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我们似乎一直跋涉在皇宫这潭深水的险恶之中,我们似乎忘记了远方一个险恶的邻居——匈奴。
险恶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忽视而减弱,相反,这只大漠之鹰随时准备振翅飞过草原来掳掠大汉这只大羔羊。
刘彻没有忘记,刘彻时时刻刻没有忘记。
对匈奴的仇恨,让刘彻有了一颗早熟的心。但现今的时局让刘彻必须选择忍耐与消沉。
因为,不管此时刘彻在大汉的舞台上唱得多起劲儿,始终都要被他的老奶奶窦太后压制下去。
这个时候的刘彻用另一种方式去解决这个危险的邻居。
大军进上显然是不可能的。原因不外乎有三:
一是因为刘彻现在太年轻,不管是国内局势还是国家情况,都不允许刘彻对匈奴的情况操之过急。
二是因为和亲政策由来已久,前述我们已经从南宫公主的事件中了解到了汉朝和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和亲从汉朝高祖刘邦以来就被奉为谋取汉朝和匈奴之间和平的一剂灵丹妙药。
也正是因为这项政策,许多大汉的女儿从此踏上了那和亲的不归路,汉景帝更是因此而失去了一个亲生女儿。
由此看出,和亲是汉朝对待匈奴的一贯政策,如果对匈奴用兵,显然就是把这种用女人换来的“和平”给毁掉了。这样一来,窦太后一定不会同意,朝中不少大臣一定也不会同意。
三是即使是打起来了,汉朝也未必会赢。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困顿城中长达七日之久,这不得不让大汉认识到匈奴骑兵的厉害。
当时汉朝经历了文景之治的平和,军队早已疲软倦怠,这比起常年奔跑在草原上的匈奴来说简直是不堪一击。
一次,一位臣子向刘彻敬献了一把刀,这刀就是匈奴将领们用的武器。
这把刀锋利无比,这让汉朝的剑在它面前简直就是一段朽木。这件事情让刘彻深切地感受到大汉和匈奴武器装备的差距。
在冷兵器时代,当地球上各个角落的人们在不停地厮杀的时候,唯有武器,才能成全人们心中的勇气,武器就是历史,武器就是一切。
刘彻不明白,堂堂大汉朝不管在文化还是在政治上都要比匈奴先进得多,为什么偏偏在一把刀上掉了链子。
这件事情给了刘彻很大震动,他立刻召来了大汉国最优秀的铁匠,你们要给朕研究出来这到底是什么刀,你们要给朕做出比这更锋利的刀。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琢磨,这把刀的检验报告出来了。
成分:精钢(目前国内并没有此技术)
产地:西域(并不是产自匈奴)
杀伤力:极强(远胜于我国的武器)
研制成果:不可能研究出来
这个研究报告给了刘彻不小的打击,但他得知匈奴人并没有掌握这项先进技术的时候,刘彻还是暗暗窃喜,这种武器在匈奴骑兵中的应用也仅限于军衔比较高的将领,普通小卒用的也是普通武器。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刘彻从一个匈奴俘虏的口中得知,让刘彻恨之入骨的匈奴有一个敌人——大月氏。
说起这段梁子是久远而深刻的。
当时的匈奴首领是头曼单于,太子是冒顿。但是当时头曼单于非常喜爱幼子,想立幼子为太子。无奈人选已定,没有什么特殊原因是不能废掉冒顿的。于是,这个狠心的父皇就想出了一招毒计。
当时的大月氏国是比较强大的,头曼单于就把冒顿作为人质送到大月氏。大月氏一看,这连亲儿子都送来了,求和的心还是比较真诚的。
不料这个人品不怎么样的头曼背信弃义,出兵袭击了大月氏。头曼也认为大月氏会杀了冒顿。
不料,太子冒顿竟然想办法逃回了匈奴,于是,头曼不仅激怒了大月氏,也激怒了冒顿,最后,冒顿杀了自己的父亲,登上了单于之位。
冒顿单于死后,他的儿子继续讨伐大月氏国,匈奴不仅杀死了大月氏的国王,而且还把他的头颅做成了喝酒的酒器。
大月氏从此对匈奴恨之入骨,一直想伺机报复,但苦于没有同盟,身单力薄。最后,只能逃往匈奴的西边。
从此,匈奴就与大月氏结下了梁子。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一份平常的检测报告和一份平常的情报让刘彻衍生出一份不平常的构想——我要派人去出使西域,我要到达这个神秘的地域去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我要到那里去寻找世界上最锋利的武器;我要到那里去寻找潜在的同盟;我要让我大汉的女人永世地生活在大汉的国土上。
张骞
一、开路
