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王氏本籍云南大理府云南县。明洪武间,盐场公讳忠官福山,遂卜居焉。世为邑望族。
是年六月初八日寅时公生。时公祖荣禄公讳兆琛官山西巡抚,命名曰懿荣,字曰廉(莲)生。行十三,为公考资政公讳祖源长子。公妣谢太夫人,为同邑广东虎门同知牧之公女。
二十六年丙午,二岁
二十七年丁未,三岁
是年公祖荣禄公在山西巡抚任。公祖妣于太夫人在籍,闻戚党称颂蓬莱黄公熙庭讳宗敬次女姿禀端淑,性情柔顺,乃为公议亲黄氏。时熙庭公之封翁南城公(讳璿光)方卸任江西南城县知县篆,就养熙庭公保定寓宅。南城公谓熙庭曰:“吾郡大姓,惟福山王氏德最厚,故其世泽最长,子孙蕃昌,科第绵衍。中丞公第五子尤孝友笃厚,其后必大,可许之!”公即以是年订婚,方三岁耳。
二十八年戊申,四岁
二十九年乙酉,五岁
是年公考资政公中式道光乙酉科拔贡。三月初三日,公弟竹庚公生,行十七,为资政公次子,命名曰懿霖,字曰仲铭,谢太夫人出。
十二月二十日,公祖妣于太夫人殁。太夫人为荣禄公元配,生于乾隆四十八年癸卯正月初十日,享年六十七岁,为文登乾隆乙酉科拔贡,江苏海防同知颖发公女。
三十年庚戌,六岁
是年,公授业于外叔祖谢学庵先生(斅之,邑庠生)。
咸丰元年辛亥,七岁
是年二月二十二日,公弟信卿生,行二十一,为资政公第三子,命名曰懿棨,字曰信卿,谢太夫人出。
二年壬子,八岁
是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祖考荣禄公殁。生于乾隆五十一年丙子正月初四日,享年六十七岁。后于同治年乙丑与于太夫人合葬本县古现村西南原两甲坡。
三年癸丑,九岁
是年,公受业于母舅谢琴南(焕韶,廪生)、谢价人(应劭,庠生)两先生。
四年甲寅,十岁
五年乙卯,十一岁
六年丙辰,十二岁
是年资政公入京,供职兵部主事。公侍谢太夫人留居里中,依外祖家。就读台字街同里王氏家塾,受业母舅谢虞臣先生(应起,道光乙酉拔贡,河南宜阳县知县)。
七年丁巳,十三岁
是年公妹张夫人生,谢太夫人出。
八年戊午,十四岁
是年,公受业表伯张墨林先生(恩煦,咸丰庚辛进士,直隶乐亭县知县)。
九年己未,十五岁
是年,公受业母舅谢仁山先生(荣宗,廪生,咸丰辛酉殉难)。公携弟妹侍谢太夫人于本年入京。
在京受业于崔清如先生(穆之,山东茌平县人,咸丰庚申进士,翰林院编修,湖南岳常澧道)。
十年庚申,十六岁
公考资政公奉旨回籍团练,公随侍至济南。后《重至济南》诗云:“二十八年心事违,忆随此地策征,先君到处留诗墨。重对湖山泪满衣。”
是年,公肆业济南泺源书院。掌院为胶州匡鹤泉尚书(源)。公旋侍资政公回京师。在济同学最相得者为诸城尹慈经(彭寿)、掖县张菊如(士保)。
十一年辛酉,十七岁
是年公受业明仲居先生(广,山东禹城县人,道光癸卯举人,候选知县)。
同治元年壬戌,十八岁
是年,五月三日,公就姻保定。时公外舅黄公熙庭需次保定,寓十家姑子庵街。黄夫人长公四岁,以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六月三十日生于熙庭公邢台任所。时熙庭公方任直隶邢台县典史也。七岁时随母回蓬莱原籍,住城内上马台旧宅。至是复来保定。公伯父文安公(讳丙堃,任直隶文安县知县)、伯母孔恭人在保定为公主婚,亲视成礼。
公应本年顺天乡试,房官许涑文先生(其光)得公文奇之,以北元请于主试者,未获允,而涑文先生遂不以一第争,坐是报罢。
二年癸亥,十九岁
是年公受业于周孟伯先生(悦让,山东莱阳县人,道光丁未进士,礼部员外郎)。
十月,长女生于保定,命名保生,黄夫人出。
三年甲子,二十岁
是年,公以外舅熙庭公在直隶任邱知县任内捐办天津海防,部议给奖,移奖以主事用,签分户部,六月到官。黄夫人先于二月携长女由保定来京,随侍资政公及谢太夫人于京宅。
四年乙丑,二十一岁
是年,五月十八日,公弟仲铭公殁于京师,年十七岁归葬本县两甲坡祖茔。公与仲铭公最友爱,仲铭公宜箦时,公慰之曰:“后必为汝立嗣。”及庚午岁,次子崇烈生,即以为仲铭公后。
