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策划经典案例:崔秀芝专辑-让中医药自主创新走向世界——国家宏观战略建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医药产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在面对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不断地创新发展。然而,由于政策、体制、市场、信息、标准、规范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中医药是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的行业,它的快速发展需要从国家的战咯高度进行统筹,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为此,以人民日报社公关信息部为牵头单位的课题组,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申请本课题的策划与研究,为国家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提出建议,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做出努力,力求见实效。然后,再分阶段推进产发展。

    【案例简介】

    本策划为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申报和完成国家软科学项目——《中医药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通过对中医药产业进行系统的调研与分析,在阐述中医药产业发展优势与可行性的同时,分析其在国际市场竞争的不利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政策倾斜的建议。

    目标为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

    第二阶段是围绕着项目的目标,以创新观念进行总体策划。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在筹建中医药产业发展龙头企业上.以理论为指导,按照国际化、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系统整合,扎扎实实做一些实际作。从中药GAP种植基地抓起,全行业逐步形成中医药产案例背景2000年初我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泊溪研究员、中石化杨志勋教授三人,经多次商谈,决定申报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课题,其原由是:21世纪,全球迈向新经济时代,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金融、信息、健康三大战略产业已逐渐形成,以高科技为主导、市场需要为目标的创新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加入、之后,各行各业面临着机遇、中击与挑战。我们必须考虑:哪些行业能够成为中国迎战世界的支柱产业。

    中医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以实践的外壳包含着哲学的内涵。中医药学是国粹.历经千年不衰,源于其对人体生命活动本质的把握和卓著的临床疗效,更源于其对于自然——个体——社会的全面而科学的认识。当前,全球医药制造业出现了重视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趋势,医疗界面临着从治疗到防治的转型,人类社会对传统医学重新审视和重视。这些变化为中医学在全球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不仅适应当代社会对生活观、消费观、医疗观、发展观的转变,适应人们对药品、保健品评价标准的变化,还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今,中医药已经逐渐被世界接受。社会的发展对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形成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支柱产业。

    中医药学不仅蕴涵着巨大的市场利益,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当前,以西方思想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文化与之抗衡,将要失去的不仅仅是巨大的市场份额与经济利益,还将失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机遇。

    产业链,共同推动中医药产业大发展,以达到“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化发展;拓展国内外市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最终目的”。

    第三阶段是帮助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开发、生产21世纪大健康产品。积极努力倡导,按国际标准从中医药GAP的基地种植抓起,环环相接形成产业链。创出中国的拳头品牌,全面拓展目际市场,实现课题目标。

    思维方式

    总体是:以创新思维策划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具体方法可从以下个方面着手。

    1.人才整合。人才是基础。当今,人才资源竞争在世界经济中是最重要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取得成功。选择中医药产业中最优秀人才,整合中医药人才的最强阵容,以团队整体作战的方式,充分发挥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完成国家软科学项目的课题研究。

    2.产业链整合。中医药产业本身是一个大系统,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按照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整合,尤其是对中草药的发展.应从种植的源头抓起,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均能达到国际一流的标准,谋求总体实效。

    3.中医药整合。中医中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这是中国中医药发展的特性。也是中国自主创新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坚实的基础。当前,学术界、企业界某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作法,导致弃医学药,使中医的发展滞后于中药。而中医的滞后又牵制中药的发展。

    以医带药,医药整合,是中医药产业同步发展的方向,也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与周际化的捷径。当前,圉际市场以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对草药的研究和开发,已成果累累。我们目前的很多做法,恰是扬短避长。只有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挖掘中医药的历史宝库,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学,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策划目标

    1.本课题研究可作为国家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依据;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按照国际化、标准化原则,探索产业发展途径,建立中医药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树立产业发展典范;

    3.以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为基础,促使中国成为中医药产业链的国际中心:

    4.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策划原则

    创新是策划之本。本课题创新举措是:宏观着眼、微观人手;创新思维,力求实效,以课题为论点,方案实施为论据,实体构架与研究内容相结合,将课题研究与方案实施同时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步推进。

    1.立足全局,全盘统筹。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思考,对中医药产业发展进行全盘统筹,从国家政策、产业法规、经济目标、市场运作、产品研发、信息引导等全方位进行总体策划。

    2.树立国际大市场观念。中医药产业要瞄准国际大市场,从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化、现代化抓起,推进国际化进程。

    3.产业链的系统化。高新技术是发展中医药产业现代化的关键,实现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必须从技术现代化和产业现代化人手,将生物技术、电子技术融人中医药产业,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链的协调、有序发展,推进中医药科技产业的现代化。

    4.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医药相关行业,拓展中草药的保健品、食品、饮料:化妆品、纺织品等系列产品。在中药农业、工业、科研等方面,拓宽领域、创新思维,形成中医药大健康产业。

    5.注重市场导向。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更适合现代人需求的医疗健康服务和医药产品。要按国际标准从中医药CAP种植抓起,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各地区人群的消费习惯研发产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迅速推向国际大市场。