刘彻是非常喜欢一系列选秀类节目的,不仅在治国用人方面喜欢公开选拔,就连出使西域的使者刘彻也是要选的。他要选出大汉国最勇敢、最坚毅的人来完成这项伟大的战略任务。
这次的选秀不同于以往,以往选秀的奖品不仅仅是得以实现你心中的抱负,一并送上的还有荣华富贵。
但是这次的选秀冠军,选择的不仅仅是大汉的荣誉而是茫茫未知的前方,是不知归期的思念,是不绝于缕的凶险。
在那个刀耕火种的年代,没有指南针,没有定位系统,更没有飞机火车,所有的艰难和险阻都是靠人力去完成的,所有的道路都是靠双脚去开拓的。要选择这样一个人,要选择这样一群人,刘彻必须放眼他的大汉子民,他必须找到。
前方的路是凶险无比的,刘彻必须找到一个勇气与智慧并存的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会用自己的智慧带给大汉最有用的情报,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躲过其中的险象环生。
选秀的冠军被一个叫张骞的年轻人夺去了。
这个张骞,也就是汉武帝刘彻一手打造的天皇巨星。
张骞,汉朝人,字子文,家是汉中郡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他早在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就已经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了。
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但这个平凡的年轻人,心中隐藏着一种探险的勇气,他不甘心庸庸碌碌地活在长安城中,他成全自己心中的探险基因,他要做大汉国的真正男子汉。也正是这种优良的品质让张骞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危难,获取了事业的成功。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一百多名随从人员和大汉向西域各国敬献的礼物,从陇西出发,穿越匈奴,开始了他伟大的探险之旅。
在这段艰难的道路上,靠的是信心和勇气这两条腿走路。
闻道寻源使,
从此天路回。
牵牛去几许?
宛马至今来。
一首唐代诗人杜甫写的《寻源使》,以此来歌颂我们远征的英雄。
想要到达神秘的西域,就得穿过凶险的匈奴,西汉的月亮,默默地随他远行,边关的雁叫,已写进凌厉的寒冷。
困难比想象中大得多,在穿越匈奴的时候,张骞被匈奴人抓获,匈奴的右部诸王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廷。
救了张骞的是当时的国际惯例——不斩来使。张骞得以保命。
但是,这一囚禁就是十多年,深夜,张骞常常趁着月光打量匈奴的营帐。也是深夜,他常常把思念故土的情伤点进烈烈的篝火。
草原征服了张骞的发肤,他的头发长了,他的皮肤糙了,一个一身文气的少年变成了塞外北风中的粗犷汉子。
但是草原却没有征服张骞的勇气,没有征服他对大汉朝的爱。
匈奴人后来还给张骞选定了一名匈奴妻子,妄想用这种方法让张骞忘却长安的模样,让张骞忘却心中的使命。
二、西征
终于在公元前128年,张骞带着随从逃出匈奴,然而他抛下的又是另一份情愫,他和妻儿从此也天各一方。
这是什么精神,这才是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张骞和他的随行人员整整向西跑了几十天,这是一次非常艰苦的旅行。他们这一群人在漫漫戈壁滩上,经历着飞沙走石和葱岭冰雪。
这里几乎是没有人烟,水源又缺乏,加之他们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正是在这样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是大宛国,张骞立刻向这里的国王说明了来意。大宛国早就听说了汉朝的富庶,很想与大汉朝互通往来,但是一直苦于没有互通的道路。
张骞的到来,让他们非常欢喜,不用他们找,这门路自己就上门来了。
大宛国给了张骞很高的礼遇,并且派给了他随身的翻译和向导。
寻找大月氏国的路途又开始了。
由于这次他们互通了语言,并且有向导,张骞很快就找到了大月氏国,一个历经十数年的使命终于要让张骞完成了,他很快就能得胜回朝,回到那片他魂牵梦绕的土地。
但是令张骞没有想到的是,大月氏的仇恨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逝了,大月氏国对于汉朝的提议没有明确的态度,此种态度就是一种态度。
