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好关系-朋友也是需要管理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做好人情的收支平衡,

    做到有盈余而无亏损,

    才是做人情生意的最高指标。

    人情即是理财,

    这种财富是一生的财富,

    它看似效用不大,

    实则好处多多。

    1.不做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

    有一首歌中曾唱到:只听新人笑,难闻旧人哭。许多人在把朋友当成工具来使用,只在需要的时候联系朋友。平日里难得见他打一个问候电话,发一条节日祝福短信。久而久之,两人的友情变淡了,甚至再次见面形同路人。我们必须和朋友经常保持联络,有事没事发个邮件、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都能让你们“友情天长地久”。不断寻找机会与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人沟通交流,即使你现在没有事情需要对方的帮助,也要经常进行情感投资,不断浇灌你们之间的友谊。

    张建国老人还在担任当地市政集团总经理时,每逢节日,礼物、贺卡就像雪片一般飞来,来访者更是络绎不绝。可是,当老人退休离职后,每年所收的礼物只有一两件,拜访的宾客也是寥寥无几。素来淡泊名利的张老头不禁感叹道世风日下。

    一天,老头正在家里晒太阳,一位以前的下属前来拜访。老头刚开始还没认出来是谁,经他自我介绍之后才知道,原来他在公司年会上认识的张建国,虽然没什么交情,但都互递过名片。

    张建国想到任职期间,有那么多的人来看自己,现在能来拜访的竟是这位只有一面之缘的年轻人,不觉使他感动,他激动地说:“我现在已经退休了,没想到你还能来看我。”那人说:“我主动来找您就是为了来看看您老,没有别的意思。”

    张建国是老江湖了,他自然能看透他的想法,说道:“年轻人,有前途,我当年也没你这勇气!”毫不以为意,与其交谈甚欢,成了忘年之交。

    几年后,张建国被市政集团公司聘为顾问兼法人代表,重回公司权力核心,很自然地就提拔了那位年轻人。

    法国畅销书《小政治家必备》中提出了一个理论:“凡是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可以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对他们的兴趣、好恶、性格都得一一记在心里。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上了总理,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大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了。”这种做法看似是愚蠢,其实蕴藏着一个关键点——保持联系即能保持良好的关系。

    何谓交情?交情是在常联系、常相处中培养出来的。现实生活中难有武侠小说中大侠之间的交友气概,一面之缘就能结成八拜之交。多数人脉都是靠常联系才能稳定下来的,我们不追求“缘浅情深”,只求“缘深情深”。

    人际关系就像一把刀,不磨就会生锈。与朋友建立“关系”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要与朋友失去联络,也不要等到需要获得别人帮助时才想到别人。经常与朋友们保持联系,你会发现其中暗藏着许多的好处,一旦你碰到什么事情,朋友会更加乐意帮助你。要知道,足够的熟识程度可以弥补所谓的好感。如果平时没有什么联系,一有事就使唤朋友,别人自然不会乐意帮忙。

    常和朋友联系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表现,提前“放贷”人情债,自然就会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圈。“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理念已经愈加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交友理念的发展,我们应该“无事也登三宝殿”。把人际关系当成煲汤,必须持续保持恒温,精心调味,注意火候,这样才能够做出香喷喷的友谊汤汁来。倘若只是放上食材就不管了,那味道一定难以下咽。

    不要以为是死党、闺密就可以随心情,想起来就打个电话,想不起来就不去联系,这样是最伤感情的,再好的感情基础也抵不过时间的磨砺。朋友间感情最重要的在于一个字——熟。好朋友之间联系得越多,那么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分享也就越多。有时候,即使你不提出请求,朋友也会主动帮助你。

    多多与朋友“礼尚往来”“电话交流”“走家串户”,有空就去朋友那坐坐。朋友来拜访时,热情招待,走了还得附带一句“有空来玩”。无论是否出自肺腑,听后都让人倍感温馨。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主动给朋友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也不是什么难事。

    “钓到的鱼不用喂”的交友理念已经过时,“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才是王道,不管现在你身边的朋友地位、身价如何,你都要经常走动。只要你常走动,多联系,你终会有不小的收获,来自于朋友的感动,来自于友谊的秋收。

    2.你要有“朋友档案”,以免“人到用时方恨少”

