他最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塔金顿对这种“所有灾难里最可怕的”有什么反应呢?他是不是觉得这下完了呢?没有,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还能觉得非常开心,甚至于还能善用他的幽默感。

    当塔金顿完全失明后,他说:“我发现我能承受失明,即使是我五种感官全丧失了,我还能够继续生存在我的思想里,在思想里看,在思想里生活。”

    一个人的身体瘫痪了,他还能利用自己的大脑,借用别人的双手,只要他够坚定,他的意志丝毫不受到影响,他就能在打击和挫折面前做个坚强的勇者,跌倒了再重新爬起来,将自己重新整理,以勇者的姿态迎接命运的挑战。

    成长故事苑

    日本江户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茶师,这个茶师跟随着一个显赫的主人。

    有一天主人要去京城办事,舍不得离开茶师,就说,你跟我去吧,好每天给我泡茶。那可是一个社会很不稳定的时期,浪人、武士依恃强力横行无忌。

    茶师很害怕,对主人说,您看我又没有武艺,万一路上遇到点事可怎么办?

    主人说,你就挎上一把剑,扮成武士的样子吧。

    茶师只好换上武士的衣服,跟着主人去了京城。

    一天,主人出去办事,茶师就一个人在外面。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浪人,向茶师挑衅说,你也是武士,那咱俩比比剑吧。

    茶师说,我不懂武功,只是个茶师。

    浪人说,你不是一个武士而穿着武士的衣服,就是有辱尊严,你就更应该死在我的剑下!

    茶师一想,躲是躲不过去了,就说,你容我几小时,等我把主人交办的事做完,今天下午我们在池塘边见。

    浪人想了想答应了,说那你一定要来。

    这个茶师直奔京城里面最著名的大武馆,他看到武馆外聚集着成群结队的前来学武的人。茶师分开人群,直接来到大武师的面前,对他说,求您教给我一种作为武士的最体面的死法吧!

    大武师非常吃惊,他说,来我这儿的所有人都是为了求生,你是第一个求死的。这是为什么?

    茶师把与浪人相遇的情形复述了一遍,然后说,我只会泡茶,但是今天不能不跟人家决斗了。求您教我一个办法,我只想死得有尊严一点。

    大武师说,那好吧,你就再为我泡一遍茶,然后我再告诉你办法。

    茶师很是伤感,他说,这可能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

    他做得很用心,很从容地看着山泉水在小炉上烧开,然后把茶叶放进去,洗茶,滤茶,再一点一点地把茶倒出来,捧给大武师。

    大武师一直看着他泡茶的整个过程,他品了一口茶说,这是我有生以来喝到的最好的茶了,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不必死了。

    茶师说,您要教给我什么吗?

    大武师说,我不用教你,你只要记住用泡茶的心去面对那个浪人就行了。

    这个茶师听后就去赴约了。浪人已经在那儿等他,见到茶师,立刻拔出剑来说,你既然来了,那我们开始比武吧!

    茶师一直想着大武师的话,就以泡茶的心面对这个浪人。

    只见他笑着看定了对方,然后从容地把帽子取下来,端端正正放在路边;再解开宽松的外衣,一点一点叠好,压在帽子下面;又拿出绑带,把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紧;然后把裤腿扎紧……他从头到脚不慌不忙地装束自己,一直气定神闲。

    对面这个浪人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恍惚,因为他猜不出对手的武功究竟有多深。对方的眼神和笑容让他越来越心虚。

    等到茶师全都装束停当,最后一个动作就是拔出剑来,,把剑挥向了半空,然后停在了那里,因为他也不知道再往下该怎么用了。

    此时浪人“噗通”就给他跪下了,说,求您饶命,您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有武功的人。

    哲理背囊

    木匠调木,智者调心。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和适应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候,在危难之中能够保持冷静,不仅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而且也是战胜困难、避免危险的重要条件。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我们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比如,身体天生有缺陷,亲人去世了,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居住,换了一所学校,等等,面对这些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就要积极调整心态,与岁月相随,与时代同行。一只手握老伙伴,一张笑脸面对新朋友,学会适应。

    不必为接受别人的帮助感到羞愧

    不要因为被人帮助而感到羞愧,因为像一个战士在攻占城池中一样履行职责正是你的职分。那么,如果因为瘸拐你不能自个儿走上战场,而靠另一个人的帮助你却可能时怎么办呢?

    《沉思录》中的沉思

    一个人的才能和力量总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在必要的时候接受别人的帮助战士要保护自己的城池一样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战场上,如果你拒绝别人的帮助就会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位置,有可能失去城池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因此接受别人的帮助没有什么好羞愧的。

    一个小男孩在沙滩里玩耍。他身边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发现一块很大的岩石挡住了去路。

    小男孩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是个很小的孩子,而岩石却相当巨大。手脚并用,他花尽了力气,岩石却纹丝不动。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他刚把岩石搬动一点点的时候,岩石便又随着他的稍事休息而重新返回原地。小男孩气得直叫唤,使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但是,他得到的惟一回报便是岩石滚回来时砸伤了他的手指。最后,他筋疲力尽,坐在沙滩上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整个过程,他的父亲从不远处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他的跟前。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男孩抽泣道:“爸爸,我已经用尽全力了,我已经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不对,”父亲亲切地纠正道,“儿子,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说完,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扔到了远处。

    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你尽了自己所有的努力仍然没有完成任务时,接受别人的帮助往往会事半功倍。

    成长故事苑

    克契到佛光禅师那里学禅也有好一段时间了,由于个性客气,遇事总会想办法自己解决,尽可能不麻烦别人,就连修行,也是一个人闷着头默默地进行。 一天,佛光禅师问他说:“你来我这儿也有12个年头了,有没有什么问题?要不要坐下来聊聊?”

    克契连忙回答:“禅师您已经很忙了,学僧怎好随便打扰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眼,又是三个秋冬。

    这天,佛光禅师在路上碰到克契,又有意点他,主动问道:“克契啊!你在参禅修道上可有遇到些什么问题吗?有的话就要开口问。”

    克契答道:“禅师您那么忙,学僧不好耽误您的时间!”

    一年后,克契经过佛光禅师禅房外,禅师再对克契语道:“克契你过来,今天我有空,不妨进禅室来谈谈禅道。”

    克契禅僧赶忙合掌作礼,不好意思地说:“禅师很忙,我怎能随便浪费您的时间?”佛光禅师知道克契过分谦虚,这样的话,再怎样参禅,也是无法开悟的,得采取更直接的态度不可了,所以当佛光禅师再次遇到克契的时候,便明白地对克契说:“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

    只见克契仍然应道:“老禅师,您忙!学僧实在是不敢打扰!”

    这时,佛光禅师大声喝道:“忙!忙!我究竟是为谁在忙呢?除了别人,我也可以为你忙呀!”佛光禅师这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话,顿时打入克契的心中。

    哲理背囊

    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善假于物,必要的时候接受别人的帮助才能使事情事半功倍。若想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有人愿意帮助你,你平时就必须要做到:

    关心别人,做到心中有他人。给人适当的关心,会让人对你产生信任。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给予及时的帮助。

    在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要真诚地感激,并且不要为有人帮助了你而感到羞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