    6.产业战略。充分运用现有的国家政策,提出进一步需要国家政策支持的方面;以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寻求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的结合点。

    (1)中医药产业发展思路与国家现行政策相结合。本项策划中提出:中医药产业发展要与国家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系列政策相结合.力求中医药产业在宽松的环境中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

    (2)针对中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在行业管理、市场管理、国际化、标准化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以及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制定和完善政策与法规,以利提高中医药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3)尽快制定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目标,实施对中医药产业的政策倾斜与支持。

    7.弘扬中医药文化。

    (1)推广中医药文化是产业发展与竞争的重要支柱,也是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

    (2)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中医药文化的普及教育,培养全民的中医药文化意识,有利于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3)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是拓展中医药国际市场的手段。

    以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推进中西文化的交融,加速中医药产业的战略推进和国际化进程。

    策划方案

    1.向国家有关方面进行游说,申报课题。

    2.组建专家团队,进行多学科专家整合的课题研究。

    3.抓住机遇向圉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4.课题验收。

    5.进行项目推展工作,促进产业发展。

    策划要点

    1.中医药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结合起来。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建议将中医药产业发展列入“十五”规划之中,争取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政策的倾斜。

    2.现代化是中医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基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科学技术和产业管理现代化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研究开发国际市场易于接受的新产品。

    3.中医药产业发展总体布局与区域优势相结合。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要瞄准国际市场,发挥区域优势,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分因地制宜开展全行业的大合作。

    4.以医带药,全面发展。中医与中药的发展相辅相成才能大发展。根据国际医疗市场的现状,以及不同国家与区域文化背景的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采用外国人较容易接受的特色中医治疗方法——自然疗法,建立国际中医药连锁治疗中心;将疗效显著的特医专家,用团队组合的方法,有的放矢赴国外建点,加深这些国家对中医药的了解,利用中医药的实效扩大影响,快速拓展国际市场。

    5.课题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同步推进。新生事物的使用价值,往往需要经过一个阶段才能被认可。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是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以理论研究指导实际操作,以实效论证观点,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化进程。

    方案实施

    第一阶段:

    具体步骤如下:

    1.向司家有关部门进行游说,申报课题。

    2000年初.我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泊溪研究员、中石化杨志勋教授三人,经多次商谈,决定申报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课题,我们前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主管领导进行游说,争取得到支持。

    然后.向国家科委软科学项目负责人进行申报,以人民日报社公关信息部申请课题立项,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吲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总策划和总负责。,2.课题申报后,研究课题运作方案和框架,决定采取课题研究与实际运作协调并进的工作方法,立体交叉地开展工作。本课题的研究与策划,通过对政府、市场、企业三个层次管理现状的调研,提出中医药产业在技术现代化和产业管理现代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按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在实体运作中逐步落实,不断总结经验,树立典范,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行探索。

    3.课题开始之前,整合专家团队,组织国内外经济、战略、市场、中医、中药、管理等方面著名专家,以全新的观念开展作。本项的专家群体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项目研究与策划工作。通过专家们共同的努力,掌握了国内外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在此期问,我参加了美国马里兰大学举办的国际植物草药发展研讨会,先后4次去香港进行调研,并参加了香港举办的国际现代化中医药大会、经过两年的努力,项目组完成了总报告和4个分报告。报告中,对扣医药发展战略和对策提出建议,为国家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4.2001年初,本课题策划人已将策划的中心思路,撰文提交国家计委,建议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列入“十五”规划之中。建议中提出:中医药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结合起来;中医药拓展国际市场与国家发展中西部地区结合起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与环境保护、绿色食品及中草药种植结合起来:中西部地区发展与区域特色中药种植、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快速发展,形成中国的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力求一举多得的效果。

    5.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调研中,广泛接触社会,挖掘了一批国内外一流的各种专业人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宝贵资源。同时,筹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体,以创新思维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6.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与可行性研究结果,制定新产品研发计划。决定将中药与茶叶结合起来,以高科技为手段,推进产业创新、品种、市场创新、引导消费观念创新。

    7.筹建中医药研发中心,组织科研专家按新产品研发计划论证研制方案,加速进行新产品研发。发挥香港特区信息快、资金雄厚和贸易渠道通畅的优势,将香港作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国际中医药中心和贸易集散地;利用美国等一些技术先进国家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市场的信誉与网络,作为中医药产品论证与科研延伸的合作伙伴,将美国发展成为中医药国际市场的集散地。要打破国家与区域界限,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进行总体整合,实现产业发展大合作,才能走出一条目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之路。

    8.落实新产品上市的各项工作,确保快速拓展国际市场。

    根据新产品生产的需要.建立中医药产业链,筹建GAP基地以及科研、教育、生产、销售实体,结合国家政策和中药的区域特色与优势,进行跨国、跨区域的全面大合作,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

