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这些人③-你的心到底被什么蛊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低调的退场

    刘彻在正要步入而立之年的二十九岁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儿子,就是这个儿子,让他母亲在民间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卫子夫成为民间灰姑娘的代名词。

    期盼着传宗接代的男子在产房外面焦急地等着孩子的出生,期盼着生个男孩能得到婆婆好脸的女子在产房里面焦急地等待着孩子的出生。等到验明正身的时候,接生婆说,是个闺女。

    古人云,啥也别说了。但是现在用不着这样了,“生子勿喜,生女勿忧”。

    卫子夫的故事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只生闺女的家庭,卫子夫从歌女到皇后,成就了卫氏门庭的显贵,不仅如此,她还以间接的力量改变了王朝历史的车辙。确实是这样,看看人家那两个争气的亲戚就知道了。

    刘据出生的时候,刘彻基本上是属于狂喜的状态,因为皇后陈阿娇不生孩子,卫子夫又专生闺女,刘彻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儿子。也正是这种喜悦的惯性让刘彻对卫子夫特别的喜欢。

    喜爱归喜爱,但让皇帝只钟情于一个女人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彻后宫中的李夫人也生了一个皇子,刘彻给他取名为刘甫。

    刘彻这一代女人的心机照前朝来说是差很多。但卫子夫不得不为她的皇长子刘据感到担心。

    太子一天没有立,刘据这个皇长子就显不出什么优势。卫子夫虽然抢在所有女人之先,但是皇宫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卫子夫这种忧虑并没有持续多久。

    在刘据刚刚七岁那年的一个清晨,刘彻早早地来到了卫子夫的宫中,他这次来是要告诉卫子夫一个天大的决定。

    早立太子虽然是卫子夫心中热切期盼的一件事,但是温婉的性格和她不能左右的境遇让她一直选择沉默。

    当天下人都在传唱她的幸运的时候,她却时常质疑眼前的这一切。如若没有那天的邂逅,日子究竟会怎么样?

    好事从来不是热菜而是冷盘。一个普通的清晨,卫子夫的丈夫刘彻来告诉自己妻子和儿子一件事。

    立皇长子刘据为太子。这个时候的刘据仅仅七岁,刘彻便早早地立他为太子,在这段时间里,刘彻对刘据极尽一个父亲的宠爱,他不仅为刘据找了最好的老师辅导他研习《公羊春秋》和《谷梁春秋》,在刘据二十岁生日那年,刘彻更是为他建立了博望苑,这个地方是专门供太子接待宾客所用的。可见,刘彻希望这个时候刘据就能广结人缘,能为将来接他的班做准备。

    刘彻对刘据的宠爱是显而易见的。做父亲的,当然希望儿子脾性像自己,但刘彻渐渐地发现这儿子越来越不像自己。

    刘据生性温和,谦虚谨慎,看起来倒像个学者,根本没有一点帝王的霸气和血性,最重要的是刘据看不懂他老子为什么这么爱打仗。

    其实这父子俩的差别是很容易解释的。

    刘彻平生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打仗了,从十岁那年起,刘彻就在心中埋下了对匈奴仇恨的种子,同时也立下了一个小小的誓言。刘彻亲眼所见大汉最好的女人被送往匈奴,大汉最好的锦缎也要送给匈奴。可以说,这个时候,刘彻是满肚子的窝囊。

    而到了刘据这个时代,他天天听到的就是汉军又杀了多少敌人,汉军又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

    刘彻对战争的疯狂是刘据对战争仅有的概念。那种深入骨髓的仇恨对于刘据来讲只是听说。不管前面汉朝多么窝囊,但在今天看来,汉朝没吃多少亏。这个时候,刘据是满肚子的疑惑。

    刘彻曾经试图改变过刘据,但几次尝试之后,刘彻明白,性格这玩意儿是血里带的,没办法。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彻突然发现他和儿子的玩法不一样。突然也就不想带他玩了,一句话,没意思。

    这样的情景完全可以想到。所以当今广大的儿子们,你们真应该庆幸一夫一妻制给你们带来的专属宠爱。

    卫子夫很快也感觉到了阵阵寒意,这种寒意不仅来自心理上,还来自脑袋上,卫子夫开始脱发了,曾经以为不会老的卫子夫,也突然在一个对镜理云鬓的清晨在地上看到了一地的碎发。

    当年,刘彻看上卫子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云髻”。如云如丝的美发让刘彻喜欢得不得了。而如今,卫子夫也只能落一地不被爱的分叉了。

    也许刘彻这种冷淡,让卫子夫和儿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们知道,皇宫不仅仅是上演神话的地方,同时也是上演悲剧的地方,这样的故事他们没少听。

    童话的悲伤也许就在这里,它容不得一点儿痛苦,只能用无休无止的快乐来填充,当快乐没有了的时候,人们不知道这又是一则什么样的故事。

    岁数大了,刘彻变得也越发敏感,娘儿俩的不安心绪很快就被刘彻察觉了,他觉得该做点什么!

    刘彻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丈夫,我们从他的前妻陈阿娇的身上或许能知道一二。但刘彻这次出人意料地安慰了母子俩。

    刘彻找到了大将军卫青,托卫青当个中间人转达刘彻对母子二人的情意,这一次,刘彻说了这辈子都很少说的一套温情的话。

    汉王朝建立时间不长,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加上我国现在四面受敌,我现在身上的责任重大啊,我必须得变更现有不好的体制,这样才能让后世有章可循,并不是我喜欢打仗,要是不征讨四夷,我大汉江山将永远得不到安宁,这样一来的话,百姓也会跟着受苦。我内心非常的困惑,我希望我的后世继承人不要像我这样连年征战,所幸,太子为人沉稳好静,将来一定能安定天下。我听说皇后和太子以为我不再宠爱他们,没有的事。

    卫青听完后,立即叩首谢恩,他着实替姐姐、外甥捏了一把汗,然后诚惶诚恐地告诉了卫子夫和太子。这是天大的一件好事啊。

    这似乎又成为一件让人疑惑的事情,因为这不符合刘彻的性格啊。这完全可以解释。

    第一,当时的太子刘据虽然心性温和沉稳,但是他对父亲不断向四邻用兵是非常反对的。但是作为一个皇帝父亲,没有那么多义务去解释你的疑惑和不满,刘彻决定集中解决。

    所以这一次刘彻慷慨激昂地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打仗,这些话不仅仅是说给他儿子听的,还说给天下人听。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彻找来了大喇叭卫青。

    第二,卫子夫这个皇后既不是媒婆介绍,也不是指腹为婚,而是刘彻自己从宫外带回来的。而且刘彻对卫子夫恩宠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金屋藏娇和长门宫怨已经让刘彻的感情形象有损失了,所以,刘彻想挽回一点儿。但此时,刘彻心中确实也不想亲近卫子夫了,否则的话,刘彻为什么不亲自和卫子夫说,恐怕是怕卫子夫听完以后小嘴一噘要和他撒娇吧。

    这对女人一旦没了兴趣撒娇就等于撒野。

    第三,刘彻这种意义上的坚定正是说明了他那种意义上的动摇,说明刘彻在这个时候对这个太子也是非常有疑惑的。刘彻也是七岁被立为太子,他明白这个位置是最能给人无限遐想的,这番话既是说给别人听,也是说给自己听。他想坚定、他想相信太子就是江山的继承人,但刘彻心中总有那么一点儿不对劲。

