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财富成功思想全书-钱财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而只属于享用它的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多人靠灵活生活,却因不够灵活而破产。致富之道在于节俭。挣钱的本事有区别,省钱却人人做得到。如果你懂得量入为出,那你就可以致富了。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我们致富并不是要成为一个可悲的守财奴。正确对待财富正确看待富有的人,我们才能选择正确的致富之路。人人可以走勤劳节俭的致富之路1756年底,宾夕法尼亚的总督要求为下一年度拨款12.5万镑,而议会只同意拨10万镑,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案。转年1月,总督断然否决了这一决议,并决定将该法案副本转交英王以求裁决,而劳登勋爵则威胁说,将不派兵驻守该殖民地边境,试图以此压迫议会作出让步。但议会不为所动,并决定派富兰克林和威廉父子前去伦敦陈述理由。

    在从纽约赴伦敦的航程中,富兰克林除了睡觉以外很少有真正的闲暇时间。他时刻都在认真地思考问题。为了更有把握地战胜业主,维护殖民地人民的权利,他和威廉几乎每天都要商讨这次交涉所采取的策略、方式以及许多细节问题,对许多可能遇到的麻烦和困难也作了全面的预测,并设计了多种解决方案和对策。

    通过严密的论证,他们愈发感到真理在殖民地议会一边,因此大大增强了斗争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

    湛蓝的海水,晴朗的天空,飘拂不定、如梦如幻的五彩云霞以及自然界中那些变幻莫测、瑰丽壮美的景观,引起了富兰克林的无限遐思和童贞般的好奇心,他情不自禁地做起了早年横跨大洋航行时所做过的事情:观测天象和潮汐的变化,研究沿途所见到的风土人情和有趣的海洋生物,时而还跳入碧蓝深邃的大海,在清洌的海水中尽情地嬉戏畅游……此时此刻,富兰克林已经完全恢复了对大自然的那份留恋和痴迷,同时也更增加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于是,一股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涌遍了他的全身。

    在这次旅行中,富兰克林完成了一件不同寻常的工作——为他下一年的历书撰写序言。由于是在旅行途中,富兰克林的手头没有任何有关的书籍和可供查询的资料,整篇序言完全是依靠他那超人的记忆力、出色的写作才能和饱满的创作激情,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的。也许正因为如此,该文的语言才那样通俗犀利、清新隽永,其内容则精练深邃、发人深省。富兰克林的文章告诉人们:“穷理查”的格言在学问家们那里遭到了冷遇,却得到了下层民众的青睐。一个名叫亚伯拉罕的老爹在市场上作了一次令人叫绝的演说,其中所有的精粹之处竟完全选自《穷理查历书》。

    富兰克林的这篇序言就是亚伯拉罕老爹的演说,其主要内容是一些关于教诲人们如何节俭致富的警句格言,可以说是“穷理查”的书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富兰克林对原来的有关格言进行了精选,又作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加合理完善,脍炙人口,同时又充实进了一批先前没有采用过的民谚。

    文章写成后,富兰克林把它交给朋友们审阅,以便收集修改意见,不料却受到了高度的赞赏和关注,友人们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传世的经典之作,不能让它与那些已经过时的旧历书一起被埋没掉,而应该作为单行本发行。于是,次年春天,富兰克林的外甥本杰明·梅科姆把它在波士顿公开出版了。首版时定名为《亚伯拉罕老爹的演说》,后又改为《致富之路》。这本教导人们走勤劳节俭的致富之路的书后来被译成多种文字,风靡欧美和世界各地,为广大民众所津津乐道。

    自己创业,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在多年的打工生活中,他已经品尝了人生的种种苦果,深切体验到寄人篱下的生活是多么悲惨和漂泊不定,他早就希望摆脱掉这种羁绊,独立地经营自己的印刷所,用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营造出一种崭新的、幸福充实的生活方式。

    1728年的阳春三月,费城有史以来的第三家印刷所开张了,主人是休·梅雷迪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

    梅雷迪斯原先也是凯默印刷所的工人,来自不列颠岛南威尔士的一个农民家庭,朴实正直,粗通文墨,唯一的毛病是嗜酒如命。在凯默手下工作期间,他受到了富兰克林的巨大影响,不仅戒了酒,而且成了共读会中的骨干分子,好学上进,锐意进取,使前来费城探望儿子的老父亲感到震惊。老梅雷迪斯认定了儿子只有跟着富兰克林才会有出息,因此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200英镑),让儿子与富兰克林合伙开办印刷厂,儿子拥有全部股份之中的100英镑,另外一半记在富兰克林名下,先以借贷的形式替富兰克林垫上,富兰克林应在两年之内还清,以后印刷厂由富兰克林全权掌管,利润五五分成。

    两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在市场街南面租了一幢楼房,年租金24英镑。

    办印刷所的本钱是老梅雷迪斯多年的积蓄,但这些货币在他家里只能压在箱底,以备不时之需,绝不会增值;印刷技术和经营谋略是富兰克林经多年辛苦实践所得,但当他受雇于人之时,这些无形的财富并未给他本人带来过多少实惠。如今,货币与生产经营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金钱变成了资本,人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解放,生产技术和经营谋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这些便为富兰克林在印刷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大展宏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富兰克林从少年时代就投身于他十分喜爱的印刷业,经过了整整10年的艰苦磨炼才终于从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触景生情,他不禁回想起了在纽约看到的一双双冷漠空虚的眼睛,以及在费城所遭遇的一次次挫折。至此,这一切都变成了过去,富兰克林不再是为金钱所驱使的奴隶,他已经成为自由地支配自己生活和命运的主人。

    命运似乎已经注定富兰克林会在费城印刷业的残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经过多年的磨炼和艰苦努力,他已经具备了多方面的能力和才干,不仅是一个精通印刷业务的技工,而且还是个经营有方的商人、善于交际的活动家和文笔流畅优美的作家。

    自从开办了自己的印刷所以来,他就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上班,一直工作到深夜,安排好第二天的业务才去休息。他陆续添置了一批先进的印刷设备,还根据实际需要自己设计制造了一些设备,其性能和质量一点都不比他在伦敦印刷厂里看到的那些设备差。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他的印刷所的管理水平即使在英国也算得上是一流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方式逐渐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富兰克林以高超的技术,公平的价格和良好的信誉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并以优质、守时的服务承揽到了大宗政府公文的印刷业务,而他的主要竞争者——凯默和布雷德福的生意则日益冷落下来,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1729年10月2日,富兰克林创办的《宾夕法尼亚报》问世了。在办报方面,富兰克林具有一些非常有利的条件。早年他曾协助哥哥詹姆士办过《新英格兰报》,他本人又是一位文笔犀利,思维敏锐的作家和技艺精湛的印刷业主,因此,他可以同时兼任报纸的编辑、撰稿人、印刷商和发行人。另外,他还有共读会的一大帮朋友在各方面给以鼎力协助。这份报纸一问世就不同凡响,表现出一些独特的风格:印刷精致,版面活泼新颖,文字优美流畅,内容丰富多彩,为广大市民所喜闻乐见。很快,这份新报纸就夺走了布雷德福的《信使》报的大部分读者。

    富兰克林对于办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宾夕法尼亚报》的创刊词中写道:“一个报纸作者(依据学者们的意见)应该能够通晓多方面的语言,应该能自如地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清楚明白地写作或表述问题;他应该能畅谈陆海战事、宫闱秘闻、民族习俗。这种造诣深厚的人在世界上的这个偏远地区是十分少有的。”富兰克林就是这种造诣深厚的人,他不仅创办了自己的报纸。而且还使它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越办越出色。

    面对《宾夕法尼亚报》的有力竞争,布雷德福恨得咬牙切齿,他利用所掌握的邮政局长的权力,禁止邮差投递富兰克林的报纸。对此富兰克林略施小计:用小费买通了邮差,让他们秘密为自己服务,从而保证了每周一期的报纸得以及时送到读者手中。下至平民百姓,上至总督、议员和各级官吏,都为费城有了这样一份出色的报纸而感到欣喜和自豪,他们毫不掩饰对这份报纸的偏爱,年轻有为的办报人富兰克林的名望也因此而大大提高。

    时时考虑给公众提供更多的利益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家里的第7个孩子。年轻的富兰克林喜爱读书,他的父亲——一名印染匠和肥皂、蜡烛制造商——乔赛亚一直希望儿子能成为牧师。但是窘迫的家境使富兰克林无法继续接受教育,12岁时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造蜡烛,然后又跟随哥哥詹姆士学习印刷。印刷业令富兰克林接触到了许多新书和新作家。

    不久,詹姆士开始出版《新英格兰周报》,这引发了富兰克林对新闻的浓厚兴趣。他经常在晚上把自己用化名写成的短文塞进印刷所的门缝里,当听到专业人士对那些文章的赞赏后,他总是独自窃喜。他曾写过一篇主祷文,自以为无论从文体,还是从神学理论角度来看,都超过了《圣经》中的主祷文;他重写了公祷文,并且出版了几册;他还编撰了一则有关受宗教迫害的寓言,并告诉朋友们那是《圣经》中他们从来没有读到过的一个章节。富兰克林在16岁时通过模仿英国文学期刊《旁观者》上的短文,形成了自己的散文风格,并用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笔名“寂寞的行善者”发表了14篇文章。读者们一直以为作者是位具有道德感的寡妇。55年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首次披露了这段写作经历。

