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别人不想听的,只有自己不会说的-没有不爱听人夸的,只有不会赞美话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恰如其分的夸奖为你赢得好感

    小时候,幼儿园里每周都要评小红花,优秀的小朋们都会得到一朵小红花,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夸奖;上学时,总有各种各样的知识竞赛、手工比赛,聪明的学生们总会拿到很好的名次和奖项,得到父母的赞美。可是走向社会后,我们并不是每天都参加比赛,自然也没有那份成就感了,而且日子越过越平常,也不会有人有什么闲情整天赞美你,你就会觉得生活真的很无聊。

    推己及人,大家肯定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善于交往的人总是善于发现别人的需要并加以满足,这种需要并不一定是物质上的,而往往是精神上的。既然人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赞美,那么为什么不先做一个真诚赞美别人的人呢?

    赞美别人很容易,这并不需要他事业有成,这也不需要他作出了什么不寻常的贡献。平常人就有可赞美之处:今天谁剪了一个新发型,看起来很精神?谁说了一句不寻常的话,听起来很耐人寻味?谁推荐了新的家居装饰品小店,特别有热爱生活的活力?这些都值得赞美。

    刘丹周末休息去逛商场,很随意地走进了一家鞋店,鞋架上很艺术地摆着各种精致的鞋子,非常漂亮。刘丹一眼看中了一双棕色的小靴子,质地细腻,造型简单、大方,又有一点隐藏的花纹,看起来非常有品味。刘丹取下来试了试,果真非常好看。当她低头试穿售货员小姐拿来的另一只靴子时,一弯腰,毛衣上戴的海豚链子滑了出来。

    售货员正好蹲在刘丹面前,项链就在她的眼前一晃。她轻轻地捧在手上,惊喜地说:“你的链子真漂亮,太特别了!”

    她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真诚的喜悦,是一个小女孩对一件精致饰品掩饰不住的喜爱。

    因为得到了她的赞美,刘丹的心情非常愉快,很痛快地买下了那双价格不菲的靴子。整整一天,刘丹看阳光都似乎明媚了许多。一个陌生人一句真诚的赞美,居然成就了如此美好的一天。赞美的力量如此之大,而赞美的来源却微不足道,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和谐,其实只需要一份真诚、一句由衷的赞美。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找到合适的点进行一番赞美,那么两个人的距离就会很快缩短。但是如何赞美才有效呢?最好避免以对方的人品或性格为对象,而称赞他过去的成就、行为或所属物等看得见的具体事物。如果赞美对方“你真是个好人”,即使是由衷之言,对方也容易产生“才第一次见面,你怎么知道我是好人”的疑念及戒备心。

    如果赞美既成的事实与交情的深浅无关,对方也比较容易接受。也就是说,不是直接称赞对方,而是称赞与对方有关的事情,这种间接奉承在初次见面时比较有效。如果对方是女性,则她的服装和装饰品将是间接奉承的最佳对象。

    琳达和蒙娜的友谊非常深厚,起因是在与她初次见面的那次宴会上琳达随便说出的一句话。当时,她们俩在宴会上碰面,由于当时没有适当的话题,琳达就顺口说了一句“你配戴的这个坠子很少见,非常特别”,想以此掩饰当时的尴尬。琳达说这句话完全是无意的,因为她根本不懂装饰品。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坠子果然很特别,只有在法国才买得到,正是蒙娜的心爱之物。随便说出的这句话,使她联想起有关坠子的种种往事,从此便和琳达成了好朋友。

    萍水相逢的人由于缺乏了解,所以赞美之词要围绕一些显而易见的方面。如见到儿童或少年,可以夸他们天真活泼、可爱、充满朝气;对青年人,可以称赞他们雄心勃勃,敢闯敢干;对中年人,可以称赞他们沉稳智慧,家庭事业都各有所成;对老年人,可以称赞他们老当益壮、身体健康、儿女孝顺等。当然,如果在火车、飞机上碰到陌生人,也可以通过他们的口音、打扮来获取信息,甚至可以因身边的一些小细节、小故事来借题发挥。

    有一次,沈同乘火车去南方,列车员的服务态度不太好,许多乘客都对她很有意见。当时,坐在沈同对面的乘客不小心把水洒到了那位列车员的脚上,她不依不饶,指着乘客的鼻子就乱训斥一通,而这位乘客却始终没有吭声。等列车员走了之后,沈同忍不住称赞她说:“您真是大度啊!”不料,这句话打开了这位乘客的话匣子。她向沈同介绍了她的职业,讲她如何与一些态度恶劣的人打交道,还讲了自己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经验,讲到风趣之处,周围的人都会哈哈大笑。这样一来,车厢里的陌生感马上就消失了。