    我们的挣扎和疑惑,或许就是刘彻的挣扎和疑惑。

    卫青的一番传达让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哎,这一家老实人啊。

    卫青不是田蚡,卫子夫不是王娡,他们的想法也只是老实人的想法。

    卫青的确是老实人,随着卫氏家族的没落,卫青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少年英雄霍去病死后,刘彻再也没有发动过对匈奴的战争,在这段时间中,卫青的三个儿子都相继失去了侯位。

    元狩四年的时候,卫青任大司马。从此以后的十四年间,卫青的刀剑上就从没再沾一滴敌人的血。

    至此,卫子夫和卫青双双失宠。

    这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刘彻感到了威胁,前所未有的威胁。

    卫青不是卫青,卫青是汉朝大将军、刘彻的姐夫、皇帝的小舅子、太子的舅舅、霍去病的舅舅。

    卫子夫也不是卫子夫,卫子夫是汉朝大将军的姐姐、刘彻的妻子、太子的母亲。

    刘彻最惧怕的就是约束感和威胁感,不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军事上。

    而恰恰是这两个人纵横交织的权力脉络让刘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拘束和威胁。

    一代宿将,就这样落寞地退场,从历史的背面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长生不老

    人间这么好,我没有理由死。

    这么一句的感叹化成了刘彻晚年的一项重要嗜好。大凡是人,几乎都有自己的爱好,皇帝当然也不例外。爱好能显示这个人的思想意识、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等。皇帝的爱好,有些与他治理国家有关。秦始皇到处巡游虽有游山玩水的因素,但主要以视察国土、布置防务、保持国家的安宁为目的。刘彻爱好方术追求的也是一种理想。

    《史记·孝武本纪》第十二,方士李少君对汉武帝说:“祀灶、则可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之。”意思是说汉武帝听了李少君的话,亲自祀灶,信以为用丹砂炼成黄金所制的器皿,可以益寿求仙。结果,这位号称自己是神仙的大骗子李少君“出师未捷身先死”,仙丹没炼成,自己先一命呜呼了。但即使是如此也没能让汉武帝彻底醒悟,居然还捶胸顿足道:“恨求少君不勤也。”

    另一证据是《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汉武帝时,方士少翁因献仙方被封为文成将军,后其方无效,而且又弄巧欺骗武帝,于是杀之。汉武帝杀死文成之后,事后又怕因此断绝了方士的来路,为了掩饰文成的死,他向另一位宠幸的方士栾大说:“文成食马肝死尔;子诚能修其方,吾何爱乎。”故事的背景就是秦汉以来相传修道之人忌食马肝,汉武帝推说文成是因吃马肝而死,一方面为自己洗刷罪名,另一方面又继续拉拢其他方士。后人有诗云:“死为文成食马肝”,可以印证这件事。

    刘彻是非常不喜欢在同一块石头上摔倒的,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但是之于长生不老的事情,刘彻少了这样的骨气。尽管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受骗,他仍然痴心不改,不觉得是自己追求的荒谬性,而是觉得没有找到真正的高人。

    现代社会的一个经典问题:我和你妈掉进河里你先救谁?

    关于这个问题,嘴上一个答案,心中一个答案。

    汉朝时期也不乏这样的无聊之人。

    有一次,在一个祭天的仪式上,一个大臣问刘彻,黄帝当年升天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家人都希望和他一起,但是这样却是不能的,最后黄帝只能是抛妻弃子。如果让陛下在妻子和升天之间选择,您会选择什么?

    刘彻没有犹豫。

    结果刘彻毫不犹豫地回答:“将弃妻子如蔽屣(破鞋子的意思)!”这就是真相,之于一个汉朝最强男人的真相,在刘彻的心中,没有小细腻,没有小感情,在他前进的道路上任何能牵绊他脚步的事情都是假象。

    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年)建造著名的建章宫。建章宫北为太液池。《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太液池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

    为什么要在建章宫后面挖一个太液池呢?这里有一个奇妙的传说,相传在中国东边的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仙山上有神仙居住。这个神话迷住了秦始皇。他想长生不老,多次派人去找仙山,寻求长生不老的药。他还亲自到浙江、山东的海边去求蓬莱仙人,但没找到。后来,刘彻就叫人在建章宫北边挖一个大池子,名叫“太液池”;象征那无底大海,中间堆土为山,象征蓬莱三仙山。

    去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汉长安城建章宫遗址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一号建筑遗址内,考古人员发现了五座房址和大量的建筑遗物,显露出的建章宫规模非常宏伟,目前已开发出建章宫前殿、太液池、神明台、凤阙等遗址。这个证据也客观地证明了《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确实有造太液池求仙一事。

    刘彻为了长生不老的确下了不少血本。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汉武帝刘彻七岁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七十岁驾崩。在他长达五十四年的统治中,一上台就开始大肆搞起了求仙活动。在他晚年时,终于引发了一场大祸,这就是汉代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

    什么是帝王心态,让我们分析一下,如果是普通人的话,往往对自己操纵不了的事情敬而远之,而帝王就不是这样了,为所欲为已经成为他们的思想惯性了,尤其是对于刘彻,大臣不满意了,该杀杀、该换换;老婆不满意了,该换换、该杀杀;甚至是他的孩子。

    人间可操纵的事情对于刘彻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万寿无疆”才是他的一块心病。于是求不死之药,求长生之术,求异人仙境,便成了他最热衷的事。

    而刘彻的热衷无异于给大汉国百姓做了最好的一则广告,效果和现在的天皇巨星代言差不多,你想想啊,连皇帝都信这个,都说这个好,咱们平头老百姓能不拥护吗?

    于是,装神弄鬼很快在民间传开,所有小老百姓都在孜孜不倦地做着神神道道的事情,真可谓“齐桓公好服紫,而一国尽服紫”。

    面对这么大的市场需要,方士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职业,方士之术在当时非常盛行,刘彻在其中负有绝对的领导责任,而且直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就是刘彻这么个精明人却一辈子在求仙,但却一辈子在受骗。

    有一个方士,名叫少翁,其实也不是什么名字啦,就是因为他长了一张年轻的脸,头发却雪白,自称好几百岁了。

    他知道刘彻最宠爱的美人李夫人死了,刘彻老是闷闷不乐地想念着她,就说自己有仙术,能叫死去的人显灵。这正合了刘彻的心意,于是,赶紧派人把少翁请来。

    少翁要了李夫人生前的衣服,准备了一间很清静的屋子,中间挂着薄纱似的帷幕,幕里面点着蜡。(典型的骗人开场白)

    刘彻一个人坐在帷幕外面等着。少翁则自己进了帷幕作起法来。刘彻静静地等着,两只眼睛盯着帷幕,不敢眨巴一下,生怕这一眨巴就把李夫人给眨巴过去了。

    过了一会儿,幕里竟然出现了影子,少翁领着一个美人,她慢慢地走着,刘彻使劲地瞧着,那美人侧着半边脸越瞧越像是李夫人。

    刘彻这个激动啊,想跟她说句话,但是猛一下子李夫人不见了。少翁直怪汉武帝,说:“皇上也太心急了。阴阳毕竟是两条路,皇上的阳气太旺盛了,你一上来,就把李夫人冲走了。”

    刘彻连连自责,可他为了能和仙界、灵界说句话,尽管少翁不会打仗,却封他为文成将军,这是哪门子的将军啊,莫非要杀的是阴间的小鬼?