    1723年10月,作为学徒的富兰克林由于不满哥哥的严格管理,逃离了波士顿。在纽约短暂停留后,17岁的富兰克林来到了费城。不久,他当上了印刷工助理,然后给父母写了封信,说明自己的情况和离家出走的原因。结果,这封信出人意料地被宾夕法尼亚总督基思爵士看到了。基思对这封信的文体非常赞赏,并亲自打电话给在塞缪尔·凯姆尔印刷所打工的富兰克林,建议他开创自己的印刷业。然而,基思爵士不是一个很守信的人。当富兰克林专程前往伦敦购置印刷字模、联系业务时,才发现总督并没有向他提供曾经许诺过的信用状和介绍信。此时,进退两难的富兰克林不得不选择留在英国。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生活上极其节俭,在工作中勤勉上进,同时还兼职游泳教练以增加收入。

    20岁时,富兰克林返回费城。在船上,他写下了自己的人生计划,决定以“节俭、诚实、勤奋和得体”作为人生的信条。

    两年后,富兰克林和另一名学徒一起开始创办自己的印刷所,出版费城第一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大获成功。随后,印刷所的业务源源不断。在他们的出版物中包括美国第一本医学专着和第一部小说。同时他们还负责印刷当地的纸币。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富兰克林终于成了真正的企业家。

    当费城发展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城市时,富兰克林在文学和出版业方面也获得了巨大成功。他发表了《穷理查历书》,与18世纪的其他历书一样,这本书中包含了日历表、阴历图、节假日、集市日,还有家用食谱、天气预测、生活格言等,与众不同的是富兰克林在书中的精彩补白部分。多年来,富兰克林一直在历书的每一页空白处记录下自己创作的成语、插图和寓言,这些浅显、朴实的人生智慧使他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穷理查历书》成为13个殖民地区的畅销书。对许多读者来说,除了《圣经》,他们只看富兰克林的年鉴,因为“穷理查”教导人们勤奋工作、诚实守信,同时对事物持有健康的怀疑态度。当时,美国人正在摆脱过去的清规戒律,“穷理查”代表了他们的精神特质,宣告了美国人共同的价值观。

    “理查”从一出场就显得那样自然淳朴,真实可信,简直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本人的化身。他那幽默实在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人生哲理似乎具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很快就抓住了千万读者的心。

    在开场白中,“理查”以一种质朴坦诚的口吻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存在:“为了使大家喜欢我,在此我直言相告,除了为公益之外,我写历书别无所图,但是,这样做将是不诚实的。如今的人实在太聪明了,任何伪装也无济于事。实际情况是,我非常贫穷,而我那贤惠的妻子又十分粗暴。她说,当她坐在那儿纺纱时,我却在呆呆地数星星,这使她无法忍受。她威胁说,如果我再不利用我的书和工具做点对家庭有利的事就将烧掉它们。出版商分给我相当可观的利润,因而我也就开始满足我妻子的愿望。”

    第二年,理查赚了钱,日子越过越红火,还给妻子买了漂亮的服装和新鞋,他本人也开始注意服饰和仪表。但很快两人就产生了新的矛盾,理查责怪妻子因富裕而变得疏懒,妻子则指责丈夫愚昧无知,夫妻俩陷入了无休止的口角之中。这场夫妻论战旷日持久,涉及的问题包罗万象,林林总总,其实都是富兰克林借“理查”之口向世人阐述自己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处世哲学,话语虽十分简练,却字字珠玉,发人深省。

    “理查”很快就成为整个费城以及宾夕法尼亚街谈巷议的热点人物,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穷理查”。他那坎坷无定的身世牵动着千千万万善良人敏感的神经,他那引人入胜、内涵深邃的珠连妙语也成为劝诫人们回心向善,积极进取的警句格言。“穷理查”的境遇时常变化,夫妻间的口角和调笑也不断出现,从而更增添了人们阅读的兴趣。就这样,历书年复一年不间断地出版,形成了有始无终的长篇系列,最后汇集成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作。

    富兰克林在编织“穷理查”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的同时,煞费苦心地从古往今来的世界各个民族中收集了许许多多俗谚格言,主要是一些有关勤奋和节俭的教诲,经整理后巧妙地汇入历书之中,以飨读者。经“穷理查”之口说出的劝善之言,收到了异乎寻常的巨大效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穷理查”说道:“不知者不为过”;“切莫吝惜牧师的圣酒,切勿珍惜面包师的布丁”;“贪婪与幸福从未谋面,它们怎么会相识”;“贫穷者企求部分,奢侈者企求很多,而贪婪者则企求全部”;“饿鬼不会嫌面包不好”;“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并非为了吃饭”;“傻瓜才会让医生做自己的继承人”;“喝酒快者付账慢”;“完全赞同你的人不值得称赞”;“谎言有一条腿,而真理则有两条”;“否定自己是为了提高自己”;“崇拜是无知之女”;“最破的轮子嗓音最大”;“时间会治愈一切疾病”……这些民谚格言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且令人回味无穷,它们随着《穷理查历书》流传到了世界的许多地区。

    “贫穷的理查”由于节俭勤奋终于在1748年变成了《发迹的穷理查》,但人们对他的热情一如既往,有增无减。这套历书编纂出版了25年之久,直至1757年,富兰克林受托赴伦敦为北美的权利进行交涉,才忍痛结束了历书的编纂工作。但此时,该书早已风靡欧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在欧洲,各家报纸纷纷予以转载,读者踊跃。特别是西欧一些国家,处处可以见到印刷在张贴画上的理查的格言,各界人士竞相购买不同译本的历书,作为馈赠亲友的有意义的礼品。在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穷理查历书》早已家喻户晓,成为千家万户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生活必需品。

    《穷理查历书》不仅给富兰克林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声誉,还使他和费城居民获得了不少经济上的实惠。由于该书劝阻人们不要购买无用的奢侈品,经济界人士认为,它对于促进本地区财富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世界各地对历书巨大的需求量促使富兰克林的印刷业务迅速扩展,这不仅为他创造出了丰厚的利润,还使他找到了新的生财之道。由于印刷历书需要大量纸张(这种优质的纸张原先主要依赖进口),富兰克林创办了几家生产新闻纸的造纸厂,他在太太的店铺增设了收购破布、废纸的业务,作为造纸原料的来源之一。在富兰克林的收支账目中,进项的数额在急剧上升。

    “理查”的名声飞出了费城,相邻的特拉华、新泽西和马里兰等地的出版业纷纷向富兰克林敞开了大门,众星捧月般地把他推到了出版巨头的位置上。如日中天的事业为富兰克林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他再也不会为生计而操劳奔波了。

    “理查”的妙言绝句出自于富兰克林那支匠心独具、犀利无比的神来之笔,因此,他当之无愧地被推举为宾夕法尼亚议会的秘书。这一年他刚好30周岁,而立之年的他把立足点从私人事业逐渐转向为公众谋利益的公共事业上来。这是富兰克林人生经历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开始步入社会上层,跻身于官宦政要之中。

    为了给公众提供更多的利益,富兰克林创建了“皮围裙俱乐部”。年轻人经常在这里交流各自的读书乐趣、畅谈理想和个人发展。此外,俱乐部成员也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富兰克林要求组建消防队,并且建议设立付酬的城市看守员,日后这一建议带来了费城的第一批警察。通过努力,他还为费城建造了第一所医院以及后来发展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费城学院。

    富兰克林说:“钱财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而只属于享用它的人。”虽然主张节俭,他对待金钱的态度是比较淡泊和豁达的。

    富兰克林是精明能干的商人,同时又是极度慷慨的科学家。他在发明高效取暖炉后,拒绝申请专利,并且声称发明应该为公众利益服务。富兰克林的乐善好施出于他的集体天性和宗教信仰,善待人类是他认为最神圣的事情。

    要用坚毅的决心与贫穷去斗争《穷理查历书》中写道:“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现在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世间大部分的贫穷,都是一种病态,是不良生活、不良环境、不良思想的结果。

    我们知道,贫穷是一种反常的状态,因为它是不适宜于人类的生活的。它与人类的最高幸福和愿望相背驰。“富裕”、“充足”,天下众生都应有份。所以,假使人们坚决地要求着,并不断地奋斗着去争取这富裕、充足,那么总有一天你会认识这条简单的道理:人人都能成功!

    假使普天下的贫困者,能够从他们颓丧的思想、不良的环境中转身过来,而朝着光明愉快的方面前进;假使他们能立志要脱离贫困与低微的生存,一定可以使社会飞速进步。

    许多人总以为自己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同贫穷去斗争;实际上,他们还没有尽其一半可能的努力呢!