    1.课题组专家在全面进行调研的同时,第二阶段的方案已交叉进行。2000年10月;我与部分专家前往贵州省遵义市、重庆市万盛区等地进行中药种植基地和中药中间体提取等方面情况的调研:2001年11月,先后赴海南省琼山市、广西凌云县等地区探讨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支持开发GAP种植基地的可行性研究;2001年12月中旬赴香港进行调研。通过对国内外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调研和分析,深入了解中草药资源和生产现状,掌握了吲际中医药发展的信息。同时,广泛结识了中医药行业的优秀人才,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人才与资源整合奠定了基础,为产业链的联接做了前期工作。

    2.历经两年时间,通过课题组专家的共同努力,按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实践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全面整合。本项目策划以全新的观念进行立体交叉的整合,力争达到课题研究与方案实施同步进行。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长时间的酝酿与筹备,挖掘了一批国内外中医药方面一流的科技人才和专家,在京筹建科技研发企业,大力推广直用科技和新产品,以实体做实事,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

    1.2001年初,在香港注册“中国特医专家康复中心”,作为以医带药、拓展国际市场的窗口,并组织国内杰出的针灸、按摩、腹部推拿、腹针、砭术疗法、药罐疗法、药熏、足底诊疗、胎息等特色中医专家,待条件成熟后,即赴世界各地建立连锁点,以传统中医自然疗法为民众健康服务。

    2.选择新产品研发方向,努力推进实质性工作。根据国际市场的调研与分析,结合中国的资源优势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目标。选择了在国际市场具有潜力又便于消费者接受的保健占——药茶系列为突破口,重点予以扶植,形成拳头产品。

    3.按照开发药茶系列产品的最佳方案和国际标准选择GAP茶叶种植基地。广西凌云县是国家认定的20个无污染县之一,茶叶质量上乘,可以与中药配制为药茶。凌云县领导很有眼光和开拓精神.已将发展茶叶列入脱贫致富规划之中,具备了大发展的合作基础。今后.可通过专家帮助农民开发茶山、开展科学种茶、改良品种等一系列工作,将凌云县发展成为国际市场的茶叶GAP基地。

    4.2002年元旦前夕,重庆市万盛区姜平书记专程来京寻求发展机遇.他认准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和专家的实力,商谈以当地中草药资源和药厂进行合作,拓展国际市场,他认为,只有合作双方各自发挥优势,寻求双赢策略,才能让高科技的中医药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大发展。

    5.海南省琼山市领导目光前瞻,已与专家团达成合作意向:以海南制药城为基地,利用海南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结合专家的技术、信息优势,双方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发展中药生产。

    6.中国药材(集团)公司领导有胆有识,以创新思维,看准了人才优势的前景.决定加盟由国内外一流专家组成的实体.在国企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中,拓展新市场。

    7.贵州茶叶产地面广,多为有机茶。尤其是遵义市周边县、区所产茶叶,大多为富硒、富锌,可以补充人体缺少的微量元素。几年来,遵义市已将发展茶业做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2005年底,遵义市市委书记付传耀提出“打造百万亩茶海”,现已积极行动起来;2006年初,贵州省政协已上交提案,建议将茶产业发展列为贵州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重点加之扶持。

    贵州省不仅发展茶产业具有资源优势,中药资源也十分丰富。

    这两种资源优势的整合,将可大力发展药茶产业。让创新的产业,纳人大健康产业链中,拓展国内外大市场。

    8.香港的区域优势突出,中医药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此次调研中,香港卫生署(中医药)生产力促进局、创新委员会、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赛马会中药研究院、生物科技研究院、智汇生物科技顾问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均表示愿意与内地进行多方面合作,共同为中医药产业发展作出努力。

    9.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关键,也是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筹建中医药产业发展国际人才培训中心,按照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要求培养人才。目前,专家们已与某高校就全面合作问题进行洽谈。

    10.进行新产品研发市场调研与可行性论证,加速开发中医药大健康相关产业产品,从科研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消费观念创新做起,从中药、茶叶整合人手。做大做强新兴产业。

    11.支持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与国内有志于发展中医药和茶业的企业进行了广泛接触和联系,选择合作伙伴,关键是拓展国际市场的龙头企业,不仅要有实力。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的创新思维和前瞻理念。

    2006年初,中华汇银集团有志于介人大健康产业发展行业之中,他们准备从茶产业人手,逐步形成产业链,力争成为产业中的龙头。该集团总裁曹建平,具备了担当龙头企业家的能力和条件,史具有拓展国际市场的魄力。目前,各方面工作正在向前推进。

    效果评估一

    本策划的课题研究,得到项目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项目策划的实质意义。得到了国家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更为突出。

    1.2001年元月,以“培育中医药产业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题,向国家计委提交“十五”公众建议。文中,建议国家计委将中医药产业发展纳人“十五”规划之中,当务之急,将中草药种植基地的培植与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结合起来,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系列相关政策……此项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已纳入尉家规划,制定了相关政策,开始实施。为此,该文获得国家计委“十五”公众建议三等奖。

