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学经典-其他性格表现方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快乐

    我们能很容易地以个人给别人带来的帮助或快乐为依据,判定其到底拥有多少社会感,这点我们已经留意到了。常让别人快乐的人看起来很幽默,因此能吸引更多的目光。一直很快乐的人会让人更愿意亲近。人们往往会认为这种人充满同情与爱心,认为这些表现标志着他充满社会感,进而对他产生更多的好感。这种人从来不会沮丧或是忧虑,总是表现得很高兴,就算情绪不佳,也绝不会让别人受到影响。他们总能让身边人被自己的快乐感染,让生活看起来更加美妙且有意义。这种人的一切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讲话方式,善解人意,以及种种外部表现,包括服装、姿态、欢快情绪与笑声等,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他们本人也成为了众人眼中的良善之人。

    日常生活中,任何人身边都有这种人存在。作为心理学方面的专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颇有眼光,他说:“根据个人的笑声了解其性格,比根据枯燥无味的心理学理论了解其性格更加简单。”笑的种类自然有很多,能增进或毁坏人际关系的笑声都是存在的,例如常有落井下石、有挑衅味道的笑声,从缺乏同情的人那里发出来。有一部分人根本不会笑,逃避社会和其他人,连让自己快乐的能力都没有,更别提让他人快乐。另有少数人也难以给其他人带去快乐,他们总是缺乏乐观的态度,只能看到生活中痛苦的方面。他们似乎有心想要遮挡一切光明,他们所在的地方总是阴沉沉的。他们只在被迫或想让人觉得他们很快乐的情况下,才会勉为其难笑一笑,平时没有半点笑容。充满同情心的人,跟以敌对态度对待人类社会的人在实质方面的差异,至此已经展露出来了。

    热衷于让人扫兴、强行干预旁人的人,跟充满同情心的人完全相反。这种人肆无忌惮地宣传,哀伤与痛苦充斥着世界的每个角落。他们好像已经难以承受生活的沉重压力了,在人生旅途上步履维艰。所有微不足道的难题都会被他们夸张渲染,他们心目中的未来灰暗而令人失望。而且他们还会在其他人觉得快乐时,竭尽全力打击对方的积极性。这说明他们对自己和其他任何人而言,都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们会因身边人生活得很好而感到焦虑,想在其中找到糟糕的点。他们会用言语乃至行为骚扰旁人,此举不仅会对旁人的幸福造成损害,还会把他们变成旁人眼中毫无感情的人。

    第二节 思维和表达的方式

    有些人的思维和表达的方式总是给人一种极度虚伪、做作的感觉,因此极易让人记忆深刻。思考、讲话时,这种人的思维好像被种种格言、俗语彻底掌控了,他们张口要说什么话,旁人马上就能猜出来。他们说的话就像低级小说,全是从末流报纸上看来的烂俗的公式化语言。他们到底是何种人,在这种表达方式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普通人不愿或不能说的很多话,他们却会想,却会说。某些情况下,连他们自己都会吃惊,自己的言语居然粗俗至此。他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娴熟地说出一堆套话,无论思考还是行动,都遵循末流报纸、电影中已经用滥的方法,完全不了解在该问题上旁人有何看法。简而言之,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这些老生常谈,而这刚好能作为他们心智发育不健全的确切证据。

    第三节 幼稚

    常有一种人让人觉得,他们一直滞留于小学时期,好像从那时便已停止发展。他们在家里、工作中、社会上,无一不是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急不可耐地寻找发表见解的良机,跟孩子没什么两样。他们习惯于在公共场所抢答所有问题,好像心急想要众人明白自己知晓一切,应得到很高的评价。这种人必须要在稳定不变的生活环境中才能获得安全感,否则就会变得非常忧虑,因为显然他们那种幼稚的行为方式无法应对生活环境的改变。在知识分子中,这种人往往更加普遍。他们在比较陌生的环境中也许会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表现:一种是冷漠、庄重,跟旁人拉开距离;另一种是自信、博学、融会贯通的全知全能角色。

    第四节 迂腐及固守原则

    通常说来,非常迂腐的人都愿意始终采取相同的做法,也就是不管处理什么事,都以自己眼中能普遍适用的原则为依据,这点很有趣。对他们来说,这一能普遍适用的原则几乎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宝书,不能缺少。此外,他们必将为该原则无法适用于某个问题,感到难以释怀。你看这种人竟迂腐到了这种程度!他们之所以有这种表现,之所以觉得一定要用区区几项规则与定律框定人生中的一切,恰恰是因为安全感的匮乏,我们对此心知肚明。他们若遇到规则与定律无法框定的事物,唯一能做的就是逃避。他们会因其他人遵从跟自己不同的规则非常不悦,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伤害。如此固守原则,不懂得因时制宜,无疑会将巨大的权力感赋予当事人。过分固守原则之人,必然会有种真理全由自己掌控的感觉。生活中有很多人拒绝服兵役,理由是为了自己的良知,这其实是种反社会的举动。极强的虚荣心与掌控欲,才是借良知拒绝服兵役之人再三突出良知的根源所在,这是我们的观点。