    就事实而论,世间许多的贫穷,都是由“懒怠”所造成,都是由奢侈、浪费及不愿努力、不肯奋斗所造成。除奢侈、浪费以外,“懒怠”之足以败人事业比任何东西都更甚;而奢侈、浪费与“懒怠”,往往是无独有偶、携手同行的。

    一定要树立积极健康的财富心态,树立与“贫穷”、“困境”誓不两立、水火不相容的思想。

    自恃与自立,是坚强品格之基石。我们常能发现,在那些虽则贫穷、虽则不幸,而仍然努力奋斗的人中间,这种品格非常坚强。但是一个因失掉了勇气,失掉了自信,或因懒得去付“富裕”之代价而至于贫穷的人,却没有这种坚强的品格。同那些在不断地去取得富裕的努力中锻炼出大量的精神力、道德力的人相比较,这种人是一个弱者。

    当你坚定意志,要在世界上显出你的真面目,要一往无前地朝“成功”、“富裕”之目标前进,而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可以推翻你的这种决心时,你会发现,这种自尊心理同自信心理,是可以给予你无穷力量的。

    最足以损害我们的能力,破坏我们的前途的,无过于与目前的不幸环境相妥协;以不幸环境为固然,而不想去挣脱它。

    因为自己不能像富裕的人一样地生活,不能享受富裕的人所有的享受——贫穷的人往往灰心短气,不想奋斗。他们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尽可能地走出困境,摆脱贫穷。

    大部分贫穷者的毛病,是他们没有建立可以脱离贫穷的自信。他们已经同贫穷妥协,以贫穷为他们应有的命运。

    到了一个人停止战斗、放下枪械、竖起白旗的时候,除了恢复他已经失去的自信心,和赶去他脑海中的宿命论的观念以外,实在别无办法!“上天”决没有叫任何人甘于贫穷,滞留于痛苦不幸的环境中。

    有这样一个青年,他是一所着名大学的毕业生,他的体态很魁梧。他说,他甚至连买一顶草帽的钱都没有。他说,要不是他的父亲每星期供给他美元,他会挨饿。这个青年人就是犯了没有自信心的毛病。他尝试过许多事情,但都宣告失败。他说,他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他说,他接受的教育是一个失败。他说,他得到一种职业时,从不认为自己是可以成功。所以他习此不成去习彼,习彼不成又习此,结果是百无一成。造成这种结果,就因为他怀了错误的思想态度,就因为他无法走上思想的正轨之途。

    记住: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是认为自己命定贫穷、必须老死于贫穷的这种信念。

    假使你觉得自己的前途无望,觉得周遭的一切都很黑暗惨淡,则你当立刻转过身来,朝向另一方面,朝向那希望与期待的阳光,而将黑暗的阴影,遗弃在背后。

    为了人生的成功,一定要克服一切贫穷的思想、疑惧的思想。从你的心扉中,撕下一切不快的、黑暗的图画,挂上光明的、愉快的图画。

    一定要学会用坚毅的决心同贫穷奋斗。因为世间的种种幸福,是应该大家有份的,所以你也当在不妨碍、不剥夺别人的份儿的前提下,去取得你的份儿。你是应该得到“富裕”的,那是你的天赋权利!

    心中不断地想要得到某一东西,同时孜孜不倦地奋斗着去求得某一东西,最终我们总能如愿以偿。世间有千万个人,就因为明白了这层道理,而挣脱了贫穷的生活。赚钱本来就像照食谱烤面包这样简单富兰克林指出:每个人都有致富的理由和天赋。他非常赞赏一个犹太富翁的观点:投资就像按照食谱烤面包一样简单无味。想要致富,只要照计划、食谱或公式去做就行了。

    许多人以为,投资是一个充满戏剧性、激动人心的过程。还有人认为,投资包含风险、运气、时机和热点投资消息等诸多因素。有些人自知对投资这个神秘课题知之甚少,因此,他们找到内行一些的投资者,把资金连同信赖一并交给他们。另外一些所谓的投资者要显示他们比其他人懂得多……因此,他们进行投资,以此证明他们智胜一筹,这就是许多人眼中的投资。但真正的犹太富翁眼中的投资却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投资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计划,是一个通过机械操作而达到富裕的过程。或者说,投资仅仅是一个由固定程序、策略和一系列能使人变富的措施组合而成的计划,这一切几乎能保证你成为富翁。

    既然投资和发财就像照食谱烤面包这样简单,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愿意遵循投资程序呢?每100个美国人中只有3个人是富翁,这是什么原因呢?在这样一个致富机会人人平等的国度里,只有少数人成为富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对大多数人而言,遵循一个简单的计划却难如登天呢?因为遵循一个简单的计划是一件单调而乏味的事情。人性是很容易对老做一件事变得厌倦无聊的,因此他们总要寻求刺激和有趣的事情来做。就是这个原因,导致100个人中只有3个人是富翁。他们起先照计划去做,没过多久,就感到这种日子索然无味。于是他们抛开计划,寻找一种能迅速致富的魔法。他们的一生都在单调和趣味往返交错的过程中度过。所以,他们没有成为富翁。他们不能忍受日复一日地遵循一个简单而枯燥的致富计划。许多人认为,投资致富的过程很神奇,同时他们还会认为,如果计划不够复杂,那就不算是个好方案。

    许多美国富翁认为,只有傻瓜才会去迷恋那些快速赚钱、过眼财富的童话,这种故事只能吸引失败者。如果一只股票为众人熟知并能赚很多的钱,这就意味着好事已过去了或马上就要过去。

    在投资理念方面,很多美国的富翁和一般人常常是不同的。一般的人往往也能够尽可能利用机会,但他们习惯进行“一揽子”投资。他们联系一家从事经营个人投资业务的中介机构,例如,房地产公司、股票经纪人或财务筹划顾问等,然后买下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共同基金、房地产信托投资、股票或债券等。这是一条较好的、清楚简单的投资方式,就好像一位商店老板到电脑商店去购买一台组装好的电脑。美国富翁则常常是那种创造投资机会的投资者。这种投资者通常会组织一项交易,如同一个人去买来电脑零部件,然后将其组装成一台电脑。虽然他们连用部件组装电脑的第一步工序都不知道,但他们却清楚应该如何将一个个机会组织起来,也知道谁正在这样做。

    据调查统计,美国近约11%的百万富翁认定“具有优秀的证券投资顾问”是解释他们在经济上成功的非常重要因素。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35%的百万富翁相信“进行明智的投资”是非常重要因素。这比那些相信证券投资顾问的人多出两倍还多。为什么不那么相信“证券投资顾问”呢?尽管多数百万富翁都至少在一家服务性经纪公司开立账户,但绝大多数还是自己作投资决定。

    许多成功的百万富翁对证券经纪人所提出的许多建议并不放在眼里,至少要“打折扣”。他们认为,证券经纪人擅长于买进卖出,但是,如果他们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在买进卖出上,那么就几乎没时间去研究投资机会。正如一位百万富翁所说:“如果证券投资经纪人真能够预测未来,那他们就用不着老当证券经纪人。他们不可能是预测家。他们只是用钱买进卖出。”

    人们运用自己客观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与人们从所谓新闻以及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的结论往往存在差异,这似乎带给投资者一个近乎永恒的矛盾心理: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别人。无论投资人信奉何种投资理论,采用何种投资方法和投资技术,他都应该充满信心地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是成功投资人的必备特征。无论何时,人们对市场总是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判断,如果所有投资人对市场的判断是一致的,那么这个市场将因为没有买者或没有卖者而无法存在下去。当投资人依据自己的分析作出某一判断时,不可否认,市场上必然存在与之相反的判断,并且这种判断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媒介传到投资人那里。这时,投资人即面临是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别人的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是:相信自己。

    投资人往往缺乏好的信息来源和投资参谋,而他日常所接触的其他投资人在多数情况下是坏主意的来源,从他们那里只能得到廉价的观点以及夸夸其谈的评论,这些观点和评论的唯一作用在于干扰投资人的独立思考,将其引入歧途。

    逐渐训练自己获得更多财富的能力预算毕竟是预算,它难免会有遗漏或不完善的地方。富兰克林说,假如你在拟好开支预算后,仍发现入不敷出,这时你可以有两种选择:你可以咒骂、埋怨、发愁、担心;或者是你想办法赚一点钱。绝大多数人还是应该考虑如何增进自己赚钱的能力。

    要想成功致富,必须首先拥有这样的渴望。而且,你的渴望必须是非常强烈和明确的。普普通通的愿望不过是虚弱的念头罢了。一个人若只是巴望着但愿能成为富翁,那这个目标就太过虚弱和模糊了。假如他内心真正具体地渴望拥有1万美元,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相信他能够实现这愿望。在他想得到的1万美元如愿以偿,而且坚守住这些钱之后,接下来他便能找到类似的方法获得2万美元、3万美元,终至100万美元。——这样,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名富翁。他在学习达成每一个小小的明确的愿望过程里,已逐渐训练自己获得更多财富的能力了。这便是积累财富的真实路径。先由小额收入开始,赚回来一些,最后才能赚得更多。

    所以,你的任何欲望都必须简单明了。如果欲望太繁多、太杂乱或者超乎个人的能力所及,必然就无法实现。

    当一个人能够辛勤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时,他赚钱的能力也就会跟着提高。

    从前有一个泥板刻写员,每天只赚进几个铜钱时,他就观察到许多同事的确刻得既比他多又比他好,薪水也比他高。因此,他决心要超越其他所有的同事。他很快就发现了那些人比较成功的原因。于是,他在刻泥板上面投入了更多的兴趣、专心和毅力。最后,果然很少有人刻写泥板的数量和质量能够超过他。当他因工作技巧变得敏捷娴熟,而获得较高报酬时,他再也不用主动要求老板确定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便给他加薪了。

