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乡情悠悠-播撒收获的希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养猪也要用唯物主义的方法。猪养肥了,吃食就少,长的就慢,所以肥到一定程度,要叫它跑一跑,就瘦一点,吃食多起来,这样就会长得又快又大。”

    他们一边目送着汽车,一边连声说:“今后一定要好好干,好好干!”

    他在告别六安时,一再勉励地委的同志们:“你们这里是山区,山区好啊,山区是大有希望的,发展前途大得很哩。”

    1958年4月,江淮大地春色融融,万木披绿,百花吐艳。朱德副主席来到安徽视察工作,给安徽勃勃生机的建设事业带来了新的激励和鼓舞。他在视察了马鞍山钢铁厂、芜湖造船厂等工业生产情况后,伴着春天明媚和煦的阳光,来到了他牵念已久的山区农村。

    要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经济

    4月24日上午,春雨绵绵。一个喜讯在江城芜湖传开:朱德要来芜湖视察!顿时,整个江城沸腾了。人们冒雨奔向朱德可能经过的路口、道旁,盼望着一睹伟人的风采。在铁山交际处(现铁山宾馆)门口,芜湖地委副书记范瑞峰、专署专员周骏等,早早就在这里迎候。人们喜气洋洋,热切等待着朱德的到来。

    11时30分,一支小型车队驶来,在交际处门口停下,一辆伏尔加轿车的车门打开,朱德走了下来。霎时,热烈的欢迎掌声响了起来,芜湖地区的党政领导人迎上前去和朱德握手问候。地委副书记范瑞峰紧握着朱德的手说:“芜湖人民早就盼望着您来!”朱德微笑着说:“我一直想来。”他身着一套藏青色制服,魁梧健壮,步履稳健,虽已是七十多岁高龄,但看起来要年轻得多,大家都为他身体如此健康感到由衷的喜悦。

    大家簇拥着朱德来到二号楼,在客厅里坐下。服务员递过毛巾,端来清茶。范瑞峰介绍说:“这是我们地区刚上市的黄山云雾茶,请朱副主席品尝。”

    朱德听后端起茶杯轻呷一口,称赞道:“这个茶叶好。”

    黄山的云雾茶产于黄山桃花峰桃花溪两岸的云谷寺、慈光阁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入杯冲泡后,清香四溢,且芽叶浮沉于杯中,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

    接着,范瑞峰简要地向朱德介绍了芜湖的历史和当地的风景名胜。

    午餐时间到了。大家陪同朱德来到食堂共进了午餐。

    午饭后,朱德没有休息,便在二号楼会议室与地委、专署的党政负责人座谈起来。他认真地听取了地委领导工作的汇报。然后详细地询问今年茶叶的产量和蚕茧生产情况。

    “你们的山区还产些什么?”朱德问。

    “还有油菜、油桐、香菇、石耳。”

    朱德点了点头,关切地说:“你们专区有几千万亩山地,资源和物产都很丰富,如何开发利用好山区资源,是个重要的课题。中国古话叫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们要统一规划,在坚持粮食自给的前提下,要坚持以林业生产和多种经营为主的方针,大力发展竹、木、茶、桐油、药材、蚕桑等各项生产。”

    当范瑞峰汇报山区还有些农副产品收不上来时,朱德听了插话道:“过去的土特产,小商小贩能收得上来,为什么现在我们收不上来?我们的商业供销部门要好好地检查一下,改变作风,切实按照商业规律办事,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增加农民的收益,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接着,朱德关切地问起开发山区所遇到的困难。范瑞峰回答说:“一是劳动力不足,二是山区交通运输还不很方便。”朱德问道:“你们怎样解决?”“我们准备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迁移十五万人口到山区,今年已经从江北迁移了三四千人到江南来。”

