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面对人生的138个心理问题-退休综合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退休以后,职业生活和个人兴趣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长期紧张而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没有规律、懈怠的退休生活,很多人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焦虑、无所适从的感觉。

    退休综合症是老年人在退休后对环境适应不良,而引起的多种心理障碍和身心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退休综合症的心理特征是:孤独、空虚和忧郁。原本乐观的人这时候都可能变得情绪消沉。与此同时,身上的毛病也突然增多起来,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张女士是医院的高级主管,到了66岁那年才退休。虽然平日的工作时间非常长,精神压力也很大,但她30余年一直是乐在其中,反而担心退休后会没事干。

    没办法,平时忙惯了,她闲不下来。每天一早起床发现不用上班,她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瘫倒在床上,连吃饭的力气都没了。久而久之,她干脆把自己关起来,邻居要见她一面比见总统还难。有一天家里的米缸见底了,无奈之中她才跨出家门,但还没走到店里就晕倒在街上,被路人送去急救。

    做了各种检查,医师却找不出病因。没想到,张女士居然跟医师强调自己是“回光返照”,可以准备后事了。

    在家人的坚持下,拖了几周之后她硬着头皮去拜访一个以前的老同事。这个心理医师断定老友是因为退休的原因,才会出现退休综合症。因此建议她去二度就业,还主动帮她引荐医院的工作。

    她顺利地回到医院,如今已届70高龄还是老当益壮,虽然体力不能跟年轻时相比,但工作带给她的成就感,却让她依然活跃。

    导致退休综合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退休后,生活模式的改变引起了心理上的不适应。退休以后,职业生活和个人兴趣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长期紧张而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没有规律、懈怠的退休生活,很多人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焦虑、无所适从的感觉。

    其次,有的人认为自己精力充沛、壮志未酬,完全能胜任原工作。现在让退下来,相当于是被遗弃了。于是无精打采,悲观失眠。特别是沉湎于辉煌的过去,为消逝的美好时光而遗憾,即产生抑郁。

    再次,退休后体力和脑力活动减少,社交活动减少,生活单调,易产生心理老化的感受。生理衰老进程的加速,容易使人产生忧郁、焦虑、死亡来临的惊恐。由于退休以后原来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活动减少,可出现失眠、头痛、头晕、疲乏、无力及心慌等神经症综合症。部分老年人对于退休缺乏思想准备,不能妥善地安排空闲时间;或体力下降、疾病缠身、行动不便等加重障碍。

    事实上,社会责任应由一代代的年轻人担当,“大江毕竟东流去”,老年人应能领悟社会的进步,顺应社会的需要,做好离退休的心理准备。

    一些研究表明,退休前曾做过妥善计划的老年人,离退休之后的生活适应较好。退休计划一般包括经济上的收支、生活上的安排和对保健方面的预先策划,以及对老年配偶的生活照顾等。一般的老年人,在退休后六个月,即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但仍有许多老人,不能适应退休生活,离退休综合征表现明显。

    一般而言,事业心强、好胜而善争辩、严谨而偏激、固执的人发病率较高;无心理准备而突然退下来的人发病率高且症状偏重;平时活动范围大而爱好广泛的人很少患病。女性较男性适应快,较少出现退休综合症。

    “不活动是衰老及死亡的催化剂”,在离退休之前,作好了各种计划与心理准备,就会产生安全感,对退离原职泰然处之,适应良好。

    作为即将退休的老年人,最重要的是心理上要及早作好退休前的准备工作,计划好退休后生活安排、充实退休内容等。一般提前一至两年就要着手进行准备。

    要克服心理的老化感和不爱活动习惯,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尽量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一些适合自己体力和专业的社会活动,要做到“退而不休”,感到自己仍能做出社会贡献。

    平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富有生气和活力。老年人在可能条件下也应为儿孙分忧解愁,使双方关系更亲密、融洽。有明显心理病症的时候应及时接受心理咨询与药物治疗。

    当然,社会对退休老年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家庭要关心和尊重退休的老年人的生活权益,要使他们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