    目光敏锐,能够发现机会并把握机会,也是赚钱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皮尔夫人的丈夫去世后,她自己一个人住在纽约市郊区的一栋公寓里。有一天,她去一家餐馆的柜台买冰激凌时发现那儿同时也卖水果饼,不过那些水果饼做得实在是太差了。她问老板,愿不愿意向她买一些真正的手工制作的水果饼。老板向她订了两块水果饼。虽然皮尔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厨师,但以前这些都是由女佣来干的,自己亲手烘制饼干,也仅仅几次而已。在那家餐馆的老板向她预订了两个水果饼之后,她向一位邻居认真学习了制作水果饼的方法。结果,餐厅的顾客对她做的那两份水果饼赞不绝口。于是,餐厅又订制了5美元的货。不久,其他餐馆又来向她订货。在接下来的两年之中,来订饼的人越来越多,她每年必须烘制出5000张饼——这些都是她一人在自家的厨房中完成的。那一年,皮尔夫人的收入达到了1万美元。除了购买了一些制饼的原料之外,几乎没有别的花费。

    随着需求量的不断攀升,皮尔夫人不得不把她的工作时间从厨房里搬出去——她租了一间店铺,还雇用了两个人帮忙。

    皮尔夫人认为,其他的家庭主妇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赚钱,从自家的厨房开始,积极进取,不为金钱而烦恼——没有租金、没有广告费。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仔细观察你的周围,你将会发现有许多尚未达到饱和的行业,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很多工作机会。

    我们获得的智慧和技能越多,能赚的钱财也就越多。在自己的工作技能上多多学习和钻研的人,所获得的报偿也就会超越他人。假如你是一个工匠,你可以向同行中那些技艺最精湛的前辈学到许多技巧和方法;假如你是一名律师或者医生,你可以向其他同行咨询、交换心得,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假如你是一个商人,你就应该不断研究更好的方法去寻求成本低廉的好货。

    其实,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不断改变和追求进步,因为热心而辛勤工作的人,总是在追求更出色的技能,以便为他们赖以为生的雇主作出更好的服务和贡献。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努力走在进步的前端,绝不要停滞不前,以免落伍而被淘汰。

    懂得如何花钱更是理财中最重要的一环富兰克林说:“挥霍无度的人,等于将自己的前途抵押了出去。”“懂得如何花钱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国,只有4.9%的家庭有100万美元以上的净资产。许多人的收入应该使他们步入百万富翁的行列,但是他们住在豪宅中,缺乏基本的理财技巧。他们有巨大的收入、巨大的房子、巨大的负债,但几乎没有净资产。他们擅长于准备贷款申请书,而大多数申请书又都不要求填写净资产的真实情况。与他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事业有成就的富翁们,这些人时刻关注资产的增加。他们的资产远远超出他们的负债。他们几乎没有或根本就没有还不清的债务。

    迄今为止,各地学校里仍没有真正开设有关“金钱”的基础课程。学校教育只专注于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却忽视了理财技能的培训。这也解释了为何众多精明的银行家、医生和会计师们在学校时成绩优异,可一辈子还是要为财务问题伤神;国家岌岌可危的债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应归因于那些作出财务决策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们,他们中有些人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却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接受过财务方面的必要培训。

    由于学生们没有获得财务技能就离开了学校,成千上万受过教育的人追求到了职业上的成功,却最终发现他们仍在财务问题中挣扎。他们努力工作,但并无进展,他们所受的教育不是如何挣钱,而是如何花钱,这产生了所谓的理财态度——挣了钱后该怎么办?怎样防止别人从你手中拿走钱?你能多长时间拥有这些钱?你如何让钱为你工作?大多数人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身处财务困境,因为他们不明白如何支配金钱。一个人可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且事业成功,但也可能是财务上的文盲。这种人往往比需要的更为努力地工作,因为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努力工作,却不知道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

    此外,一夜致富往往更容易使人惊慌失措,难于适应。彩券的大赢家怎样调适心理?和震惊、狂喜、自由等感觉同来的,往往不是那么快乐的感受和经验。正如一位英国作家所说:“实现了愿望的人,要比未实现的人流更多的泪。”

    听听买彩券中了60万美元大奖的罗丝是怎么说的吧:“人性本恶,一点都不错!以前我不知道人可以这么卑鄙。我完全没想到,生命会变得这么悲惨。我的厄运开始于报纸把我的住址登出来那天。大街上到处是心怀不轨的坏蛋,我想做个虔诚的教徒,也希望回复以前的生活秩序。我对这笔天降之财感到恐惧和不安。除了离开,我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包括工作、邻居和家人。”最后她丢下一句话:“我不希望你也中奖,尝尝这种滋味!”

    百万美元彩金得主、安迪空军基地的士官迈克说:“我换了两次电话号码,总有莫名其妙的电话打进来,或有人敲我的门。有一天居然在凌晨4点电铃大作,而我知道门外肯定不是我的朋友。我也接到各种千奇百怪的信,有人要我捐款支持飞碟研究,有人要求代缴保释金,甚至有人从狱中来信,信上高呼‘我是冤枉的’。我被一个密密的大网罩住,这样过了8个月,最后我下定决心要挣脱出来。”

    中了大奖以后的调适期充满压力,而新的生活方式又是如此陌生。英国一项对191位彩券大奖得主进行的抽样调查发现70%的“幸运者当然当然,一夜致富并不必然带来烦恼。一项通过对22位彩券中奖人进行的调查发现,他们的快乐程度与一般人无异。

    一位因写一本书赚了77万美元的作家说:“我买了一幢别墅,有紫檀木墙壁和桃木地板,这是我一直梦想的美丽家园。此外,我把那部65年的老福特扔了,换了一部全新的奔驰。我原先以为,有了很多很多钱以后,自己就会成天躺着不做事,只管理财、花钱。可是,我的工作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上次我到夏威夷度蜜月,原计划停留两个星期,结果一个礼拜以后,我就心疼难耐,想回到打字机前工作。”

    娱乐界人士,特别是演员,钱财常常来得很快、去得也快。一位红演员成名后表示:“我赚多少花多少。星海浮沉,没有人能够永远走红,所以我选择及时行乐。”

    “小时候,我曾经是富家少爷;但天有不测风云,后来我和哥哥们都沦为街上的擦鞋童。因此我早就看透人生,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烟,靠不住的,不如及时行乐。”

    “我的钱是左手进、右手出。花在哪里?没什么特别,也没用在什么不正当的地方。我帮助一些情况不好的人。此外,我也买了一匹马,但到目前为止,它已替我赢进了50万美元。投资啊?我跟一个死党正计划去一个高级的私人俱乐部,高级到我和他都不够格成为会员。有马的人才可以申请。整个计划现在都还在纸上作业。”

    阿泰利公司董事长、电动玩具的发明人布什耐对赚得财富与个人满足间的关系看法如下:“成功,是那种一旦你得到了,就开始觉得无趣的东西。它对我生活造成的主要改变,是让我变得比较没有时间自娱。在发明出电动玩具和建立这家公司以前,我是个月薪1000美元的工程师,最大的希望是有一天拥有25万美元,当做投资老本,然后就什么事都不做,云游四海以度余生。我现在的财产已经远超过当初的目标,可以随心所欲做想做的事,照理说,应该是实现夙愿的时候了。但我却打消了这些念头,因为工作实在有太多的乐趣。我每天在办公室待12个小时、14个小时,乐此不疲。迎接新的挑战,跟一群有趣的人,做许多有趣的事,思考、判断、下决心,让事情按自己的想法完成。哦,我爱我的工作!最让我惊讶的,是可以花钱的地方那么有限。我买了一辆摩托车、一艘船和一套高保真音响。如果说还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收集游乐器材了。我有许多古董棋盘、棋子、古董弹球机,我的一个房间放这些数字不断增加的游乐器材。”

    因此,理财的宗旨不只是纯粹的赚钱,手段当然也不仅限于各种开辟财源的方式。会赚钱之余,懂得如何花钱更是重要的一环。

    养成节俭的习惯才能积聚财富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历书》中写道:“致富之道在于节俭。挣钱的本事有区别,省钱却人人做得到。”

    有一个人从一无所有变成了一个全城最富有的人,许多人就去找他询问致富的方法。富翁说:“假如你有一个篮子,每天早晨在篮子里放进10个鸡蛋,每天晚上再从篮子里拿出9个鸡蛋,最后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总有一天,篮子会满起来。”有人回答,“因为每天放进篮子里的鸡蛋比拿出来的多一个。”富翁笑着说:“致富的原则就是在你放进钱包里的10个硬币中,最多只用掉9个。”

    这个故事要说的是:除非养成节俭的习惯,否则你永远不会积聚财富。一元钱对你来说可能微不足道,在能成大事人的眼里,钱就是资本,是财富得以生长的种子。

    很多白手起家的大富翁们,在投资、捐赠等方面出手阔绰,但在己身的支出上却又异常俭省。

    俭朴是一种美德,也是致富的手段。否则,纵使你有再多的钱,也禁不住无谓的奢侈。

    杰克、鲍勃两位好朋友,他们人口、家底及收入均相当,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杰克的日子越过越富裕,鲍勃的日子却越过越贫穷。

