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面对人生的138个心理问题-老怀疑自己有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疑病症突出的表现是过分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各种主观症状,反复就医,虽经反复医学检查和医生解释没有相应疾病,但仍不能打消患者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人对自身的健康一般都是很关心的,在-定情况下怀疑自己的身体不健康,担心患有某种疾病,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一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与观察,或者经过医生的检查就可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放心了。而一些人则与此不同,他们虽然反复就诊、反复咨询,仍然不能消除疑虑,这很可能就是患了疑病症。

    某女,40多岁,一次出差后因水土不服而引发呕吐、恶心等一系列症状。回家后她总感觉身体不适,觉得胃胀,且隐痛。根据自身的经验,她觉得这是胃蠕动缓慢,贲门狭窄,食物通过困难造成的。她觉得自己生病了,而且还得出结论自己得的是胃癌。

    于是她整天唉声叹气,最后决定去医院检查。医生没有检查出什么毛病,这却使她更加怀疑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普通医院都检查不出来。接着她竟连续跑了十家着名医院。半年以后,她真的病了,她终于证实了自己有病。

    所谓疑病,就是怀疑自己有病,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疑心病”。“疑心病”是指人疑心重,喜欢猜疑,但不一定是对自身健康的怀疑。

    疑病症的发生与心理、社会、个人素质等因素有关。易感素质是发病的基础。疑病症病人通常谨慎、敏感、多疑而又主观、固执。他们对自己体内的某些轻微不适,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关切、紧张和恐惧,并努力寻找引起这些不适的原因。由于病人富于联想,又容易接受暗示,所以很容易与内脏轻微的感觉病理性联系在一起,并迅速地固定下来。疑病症病人在提供病史时滔滔不绝,并作“疾病日记”,惟恐漏了一点细微的症状而影响对疾病的判断。

    疑病症是一种较顽固的慢性病,治疗应以精神治疗为主。但是,一般性的解释和说服,往往不易被病人接受,有时候甚至还会起反作用。不必要的检查,其结果常常也会适得其反,助长病人产生“我得的是罕见病,一般性的检查查不出来”的病态心理。

    因此要仔细寻找病人的发病原因,认真研究病人的病态心理,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树立起病能治好的信心,然后再采取精神治疗。这种做法,对部分病人可有一定疗效。

    对疑病症患者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进行。

    1.消除心理压力

    利用各种途径证明其无病。要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及仪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表明他并无躯体性疾病,以打消其思想顾虑。

    2.完善个性

    疑病症患者往往具有固执、多疑、敏感、谨慎等性格特点。遇事总是过多地考虑悲观或不幸的一面,缺乏自信,这是疑病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努力培养乐观情绪,提高生活信心是很必要的。要走向社会,同时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如养花、钓鱼、下棋、绘画等。还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务活。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要多与朋友和亲人交流,培养幽默感,从而战胜消极悲观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

    3.心理治疗

    治疗疑病症的关键是“疗心”,因此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的疗效较好。

    很多人迷信药物的威力,认为自己生了病只有吃药才能见效。医生提供药物,有时也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段,药物能起到很大的暗示、安慰作用。可通过暗示、改变环境等方法。为了巩固疗效,主治医生要与其他医生、患者的家属取得联系,态度要一致,不能迁就病人的要求,给予过多的检查,也不能随便给药,以免强化患者的疑病观念和药物依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