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将军孙继先-创业轶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创业艰难百事多。

    初创时期孙继先和他的战友们经历了怎样的困难和洗礼,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基地的老人,多次向我叙述起他们如何被40℃以上的气温蒸烤,如何被铺天盖地的沙暴掩埋,如何被第一次喝到人血的蚊虫叮咬,如何被严寒和饥渴折磨……同时老人们也会告诉你一些听来似乎不是很沉重,却又很有意味的轶事。特别是关于司令员孙继先的。

    轶事之一:用北京建人民大会堂的材料,建西北的人民大会堂。

    定点额济纳后不久,周总理连续两次召见了孙继先。当时,苏联的导弹发射装置陆续运到基地。总理询问什么时候能搞好靶场?什么时候能发射?孙继先一一做了回答。总理又问起当地的社会情况,孙继先汇报说,当地只有八百多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额济纳旗的蒙古族牧民为了支援国防建设,他们把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荒漠绿洲让了出来,在旗政府的率领下,卷起了帐篷,赶着牛羊,扶老携幼,远迁他乡……总理再三嘱咐孙继先一定要把基地的工作搞好,同时又一再嘱咐他一定要把民族团结工作做好。

    后来在铁路和公路工程紧张施工的时候,总理又一再询问孙继先:公路修得怎么样了?铁路何时通车?什么时候能发射?等等。基地大规模的施工建设即将结束时,总理最关心的便是飞机场的修建情况,经常询问飞机什么时候可以在基地着陆等问题。那阵子,孙继先经常就基地建设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向总理如实汇报,总理对基地建设的进展情况了如指掌。所以孙继先说:“我们基地的建设没有总理的直接关怀是建不成的。”

    有一次,孙继先听说建人民大会堂剩下些边角料,便说:“总理,能不能把这些边角料给我们?”

    总理说:“你要它干什么?”

    “我们在那里安家,想建个大礼堂。”

    总理说:“好哇,批给你们。”

    不久,这批材料运抵“东风”(基地所在地名)。孙继先专为此事开了一个会。他说:“我向总理要来了建人民大会堂的材料,我们在基地建一个礼堂,要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质量,再过三十年也不落后。”

    因此,人们说孙继先要建西北的人民大会堂。他说:“就是要有人民大会堂的质量。”

    不久,一座漂亮的礼堂拔地而起,在当时的西北地区首屈一指。堪称建筑精品。直到八十年代初,在西北仍属先进之列。可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把这座礼堂的顶盖和木质结构化为灰烬,但它的地基和四壁却完好无损,人们在原基础上又重建了一座礼堂。可见,当年的设计水平、施工能力和建筑质量是多么的优秀。

    轶事之二:和陈士榘上将“叫板”。

    1960年夏,基地早期基建工程的任务完成后,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想到自己的部队连个像样的营房都没有,就下令撤离时将剩余建材全部带走。

    就在他们装车的时候,基地的官兵报告了孙继先。

    孙继先把副司令员李福泽找来,说:“他们要把东西都拉走?”

    李福泽说:“东西是基地的,不是他工程兵的,拉走,没门!”

    孙继先说:“你立即去把东风至清水的军用铁路线给封了。”

    李福泽指挥重兵,拦住运料军列。双方形成僵局。陈士榘一个电话打到副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那里,说基地拦他们的车,杨成武把电话打到孙继先那里问情况。结果陈士榘、孙继先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

    最后,杨副部长说:“两个兄弟部队总不能打起来吧?这样吧,孙继先你先放行,再解决争议。”

    孙继先不服,说:“杨副总长,服从命令可以,这事情怎么解决?”

    “总部立即派人调查。”

    孙继先下令撤走了部队。陈士榘急忙将部下拍摄的大批反映工程兵指战员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带到了总部首长那里,要求总部首长允许将基地基建“剩料”拨给工程兵建营房。

    “官司”打到总参谋长罗瑞卿那里,决定让陈士榘将“剩料”原数退还基地,并十分严厉地说:“国家供给基地的建材是不允许随便挪用的,本来运进去就不容易,又把它运出来,下一步基地的建设怎么搞?!如果陈士榘执意不退还这些‘剩料’,那他就是窃国大盗!”