    赞美陌生人的内容有很多,可以抓住对方一个合适的点来突出它,例如相貌、穿戴以及博才多学、广见博识、口才过人等这些你能看到的显露无遗的方面。

    得体的赞美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否则就流于庸俗,给人以浮夸、虚伪之感。与其说那些耳朵听出趼子的套话,不如以小见大,于细微之处发现别人身上独特的地方,这会让他人由衷地感到高兴。

    有一次参加一个行业聚会,木然与一位陌生人坐在一起,一时没有话可说。但是很快,木然就发现这个女孩子虽然说不上漂亮,但是皮肤白嫩、睫毛长而翘,颇有一些动人之处,于是木然羡慕地说:“你的皮肤真好啊,睫毛那么长,有点像韩国人。”这个女孩子一听非常高兴,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起来。原来这个女孩子真在韩国留学过,而木然正好要学习韩语,居然不费工夫就找到了一个老师。

    从细微之处赞赏对方的与众不同之处,让人从中感受到赞美者的用心和诚意,就可以用真诚打开友谊之门。

    朋友们,去慷慨地赞扬每一个人吧!当你知道如何赞美一个人的时候,就会由衷地接受和学会人际间充满真诚和善意的赞美,你就会给自己营造一个充满欢乐与和谐的氛围,你就会让周围的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你。每个人都有值得别人赞扬的地方,找到这些值得赞扬的人和事,找到存在于他们身上不经意的魅力,然后——赞美他们!

    第二节 赞美不是拍马屁,真诚赞美发内心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西方人总是把赞美的话挂在嘴边,一见面就会互相称赞,调节气氛,增加好感;而在我们中国,很多人还不善于赞美别人,好像一说赞美的话就显得虚伪,有拍马屁之嫌,或者一赞美别人就贬低了自己,成了“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其实这都是一种误区。

    真诚的赞美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是对他人的一种认可、一种鼓励,也只有具有宽广胸怀的人,才会将自己的心灵付出与别人分享。因此,赞美既不是拍马屁,也不是贬低自己,而是一个人修养和宽容的心灵体现。赞美就犹如一盏灯,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然而,虽然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非是一件易事。只有那些善于把握语言分寸和交际氛围的人,才会说出一番恰如其分的赞美,让每一个人都获得满足。下面是一些赞美别人的方法。

    1.在其背后赞美

    罗斯福的一个副官,名叫布德,他对颂扬和恭维,曾有过出色而有益的见解:“背后颂扬别人的优点,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德国的铁血将军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个敌视他的属员,便有计划地对别人赞扬这部属,他知道那些人听了以后,一定会把他说的话传给那个部属。

    这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后称赞人,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兴的,也最有效果的了。你很欣赏某个人时,你可以把赞美他的话跟一个他熟悉的人讲,不过多久,你的溢美之词就会传到你想要赞美的人的耳朵里,他会心想:哦,他原来这么看我,这么欣赏我。从而对你产生好感,也会更加信任你的赞美是发自肺腑的。

    越喜欢自己的人,我们也会越喜欢他。所以,得知别人的赞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对赞美我们的人产生好感。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某人在我们背后说了许多关于我们的好话,我们会不高兴吗?这种赞语,如果当着我们的面说给我们听,也许会使我们感到虚假,或者疑心他不是诚心的。而间接听来的便觉得悦耳,因为那是别人听到的确切的赞语。

    2.从否定到肯定

    很多人在赞美别人的时候只是平铺直叙,效果有限。如果尝试采取从否定到肯定的赞美方法,也许效果会好得多。如一般的评价是“我佩服别人,也一样佩服你”,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则是“我很少佩服别人,你是例外”。

    3.借别人之口

    借助别人之口,间接地赞美别人是非常有效的赞美手段,它会使人相信,你是真心实意地,也是非常发自内心地认可他、欣赏他。

    在聚餐的时候,你碰到以前的同学,这位同学事业有成,很是春风得意,你要是说:“你现在这么有钱,身边肯定有不少女孩子吧。”这话不但显得你没有内涵、修养,还可能引起误会,似乎你在暗示自己喜欢他。不妨这样说:“听说你刚开了一家公司,大家都说你能力强。祝贺你啊!”