在大月氏待了一年以后,谈判没有丝毫进展,张骞只得动身返回长安。
这次的张骞依旧没有躲过匈奴人,他又在匈奴扣留了一年。
公元前126年的时候,张骞乘着匈奴因为单于驾崩的大乱,伺机带着胡人妻子和向导堂邑父逃回了大汉。这也算是一个比较美满的结局。
回长安后,张骞立刻把自己这一路的点滴见闻向刘彻做了详细报告,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做了说明。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被司马迁在《史记·大宛传》中保存下来。
刘彻听得出了神,真的是这样吗?难道真有朕不知道的地方。
中国的皇帝历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坐拥的天下就是天下,他们何曾知道,在他们之外还存在着那么多的他们。
汉武帝刘彻当时的惊讶无异于我们今天登上了月球,在月球上找到了外星人一样。
刘彻听了以后非常高兴,他没想到这支射出去十几年的箭还能自己再飞回来,于是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张骞回到汉朝以后无疑已经成了一个“匈奴通”。刘彻多次任命他率部对匈奴作战。
刘彻似乎忘记了一个好的探险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将军。
这就好比你让一个厨子去跑马拉松。
张骞对此也确实不擅长,作战因为延误了战机被判死刑。
幸运的是当时张骞用侯爵赎了死罪,被贬为庶人。
一个历经无数的大探险家,又裸身回到了起点。
命运的起伏真是让人捉摸不定啊。
三、再次西征
张骞虽然被贬为庶民,但可以说他是大汉国最不一样的庶民,刘彻还是常常向他打听西域之事。
这神秘莫测的讲述,加上心中对匈奴深刻的仇恨,刘彻心中的一个强大大汉国的梦再一次升腾。他决心要并购匈奴,扩大大汉的股份和版图。
关注国内,放眼国外。
命运又一次选中了张骞。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一次远走西域,这一次,刘彻任命他为中郎将,这一次去的队伍已经是很大规模了,总价值在几千万之上。
张骞这次出行的目的还是“以夷制夷”。这个国策的制定还是因为当年晁错的上书。
这一次,由于河西走廊已经被打通,张骞不用再借道匈奴的土地,他们顺利到达西域国家。
对于这些西域小国来说,张骞的到来也无异于是见到了外星人。
张骞给他们描述大汉的富庶和宽厚,这些个人也都是听得云里雾里的,就像现在外星人给你叽里呱啦讲一通,然后把你空降到月亮上去,要是我,我可不干。
这事情,可真怨不得这些国家,因为那个年代,国与国之间交往闭塞,谁都不知道谁的存在(倒是这匈奴,承上启下,在中间谁的气儿都能通上)。这些个国家的领导人们当然不能把国家利益放在张骞这个“外星人”的篮子里。所以,对张骞的请求都不敢贸然答应。
张骞也没有勉强,但是乌孙国派了向导和翻译送张骞回国,(看人家那个时候的外交,多实诚)并且带了几十匹好马答谢汉武帝。
张骞又回到了长安,这一次,刘彻命他为外交部长,是九卿之一。
这个舟车劳顿的英雄似乎早已习惯不了平稳,他在家仅仅过了一年多,就去世了。
张骞的两次出使大大加强了西域各国和汉朝的经济实力。西域的葡萄酒、胡桃、石榴等物产传入汉朝,汉朝的好多当时世界领先的工程技术也都传入了西域。更重要的是中国柔软纤美的丝绸沿着张骞开拓出来的路,慢慢传入了西方。
我们该如何总结张骞这波澜壮阔的一生。
张骞,西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旅行家、外交家与卓越的探险家,这么多的荣耀都有一个“家”字,假如这个字是凸显优秀的话,张骞是英雄中的英雄家,是勇士中的勇士家,是堂堂大汉男儿中的男儿家。这略显可笑的自我发明的辞藻也无法表达我的敬仰之情。
在此,请我们再次向张骞致敬,向郑和致敬,向拿破仑致敬,向那些不同时空、不同国籍,却选择了共同未知的前方的勇士们致敬。
张骞墓位于张骞纪念馆中。张骞纪念馆位于陕西城固县以西三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
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去看看。
东方朔
一、找工作
刘彻喜欢海选,他认为分母越大,分子的含金量就越高,这是刘彻一种特殊的数学思维。
