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俄罗斯-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彼·康恰洛夫斯基(1875—1956年),俄罗斯画家,后成为苏联美术研究院院士。

    [2]瓦·谢罗夫(1865—1911年),俄罗斯画家。

    [3]米·弗鲁别利(1856—1910年),俄罗斯画家。

    [4]维·瓦斯涅佐夫(1848—1926年)与阿·瓦斯涅佐夫(1856—1933年),兄弟二人皆为俄罗斯画家。

    [5]以下简称绘画学校。

    [6]共济会——18世纪在欧洲各国产生的神秘宗教组织。参加共济会的人大多是特权贵族或资产阶级上层社会人物。

    [7]即托尔斯泰。

    [8]安·鲁宾斯坦(1829—1894年),俄罗斯钢琴家,实际上于1894年11月8日逝世。

    [9]彼·柴可夫斯基(1840—1893年),俄罗斯作曲家,实际上于1893年11月6日逝世。

    [10]帕·特鲁别茨科伊(1866—1938年),俄罗斯雕刻家。

    [11]亚·尼·斯克里亚宾(1872—1915年),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1904—1909年侨居国外。

    [12]传说莫斯科古代有四十个教区,每个教区有四十座教堂,即1600座教堂。

    [13]彼·谢·万诺夫斯基(1822—1904年),他于1881—1897年任俄国陆军大臣,1901—1904年任教育大臣。

    [14]指罗季昂诺夫在《列·尼·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中的莫斯科》一书中所描绘的一个夜晚,即1894年11月23日,托尔斯泰在老帕斯捷尔纳克家听音乐演奏时将小帕斯捷尔纳克从梦中惊醒的情况。参见本篇《幼年》的第五节。

    [15]安·别雷(1880—1934年),俄罗斯作家,俄国象征主义理论家与代表人物。

    [16]维·赫列勃尼科夫(1885—1922年),俄罗斯诗人。

    [17]沃·莫扎特(1756—1791年),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音乐派的代表人物。

    [18]约·菲尔德(1782—1837年),爱尔兰出生的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从1802年起移居俄国,从事演奏和教育事业。

    [19]亚·勃洛克(1880—1921年),俄罗斯诗人。

    [20]指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欺骗群众于1905年10月17日颁发的诏书。

    [21]叶克千尼亚是东正教的一种祷告。

    [22]维·伊万诺夫(1866—1949年),俄罗斯诗人,1924年移居意大利,死于罗马。

    [23]尤·巴尔特鲁沙伊蒂斯(1873—1944年),立陶宛诗人。

    [24]尼·阿谢耶夫(1889—1963年),俄罗斯诗人,于1914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夜笛》。

    [25]玛·茨维塔耶娃(1892—1941年),俄罗斯女诗人,在俄罗斯时出版过《黄昏纪念册》(1910)、《神灯》(1912)、《两本书的摘录》(1913)、《少年诗篇·1912—1915》(1915)、《里程碑》(1921),1922年流亡国外,1939年夏回到苏联,1941自杀身亡。

    [26]本·琼森(1572?—1637年),英国剧作家。诗人,评论家。

    [27]维·科米萨尔热夫斯卡娅(1864—1910年),最初是皇家剧院的演员,于1904年建立自己的剧院,演出契诃夫、高尔基、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者。

    [28]汉姆生(1859—1952年),挪威作家。

    [29]斯·坡什贝塞夫斯基(1868—1927年),波兰作家。

    [30]玛·安德烈耶娃(1872—1953年),高尔基的第二任妻子。

    [31]哥特式,是建筑方面的一种样式,是欧洲12—15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

    [32]斯·德罗仁(1848—1930年),俄国农民出身的诗人,自学成才,早年作品倾诉了农民的哀怨,十月革命后写了一些歌颂新生活的诗篇。

    [33]维尔哈伦(1855—1916年),比利时法语诗人、剧作家、文艺评论家。

    [34]瓦·奥·克柳切夫斯基(1841—1911年),俄国历史学家。

    [35]康·索莫夫(1869—1939年),俄罗斯画家、版画家,“艺术世界”社团成员。

    [36]尼·萨普诺夫(1880—1912年),俄罗斯油画家,“蓝玫瑰”社团成员。

    [37]尼·克雷莫夫(1884—1958年),俄罗斯油画家。

    [38]米·拉里奥诺夫(1881—1964年),俄罗斯画家,舞台美术家。

    [39]纳·冈察罗娃(1881—1962年),俄罗斯女画家,舞台美术家,1915年移居巴黎。

    [40]勃纳尔(1867—1947年),法国画家。

    [41]维亚尔(1868—1940年),法国油画家、版画家和舞台美术家。

    [42]马蒂斯(1869—1954年),法国画家,野兽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43]罗丹(1840—1917年),法国雕刻家。