公祖考荣禄公谢世后,家道中落。所居城西村曰古现,地当孔道,七遭兵焚,庐舍衣物,焚掠一空。资政公官兵部十余年,连值公伯父长安公(讳伯润,任陕西长安县知县)、文安公之丧。荣禄公柩由伊犁入关,行至陕西为军事间阻,浮厝于蒲城县傅马村者二十年。
资政公是年以知府注选,始得乞假措资迎取先灵,六柩一时回里安葬。此二十年中,京曹清苦,甚于寒素,米盐鳞杂,皆赖公妣谢太夫人主持筹划,一力支拄。及黄夫人来归,尤能左右奉养,亲小姑如姊妹,视诸叔如弟昆,举家怡怡,不知有穷官之感。
五年丙寅,二十二岁
是年三月,公外姑王太夫人病殁京师。时黄夫人兄宝山先生(昭)官刑部郎中,王夫人来京就养,黄夫人得以时归省侍。及遭丧,哀毁骨力。九月,长女保生以痘殇。十月十四日,次女生,乳名定住,资政公命名崇瑛,黄夫人出。时公侍资政公及谢太夫人于京宅,寓长巷上头条胡同。黄夫人分娩后,下血太多,病几不支。
六年丁卯,二十三岁
七年戊辰,二十四岁
是年十二月初七日,长子生。资政公命名曰崇燕,字曰翼北,又曰孟喜,黄夫人出。
八年己巳,二十五岁
正月,题登州古器物拓本,福山出土各物,悉数收入。后编县志,金石门即据此为蓝本。
九年庚午,二十六岁
是年七月十五日,次子生。资政公命名曰崇烈,字曰汉辅,亦曰火传。黄夫人出,出嗣为公仲铭公后。
十年辛未,二十七岁
九月,公校栖霞牟先生(廷相)《周公年表》竟,后刻于蜀中。
是年公任京秩。时笃好旧椠本书、古彝器、碑板、图画之属,散署后必阅市,时有所见,归于黄夫人相对语。夫人曰,“明珠白壁,异日有力时,皆可立致之,惟此等物事往往如昙花一现,撒手便去,移时不可复得,后来纵有奇遇,未必即此类中之此种也。”好极力怂恿购之以为快。以故裘葛钗钏往来质库有如厨笥。
冬月,黄夫人得乳炎之疾,为庸医所误创,血涔涔下,日数斗,历三年不疗,体气大亏。
十月朔日,为海丰吴虞年仪部(峋)题其祖吴子苾阁部(式芬)道光乙未会试硃墨卷。
十一年寅申,二十八岁
是年五月,资政公简放四川龙安府知府,旋携眷赴任,公留京供职。长子崇燕随侍资政公入蜀,因襁褓时即为资政公及谢太夫人所鞠养,于诸孙中尤为钟爱。
六月,和潘文勤公《消夏六咏》。
七月五日,汉郑康成生辰,潘文勤公置酒展拜,邀公及胡甘伯(澍)、陈六丹(彝)、谢麟伯(维藩)、许鹤巢(赓扬)、陈木夫(乔森)、张孝达(之洞)、吴清卿(大澂)、顾缉庭(肇)、严汝成(玉森)、李莼客(慈铭),计十二人。张文襄公有诗纪事。
十二年癸酉,二十九岁
是年秋,公应顺天乡试,中式副贡第一名。正考官为那拉小汀尚书(全庆),副考官为童薇研尚书(华)、胡小邃侍郎(家玉)、潘文勤公(祖荫),房师胡介卿先生(毓筠)。
公官京曹已十年,性本不善综覈,又素无人事于外,仰视俯得黄夫人之助为多。因母家外官,一时稍裕,然从未向母家书称贷一字。训饬子女,于玩物虽琐屑不使毁弃暴殄。内室所蓄书画、碑帖、墨本等物,盛夏时必手自抖晒,防蠹鼠极力,岁以为常。儿女虽幼稚无知识,于文物戒不敢近也。
九月,黄夫人徒患伤寒,又误于医药。有江西县丞丁君者,医学甚深,景剑泉阁学荐来使救之,虽就愈而羸弱益甚。
十三年甲戌,三十岁
八月,公大病,病虐三月未已。黄夫人力疾奉汤药,恒日夜不寐,夜静时辄焚香吁祝。又素不知医,幸铜梁王孝禹、番禹张延秋两工部及胡石查户部浼云南倪翰卿太守诊之,始愈。而黄夫人心力已瘁,益备不支。
光绪元年乙亥,三十一岁
公妹张夫人受南皮张氏聘,是年八月于归,为大学士军机大臣张文襄公之洞继配。时文襄公官四川学政,即在任所迎娶。
试顺天恩科不第。本房荐卷为房师鲁芝友太守(琪光)。
二年丙子,三十二岁
元、二年来,每秋冬之交,黄夫人必大呕血,百计不能止,病遂大剧。
秋试又不第。公试东北闱至此凡七次报罢,黄夫人伤之甚,每于重阳放榜日夜半闻街衢有唱卖题名录声者,辄以被蒙头曰:“此声凄凉,与秋风并厉,不可闻也。”延塾师课子女,虽于病亟时,稍清醒必唤取所具馆馔,目治之而后进。
本年秋试,房荐为房师樊介轩提学(恭煦)。
三年丁丑,三十三岁