    鲍勃心里很纳闷,一天早上,他跑去向杰克请教过日子的诀窍。

    杰克仔细思索了一会,然后把鲍勃带到一口井边,并要求他打水,打完了水再告诉他过日子的方法。

    杰克交给鲍勃两只水桶,叫鲍勃用有底的水桶打上水倒在没底的水桶里,待没有底的水桶倒满了才能回去。鲍勃心里很奇怪,明知没有底的水桶倒不满水,但既然张三说了,就只好照办。

    鲍勃用有底的水桶打上满满一桶水,可是倒进没有底的水桶就漏光了。打到天黑,他才回家。杰克叫鲍勃明天再来。

    次日,杰克又带着鲍勃到井边打水,这次要他用没有底的水桶打上水,往有底的水桶里装。鲍勃心里仍然感到很奇怪:这不是依然打不满水吗?但既然杰克说了,他只好照办。

    鲍勃用没底的水桶打水,每次都能带上一点点水,装在有底的水桶里。打到天黑,倒水的次数多了,有底的桶居然盛满了水。

    鲍勃高兴极了,急忙跑来告诉杰克,并叫杰克快告诉他过日子的秘诀。

    杰克大声笑着说:“秘诀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打水好比家庭经济收入,漏水好比家庭生活开支!如果不注意节约,你赚得再多也存不下钱;相反,注重节约,你赚得再少,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鲍勃恍然大悟,说:“知道了,知道了,过日子光靠勤劳还不行,还一定要重视节约!”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口缸的话,那么我们生活的目的就是要在这口缸里注满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忘了这口缸既有出口,又有进口,所以在我们拼命往里面灌水的时候,忽略了应该先把出口尽可能开到最小——节约。节约和赚钱应是两条平行的线!

    省的就是赚的,节省永远是最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如果连省钱都做不好,那么赚得再多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省下每一分能省的钱。记住:有钱的人需要理财省钱,没钱的人更需要节俭。

    量入为出,按照自己的收入过日子富兰克林认为,节约也就是赚钱,积少成多。与其去赚些小钱,不如去存些小钱。

    很多人习惯于把他们所赚的钱用于眼前的吃喝,直至挥霍殆尽。其结果是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陷入被动,只有靠节俭度日。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平日里任性恣意,挥霍无度,贪图享乐,可是一旦时势艰难,他们却发现自己囊中所剩无几,生活难以为继,这也是出现社会上一些人无依无靠、穷困潦倒和生活悲惨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塞缪尔·第欧这位颇有哲学素养的制鞋商说:“平日的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和统筹兼顾是让你在困难时期平安无事的最好的方法,它在帮你度过生活的险滩暗礁中,比任何国会通过的改革方案更富有成效。”

    对于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现挣现吃、过一天算一天的人来说,任何教育都是低劣的,他们不可避免地处于软弱无能、无依无靠状态之中,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受时间和季节的玩弄。他们没有自尊,也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在商业危机中,这些人更是四处碰壁。

    诚实挣钱和节俭使用是极为重要的。正当赚钱,是吃苦耐劳、不懈努力、不受诱惑和得到回报的希望的表现;而合理使用,是精明能干、富有远见和自我克制的体现,而这一些都是刚毅果敢性格的真正基础。虽然金钱可以代表一大堆毫无价值和实际用途的物品,但是,也可以代表许多有很大价值的东西;这不仅是食物、衣服和感官的满足,而且可以是个人的自尊和独立。因此,对于工人来说,储蓄是抵御欲望的防护寨,是他的地位的保证,也使他在快乐和希望中等待更美好的一天的到来。在这世界上,努力去获得一个较为牢固的地位,这其中包含了人的尊严,它使得一个人更为强壮,生活得更为美好。从长远来说,它赋予了他更大的行动自由,能使他有更多的力量留待将来的努力。

    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欲望的世界里徜徉徘徊,那么他离奴隶状况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他决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时时处于沦为别人的奴隶的危险之中,而且接受别人为他开具的各种条件。他免不了多少会有些奴颜婢膝,因为他不敢勇敢地面对现实。一旦身处逆境,他要么靠别人的施舍恩典度日,要么靠给贫民的救济生存。

    为了获得独立,生活简朴节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节俭既不需要超人的勇气也不需要卓越的美德,而只需要一般的力量和普通人的能力。实际上,节俭只不过是秩序原则在家庭事务管理中的运用:它意味着统筹安排、合乎规则、精打细算和避免浪费。耶稣也表达了这种节俭原则,他要求“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

    节俭也意味着为了将来的利益得到保障,要有抵御眼前的满足诱惑的能力,这也是人超越于动物本能的高贵之处。节俭完全不同于吝啬,因为正是由于节俭才能使一个人能够时时表现得慷慨大方。他也不能把金钱作为崇拜的偶像,而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有用之物。

    弗兰西斯·霍拉的父亲在他开始进入社会的时候,对他提出忠告说:“我衷心地希望你事事开心如意,但我不得不三番五次地劝导你要节俭。节俭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德行。然而,浅薄的人可能会轻视它。其实,节俭是通向独立的大道,而独立则是每个精神高尚的人所追求的崇高目标。”

    每个人都应该量入为出,按照自己的收入过日子。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诚实。因为,如果一个人不是诚实地按照他自己的收入过日子,那么他必定是虚伪地按照其他人的收入过日子。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消费缺乏长远考虑,并且只顾自己的享乐,丝毫不为别人的利益着想,那么,等到他发现钱的真正用途时,已经太迟了。这些挥霍浪费的人虽然天性大方,但是,最后还是被迫去做一些肮脏丑恶的事情。他们贪图一时的安逸享乐,花天酒地,挥霍无度;不得不提前去支取存款,提前领取工资,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结果必然是债台高筑,不得翻身,严重影响自己的行动自由和人格独立。

    许多人不屑一顾随手扔掉的零钱和其他一些不当回事的支出,往往是人生中财富和独立人格的基础。这些浪费者往往是属于这个世界中权利受到分割的阶层,其实,他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最大敌人。如果一个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不能成为自己的朋友,他还怎么能指望别人成为自己的朋友呢?一个生活节制适度的人的口袋里才会有钱去帮助别人;而一个铺张浪费、缺乏远见和挥霍一空的人,他是从来就不会有机会去帮助别人的。当然,节俭决不是做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否则,就是一个可怜的守财奴。在生活和交往中心胸狭窄,斤斤计较,这是极端短视的,一般也只会导致失败。有一句谚语,叫做:“只有一分钱的胸怀,决不可能得到二分钱的收获。”慷慨大方和气量宽宏,和诚实守信一样,是生活和交往中最为重要的原则。

    勤奋和节俭可使一个智力一般的人凭借自己的收入,而获得相当的独立性。即使是工薪阶层的人,只要他对自己的收入合理使用,精打细算,不作无意义的花销,他也能做到这一点。一分钱虽然微不足道;然而,无数家庭的幸福,正是建立在对每一分钱的合理使用和节省的基础之上的。

    学会聪明地花钱,不要让财富白白流失。

    富兰克林说:“小开销也要注意,因为一处漏水可能引起巨轮沉没。”这就是提醒我们,应该学会聪明地花钱,不要让财富白白流失。如何使你花出去的金钱得到最高价值?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东西。就像大公司的那些专门的采购人员一样,他们总是设法替公司买到最合理的东西。你也应该这样做。

    学会聪明地花钱同时,不让财富白白流失的另一个好的办法,是学会节俭。

    一个人若想获得财富,首先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自我克制的力量必不可少。我们经营的事业、资本往往有赖于自己往日的积蓄,举债创业总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

    通常,人们习惯把吝啬看成节俭的孪生兄弟,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实际上,节俭的真正含义是:当用则用,当省则省;也就是说,花费一定要恰到好处。但吝啬的含义就不同了,它是指当用时不用,不当省时也要省。

    美国着名文学家罗斯金说过:“通常人们认为,节俭这两个字的含义应该是‘省钱的方法’。其实应该解释为‘用钱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怎样去购置必要的家具;怎样把钱花在最恰当的用途上;怎样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以及生育和娱乐等方面的花费。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把钱用在最为恰当,最为有效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节俭。”

    托马斯·利普顿爵士说:“有许多人来向我请教成功的诀窍,我告诉他们,最重要的就是节俭。成功者大都有节俭的好习惯。任何好朋友对他的援助、鼓励,都比不上一个薄薄的小存折。唯有储蓄,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才具有使人自立的力量。储蓄能够使一个青年人站稳脚跟,能使他鼓起巨大的勇气,振作全副的精神,拿出完全的力量,来达到成功的目标。如果每个年轻人都有储蓄的习惯,世界上就不知要少多少个伤天害理的人!”