    [44]谢·杜雷林(1877—1954年),苏联文艺学家、艺术学家、戏剧批评家。

    [45]维·别林斯基(1811—1848年),俄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政治家,人们称他为“狂暴的维萨里昂”。

    [46]伊·安年斯基(1856—1909年),俄国诗人。

    [47]谢·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

    [48]兰波(1854—1891年),法国诗人,象征主义者。

    [49]《缪斯革忒斯》是莫斯科象征主义者创办的一种刊物(1910—1917年)。

    [50]《阿波罗》是彼得堡的一种文艺杂志(1909—1917年)。

    [51]马人,又称肯陶洛斯人,是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马生物,森林中的精灵。传说他们性格野蛮,嗜酒如命。

    [52]鲍·萨多夫斯科伊(1881—1952年),俄罗斯作家、文艺评论家。

    [53]费·斯捷蓬(1884—1965年),俄国哲学家、作家、文艺评论家,1922年出国,死于慕尼黑。

    [54]格·拉岑斯基(1859—1939年),俄罗斯哲学家、翻译家(主要翻译法德文学作品)。

    [55]埃·梅特涅尔,笔名沃尔芬格,1912年在缪斯革忒斯出版社出版过《现代主义与音乐》一书。

    [56]弗·尼连德(1883—1965年),俄罗斯诗人、翻译家。

    [57]弗·申罗克(1853—1910年),俄罗斯文艺学家。

    [58]米·彼得罗夫斯基(1887—1940年),俄罗斯文艺学家,翻译家。

    [59]列·埃里斯(1879—1947年),俄罗斯诗人、批评家,1913年迁居瑞士。

    [60]波德莱尔(1821—1867年),法国诗人,代表作有诗集《恶之花》等。

    [61]谢·梅尔库罗夫(1881—1952年),俄罗斯雕刻家。

    [62]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即托尔斯泰的夫人。

    [63]厄尔布鲁士峰为欧洲最高峰,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处的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边界的高加索地区。

    [64]娜塔丽娅·尼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1812—1863年),普希金的妻子。

    [65]乔·布鲁诺(1548—1600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无神论者。

    [66]俄国19世纪30至70年代哲学和社会思想的派别,与“西方派”对立,强调俄国历史道路的特殊性。

    [67]费·丘特切夫(1803—1873年),俄国抒情诗人。

    [68]康·巴尔蒙特(1867—1942年),俄罗斯诗人。

    [69]迦梨陀娑(350—472年),印度诗人与戏剧家。

    [70]斯温伯恩(1837—1909年),英国诗人、剧作家、评论家。

    [71]安·阿赫玛托娃(1889—1966年),俄罗斯女诗人。

    [72]薇拉·斯塔涅维奇(1890—1967年),俄罗斯女翻译家。

    [73]帕·亚什维里(1895—1937年),格鲁吉亚诗人、社会活动家。

    [74]“希加廖夫”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群魔》中的反面人物,此处暗喻1937年叶若夫迫害无辜知识分子的罪行。

    [75]亚·法捷耶夫(1901—1956年),俄罗斯作家。沙沙是他的昵称。

    [76]谢·特列季亚可夫(1892—1939年),俄罗斯作家。

    [77]瓦·舍尔舍涅维奇(1893—1942年),俄罗斯诗人,翻译家。

    [78]亚·格林(1880—1932年),俄罗斯作家。

    [79]阿·托尔斯泰(1817—1875年),俄国诗人、剧作家。

    [80]伊·谢维里亚宁(1887—1941年),俄罗斯诗人。

    [81]阿·科利佐夫(1809—1842年),俄罗斯诗人。

    [82]伊万王子是俄罗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他曾经不辞艰险地骑着灰狼去捉火鸟。