    见完了李夫人,刘彻又想见见神仙了,他按少翁的意见,盖了一座甘泉宫,里面画着各式各样的神像,摆着祭祀的东西,为的是请神仙下来。这么搞了一年多,花了不少钱,可是神仙还是没来,这个时候,刘彻开始怀疑了。

    一看皇帝这里有动作,少翁也紧张了,为了挽回皇上对他的信任,他不得不另想法子。有一天,他跟汉武帝到甘泉宫去,瞧见有人牵着牛,他指着牛对汉武帝说:“这头牛的肚子里准有天书。”当场把那头牛宰了,从牛肚子里拿出一条布帛来,上面写着字。

    这一出让大伙儿全认为少翁是个“仙人”。可是尽管字写得古怪,字句也不大好懂,刘彻还是认出了是少翁的笔迹。审查下来,果然是少翁耍的花样,汉武帝就又把这位“仙人”给斩了。

    少翁被斩后没多久,黄河又决了口,水灾非常严重,附近的百姓都生活不下去了。

    乱世不仅出英雄,各路神仙、各方鬼怪都出。

    又有个自称栾大的“仙人”,说他能够使法术请神仙来把口子堵住。刘彻还是老套路,又给栾大封了四将军的头衔,给他四颗大印,加封栾大为乐通侯,还把一个公主嫁给他,光陪嫁的黄金就有十多万斤。

    少翁毕竟吹的是牛,只要牛皮吹不破,还是可以骗骗人的,可栾大这次吹的可是黄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栾大使尽了花招,也没请来堵黄河口的神仙,他的骗人勾当被人揭穿后,刘彻倒也没心痛闺女守寡,这位红得发紫的方士栾大,又被刘彻给拉到大街上斩了。

    我们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两位使刘彻受骗上当的方士尔后都被刘彻识破机关并掉了脑袋。然而,刘彻却只是看出他们是假方士,却没有看出方士之假;只是看出他们的伪方术,却没有看出方术之伪。

    直到公元前89年(即汉武帝即位第五十二年、他六十九岁那一年)刘彻依然继续求神仙。这一次出门巡游,费了五个月工夫,花了无数金银,往返一万八千里地,还是没看见神仙。这才回过头来脚踏实地整顿朝政了。

    终于,在看出方士之虚方术之伪的暮年,刘彻说了一段百感交集的话:“昔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哪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这无疑和现在天皇巨星代言之后,说,那产品我压根没有用过是一个道理。不知道因为汉武帝信方士信方术而一辈子跟着疯疯癫癫信方士信方术的人们听了这话后有何感触,只是希望如今某些新方士新方术的善男信女们读了这段话后能有所悟也有所得。

    刘彻的女人

    大将接二连三地阵亡,刘彻却在隔三差五地换着姑娘。

    讲这些女人们,估计有些人不会愿意看,因为类比刘彻前期的女人们,这些女人比较老实,她们的起落远近完全是掌控在刘彻并不坚定的情感之中。

    在卫子夫色衰失宠的时候,更多的美女充实了刘彻的后宫。喜新厌旧是真理啊。

    在这些女子当中,赵国王夫人为武帝生下了儿子齐王刘闳,尤其得宠。但这个美人有命享、没命活,她在最为得宠的时候却早早谢世。不久之后尚未成年的齐王也死去了。

    在王夫人去世之后,又一位美女进入了刘彻的视线。她就是中山国的李夫人。而正是这个人的出现,让刘彻最爱的人选又多了一个。

    这个李夫人出身也是歌舞姬。和卫子夫是一个道上的。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一曲即使到了今天还是非常流行的,纵观娱乐圈,还没有哪个女星敢说自己倾国倾城。这句极致的赞美词也只是作家、编辑口中的常用语,我记得电影《十面埋伏》中,章子仪哼唱的便是这曲子。

    但刘彻爱的美女似乎命都不太长,有的是生病了不小心死的,有的是犯错了专门死的。

    刘彻这个时候还真是有点儿克女人,李夫人给刘彻生了一个老五刘髆之后,不久也就死了。她死之前死活不让武帝看她生病的模样,每次刘彻去看望她,她总是蒙个大被子不见刘彻。

    这个李夫人可谓是最有自知之明的女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她知道刘彻爱她是什么原因。她宁愿让刘彻永远记住她美丽的一面也不要在死之前以憔悴的面孔吓刘彻一跳。

    李夫人揣摩男人的心理是很有一套的。

    男人折服和惦记的往往不是最好的,而是最遗憾的。

    李夫人的冰雪聪明和清醒理智,终于在她去世后得到了事实的验证。

    刘彻因为格外宠爱李夫人,他的两个兄弟也全部都沾了光。他的兄长李延年被刘彻封为协律都尉。这也是尽其才能。毕竟人家能弹会唱。

    可是李夫人的另一个兄弟却没有多少能耐。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对匈奴作战中,刘彻因为宠爱李夫人而重用了她的哥哥李广利。同样因为是外戚才得到重用的李广利,显然没有卫青的军事才能。

    刘彻给李广利的第一份差事,就是让李广利去给他抢马。

    刘彻的确爱马。“或一马之饰直百金,皆以南海白蜃为珂,紫金为华,以饰其上。”“鞍在暗室中,常照十余丈,如白昼。”这几句难懂的话就是夸刘彻马饰、马鞍的漂亮和名贵,想必刘彻不会干这种买椟还珠的事情,所以刘彻的马的确非同一般。

    在张骞从西域回来之后给刘彻讲了很多的事情,刘彻对其中的一件事情非常感兴趣——西域多善马,马汗血。

    之前,早在元景四年(公元前113年)秋天的时候,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刘彻。汉武帝得到此马后,心喜若狂,这匹马也被他称为“天马”。

    说有多喜欢你也许不相信,有歌为证:“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现如今,逼得人写诗写歌的最多的就是爱情,没想到刘彻对于这马也有这个兴趣,然而这并不是最疯狂的事情,更加疯狂的还在后面呢。

    刘彻一听大宛的贰师城有汗血宝马,立刻来了精神。便派壮士车令为特使,带着用黄金铸成的金马和黄金千斤,到大宛国,愿以这些礼物交换汗血马。

    汉朝使者好说歹说,可是宛王就是不答应。两方拍桌子瞪眼就是达不成一致,人家大宛不和你做生意,你能怎么着吧。最后惹得车令竟然骂起了大宛国王。

    汉使只得打道回府,谁知路过郁成,竟然遇到番奴千人不让他们回去。车令等与他死斗,所携金币,眼见被他夺去了。

    买卖没做成,到头来马财两空,刘彻怒了。

    刘彻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去给他抢马,为了表示必胜的决心,这个李广利也被称为贰师将军。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后,初战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国,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三年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六万人,马三万匹,牛十万头,当然了,刘彻不忘给李广利配了两名相马师。

    李广利一直打到大宛国的首都贵山城。宛王母寡坚决守城。

    但这贵山城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城内无井,不管是军队用水还是百姓用水,全靠城外的河流。于是李广利命令断绝贵山的水道。

    人不吃饭还能挨几天,可这要不喝水是真的受不了。于是城内大乱。

    这城中一乱,人们就各怀心事,都想保命,于是大宛国的高官们开始私下商议了:“国王藏着好马,还杀了汉朝的使节,因为这样李广利大举来攻打我们。眼下外援一时半会儿也来不了,这还没有水喝,这贵山城危在旦夕啊。我们不如杀死宛王,献出良马,与汉军讲和。万一汉军不答应,那我们只有同心协力,背城一战。到那时,再死也不迟。”

    这个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的办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拥护,于是,母寡没被汉军所杀倒让自己人给枭了首级。