    约翰·阿斯特先生在晚年说,如今他赚10万美元并不比以前赚1000美元难。但是,如果没有当初的1000美元,他也许早已饿死在贫民窑里了。

    富兰克林这样说:“致富的唯一方法就是赚的多花的少。”他还说:“如果你不想因有人讨债而气恼,想不受饥饿和寒冷的痛苦,那么你最好和忠、信、勤、苦四个字交朋友。同时,不要让你赚得的任何一分钱从你的手中轻易地流走。”

    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到印刷厂里去学习技术,其实他的经济状况很好,他父亲要求他每晚必须住在自己家里,但要每月付家里一笔住宿费。一开始,那个年轻人觉得这样太苛刻了,因为他当时每月的收入,就刚够支付这笔住宿费。几年以后,当这个年轻人自己准备开设印刷厂的时候,他的父亲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好孩子,现在你可以把每年陆续付给家里的住宿费拿回去了。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积蓄这笔钱,并非真的向你要住宿费。好啊,现在你可以拿这笔钱去发展你的事业了。”那年轻人至此才明白父亲的一番苦心,对父亲的圣明感谢不尽。如今,那青年已经成了美国一家着名印刷厂的老板,而他当年的同伴们却因自小就挥霍无度,如今仍然穷苦不堪。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唯有养成储蓄的习惯,将来才有希望享受成功与财富。

    你须明白一个道理:节俭其实是一件很简单,极容易的事,谁都可以立即去实行。你愿意处在穷困的境地吗?你愿意让债主时时来逼你还钱吗?你愿意因负债而坐牢吃苦吗?你愿意一生屈居人下、不得翻身吗?你当然不愿意!那么,你就一定要养成这个简单易行的节俭习惯。

    养成随时记账的良好习惯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乱买东西,不久就得乱卖东西。”为了避免乱买东西,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养成记账的良好习惯。

    帮助你理财的账簿最好随身携带,以便随时随地把自己的花费记入本中。这样持之以恒去做,对改正挥霍无度的恶习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账本能清清楚楚地告诉你,过去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什么地方是完全可以节省的,什么地方是一定要用。

    一位西方学者还教我们一个节俭的窍门:把所有的钱全部存到银行里去,而且最好存到一家离你的住处远一点的银行。“这样一来,等你要用钱了就必须到那家很远的银行去取,这时你就会考虑这笔花销是否值得?能否节省?”

    当纽约市教育局决定在公立学校设立“便士银行”鼓励学生节俭时,格林副局长说:“教育局意在促进学生变得节俭和明智,去除浪费的诱因,鼓励他们节约零用钱,直到在便士银行的存款达到一定数额时,就可以到外面的储蓄银行去开办一个个人账户了。而目前他们手头的积蓄数额太小,还不足以到外面开一个账户。”

    教育局通过这种方式给了许多学生以储蓄的机会,并且鼓励他们养成了储蓄的习惯。就是这种习惯,曾促使许多人购买了自由债券。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既成就了自己,又帮助了国家。可以说,储蓄的习惯是一个人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所能交到的最好的朋友。

    帕克赫斯特博士说:“只要你在银行里有存款,即使数目不大,也是令人兴奋的事情。有个小伙子近来手头有了一笔小钱,他把它存入了银行。这简直开创了他个人历史的新纪元。六个月之后,他在整理存折时发现,他已经有了一笔为数不小的利息。顿时他觉得自己都长高了三分。他说,他找到资产阶级的感觉了,就要加入有钱人的行列了。”

    一个人开始有规律地储蓄,并且真正懂得了金钱价值的时候,就是他开始变成一个成熟的人的时候。他形成了更为正确的人生观,对自己的人生开始有了更好的规划,从此信心代替了怀疑。节俭证明了他不仅具有赚钱的能力,也具有储蓄的能力。而富兰克林认为:储蓄比挣钱更需要聪明的脑袋。

    许多人为自己开了一个储蓄账户并能定期储蓄感到幸运,因为这给他们的生活注入了活力,使他们养成了节俭的习惯。由于节俭要求人们有规则地、有条理地办事,因此节俭就教会了他们许多发展事业、形成正确判断的方法。

    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储蓄,也给了年轻人更多的自信,他将因此而成为一个更好的员工,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他赚钱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还有什么比现金更能给一个商人以绝对的独立性呢?

    养成记账的习惯的好处是很多的。在这方面,富兰克林有过一些切身的体会。

    在与业主的激烈斗争中,富兰克林也确实树立了不少政敌,并招致了他们极大的怨恨,因此这些人总是想方设法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和诽谤。当他们看到富兰克林父子从英国出差回来给家人和亲友带回不少珍贵罕见的物品时,便恶毒污蔑富兰克林父子在出使期间生活奢侈豪华,挥霍侵吞了大量公款。一时间谣言四起,使富兰克林父子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在这个关键时刻,还是富兰克林早年养成的记账习惯帮了他的大忙。为了平息谣言,富兰克林把在伦敦生活期间的详细开支账目提交给了议会。经过议会的严格审查,确认富兰克林只使用了议会拨给他的公款(共1500英镑)中的714英镑10先令6便士,账目清楚明了,毫无纰漏,每一笔花销都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结论说明,富兰克林在出使期间不仅没有铺张浪费,反而处处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他从事科学实验、旅行和购买礼品等所花费的都是私款。

    在确凿的事实面前,政敌们的卑鄙伎俩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不仅自己出乖露丑,还无意之中使广大民众清楚地看到了富兰克林公私分明、清正廉洁的高尚风格,就连曾对富兰克林经常记账的举动颇有烦言的威廉也转变了态度,对父亲的这一良好习惯和先见之明称道不已。

    富兰克林的做法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普通人也很有指导意义。

    如果你经济紧张,身边积蓄无多,而各项开支却一一存在甚至有增无减;如果你收入丰厚,但最后却所剩无几,同时对于钱的去向一脸茫然……那么,就请开始用各种快乐的方式记账吧,让令人头疼的数字成为一个个“开心果”。

    理财的目的是将现实生活安排得更好,实现财务自由。而理财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日常收支的记账。

    据调查,超过95%的人记账是无法做到及时性、准确性、连续性的,因为没有人觉得记账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除非她的工作职责是如此),特别是随身携带一个记账本。所以很多的电脑专家就在理财顾问的协助下设计了一套套的家财通理财记账软件,说是找到了减少工作量和降低枯燥性的好办法。

    殊不知,人们之所以讨厌记账,并不是因为记账这个动作烦琐,而是因为没有人是为了记账而去进行收支的,如果一味地为了完成记账任务,势必会降低开销和消费的乐趣。而且,为了回忆和确认每一笔收支的具体数额,记账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时候远远大于记账本身带来的意义。

    那么,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来完成这个理财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呢?有人总结了如下三种轻松记账的办法:

    1、申请一张可以透支消费和透支取现的贷记卡(也就是信用卡)生活中的任何开销,只要是可以不用现金的地方,统统用信用卡刷卡,比如,去商场和超市购买耐用品甚至是日用品等。

    由于所有的银行都需要通过贷记卡的服务来赢利,所以保存好每一条消费记录就是各家银行的义务了。这样,就可以“强迫”银行来帮助我们记录和监控每一笔开销的所有信息(包括消费数额、用处、消费地址、消费时间),而我们只要在每个月底等待或者索要信用卡消费的对账单,就能轻轻松松地了解到账户资金流动明细情况,并且可以确保没有一笔遗漏的账目,一旦有所模糊,还可以电话质询相关银行的服务生获取详细的信息。

    这一切都是银行的义务,所以不必担心账目的清楚性。这样一来,月底时将这些所有的正确信息统统录入到自己的账目簿中,岂不就是一件轻松愉悦的工作?

    2、尽量采用银行转账和银行给付的授权和委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许许多多定期的开销,比如水费、电费、煤气费、子女每月营养费等。虽然他们各自的费用不同,发生的具体时间不同,但都是非常普及化的日常开支项目。

    对于这些项目,我们可以借助银行的服务,开通所有的给付授权和交费委托服务,这样一来既不必为日常的交费工作担心过多,同时也减少了记账的难度,一举两得。

    3、尽量减少现金的使用量和使用场合尽管信用卡消费方便,银行转账便捷,都不用涉及现金,但是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的地方难免使用现金的,特别是小额的现金,比如集贸市场、小型商店、早餐店、日常用品店以及停车费等。

    这里的解决之道有两个:一个是每次消费尽量索要表明消费内容和时间的凭证,作为日后登记之用;第二是定期清点皮夹中的现金量,比如,一旦发现少了200元左右,就需要及时整理登记该阶段的所有消费凭证,将其录入到记账簿上。

    掌握“金钱哲学”,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富兰克林7岁的时候,犯过一次让他终身难忘的错误。那时他看中了一只哨子,兴奋地跑进玩具店,把所有的零钱放在柜台上,也不问价钱就把哨子买下了。70年后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后来,我跑回了家,吹着这只哨子,在房间里得意地转着。”可是,他的哥哥姐姐却发现多付了钱,便都来取笑他,最终他懊恼得痛哭了一场。

    富兰克林在这个教训里学到的道理非常简单,他说:“长大后,我见识了人类许多行为,认识到,许多人买哨子都付出了很多的钱。简而言之,我确信人类的苦难,相当一部分产生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计——也就是,他们买哨子多付了钱。”

    富兰克林指出:聪明的人绝对不会把钱用于有损自己名誉,或者对自己无益的事项上。只有愚笨的人才会把钱用在这类用途上。聪明的人无论是对于金钱还是时间都不会轻易浪费,即使是一块钱,或一分钟,也不愿意浪费,除非是对自己或他人有用,或者是可以使他人获得满心的喜悦。可是愚者就不一样了,愚者往往在不必花钱的时候拿出钱来,在必须花钱的时候反而拿不出来了。他们甚至会为店面上所陈列的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如鼻烟壶、手表、拐杖等而动心,就这样轻易地受了店主或店员的欺骗,把钱付了出去,等到过后察觉出来时已经为时晚矣。