    [83]伊·邓肯(1877—1927年),美国舞蹈家,曾一度与叶赛宁结为夫妻。

    [84]列夫(全称:左翼艺术阵线),1922年在莫斯科出现的文学团体,创办过《列夫》(1923—1925年)和《新列夫》(1927—1928年)杂志,1929年改组。

    [85]鲍·皮利尼亚克(1894—1941年),俄罗斯作家。

    [86]伊·巴别尔(1894—1941年),俄罗斯作家。

    [87]康·费定(1892—1977年),俄罗斯作家。

    [88]伊·爱伦堡(1891—1967年),俄罗斯作家。

    [89]爱·巴格里茨基(1895—1934年),俄罗斯诗人。

    [90]维·赫列勃尼科夫(1885—1922年),俄罗斯诗人。

    [91]奥·曼德尔施塔姆(1891—1938年),俄罗斯诗人。

    [92]尼·古米廖夫(1886—1921年),俄罗斯诗人。

    [93]普鲁斯特(1871—1922年),法国作家。

    [94]即巴黎大学。

    [95]尼·纳季拉泽(1895-?),格鲁吉亚诗人。

    [96]奇·塔比泽(1895—1937年),格鲁吉亚诗人。

    [97]格·列昂尼泽(1899—1966年),格鲁吉亚诗人。

    [98]西·契科瓦尼(1903—1966年),格鲁吉亚诗人。

    [99]即帕斯捷尔纳克的妻子——季娜伊达。

    [100]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法西斯德国轰炸英国首都伦敦。

    [101]指当时彼尔卓夫等人发表文章批判阿赫玛托娃的诗。

    [102]阿斯穆斯,苏联哲学史教授。

    [103]舒拉和伊琳娜,帕斯捷尔纳克的弟弟与弟媳。

    [104]任尼亚,帕斯捷尔纳克与第一任妻子生的长子。

    [105]奥·别尔戈利茨(1910—1975年),俄罗斯女诗人。

    [106]是《日瓦戈医生》最初的一个书名。

    [107]在这之前,弗雷登别格给帕斯捷尔纳克的信中谈到当时列宁格勒大学的学术气氛时,引用了契诃夫的剧本《海鸥》中特列普列夫的一句话:“而你们呢,因循守旧的老顽固们,你们一手把持了艺术领域中的大权,你们只认为你们的所作所为才是合法的,而其余的一切你们都要压制。”

    [108]即奥莉娅的爱称。

    [109]玛苏拉是帕斯捷尔纳克的表姐或表妹——马·阿·马尔科娃。

    [110]任涅奇卡是叶甫根尼娅的爱称,是帕斯捷尔纳克第一任妻子。

    [111]指奇奇昂·塔比泽和帕奥洛·亚什维里。

    [112]这是波罗的海铁路线上的几个火车站站名,是帕斯捷尔纳克与弗雷登别格通信中表示少年时代爱恋的象征。

    [113]电话确实是阿里阿德娜打的,那次她去莫斯科,未能和帕斯捷尔纳克见面。

    [114]伊丽莎白·雅科夫列夫娜·埃弗伦是阿里阿德娜的姑姑。

    [115]季娜伊达·米德罗法诺夫娜·舍尔凯维奇是伊丽莎白·雅科夫列夫娜的女友,她们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

    [116]指帕斯捷尔纳克的情人奥·伊文斯卡娅,她在这之前不久被捕。

    [117]阿斯穆斯的第一任妻子。

    [118]阿狄克——即阿德里安·涅高兹,他是帕斯捷尔纳克和第二任妻子的儿子,死于1945年。

    [119]即诗人契科瓦尼及他的夫人。

    [120]即诗人列昂尼泽及他的夫人。

    [121]即列昂尼泽的长女涅丝坦。

    [122]斯·米·希特罗娃——当时是国家文学出版社的编辑。

    [123]指《日瓦戈医生》。

    [124]这句话是用希腊文写的。

    [125]年伊文斯卡娅被捕入狱,由于集中营中只允许与近亲通信,帕斯捷尔纳克便以“妈妈”的名义给她寄去明信片。

    [126]即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