    这是一个讲究互利与合作的年代,你认识多少人已经不是成功的专有名词。多少人认识你?多少人愿意帮助你?多少人愿意和你共享利益?多少人会在时常想到你?这些问题的答案才是决定你是否能够在人生中无往不利的代名词。人脉宽泛固然是件好事,但是人脉的竞争力和实用效果才是王道。关键时候,唯有稠密的人际关系网,才能帮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果你有“人到用时方恨少”的经历,那么说明你的人脉关系已经出现了松动,要及时亡羊补牢,建立起你的“朋友档案”。即便没有这种情况发生,也算是一种未雨绸缪。

    曾经有一位企业家常这样说:“作诗常恨古人多,济世颇嫌贤士少。”对于企业家来说,缺少人才是致命的,也是令人烦闷的。而对于常人来说,缺少朋友,缺少值得信赖和依赖的人脉关系,那么你的人生将失去人际保障,将会独自面对诸多风波。

    人一生会交很多朋友,有些成为至交,有些一直不亲不疏,有些时断时续,关系各异。交朋友勉强不来,看对眼了也许就是好朋友,看不对眼天天在一起也是横眉竖眼。我们不能把人际关系寄希望于缘分,不妨采取更有弹性的做法,不投缘的也不必“拒绝往来”,而把他们通通纳入你的“朋友档案”中。

    就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自己如何保持自己的政治关系网时说的:“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在一张卡片上列出我当天联系的每一个人,注明重要细节、时间、会晤地点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信息,然后输入秘书为我建立的关系网数据库中。这些年来,朋友们帮了我不少。”“朋友档案”的建立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做到以下几步:

    (1)整理出你的同学资料

    同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人脉资源,而且有同学情谊在其中做铺垫,成为至交的潜力很大,就像青梅竹马的男女感情基础自然就比相亲来得深厚。将同学的资料分类做成记录,因为你的同学会分散在各行各业,有的是人中翘楚,有的是行业先锋,这些都是潜力股。当你有了需要,凭着同学的关系,相信他们会乐意给你某种程度的帮助。最佳的方式是平日里多和同学联系、聚会,特别是同城的同学,多加走动。同学会、毕业生联谊会更是不能错过。

    (2)把身边的朋友关系统计、整理出来

    身边的朋友是你平日里再熟悉不过的一群人了,也是在你需要的时候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把他们丢在一边不管。有时候,病急乱投医会导致本来很好解决的问题变得棘手。何不把身边朋友的专长和职业做个详细地记录,当他们住所、工作、联系方式有变动的时候,及时更新、修订,以免在需要的时候找不对人或是找不到人。

    (3)名片朋友不能忘

    在应酬场合我们常会认识一些有一面之缘、点头之交的人,不要忽略他们,只要和对方交换了名片,就应该把他们统计在自己的朋友手册中。不要以为没有交情或者交情不深就不能求助,有时候,你主动求助反而能够和这类朋友搭上线。而且,这类朋友遍布社会各行各业各种阶层,范围如此宽泛,能够帮助到你的概率也更大,毕竟同学和身边的朋友不是万能的。将名片带回家后,要依姓氏、职位、行业分类规整,不可错放、乱放,以免出现遗漏。

    交朋友最重要的还得看你是否有心,有心的人在同学和朋友生日时都会送上一份祝福,写上一张贺卡,或是请吃便饭,从而使关系突飞猛进。无心的人,却可能连朋友主动邀请你去参加生日宴会都会嫌麻烦。

    我们要做一位有心的社交人士,把人脉关系网做成档案来管理,你可以选择计算机或是名片簿,甚至手写的联系册都可以。同时,你必须给自己灌输几个理念:每位朋友对你都是有用的;每位朋友都不能放弃,不能因为不常联系而使关系变淡,那是一种人脉资源的浪费;保持和朋友定时、定量的联系,哪怕是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哪怕是天南地北,朋友之间都要保持一颗畅通无阻的心,距离并不算什么,联系多了自然就能让关系长久发展下去。

    3.做成本低但能让人感觉到被关心的事

    关心朋友是我们时常强调的,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朋友感觉到关心,往往会做得太过明显或者太不明显,要不就是关心过头或是关心不到位。其实,关心朋友在乎于心,你所做的事情并不重要,关键是有那颗关心朋友的心,并且让朋友感觉到你那颗热忱的心灵。

    很多人把关心当成一件苦活、累活,当成一种极大地付出,认为关心朋友需要高成本才能让朋友心满意足。其实并非如此,关心朋友不需要很大的成本,很多关心朋友的举动也并不需要你付出多少物力、财力或是精力,而在于你付出的在不在点上,付出的是否出自真心实意。