    工作勤奋,业绩优秀,也不能减轻过分固守原则之人异常突出的迂腐与索然寡味的程度。这种人多半缺乏创新,缺乏广泛的兴趣,脑海中全是奇怪的思想,让人难以置信。例如其中一部分人也许会有只从楼梯靠外那一侧,或路上石板的接缝处行走的怪习惯,一部分人则总是走自己习惯的路线,绝不改变。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这种人往往缺乏同情,固守原则耗费了他们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他们的执拗、自负、对身边环境的排斥,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剧。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一切比较陌生的新状况,并将迎来彻底的失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始终固守自己的原则,不懂得因时制宜,他们执意相信做任何事都要依照规矩,无论何事,若缺少了他们神奇的规则与定律,就不可能做到。他们一定会慎重避免所有改变,以逃避上述可能的威胁。由于他们在适应冬季时花费了很多心血才成功,因此很难再适应刚刚降临的春季,他们会害怕外面温暖的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跟更多人见面,因此情绪低落也是很顺理成章的。总之,这种人会在春季刚刚降临时表示自己很不舒服,发出怨言。这种人更适合不需要太多创新的工作,这是由他们较低的适应能力决定的。任何雇主都不会让他们做有挑战的工作,直至他们把这个缺陷矫正过来。这种性格特征其实只是种不正确的生活态度,并非源自遗传或难以改变。这样的生活态度深深扎根于这种人内心,在此基础上彻底掌控了其人格,到了最后,凭借在其心里建立的种种根深蒂固的成见绑住了他们,让他们再也无法逃脱。

    第五节 温顺

    还有一种人无法适应需要创新的工作,就是性格太过温顺的人。有人向其下达命令,提供方法,这种人便不会有自己的思想,坦然接受。即他们在生活中遵从其他人制定的规则与法度,已经成了习惯,以至于在选择不需要很多创新的工作时,简直身不由己。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这种温顺的态度,例如温顺有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鞠躬行礼,小心翼翼。这种人对别人鞠躬行礼,专心聆听别人的话语,在将别人的命令付诸实践,复述别人的思想时,表现得毫不犹豫,这些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温顺与遵从就是他们心目中尊敬的代名词。某些情况下,这种想法会非常执拗,让人无法相信。例如有一部分人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除非有人能让他遵从。这说明只靠温顺解决人生问题之人的温顺,必然有不可告人的成分,但也仅此而已,并不意味着最佳人类模板是一味追逐掌控地位的人。

    温顺的确被很多人当成了一种基本的人生行为规范,且只针对女性而非用人。有种牢牢扎根于人们内心的口头行为规范,即顺从是女性应有的美德。更有甚者,很多人将该规范当成了一项真理,不可动摇,坚持温顺是女性仅有的意义。该观点严重破坏了人类的文化和一切关系,直到现在,其依旧因自身引发的极其深远的坏影响而难以铲除。很多女性也相信,自己要永远遵守温顺与遵从的法律。但该观点不会让任何人获利,有时候,还会有人发出怨言,原本所有事情都有可能得到改善,却被女性这种温顺的表现阻挠了。

    从以下案例中,我们能得出两个结论:其一是任何人都不能没有任何条件就对他人完全顺从;其二是温顺的女性终有一日会变得非常依赖他人且无法再为社会创造价值。一名女士与一位很有名的男士相爱,两人结了婚。女士与其丈夫都觉得,身为女子,一定要温顺。不停地承担家庭责任,照料自己的家人,好像成了女士人生中的全部,这导致她变得跟机器没有区别。她逐渐失去了所有独立自主的思想,身边人也从不认为她诸事顺从有何不当,对此习以为常。但是她这种温顺并没有让什么人真正获利。

    在该案例中,情况并未演变到无法收拾的程度,毕竟其中牵涉到的都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社会阶层。但由于女性必须温顺的思想引发大量矛盾斗争的概率很高,因此大部分人都不像该案例这样走运。例如丈夫执意相信,妻子天生就应诸事顺从,可没有任何条件便一直顺从他人一切命令的人是不存在的,因此终有一日,这名丈夫与妻子会爆发矛盾斗争。

    选择丈夫时,受温顺的观点影响很深的女性会选看起来独断专行的男人。迟早有一天,这种极不自然的关系会让夫妻双方公然开战。这种女性的千依百顺,某些时候还会给人一种有意为之的感觉:为证实女性的温顺有多愚蠢,于是以一种荒诞滑稽的方式展现出来。

