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面对人生的138个心理问题-家庭暴力在上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多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务事”,往往邻居也不好劝,单位也不好管,一些受害人自己也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致使施暴者有恃无恐,家庭暴力愈演愈烈。

    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内部,它既指肉体上的伤害,例如殴打、体罚、行凶、残害、捆绑、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也指精神上的折磨,通常表现为以威胁、恐吓、咒骂、讥讽、凌辱人格等方式,会造成对方精神上的痛苦,心理上的压抑等。

    小霞刚刚结婚半年,丈夫就因一件小事对她大打出手。小霞很伤心,但在丈夫真诚的真诚忏悔下,小霞原谅了他。可是从那以后,丈夫就经常动手。

    他们从小学至初中一直都在一个班,对彼此印象都不错。后来经人介绍,因彼此原本就认识,所以谈恋爱时间很短,仅相处了几个月的时间就结婚了。

    当时小霞感觉他是个细心的男人,并没有感觉到他脾气暴躁的一面。更没想到结婚后他会对自己频繁地施加暴力。因为他们结婚的时候家里并不是很赞同,所以小霞也不敢对家里人说,觉得没面子。

    虽然他每次动手并不严重,但一次次的,小霞的心被伤透了。用小霞的话说就是:“皮肉伤掩盖不住心碎的疼痛。他打我时的冷酷表情比他的拳头更让我失望。”

    有时候小霞都佩服自己,怎么能够一次次原谅他?一开始是因为爱,小霞甚至以为宽容和爱能够感化他。可现在,小霞的爱却在他的暴力之下快要重伤窒息了。

    很多家庭暴力的主要诱因是心理障碍。具有大男子主义思想的男人在家称王称霸,认为“老子天下第一”,稍有不顺就拿老婆孩子开涮,这是引发家庭暴力的主要祸源。这种人高兴时海阔天空、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则不分时间场合乱发脾气,全然不顾别人的情绪和态度。

    提起家庭暴力,人们自然会想起丈夫对妻子大打出手、恶语相加。其实,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只是妇女,老人、小孩和部分男人也可能会成为家庭暴力的对象。

    家庭暴力的手段很残忍,比如辱骂、殴打、关禁闭、罚跪、不许吃饭、赶出家门等。因此家庭暴力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然,家庭暴力也不单指肉体上的,还有许多人采用的是冷暴力,如不和你说话,对你采取冷漠的政策等。

    家庭暴力虽是对人权的侵犯,但由于其发生在家庭内部,受害程度不可测,而且原因往往很复杂,所以执法机关难以介入。另外,很多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务事”,往往邻居也不好劝,单位也不好管,一些受害人自己也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致使施暴者有恃无恐,家庭暴力愈演愈烈。

    专家认为,女性面对家庭暴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舆论遏制施暴者

    很多女性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当家庭暴力发生后,为了维护自己及家庭的名声而极力掩盖,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丈夫,无形中给家庭暴力蒙上了一层遮羞布。殊不知,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默认了家庭暴力的存在,只会纵容施暴者。很多施暴者也害怕亲友的指责和舆论的压力,所以不妨向亲友诉说,请妇联出面维权。

    2.消除依赖心理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的依赖心理一般重于男性。很多女性缺乏独立性,对丈夫有崇拜心理,她们认为,男人是女人的依靠。有的女性对配偶有经济依赖,只能听任对方的打骂。在幸福的家庭中,这种心理会成为幸福的源泉,而在充满暴力的家庭中则会成为人格失衡的根源。要知道,夫妻双方是平等的,女人并非男人的附属品。

    3.不要过度忍让轻信

    有些女性性格软弱,她们害怕家庭破裂,为了孩子家庭,总是忍气吞声。男性施暴后,只要赔礼道歉写保证,她们就幻想对方会改邪归正,甚至认为自己的宽容会感化对方。要知道,很多有暴力倾向的人都很自负,而一个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忍让轻信只会使对方更加有恃无恐。因此必须正确看待家庭中夫妻双方的地位,设法从心理上使施暴者有所认识,发生转变。

    此外,家庭暴力受害者长期生活在重压之下,心情忧郁、沮丧,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但无论如何都不能采取自杀或杀死对方等极端的手段。实在没有办法,就宣布离婚,离开对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