是年八月四日,黄夫人殁于京寓兵部洼中街宅,享年三十七岁。黄夫人性喜奉佛,持观音经咒,无事动念念相续。公多聚南北朝古金石佛造像,时已二十余区,大小累累,皆龛置卧内。亲串至,争咤以为奇,见辄敛手去。或劝以移置别室,勿渎亵有罪。夫人笑应之曰:“是未知佛法也。”亦以朝夕瞻拜为礼。又善毡腊法,凡公所购彝器、泉、印、镜、剑、砖瓦等物。每得一种,必手自操拓,务使纸白如玉,墨光如漆,无丝毫墨沈浸入字口中乃已。押小印一,志其物名,文字灿然。或拓一造像,必再拜祝之曰:“心心相印,此便作亿万化身”云。纸尾缀小横方印一,文曰“王懿荣妇黄氏一心供养”,盖仿造像中文语也。又善绣篆及八分书字,能知其笔趣所在。时患病益笃,夫人兄昭任北河南岸同知,驻固安,遣家属来视疾,春夏相继,且为之料理衣衾。至八月大剧,嗽不止,吐若沫,方书以为白血。自知不起,召子女谕之曰:“我死后,尔父一人只身在此。此去川署又六七千里,近年河陕大饥,路上不靖,尔辈可就近先往依尔舅父母常住。时须善为人,女每日自梳理,男每日自温习,一切饮食言语,向人听从,勿令人厌。以待明春,尔祖父母必遣人取尔辈至川署,庶尔时吾魂可稍释也。”又向公恸哭曰:“人生必有死,顾吾无他念,惟老父年将八旬,在山东,翁姑又远在川西。向者送别时,俱言及多病,恐此后无福再见。乃一时情极语,不觉自出诸口,旋悔之,惧伤亲心,今果然矣!”即以月之四日病没。病凡七年,甚病者三年,然至死神明不乱。夫人一生托身阀阅,两姓皆累世仕宦。自来归,适家中厄,食贫茹苦,不知有愁,安之若素,积十五年如一日也。
公撰诰封宜人元配黄宜人行状。
四年戊寅,三十四岁
是年三月,公乞假赴蜀省亲,携次女崇煐、次子崇烈由京遵陆起程,至四川龙安府资政公官署。
五年己卯,三十五岁
二月,公由川返京师。
四月,公父资政公调署四川成都府知府。
八月,公妹张夫人殁,张文襄有《咏叹》诗,自注“悼亡室福山王夫人,即王文敏公之妹。”诗云:“重我风期谅我刚,即论私我亦堂堂。高车蜀使归来日,尚藉忠穰斗面香。妄言处处触危机,侍从夏时自计非。解识篝灯悲愤意,终羞揽道牛衣。门第崔庐又盛年,耕负戴总欢然。天生此子宜栖隐,偏夺高柔室内贤。”
公应顺天乡试,中式三十一名举人。考官为徐荫轩相国(桐),副考官为费莫叔雅尚书(志和)、殷谱经侍郎(兆镛)、钱平甫侍郎(宝廉),房师为缪小山京卿(荃孙)。
复试一等第七名。阅卷大臣宗室芗生尚书(灵桂)、万蕅舲相国(青藜)、颜札检卿尚书(景廉)、董醖卿尚书(恂)、许星叔尚书(庚身)。
六年庚辰,三十六岁
公应会试联捷,中式第一百五十六名贡士。考官为颜札检卿尚书(景廉),副考官为许昌德侍郎(应骙)、宗室素文尚书(麟书)、翁叔平尚书(同龢),房师为陈伯平太史(启泰)。
复试一等第三十五名。阅卷大臣为徐荫轩相国(桐)、宗室吟涛尚书(松森)、李兰孙尚书(鸿藻)、杨春宇侍郎(宜振)、孙子授侍郎(诒经)、额尔德特席卿尚书(锡珍)、邵汴生侍郎(亨豫)、富察达峰尚书(乌拉喜崇阿)。
殿试二甲第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三名,授翰林院庶吉士。读卷大臣为宗室芗林尚书(桂昂)、王夔石相国(文韶)、祁子禾尚书(世长)、夏伯英侍郎(家镐),教习庶吉士则为索绰罗佩衡相国(宝鋆)、刘赞虞太史(廷枚)。寓宗室伯熙祭酒(盛昱)意园(在京师裱褙胡同)。
是年十一月,旋里,道出直隶盐山县境王墅镇,得天保造象残石。十二月抵里。祀后,至登州城,大雪,住二日,回古现村度岁。
七年辛巳,三十七岁
新年至烟台,住二日。二月间北上,过黄县,住族人松溪太史(讳守训,山东黄县人,光绪丙戌科进士,官翰林院检讨。与公为兄弟行,至相契洽,有逾手足)家;过潍县,住陈簠斋太史(介祺,山东潍县人,道光(二十五)乙巳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家;过寿光,谒本生高祖母家李宗丞祠。还京寓。