    2.课题研究完成后.于2002年3月,应邀赴香港参加首届国际现代化医药大会,并在会上对“中国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与策略”

    进行专题报告,受到与会的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它对弘扬中国医药文化,拓展国际市场进行宣传推广作。

    3.中医药行业的专家们认为,该项目的策划意义深远,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传统行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创新的思路.项目成果具有创新点和先进性,应用前景广阔。

    4.企业家们认为,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项目报告,有力地支持了中药产为发展,它不仅指导出发展方向,还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这种以创新思维研究的成果报告,不仅目光前瞻,而且扎实可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5.中药产地的区域领导认为,这项成果的项目报告中提出。

    按照国际操作,从基地种植抓起,它给中西部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契机,促进了种植基地朝着国际化、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迈进。尤其是国家采纳了建议,将退耕还林还草的款项用来发展中草药,有力地支持了药材基地的大发展,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案例启示

    1.项日要从宏观着眼。

    纵观大局是策划人的基本素质;宏观着眼是项目的宗旨。社会经济发展中,国际市场变化多端。不同的阶段,会对不同的产业出现机遇,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如何抓住问题的实质,从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角度,从拓展国际市场前景的高度,选择策划项目,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出科学的依据,这就是策划人的社会责任和应该做的工作。

    2.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项目,应当积极争取。

    我们四处游说、积极争取《中医药发展战略与对策》的研究课题,旨在提出培育中医药产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有力于弘扬中医药文化,与国际市场的新健康理念接轨,促进大健康产业链的形成,以中国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优势,拓展曰际大市场。

    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利于产业发展的项目策划,经多方努力,立为国家软科学项目,财政部给予象征性的拨款,使项目名正言顺成为国家立项的课题。该课题虽然款项不足,专家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给予谅解和支持,共同努力完成了国家重点课题。

    3.项目研究要创新。

    没有创新就无所谓策划;没有创新知识就没有发展。我们在这个项目的策划方案和运作中,采取了多项创新。

    首先,是课题研究中的创新。成果鉴定的评审报告中认定,从个方面评价了成果的创新点、先进性,说明已得到了认可。

    其二.研究报告中不仅提出问题,还逐一提出采取对策的建议,有利于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时,作为科学的依据,以利于充分考虑和采纳。

    其三,研究课题完成后,努力推动实施,这又是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时至今日,课题完成已4年,产业发展的推进工作,仍在努力运作之中。2006年3月下旬,我去贵州参加了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万禄主持的座谈会。会上,针对《关于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进行了研讨。这是以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齐新潮为首提出的建议。座谈中,会的领导和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优势、找出问题、呼吁政策支持。此提案已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全面调研一作已展开。贵州省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与举措,将会有利于产业大发展。

    成果鉴定

    该课题已于2002年6月23日由科学技术部办公厅调研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课题研究成果得到好评。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研究项目选题正确,内容丰富,分析正确,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任务,达到了委托单位的要求,对国家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对中医药产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评审委员会同意该项目通过评审。评审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成果简介

    (1)应用领域和研究原理:

    应用领域: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原理:经济发展理论、国家竞争战略理论、产业发展经济理论等,采用质标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最终形成了研究成果报告。

    (2)主要结论:

    从大健康产业角度,论证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将培育中医药产业发展与西部大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农民脱贫致富等国家政策相结合,以创新观念发展中医药,促进科研、生产与市场相结合。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倾斜和培育扶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中医药拓展国际大市场的措施。

    (3)成果的创新点、先进性:

    第一次从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的角度,对中医药产业建设进行系统研究,使之成为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证。

    采取全面调研、系统研究等方法,并与项目策划相结合的创新方式,使该研究课题更具有现实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发展中医药产业与退耕还林还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观点。

    提出发挥区域地方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在国家政策指导和培育扶持下,建设中医药产业链的观点。

    (4)作用意义:

    作为“十五”公众建议,纳入国家规划并获奖。

    从“大健康”角度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观点,丰富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以创新思维,拓宽了传统思路,有助于区域企事业单位立足优势,抓住机遇自我发展。

    提出在WTO全球竞争背景下,建设中医药产业链的观点。

    它不仅是对中医药产业发展思路和认识上的提高,也是可行的实践方法。

    通过课题研究,以创新观念进行总体策划。在推进实施中.组建中医药产业龙头企业,以理论指导实践,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2.成果应用前景

    (1)为国家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战略提供依据。

    (2)为区域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建议。

    (3)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医带药,医药整合的路子。

    (4)项目总体策划正全面逐步推进,目前已整合了国内外多方专家组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按照策划的步骤在向前推进。

    (5)通过课题研究与总体策划,表明成果应用前景看好,根据目前项目推进的情况来看,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可行的。

    3.评审意见

    课题主要针对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与发展机遇进行了归纳分析。尤其是从国内外产业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产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了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对策。