    在用钱问题上,富兰克林曾为世人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1、尽早学会“金钱哲学”

    即使拥有再多的金钱,如果不具备用钱的哲学,不能细心、留意地使用,结果还是会买回一大堆没有用的东西。相反地,尽管你只有一点点的钱,却拥有自己的金钱哲学,并留心使用的话,这一点点钱却可以为你办成很多的事情。

    再谈到金钱的支付方法,最好是能够用现金支付,而且,不要派他人去代付,最好能够自己亲自去付款。因为派遣他人去付款的时候,对方往往会要求更多的手续费和谢礼。在要非付不可的时候(酒店或裁缝店),最好是自己亲自去付账。

    在购物的时候,最好不要出现以下的情形,例如,其实并不怎么喜欢,只是因为它很便宜就买了下来,这并不是节省,相反地可以说是浪费。反过来说,如果只是因为它很贵——换言之,只是为了满足自尊心——而去购买,这样也不好。

    自己买了东西、付了钱之后,最好能在笔记上记录下来,如果你对金钱的出入有据可查的话,就不会有任何的破绽出现。虽然平时应该精打细算,但也不要过于斤斤计较,比如,你平时所花的交通费,或者买电影票的花销,就不需要详记了,因为将这么琐碎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使自己在无意间变成守财奴。不只在家计方面应如此,在其他事情上也应这样,要做到只对你认为值得关心的事情表示关心,对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则没有关心的必要,这是非常重要的。

    2、对于真的很重要的东西应该尽早收集到手一般说来,贤者对于一个实物的分量能够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可是愚者却办不到。就像使用显微镜可以让所有的东西看起来很大一样,在那里面跳蚤看起来也会像只大象。在购物中如果对实物没有准确的把握,也会犯同样的毛病,在这些人的放大心理下,小的东西被放大之后还能看得见,但是糟糕的是,那些大的东西在被放得过大之后,反而会看不清楚了。

    一个人如果在金钱上过于小气,或者为了一点点金钱而与人发生纠纷,是最要不得的一件事。这样的人可能会在不知不觉间被人称为守财奴。另外,一个人如果不切实际地希望过上与自己收入不相符合的生活,他就很有可能会遗失一些自己力所能及范内的“重要的东西”。

    一个拥有健全坚强意志的人,一定非常了解什么是他力所能及的,什么是他力所不能及的。可是,这个界线非常细微,会区别的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可是粗心大意的人是怎么也看不出来的。我想你对于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和能力所不及的范围是非常了解的,但是对于它们之间的界线你最好能够再多留意一下,而且希望你能够区分得更清楚。

    花钱的最高境界是当用则用、当省则省在对待金钱方面,富兰克林强调的是节俭,但是他同时提出了“当用则用、当省则省”的原则。这一原则至今对我们仍有实际意义。

    都说现在钱难赚。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自己必须节衣缩食,可是挥霍无度的人数却未见减少,甚至还有往上攀升的迹象,呈现两极化的奇特现象。

    老实说,钱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浪费的。一个人可以用钱买心爱的物品、买安全感、买快乐的感觉。无论你买的是什么,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当用则用、当省则省,才是花钱的最高境界。

    许多习惯于挥霍的人,往往不是因为自己觉得这件物品非买不可,而是想要享受一掷千金的快感、享受让人羡慕的虚荣感。

    这种人觉得没钱就代表丢脸,所以非要展现出富豪之家的气势,为的就是逞一时之快,却没想到当习惯变成瘾,而瘾又戒不掉的时候,就是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了。

    结果,之前辛辛苦苦建立的豪华排场、华丽形象,在一夜之间瓦解,那种从云顶重重摔下的感觉其实才是真正的丢脸。

    有些人平时为了赚钱,像拼命三郎一样地努力工作,上下班塞车要忍耐、被老板骂要忍耐、工作压力大要忍耐、薪水低要忍耐……一切的忍耐就是想要多赚一些钱,让自己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可是,有时候却因为自己一时的情绪不佳,或是遭受某些挫折,就拿辛苦的血汗钱来发泄,于是开始疯狂地血拼、没有节制地刷卡、因冲动而买了一堆用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很不理智的表现,也可以被解释为当省不省的错误行为。

    等到自己的存款数目不断下降之后,才忽然发现自己可用的筹码所剩无几了,于是又开始缩衣节食,一天吃泡面,造成营养不良;该付的费用不付,造成循环利息,负债累累……这就是当用不用而造成的更大损失。

    有些人永远都无法面对自己现在所站的位置,一心一意想把自己和不同阶层的人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比较,然后只好用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残酷的事实。

    当自己没钱的时候,喜欢和有钱人比较,当自己有钱的时候,喜欢和更有钱的富豪比较,一路比较下来,除了多了一层又一层的假面具之外,还养成了打肿脸充胖子的习惯,得不偿失。为了说明这一道理,富兰克林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农夫回家时,发现屋里有个衣不蔽体的陌生人。

    “嘿,”他大声喊,“这是我的家,你赶紧离开!”“尊敬的先生,”陌生人回答,“从今天起,这儿也将是我的家了,您怎么可以把我赶走呢?”农夫奇怪地问:“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你到底是谁?”“我是‘贫穷’啊!您最近是不是总觉得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昨天为了买那顶新帽子,您不是还卖掉了一把斧头吗?这就说明我要在这儿住上一段时间了。”

    听说贫穷要常住下来,农夫很苦恼:“这家伙赤身裸体,亲戚和邻居们一看就会知道贫穷住在我家里,这可太丢人了。我得想个法儿把这个浑蛋打发走。”但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最后,他决定给贫穷做一件外套,“如果我把他装扮起来,或许能瞒过周围的人。”

    于是,农夫量好贫穷的尺寸,拿到镇上的裁缝店去。让师傅按这个尺寸做一件华丽的外套。为了买衣料和付手工费,农夫不得不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但他咬咬牙,心想:“花多少钱也比被别人笑话强。”

    新衣服终于做好了,农夫迫不及待地让贫穷穿上。“实在对不起,”贫穷微笑着说,“这衣服不合身,我穿不进去。”“这个骗人的裁缝!”农夫气急败坏地说,“我付了那么多钱,他竟敢把衣服裁小了。”“不要责怪裁缝,这不是他的错。”贫穷解释说,“当你花钱来掩饰我的时候,我变得更大了。”

    无法过优裕的生活、无法全身上下都是名牌、无法任意挥霍,这些都不应该是让一个人丢脸的原因,因为它们本来就只存在一小部分人的身上,你完全可以漠然视之。

    绝大多数人都是过着必须精打细算的生活,在消费的时候必须量力而行,这是非常平常而大众化的现象,没有必要为了虚荣而作出超越自己经济能力的选择。

    钱财只属于会享用它的人富兰克林说:“钱财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而只属于享用它的人。”

    富兰克林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这天,乞丐比尔回桥洞休息的时候,在草丛里捡到了九块金币。比尔忍不住把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杰克。杰克很是嫉妒,突然他心生一计,满脸遗憾地对比尔说:“伙计,你怎么只捡到九块金币,还有一块呢?”比尔觉得莫名其妙:“还有一块金币?”

    杰克说:“刚才有人来找过我,说他掉了十块金币,问我看到没有。你只捡到九块,那还有一块呢?”杰克说着冲出了桥洞,比尔也赶紧跑了过去,在刚才找到金币的地方搜寻。比尔将那片草地找遍了,也没有找到第十块金币,他问杰克:“你找到金币了吗?”

    杰克说:“我没那运气!”吃过午饭,比尔顾不上休息,又去找第十块金币。比尔细细搜寻,不放过每一条缝隙。可是他找了整整一个下午,连金币的影子也没见到。晚上,比尔睡不着,他老是想着那第十块金币。突然,比尔翻身爬起来,推推杰克:“伙计,那个人回来的时候,是不是找到了一块金币?”杰克被他吵醒,不满地翻翻眼睛:“要是他找到了,上午我还跟着瞎起个什么劲?”比尔放心了,既然失主没找到,说明金币还在草丛里。

    第二天一早,比尔去拔草,他的想法是只要把草拔光,金币就一定能找到。每拔一棵草,他的希望就增加一分,总是想金币可能就在剩下的草里。一上午过去,他累得气喘吁吁,草却只拔了一半。胡乱吃点东西,比尔又接着去拔。他还特地跟杰克打了招呼,说自己在拔草,很可能马上就找到金币了,请杰克不要再去插手,只要他找到了金币就请杰克喝酒。杰克满口答应。

    草地终于变得光溜溜了,但比尔却还没发现那块金币。比尔闷闷不乐,一屁股坐在地上,心想:难道这块金币钻到土里去了不成?对,有可能,我拔草带松了泥土,它极有可能钻到土里去了!这么一想,比尔又笑了起来,他决定明天挖地。金币呀金币,不管你跟我怎么捉迷藏,我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你找出来!

    第三天一早,比尔拿上锄头来挖地。每挖一锄,他的希望就增加一分,总在想那块金币可能就在剩下的泥土里。比尔累了一上午,没有将草地挖完,当然,也没有找到金币。一直干到天黑,比尔总算将那片地挖完了,但金币却还是没有找到。比尔生气了,心想怎么还没见到金币呢?它到底钻到哪里去了?莫不是它本来在泥土表层,我一挖地,又将它翻进泥土里了?极有可能,要不怎么找不到它呢?这块金币可真会跟我捉迷藏,金币呀金币,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你!

