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面对人生的138个心理问题-患上了洁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洁癖的人在挫折和沮丧心理发作时,往往不会对任何人吐露自己心情和不满,但会借不停的整理和清洁动作,作为表达自己心中烦恼思绪的方式,而且会近乎病态的做到劳累几乎要倒下的状态也不愿停止,这是一种自我折磨。

    爱清洁,本是一种良好的品格,因此有“清洁仅次于圣洁”之说。但是,长期过分的爱干净,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社会交往,就属于洁癖。洁癖是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小敏很爱干净,尤其注意手的卫生,每天要洗几十遍,每次要打三遍肥皂,每接触过一件东西,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痛苦万分,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先是洗手,然后洗手臂、胳膊,甚至肩膀,以至于皮肤都变得粗糙了。一回家动不动就要大洗一番,不让家人随便乱坐,也不欢迎朋友来访。

    她不仅注意自己的手,还关注周围的其他人。家人去厕所后忘了洗手,或从外面回来没有洗手,碰了什么东西,她就对那些东西特别紧张,不敢接触;她和别人握手也很紧张。

    时间一长,这样的坏习惯就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小敏明知道没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该怎么办?

    像这样有“洁癖”的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多见的,他们整天都活得特别紧张,其生活目标就是讲究卫生,整天关注的就是病菌,而无暇顾及别的,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洁癖好像是很讲卫生,但却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紧张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其实洁癖会导致人的免疫功能减退,影响健康。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

    很多人之所以会形成洁癖,与其出身和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有些洁癖者的父母,往往就是洁癖者,他们对子女的洁净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要求。洁癖也可能反映的是一种自卑心理,有些洁癖者会担心自己因不整洁而被人看不起。洁癖也可能是一种代偿行为,有些洁癖者在某种心理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往往通过它来获得替代满足。

    由此可见,洁癖是当事人在其生活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有洁癖者要找出与自己有关的心理动因,对症下药加以克服。那么,具体来说应该如何克服洁癖呢?

    1.明确洁癖的危害

    致病的病原体是始终存在的,人的免疫机能阻止疾病的发作,适当地“脏”一点甚至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频繁洗手(衣)对预防疾病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病原体用肥皂是杀不死的。另外,即使没有得其他的病,强迫自己“讲卫生”也正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且过于紧张和焦虑也会降低人的免疫力。

    2.渐进疗法

    把自己感到紧张、害怕的东西和场景,按程度轻重逐一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如逐渐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等。

    3.极限疗法

    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往其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墨水、米汤、油、染料等。边涂边用言语极力形容手已很脏了,直到自己不能忍耐睁开眼睛看自己的手到底有多脏为止。当睁开眼看时,会发现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思想冲击,说明“脏”更多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在刚开始时,这种疗法会把人推向焦虑的顶峰,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焦虑会逐渐下降,强迫行为也会慢慢消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