    宛国人拿着宛王的头派人到汉营求和。李广利答应了求和的要求。条件当然是马。

    随行的相马师迫不及待地去挑马,好马仅仅有几十匹,中等以下的有三千多匹。

    李广利这次出兵,先后劳兵十余万,整整用时四年,回来时,只剩下两万余人。

    所以有人说,刘彻爱马,不惜兴师动众、发动战争,简直就是草菅人命。

    但是如果把刘彻对马的这种爱放到历史的大背景中,或许我们能深刻地了解一下这个专横的帝王。

    爱有私爱与公爱之分,有小爱与大爱之分。我们先来翻一段对于刘彻也是历史的历史,晁错当年向汉文帝上书:“今匈奴地形,与中国异:上下山坡,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弛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

    从这里不难看出,在遥远的冷兵器时代,军事实力就是兵强马壮。刘彻踌躇满志地一心想要开创汉朝的大时代,而当时最大的阻力就是匈奴的侵扰。匈奴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提到匈奴民族,我想谁也不会忘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凭借汗血马大军的“闪电战”,横扫欧亚大陆。

    不难看出,刘彻想要天下,不除匈奴不行;汉武帝要除匈奴,没有好马不行啊。

    刘彻清楚地知道,要真正征服匈奴,就必须以骑兵来改变传统的以静态防御战为主的作战方式。你只要纵观一下汉代历史,就不会不知道,为强国扩疆,成就一代霸业,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曾经先后八次攻打匈奴。每次都以数以万计的军马出征。在当时战场的力量对比,马匹的优劣,就相当于现代军事中坦克大炮的差异啊。

    刘彻不仅不惜战争,到大宛夺马,而且在国内采取免税的办法,鼓励民间养马。他还在河西走廊建了三十六个牧场,专事驯养军马。因此就有了“凉州畜牧甲天下”,凉州成为大汉王朝良马繁殖、交易基地;因此就有了“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这就是刘彻和马的故事。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刘彻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骑兵三万攻打匈奴浚稽山,派李陵为李广利的后勤部队。

    李陵是著名牛人李广的孙子,跟他爷爷一样是一个军事天才。刘彻派自己的小舅子李广利进攻匈奴,想叫李陵负责后勤工作。李陵能耐大心气也高,主动提议说:“咱手下都是强人,别浪费了。咱想自己领着他们单独跟匈奴开练,这样也能分担李广利的压力。”

    那个不会打仗的贰师将军确实有点“二”。

    他只给李陵五千人。李陵带五千人出居延北千余里,而他的三万余人在千里之外察看敌情。

    不承想李广利的主力部队没打什么仗,李陵带着五千步兵倒碰到了匈奴三万人的摩托化部队。李陵这帮人还真够凶悍,把三万匈奴兵打得落花流水。

    关键时刻,汉军出了一个叛徒,李陵的手下有一名士兵因为受到上司的羞辱而投降匈奴,匈奴人知道了李陵只有五千人,李陵的仗打得太嚣张了,匈奴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出动了八万人跟李陵玩命,以举国的兵力要把李陵放倒。

    李陵一点儿也不含糊,边跑边打,又杀了上万匈奴士兵,李陵的军队此时并没有后援,而且步兵的箭也快用完了,匈奴单于一看机会来了,立刻组织进攻,李陵仅剩的三千士兵死伤惨重,加上没有后援部队,最后只得投降。

    朝廷百官一听说李陵投降了,个个都震惊无比,你李陵可是李广的孙子啊,就凭这点儿你怎么可以投降。

    刘彻此时已经非常生气了,但他还是压住自己心中的怒火,问身边的史官司马迁该怎么看待这件事。

    其实司马迁跟李陵真没啥交情,连酒都没一起喝过一顿,只是觉得该说几句公道话。

    投降是迫不得已的,李将军迟早会重新投入到大汉的怀抱。他是一个国士。

    这个说法把文武百官都吓了一跳,称一个叛徒为国士?这国士在汉朝时期可是非常的荣誉,也就是说只有汉朝之中最优秀的人才能成为国士。

    李陵一心想着报效国家,他率领五千军队深入匈奴内部,和匈奴数万人的大兵血战数日。虽然失败了,但虽败犹荣。

    李陵这次的投降是想保住后路,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刘彻一听,火气蹭蹭往上窜,连司马迁一起给下了大牢,就为了这么几句话,司马迁被判了个死刑。也就是因为这么一说,司马迁被刘彻判了非常残忍的宫刑。

    也正是这次宫刑,改变了司马迁的一生,成就了一部旷古巨作。

    如果把别的史官比作是帝王的化妆师的话,那么司马迁就是一个早期的照相师,他还不是摄影师,现在的摄影师都习惯用个PC什么的,但司马迁不是,他的耿直让他成为了一个立志于把历史的本真呈现给世人的伟大史官。他照的相你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刘彻听完这一番话早就怒不可遏了。

    刘彻为什么这么生气,原来这场战争刘彻本来就怀有很大的私心,任用李广利出征就是想让李广利立功封侯,好讨李夫人的欢心。

    可这个李广利偏偏不争气,带三万人出兵,杀敌一万人,自己损失了二万人,一赔二的赔本买卖。这让刘彻颜面扫地,而此时司马迁赞扬李陵,无疑是讽刺刘彻的用兵失误。

    司马迁被刘彻关入大牢,罪名是“诬上”。诬陷皇帝,这可是天大的罪名,要被判死刑。

    刘彻时期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就是判了死刑的人可以有三个选择,A乖乖受死,B花钱免死,C自宫。

    想要活下去,只剩下了两个选项,但是花钱免死可是需要五十万啊,这五十万对于司马迁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司马迁拿不出那么多钱,想不死就得挨这一刀。那时的风气一点儿不像现在古装电视剧里那样,当公公的似乎拉风得不得了,实情是把被阉割的人看得跟不是人差不多。

    在这个决定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司马迁脑袋里噌噌地冒出了周文王、孙膑、吕不韦等一系列英雄形象,这些人都是走麦城后写出了名著。司马迁一想,著作流芳百世的前辈们多半都遭过点儿罪,为这只能忍忍了。

    司马迁的选项只剩下一项了——宫刑。

    作为一个男人的司马迁死了,但是作为一个千古史官的司马迁却活了。

    能让历史存档的往往有两种人,一种在烟花尘世的繁华中张扬而去,一种在艰难残酷的现实中塑为永恒,一种是肉身,一种是灵魂,而司马迁用自己残缺的肉身呈现给了我们绝美的灵魂。

    重量级小人

    旧人虽然去的不少,但刘彻搭的舞台上从来不缺乏故事,从来不缺乏演员。

    汉朝虽然酷吏成名者多,但众酷吏的水平与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

    凭着搬弄是非能红的人在现今不在少数,刘彻时期也不缺乏这样的人才。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也就是说人拥有太多就怕失去太多。到了刘彻晚年的时候,这种心境越发凸显,刘彻也忽然变得心思细腻,疑神疑鬼。他总觉得大汉江山的砖砖缝缝中间藏着一些东西。

    这样的一天,刘彻的贴身太监刚刚上班,便收到一封呈交皇帝的奏状,刘彻立刻打开阅览,看完之后却非常愤怒。

    也正是这封看似平常的奏状,引起了深宫之中覆地翻天的变化。

    这封信的执笔者就是江充。

    这江充是什么人?刘彻执政期间名声最大的恶人,一个人做一件坏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坏事,不做好事。江充的境界直逼此境界。

    看看他的发家史。这个江充本是赵国邯郸人,最一开始也只是市井无赖。他能祸害的也就那么一条街。

    但这个人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妹妹,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江充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当时的赵国太子刘丹,这个江充也从市井无赖一下升级到赵王的座上宾客。

    这封奏状中到底写了些什么?