    你用别人的话来带出你的赞美和鼓励,这样不但能明确地传达你的意思,还能使对方自然而然地接受赞美。

    4.赞其得意之处

    投其所好的赞美方式一般很适合于一些心高气傲的人,他们大多看重自我形象,感觉良好。如果对其业绩、学识、才能等给以实事求是的赞美,使其荣誉心、自尊心得到满足,就可以从心理上缩短距离,同样能进行良好沟通。

    有位生性高傲的处长,一般生人很难接近,他生硬、冷漠的面孔常使人望而却步。有位外地来的推销员听说了他的脾气,一见面就微笑着递上一支烟说:“处长,我一进门就有人告诉我,处长是个爽快人,办事认真,富有同情心,特别是对外地人格外关照。我一听,高兴极了。我就爱和这样的领导共事,痛快!”处长的脸上立刻露出一丝笑容,接下去谈正事,果然大见成效。

    这位推销员的成功便得益于开头的那几句恭维话。这样,对方就不好意思对一个尊敬自己的人脸色看了,自然会在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支配下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有一个人长得很像一位著名演员,每当他去饭店或者到商店买东西,初次见到他的服务员,都会对他说:“嘿!你长得真像××!”的确,无论是他的容貌还是气质都与那位演员非常相似。一般而言,说某人很像名演员,是一种恭维之词,被称赞的人通常不会不高兴。但他的反应却不同,听了服务员的奉承后,原本不喜欢开口的他,变得更加沉默了。

    原来,他十分了解自己的缺点,就是容易给人冷漠的印象。而那位电影明星在屏幕上所扮演的正是冷酷无情的角色。所以,如果说他酷似那位电影明星,这哪里是在赞美,分明是指出了他的缺点。所以,他并不因此为荣,反倒很是烦恼。

    要恰如其分地赞美别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称赞不得法,反而会遭到排斥。为了让赞美恰到好处,必须尽早发现对方引以自豪、喜欢被人称赞的地方,然后对此大加赞美。在尚未确定对方最引以自豪之处前,最好不要胡乱称赞,以免自讨没趣。试想,一位原本已经为身材消瘦而苦恼的女性,听到别人赞美她苗条、纤细,又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5.称赞其不被人注意之处

    常言道:“好话听三遍,听了鬼也烦。”大家总是很容易注意到别人的一技之长,赞美其专长的人自然最多,如果你还要再“锦上添花”,那就显得可有可无了。不如换个角度,更仔细地观察一下对方一些不被人注意,可他本人其实很在意的地方。

    某局长喜欢开车,常常自己驾车行驶。一次,局长司机小赵不慎在驾车过程中扭伤了腰,局长就让小赵坐车,他亲自驾车。当时正值车辆运行高峰,道路交通拥挤,但是局长的车开得非常好,稳而不慢。小赵这时开口称赞道:“局长,想不到您的车技这么好,在这样高峰的时候还能开这么快,比我这个专业司机棒多了!”这句由衷的赞美让局长非常高兴。

    6.反其道而行

    其实,在平时的嬉笑怒骂中,我们同样可以称赞别人,只不过这种表现方式比较特殊罢了,但是它的效果却能让人马上笑逐颜开。如果我们跟对方交情甚好,嬉笑怒骂来赞美的方式是最好不过了。特别是男人之间,不拘小节、慷慨大方的赞美法最恰当不过了。

    例如你的朋友得了嘉奖,你可以嬉皮笑脸地说:

    “这么大奖状分我一半好不好?”

    “哎呀,既生我,何生你!”

    “你要再这么风光下去,我都没脸活下去了。”

    “哥儿们你真了不起,虽然比我还差了那么一点,哈哈。”

    “我得批评你了啊,你这么优秀,让我们还有没有机会混啦?”

    7.在众人面前赞美

    人家说,批评要在私底下批评,而赞美却要在众人面前称赞,要让周围的人都知道你十分欣赏和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让周围的人都不得不一起称赞他,满足他的荣誉感和虚荣心。

    有几回,小楠在一群人面前不断称赞一位朋友的优点,使得这群人都渐渐喜欢上了这位朋友。不久,这群人中有人对小楠说:“你老是在别人面前赞美他,他回过头来也称赞了你好多哦!”的确,有时候称赞就是相互的。

    第三节 那些赞美别人需注意的事

    尽管我们都知道赞美的必要性,自己也尝试着对别人进行赞美,但是好像还是生硬、刻意,不得要领。这就需要我们在表达方式上进行改进。只要态度真诚、语言恰当,赞美都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1.态度真诚和谦虚

    赞美首先要发自内心,绝不可带有目的性,甚至为了博得好感而刻意去称赞。只有真心实意地赞美才能显示出你对别人的欣赏和重视,更显示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大气的精神。人总是喜欢奉承的,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一代文学大师郭沫若老先生有一次在台下观看自己创作的历史剧《屈原》,演至第五幕第一场的时候,他听到婵娟怒骂宋玉:“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一听,觉得这样的台词骂得还不够劲,就到后台找演婵娟的演员商量:“你看,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是不是会把分量加重些?”