也正是热衷于这样的选秀活动,刘彻没少淘到宝贝。
公元前140年,也就是刘彻刚刚即位的那一年,他就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选秀仪式,由于那次的选秀状元董仲舒太符合时局了,我们似乎冷落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东方朔。
事实证明假如是金子的话,在田地里扔几年也照样金光灿灿。
不光发光,还升值。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选秀节目都是个人素质加才艺表演。
可惜刘彻当时的选秀经验还不怎么成熟,忽略了才艺表演这一项,否则,董仲舒无论如何也不会取得头名的。
这个东方朔擅长的才艺表演就是——吹牛。
东方朔这个吹牛的功夫是用在了他找工作的简历上。
工作不难找,只要简历做得好。
求职简历
姓名:东方朔
性别:男
身高:九尺三(和姚明差不多)
教育经历:十二岁读书;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十九岁读兵法;
自我介绍:本人酷毙、帅呆,目明齿白,优点无数,德才兼备;
职位:三公九卿,朝廷重臣;
工资:面议
求职地点:长安
联系方式:让侍卫找张三;让张三找李四;让李四找王大爷;让王大爷喊我一嗓子,无诚勿扰。
《史记》评之为“文辞不逊,高自称誉”。
(建议应届生勿用此种方法制作简历)
这样一份简历摆在刘彻面前,刘彻着实勾画不出这样的一个人来,我堂堂大汉国竟然有这等怪物。
好奇心驱使刘彻一定要看看这个东方朔是什么样的人,见过东方朔之后,刘彻被他的滑稽幽默所吸引。但刘彻知道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什么,并没有重用东方朔。东方朔这份简历也为东方朔找到了一个工作——公车署。
这公车署不是公共汽车司机,而是一个在衙门里等待皇上诏令的下级顾问。这比起东方朔的理想职位可是相差很多。
但总算是找到工作了。
二、身高事件
教授会武术,谁也挡不住。文官会吹牛,当然进上流。
东方朔在刚刚任公车的时候是非常高兴的,职位再小,好赖也算是个公务员吧。
可是时间一久,这东方朔就看出端倪来了,看看一同出山的董仲舒,看看人家的福利待遇,五险一金样样不少,过年过节发的东西更不用说了,同样是公务员,待遇相差怎么就这么大呢?
东方朔就这样被晾了起来,都快晾成鱼干了,朝廷却还没给他一个像样的官职。
他开始心理不平衡了,一天,他遇到一个给皇帝喂御马的侏儒,这东方朔就能欺负个儿小的,他吓唬侏儒说,你就快死了,你还不知道?
侏儒立刻问道,我又没犯什么法,不就是个子矮点吗?又没影响市容,为什么死啊?
你个子这么小的人,种田你们种不了,当官你们当不了,打仗你们打不了,皇帝说你们浪费地球资源,还不如死了算了。
侏儒听了,也确实符合实际,这上哪儿说理去啊。于是害怕地大哭起来。
东方朔这时发话了,等会儿皇帝在此路过,你要觉得冤屈,就找皇上说理去吧。
过了一会儿,皇帝果然路过于此,看到侏儒在此哭泣就下车询问。侏儒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杀我。
刘彻一听,认定这是东方朔在搞鬼,便问他,你欺负侏儒干什么?
这下正中了东方朔的计谋,东方朔说,这些侏儒身高不过三尺,我身高九尺三,我们俸禄却是一样多,吃的也是一样多,这摆明了不是要撑死侏儒、饿死我东方朔吗?
如果陛下觉得我还有几分才能,那么就先让我养活好自己。如果陛下觉得臣下没用,那么就罢免我吧。这样一来,也能为地球节约点儿资源。
刘彻听完哈哈大笑,心中的愤怒早已没有了。
东方朔也因为这次身高事件从公车上到金马门待诏。
这东方朔的单口相声也演绎到群口相声,这捧哏的角儿也从侏儒上升到一个个朝廷重臣。
三、分肉
三伏天是汉朝传统的祭祀之日,汉武帝刘彻下令赏赐诸位大臣,大臣们都早早地来到宫中,等着皇帝的打赏。
等啊等啊,这分肉的官员迟迟不肯来,东方朔可再也等不下去了,拔起刀就在肉上来了这么一下,割完肉就马上闪人了。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主持分肉的官员要治他的罪,刘彻是十分喜欢他的,于是就说,东方先生,你当着大臣们的面做个自我检讨就算了。
东方朔一听就起劲了,东方朔啊东方朔哦,你不等皇上来分赏就擅自自己割肉,真是可恶,但是你拔剑割肉的动作是多么的英俊啊;
你自己只切了一小块又是多么的廉洁啊;
你自己一点都没吃,全数交给了老婆,你是多么的懂得疼人啊;
东方朔啊,东方朔!