春间,辑录《南北朝存石目》成,题云:“始自壬戌,迄今辛巳,前后十九年中,探索借读往返商榷者,为胶州匡鹤泉师(源,山东胶州人,道光庚子科进士,官至军机大臣、吏部左侍郎、署礼部尚书)、吴县潘郑龛师(祖荫,江苏吴县人,咸丰壬子科进士,官至军机大臣、工部尚书,谥文勤)、江荫缪炎之师(荃孙,江苏江荫县人,光绪丙子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四品卿衔)、潍县陈簠斋太史(见前)、诸城尹慈经秀才(彭寿,山东诸城县人,诸生)、会稽赵伪叔大令(之谦,浙江会稽县人,举人,江西知县)、吴县吴清卿太仆(大澂,江苏吴县人,同治戌辰科进士,官至湖南巡抚)、光山胡石查户部(义赞,河南光山县人,举人,官至浙江同知);考订违合,剔抉幽隐,则大兴孙问羹兵部(汝梅,顺天大兴人,进士,官至兵部郎中)、铜梁王效禹工部(瓘,四川铜梁县人,举人,官至江苏盐巡道)、永明周譻季编修(銮诒,湖南永明人,光绪丁丑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会稽章硕卿大令(浙江会稽县人,举人,官知县)之力为多;利津李竹朋丈(佐贤,山东利津县人,官福建汀州府知府)、大兴刘子重刑部(诠福,顺天大兴县人,官刑部主事)、绩溪胡甘伯户部(澍,安徽绩溪县人,官户部主事)、诸城家戟门刑部叔氏(锡棨,山东诸城县人,官刑部郎中),亦尝有事于此。”
三月,为潍县高南郑(庆龄)撰《齐鲁古印捃序》。
公乞假由京赴川省资政公,自京起程,遵陸抵川。时资政公任成都府知府。
八年壬午,三十八岁
是年三月,公考资政公升授四川成绵龙茂兵备道。
八月,由川入都应馆试,绕道河南陈州府,遣嫁次女崇煐适海丰吴氏,为吴仲饴太守(重憙,山东海丰县人,官至河南巡抚)次子崶(字阗生,官江苏江安督粮道,至署两淮盐运使)妇。时仲饴先生官河南陈州府知府也。
十一月北行,二十八日抵直隶良乡县。十二月初八日续娶谢夫人,为公母舅谢公方平(讳伟勋,山东福山县人,官直隶候补知府)女。时方平公任良乡县知县。
十二月入京,寓连升店,旋租大外廊营北口内路东大门。二十四日谢夫人至京师。
九年癸未,三十九岁
是年,公考资政公署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公散馆取一等二十六名,授职编修。
十一月二十六日,移居东安门外锡拉胡同宅,为长白敏恪公广寿故居。始而租寓继购得之。公尝曰,为翰林必当供奉内廷,得地如此之在两掖,方足以待滴漏候鸣鸡也。
召试南书房,未录取。
充国史馆协修官,本衙门撰文。
十年甲申,四十岁
充会典馆纂修帮总纂官。
二月初八日,奏上《更定京员津贴银两名目疏》。
同日,奏上《请复古本<;尚书>;附入<;十三经注疏>;与今本<;尚书>;并行疏》。
三月,奏上《醇亲王位分尊崇,请恪遵御收回成命疏》。同月,奏上《请速开马颊,分减黄流,以弭东患,而卫畿辅疏》。
是年公有眩晕呕吐之疾,经久不愈。
公考资政公调署四川盐茶道,任事七月,仍饬回成绵龙茂兵备道原任。
第三子崇熿生,继室谢夫人出,旋殇。
十一年乙酉,四十一岁
是年,公以有疾未痊,不与考差之试。服潘伟如中丞(霨,山东巡抚)方甚效,公座师翁文恭(同龢)、潘文勤公(祖荫)所介也。
公考资政公在蜀以两届俸满,请咨赴部引见。蜀督丁文诚公(宝桢)再三挽留,而资政公以官蜀十六年,颇怀东归之志,屡请引退不许,至是决意北上。适值严冬,晚岁长途,颇形劳顿,遂感寒疾。十二月扶病入都,征尘甫卸,病势转加。公躬率家人昼夜奉侍,衣不解带者逾月。
十二年丙戌,四十二岁
二月十四日。公考资政公殁于京寓锡拉胡同,生于道光二年壬午十月初三日,享年六十五岁。公哀毁尽礼,又以谢太夫人在堂,更须节悲宽慰。公适卧病两年,至是益形况瘁。
是岁公偕信卿公扶资政公柩由京遄返福山原籍,奉厝先茔。于时家无储积,仅治祭产薄田百亩,不足以供烝尝。而谢太夫人留养京邸,每思故里,信卿公因以筹建县城北街新宅。倚之暇,鸠工庀材,从事版筑,将以落成之日奉迎谢太夫人归养里第。
七月,公赴登州府城谢戚黨。于张允勷骑尉处见即墨郭桹庵(廷翕)、胶州高南阜(凤翰)两先生所辑《桑梓之遗》目录,于齐鲁先哲手迹搜求略备。知原册曾存潍县陈晋卿(介锡)处,旋为势家豪夺以去,公思踵其意收集《海岱人文》。
十三年丁亥,四十三岁
是年,公由里返京,侍谢太夫人居京邸。信卿公留里治宅,未竣工。
长子崇燕入府庠,次子崇烈入县庠。
十四年戊子,四十四岁
公奉谢太夫人归养福山,时县宅落成。旋以服阕赴省呈报起复,返京供职。
十二月,以借钞翰林院藏明刻《止止堂集》,嘱山东巡抚张勤果公(曜)刻于济南。
十五年己丑,四十五岁
三月,撰《重刻戚武毅公<;止止堂集>;序》。
六月十六日,奏上《恳恩特饬续修四库全书疏》。
