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人——从正面看,他们勤奋、刻苦、上进心强,工作起来不知疲倦;从负面看,他们却是处于失控状态的、不愿意信任别人的完美主义者,也即我们所说的“工作狂”。
杰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脑子里从来没有周末、节假日的概念。他基本不会有上下班的界限,家是一个有床的办公地点,而办公室则随时可以成为加班时躺倒睡觉的“家”。偶尔陪家人朋友散心逛街,他也多半是人在心不在,脑子里念念不忘的还是工作……对于工作,他可以说是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状态,一旦离开了工作,就会精神不振,毫无生气,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他自己也渐渐觉得自己是一个“工作狂”,但他就是摆脱不了工作。
“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情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往往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后者则能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尽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
很多人之所以会成为“工作狂”,往往是由于没有营造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或者是家人不在身边,或者生活单调乏味,只有同事没有朋友,不得不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也有一些人只是把工作当作逃避的手段。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有某种苦恼、不满或自卑,为了逃避或者忘却这些令人伤神的事,只好疯狂地投入工作,他们只有在忘我工作时才能体会到自信和快感。刚刚失恋的人很容易成为这样的工作狂。
“工作狂”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因为其吃饭没有准点、睡觉更没规律、熬夜是家常便饭。而且现在的心理学专家认为:“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对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对工作抱有不满的情绪自然有损健康。当然,如果对工作是真心的热爱,那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也是有好处的。”
可见工作狂是需要调节的。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调节呢?
1.明确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
生活的概念要比工作大得多,生命的意义,也不能仅仅依靠工作上的成功来证明。过分依赖职场竞争带来的成就感与充实感,而忽视对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必要的经营与维护,不但不能逃避寂寞空虚,结果往往是吞咽更深的失望和孤独。
2.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工作、家庭、闲暇、休息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分配比例,每一部分应有一个适当的位置,不能因为某一方面而压抑了其他方面。比如,睡眠的时间,成人每天应该为6-8小时,如果每天的睡眠时间仅有4-5小时,睡眠质量又不高,长期下去就会损害健康。所谓健康的工作、生活状态应该是既对个人身体有利,在心理上又能感受到幸福,而且对自己身边的人也有好处。
3.有意识地减轻工作压力并强迫自己减少工作量
具体做法是: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将自己现时的所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同时注重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订出新的工作日程表,并请家人或同事予以监督。此外,不妨培养一些与工作不搭界的业余嗜好,丰富业余生活,如能接受心理医生的科学治疗,情况会更好些。
当然,如果你遇到了工作狂上司,你不得不在他的“以身作则”下勤奋工作,那么就试着从心理上理解和接纳他们的做法,不要一味排斥、抱怨,以避免双方关系的恶性循环。而且要多配合他们的工作,尽下属之责,争取成为他们信任的好助手。如果对他们的工作方式你确实不能接受,也应该大胆表达出来,当然必须注意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式。毕竟,从乐观的角度看,你可能会因此有更好的业绩。虽然是情非得已,也算不无收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