    对朋友的关心很多时候体现在小细节上,譬如朋友生日、过年过节时,一个温馨的祝福;或是在朋友失意时,安慰他,帮助他走出阴影,重新开始;又或是朋友遇见困难时,你的及时出手。这些并不需要你付出多大的成本,而需要有一份关注、心系朋友的情谊。

    关心的成本低并不意味着效果就差,它的侧重点在于有技巧地让朋友感受到你的关心。就像你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可以谈谈心事,但绝不要在朋友未能主动说出的情况下,刨根问底,那样只会让朋友感到厌烦。关心朋友的谈话要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不能像商务洽谈那样严肃。

    现代社会通讯发达,通过各种通信手段联系朋友可以说是成本最低的关心方式了。打个电话,聊聊近况;发个短信,问候安康;写封书信,送去关怀;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但却能让朋友感到温暖。

    我们还可以试着约朋友多出来坐坐,你可以这么说:我怕你在家中无聊,找你出来玩玩。想必朋友是不会拒绝的,在约会中多说点关心朋友的话。譬如问候他家中近况如何,父母身体是否安康,工作是否顺心等等。做一个聚会中的倾听者,让朋友感受到你磅礴的爱的力量。

    还可以给朋友发条短信说:我看天气预报,明天降温,你可要多穿点啊,别冻着了。简单的几个字就行,不要太长,更不要找那种网络上现成的短信,只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简单的言语中吐露出的关怀是再多华丽辞藻也无法匹敌的,因为你真的把朋友放在了心上。

    面对不同的人,也要用不同的方式给予他温暖。性格暴躁的人,你得弄清楚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他急躁,让你的关心得到他最大的认同,让他安心静气地接受你的关心;性格温和的人,你则可以通过家长里短式的问候,让他一点点地感受到你的关怀,常在一起吃吃便饭,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其实,就关心朋友而言,无所谓你能为他做什么,而在于你愿意为他做什么。朋友就是相互之间的体贴、信任、尊重、照顾、支持、帮助、理解、宽容、彼此之间都愿为对方甘愿付出、成为对方忠实的守护者,这样的朋友毫无疑问就是你真正的知己。低成本的关心也是一种关心,它能收获到的是朋友远大于此的感动,它所能累积的人情也非一般性的帮助可以相提并论的。

    要知道,朋友之间感情不一定要合情合理,但一定得知心知意;不一定要形影不离,但一定得惺惺相惜。关心朋友,关爱朋友,多一些小付出,多一些小小的关怀。此时,你会发现,朋友早已把你当成真正的知交。

    4.人脉必须“升级”才有意义

    哈佛大学曾经针对贝尔实验室的顶尖研究员做过一次人际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被大家认同的杰出人才,专业能力往往不是最强的,关键在于“他们会采用不同的人际策略”。当一位表现平平的研究员遇到棘手问题时,会努力去请教专家,然后苦候回音,浪费时间;杰出的研究员却因为在平时就已经建立了强有力的人脉关系,一旦有事需请教他人时,便立刻能得到答案。由此可见,人脉关系所扮演的角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了。而我们所拥有的人脉是否能够充当这样的角色呢?你的人脉是否有实际价值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试着去分析下你的人脉是属于初级人脉还是高级人脉就可以了。初级人脉中多为“点头之交”,所谓的朋友只不过是你认识的人,没有利益的捆绑,没有足够的感情基础,没有经常的交流互动和社交聚会,而且同学、同事所占的比例过高。如果是这样,你就得考虑给你的人脉升级了。

    小冯的第一份工作是高端电子产品销售,因为没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又缺乏拓展人脉的经验,销售业绩一直不佳。小冯很是着急,他唯一能够利用的人脉就是过去的大学同学了。他经常打电话给过去的同学,向他们倾诉烦恼,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但是,小冯很快发现,这是不可能的。这些老同学们虽然交情不错,但是他们都和自己一样,刚步入社会不久,除了能够安慰下自己,其他的什么也帮不上。

    小冯左思右想之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学打高尔夫。他不惜将自己微薄的工资全花出去交会员费,只为能够进入有着高收入人群的高尔夫俱乐部。他意识到,只有这类人才会成为自己的客户,而只有升级自己的人脉,才能做出业绩。

    在进入高尔夫俱乐部不久后,小冯认识了不少成功人士,业绩也日渐转好了。小冯还发现有客户经常自己找上门,完全不需要自己去寻找。

    原来,很多客户看小冯总是和一群成功人士在一起,以为他也是其中一员,这给小冯无形中提升了身价,让客户更乐意相信他和他的产品。靠着一步步地提升自己的人脉,小冯的业绩逐步成了公司的第一名,在连续保持了近10个月的销售冠军之后,小冯也被提升为公司的销售经理。

