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面对人生的138个心理问题-打完孩子心痛和内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多孩子都挨过父母的巴掌。贪玩了,打架了,撒谎了,放学不回家了,功课下降了……或多或少都受到过父母的严厉指责和“教训”。然而,父母打骂孩子的背后却是心痛和内疚……

    很多父母把“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材”、“棍棒之下出孝子”作为教育孩子的方式。因此,很多孩子都挨过父母的巴掌。贪玩了,打架了,撒谎了,放学不回家了,功课下降了……或多或少都受到过父母的严厉指责和“教训”。然而,父母打骂孩子的背后却是心痛和内疚,因为他们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冬冬妈妈说:“谁的孩子谁心疼,不是没办法,谁愿意动手打自己的孩子呀!”

    冬冬现在正被关在屋里反省,妈妈打完他屁股的手也还隐隐作痛。刚才真是气得妈妈血压升高……这三次挨打冬冬都不是初犯,而且远远不止是事不过三的限制。可是妈妈也知道打孩子没有用。刚打完,孩子哭得痛心扯肺,孩子在外面哭,妈妈在房间里哭。但不一会儿,妈妈的怒气仍未消,体罚孩子的心仍隐隐作痛,孩子却又玩得热火朝天了。

    每次严格管教冬冬之后,妈妈心里都很不舒服,不知道管得是不是地方?有时动手打他,心疼得不得了,但不打又怕管得太松了,以后会管不住他。

    冬冬妈真希望自己能够在纠正孩子问题的时候,有一种比较自信的心态,而不是老是内疚……

    或大或小,孩子难免会闯祸,这时父母一定得耐心开导教育,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说着容易,孩子却不一定肯认错,有时还显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甚至还恶意顶撞,这种情况下父母很容易冲动打孩子。

    其实,打孩子并不能让孩子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管教孩子应该让孩子从内心里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如果我怎么怎么了,妈妈就会打屁屁……”否则,一旦家长不在身边,不存在打屁股的威胁了,孩子们就不会有分辨是非的主动性了。

    管教孩子的目的在于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适时改正。打孩子这种方法有时对年幼的孩子颇为奏效,这是因为这时的孩子没有太多的独立意识,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打就渐渐失去效用,弄不好还会对亲子关系带来不良的影响。

    经常体罚孩子,体罚就会丧失惩戒的效果。体罚作为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手段,如果滥用,父母动辄就给孩子几板子或几巴掌。孩子就会对打习以为常,没有什么惧怕了。孩子一旦对打失去了惧怕,“打”作为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手段也就丧失了它的威慑力。

    经常打孩子还会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对孩子产生一种个性的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比自己高大的人无论对错都有权利管教他。因此,那些挨过打的孩子打那些比自己小的孩子,往往觉得理直气壮。这很容易使孩子学会“以暴制暴”,学会“打人”,染上暴力行为。这是做父母的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有些父母总是说孩子“不听话”或者“孩子天生就很坏”。尽管他们想尽力把孩子教育好或者认为自己已经尽力,而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地尽力。有的父母甚至在斥责或者惩罚孩子的时候自己止不住笑了起来。这样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改掉恶习,走上正路,但是就是不能有效地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他们无意当中反而导致了孩子的不规矩行为。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斥责或者惩罚只是一种自己受挫的表现和宣泄。这类父母往往没有幸福愉快的童年,当时从来没有人充分肯定过他们的良好本质和表现。因此,他们对自己和孩子就没有足够的信心。这样的家长一定要及时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作为家长,要宽容,因为孩子总是会犯错的。可以说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付出的代价。不犯错误的孩子往往没有勇气,中规中矩,缺乏创造性。所以,家长没必要对孩子大发雷霆,施以暴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