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好妈妈公式-你敢说,你是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文 简简周

    和一位在小学当老师的朋友聊天,她突然感慨道:“有一些父母,其实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却以为自己很了解。”

    之所以有此感慨,缘于她所教的班级里曾经发生的一件事。一个小女生偷拿了同桌的钢笔,结果被抓包。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朋友不希望随便给这个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这个年纪的孩子,偷拿不一定就是品质问题,但绝不能放任不管。

    于是,她联系了孩子的父母,试图跟他们沟通,想一起找到孩子之所以会这么做的原因。

    出乎她意料的是,孩子的父母很生气,直接不留情面地怒斥老师冤枉他们的孩子。

    他们认为,自己家境不错,从没亏待过孩子,而且他们家向来家教严明,孩子也一直表现得很乖,所以,不可能做这样的事。

    后来,孩子亲口承认了自己的确“拿”过同桌的钢笔,她父母又急怒攻心,劈头盖脸就是一阵痛骂,诸如“小偷”、“白生你了”、“学坏了”这样的话,刀子一样就戳了过去。

    甚至当着老师的面,女生的爸妈直接就“动武”了,朋友连拦都拦不住。

    朋友后来对此一直无法释怀,她总觉得自己没有处理好这件事,只要一闭眼,就会想起女孩当时倔强、屈辱的眼神。

    也因此,她一直特别留心这个女孩,还请学校里的心理老师给她做了几次辅导,才慢慢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原来,女孩的父母平日里对她的管教过于严厉,为了避免惩罚、讨好父母,女孩一直假装成他们所希望的样子,所以,父母坚信,她就是个“乖巧可爱”的孩子。

    可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她又太渴望释放了,那些不被允许的事情,她都想去试试。这是孩子成长的本能。

    那个时候之所以会“偷拿”同桌的钢笔,一是因为她真的很喜欢这支钢笔,很想自己也能拥有,但又害怕跟父母讨要会被他们责备“爱攀比”,他们不喜欢攀比的孩子;二是在“偷拿”的时候,她有一种不守规矩、做了“坏事”的快感。

    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不是孩子的品质出了问题,而是亲子关系亮了红灯。

    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就会在这个漩涡里越陷越深,最后真的成了品质问题;但若是管得不恰当,给孩子烙上屈辱的烙印,结果会更糟糕。

    朋友说,在她十几年的从教经历中,这个女生的例子不是个案。在她们学校做的一次调查中,超过80%的孩子都认为自己的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

    有些父母并不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不少孩子也的确很擅长在不同的环境和规则中,游刃有余地切换。

    “不少父母眼中的孩子,跟他在学校里的实际表现相比,压根就是两个人。”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现在来回答这个问题,你是否还有100%的把握肯定地说“是”?

    如果你很少倾听孩子的内心,只是以所谓严明的家教,来按照你设想的样子严格管束孩子,那么,你很可能激发出孩子天生的“演技”。

    他会扮演你心目中的“好孩子”,以博取你的关注和爱。当然,他也有可能以叛逆的姿态反抗到底。

    但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的样子。亲子间要是没有良好的沟通、定期的对话和稳固的信任,你眼里所看到的,很可能都只是表象。

    孩子愿意跟你说心里话吗?他跟你说话时的状态和与朋友在一起时有多大差别?除了吃喝拉撒和学习,你们还有其他的话题可聊吗?

    如果答案是否,你需要反思的是,你是不是从未想过要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你是不是一直在用自己的标准来雕塑孩子?

    不是不该对孩子提要求,也不是不能给孩子立规矩,但规则的边界在于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而不是你的标准。

    有时候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因为他们压根不想要去了解,或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但亲子之间的信任,就像在银行账户里做储蓄一样,是需要不停存入的,若是一味支取,早晚有一天是会透支的。

    其实,要想了解孩子,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只要有心。

    也许你不能理解孩子所有的想法和行为,但不要粗暴地打断或是讽刺,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得到尊重。

    否则,你只是让孩子不想再与你分享任何事情而已。

    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远比仅关心他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定期的对话,以及对某些话题的深入探讨,也是你了解孩子的好机会。

    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个朋友的做法值得借鉴。她一直是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来保持和孩子思想互动和深入沟通。

    最开始,她只是希望能从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持续的阅读习惯,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给孩子读绘本。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她开始从直接给孩子读,过渡到指导孩子独立阅读。她说,爱读书的孩子,这辈子都不会差到哪儿去。

    为了鼓励孩子持续阅读,她一直坚持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然后从中挑一些有意思的片段,跟孩子一起互动。

    有时候是一起分角色朗读,有时候玩问答游戏,总之,为了点燃孩子持续阅读的兴趣,她想了很多办法。

    现在,她更多地会与孩子一起就书里的某些情节或是片段展开讨论,她鼓励孩子畅所欲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更重要的是,她通过这样的互动,对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能从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看到孩子的价值取向和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若是看到孩子有所偏航,她也能及时纠偏,而她也会把自己的价值观,通过与孩子互动讨论或是引导阅读的方式,不动声色地传递给孩子。

    朋友最欣慰的是,如今,孩子进入了青春期,虽然偶尔也会有些小别扭,但他们之间始终是无话不谈的。

    他要是遇到了什么困惑和难题,最先想到要去求助的人,也是自己的妈妈。

    也许,你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只要你愿意,你一定可以找到那座能够抵达孩子内心的桥梁。

    只不过,越早越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