    最后,陈士榘如数退还了“剩料”,了结了这场纠纷。

    其实陈士榘和孙继先的私人感情一直很好,陈司令员很赞赏战争年代自己手下的这员战将,孙司令也一贯敬重这位身经百战的老上级。这个时候,他们没有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闹别扭,而是为国家、为士兵的利益发生争执。事后,他们言归于好,友谊长存。

    只是孙继先去世后,陈士榘对孙继先的儿子说:“你父亲什么都好,就是脾气大!”

    轶事之三:“兔司令”。

    基地的初创,正遇上三年困难时期。全国性的大饥荒使创业者们原本十分艰苦的生活如雪上加霜。此时的孙继先将军做出过不少惊人之举。

    ——一天,孙继先召开常委会,他说:“今天不为别的事,请大家算一笔帐。”

    他说,“基地除了享受十一类地区(北京是六类地区)的工资外,国家还允许享受一定比例的边疆补贴,两项加在一起,与在内地工作的同志相比,差不多等于拿双份工资。如果我领取这双份工资,数额将超过毛主席国家领导人,比比贡献,自己怎么能和毛主席相比?”

    他明确表示:国家面临困难时期,他只按当地标准拿工资。别的补贴一分不拿。

    司令员不拿,别人谁还敢领?于是,基地的官兵只拿当地的工资,不再另要边疆补贴了。

    直到国家经济状况好转以后,基地才恢复边疆补贴。

    对此,人们褒贬不一,孙继先本人到死不悔。

    ——他召开基地党委会,请来了一个司务长。他说:“今天我们请他讲讲外出采购的情况。”

    原来,这位司务长路过甘肃境内的一个村庄,发现村里死气沉沉。甚至有人饿死在街上,青壮年身体虚弱的难以出门,不少人已躺在床上饿得奄奄一息。

    孙继先说:“从明天开始,组织部队轮流到这个村去看一看。回来后就知道应该怎么办了。”于是一场自发的募捐活动开始了。孙继先和基地的领导带头捐了粮票和衣物,指战员们把自己原本就十分紧张的粮票和油票捐给生命垂危的饥民。有的同志自己本身就营养不良,甚至患了夜盲症或浮肿多次,也从自己的口粮中扣出一斤、两斤给饥民;有的同志刚结婚,就把自己新婚的红毛衣和花被子捐了出来……

    看到这样的场面,孙继先脸上有了点表情,说:“这才是基地作风!”

    ——他的秘书因营养不良腿浮肿,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偏高,秘书怕自己传染给他,有意与他保持距离,他说:“没有关系,我回北京吃点好的,抵抗力就上来了。”秘书跟他回到北京家里一看,才知道司令员说的是假话。他的上中学的长子十四五岁,已连续三次发生浮肿;七十高龄的老父亲和妻子也得了浮肿病。孙继先把飞机上发的黑面包(陪同苏联专家才有)带给了老父亲。看到这一切,秘书含泪走开了。

    ——人们记得,孙继先将军带着基地第一代领导在戈壁滩上修建水库的情景;人们不会忘记为解决生活问题,他组织打黄羊时的身影;人们至今都可以看到他主持制定的《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决定》。要求:“多种植高产作物,要切实精耕现有熟地,同时要完成分配的开荒数字,为部队生产基地打下基础。”同时强调:“生产中要注意和地区绿化工作相结合,要按规划开荒,保存林木草原,不得滥加砍伐……”在下达的生产指标中,要求部队“达到蔬菜全部自给”,对粮、油、畜等也规定了指标,其中“进行养兔试点”的要求,闹出了一段笑话。

    当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了一部科教片,描述了一个农村姑娘用放养的办法养鸡,既节约饲料,又能多下蛋,这个姑娘只要一吹哨子,满山遍野的鸡就跑过来,人称这位姑娘为“鸡司令”。孙继先看后产生联想:这戈壁滩到处都是兔子能吃的沙枣树和骆驼刺,兔子繁殖力那么强,何不从幼兔开始吹哨放养,如能成功,既节省了喂兔的菜,又增加了兔肉产量,何乐而不为呢?他指示后勤部门试一下放养喂兔的方法,后勤的同志说:兔子与鸡的本性不同,一吹哨就会吓跑的,根本搞不成“兔司令”。他说:“你不试怎么知道不行?”人们只好去试验,他也参加这种试验。结果显然是失败的,但他的良苦用心和急迫心情谁能不理解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