    该研究项目选题正确,内容丰富,分析正确,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任务,达到了委托单位的要求,对国家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评审委员会同意该项目通过评审。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药产业发展的状况和存在问题、界天然药物的发展趋势,从培育经济增长点上看中药产业的发展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等,通过地区发展中药产业战略分析,知名中药企业发展战略分析,香港特区发展中医药产业战略分析等案例,阐述课题主要内容。该课题包括一个总报告和四个分报告。该报告通过现场调查、文献综述、专家咨询、案例分析等方法,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该报告在研究中以宏观着眼、微观人手的方法,从国家宏观角度,将中医药产业发展与西部大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从区域经济角度,建议将中草药种植与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相结合;提了从大健康角度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的观念,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中医药产业国家发展战略尚未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定位也不明确,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少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统筹安排。

    建议:尽快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明确产业战略定位,给予政策倾斜。

    将中医药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十五”规划,并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

    以“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战略目标,以中医药产业现代化为前提、国际化为方向、科学化为手段,进行大健康产业的全盘整合,制定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具有合力的产业政策,面对国际市场竞争。

    (2)中医药行业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力、政出多门,影响行业快速发展。

    建议:

    建立和完善中医药行业法规,改变体制上交叉管理造成的不良状况,加强行业归口管理,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3)支持中医药国际化的力度不足,中医药行业发展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实现国际化。

    建议:

    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必须按照国际市场的规则,抓好中医药产业链。

    中药应以产品质量为根本,从源头抓起。开发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发展应用科技,推出国际市场需要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创出品牌,形成规模生产的拳头产晶;建立广泛的信息和营销网络,实现优势互补,以产业链整体协调、有序发展为目标,走出一条国内外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竞争与合作之路。

    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标准化,以科学的检测数据证明中草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开拓中医药国际化道路。

    (4)国家现行政策与中医药产业发展未能进行有机结合,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影响全局效益。

    建议:

    将西部开发与中医药产业开发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减少重复开发。节省国家资金,求得双方共同发展。

    退耕还草政策与区域特色的中草药种植相结合,通过绿化环境,发展绿色食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达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5)中医药行业的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现行机制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亟待深化改革、调整结构。

    建议:

    加快国企改革步伐,进行结构调整,实施企业重组或兼并。国家应尽快选择重点中药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培育成为具有实力的跨吲公司,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6)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挖掘与宣传工作重视不够,中医药传统语言不利于国际交流,影响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建议:

    中医药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富内涵,是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应大力挖掘、研究、推陈出新,广为宣传:中医药文化的普及教育尤为重要,应加大力度从年青人做起。

    现代社会发展的理念,赋予中医药文化建设新的内涵和外延。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展示中医药文化在经济、人才、管理、价值、市场、品牌等方面的形象,以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加快中医药产业现代化进程。

    用中医药现代语言,对中医药传统语言进行转换。以科学内容和方法,让海内外人士了解中医药文化,认识中医药的可靠疗效,主动接受中医药的治疗。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专业人员对中医药的传统语言与现代语言、中文与英文都很熟悉,最具有条件完成此项任务。

    加强中医药理论建设,提高全行业人员素质与理论研究水平。

    充分发挥高校和研究机构人才优势,广泛挖掘和吸纳社会优秀人才,推进和深化中医药理论研究。

    正确处理中医药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以创新的思维发展中医药产业,做到“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保持中医药的特色。建立中医药创新委员会,支持和鼓励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中药的新品评审、检测等参照西药的标准开展作,没有按照中药的特性,制定有关标准与法规。

    建议:制定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中药检测和新药评审标准,在确保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对传统的中医药制定特殊的保护政策。

    建立国际权威检测中心,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中药检测标准和机构。

    (7)中医药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亟待加强。

    建议:国家组织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指导全行业和各地区、机构合理分工,提高科研力度。研究成果可采取有偿服务的形式,减少企业和部门重复研究造成人才、资金、时间等方面的浪费。

    建立新品开发风险基金会,利用风险基金支持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医药新品研发和成果转化。

    (8)中医药行业的人才激励制度不健全,许多专业人才外流。

    建议:建立和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挖掘社会上中医药特殊人才,不拘一格为其制造条件,给予各显其能的机会,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民族瑰宝。

    (9)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漠,有些中医药国粹已被国外投机商人注册,影响中医药国际市场的拓展。

    建议: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中医药行业的自我保护意识,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指导和帮助企业保护知识产权。

    (10)中医药信息滞后,西部地区更为闭塞,不利于新品开发和市场拓展。

    建议:经常组织智力援边活动,提高西部地区专业人员的信息意识;增加中医药行业的国际信息刊物,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经常举办中医药行业信息交流会,加强中医药信息沟通;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健全和推广中医药信息网络。

    (11)中医药教育影响着中医药产业发展,月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及教育不够,一些大专院校和专业部门,以赚钱为目的,对吲外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并发给证书,使庸医充斥市场,造成外国人对中医药学科的错误理解,影响中医药行业形象和对外拓展。建议:

    以中医药现代化语言开展国内外宣传普及教育,提高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知、认同度。