同日,奏上《请训饬衍圣公向学并饬整理衍圣公府地产疏》。
同日,奏上《胪陈本朝儒臣所撰十三经疏义请列学宫疏》(户科给事中洪良品因公两疏所请续修四库全书及本朝儒臣所撰十三经疏义请列学宫事,上疏劾公专己守残,又谓续修四库全书尚属可行,儒臣经义请列学宫,毋庸置议等语。疏不上报)。
是年,公乞假归葬资政公于两甲坡先茔,事毕还京。为长子崇燕授室,娶丰润张氏,为给事中张公圃(人骏,直隶丰润县人,同治戊辰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长女。
乙丑恩科各直省乡试,公任磨勘试卷官。
公考试御史,钦取第一名,记名御史,晋侍讲衔。
任己丑科庶吉士教习,及门者十一人:丁维褆、陈长橿、何尔钧、邓维琪、刘尔炘、爱仁、王祖同、杨钟广(后易名为杨钟义,官江苏江宁府知府)、刘元亮、喻兆蕃、温仲和。
十六年庚寅,四十六岁
十一月,以资政公两甲坡(一名梁甲坡)墓前石付琉璃厂工制座,并系以辞云:“松山一角,海色苍茫,梦魂千里,风雨泷冈。至是公已释府两年,犹复惓怀弗已也。
为次子崇烈授室,娶南皮张氏,为湖北督粮道蓉江观察(之渊)女。
任庚寅科庶吉士教习,及门者十一人:吴荫培、谢佩贤、许晋祈、王安澜、徐兆玮、王乃征、吴煦、韦履洁、黄曾源、吴庆祥、阎志廉。
十七年辛卯,四十七岁
公长子崇燕应山东乡试,中式第十六名举人。
公长孙福垚生,为次子崇烈妇张氏所出,出为公从侄来庶后。来庶为公伯父长安公长孙,早年从军陕西阵亡。所聘妇张氏为蓬莱张公焕璿女,过门守节,侍公母谢太夫人有年。至是以福垚为之后,因字曰大宗,旋即殇去。崇烈妇张氏亦以产病殁于京宅。
八月二十三日,次孙生,为长子崇燕妇张氏所出,命名曰福坤,字曰光地。张氏侍谢太夫人居里第。福垚既殇,且出嗣,乃以福坤为长孙。
公自本年始搜集《海岱人文》。九月,撰《海岱人文》。
十八年壬辰,四十八岁
壬辰科会试,公任磨勘试卷官。
三月二十一日,公第四子生,继室谢夫人出,命名曰崇焕,字曰汉章。有《举第四子崇焕示次女》诗云:“京曹岁月太匆匆,二十八年一梦中。但愿此儿能长大,半耕半读作村翁。”后出嗣公从弟文卿公(鸿发)。
五月,长子崇燕患病甚剧。先是应本年会试,二三场出,咯血满地。
命次子崇烈就婚济南,续娶玉田蒋氏,为山东章丘县知县蒋公庆第次女,翰林院检讨蒋式瑀胞姊。
十九年癸巳,四十九岁
五月初三日,公长子崇燕殁於京宅,年二十六岁。时病已经年,急召妇张氏自福山返京,俾侍汤药。虽广延名医,中西並进,卒鲜效益。公哭之恸。
秋,公奉旨派充河南正考官,副考官为临榆李子丹太史(桂林),自京驰驿赴汴,扃闱试士。榜发,时称得人。试毕归京。有《过邢台悼黄夫人》及《闱中望月忆长子崇燕》诸诗之作,哀怀悽恻,溢于行间。虽试事勤劳,悲终未塞也。
二十年甲午,五十岁。
京察一等,以道府记名。
四月,大考翰詹。初八日奉上谕:“此次考试翰詹各员,经校阅大臣等校阅进呈,联复加披览,亲定等第,一等六员,二等七十七员,三等一百二十三员。其考列一等之编修文廷式著以侍读学士升用,编修秦绶章、陆宝忠,俱著以侍讲学士升用,编修戴鸿慈、陈兆文俱著以庶子升用,编修王懿荣著以侍读升用。钦此。”四月二十九日,呈读掌院学士宗室麟书、徐桐代奏谢恩。
五月初七日奉上谕:“翰林院侍读王懿荣著在南书房行走。钦此。”初八日,奏上《南书房行走谢恩疏》。
五月二十四日,翰林院衙门以补署日讲起居注官三缺带领引见。奉旨圈出王懿荣,钦此。二十六日,奏上谢恩疏。
六月十四日奉上谕:“陆润庠现出试差,国子监祭酒著王懿荣署理。钦此。”十五日奏上谢恩疏。
七月初二日,奉敕校补元人王恽《承华事略》,奉上《呈进拟补<;承华事略>;疏》。
八月十六日,奉恩诏赏加一级,钦此。偕同张仁黼、曹鸿勋、张百熙、高庚恩于十七日联名具疏谢恩。
八月,长孙女生,次子崇烈妇蒋氏出,命名曰福至。
九月初一日是,奏上《皇太后万寿,吁请暂停点景,但行朝贺疏》。时中东战起,海内震惊。此疏既上,京朝为之变色。
同日,奏上《时势孔极,请召用亲贤疏》。偕同王文锦、吴树梅联名,奏上《请召用恭亲王疏》。
公次子崇烈应顺天乡试,中式第三十二名举人。九月十二日具疏谢恩,有云:“一家累世受国厚恩,四甲午迭举贤书,敢谓析薪克荷?万寿年聿开名榜,讵期芳桂重攀!”
