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周文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周文质(?—1334),字仲彬,建德(今属浙江)人,后居杭州。与钟嗣成相交二十余年。中年去世。善绘画,谐音律。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只有《苏武还朝》有残曲,其他皆不传。《全元散曲》录存小令四十三首,套数五套。

    [双调]落梅风

    周文质

    鸾凤配,莺燕约,感萧娘①肯怜才貌。除琴剑又别无珍共宝,只一片至诚心要也不要?

    【注释】

    ①萧娘:这里是对爱恋女子的爱称。

    【译文】

    鸾鸟和凤凰才能相配,黄鹂鸟和春燕各有自己的相好,十分感激你肯于怜爱我的才和貌。但是我除了古琴和宝剑没有其他一点点珍宝,我只有一颗至诚的爱心你要还是不要?

    【评析】

    这如同一首求爱的情歌。古今中外的爱情都是一样的,都是两情之间的愉悦和相互吸引,爱情最核心的内容还是男女双方的真心相爱,是没有其他任何附加条件的终身相许和陪伴。这样的爱情才是健康美满的。“鸾凤配,莺燕约,感萧娘肯怜才貌”,开门见山直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鸾鸟和凤凰,黄鹂和春燕都是禽鸟中忠于爱情的典范。“萧娘”一语出自唐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这里的“萧娘”一词便充满对对方的爱和尊敬。“肯怜才貌”应该是女子对男子的答复。“怜”本身就是爱的意思,正因为女子有了这样的态度,男子才表达自己的忠心和爱心。“除琴剑又别无珍共宝,只一片至诚心要也不要”,落地有声,态度鲜明果断。我虽没有珍珠宝贝,不是大款,但是我有古琴和宝剑,其实这样两件暗示出男子的风度和才能,会弹奏古琴,会舞宝剑,这也是古代文人综合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便是前面说的“才”,而更重要的是“一片至诚心”,这是最可宝贵的,是金山银山都换不来的。真正的爱情就是这种双方的至诚心的碰撞,把一切功名地位,金银财宝都排除在外的真纯的爱情。而这两句恰恰如此,柔情细语却斩钉截铁,落地有声,感人至深,具有永恒的魅力。这样的男人值得嫁,相信那女子一定会接受这美好的求婚书,相信二人的婚姻是幸福美满的。

    [越调]寨儿令

    周文质

    挑短檠①,倚云屏②,伤心伴人清瘦影。薄酒③初醒,好梦难成,斜月为谁明?闷恹恹④听彻残更,意迟迟盼杀多情⑤。西风穿户冷,檐马⑥隔帘鸣。叮,疑是珮环声⑦。

    【注释】

    ①挑短檠:挑亮短灯檠上的灯。短檠,矮的灯架,比较低贱。②云屏:带有云纹装饰的屏风。③薄酒:劣等酒,有时也称少量的酒。④闷恹恹:郁闷心烦貌。⑤多情:多情的人,指思念的情人。⑥檐马:古代房檐上挂的金属片。⑦珮环声:佩玉的响声。