    制定中医药教育的规范,严格管理对国内外非专业人员的短期培训。

    加大成人教育力度,提高中医药行业人员素质。

    举办特色中医培训机构,继承传统精髓,培养特医人才。

    维护中医药行业形象,严格控制低水平的中医药人员到香港特区或吲外行医,减少对市场的冲击和带来的混乱。

    (12)推行中西医结合已有数十年历史,取得了不少成果与经验。但是,中西医药结合大多流于形式。许多医院设置的中、西医门诊仅仅是中西医组合或凑合,表面结合实际未合,未能优势互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科学内容的新型医学体系.失去了非常宅贵的时间和发展机遇。中西医药结合是中国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也是中西医药优势整合的有效治疗方法。中西医表里融通的结合,优势互补的治疗方法,将会有利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世界医疗做出贡献。

    建议:加大力度培养中西医精通的复合型人才,推进中西医实质性结合。

    树立中西医结合的典型.塑造国际易于接受的现代化中医形象。、例如: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有一批中青年医生,个个精通西医骨科手术,又是出色的中医整骨、推拿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兼施中西医治疗方法,可以称之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正确处理中西医药的关系,将中医药列为吲家医疗主流,给予政策倾斜,全面推进中西医药结合,推动中医药产业大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国民经济收人,支持了民族工业发展,既能使患者享受传统医学的广泛服务,又能为国家节省大量医疗费用,对疑难病症的治疗和慢性病人的康复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都有重要作用。

    (13)弃医重药是目前中医药行业发展中的不良倾向,有碍于中医药健康发展。

    建议:大力纠正弃医重药倾向。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合成不是传统中医药的优势,也不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只有以医带药,医药结合,才能有利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使中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组织特色中医赴世界各国建立连锁点,发挥窗口作用,弘扬中医药文化。

    (14)中医药行业有不少企业生产与管理较为落后,不适应现代化要求。

    建议:

    以应用科技为手段,以技术创新为前提,推动新品开发;以中医药现代化为目标,实施企业技术改造,规范企业的生产与管理。

    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开展中药产业的分与合作,形成规模生产。

    对现有的中医药企业,进行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重组、改组与兼并,推动产业大发展。

    (15)中医药行业许多企业设备陈旧,资金不足,新品开发和投产有一定的难度。

    建议:建立中医药产业发展融资渠道,支持科研开发与生产。

    (16)香港特区与内地合作发展中医药力度不足,未能形成整体合力。

    建议:加强香港与内地合作,发挥各自区域优势,共同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做出努力。

    发挥香港特区的区域优势和一国两制的有利条件,培育多家具有实力的企业,形成以产品销售为龙头,以内地为药品生产、种植基地的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发挥香港地区信息及资金优势,发展以应用科技为科研方向的新品开发,由内地企业组织生产。

    香港特区中医药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实力和国际规范基础,中医药行业和企业的包袱不重.可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优势,作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试点和品牌龙头,成为国际中医药中心。

    (17)培育香港成为中医药产业国际中心。

    香港具有一国两制的政策优势:国际中医药贸易的市场优势;资金实力雄厚的融资优势;科技、人才交流的国际优势;语言转换的沟通优势;面向国际、背靠内陆的区域优势等,只要政策、措施得力,完全可以培育成为中医药国际中心,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链接:国家“十五”建议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1世纪已经到来,全球迈向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智慧经济、崇尚思维的时代,充满了知限、人才、信息、市场的激烈竞争。此时,中国加入WTO之后,各行各业面临着机遇、冲击与挑战:有关方面应认真研究,不同的产业将以什么不同的对策迎接挑战?哪些产业将可能形成拳嵌,成为中国迎战世界的支柱产业?只有及早拿出对策,才能把握时机。

    我认为,中医药产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有利发展条件,可以培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21世纪迎接WTO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为此,建议国家计委将中医药产业的懂展列入“十五”规划之中,当务之急,将中草药种植基地的培植,与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结合起来,制定有禾于产业发展的系列相关政策,给予重点支持,推动行业规范化陕速发展,人拓展国际市场,形成中国的拳头和支柱产业。原由如下:

    中国的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历经艰难,如今,终于开始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

    中围是中药生产的大国,中医药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神奇功效,在我国流传几千年,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医以哲学辩证的外壳,包着科学文化的内涵,因人而异的辨证施冶哲理,符合全球医药发展的需求,符合新时代人们的健康观。当前,应当从大健康角度来认职中医与产业的未求发展,中医药市场大有可为。中医药历经多年的艰难,终于被国际市场接受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消费观、医疗观、发展观的转变,对药品、保健品的评价标准发生变化。当前,世界医药的发展,呈现出重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势头。医疗界面临着从冶疗到防治的转型,全球的医药制造又回到对植物分子重视的时期。两方发达国家开始重视人类个体差异,研究对疾病的防治方法与治疗效果,这与中医治病的哲理不谋而合。可见,中国古文明的文化有其超前性。前不久,我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参加首届国际中药会议。会上,许多国家的专业人员,交流了对中药研究的成果,美国宫方人员和FDA成员也做了专题报告。一幕幕热烈的发言和讨论场面,一个个尖锐、深入的提问,一项项研究成果的发布,使我看到在21世纪的国际医药市场上,中医药要唱主角了!