十月初九日是,偕同徐郙、李文田、吴树梅、陆宝忠、张百熙,奏上《蒙恩颁赏御笔久寿图一幅、荷包一匣谢恩疏》。
十一月初四日,奏上《详度夷情审量时局疏》。
同日,奏上《重申前请整理孔子祀田并清查地产疏》,附片,奏请修复曲阜尼山、洙泗两书院;又夹片,以曲阜衍圣公府不戒于火,旧藏书籍焚毁一空,请饬各督抚无论新旧刻本图书解交山东巡抚转行曲阜收藏。
十二月二十三日,蒙恩颁赏御笔“福寿”字一幅,“松寿”字一幅,偕同徐郙、李文田、陆润庠、吴树梅、陆宝忠、张百熙具疏谢恩。
任甲午科庶吉士教习,及门者十人:郑沅、李组坤、袁桐、林钺、胡矩贤、吴敬修、张怀信、蔡琛、余晋芳、孙桐康。
二十一年乙未,五十一岁
正月,奉旨派王懿荣办理登州团练,遵即回籍。事竣,请假两月有,奉旨恩准。
公值南斋,兼署祭酒,内廷百忙,未能外简。而中东战事方亟,毗近山东,公愁虑徬徨,眠食俱废。本年正月,以回籍办理团练入奏,蒙旨允准,颁发饷银,此又向来办理团练者所未经见之殊恩也。束装方急,东海关道刘芗林观察(含芳)飞函相告,于正月初三日专轮奉谢太夫人赴公妹婿南皮张文襄公(之洞)江督任所。文襄公为谢太夫人赁宅南京城内花牌楼大街,供应一切至为安适。
公筹划团务,部署营章,奏准调用翰林院编修王垿、检讨王守训、分部行走郎中陈阜随同办事。又公从弟文卿公(鸿发)时以济里杭阿巴图鲁记命提督统带陕西永兴军勤王入卫,派守榆关。公亦奏请偕行,未蒙谕旨。当即由京驰驿前往济南,曾同山东巡抚商酌防务后,遄赴登州防次,初具规模。幸朝廷修复旧好,请旨停办团练,仍以颁缴还部库。公曰:“奉命阅数月之久,所奏调各员派委各营哨,经历登州府属各州县,川资之费,粮饷马乾之需,皆奉旨所允行。而终未能国家出一力。吾不敢累国家以度支也。公奏请以从弟文卿公随行练兵,未获谕允,文卿公乃统所部兵屯防榆关,事竣还陕。初,文卿公聘室谢氏,为同邑谢振之太史(文起,同治乙丑科进士)之女,方在襁褓。已而长安公殁,文卿转徙兵间,犹未及冠。频年戎马,音问隔绝,所聘谢夫人停辛佇苦,待年以终。文卿既贵显,始悉音耗,仅得迎柩附先茔而已。以故终身不娶,乃置簉簉室乔氏,西域回部人。生女一,命名崇熺,受贵筑黄氏聘,为原任署理江办巡抚子寿中丞(彭年)之孙、原任湖北襄阳府知府铁生太守(国璿)之子信成妇,未嫁而信成以病殁,过门守节。文卿时思立嗣,至是请于公。公曰:‘吾弟身莅戎行,位至专阃,但能无负君恩,无违祖训,’将来诸子中任弟自择。”文卿乃指公第四子出崇焕为嗣,公允之。
二月,公第三女生,继室谢夫人出,乳字来往,未命名旋殇。
东事之棘也,公弟信卿懿棨适遣嫁其女于陕西长安,为陕抚定兴鹿文端公(传霖)第三子涟理妇。闻变东归,取道京师,始知谢太夫人已移养江南,乃携公长子妇张氏、长孙福坤由海道遄程驰往南京,随侍谢太夫人。
兵事既平,里闾亦靖,张文襄公专使扶送谢太夫人率眷安旋福山原籍,公亦来自防恭迎返与于烟台海口,因以缴还部饷事禀陈。谢太夫人欣然色喜,饬即质衣裘,售钗钏,用弥亏欠,並谕曰:“吾衣饰岂所固有?皆国恩之余。以国家赐予复为国家用之,何憾?汝勿以累吾为念!”公再拜受命。
五月十八日,奉上谕:“王懿荣著补授国子监祭酒。钦此”。二十九日具疏谢恩,有“即家超擢,洽毛义捧檄之私,闻命悚惶,愧韩愈名篇之恉。”部勒乡土子弟,甫解弓刀;翘望頖水宫墙,尝闻俎豆。况在省亲给假,复邀逾格真除;既非梦想所敢期,实属生成之独厚”等语。
六月假滿,由烟台起程北上。二十日回京复命,具疏谢恩,并奏请注销钦命办理山东登州团练木质关防。
十一月二十五日,奏进《山东海丰儒臣前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卫吴式芬所撰集<;古金文捃古录>;九卷,有裨经训,恭呈御览疏》。
十二月二十三日是,蒙恩颁赏御笔“福寿”字、“荣庆”字各一幅。二十四日偕同徐郙、陆宝忠、张百熙、吴树梅具疏谢恩。
二十二年丙申,五十二岁
公母谢太夫人以高年往返南北,劳累之余,时多不适,正月初六日病殁福山城内北街里第。生于道光三年癸未二月二十六日,享年七十四岁。与资政公合葬于本县两甲坡西原祖茔。
谢太夫人既弃养,公在京闻讣,星夜匍匐奔丧,遵制成服。自里中丧次驰函天津,手谕次子崇烈曰:“吾父母吾不能奉养矣,此后之致身君国者,赴汤蹈火亦不敢辞。”公殉国之念盖已始于此时。