    强大的人脉是不可或缺的,它所带来的推动力可能远比你埋头苦干要大得多。好交情、硬关系的联动作用,可以布局你整个工作领域,给你带来全面的提升和帮助。当然了,前提是你的人脉是经过升级后的高级人脉。

    中国台湾地区凌航科技董事长许仁旭曾说:“如果不是因为朋友的介绍,凭我的学历,根本不可能进台积电或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如果不是因为我在台积电工作时跟凌阳董事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现在也不会成为凌阳集团投资业务的重要顾问。”

    证券界的打工皇帝杨耀宇曾是统一投顾的副总,在退出职场时,担任了5家电子公司的董事职务。他说:“我的人脉网络遍及各个领域,成千上万条。有时候,一通电话抵得上10份研究报告。”

    可见,无论什么行业,做销售或者实业家,人脉竞争力都是一个日渐重要的课题。卡内基培训大中华区负责人黑幼龙总是不断对他的学员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场券”。一个人脉竞争力强的人,他拥有的人脉资源不仅广而且深。在平时,这个人脉资源可以让他比别人更快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转换成为升迁机会或者财富;而在危急或关键时刻,人脉资源则可以让他转危为安。

    决定胜负的关键往往在于面临难题时,你是否能够以最快的方式找到对的人来帮你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对人脉的掌握力不够,没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那么人脉的价值和效用就很低了。我们理应花费一点时间和精力去升级下自己的人脉,这才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交重视的表现。

    升级第一步:“帮不上大忙帮小忙”。一方面,我们要和以前的同学、同事保持很好地联系,维持这份比较天然的人际圈;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寻找机会和那些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人打交道,建立起与他们的人际关系。那么,适当地给予他们帮助就是结识他们的好机会。譬如说你想要结识送水、送复印纸的供货商,那么空闲的时候上去搭把手,唠上几句,就能很自然地熟识起来。他们一样可以转化成自己的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升级第二步:“大人脉”从聊天开始。很多人想认识大人物,希求得到他们的帮助,一步登天。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大人物有他们自己的思考方式,他们不可能平白无故地去帮助一位陌生人或者新朋友。那么,我们就可以争取一些机会与他们相处,多和他们进行语言上的沟通。先突破他们心中的防线,然后再寻求成为他们的朋友。

    升级第三步:全方位经营人脉。你可以自己编写一个通讯录,以行业人脉覆盖图为基础,在每个行业下面的栏目内,标明所有的人脉关系情况。未能涉及的行业先空着,随时提醒自己去挖掘和逐步完善。每个月对这张人脉图作一次整理,保证人脉关系网不会弄混或者生疏。根据各个朋友的综合资料分析,制定出不同等级的联系频率,与所有朋友保持定期联系。

    人脉的升级还有很多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上三点,譬如说建立本身良好的社交形象,增加自己的被利用的价值,关心朋友,与朋友分享利益和快乐等等。但终归需要你有升级人脉的欲望和合理计划。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勿急勿躁地搭建出高级、强力的人脉网。

    5.记住,人情不可透支

    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人们通常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称作“人情”。这种人情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存入得越多,存的时间越长,兑现出来的利息就越多。人情不能透支,透支多了,就没有人情可以借用了,还会被挂上不良信用的记录,被朋友认为你不近人情,不知好歹。

    再好的朋友人情一旦透支,感情也可能会变淡,甚至让朋友对你唯恐避之不及。而且在他人眼中,成了不懂人情世故的人,不利于今后的处世和办事。人情并不是不能用,毕竟谁都有求人的时候。所以,我们必须给自己建立一个“人情账户”,做到收入永远大于支出,不会出现“人情赤字”。

    安琪的职业是图书策划,她在这一行做了整整8年了,也认识了不少作家和编辑朋友。安琪觉得她在这行还算有点人脉,一直有独立创业的想法。后来,一次很好的机会,她接编一份杂志,但是出版社不是很重视这份杂志,分配的人手比较少,稿费也不高。

    安琪知道要做好很难,但她又不愿意因为稿费不高而降低杂志的水准。于是,她开始利用人情向一些作家朋友邀稿,这些作家和她交情不错,所以安琪觉得只用适当地给他们一些稿费就可以了。

    刚开始,这些朋友还是满口答应,交稿也很及时,但是安琪连续做了几期杂志后,依然找这些人邀稿。其中一位性子比较直的朋友,在写了数篇杂论之后坦白向安琪说:“小安,我是以朋友的立场写稿,是给你面子。但是你们的稿费一直都这个水平,恕我不能接受。我也要吃饭,养家糊口的,你这么做有些对不起我们这帮老朋友的好心好意了吧?”