这首散文诗,东方朔做的一点儿也没有不好意思。
刘彻此时已经笑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这样一次割肉事件,东方朔不但没有失分,而且是双倍积分。
东方朔的功夫,却在于洞察,知道皇帝要的是什么,用吹牛的方式再清楚不过地告诉皇帝,我有趣,能令你开心。
东方朔确实有才,否则的话,也不会让人安上“智圣”这个大名。
汉朝有才的人多了去了,比如说才子贾谊,但是他做人太有棱有角了,年纪轻轻就被活活气死,可见才华这东西,也有它的阴暗面,一不小心就能把人吞噬掉呢。
当一个人拥有了聪明才智,多少都会在乎一些脸面。
但当一个人视功名利禄为粪土的时候,他就会视所谓的脸面为粪土。
东方朔的出现,无疑给肃穆、冷淡的汉朝宫廷带来了一股愉快的空气,但这些当真是东方朔的真面目吗?
这个东方先生软硬都不吃,既不图升官,也不图发财,是没人能拿他怎么样,但总得为个啥吧。
超人没变之前是个小编辑,蜘蛛侠没变之前是个小白脸。
东方朔是什么,看一件事情就知道了。
刘彻有个外甥昭平君为人非常飞扬跋扈,自从他娶了刘彻的女儿夷安公主为妻之后,身份更是变成了刘彻的女婿,有这两样关系护着,昭平君更加变本加厉,坏事没少做,官司没少惹。
知子莫若母,隆虑公主非常担心这个不听话的儿子,在她咽气之前,她拿出了很大一笔钱给刘彻,请求预先为昭平君免了死罪。刘彻答应了妹妹的托付,她这才安心死去。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母亲过世之后,昭平君果然没让那银子浪费,隔三差五地惹是生非。最后竟然杀死了妻子的傅母,也就相当于贵族保姆。
按照汉朝的法律,杀人偿命。
于是廷尉上奏刘彻,刘彻于是和大臣们商量。
大臣们都认为,隆虑公主临死之前已经给儿子交了赎死罪的钱了,况且这昭平君还是当今的驸马,就放他一马吧。
刘彻非常悲痛,妹妹死之前就把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交给我,我今天要判他的死罪。如何向死去的妹妹交代啊。
说到这里,刘彻话锋又一转,法律是祖宗制定的,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例外,如果今天我放了昭平君,我就不能向列祖列宗和天下百姓交代。
刘彻做了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妹妹的面子显然没有列祖列宗加天下百姓的大。
于是刘彻下令处死昭平君。
昭平君死了,自己的女儿也成了寡妇,刘彻禁不住悲从中来,哭了。
大臣们一看急了,皇帝那里哭了,咱们也得哭啊,刘彻那里下小雨,大臣那里就得下暴雨。
整个朝堂之上哭声一片,仿佛谁家都死了姑爷,昭平君简直受到了国丧一样的礼遇。
大家都在那里下雨,唯有一个人没下,不但没下,反而还晴天大太阳。这个人就是东方朔。
他找到一个酒杯,先敬了刘彻一杯说,陛下这样的明君真是天下苍生的福分啊,赏赐不避仇人,诛罚不分骨肉,陛下真是明君。
好个东方朔,皇帝家办丧事,你却在这里喝酒,群臣中噼里啪啦的雨声忽然都停止了,大家要看看这个东方朔怎么收场。
刘彻还好坐得远,否则脸上抽筋非让大臣们看见不可,这脸上本来是哭的表情,听了东方朔一番话竟然不知道要换什么表情。
退朝,刘彻慌忙解围。
退朝之后,刘彻单独召见东方朔。质问,你刚才什么意思?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你不知道啊?
东方朔赶紧下跪说,陛下,天下能解忧的只有酒,今天我看到您和大臣们那么伤心,本来是想调节一下气氛的,可惜我选错了时候啊。
刘彻能不明白东方朔心里的小九九吗?他这分明就是让我下定决心不能改口啊。
刘彻脾气变化无常,但是东方朔却能拿捏这其中的分寸,这刘彻的脾气也终于像面团一样在东方朔的手中被捏得能包一顿饺子了。
东方朔不是简单的人,他聪明就聪明在这里,做事最关注的是效果,而不是其中的一己之气。在政治家的眼里,两点之间的最近距离可不是直线,走直线的人往往是要掉脑袋的。比如说,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万水千山,是悠游盘旋,是压着自己的性子却摸着别人脾气的手段,这些,东方朔都做到了,但是他的结局却未必按照常理发展,因为他的主子是非典型性的主子。
东方朔虽然当了很多年的官,但从来没有到地方上去历练一下,这充分说明了刘彻对他的喜爱。最后,这位千古智圣最终没有死在刘彻的刀下。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人看!
我想,东方朔就是那个摔花瓶的小孩,他把快乐的东西奉上,然后摔出丑恶,摔出血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