    信中说赵王刘彭祖的太子刘丹和其妹妹私通淫乱,并且还结交地方豪强,为非作歹,已经到了地方政府没法管的地步了(太子丹与同产姊及至后宫奸乱,交通郡国豪猾,攻剽为奸,吏不能禁——《汉书·江充传》)。

    奏状中说的是诸侯国的事,这又犯了刘彻的大忌,刘彻开国以来就用尽浑身解数来遏制诸侯国的嚣张气焰。一见哪个诸侯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恨得牙痒痒。

    汉朝那个时候对乱伦罪的处罚是非常严重的,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信中提到了赵太子结交各路豪强,肯定是想图谋不轨。打压诸侯,这可是刘彻最大的爱好之一。江充这一状,告到了刘彻的心坎上。

    这又是哪出?江充怎么会状告自己的妹夫刘丹。原来,这赵国太子刘丹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他骄奢淫逸、无恶不作,甚至还和自己的亲妹妹、亲生女儿私通,简直是禽兽不如,但就是因为他做了这么多见不得人的事,所以他天天提心吊胆怕事情败露。

    这个时候,江齐(江充的名字原来叫江齐,名字是后来改的)和刘丹可是形影不离,好得几乎要穿一条裤子,刘丹做的那些苟且之事,江齐知道的清清楚楚,再加上当时,江齐和刘丹之间因为利益发生了一些矛盾,刘丹就想趁这个机会以绝后患。

    在刘丹抓捕江齐之前,江齐得到了消息,赶紧脚底抹油——跑了。

    江齐不傻。

    跑哪里了?跑刘彻那儿去了。

    干什么去了?告状去了。

    跑到刘彻这里之后,江齐改名叫江充。

    就是这样,他与赵国结下了深仇大恨,江充刚跑到京城,就迫不及待地告状揭发赵太子刘丹的丑行。

    刘彻立即派兵包围赵王的王宫,拘捕太子刘丹,经过审理,情况属实,太子刘丹被判了死刑。这一下可急坏了刘丹的老子赵王,他连忙向刘彻上书,说这江充不过是一名赵国的通缉犯,因为和太子刘丹发生矛盾,故意挑拨离间的。并且表态,我愿意带领赵国的武士攻打匈奴,以此来赎太子的死罪(臣愿挑选赵国勇士,从军征伐匈奴,极尽死力,以赎太子丹罪)。

    这个赵王刘彭祖是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刘彻也着实不好下重手,于是最终免除了刘丹的死刑,但还是废掉了其太子的资格。

    事情远没有结束。

    案子是处理完了,刘彻突然对这个告状的江充来了兴趣,下令接见江充于犬台宫。

    这个犬台宫就是皇帝玩狗的地方,刘彻这个级别的接见待遇倒也符合江充的秉性。可惜,江充远不如狗忠诚。

    来见刘彻之前,江充精心打扮了一番。

    江充为这次犬台之行准备了一款奇装异服,(充衣纱縠禅衣,曲裾后垂交输,冠禅步摇冠)江充明白:要想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就要玩颠覆命运的游戏,不能不痛不痒。大汉的服饰看起来都是厚重沉稳的。

    我江充就反其道而为,发明了一套繁杂拖沓的服装,行走的时候上下摇晃,行动处波纹不兴。配合这次时装发布会,江充头上还插了一根彩色的鸟羽,与服装捆绑展示。

    不仅如此,江充还挑灯夜战,临抱佛脚,做了一大番文化功课的恶补。

    江充这一身奇装异服令刘彻长期审美疲劳的眼睛大方光彩。江充这个人本来就生就一副好皮囊,穿着又如此另类,刘彻对此大加赞赏。

    提前做足功课的江充面对刘彻的提问对答如流,刘彻就更认定这是个人才。

    江充也因此敲开了他前进的第一扇门。

    在之后的日子里,江充仔细研究了刘彻的性格和做派,终于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为官方法。

    江充清楚地知道,刘彻平生最重视的就是对匈奴的战事。因此,在第一次被刘彻召见的时候,他就自荐出使匈奴。刘彻问他出使匈奴有什么打算,江充却回答道,随机应变,这一点可以向我们的敌人匈奴学习。无须事先做什么准备(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预图)。这一套辩证思维法立刻说服了刘彻。

    江充从匈奴回来之后,也算是个汉朝的“海归派”。待遇一天比一天好,官职一天比一天高。

    回到朝里,江充从此飞黄腾达,不在话下。这只是江充的前半生。

    从此,江充就成为刘彻的御用黑脸,刘彻的逻辑,狗咬狗用起来格外方便。

    江充虽不学但有术,一上台就为刘彻大捞了一把,江充知道刘彻爱打仗,但打着打着有时候兜里就没钱了。

    比如,在老皇城根儿下有支北军,这支北军的职责就是平时维护一下京城治安。不过作贼也是有专业素质的,踩点一般也不会选择京城,所以,北军看着威严,但其实职责和街道大妈没什么两样。

    但是如果遇到战事紧急,这个北军还得抡家伙上阵。

    但这支军队怎么说也不是正式编制,所以军饷就成了一大难题。

    这军队多少汉子吃多少粮食,军饷都是有数的,况且从战士口里扣钱,刘彻也是舍不得的。所以,这支军队的军饷问题就成为刘彻的一大心病。

    没想到,这个难题竟然被江充攻克了。

    这京城上下谁有钱啊?当然是那些达官显贵,只要把柄找的得当,从他们手里抠银子容易得很。江充立刻向刘彻建议,凡是这些达官贵人有越制行为的,一律没收车马,关押在北军军营,送到前线打匈奴。

    这“越”字本来就是一个艺术性很强的字,里面的分寸是人为拿捏的。所以,你到底越制没越制,此事是我江充说了算。

    很多达官贵人当然没料到江充这招,所以犯了江充尺寸的人不在少数,这犯事的人也全部关入北军大营。这帮皇亲国戚个个都娇生惯养,哪受得了这样的待遇,家里的儿孙也犯了急,赶忙跑到京城向刘彻讨饶。

    陛下啊,我们交银子赎罪还不成吗?

    刘彻暗笑,要的就是你们这句,要的就是银子。

    这样,既有了规矩,又有了钱。

    江充这一招很像今天的敲诈,但人家拿了御令,做起事来自然方便。

    这么一来,江充一下就帮刘彻弄到几千万军饷。刘彻这下高兴坏了,给了江充很高的评价(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

    正是因为江充这几次办事漂亮,刘彻认为江充在监督他人方面有天赋,这一点,不差于犬台宫的犬。于是就给了他一个特别检察官做,这职位既可以调动郡国军队,还可以诛杀犯法的官员,一手掌握公检法三方权力。

    在这之后,在一些容易和逾制打擦边球的地方你会经常看到一个人贼眉鼠眼地盯着谁犯规了。所以被他举劾的人不在少数,这其中更是包括长公主刘嫖。

    这事还得从御道说起。御道,就是专供皇帝行走的道路。臣民不得骑乘车马行驶道中,如经皇帝特许,也只能行驶驰道两旁。这条律令的制定,倒不是因为皇帝一天到晚要在驰道上走,而纯粹是维护其尊严罢了。

    谁不愿意走好路啊,尽管法律如此苛刻,但是一些贵戚往往还要犯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御道上,从早到晚,你都会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

    这一次,江充又捉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皇帝的姑姑长公主。江充本是个奸佞之人,他能不明白长公主在皇宫中的地位吗?但是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一是因为当时窦太后已死,长公主已经失去最牢固的靠山。二是江充知道刘彻心里对外戚的厌恶。

    宫中最有权势的女人江充都敢招惹,不可一世的长公主这个时候做何反应?对此,史书中竟然没有记载。可见长公主对待此事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啊。

    然而,这并不是江充捕到的最大一条鱼。

    一次,江充陪同刘彻一起前往甘泉宫,在去往甘泉宫的御道上,江充发现了太子刘据的车马竟然也在这御道上行走。

    江充当即就给刘据开下了罚单,太子知道后,赶紧找人向江充赔不是,希望江充能高抬贵手。

    一般人这事也就过去了,况且走的人是太子,以后也是要当皇帝的。但江充根本没有理会太子的求情,马上奏报刘彻。

    刘彻知道以后,大大嘉奖了江充的秉公执法。

    难道刘彻就真的那么信任江充吗?