    首先,人情是拿来用的,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如何利用得当,让双方都很满意就得看你的社交智慧了。一是你必须要积累出足够的人情底子,平时多帮助别人,留意给人面子。二是主动关心朋友,尽量不要在不足挂齿的小事上求回报。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足够的人情储蓄你才有去动用人情的资本,不至于求人无门或是“临时抱佛脚”。

    其次,我们需要有分寸并且合理地运用人情,必须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摸清楚情况再出手

    人与人之间的情分不可能都一样深厚,每个朋友的想法和性格也不一样。可能你觉得朋友和你情深义厚,但朋友不一定这么想。贸然求助,大肆利用人情,可能会惹人不快而不自知。我们必须掂量一下和朋友的情分,再决定是不是要找对方帮忙。

    (2)好钢用在刀刃上

    人情不是水资源,不能循环利用,它就像石油一样用一点少一点。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人情用在刀刃上,用在关键点上。除非是自己实在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才去请别人帮忙,这同时也是锻炼自身能力的好办法。

    (3)人情也要礼尚往来

    尽量不要让朋友白帮忙,一次两次还可以,次数多了朋友一定会心生不快,毕竟谁也不是你的仆人,没有义务无休止地提供给你帮助。我们可以适当地回馈朋友的人情,譬如请吃饭、送礼物、送购物卡。记住,不要直接送钱,那样只会把友情弄得俗气,让朋友关系变质。哪怕是送贵重物品,也不要直接送钱,朋友不是雇工,送钱也是对朋友不尊重的表现。只要朋友没有在帮忙中开销很大,就不要送钱。

    (4)人情再大也要放低姿态

    也许朋友欠你人情,但是我们不能抱有债主的心态,认为朋友欠你的就必须受你支配或者理应伺候你。求助朋友时,切忌不能趾高气扬,认为朋友帮自己是在还债,这样只会引起对方的不愉快,在帮忙中出工不出力,就会越帮越忙。

    (5)看人下菜碟

    那些喜欢斤斤计较的人,就不要向他们寻求帮助。否则你欠下的人情债就像“高利贷”一样,在这类人心中越滚越大,难以还清。

    无论如何,动用人情之前都要仔细想想,是否和这几条原则相悖。不要动辄就找朋友帮忙,别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人情虽然好用但不是万能的。一般的事情尽可能自己解决,否则你就成了交际中的不受欢迎的求人王,以至于人脉关系求人则亡。而对于朋友主动帮助你,也不要认为是理所当然,要知道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出来混一定要还,人情也一定要还的。

    做好人情的收支平衡,做到有盈余而无亏损,才是做人情生意的最高指标。人情即是理财,这种财富是一生的财富,它看似效用不大,实则好处多多。《吕氏春秋》有言:“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谨记,人情一旦被透支,就成了涸泽之鱼,难再存续。

    6.寻找旧交,老朋友也是人脉资源

    周恩来总理是我国伟大的外交家,他的做人和交友之道备受推崇,即使在他生命即将走向终点时,他依然郑重地嘱咐:不能忘记老朋友。这句普通至极的家常话,却包含着人生智慧,是人情至理的金玉良言。老朋友不能忘,老朋友也不应该忘记。正所谓:旧交值千金。千万不要误认为老朋友就不需要打理和重视,那样只会让人脉资源不断缩小。

    章士钊和陈独秀曾是共患难的朋友,1902年《国民日日报》创刊后,章士钊和陈独秀总理编辑事宜。因为宣传反清革命,《国民日日报》深受人民欢迎,招致反动势力的忌恨。同年12月初,《国民日日报》被迫停刊,陈独秀在上海无事可做,只得与老友话别,秘密返回安庆。

    后来,陈独秀去了芜湖,与房秩五、吴守一等筹办《安徽俗话报》,凡事都已就绪,可是却找不到可靠的地方印刷,同仁都为此事而苦苦犯愁。陈独秀想起章士钊的上海大陆印刷局,便立即给章士钊写信求援,章士钊很快回信表示支持。于是,《安徽俗话报》自创刊起,几乎每期的稿件都由陈独秀统审后,寄往上海大陆印刷局,印好后又寄来芜湖。而陈独秀在章士钊的邀请下,加入了由章倡议成立的爱国协会,进行反清革命。