十二月初九日,次孙生,次子崇烈妇蒋氏出,命名曰福塨,字曰次蠡,出为公从姪来庶后,因福垚既殤,大宗不可无后,又以福塨嗣之。时蒋氏侍谢夫人居京宅。
二十三年丁酉,五十三岁
是岁,公里居守制,将以读礼之睱,重修《福山县志》。顾以旧志印行已久,应进行纂修者事多待访,乃先定义例,陆续从事。泊公殉国,尚未成书。
公性嗜古,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钩稽年代,补证经史,搜先达所未闻,通前贤所未解,爬罗剔抉,每多创见。至于购求古物,固未尝一日有巨资,处极困之时,则典衣以求之,或质他种以备新收。至是居丧奇窘,抵押市肆至百余种,然不愿脱手鬻去也。
二十四年戊戌、五十四岁
二月十二日邸钞:会典馆总裁大学士麟书以恭修会典全书过半,公在事出力,奏请叙。奉旨:“王懿荣赏加二品顶戴。具疏谢恩。”
四月,公服闋,由籍率长子妇张氏、孙福坤来京。
四月二十一日,请圣安,蒙谕召见。奉旨:“仍在南书房行走。钦此。”二十二日,具折诣湖苑谢恩,二十三日到任。公自值内廷,仰荷恩纶,独深倚任,鉴别书画,特命恭写御屏风,恭代御笔,日极其多。两宫奖励,时有传宣,或奉勅书于私第,或一日再入于宫廷。复命时进“经史子集”异本新刊,以备观览。
次子崇烈妇蒋氏病殁京师。时崇烈以甲午举人援例为直隶候补直隶州知州,供差永定河工,再届安澜,叠蒙保荐为候补知府、候补道,赏加二品衔,分发直隶候补,需次天津。
七月,公从弟文卿(鸿发)奉旨署理四川川百镇总兵,八月到任。
二十五年乙亥,五十五岁
五月十二九日,奉上谕:“王懿荣补授国子监祭酒。钦此。”三十日具疏谢恩。公之盺夕入直也,风雨无间,至是三为祭酒。启迪两学诸生,虽退直余闲,犹复秉燭批判。在公固为称职,而诸生讲解益得切磋也。
六月,奏上《请重申旧章封禁天下古墓疏》。因上年服满诣省取咨,路出青州府益都、临淄两县地方,亲见世传齐恒公、景公及齐四王墓者大逾一邱,犂耕其上,故有是奏也。
七月十一日,公弟信卿公殁于福山城内北街里第,享年四十九岁,葬本县豹卧夼老塋(又名罗山坡)八世祖墓侧。先是信卿公以西征军功叙奖至盐运使衔候补知府,上年戊戌入都赴部投供,未获铨简。适值变法之际,京师设农工商务总局,朝旨以端方、吴懋鼎为督办、会办,因檄派信卿公为提调。端与公为至契,信卿公因见重,乃入局办事。同时,关内外铁路督办胡雲楣侍郎(燏芬)亦拟奏调信卿公到路助理。会逢政变,均以中辍,信卿公郁郁回里。至是以误服补剂,病遂不起。
宗室祭酒盛昱与公为金石之交,谊重昆弟,亦以是年病故。公既信卿公之丧,复恸祭酒之殁,益觉颓唐。十二月,据国子监南学肄业生翰林院编修喻长霖、余堃、魏时钜,检讨洪汝源、陈曾佑、刘树屏,庶吉士何聊恩等呈请,代奏请将已故祭酒宗室盛昱平生事迹宣付史馆立传。
公次子崇烈在京续娶原任山东章丘县陈云笙大令(代卿,四川叙州府宜宾人)之女为妇。
河南彰德府安阳县小商屯地方发现殷代卜骨龟甲甚多,上有文字。估人携之京师,公审定为殷商故物,购得数千片。是吾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事在是年秋。
二十六年庚子(1900),五十六岁
五月二十一奉上谕:“五城御史文瑮等奏京城地面情形日亟,请安民心而弥祸变一招,著派李端遇、王懿荣为京师团练大臣,会同五城御史督率弁勇,严密稽查,加意巡逻。城门出入,亦按时闭,以靖闾阎。钦此。”二十四日具疏谢恩。是时拳匪聚哄,寻仇抢劫,群商歇业,出京者相踵于路。朝廷轸念商民,又以山东人在京贸易者多,欲有以安定民心,遂有简派公及李小研侍郎(端遇,山东安丘县人)办理京城团练之命。公勉为其难,殚竭精力,用效补苴。辄喟然而叹曰:“此天与我以死所也!”见拳匪目无法纪,白昼行凶,特于召见时沥陈情状,请旨严饬统率大员,而九重始知邪说不可尽恃,外侮不可轻启。然而战势已成,莫由补救。又以拳匪兴练勇不协,时生齟齬,公约束部伍,力遏匪焰,往往夜漏三下未及就眠,心力交瘁,殆难言喻。时隨公办理团练者为御史陈璧(雨苍,福建侯官县人,举人,官至邮传部尚书、郎中铁良(宝臣,满州人,官至江宁将军)、晏安澜(海臣,甘肃人,举人,官至度支部左丞员外郎)、主事于宗潼(梓生,山东福山县人,进士,官至四川劝业道。)、潘江(问楼,直隶监山县人,举人,官刑部郎中)、卢德复(来庭,山东福山县人,进士,官度支部主事)、道员刘祖桂(仲木,直隸吴桥县人,官湖北候补道)等皆公所遴选奏派者。时方盛暑,李侍郎多病,每在假中,公独当其中,与陈、铁诸公昼夜擘划,日无暇晷。