    我看不然,再狡猾的佞臣也只是刘彻手中的一颗棋子,刘彻真正信任的人只有自己。

    太子刘据曾经和江充打过一个照面,但是刘据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人就是他最后的夺命散。

    江充在皇亲国戚面前大大地耍了几次威风,刘彻给了他一个肥差——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的农田、水池、禽兽(刘彻这个官给得倒也贴切)。当时,江充作为刘彻的御用黑脸已经得罪了不少人,这个差事也算是刘彻对他的一点补偿吧。

    到职没多久,江充的贪婪本性就露出来了,这个江充把能安排的亲戚大爷全部安置,这些个人和江充一个品性,爱好为非作歹,没过多久,江充就因为这些人把官职丢掉了。

    被炒鱿鱼之后,江充本性不改,依然喜欢在刘彻面前搬弄是非,刘彻也是照单全收,在此之后,江充又干了一单大买卖。

    这次是以前所有坏事加起来的升级版。

    刘彻的假想敌

    对刘彻的描述中,我毫不避讳那些看上去并不光彩的记载,比如说他看中小人江充、听信佞臣谗言、冷酷无情,但这就是真实的刘彻。

    我希望呈现给大家的刘彻是立体的、是生动的,而不是书中一幅扁平失真的画,不是一句假大空的评价。我只想告诉你一个简单而重要的事情:刘彻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无比真实的人,他从来没有掩盖自己的野心,也从来没有掩藏自己的恐惧。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怎样伟大的人物,他们都有自己的恐惧,生活在几千年之前的刘彻当然还没有进化到那么完备与健康,既然是这样,刘彻这场假想之战就有他的意义。

    意义就是解答心中的疑惑和抚平心中的恐惧。

    恨不得打遍宇宙无敌手的刘彻也有恐惧?

    是的,刘彻有,这和他的收获成正比。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描写过刘彻处在朝堂之上的心境,一次是仰望,一次是俯视,一次是霸气,而这一次,刘彻是害怕。

    他死死地盯着朝堂之下,恨不得明的暗的都能让他看见,他拥有太多了,他得到太多了,于是,他和一个凡人一样,此时最惧怕的就是失去。

    生活在地上的人,没有一个他能完全信任,所以刘彻想办法和另一个世界的人对话了。

    执政后期,刘彻毅然把自己的一腔余热投入到神秘的魔法诅咒事业当中,他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大有向天再要五千年的架势。

    征和二年的某一天,勤加修炼的刘彻突然做了一个噩梦,梦见许多木头人拿棍子打自己,惊醒后便得了重病。病中的刘彻认为自己这个时候的道术功力已经非常深厚了,区区的几个木头人怎么就能轻而易举地闯进梦中行凶呢。

    在现实中我是皇帝,在梦中我刘彻还是皇帝,缉拿梦中行凶者。

    这可难为了刘彻身边的亲兵,这皇帝的梦境实在不是我们的管辖范围啊。

    于是刘彻坚定地认为这是有人行使巫术,于是派信任的大臣江充去调查。

    这第一个假想敌就是战功赫赫的公孙敖家族。这个公孙敖是卫青从小到大的玩伴。也是曾经从长公主的阴谋中救出卫青的人。

    也正是这个讲义气的公孙敖因为受妻子行巫蛊的连累当了刘彻假象战争中第一个阵亡的假想敌人。

    一位公孙先生去了,另外一个公孙先生也引起了刘彻的怀疑。

    这个人就是公孙贺。

    公孙贺是一名抗匈将领,在战争中屡立战功。战事完毕下岗之后,刘彻又给了他一个肥差——司机。

    人家都说,和领导关系最好的除了小秘就是司机了。

    刘彻出行离不开车啊,一坐上车就免不了和司机唠唠家常,于是,公孙贺的关系和刘彻越来越近,最后竟然娶了皇后卫子夫的妹妹卫君孺为妻。这样说来,他和刘彻还是连襟呢。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刘彻想让公孙贺当丞相。

    对于当官这个概念的理解,人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

    像田蚡还不是把脑袋削尖了想往丞相里面钻吗?可公孙贺面对丞相这个三公之首的官位却跪在地上哭了起来。

    公孙贺哭的动静不是小泣,而是嚎啕大哭。这动静是为了告诉刘彻他不想当这个丞相啊,不是不想,是非常不想。

    公孙贺脑子进水了?那么你看看刘彻前任丞相的履历表,看完你就会说,谁想当丞相谁脑子才进水呢。

    一任建陵侯卫绾,这个丞相是刘彻的老师,也是刘彻期的第一任丞相。建元元年的六月,他因病被免去职务,也算是一个结局比较不错的。

    二任魏其侯窦婴,当年作为大将军,破吴、楚,被封魏其侯。他和刘彻两人在合作的初期是很愉快的,一起办了不少事情。但是在窦婴上任还不到一年的时候,窦婴就被自己的亲戚赶下台来了。他自从得罪窦太后,就一直默默不得志,不得志的人总是很快遭殃。在元光四年十二月的时候,窦婴因为伪诏而被斩首。

    三任柏至侯许昌,他是接任窦婴做了丞相的。许昌因为是窦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事都听从太后的指示,刘彻也讨厌透了他。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死了,许昌的日子也就不好过了,很快就被刘彻以“治丧不利”的罪名炒了鱿鱼。

    四任武安侯田蚡,早在窦婴当丞相的时候他就垂涎这个位置了,但是做了丞相他也没有办点儿好事,最后因为对窦婴心有愧疚,活活把自己给折磨死了。

    五任平棘侯薛泽。田蚡死后,武帝让韩安国暂时行丞相事,本打算接着就让韩安国做丞相的,可是在这个时候韩安国却摔伤了脚,所以让薛泽捡了个便宜。元朔五年冬十一月初五,薛泽被免职,在职几年也没什么表现。虽然没留下什么名堂,他的结局也算不错的了。

    六任平津侯公孙弘,这几个丞相当中年纪最大的人,在此之前,凡是做丞相的都是侯爵。可公孙弘还没有爵位,丞相加封侯爵,就是从他开始的。他做了六年御史六年丞相,到了八十岁,死在丞相位上。他之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接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都如同虚设,到了公孙贺、刘屈氂的时期已经破烂残败到让人以为是马厩车库或者奴婢的屋子了。之后的六个丞相里只有石庆由于惇厚恭谨,也老死在相位上,其余尽皆被诛杀。

    七任乐安侯李蔡,是飞将军李广的从弟,也就是李广自杀后一年,他就因为侵占了景帝陵园前大道两旁的空地来埋葬家人而获罪,他不愿意被审判,便也自杀了。

    八任武强侯庄青翟,本为太子少傅,元狩六年夏四月,被任命为丞相。之后也让刘彻逮捕入狱,最后在狱中自杀。

    九任高陵侯赵周,元鼎二年二月,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九月初六,赵周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献黄金不足却不上报,被捕下狱。赵周也选择了自行了断。

    十任牧丘侯石庆,石庆“文深审谨”,然而没什么大智慧,不能为百姓谋什么福利,最后是自然死在相位上的,也算善终。

    大家都以为高官是肥差、美差。但是仔细看一下这十任丞相,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在相位上终老,其他的非他杀就自杀。

    公孙贺看得是胆战心惊,这哪是丞相啊,分明就是鬼门关,走上丞相这个位置,半只脚就踏进棺材了,不,连进棺材都不如,有的时候还不一定能有个全尸,弄不好还赔上九族。

    刘彻才不管他这一套,谁让人家是皇上呢?公孙贺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地做丞相了。

    这样胆小怕事的丞相,怎么会让刘彻定为第二个假想敌?