    两人可谓战友兼笔友,但是1921年,章士钊和陈独秀因为革命理念不同,以及对新文化思想的抵触感,两人从此分道扬镳。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此时,章士钊早已远离政治,成为闻名上海的大律师。当他在报上得知陈独秀吃“官司”的消息后,心情非常沉重,他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

    于是,章士钊便以法律家的观点,发表了一篇精辟的论文,为陈独秀辩护、申诉,他还主动联合当时5位名律师为陈独秀辩护。后来,章士钊回到上海,将检察官的起诉书、陈独秀的辩护状、自己代陈独秀辩护的辩护状汇集成册,定名为《陈案书状汇录》,交给与陈独秀有密切关系的上海亚东图书馆,印了100多册,分送有关人士。陈独秀案件辩论终结后,高等法院判处陈独秀有期徒刑15年。章士钊律师又督促陈独秀上诉至最高法院,最后,最高法院改判为有期徒刑8年。

    章士钊的举动是惊人的。陈独秀和他思想有分歧,多年意见相左。但只要陈独秀有难,章士钊就会不顾一切去营救。这样的豁达心胸使人敬佩,章士钊不忘旧日交情,危急时倾力相助,也为他在近代史上的形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个人都有老友、旧友,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拓展人脉时选择去重拾旧情,寻找旧友,这是一个错误的社交观念。老朋友是很重要的人脉资源,我们更加熟识他们,知根知底,彼此间深厚的情谊是经历过岁月考验的。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老朋友是最让人安心和放心的人脉资源,我们很少会担心老朋友会背叛自己,会在利益面前抛弃自己。

    关系变淡的老朋友不能放弃,要知道,关系变淡的原因大多出自距离或是长久未曾联系。然而,重拾旧情不是简单地打个电话就可以了,我们必须讲究策略和诚意。尽量选择跟老朋友见面,通过聚会、节日走访等方式,达到面谈、促膝长谈的目的,这样才能让双方的友谊火花重燃。

    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早前因为在军乐队不受上司重视,黯然离队,一直同甘共苦的军乐队老友们为他举行了送别会。高声道:“我们不是伙伴吗?不是同志吗?一起奋起吧!”伙伴们还一齐演奏了他的乐谱。深受感动的泰克把这首进行曲题名为《旧友进行曲》,自此泰克全身心地扑在了作曲上,成了著名的作曲家。可见,老友的情谊更加动人,也更加能融化你那颗被残酷现实击打的心灵。

    旧友的情谊就像春风化雨般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种感情就像淳厚的美酒,越是年久,愈加醇香。试着通过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寻找旧友吧。你会发现,和他们在一起,你会更轻松。

    交友之道,不能“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老朋友同样是值得珍重的人脉资源,并且随着彼此关系的再度贴近,老朋友成为知交、至交的可能性更大,这也是提升人脉竞争力和实用性的一大要点。

    7.别不好意思跟朋友算“账”

    朋友可以是一辈子的,彼此互相敬重,互相关心;朋友也可能只在一时,因为一点小事摩擦成了仇人。朋友之间越是看起来不重要的小细节,有可能越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友谊。我们必须算清楚和朋友的那笔账,别因为一些小事或误会纠缠不清,断送了你们的友谊。不如把朋友当成一种事业,用心去慢慢经营。

    有些人一直抱有好朋友不分你我,或者朋友之间不能算太清楚否则伤感情的幼稚想法,把从学校里的那一套带到社会上来,这显然是不值得提倡的。我们所追求和搭建的人脉,很多时候都和利益牵扯在一起,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分清楚交友中的利益往来,做到情深但无瓜葛,朋友之间将出现芥蒂,甚至离你而去。

    上海的老杨在2009年的时候因为工作原因想要购买一辆二手车方便上下班。当时他的一位朋友正打算卖掉旧车,听说老杨想买二手车,就找到了老杨。两人一拍即合,去办了车辆的过户手续后,这辆车就算是老刘的了。开了差不多一年后,老杨的工作稳定下来,条件好了点,觉着每天开着一辆老旧的车上下班不太合适了。于是,他也打算把这辆车卖掉,换辆新车。问了一遍周边的朋友后,没有一个想买他这辆“三手车”的。