    旁边一个正在化妆的演员插了一句话:“不如把‘你是’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多够味、多有力!”

    郭沫若一想,不禁拍手叫好:“好好!真好!”

    事后,郭沫若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一字之师》的文章,倾吐了对这位演员的赞赏之情。

    郭沫若本人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大师,他为了让自己的创作更完美,主动找演员探讨戏剧中的问题,本身就反映了他宽阔的胸怀、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

    2.用词得当

    一些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没有太多社交经验,他们总是喜欢用从书上学来的那些词语来作为赞美之词,诸如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这些俗不可耐、听得耳朵都起研子的语言实在是味同嚼蜡,别人听了也会感觉你缺乏诚意,玩世不恭,不过是随便客套。如果语气、神情没有掌握好,更会让人怀疑你拍马屁、另有所图,虚伪之至。

    3.赞美点要恰当

    一个小伙子到同学家去玩,见到同学的哥哥后上去就说:“大哥你好,见到你真高兴!真是久仰你的大名,如雷贯耳,今天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没想到对方的脸红到了脖子根。原来,他刚刚因为打架斗殴被拘留了15天出来。这小伙子不明情况,上去就“久仰大名”地恭维了一番,却无意中揭了人家的伤疤。

    小柯先天秃头。一天,大家在一起聊天,得知小柯的一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小陈快嘴说道:“你小子,真有你的。真是‘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啊!”

    小柯一听,心想:你这是夸我呢,还是骂我呢!

    赞美他人的动机都是良好的,但是如果不把握好赞美的分寸,把一些不适合赞美的点也拿来称赞,那就适得其反了。

    4.指出你具体称赞的理由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例如说:“你真漂亮!”不如说:“你今天穿上这件粉红的套装显得皮肤特别亮,特别好看!”我们再看看下面两个对比。

    你真是一个好人!……你经常帮助别人,心地真好!

    我很喜欢你的鞋。……你这双鞋很配你的裙子!

    这样表达赞美非常具体可信,让人觉得你是真的欣赏他的与众不同。人都有自动把局部夸大为整体的特点,因此,赞美的时候只要从某个局部、某件具体地事情入手就可以了,其他的工作对方会自动完成,而且局部、具体的赞美会显得更真诚、更可信。比如某人工作出色,那么表扬的时候也要指向具体的事情,“小张在这件事上表现出色”,而不是泛泛而谈。

    5.在赞美之前称呼对方的姓名

    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名字。你若能在赞美之前强调他的名字,对方会觉得你的赞扬是专门针对他的、是发自内心的。

    你的新发型特别适合你。……杨敏,你的新发型真的特别适合你啊!

    我觉得你的性格特别好,开朗、单纯。……杨敏,我觉得你的性格特别好,那么开朗、单纯。

    看吧,加一个称呼,感情的成分非常浓厚,让人心里特别感动。

    6.作善意的比较

    善意地将对方值得称赞的地方和别人进行比较,显出对方的与众不同和出色,赞美的效果会更好。

    小曼,我们这里就你的舞跳得最好,你是怎么练的啊?

    小曼,你都是第三次考第一了,太厉害了!

    这样的称赞,别人听了心里一定会乐开了花!

    7.不要说外行话

    赞美是对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因此,在赞美时不能说外行话,要慎重选择赞美的角度,不要不懂装懂,落下笑柄。

    有个年轻人本不懂诗,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有幸遇到了一位诗人。年轻人趁机恭维道:“您的诗写得再好不过了,我读了好几遍也没有读懂。”其实,他可能是想说诗很有意境,让人只可意会,很难逐字逐句言传。

    这位诗人一听就生气了:“呵呵,既然读不懂,您又怎知它好在哪里?”之后,便不再答理年轻人。

    对一个人进行赞美,是对其优点、水平、成绩的赏识和称赞,因而称赞者自己也要具备一定的水平,否则就不要随便赞美。赞美别人时说外行话,既不能达到赞美的目的,又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很容易被大家嘲笑,也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为了赞美而赞美,根本没诚意。