    原来,不仅刘彻的太子儿子不像刘彻,这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也不像公孙贺,他老子胆小,可这儿子胆大,典型的二百五。

    刘彻丢钱了,丢的是军饷。

    而犯罪嫌疑人就是这公孙敬声,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他擅自挪用北军军费一千九百万两。

    这北军不就是皇城根底下那个皇家警察吗?这北军的军饷可是大有来头啊,那可是江充和刘彻费了多大劲才攒到的一笔钱啊。这下倒让你公孙敬声挪用了个精光。

    你偷谁的钱不好?非偷刘彻的钱,你偷刘彻的什么钱不好?非偷军饷。

    刘彻怒了,非常愤怒,后果极其严重。

    公孙贺能不知道主子的脾气吗?他知道儿子犯了大错,肯定凶多吉少。

    在极度惊慌的心情下,公孙贺想到了一个主意。

    也正是这个主意,让公孙贺一家彻底玩完。

    公孙贺的主意是以抓捕“通缉犯”朱世安为条件,替儿子赎罪。

    在父爱的驱使下,公孙贺玩了命地抓捕朱世安。

    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朱世安玩了命地逃跑。

    但是他没有跑过公孙贺。

    这朱世安也郁闷,这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可不是这么玩的,你是往死里整我啊。

    朱世安可不是省油的灯,一个通缉犯能逍遥这么多年是因为他手里有料,这料都是王公贵戚、纨绔子弟的,随便这么一爆,都能搞出个响动来。

    朱世安被抓了,他本能地翻了一下自己的八卦杂志,一看,还正好有公孙贺儿子公孙敬声的。

    朱世安仰天大笑,哈哈,好你个公孙贺,老子就是死了也要拉你全家当垫背的。

    朱世安一点儿都没浪费时间,他在狱中立刻提笔写了一封给皇帝的信,信中说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和卫子夫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不仅如此,还在皇上去甘泉宫的路上埋下了巫蛊小人,用来诅咒皇上。

    如果说刘彻上次是愤怒,那么这次刘彻就是崩溃了。他眼中、脑中、心中立刻具化出无数个巫蛊小人在向他张牙舞爪。

    公孙贺父子毫无疑问地死在了狱中,而且满门抄斩。

    事情远没有完,“巫蛊”这东西,可和毒品一样,沾不得半点,只要和它有一丝联系,就意味着你的死期将至。几个月之后,就连刘彻和卫子夫的亲闺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的儿子长平侯也被牵连,他们无一免死。

    这个时候,大汉皇宫全部笼罩在一片“巫蛊小人”的恐慌中,刘彻也是铁了心的要献身鬼神事业。

    有需求就有市场,越来越多的神道大仙聚集在京城皇宫,个个都是法力无边,谁都能和神鬼说上几句。

    这些个有能耐的人立刻让汉朝的审讯手段和形式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以前判定一个人说别人坏话、诽谤他人,一定要见其人、闻其声。而现在呢?不仅仅是这样了,又出了一个“腹诽”,也就是说,你嘴上不说,但是我用仙术知道你肚子里对我有意见也不行,别以为你猫着悄声的我就不知道。

    这个技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就连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也只停留在测谎仪的阶段。

    不仅如此,这些大仙声称,在住的地方埋上小木人,定期祭拜就能多福消灾,于是,皇宫里的一些宫女信以为真,这个做法很快就在宫中流传开来。

    但是“巫蛊”因为其便利性,成为刘彻时期杀人灭口、栽赃陷害的必备良品。

    所以,很多人借“小木人”互相栽赃陷害,于是一个个消灾祈福的小木人全部变成了诅咒刘彻的小木人。

    刘彻大开杀戒,卷入其中的人不计其数,后宫加上朝中人士在此次事件中死者达到数百人。

    可怜这些有血有肉的人,被一个个干瘪无生命的木头小人左右着、杀戮着。

    乱世出英雄,乱朝出奸臣。江充又和大家见面了。

    在此之前,江充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当朝太子刘据,江充心里明白这刘据可是太子啊,老子一死,就是刘据的天下了,所以,江充的当下任务就是整垮太子。

    一个小小的江充,虽然得刘彻的宠信,但他一无背景,二无后台,平常干的都是招惹人的事情,他凭什么有这么大的口气。

    他自有办法,江充明白,这“巫蛊”是个屎盆子,往谁头上扣谁都臭。

    为了毁掉太子,江充才不管死多少人。

    他对刘彻说,陛下以前的身子骨多好啊,都是受这个“巫蛊”之害让陛下落下病根,这有病根就是还有人在背地里暗自诅咒您呢,想要根除病根,必须把小木人完全找出来,杀光诅咒的人。

    刘彻本来就好这口,再加上又处于头脑发热期,江充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他的认可。不仅如此,刘彻还给江充配置了几个人,宦官苏文、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这三个人的加入无疑大大增加了江充的破坏力。

    江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挖洞掘土,他先从失宠的嫔妃处挖起,但这并不是江充的真正目的,想想就能知道,一个失宠的嫔妃能有什么挖头啊,做皇帝的女人都应该知道,有得宠的一天就有失宠的一天,早晚的事,况且现在皇帝疑神疑鬼,谁敢没事拿小人玩啊。

    江充挖着挖着大家就见端倪了,他渐渐地挖到了皇后家,后来又挖到太子家,这也就是他此次的目的。

    江充之所以对挖坑事业如此执著,是因为他十分清楚,刘据一旦当上了皇帝,他必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对太子一定要一棒子打死。

    这真是一个风尘仆仆的夏天。皇宫上下,四通八达,简直成了老鼠的地道,最后皇后和太子连睡觉放床的地方都没有了。

    这简直就是老鼠扛刀,满街找猫——嚣张至极。

    一顿挖、一顿掘之后,江充声称,太子宫中挖出的小人最多,不仅如此,上面还写着谋反的文字,此事重大,必须马上告诉皇帝(充云:于太子宫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阅)。

    太子一听慌了。此时的刘彻并不在朝中,而是在甘泉宫中避暑,刘据知道,不管这木头人是真是假,只要江充一向父亲禀报,他必死无疑。赶紧和他的老师石德商量。

    石德给出的建议是赶紧捉拿江充,因为皇帝此时不在朝中,先把江充严加审讯,揭穿他们的阴谋,等到这个时候再向皇帝说明情况。

    太子听了石德的建议还是拿不定注意,刘据决定亲自到甘泉宫向刘彻说明情况。

    江充怎么会这么轻易放了太子,此时抓住太子就是抓住自己的命,皇帝和太子毕竟是亲生父子,太子一旦向皇帝说明情况,他一定难保性命,所以江充死活不让太子走。

    万般无奈之下,太子刘据只得冒一次险。

    正和二年(公元前91年)的一个夏天,太子刘据派人装扮成父亲刘彻的使者,前去捉拿江充团伙。在捉拿的过程中,韩说起了疑心,不肯就犯,被前来的武士杀死,江充被抓,但是另外两个人——苏文和章赣却逃走了。