    第四天一早,比尔来到地里,将昨天挖过的泥土一点点地用手去翻。比尔那么小心,那么仔细,甚至将每一块泥土都捏碎来看了,即使这样,还是没有找到那块金币。

    这天晚上,比尔躺在床上唉声叹气,自言自语:“金币呀金币,你到底躲到哪里去了?你干吗要跟我过不去,不让我找到你呢?”

    杰克被他吵得睡不着,再加上他见这几天比尔也够累了,于心不忍,于是说:“伙计,你别再想那块金币了,根本就没有什么第十块金币。那是我编的谎话,我是嫉妒你才那么做的,非常抱歉!”

    比尔不相信地瞪大了眼睛,说:“伙计,我知道你是安慰我的,你想想看,那个人怎么会只掉了九块金币?一定是十块,对吧!”杰克说:“伙计,如果真的是十块金币,你草也拔了,地也翻了,怎么就找不到它呢?这说明根本就只有九块嘛!求求你,别再想那块金币了。你已经拥有九块金币了,高高兴兴地过日子吧!”比尔一推杰克,说:“我知道,你担心我找到第十块金币,那样就会更加富有,你就更加嫉妒我!”杰克看着比尔,无奈地摇摇头。

    从此之后,比尔天天都守在那块地里,不断地用手翻着泥土,自言自语:“金币呀金币,你躲吧,看你能躲到什么时候,我会找到你的,我一定会找到你的!”看着一天天瘦下去的比尔,杰克后悔万分,他知道自己的玩笑开大了。现在,他每天都不得不多讨一些饭菜带回来给比尔吃。

    由这个故事,富兰克林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过分地聚敛财富也即自寻烦恼。他提醒我们,不要养成无限制地省钱存钱的坏习惯,这一点是每个聪明人都必须小心在意的;而且,对年轻人来说,生活过分节俭很可能养成贪婪的性格。在一个地方是美德的东西,在另一个地方很可能变成邪恶。对金钱的崇拜——而不是金钱本身——是罪恶的渊源。对金钱的崇拜禁锢和压迫着人的灵魂,它关闭了通向慷慨大方地生活和行动的大门。“宝剑能逼退一个人的身体,金钱能收买一个人的灵魂。”

    如果以一个人拥有的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他的成功的大小,毫无疑问,这是一件令人茫然困惑的事情。从本性上讲,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即使一个意志坚定、头脑敏锐、动作敏捷的人,一旦抓住机会,他也会立即“上马”,不择手段地赚钱。这些人完全有可能既没有高尚的品质,也不会实施任何善行。一个一心只想着钱而意识不到更高的力量的人,虽然他可以腰缠万贯,但他始终只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生物。金钱决不是任何道德价值的确证。金钱的闪光只能吸引它的所有者毫无价值的注意力,正如萤火虫的辉光只能把自己暴露给它的捕捉者。

    那些成为金钱崇拜的牺牲品的人们,让人想起一只贪婪的猴子,它对某些人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在阿尔及尔地区的长拜尔,农民把一只葫芦形的细颈瓶用绳子固定好,系在一棵树上,再在细颈瓶里放入一些大米,这只瓶的瓶口仅能容纳猴子的爪子。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把爪子伸进瓶里,抓住自己的战利品。它试图把爪子拉出来,但由于它死死地抱住战利品不放,爪子怎么也抽不出来,它竟然不知道松开爪子丢掉战利品。就这样,直到第二天早晨,当它被抓住的时候,它还是这样傻乎乎地握着爪子,或许它还在为抓住了大米而感到骄傲呢。这则小小的故事中所蕴涵的道德寓意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广泛的适用性。

    发财毫无疑问会使一部分人“加入社会”,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但是,请特别注意,他们必须具备各种精神的、感情的和行为的品质,否则,他们就只不过是富人,仅此而已。有一些“在社会里”的人非常富有,可是他们并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也没有赢得任何尊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不过是一只只钱袋子,他们的力量只能在自己的钱柜里发生作用。

    富兰克林发现,一些最伟大的艺术家是在贫困和重重阻碍的考验下,凭着自己的艰苦努力脱颖而出。克劳德·洛林是一个糕饼师傅;丁多雷托是一个染色工;卡雷维吉斯兄弟,一个是调色工人,一个是罗马教廷的灰浆搬运工;萨尔瓦多·罗萨曾是一个恶棍;朱亚托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吉普赛是一个流浪者;卡维登曾被他父亲赶出家门以乞讨过日;卡路瓦是一个砌石工。他们这些人以及其他一些着名的艺术家,都是在逆境中自强不息,通过艰苦的努力和劳动获得卓越的成就的。

    这些人功成名就绝非出于幸运或者出于偶然,而是完全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才出人头地的。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获得了财富,但这毕竟是极少数,并且,这也决不是他们当初从事艺术工作的主要动机。对金钱的任何崇拜,在一个艺术家早期的艺术生涯中,是不可能使他做到自我控制和勤勉用功的。不懈的追求所带来的快乐往往是对他最好的奖赏,随之而来的财富倒是出乎意料的偶然。许多心灵高尚的艺术家宁愿顺应自己天性的癖好,也不愿和公众讨价还价。斯宾诺内托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色诺芬》这篇美丽的神话。当他拥有十分优越的生活条件后,他真想摆脱这种世俗的豪华给他带来的影响,他宁愿回到昔日的贫困和艰苦的劳动中去。有一个画家为了赢利而煞费苦心举办了一次画展,当有人问米歇尔·安吉鲁对此事的看法时,米歇尔回答说:“如果他如此热衷于发财,我想他一定是个可怜的家伙。”

    一定要摒弃吝啬的不良习惯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不愚蠢,不精明,但要做个明白人。”他主张节俭,但是,又同时提醒世人,一定要摒弃吝啬的不良习惯。

    何谓吝啬?简单地说,就是小气,是一些人对待金钱、对待财物的一种“特殊态度”。因为它特殊,所以就有与一般人不同的特征。

    凡吝啬的人都是金钱的奴隶,而不是主人。对这类人来说,唯有金钱、财物才是最为重要的。为钱而钱,为财而财,敛钱、敛财是这类人的最大嗜好,也是他们人生的最大目的。他们的生活公式是:挣钱、存钱、再挣钱、再存钱……他们的最大乐趣是“数钱”:今天比昨天多了多少,明天比今天还会多多少。他们的哲学是:多了还要多,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

    凡吝啬的人一般都不懂人与人的感情。他们不懂得亲情,不懂得友谊,不懂得同事间的感情,若是有的话,也要以金钱的标准去衡量。一般的处世原则是,认钱不认人。即使是家人,亲爱者,也始终毫不含糊,“账”总是算得清清的,为了金钱有的甚至达到了“六亲不认”的程度。

    凡吝啬的人一般都是自私的、贪婪的。诚如蒙田所说的那样:“一切对财富的过于仔细的关心都散发着贪婪的气味。”这类人只是嫌自己发财速度太慢,总嫌发财“效率”太低,总想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因而挖空心思地、不择手段地算计他人、算计集体、算计社会。一般的情况是:在吝啬者口袋里的金钱或多或少地带有不洁的成分,廉耻、天良、真理,都会沉溺在吝啬者的吝啬之中。

    凡吝啬的人的人格都不是高尚的。罗马·西塞罗说:“对金钱的欲望必须尽力摒除,唯爱财富之心使人度量狭小,精神卑鄙。”这类人,只要能敛财,什么道德,什么人格,什么尊严,都不在乎,只要金钱能到手,叫爹叫娘都不在乎。

    所以,一般的情况是:吝啬者金钱、财富都不缺,然而其灵魂、其精神却是在日趋贫穷。

    吝啬果真能给吝啬者带来愉快吗?不能。其实吝啬者的生活是最不安宁的,他们整天忙着的是挣钱,最担心的是丢钱,唯恐盗贼将他的金钱全部偷走,唯恐一场大火将其财产全部吞噬掉,唯恐自己的亲人将它全部挥霍掉,因而整天提心吊胆,坐立不安,永远不会是愉快的。

    吝啬者果真能给人带来幸福吗?不能。因为“小气”,因为狭窄,所以在这类人身上很少体现亲情二字,所以其内心世界是极其孤独的。尤其是当他们有难的时候(比如在病中),他们才会感到缺少感情支持的悲怆,才会感到因为吝啬而失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才会充分感觉到金钱的真正无能。

    其实,吝啬是吝啬者看不透人生的真实表现。他们不懂得这样的一个简单道理:一个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在最后,也只能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吝啬实际上是吝啬者为自己头上套上的一条无形的精神枷锁。它使人成为金钱的奴仆,使人活得不自在、不痛快,甚至使人卑鄙和龌龊。

    1、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人人都可以通过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2、为了过更富足的生活,绝大多数人还是应该考虑如何增进自己赚钱的能力。

    3、致富之道在于节俭。挣钱的本事有区别,省钱却人人做得到。除非养成节俭的习惯,否则你永远不会积聚财富。

    4、你是一个节俭的人,还是在花钱方面大手大脚?

    5、你有自己的家庭理财计划吗?在阅读了本章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