    问来问去,老杨最后找了一家二手车中介去卖车。车子没什么大问题,手续证件也齐全,就等着签合同收钱了。可就在这个时候,老杨的这辆“三手车”在核实各项手续时发现,这辆车自从2004年开始到2010年就一直没交过车辆通行费,每年应该缴纳的费用和欠费的滞纳金累计下来有9000多块钱。这下老杨傻眼了,心说那位朋友也太不够意思了,车子欠4年多的费用也不告诉他,害得他根本就不知道还要交车辆通行费。

    经过这次事件后,老杨暗自决定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是买车还是卖车,不管交易的对方是自己的亲戚还是朋友,涉及经济利益的东西,最好都要一一算清楚。如果自己不熟悉车辆手续,可以请一个懂的朋友来帮忙。只有这样做才能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也维护了朋友之间的友情不受伤害。虽然如此,老杨再次见到那位朋友的时候,心中依旧会有诸多的不快。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朋友再亲也亲不到兄弟那份上,你仔细回忆下,身边多少亲兄弟姐妹因为财产分割等事而闹得不可开交,甚至上了法庭呢?想必不少,利益面前,人人都会为自己争取。如果不能适时地和朋友把情况说明,把彼此的付出和收获说明,只会让日后出现恩怨。有时候,一点点小账,譬如说你少送朋友一份礼都可能断送一份友情,这至少说明你不够重视这位朋友,别人又何必苦苦哀求和你做朋友呢?

    与朋友算明账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反而是一种优秀的交际手段,它能够很好地帮助你维护每一份人脉关系。以下列出了几点需要参考的事项和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分清楚彼此财产的归属

    不要以为感情深了,朋友之间可以不分你我,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这是错误的,共用或者借出去的东西绝对要分清楚,说明白。不然到最后,东西坏了,又不好意思让对方赔,只能自认倒霉,在心中会自然形成一种排斥感,朋友间的矛盾就此产生。

    (2)礼尚往来,该谁请谁请

    不要以为你跟朋友关系好,就可以让朋友总是请客或者掏油钱等等。偶尔一次、两次,或许受得了。时间一久,再大方的人都会不爽。所以,和朋友结伴出行或者聚餐时,事先讲明费用大家分摊,这样不仅大家玩得快乐,还能增加朋友之间的友谊。提倡AA制,或是这次你请,下次我来,毕竟谁的钱来得都不容易。

    (3)嘴上留德,保持风度

    有些朋友可能和你特别熟悉,熟到那种连他家你都可以自由出入的地步,但这并不代表你就可以对他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的。越是要好的朋友,越是要彼此尊重,因为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人,要掌握开玩笑的尺度。对朋友的东西不经同意一定不要乱翻,更不要多加评论。你以为只是在调侃,却会让朋友心生不满,让人觉得你不尊重人。

    (4)保持和朋友爱人的距离

    和朋友感情再好,也不能和他的爱人产生纠葛。你永远要记住,在爱情上谁都是自私且多疑的。哪怕你和他的爱人是同学、同事,也要保持好距离,该有的礼节,譬如称呼嫂子、弟媳等等,一个都不能少。

    (5)算账的最好办法就是尽量做到无账可算

    不要把朋友的私人物品当成自己的东西,也不要总和朋友黏在一起。个人有个人的生活,不要强求朋友总是陪着你,和你一起做任何事。这样下来,账很可能就算不清楚了。朋友也会觉得和你交往太累,而且得不偿失。

    (6)少让朋友帮你做决定

    有些人习惯把一些难以抉择的事情交给朋友来决定,这样的期许会让朋友感到压力。对于朋友来说,当他替你做决定的那一刻,他就要承担做完决定的后果。也许,你不会怪朋友,但是朋友自己也会责怪自己。那么,这笔账就算不清楚了。同样,我们也不要去帮朋友做重大决定。我们可以给朋友建议或者听取一些朋友的意见,而不是帮朋友做决定。

    做朋友毕竟不是一个人的事,你得考虑到对方的感受。特别是有关钱财往来的事情,一定要明明白白地算清楚,譬如借钱一定要打欠条,哪怕是朋友出于客气不打欠条,你也要主动要求。欠人的就该快还,别以为关系好就可以推迟不还,朋友是相信你才借给你,别辜负了这份情谊。总之,朋友帮你做任何事都不是应该的,算清楚这笔账,让朋友满意,也让自己安心。

    8.关系是吃出来的——饭局中的学问

    2011年零点调查公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总结了中国人最新的社交趋向,其中,“饭局社交”仍是中国人最为普遍的社交方式,全部受访者中有一半参加过饭局社交。在中国,交友吃饭、办事吃饭、红白事吃饭,凡是能产生社交能动性的都会选择饭局,“民以食为天”的口号得到了最大化的实践。