    朱德点了点头,指示说:“调人是一方面,你们还要动员教育群众,大力革新农具,提高劳动效率。交通运输要大力发展,活跃市场,促进商品流通,必须要有便利的交通。在我国经济上最大的困难是运输问题,许多地方物产丰富,但是运不出来。因此,要特别注意发动群众来修筑公路,利用好每一条河流,使山区水陆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对于一些偏远山区,要充分利用‘肩挑马驮’,因为许多肩挑小贩,对物资交流、互通有无有很大作用。”

    朱德接着说:“要摆脱山区经济落后、群众贫穷的状况,必须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山区经济,鼓励群众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大力发展手工业和手工服务性行业,搞活经济,改善生活。”

    朱德的这番谈话,高瞻远瞩,实事求是,使在座的地区干部深受启发和教育。

    当日下午,朱德又认真听取了芜湖市党政负责人的工作汇报。之后,朱德冒雨视察了芜湖造船厂。

    大力发展养猪事业

    25日上午,雨过天晴。朱德一行乘车从裕溪口港前往合肥市。

    11时整,车到巢县。巢县以巢湖而得名,气候适宜,是安徽的鱼米之乡。在巢县县委书记龙存淮的陪同下,朱德参观了巢县供销社由二十几个下放干部创建的王岗养猪场。

    通过泥泞的甬道,朱德来到猪舍旁,察看了猪的喂养和生长情况。正在猪舍工作的同志,看到走进来这位慈祥的老人,起初都一愣,但一刹那,他们便惊喜地欢呼:“朱总司令来了!”他们簇拥着朱总司令,察看了每一圈猪。看到这些小牛犊似的大肥猪,朱德赞许地说:“这些猪养得很好!”

    “这些猪有多重?”朱德问道。

    “大的有600斤,一般的是400~500斤。”猪场工作人员回答。

    朱德又问:“你们用什么饲料喂养的?”

    “采集的水草和种植的苦妈菜、水须草、山芋叶,再从粮食部门购买一部分稻糠、麦麸、豆饼之类的东西。”

    朱德满意地点头说:“巢湖水草多,周围地区都可以大量地发展养猪事业。”

    朱德问:“今年全县养猪多少万头?”

    龙存淮说:“三十多万头。”

    朱德又问:“这里一头猪一般要喂养多少时间才能出栏?从小到大需要多少饲料?”

    猪场工作人员回答说:“一头猪从小到大需要喂七个月,要用250斤糠或饼。”

    “猪场现有多少头猪?”朱德继续问道。

    “现在六百九十头,其中母猪一百二十四头。”

    朱德嘱咐说:“你们要在群众中推广猪的优良品种。”

    看完猪舍,朱德一行走入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刚坐下便谈了起来。朱德说:“养猪是件大事,不但能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而且可以大量出口,换回机械装备,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猪一身是宝,就是猪骨头也能利用,所以要大量发展。”又说:“你们养猪应注意调整好节期。过去每逢节日和年头,猪肉供应紧张,出口也受到影响,你们要注意改变这种状况。”

    随后,朱德问道:“猪养到多重再出栏最合算?”他说:“这个问题,你们要研究一下。”“养猪也要用唯物主义的方法。猪养肥了,吃食就少,长的就慢,所以肥到一定程度,要叫它跑一跑,就瘦一点,吃食多起来,这样就会长得又快又大。”

    大家听了朱德所讲的这个养猪辩证法,在场的人感到很有道理,都佩服这位大人物还懂得养猪这一套。

    时间过得真快,到了朱德该走的时候了,人们依依不舍地送到路口。临行前,朱德还一再叮嘱:“你们要开荒,种植猪的饲料,还要种茶、栽桑、果树,发展副业,增加猪场收入。”这时,他伸出温暖的手,和送行的人一一握别,勉励大家:“新的时代,努力!努力!”