    8.称赞的频率和热情度不要过高

    不要以为赞美之词就是用褒义词拼命去称赞或鼓励他人,语言用得越美越好。赞美要求的是一种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让你作报告、作演讲,用不着极力渲染和夸张。赞美是讲尺度的。不要天天千篇一律地称赞别人,否则别人会认为你不过是拿他开玩笑。再好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的,就是这个道理。也不要见人就满口称赞,措辞过于夸张,把人夸到天上去,让被夸的人自己都汗颜。这样很难让别人信服,反而会反感你的虚情假意。

    一对青年举行婚礼,结婚庆典上主持人面对两位相貌平平、甚至男子还有一点点残疾的青年却夸张地赞美道:“大家看,新郎、新娘真是一个漂亮温柔,一个英俊挺拔……”席下就有人议论了:“哈哈,太好笑了,我怎么没看出来谁英俊挺拔……”这话听得新郎、新娘的父母亲朋都不舒服,甚至还有被嘲笑的感觉。

    赞美有时候就是美丽的谎言,首先要让人乐于相信和接受,更不能把傻孩子说是天才一样的离谱;其次是美丽高雅,不能俗不可耐、低三下四,糟蹋了自己,也让别人倒胃口;再者便是不可过白过滥,毫无特点。

    不过,还要强调一点,赞美的话语一般来说都是善意的,即便溢美之词,也大多是好意,效果通常不错,别人也是喜欢接受的。一棵小歪脖子树,你夸它美丽,它绝不会盲目自大起来,往更歪了长,而是会竭尽全力直起身子来;一个跛脚孩子,你说:啊,多漂亮的孩子啊!(这话显然不符合事实。)这孩子听了绝不会认为越跛越美丽,而是会加倍锻炼矫正自己,相反,你见面就说一句符合实际的话:你这个病孩子,他没准会变成瘫痪。不管怎么样,赞美别人都是没错的,只需稍微掌握一些方法。就让我们的赞美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第四节 忠言不必逆耳

    我们在劝慰和批评别人的时候,总是加上一句“忠言逆耳”,好像除了伤害别人才能帮助他之外,我们无计可施。其实,即使是批评,也可以用动听的话、用巧妙的方法,并不一定非要“逆耳”,这就要看你高超的口才技巧。俗话说:“好语一句暖三秋,恶语相向六月寒。”好听的话,总是易于接受,而逆耳的话,总是引起反感,这是人之常情。谁又不喜欢听悦耳、动听的话呢?

    《晏子春秋》中有一则故事,讲的是好射猎的齐景公,因主管禽鸟的烛邹不慎让鸟死了,盛怒之下要杀掉烛邹。晏子得知后,要求先向齐景公指出烛邹的条条罪状,也好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欣然答应。于是晏子“怒气冲冲”地指责烛邹说:“你犯了三大罪状:你给君王主管禽鸟而使其亡失,这是罪状之一;使君王因禽鸟之事而杀人,这是罪状之二;使大家听说这件事后,会认为我君重鸟而轻人,这是罪状之三。”从这番话中,齐景公领悟了自己的过错,马上下令收回处死烛邹的命令。

    本来,晏子意在批评齐景公“重鸟轻人”,却采用指东说西的策略:表面上指责烛邹,实际是在暗指齐景公,而齐景公之所以能欣然接受晏子的批评,是因为晏子采取的方式含蓄而委婉,无损于君王的尊严和体面,这就是忠言未必逆耳。这也说明,有时候,与人说话、指责别人的错误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完全可以在不伤及他人面子的条件下,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劝告,在一片温和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毛泽东的口才非常出众,即使他要表达不满,也会非常委婉。一次,卫士们想趁毛主席散步的机会,将他书房里的俄式沙发搬到另一房间,几试不成。毛泽东散步回来,见沙发仍在原处,便问道:“怎么没搬出去哩?”

    一卫士说:“门太小,出不去。干脆留在屋里吧?”

    毛泽东看看卫士们,又看看沙发,像煞有介事地说:“唉,有件事我想不通。”

    “什么事啊,主席?”

    “你们说说,是先盖起这间房子后搬来沙发呢?还是先摆好沙发再盖这间房子?”