    避免夫妻矛盾,以下方法十分切实可行,对此我们一早便已了解:男女双方要以合作式劳动分工作为基础,才能生活和谐,即夫妻双方是平等合作关系,不存在征服和被征服的立场。不管怎样,这都为我们制定了一项标准,用于权衡个人文明的程度,哪怕其现在可能还仅仅是一种理想。

    在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中,温顺扮演着重要角色,让女性负担沉重,很难脱身。而在阶级关系中,温顺也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古代,社会上实行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奴隶制度,准确说来,现在全世界的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奴隶的后裔。曾有几个世纪,社会上分为界限鲜明、相互对立的两个阶级,这段历史早就过去了,但在部分人之中,等级制度至今也没有消失,还是有人不得不向别人臣服,特殊阶级在任何时间都可能产生。古代人大多持有这样一种观点,主人为免弄脏了手,不用参与一般的劳动,这种卑贱的工作应交由奴隶去做,而且除了发布命令外,主人还具备所有优秀的品格。总之,一群最优秀的人构成了彼时的统治阶层。在平时的用词中,就有相关的表现,如希腊语中的“贵族”一词就是最优秀的人,“贵族统治”一词就是最优秀的人对政权的统治。而所谓“最优秀”与道德品格无关,完全取决于权力,即道德评价不牵涉贵族,仅限于奴隶,掌权是贵族与生俱来的责任。

    昔日的奴隶制度与贵族政治,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一直残留至今。人们之间的关系将不断向平等、亲密发展,以前的等级制度将失去一切意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了不起的思想家尼采,在这种情况下还在宣扬应由最优秀的人统治大众,臣服是后者唯一的选择。这说明哪怕到了现在,我们依然很难清除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让大众相信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但单是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思想,对人类文明而言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且该思想最低限度能控制人们别表现得太过分,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一些作用。部分太过温顺的人,总是对人非常感激,且好像认为他人会因自己的存在受到干扰,总是在道歉,可这只是一种表象,千万不要误会他们是甘愿这么做的。这种人其实时常暗暗感伤,觉得自己命运不济。

    第六节 独断专行

    占据高高在上的掌控地位、热烈期待扮演主要角色的独断专行者,跟以上过度温顺之人对比强烈。终其一生,独断专行者都在思考:“我要想大大超越他人,俯视他人,需要做些什么?”这种心愿必然无法达成,这是可以想象的。但独断专行者若没有过多敌对情绪或侵犯举动,就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这种人对发布命令、调集大众怀有强烈的欲望,因此会在大众需要一名领袖时站出来。他们往往会在动乱或革命时期表现出类拔萃,积极推进时代发展。领袖应具备的姿态、态度、欲望,他们全都有,且他们通常早早便开始准备做领袖,因此除了他们,其他人都不可能表现得如此出类拔萃。在家中,他们惯于发布命令,做游戏时一定要做国王、掌权者、将军才高兴。他们会因他人是发布命令者,自己只是听命者而心生焦虑,甚至无法做到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他们若生在和平时期,会成为生意场和社会上的领袖。积极奋进的他们将始终占据最令人瞩目的地位,时常生出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现代社会对这种人评价过高,我们持有异议,可对于他们本人,我们并无意见,只要他们不破坏社会生活游戏规则即可。由于在组织中,他们无论何时都不会像一般的成员一样好好遵守规则,也断然不会想跟其他成员友善共处,因此不妨说他们是这样一个群体:紧邻深渊,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另外,他们将一直处在极度的紧张中,一刻也不能安心,唯一的例外是他们能通过一种方式,为自己的确比其他人水准更高做出证明。

    第七节 情绪和性格

    部分心理学家表示,个人源自遗传的情绪和性格,决定了其生活方式与工作态度。这根本不成立,情绪和性格不是源自遗传,由于过分虚荣、感觉过于敏锐之人会为展现对生活的不满,找到种种理由,因此过分的虚荣与敏感便会作用于这种人的情绪和性格。在向新的目标靠拢时,伸出去的触角一定要先探究一下,再决定接下来要怎么做,过分的敏感也是一样。

    有一种人时常表现得很高兴,不断突出生活中好的一面,不断为营造快乐的气氛,倾尽所有力量,且始终将人生的基调确立为快乐。这种人会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快乐,其中一部分人像孩子一样快乐,这种快乐通常会包含一些幼稚成分,能够打动人心。面对工作,这种人断然不会逃避,遇到问题时,他们好像在参与一项娱乐活动,又好像在猜谜语,带着孩子做游戏的态度,去寻求解决之道,而最美妙、最打动人心的态度,非这种态度莫属。

