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面对人生的138个心理问题-成了职场“老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职场要完成新老更迭,势必会出现一批精干的新人,他们出色的表现会给35岁的职场“老人”造成一定的生存压力。难道35岁的职场人就真的老了吗?真的要退出职场舞台了吗?

    在残酷和机遇并存的职场上,打拼多年的白领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即将来临:随着就业竞争激烈程度的日趋白炽化和他们自身健康的退化,35岁的他们已经进入了职场的更年期,使得这些35岁的职场“老人”们产生了巨大的生存压力。有人甚至说,35岁已经成了职场年轻和衰老的分水岭。

    张女士在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上班。刚刚过完35岁的生日的她,算得上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了。这时,办公室里新来了一批大学生,他们就像一股清新的海风,给公司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公司业绩也迅速被这几个年轻人带动起来,当然他们的待遇也跟着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张女士却还在“原地踏步”。

    更为要命的是,以前在职场几尽疯狂的打拼在她的健康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张女士的腰、背、肩、颈时常开始突发性地酸痛。面对年轻而有朝气的下属,张女士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力不从心,患得患失。一个月后,总经理劝解张女士,让她为了公司的长远利益早点让贤。

    职场要完成新老更迭,势必会出现一批精干的新人,他们出色的表现会给这些35岁的职场“老人”造成了一定的生存压力。难道35岁的职场人就真的老了吗?真的需要退出职场舞台了吗?

    资料显示,国际上公认的职业生涯的黄金年龄是35-45岁。根据通行的“国际标准”,大多数国家都把“青年”的年限界定为不超过45岁。专家认为,把35岁作为一道坎,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为了避免张女士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身上,人力资源专家们给出了“加、减、乘、除”四法来化解35岁职场危机。

    1.加强与职场新人的沟通磨合

    越是有危机感、压力感,你就越是应该主动学习。职场“老人”应该主动与职场“新人”沟通磨合,这不仅能给对方留下平易近人的良好印象,而且也能使自己很快融入新人的精神团队。

    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职业人到了35岁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适应了。而职场新人与生俱来的种种特性使他们时刻走在社会潮流的前沿。如果职场“老人”不主动与他们接洽交流,就等于把自己推向了落伍的盲流。

    2.减少对工作待遇的期望值

    如果自己明白35岁是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年龄,我们是不是应该降低对工作的期望值呢?比如说,与公司新来的一个25岁的硕士生同事相比,我们为什么非得要求自己的薪水待遇比人家高呢?这是一个待遇期望值的问题。很多35岁的职场人都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味地要求自己各方面的待遇比其他人高,否则就觉得颜面无存,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想法。现代社会一向追求“对号入座”,如果35岁的职场人把自己的待遇一概定位在25岁,那么势必破坏职场的潜规则,最后受害的还将是自己。

    3.保持上乘的体力和精力

    毋庸置疑,人一旦步入35岁这个年龄门槛,工作热情就会有所消退,健康状况也会出现问题,自己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在国外,一些高级白领都十分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他们有自己的私人健康顾问,针对他们的工作特性和身体特征,给出针对性很强的营养建议和健身规划。“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想要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好,就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所以职场“老人”想要保持上乘的工作热情和精力,就必须从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本着为自己负责的态度,加强体育锻炼,制定相关的健身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与年轻人持久抗衡。

    4.除去“倚老卖老”的心态

    很多的35岁职场人都算得上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了,正是由于早期他们辛辛苦苦的奋斗打拼,才有了公司现在的成就和辉煌。所以他们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认为自己理应得到特殊的优待和特别的尊重,尤其是那些刚来的新同事更应该对自己礼让三分。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倚老卖老”的心态,在职场中这其实是行不通的。你如果每天都抱着“我是元老我怕谁”的思想来与同事相处,时间长了难免会让人生厌。这对于正处在职场危机期的人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彻底除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