    本届会上,美国FDA发言人认为,生产保健品,以植物为目标是可行的。要承认草药混合物的作用,并准备以数据为基础,对草药进行试验,进行临床验证其结果。特别提出对中草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标准化的要求。目前,他们已采取了第一个步骤,颁发了关于草药指导大纲,要以长远的目标来开发草药,并希望中国的中医药精华,与世界同享。可见,中医药已逐步被美国官方和消费者所接受。

    据了解,世界上80%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依靠草药来防治疾病和保健,美国国家食品皇品管理局发言人指出:中草药价格便宜,毒性小,副作用小,60%,抗癌药中有草药成分。为此,美国于1990年通过17营养标签和教育法的法律,1994年到2000年,营养补足品的市场销售额已从10亿美元增长到50亿美元。目前,美国人已有30%在吃草药与保健品,可是,市场上冠得缺少植物性药品和保健品。与此同时,美国的一些医学院已开办了传统医学的专业课堂。

    获悉,德国对草药的生产研究已有较完善的规则,并早已开始以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将草药制成的药品推向国际市场。据了解,仅以贯叶连翘为原料,生产出抗忧郁症的药品,市场销售额从1995年的几百万美元,1999年已达1.5亿美元。

    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对中药拓展国际市场早已着手研究,他们从国际化、科学化、规范化等方面,顺应市场的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俄罗斯一位科学家,以中药为基础,与现代化基因科学相结合开发出的产品,已在21个国家注册了专利;新加坡针灸协会负责人日前专程来京,聘请愎针创始人前去举办3期培训班进行讲课,并商谈长期合作事宜:马来西亚以10多种天然名贵植物配制的糖仙泰健康茶,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十分畅销,中国的经销权,被…客商用1000万元购买后,产品在国内十分紧俏。据了解,许多国家的专业人员,正以不同的方式,抓紧研究、开发和购买专利产品,向国际市场推出中药拳头产品;澳大利亚政府已将中医药行业列入合法经营之中,相应的政策已出台。国际医药市场的信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动向,使许多国家都看到了中草药市场的前景,各自的具体行动,说明了中草药市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中国的中医药企业要抓住机遇,努力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行列之中,共同培育中医药产业的成长。

    二、国际市场上对中草药有了认识,激烈的竞争已开始,具有实力的国家介入了竞争。

    中国的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仅为3.6%,这与中国中医药的潜在优势和几千年所形成的实力极不相称。分析中医药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的原因,关键是行业发展不规范,无亭的市场竞争难以形成产业的合力,亟待得到国家政策的指导与扶持,帮助解决各种具体问题,例如:

    中医药的现状与现代化的要求差距较大,对药品中的有效成分缺少科学的依据;许多中药达不到国际市场的标准化要求,企业对产品的标准、质量、标签等方面,缺乏规范化的标准;国际市场的需求信息滞后,新药开发力度不足,引导市场和消费的产品奇缺;中药配方剂型没有按国际市场要求,传统的方剂国际市场难以接受。

    中药科研与生产脱节,缺少有力合作,成果不能很快转化为有经济效益的产品;尤其是中医药行业中,很少有人顾及专业与前沿学科的接口工作,复合型人才奇缺,影响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由此可见,中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只有用科学和临床的方法来证明中草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只有中国政府将中医药发展列为重中之重,才能在国际市场中把中草药融于大健康产业和保健系统之中,成为西方国家医疗制度的组成部分,:才能有利于进行全球化的市场销售,拓展国际市场。

    三、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做法:1.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应当从国家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纳入到国家“十五”规划…针对罔际中草药市场的发展与需求,结合中医药行业现状,按照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市场化的原则,制定发展战略,抓住国际市场的机遇,求得快速发展。

    今年初,针对国际中药市场的激烈竞争与中国中医药行业的现状,出于社会的责任感,我们主动提出申请,由人民曰报社公关信息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主承担单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开展了“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相“中药现代化推进战略”研究。该项目在总体策划时,突出以“宏观着眼,微观人手”为宗旨,提出了中医药拓展国际市场的思路。

    2.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规范管理,指导产业健康发展。

    日前,中草药行业规范化的标准较差,其中原由较多:(1)体制问题:政出多门导致管理无序,行业主管部门各自为政,造成了生产、市场、管理等方面脱节,许多行业发展的交叉问题难以解决,也不能按照国际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政策调控,支持和推动产业发展。(2)企业问题:许多企业对国际市场信息滞后,对标准化的认识不足,难以按国际市场的规范化要求,开发产品与拓展市场。有些企业有发展实力,但是,企业领导缺少前瞻目光与魄力,难以与国际市场接轨;有的企业领导具有超前实力,却无经济实力去求得快速发展。相比之下,各方面都具备的企业,实在为数太少,造成了中医药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极低。(3)国家有关方面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科学管理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宏观与微观不能协调发展,难以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