    【译文】

    挑亮矮矮灯架上的萤豆青灯,无精打采地倚靠着云纹装饰的屏风。屏风上有个伤心人的清瘦身影。喝点薄酒刚刚清醒,好梦也难以做成,倾斜的月光不知在为谁照明?心情烦闷焦躁一直在听打更的音声,意念深深在盼望那位多情人归来的音声。秋风穿过窗户显得有点清冷,房檐上的铁马隔着门帘响了一声“叮当”,我竟怀疑是佩玉的响声。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清贫的儒生深夜相思的情怀,与一般描写女子相思的作品不同。“挑短檠,倚云屏,伤心伴人清瘦影”,开篇三句直接刻画一个半夜未眠深思的士子形象。“短檠”是古代贫士读书时用的照明工具,与富贵人家的长灯檠不同,只此二字便点明此人的身份。“挑”是挑亮的意思,点油灯时间一长就结灯花,灯火便一跳一跳的,昏暗不明,就需要用东西把灯花拨弄一下。挑完灯花后便百无聊赖倚靠屏风坐着,这时一瞥眼看见屏风上的人影很清瘦。这三句在行为动作上有先后,属于写实手法。“薄酒初醒,好梦难成,斜月为谁明”是倒叙,是自己睡了一觉醒后的动作和感受。喝酒不多故容易醒来,而想要做个好梦都没有成功。斜月暗示已经到下半夜了,“为谁明”三字和最后一句在意脉上有内在的联系,都需要仔细分析才可以理解。因为他在考虑:月光是在为谁照明呢?难道是为她?这可能是偶尔出现的思维,因此才会产生最后的幻觉。“闷恹恹听彻残更,意迟迟盼杀多情”写其专注多情,几乎听了一夜,盼了一夜。“西风穿户冷,檐马隔帘鸣。叮,疑是珮环声”,最后几句是一个小细节:秋风穿过窗户,屋檐上的风铃响了一下,于是他怀疑是她来了,是戴的佩玉的响声。最后的小细节极其精彩,刻画出一个至情至性的男子形象。全篇通过人物的动作、心理的描写和刻画,表现一个男子深切真实的相思情怀,人物形象很鲜明生动。

    [正宫]叨叨令·悲秋

    周文质

    叮叮当当铁马儿①乞留玎琅②闹,啾啾唧唧促织儿③依柔依然④叫。滴滴点点细雨儿淅零淅留⑤哨,潇潇洒洒梧叶儿失流疏刺⑥落。睡不著也末哥⑦,睡不著也末哥,孤孤零零单枕上迷模登⑧靠。

    【注释】

    ①铁马:即屋檐上挂的风铃。②乞留玎琅:口语化的象声词。③促织:蟋蟀别名。④依柔依然:口语化象声词。⑤淅零淅留:口语化的象声词。⑥失流疏刺:口语化的象声词。⑦也末哥:衬字,无实义。⑧迷模登:口语化形容词,无精打采,迷迷糊糊貌。

    【译文】

    叮叮当当的铁马声叮呤当啷一个劲儿地闹,唧唧咕咕的蟋蟀凄凄凉凉地叫,点点滴滴的细雨就稀里哗啦地往门窗上哨,飘飘扬扬的梧桐树叶就一个劲刷拉刷拉地掉。实在是睡不着哇!实在是睡不着哇!一个人孤孤零零在单人枕头上懵懵懂懂迷迷瞪瞪地连委带靠。

    【评析】

    聆听秋声而悲时节之摇落,孤枕难眠叹人生之苦短,反映离群索居时的普遍哀愁,是古典诗词曲中最常见的主题,也是人生最常遇到的情怀。这首小令如题“悲秋”,便是抒发悲秋主题的。开头四句对于秋声的选择都具有典型性。“叮叮当当铁马儿乞留玎琅闹”写风吹铁马发出的声音,是很刺激失眠人神经的,当年唐明皇在安史乱中入蜀,唐代这种声音便肝肠寸断,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诗句,后来的词牌《雨霖铃》也起源于此。“啾啾唧唧促织儿依柔依然叫”写蟋蟀哀鸣的声音,也是古代典型的悲秋之音,甚至在《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对于蟋蟀声音的描写。“滴滴点点细雨儿淅零淅留哨”的“哨”字应该是“潲”,即风吹雨点斜打门窗之声。“潇潇洒洒梧叶儿失流疏刺落”写梧桐树叶飘落之声,树叶飘零乃衰飒之景,都是极其细微的声音,而抒情主人公却都听得清清楚楚,可见其清醒的程度。“睡不著也末哥,睡不著也末哥”两句重复抒发焦虑的感叹,写出其辗转反侧,反复呻吟的内心痛苦。“孤孤零零单枕上迷模登靠”则表现其孤独凄凉、迷惘困倦的神态。全篇以叠字和象声词为主,造成一种音韵流畅,意境鲜明,有声有色有神情的意境。而且句法生动活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