    要把群众的生活放在心上

    26日一早,朱德一行便由合肥市出发前往皖西视察。

    皖西,这片热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经是全国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有三十万英雄儿女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英勇献身,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一路颠簸,上午9时汽车来到六安专区肥西县兴建农业社张公塘水库工地。朱德下了车,健步走到工地上。肥西县委书记高立镗和社干部们一齐迎了上去。朱德同他们亲切地一一握手、问好。随后,他指着正在修建的水库说:“修这么大的塘,今后应该大量养鱼。塘埂修好后,马上栽桑养蚕,既能护堤,又能增加社员收入。”

    高立镗等当即表态一定照办。

    朱德离开水库工地后不久,高立镗就组织社干部召开工地党团员现场会,贯彻落实朱德副主席的指示,大家热烈讨论并付诸行动,于当天下午就在堤坝外坡栽上桑树。决定待水库竣工之后,堤坝上面也栽上桑树。当年要在水库养鱼四十五万尾。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不多时,朱德又下车察看青峰农业社的交通水库工地。他向在场的肥西县委书记何真理和社主任等询问社里人口、土地、畜产、农业增收措施、社员生活等一系列问题。

    朱德问道:“你们种茶树没有?”“塘埂上栽桑树没有?”“养鱼没有?”社主任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只是家蚕有一点,旁的工作都还未做。”朱德热心地指出:“今后,你们在搞好农业之外,还要种茶、养蚕、养鱼。”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说:“当领导的,一定要把群众的生活放在心上,在努力增加生产的基础上,要逐步改善群众的生活。”

    朱德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

    在青峰社视察后,汽车继续前进。路经川里铺土产收购站的几间茅草棚跟前,朱德吩咐停车。一进门,只见有两个工人正在装鹅蛋。朱德和他们交谈起来。他问鹅蛋多少钱一斤,一斤几个蛋。两位职工在回答时,并没有介意是谁和他们谈话。朱德接着又走进里边的一间屋,看到有人正在桌边整理账目,便一边问起收购的经营情况,一边戴上眼镜,翻查账目,当他看到手续费的账目时,还让这名职工一笔一笔地打起了算盘。算下来,他认为基本合理。

    当朱德视察完毕即将登车的时候,陪同前来的安徽省省长黄岩回过头来问大家是否知道和他们谈话的首长是谁。这时,他们才发起愣来,那不就是一个普通干部样的老年人嘛。当得知是朱德莅临时,不由地十分感动,他们一边目送着汽车,一边连声说:“今后一定要好好干,好好干!”

    山区好,发展前途大得很

    时至中午,朱德一行乘车抵达皖西首府六安市。汽车开进皖西宾馆,朱德下车后坐席未温,便向地、县委负责同志详细询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六安地委第一书记杜维佑汇报说:“六安专区去年产茶八万余担,预计1962年发展到十六万担。”朱德指出:“六安的茶叶很有名,具有悠久的历史,皖西山区条件优越,应当大力发展;不仅要扩大种植面积,而且要培育、研制一些新品种。”他对地委领导说:“你们发展山区经济,要多快好省,要讲究科学啊!”

    已到午饭时间,朱德仍然和大家继续谈话。六安县委书记朱明章汇报本地大麻、苧麻、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情况,朱德很认真地一一问个清楚。然后朱德指示说:“搞工业原料,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木材、竹子、麻都应该大发展;花生的用处很大,上海药厂制造盘尼西林,就用花生粉和玉米面做原料;还有丝、茶,价值都很高,都要多搞。”朱德还勉励大家说:“你们这个地区资源很多,应该把它们开发出来!”

    下午3点,朱德离开六安,在省、地主要负责人陪同下,前往大别山区第一座连拱坝水库——佛子岭。大别山云封雾闭,汽车在风雨中行进。

    到达佛子岭宾馆时,天色渐晴,打开车门山风扑面而来,寒气袭人。奔走了一整天的朱德不知疲倦,刚刚坐定,便同当地干部群众攀谈起来。

    晚饭后,朱德留下霍山县委书记和佛子岭乡党总支书记、社主任等人,向他们详尽地询问当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情况。他对在场的干部们动情地说:“皖西山区的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尽快脱贫,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这才无愧于革命老区人民对我们的希望!”