    主席这么一说,卫士们面生愧色。后来,他们终于想办法将沙发搬了出去。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方法。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所以,有些话不能直接说,尤其是逆耳的忠告。当需要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不妨拐一个弯,用含蓄的方式来告诉对方,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先表扬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迂回之策。

    鲲鹏上小学的时候,因为经常在课堂上捣乱,总是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总是说他不要这样、不要那样,鲲鹏害怕被老师说所以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心里不服气。后来,他们班新来了一个班主任,她从来都没讨厌过鲲鹏,而是说:“同学啊,我们看看鲲鹏同学多好动、多有好奇心啊!这样的孩子在功课上也一定会很棒的!不过,上课还是要好好听讲哦!”一句话说得鲲鹏可得意了,马上就不在上课时候捣乱了。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太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谁都不喜欢被批评,被批评心里总会不好受。为了避免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可以尝试先赞扬后批评的方法,作为一个过渡,然后再转入正题,使其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

    是啊,连大人有时都觉得忠言逆耳呢,何况任性的小孩子!他们分不清什么忠言、什么坏话,如果你是真心为他考虑、为了他的成长,不妨多考虑一下他的接受能力,用一种和平的方式去劝诱、去教导,这样才能让孩子乐于接受、主动改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国著名文学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我们身边的朋友、同事再怎么犯错误,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如果你要批评别人,最好先看到他的优点,充分肯定他的优点,然后再轻描淡写地指出他的缺点、不足,这样,他一定非常愿意去改正。

    另外,在批评别人之前,首先批评自己。把自己放到低处,让别人认为其实自己和他们一样都犯了错误,这样一来,别人也容易接受。

    这里说一个现象,2006年年底到2007年年初,消失很久的作家王朔口无遮拦、逮谁骂谁高调“复出”,可是王朔那么长时间地骂了那么多人,却很少见敢跟他还嘴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王朔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永远不忘自我批评。他是先把自己立于低处,然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我们也不妨试试这样的方法。既然连自己都批评了,被批评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哎呀,是我没有好好叮嘱你,要不然你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一直太忙,没有时间管你、照顾你,结果你的功课都落下了。都怪我。”

    “这件事不能全怪你,也怪我。如果当初好好跟你商量一下,也不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样的忠言,既起到了批评的作用,又不逆耳,自然能让别人乐于接受,从而达到通过批评而改正错误的目的!

    第五节 温婉的批评方式更容易接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生活中我们总难免会遭受别人的批评,也会向别人提醒他的缺点和不足。批评的确是使人更加成熟和完善的良方,是使人进步的阶梯。假如视批评为别人对自己的讽刺、打击,一听就如坐针毡、暴跳如雷,则无论如何都无法进步。这就是批评的重要性。然而,人的本性还是喜欢被赞扬而厌恶被批评,而做别人不喜欢的事却还要和别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是有难度的,没有人喜欢被批评,每个人都会对批评进行本能的自我防卫。所以,批评的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指出别人的缺点,又让人高兴地接受,这就必须具备高超的口才技巧。应该学会在批评身上披上柔软的外衣,用和风细雨的方式达到批评的目的。

    1.把批评转化为建议

    用意非常明显的批评总是让人不愉快的。那么,何不把批评转化为一种建议呢?这样既能避免对方的反感情绪,又能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善意。

    我觉得你可以把这份报告再加一些具体的数据进去,还有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了,不是吗?

    如果你能早完成两天,就不会耽误我们开会了。你说呢?

    如果你跟他说“能帮我一个忙吗”,而不是直接说“嘿,帮个忙”,他就会接受你的请求了。

    2.旁敲侧击进行暗示

    对一些自尊心较强的人,不适合直接批评,那就进行暗示批评,也就是不挑明事情的端倪,委婉地对对方的缺点、不足进行批评的方式。适时施用这种批评,常常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小徐自从进入出版社以来总是特别活跃,开会大胆发言,对选题把握到位,对作者能及时约稿、催稿,稿件水准也很好。但是,作为一个编辑,他的字写得总是让录排人员认不出来,而且校对错误率较高,让主任很是头疼。

    一次季度评选中,小徐当之无愧地被选为“优秀编辑”,趁着这个机会,主任找到了他,首先为他所获得的荣誉由衷地表示祝贺:“你优秀的表现,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你已经成了同事们心目中的榜样。祝贺你成为‘优秀编辑’。”之后,主任的话题一转,“当然,其他同事的优点也很多,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你看,小刘的稿件非常整洁,条理清清楚楚,几乎不用校对就能发稿;小王呢,稿件出手快,质量好,几乎不用什么后续加工。你也应该学习他们哦!”小徐在喜悦的同时马上意识到自己还有不足,欣然接受了这种暗示性的批评。

    暗示性批评有益于保护他人的自尊心,运用得当,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把批评变成鼓励

    如果别人的不足和过失没有那么严重,完全没有必要一本正经地进行批评,那么你完全可以把这种“指出缺点”的活儿,变成“鼓励优点”的好事。

    怎么搞的?你就不能再小心点吗!很好!你做得比以前进步多了!你写的东西简直是垃圾。太糟糕了!写得还好。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肯静下心来好好钻研文学真是难得!