    另有一种人好像快乐过度,在应该保持庄重的场所也跟孩子一样,总是笑嘻嘻的。在庄重严肃的生活中,绝对不宜采取这种态度,否则可能会在别人心目中树立恶劣的形象。人们往往会因他们这种不认真工作的态度,判断他们不值得信赖,作风散漫,缺乏责任心,遇到真正重大的工作,便不会交由他们负责,可他们的本意多半就是如此。但他们并不是什么优点都没有,他们的快乐跟终日愁云满面的人对比强烈,因此工作时有他们相伴,便能时常感受到巨大的快乐。即相较于满怀哀伤与不满、除了生活中不好的方面什么都看不到的悲观主义者,跟快乐之人维持和睦关系,往往更加简单。

    第八节 不幸

    心理学中有一项最基本的常识,即终有一日,忽略社会生活中毋庸置疑的真理与规律的人,将因此遭受报应。犯下这种错的人,通常会把自己的悲惨遭遇视为不公命运安排的一种不幸,不会从中借鉴失败的教训。他们花费毕生精力,以证实自己的不幸,证实自己得到的一切最后都被不幸掌控,没有一个例外,这便是他们毫无成就的原因。更有甚者,这些不幸之人会产生一种倾向,为自己的不幸感到骄傲,似乎自己命中注定要被一种非同寻常的力量挑中,接受这种不幸的命运。这同样是虚荣引发的结果,这是我们更深层次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观察这种人的言行,会发现他们似乎处在一个恶魔的压迫下。他们认为狂风骤雨中的闪电,以及盗贼、灾难,全都会故意挑中他们下手。

    上述倾向会表现于在任何活动中都想占据核心地位之人的一切行为与思想中。不管对什么人而言,时常遭遇不幸都会非常被动且孤立,这点毋庸置疑。然而,在部分人看来,一切敌对者都在进攻、报复自己,才是自己处境悲惨的原因所在。从童年时期开始,这种人便怀有一种痛苦的信念,大盗、凶手、鬼魂好像都只会做一件事,就是伤害他。可这种想法在我们眼中,除了证明这种人有很强的虚荣心外,什么作用都没有。

    他们的所有言行都将展现出这种态度,这是可以想象的。例如走路时,他们会像有沉重责任压在身上一样,直不起腰来。我们由此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位凯瑞亚迪斯,生生世世都在为希腊神殿及其中圆柱提供支撑。这种人还会以过分沉重、悲观的态度对待所有事物,为何他们没有一样事情是顺遂的,至此便很好解释了。他们在破坏个人生活之余,还对其他人的生活造成困扰,这便是他们总是遭遇悲惨的原因。而由于他们认为不幸的经历能有效吸引他人的关注,因此虚荣便是造就所有这些的根本原因。

    第九节 宗教狂热分子

    到了最后,部分极易误会生活或误会其他人的人会成为宗教信徒,借着宗教的名义,将自己之前做的所有事继续下去。一般说来,这种人都满怀不满与悔恨,将自己的痛苦全都说给上帝听,并已养成了习惯。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只顾及自己,不顾及他人。在他们看来,上帝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让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无论他们做了什么,神圣的上帝都会为之负责。他们认为,自己能借助一些人为方式,拉近跟上帝的距离,如在祈祷时极度专注,以及此外一些宗教仪式。简而言之,亲爱的上帝不理会其他所有事情,只关注他们的问题和烦恼,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这种宗教信仰明显带有大量不符合正统的理论,这些狂热至极的宗教信徒若遇到从前那种宗教法庭,会被最先处以火刑的概率很大。这种人从来没有任何自救的举措或改良自身处境的方法,一味可怜兮兮地对上帝倾诉自己的苦楚与怨言,好像上帝是他们的伙伴一样。他们认为合作跟自己没有关系,是别人的义务与责任。

    为阐释这种虚荣的自我中心膨胀的程度,接下来说一个案例,当事人是个十八岁的女孩。这个努力向上的女孩有强烈的进取心与虚荣心,在她的宗教信仰中,这种进取心得到了清晰的展现。例如无论在何种宗教仪式中,她都表现得非常认真且虔诚。她曾责怪自己违背了戒律,认为有过多不符合正统的成分混入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并经常感觉有罪恶的念头出现在自己脑子里。自责耗光了她的时间与精力,所有人都因她这种强烈的自责判断她已精神失常。人们不知道该对终日在角落中下跪自责、受尽煎熬的她做些什么,要批判她也没有任何借口。牧师想消除女孩内心强烈的负罪感,便说她一定能获得救赎,因为她从未犯下真正的罪过。女孩翌日在路上截住牧师,以严厉的口吻告诉他,鉴于他已将她的罪过转移到了自己身上,今后他便没资格再进入教堂了。这个案例至此已为进取心怎样与宗教信仰掺杂,虚荣心怎样让人以美德与罪行、神圣与堕落、善良与罪恶的评判法官自居,提供了充足的证据,我们的探讨很明显可以到此为止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