    人们喜欢在饭局里解决问题,喜欢在饭局里面交友,喜欢在饭局里闲聊、拉关系、谈生意。绝大多数应酬都会有饭局的出现,甚至以饭局为高潮或压轴戏。多样化的人际关系在这里交错,有尔虞我诈,也有温馨和谐,饭局是一个小社会,饭局中的学问更是不能忽视。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语出惊人地提出一个概念: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是“吃出来”的。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依靠的是血缘亲情,而中国人的血缘关系是吃出来的。例如在中国,兄弟是一种非常亲近的关系。没有任何实际血缘关系的人,要称兄道弟,把一种非血缘的关系拉近成为一种近乎血缘的关系,往往就是靠请客吃饭。易中天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生人”就是没有进过厨房、没有经过“烹调”的关系,经过“烹调”了就成了“熟人”。

    易中天还提到外国人自己点的菜自己吃,埋单时采用AA制,如果你让他吃你点的菜,他会认为你在强迫他,而中国人吃饭喜欢人越多越好。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我为群体选择,群体为我负责;而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则是个体意识,个人选择,自己负责。

    由此,易中天继续解释:西方社会的最小构成单位是个人,而中国社会的最小构成单位却是家庭。中国人特别注重家庭。国家、公家、人家、自家,凡事都脱不开这个“家”,中国人对血缘的重视,延展到了整个社会,决定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

    钱钟书曾著文写道:“吃饭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社交的吃饭种类虽然复杂,性质极为简单。把饭给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餐桌是应酬交际的重要媒介,更是广交朋友的好地方,它不仅能快速缩短宾主之间的距离,更有助于消除误解摩擦,而且可以扩大视野和圈子。

    虽然吃饭并不难,但应付饭局就不是一件易事了。要知道,饭局如战场,餐饮无小事,但是饭局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无论是作为饭局的主办人还是被请之人,无论是点菜还是用餐,无论是吃菜还是喝酒,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有一套我们不能忽视的规矩和礼仪,那么,我们就简单地掌握几个方面。

    (1)饭局的点菜问题

    毕竟饭局的中心还是吃饭,然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饮食禁忌、饮食偏爱,“众口难调”。所以,我们在点菜时需要顾及桌旁的每个人,做到尽量让每个人都满意。

    (2)饭局上的主要话题

    参加饭局不能无缘无故,也不能毫无理由。任何一场饭局,都或多或少都有其缘由,譬如:婚丧嫁娶、升职加薪、求人办事等等。无论如何,请客吃饭只是走个形式,饭桌上的交流与沟通,才是重中之重。为了避免饭局冷场,我们就得学会找理由,找主题来让饭局热闹起来,“沉默是金”的理念在饭局上并不适用。

    (3)饭桌上的喝酒问题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中国人喝酒,喝的不仅仅是酒,更是一种意境,在推杯换盏之间,达成“醉翁之意”。于是,中国人的饭局上,劝酒与推酒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请记住,喝酒不是目的,把酒言欢加深感情,建立友谊才是目的。

    (4)饭局上的礼仪问题

    这点很宽泛,包括的内容有很多,譬如说:座次、敬酒顺序、倒酒顺序等等,一定要保持在饭局上的风度,这点关乎你在别人心中的社交形象。饭局既是一个展现自己的地方,更是一个考验自己的地方。做到有礼有节,才能在饭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5)结账问题和散伙问题

    吃饭就得付账,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但由谁付账,怎样付账,不得不注意起来,不然很可能让你前功尽弃。尽量礼貌地告诉服务员:“请帮我们结账。”然后耐心地等待服务员拿单子收钱,而不是自己跑到柜台上结账,否则会显得很不雅观。结账时一定要大方结账才能给同伴留下好印象。走出饭店之后,一定要后走,把同伴送上车,打好招呼才离开。如果方便的话,尽量送醉酒的同伴回家。这是一份人情,不能错过。

    饭局上觥筹交错,你来我往,很精彩也很复杂。我们想要在饭局上结交朋友,就一定要主动地去攀谈,风趣而不低俗。保持自己的形象,有风度更要有“温度”,让朋友感到舒适。在饭局多如牛毛的今天,错过了这块社交宝地,实在是一大损失。不如利用起这些饭局学问,让饭局成为自己的朋友的“集散地”,成为自己人脉的“秋收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