    你又把烟灰到处乱弹!我都说你无数次了!你有一次把烟灰倒进烟灰缸里,我觉得那天我连桌子都不用擦了,好干净。继续努力哦!

    4.启发引导

    这种方法就是与需要批评的一方讲道理、分析利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使对方能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一次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会议上,针对少数部门的少数干部向群众索拿卡要的现象,一位县委书记严肃地说:“同志们啊,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哇,他们挣点钱不容易呀!那都是他们拼死拼活挣来的血汗钱。用从群众干瘪的口袋里搜刮的一分一角,去鼓胀自己的腰包,于心何忍?良心何在?我们还是立党为公吗?还是执政为民吗?这样任其下去,我们的经济还能发展吗?我们的事业还有希望吗?……今后谁勒索老百姓的钱财,我们就砸掉谁的饭碗!”

    这一番语重心长、刚柔相济的严厉批评发聋振聩,使所有的与会人员都深受教育。

    5.站在对方的立场

    被批评的人在反驳批评的时候经常会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意思就是说:“我的处境你没有经历过,所以你不会理解我的感受,换了你是我,你还不一定做得比我好呢。”

    这是非常常见的心理。对此,我们可以让自己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说话,这样的批评显得非常有人情味,让人有被理解的感觉,也更容易接受批评。

    “换了我是你,也会很生气。不过,你知道,吵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你说呢?”

    “我理解你的感受,任何人处于那样的状态都不会理智的。但是你想过吗……”

    “你的心情不好,我知道,我也理解,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可是,如果……”

    6.先批评后安慰

    批评不能不顾时间、场合、对方的性格、心理,就直截了当、劈头盖脸、冷言冷语,这样根本达不到批评的目的,甚至有人即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被你的态度激怒,强词夺理,拂袖而去,弄得不欢而散。而批评之后再作安慰,就有如打一巴掌揉三揉,疼痛会减轻很多,对方难过的心情也会得到缓解。

    张洁,你在这方面的确是犯了错误。当然,你也不要太往心里去,领导批评你也是为了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你还年轻,刚参加工作不久,很多事情上经验不够,但是你很有潜力啊,只要改正错误,继续努力,以后你一定会做得更加出色的!

    第六节 坦然接受赞美,虚心接受批评

    前面讲了这么多关于赞美和批评的方式,你不禁会问,那别人赞美或批评我的时候该怎么回应呢?这里我们就作一个对比,看一看如何应对赞美,又该如何应对批评。

    我们中国人的性格中带有一种刻意的谦虚,即使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可是一到别人面前还要做出一副不敢当的样子。就比如自己得意洋洋地出版了一部著作,心里美得不行,可是一旦别人称赞,又马上摆手,急忙否认:“哪里哪里,写着玩玩,不足挂齿。”那副样子,真是虚伪。其实别人称赞你,也是出于欣赏和善意,如果一听赞美就惶惶不可终日,连忙摆手,怕大家信以为真,那不是虚伪,就是过于自卑了。

    当然,也有的人是真的谦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好,一点优点不足以拿出来说。不过,本来别人赞美你是一件挺高兴的事,你要是连连否认,反倒会让人觉得赞美你浪费了,因为你根本不领情。所以说,在听到赞扬的时候,不妨换一种态度,既表现出自信,坦然接受,又令对方觉得他的赞美恰到好处,不虚此赞。

    简单地向对方的称赞表示接受和感谢

    微笑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谢谢。”

    告诉对方他的称赞让你很高兴

    “谢谢你。我花了两个小时才把这幅画儿画完。你这么一说,我觉得值了!”

    告诉对方他的称赞让你获得了自信

    “本来我还犹豫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呢。你的话让我有了信心!”

    不要回赞对方

    千万不要因为对方赞美了你,你就马上也回赞他一句。这样会显得似乎别人称赞你是为了回报,更让对方难堪的是,这样的做法看起来像是敷衍了事,好像你是被迫要说点什么好听的话来对他的称赞表示回应似的。

    A:你的裙子很漂亮啊!

    B:你的裙子也很漂亮!