京寓有井,井穴宽深倍于寻常,列横石其上,另斲巨石为井。六月间,公及谢夫人知京师之必危岌也,率仆媪启横石而詧之,复觅工斲之使大,意以是为止水之计,公与谢夫人熟商,城破必死,长子妇张氏惨立侍侧,默然无语。公手谕次子崇烈,言京师情形並拜命办理团练为难各节,並云:“京师闭塞,若非尔谢仲廉母舅之接济已成饿莩。”又促崇烈速携妻女离津。时崇烈以道员需次天津,乃遵谕携眷返里。
七月二十日,公呼宣武门而出,至团练局。则洋兵已入城,甘军溃散,充斥途巷,练勇不能成军,大势已去。公抵夜入城。夜半,洋兵攻东安门。公徘徊庭院,念两宫之惊扰,不能入卫。翌晨,传闻銮舆西狩。十时,公谓谢夫人曰:“吾可以死矣!”楷书绝命词一纸,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末署“京师团练大臣国子监祭酒南书房翰林王懿荣”。书竟,呑金钱二,不绝;复仰药,仍不绝,遂入井。谢夫人率长媳张氏相从入井死焉。时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也。谢夫人生于咸丰八年戊午九月二十六日,享年四十三岁,张氏生于同治八年己巳七月初二日,年三十二岁。十日后,张振卿侍郎(英麟,山东历城县人,同治乙丑科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措资七十余金,置薄材三具,躬视国子监学正王伯恭率南学诸生王杜松等从井捞获,权为成敛,渴葬于本宅花园隙地,距井不数武也。未几,王孝禹观察(瓘,四川铜梁县人,官至江苏监巡道)、张燕谋侍郎(翼,通州人,官至户部右侍郎)复为移厝三柩于京师郊外宝应寺之义园。宝应寺者,登、荣两府之义地也。公平日整理寺产,安新送旧,异地旅榇运还故土,不意公之忠骸亦厝寺中也!
九月初八日,行在内阁钞奉上谕:“袁世凯奏大员殉节,吁恳恩施,据呈代奏一折,二品衔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敦品绩学,持躬清正;侍从南斋,叠承恩眷;平日夙怀忠义,思济时艰。本年七月间,临难捐躯,从容就义,洵属大节凛然,加恩著追赠侍郎衔,照侍郎例赐卹。其妻谢氏及其长子妻张氏亦同时殉难,忠烈孝义萃于一门,允宜特予褒扬,以彰贞节。王谢氏、王张氏均著准旌表。伊长孙王福坤著俟服阕后,以主事分部行走。该部知道。钦此。”
九月二十四日,行在内阁抄奉上谕:“前经赐恤之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加恩予谥,该衙门知道。钦此。”同日,奉硃笔圈出“文敏”二字。
二十七年辛丑
二月,公次子崇烈扶公柩及谢夫人、张氏之柩,由京遵海道遄返福山原籍,奉葬于本邑两甲坡西坡西北顶,是为新茔,与中丞公、资政公之兆域相近。
二十八年壬寅
二十九年癸卯
公次子崇烈就京师锡拉胡同宅公殉节处建祠奉祀,旋经张文襄公为署祠额,曰“福山王文敏公家祠”,八字横匾。祠既落成,顺天府尹陈雨苍京兆(璧)题楹曰:“率诸生以时习礼,君隆祀典,臣重儒行,阐心讲学术,且幸文章宗工,政事名族,金石通家,春酒一尊瞻遗像;忆圣驾蒙难出巡,我捍牧圉,公守社稷,泪笔写奏稿,可怜父子尽节,夫妻捐躯,儿妇从井,秋风七月葬忠魂。”复于井上甃砖为小亭,勒石记之曰:“福山王文敏公殉节处”。
国子监奏准以公及熙文贞公(元,满州人,光绪己丑科进士,国子监祭酒,二十六年殉难)附祠国子监韩文公祠。南皮张文襄公有《国子监拜熙文贞、王文敏两公祠,遂观石鼓》诗云:“戟门阶下绿苔生,凤翥鸾翔老眼明,人纪未沦文未丧,岿然十鼓两司成。”
三十年甲辰
荣城孙佩南京卿(葆田,山东荣城县人,同治甲戌科进士,安徽宿松等县知县,四品京堂)掌教河南开封省城大梁书院。公次子崇烈,曾从受业。又与公为总角交,相契甚深。是年,崇烈至开封乞京卿撰拟公神道碑铭。京卿属稿既竟,拭泪授公次子崇烈、幼子崇焕,切嘱勒石墓门,以示异禩。以公降生之岁计之,恰值六十年,适一周甲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