    霍山县境内多是大山,对于山区的多种经营和资料的利用、开发,朱德特别关注。他说:“深山里只要有人家,就可以种桑、种柞树、种蓖麻和养蚕。水库里要大量养鱼,凡水源较丰富的地方均可养鱼。”

    他问县、乡干部,马铃薯、玉米等高产作物是不是种了,养没养兔,是否打猎。他边听边问边构想如何加快皖西山区经济发展。他提出:“要努力发展林业、多种油桐、油茶、竹子、板栗、栓皮等经济林和果林。各种土特产、野生植物也要尽量利用,尽量开发。”“山区耕地虽少,但也要注意增加粮食生产,要科学种田,提高单产。这个意义很大。”

    霍山县同志说:“山里有一种野生的药材名字叫“石斛”,具有多种功效,还能保护嗓子,治疗嗓子痛哑,听说梅兰芳保护嗓子就是用这个药材。

    朱德听了很感兴趣,他说:“山里很多宝,中药材就不少,这些都是山区特产,要大量开发。这既能增加群众收入,又能发扬祖国的医药传统。”离开佛子岭前,朱德还特意带了一点石斛,他要带回去请科学家研究一下能否推广种植。

    遵照朱德的指示,佛子岭乡后来专门组织了一支石斛开采队,并进行人工种植试验。

    27日晨,朝阳初上,山色宜人,淠河岸边彩旗高悬。朱德参观了佛子岭水库水力发电厂。他一面向坝顶健步攀登,一面询问山坡上的野生植物的名称和用途。

    在前往佛子岭的途中,车子行至霍山县境内,朱德两次下车察看路边的栓皮栎树和桐树,亲手采撷了标本。从佛子岭返回,朱德又来到六安县小华山园场,细心察看这里的果树培植情况。他勉励这里的干部要努力学习园艺技术,启发他们要从发展的远景上来看问题、想事情。他对那里的干部说:“将来果园的生产一定要大发展,那时候可以拿一半鲜果满足市场消费的需要;另外一半加工罐头,收益就可以增加几倍。”最后他又嘱咐园艺场场长:“你们这个场一定要想增收,就要开个加工厂。”

    时至中午,汽车又向西驶去,进入一片郁郁葱葱的大麻种植地区。这里是全国重点产麻区之一——六安县韩摆渡。朱德来到陆堰第二农业社进行实地考察。

    他走到种植大麻的地里,和正在锄草的社员们亲切交谈起来,一会儿问生活,一会儿又谈生产,时而点头赞许,时而颔首微笑。在与大家告别时,朱德亲热地拉着一个小孩,和身边的干部、群众一起照了相。这时朱德转身对社干部说:“大别山是很有潜力的,你们可以抽一部分人到山上去,开茶园,种茶树。”韩摆渡大麻过去是以出售原料为主,仅有少量粗加工。得知这个情况后,朱德问社干部:“你们这里产麻,办一个加工厂行不行?”他又转过脸对县里的同志说:“县里是不是该办加工厂,要有发展的眼光,要作长期打算。”

    下午1时,朱德回到六安地委。在举箸用餐时,他还反复地关照地委的同志:“你们要探索出一条发展山区经济的路子,把工农业都要搞上去。”

    老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发展问题,时刻萦绕在这位日理万机、心系天下的老人的心里。他在告别六安时,一再勉励地委的同志们:“你们这里是山区,山区好啊,山区是大有希望的,发展前途大得很哩。”

    朱德视察六安已时过三十年。他当年的指示得到了认真的贯彻执行,六安地、县积极发展大麻的种植和加工。到1995年,全专区大麻总产达到500万公斤。全区共建麻纺厂四座,其中仅舒城麻纺厂就实现年产值1亿元,利税600多万元,出口麻袋1800万条,创汇600多万元。

    (周平 姚昌喜 王枫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