    A:(尴尬)……

    可以适度谦虚

    “谢谢啊。其实我自己很清楚自己,是有一点成绩,但是需要学习的地方更多,学无止境嘛。”

    对别人真诚的称赞应该给予感谢,对别人由衷的赞美应该报以尊重,让对方觉得自己的诚意我们已经心领了。这样的交流会让赞美和被赞美的人都一样开心。

    周女士是某大企业的董事长。该企业经营管理得非常优秀,效益可观,在社会上也有一些知名度。所以,很多人都称赞周女士是“女强人”、“铁娘子”等。一次,一位记者去采访周女士,说:“大家都认为你管理精到、雷厉风行,颇有男子的作风,我倒认为您身上其实更具有传统女性的魅力,善良、细致、体贴。”

    听到这番赞美,周女士非常高兴:“大家只看到我的表面,把我看做工作的机器,但是并不真的了解我。”

    随后,周女士和这位记者侃侃而谈。记者的采访也非常成功,也从另一面让公众更了解了周女士。

    当然,赞美也要把握好尺度,适度地对他人进行赞美,能够不同程度地增强领导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但是如果借赞美之机,无原则地对他人大加吹捧,就有可能弄巧成拙。

    听到赞美固然人人开心,可是听到批评也别马上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哦!应对批评比应对赞美更需要技巧呢!

    如果对方批评得对,确实是自己犯了错,有缺点、有不足,我们就应该虚心接受,并且对他人的提醒表示感谢。从批评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思想,慢慢形成自己正确的处事方法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如果把批评当成是对自己的讽刺、打击,一听就暴跳如雷,那么就无法取得进步。所以,面对善意的批评,我们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1.不要逃避

    A:小曼,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做,太伤人了!

    B:什么?哈哈,我不想谈这个。

    A:你应该听一听我的话……

    B:明天再说好吗?我想睡觉了。

    A:小曼!

    如果你不愿意听对方的批评,并不代表你就没有什么错误,问题会越来越多,同时也显示出了你消极的态度,矛盾会越来越激化。

    2.不要找借口

    A:小曼,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做,太伤人了!

    B:你不知道当时的情况!

    A:无论什么情况你这样做真的不好。

    B:他一点都不体谅我,还把责任推到我身上。我能怎么办?

    A:你在找借口。

    B:你想想,他这么逼我,我只能这么做!

    对方的批评连你的承认都得不到,你还对他的感受不屑一顾,最后这很可能会变成争吵。

    3.不要不承认

    A:小曼,你这么做太伤人了!

    B:是吗?我不觉得。

    A:人家千里迢迢来找你,你怎么能这么对他!

    B:我这么做都是他的错。我才不在乎呢!

    这样根本对别人的批评毫不在意、不承认,会让对方觉得你无可救药。

    4.不要回击

    A:小曼,你这么做太伤人了!

    B:我不觉得。你倒觉得你简直是多管闲事!

    回击是一种挑衅,更是火上浇油,同时也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如果我们能仔细听取别人的建议,接受他的意见和想法,并且认真对待,你就能真正接受批评并加以改正。如果你能很好地回应这些批评,这就会成为你们良好的交流方式。下面我们提供一种应对批评的方式。

    1.询问

    A:小曼,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做,太伤人了!

    B:你觉得我哪里做得不对?

    A:人家千里迢迢来看你,你居然让人家在门外站了两个钟头。

    B:你认为他不该被这么对待吗?

    A:是啊!

    B:还有呢?你觉得他可怜?

    询问对方可以帮助你发现问题所在。当然,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带讽刺的口气,否则就又成了挑衅了。

    2.同意

    A:小曼,我觉得不应该这么做,太伤人了!

    B:嗯,我是有点过分了。

    A:他千里迢迢来找你,其实已经很有诚意了。

    B:也许吧。可是你也要算一算他原来对我造成的伤害啊!

    A:至少他这次是真心实意的。

    B:我不知道是不是。但是我已经下决心不再给他机会了。

    以退为进,先认同对方的观点,同时你还可以保持自己的立场。

    3.致谢

    如果对方的批评对你很重要,使你确实认识到了自己的某些缺点和不足,使你改正错误,那么,无论你接受不接受对方的批评,至少应该感谢他。

    A:小曼,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做,太伤人了!

    B:嗯,也许我过分了。

    A:他千里迢迢来找你,其实已经很有诚意了。

    B:嗯,我知道。但是我真的下决心不原谅他了。谢谢你关心我。

    4.改正

    如果你已经接受对方的批评,并且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接下来最能表示你诚意的就是马上改正,或者反思错误,保证下次不会再犯。

    A:小曼,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做,太伤人了!

    B:嗯,我是有点过分。

    A:他千里迢迢来找你,其实已经很有诚意了。

    B:也许吧。我现在也有点后悔,或许应该给他一次机会。

    坦然接受赞美,虚心接受批评;真诚夸奖别人,诚恳提出建议。只有掌握好赞美和批评的技巧,我们才能够让周围的人和我们一起不断进步、开开心心地生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