    他们逃跑的方向当然是甘泉宫。

    面对江充这个大贼人,刘据自然也就顾不得逃走的那两个人了,但是,放走苏文和章赣也是刘据犯的最大的错误。

    兵士们把江充带到刘据面前,刘据恨得咬牙切齿,江充你这个赵国狗贼,你挑拨离间赵国的父子还不够吗?今天又要加害于我,我今天非要了你的命不可。

    斩杀江充的时候,刘据亲自到场,他要亲眼看到这个挑拨离间的贼人死。

    江充死了,“八千富贵险中求”,正是他的写照。杀人放火,才有活路。可是险到极致便是危亡。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的命运早已被时间算计过了。

    杀死江充之后,刘据又把那妖言惑众的胡巫也烧死了。

    此时的刘据已经没有后路可以退,他不明白父亲到底是怎么了,皇宫到底是怎么了,周围的一切都让刘据感到恐惧。他多想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回到母亲身边去。

    刘据当真回到了未央宫去找母亲卫子夫,这一次,他的手里拿着棍仗,他要接受母亲的责罚,他要寻找母亲的庇护。

    卫子夫听了儿子的讲述,哪里顾得上责罚,她早已泪流满面、悲愤不已。

    这个“巫蛊”已经让这个憔悴的母亲失去了两个孩子,如今,它还要继续害我最爱的儿子,还要害我的太子,我决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我一定要保护我的儿子。

    远在甘泉宫的刘彻此时也许正浸浴在温泉中,他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这对母子之间凄凉的对话。刘彻即将等来的是苏文、章赣,还有他们带来的一则天大的消息。

    卫子夫调用了全部她能调得动的兵马,集合长乐宫的所有兵士全力支持太子,她也是在尽一个母亲的力量全力保护儿子啊!

    苏文和章赣以逃跑的速度很快就到达了甘泉宫,在甘泉宫门口,两人歇脚商量,一致同意把白的说成黑的。

    两人找到了正在泡澡的刘彻。上述事件在他们完全颠倒之后,江充就成了超人式的英雄人物,太子就成了起兵反叛的大恶人。

    离宫多时,刘彻似乎是因为远离了那些木头人,所以变得比较理智,说,太子和江充以前本来就有过节,江充一定是声势太大把我儿子吓着了,刘据才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的。这是刘彻在“太子叛乱”中唯一的一次能表现对太子的情感,但仅仅是唯一的一次。

    于是,刘彻派人把刘据找来说明情况。

    文章中,出现派人的“人”字的时候,这个被派的人通常也都是不痛不痒地一笔带过,电视剧中,这些被派的人也就是一个群众演员,顶多也就有几秒的镜头,有的时候连个正脸都没有看到。

    但这次,就是这个被派的“人”坏了事,坏了大事,由于史书没有记载,这位仁兄到底姓啥名谁,实在无法考证。且称“人”兄。

    这位“人”兄到了太子宫,听见里面乱作一团马上慌了神,他怕太子杀红了眼,见谁杀谁,于是就在城外晃了一圈。

    这位“人”兄以报信的速度很快就到达了甘泉宫,在甘泉宫门口,“人”兄也歇了歇脚,自己内心两个小人斗争过之后,一致同意把没的说成有的。

    “人”兄找到了还在泡澡的刘彻,说,太子造反了!真的造反了,他还要杀我,幸亏我逃得快。

    刘彻大怒,一下从澡盆子里站起来,反了他的了。

    历史就这么诡异,好多大人物的故事往往就是这些小人物造成的,他们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人”兄算一个先。

    至此,刘彻和儿子刘据恩情全无。

    至此,长安城中太子造反的谣言四起。

    这可吓坏了当朝丞相刘屈氂,他根本就没有查证一下事件的真相就慌忙逃走了,走的时候连自己吃饭干活的工具丞相大印也弄丢了,真是丑态百出。

    刘彻本来是去甘泉宫养病的,这下也让太子刘据给气精神了,他顾不得病痛,从甘泉宫中出来,亲临长安指挥平叛。不仅如此,刘彻还征召长安周围的士兵,号召各地两千石以下的官员全由丞相调配。

    顺便说一下两千石的概念,一石米约为成年人半月的口粮。

    在平叛演说中,刘彻昭告所有的士兵,谁能捉到叛贼,我大大有赏!

    这还不够,刘彻还上手策划作战阵型,力保不放走一个叛贼。

    一场儿子和老子之间的战争就这么开始了。

    太子这边是明显占下风的,首先,刘据向百官说明了自己用兵的理由,力图证明这不是一场造反。

    父皇病重,困于甘泉宫中,而奸臣江充又加害于我,我是不得已而为之。

    刘据此时已经刹不住闸了,他制造了一份假圣旨释放了长安城中的囚犯,并且发给他们武器,由少傅石德和门客张光统帅他们抵抗丞相的军队,刘据希望这些早已不怕死的囚犯能给他一丝庇护,然而这样的抵抗没有持续多久。

    刘据只好求助于北军使者任安,任安原来是卫青的部下,也是司马迁的朋友,刘据希望他能念在这个份上帮他一把。但任安着实不愿搅和进来,因为这打仗的两方毕竟是亲生父子,谁知道这唱的究竟是哪一出。

    如果我帮了太子,太子兵败了,我就是共犯,一定会被皇帝杀头,如果我不帮太子,太子败了,但日后又平反昭雪,我又成了见死不救。

    任安经过一番分析之后,选择了一个最折中,但也却最涮人的做法,答应太子的请求,但是按兵不动。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放鸽子”。

    朝廷的军队放鸽子,刘据只得发动民间力量,受够江充“巫蛊之害”的长安百姓听说太子杀了江充,都愿意帮助太子。

    太子领着他的民兵小分队和丞相的大军正面相遇了,一边是专业的,一边是业余的,但就是这样,这场战斗依然打了五天。这五天之内长安城中血流成河,上万人死于这场糊涂的战斗。

    后来,人们听到皇帝的平叛演讲,这才知道没有分清敌我,群情激奋的平民一哄而散,太子刘据兵败。

    转瞬之间,刘据失去了所有的进攻手段,只能逃亡,等待着父亲的反应,此时的刘据心中还是存有念想的:或许他还记得他是我父亲、亲生父亲。

    刘据这个念想很快就被继续的杀戮掐灭了。很多在这次事件中帮助太子说话的人都被刘彻杀了。同时,太子的门客,只要是曾经出入太子宫的人一律诛杀;跟随太子发兵的株连九族;就连被太子用胁迫手段命令过的普通士兵也要发配边疆。

    刘彻和卫子夫之间也到了恩断义绝的时候了,刘彻派使臣来到未央宫要收回皇后的玉玺和绶带。

    卫子夫凄然回首他们在汉朝时候的初遇,时光已经流逝了四十多年了。

    卫子夫自杀了,她已顾不得逃亡中的儿子了,对于一个帝王父亲,她一个母亲的力量显得那样的孱弱。

    一个灰姑娘的爱情神话终究经不起时间的推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