    3.从长计议,循序渐进,快速发展。

    医药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医带药,全面拓展国际市场。国家有关方面应当尽快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具体根据:中医药产业的宏观政策与微观发展:当前措施与未来发展:野生采集与种植培育;普及推广与科学研究;药源种植与科学研究;药品生产与市场拓展等方面,结合中医药的传统性与国际性、历史性与科学性来制定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战略。

    近期战略:

    目标:中医药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相结合与国际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力求见实效。

    措施:把中医药产业拓展国际市场与国家发展中两部地区结合起来;将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与中草药种植、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结合起来;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特色中药与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以及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将中医药采集、保护与基地培植结合起来,力求一举几得的效果。

    与此同时,根据区域特点和现状,因地制宜进行中药产业协调发展的大体分工:将中两部地区作为国际市场的中草药药源基地和中草药中间体的提取基地;利用东部和部分中两部地区的原有药厂作为中药产品加工基地,减少重复投资建厂,进行中药产业发展中全面大合作;发挥香港信息快、渠道畅、资金雄厚的优势,将香港作为中药拓展国际市场的窗口,以大陆作为香港发展中医药市场的腹地,相互配合,进行合理分工;将美国作为科研合作与国际市场拓展的集散地。中医药产业发展国际化是我们的目标,充分发挥各国和各区域优势,共同为全球发展中医药产业打造平台,走出一条国际间的竞合之路。

    中药产业的发展必须走上健康规范之道,切忌各地不讲求实际,不按市场规律.重复建设,导致无序竞争。只有以责权利的合理分工,也可用股份制的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当前,只有通过全面分析,看清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才能形成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合力,有效地快速拓展国际市场,应战WTO的到来。

    中期战略:

    目标:中医药拓展国际市场初见成效,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措施:(1)以团队作战的方式,以医带药的战术;以点带面的策略,循序渐进开展工作,争取得到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具体的做法:将疗效显著、具有特色的名中医组织起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有的放矢地逐步建点为各国政府要员服务,以实际疗效求得各国政府的支持与认同,最终达到建立国际连锁治疗中心的目标。继而,广泛推动以医带药的具体动作,让更多国家的人民加深对中医药的了解,通过运用中医药的特色与实效,快速拓展国际市场。(详细措施略)

    (2)培育中药拳头产品、发展与组建具有实力的中药集团,以点带面,拓展国际市场,培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组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以创新的观念形成新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市场拓展、中医药人才培育、药源基地建设、产品生产等一条龙的产业链,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远期战略:

    目标:中国成为中药种植、研究、生产、鉴定、市场推广等一条龙的世界中心,推进中医药拳头产业的决速发展。

    措施:有的放矢地充分发挥中国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实施国际的分工与合作,培育中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增强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力,使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前场竞争中成为拳头,逐步以实力形成国际中心。(详细措施略)

    人民日报社公关信息郎崔秀芝

    2001年元月2日

    我与崔老师是老朋友。她是我们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研究会的特聘顾问。在她身上,总是有那么一股子认真执著的劲儿,她认准了的事,非做成不可。中医药战略发展的策划就是一个例子。

    她的策划,很有中医的味道。首先是“整体观”。她总是能在世界、国家、行业等诸多纵横交错的参数中找准项目的空间定位,又总能在历史、现在、未来的连线中找到项目的时间坐标,从而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关照。比如:一般人只看到了中医药对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性的一面,但很少能看到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疗效最容易被世界所接受和认同,谁接受了中医药就是接受了中国的文化。因此,中医药是中同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

    崔老师指出:“当前,以西方思想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文化与之抗衡。将要失去的不仅仅是巨大的市场份额与经济利益.还将失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机遇。”若非高瞻远瞩岂能看透?其次是“辨证论治”。

    她很善于因事、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宏观着眼,微观人手,强调个体化,强调个性化。如在中医药如何作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整体策划中,她凭借作为新闻记者所特有的敏锐,洞察到当今中医药现代化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医药分离。即许多高精尖的现代化手段,研究的是“天然药”,而不是中药。

    中药的使用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离开了就不是中药,就不是中国的日粹了。所以,她大声疾呼:必须以医带药!再次是“未病医学思想”。她的策划总是带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她之所以选择了中医药的策划,是基于她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战略分析。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决定一个行业前景的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而在中国诸多行业中,真正能够称得起具有强大自主创新的行业实在不多,中医算是一个。它的先进的理念、它的几千年人体实践所获得的疗效、它的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与当今高端科学技术的融合,必然会产生出许许多多的自主创新,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

    看了崔老师的策划,你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在形式尚未明朗化,危机尚未出现时,她已经在着手在治理了。难怪业内的人多说她是大手笔。

    点评人:仝小林

    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交门医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与学术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促进会保健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