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受到多少种暗示,无论受到多么强大的暗示,无论这些暗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们都必须通过你的头脑才能发挥作用。
人类对暗示如此敏感,以至于了解和利用这种特性成为我们改变自身命运的关键。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些并且强调“我是个幸运儿,我天生具有创造一切的力量。”那么,无论怎样的困境都将得到改善!
1.心理暗示的作用
人类是心理暗示的产物。自从降生以来,我们就从身边的人、从报纸书籍那里不断获得心理暗示。换句话说,我们的性格由各种各样的心理暗示组成。我们大概都有为艺术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感动,也有被一部悲情的小说而伤心得寝食难安。由此可见,暗示的力量在我们的生活和生命中发挥着巨大的感召作用。
心理暗示,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使用一些潜意识能够理解、接受的语言或行为,帮助意识达成愿望或启动行为。调动潜意识的力量,也就是在开发我们自己的潜能,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那什么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它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积极的鼓励、鞭策或者安慰。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必须拥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它会促使着你为了你的目标而奋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的人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但是,大家要注意,有些人会在无意中给了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这会导致相反的结果。我们必须区分它们。
消极的心理暗示是指摧毁自己的信心,让自己学会逃避,我们不再积极进取,不再直面困难,久而久之,我们就养成了退缩的习惯,它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极大的危害。
有人说,事事相信自己,不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了吗?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有一个限度的。当心理暗示超过了这个限度,就成了自负甚至自高自大了。这样我们就缺乏了采取行动的能力,成为一个等待好事降临的懒人,只能弄巧成拙。
心理暗示的特点,全在于一个“暗”字,它常常是“不走正门,而从后门”悄悄地潜入人的意识,直接对人们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自我心理暗示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调整方法,具有一定的心理效应:
镇定作用
人的心理十分复杂,经常受到外界情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对抗、竞争的条件下,对手的好成绩,会造成你内心的紧张;即便实力超过对手,心理的紧张也会束缚你潜在能力的发挥。自我暗示在这时就能起到排除杂念、镇定情绪的作用。
一位考研学生在考场上由于紧张而导致脑海中一片空白,他明白自己越紧张就越想不起来,便索性放下笔,闭上眼睛,默默地安慰自己:“别紧张,这只是一次考试而已,不是决定生死的战争,也不是我人生唯一的一条路,只是一种体验而已,我只要将自己知道的题目答出来就可以了。”睁开眼睛后,他试着镇定地看第一道题目,记忆慢慢浮现。
集中作用
一件事情的成功,总是离不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一些人常常在注意力应该高度集中的时候,出现心猿意马的情况。当你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被电视剧、游戏、上网聊天等因素诱惑的时候,学会自我暗示,或许能减轻你的痛苦挣扎。
比如,你可以在心里默念:“电视剧只能让我消磨更多的时间,我愿意为梦想放弃暂时的娱乐!”就像鼓励一个朋友一样鼓励自己,你会发现面对灯红酒绿,你将不为所动。
提醒作用
用这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可以提醒自己不去做某种事情。如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总是想着自己掌握的知识还“差”多少,而应该想到自己现在已经“会”多少,从“补”的角度考虑,补一分就能多得一分。这种积极的心态会让自己充满信心。
2.让信念成就美好现实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种种美好的期待:期待前途光明,繁花似锦;期待花好月圆,美梦成真。这种种期待,可以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我们对于自己的一生,应该时刻怀有一种乐观期待的态度。那什么是乐观的期待态度呢?就是希望获得最令人欢乐和最美好的事物。
只有对自己的前途有着美好的期待,潜意识中才能激发我们做最大的努力。期待安家立业、拥有幸福,期待获得理想的事业。这每一种期待都足以鞭策我们去不断地努力。
尼罗河战役开战前,威尔逊向巴利上尉详细地阐释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在听完他的作战计划之后,上尉兴奋而激动地说:“假如我们在这场战役中获得胜利,真不知道世界会怎样评论它?”
“在这种情形之下,没有任何假设存在。”威尔逊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一定能获得胜利,这一点确定无疑。而现在唯一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就是,谁能够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向人们讲述这件事情。”
说完这些话后,上尉军官们陆陆续续地走出了会议室,回到了自己所在的战舰。等到军官们走了之后,威尔逊凝视着远方自言自语地说:“明天的这个时候,我要么已经得到了贵族的头衔,要么已经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地中长眠。只有这两种结果,但是我觉得这两种结果都不错。”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了锐利而明亮的神色。那是一种信念,一种穿越失败拥抱胜利的信念。
你期待什么,便可能得到什么,只要你有所期待;假若你什么都不期待,那你肯定就什么也得不到。甘于贫穷的人,只能过穷苦的生活。
有了对成功的期待,却没有坚定的信念,心中常抱着怀疑的态度,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对失败有种种恐惧,他当然不可能达到目的。只有全心全意期待成功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因此,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创造性的、乐观的思想为先导,目标才会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有一些人虽然做事很卖力,但后来仍然一事无成,其原因是他们的想法与他们的行动不统一。当他们做这件工作时,又在想着其他的工作,他们的这种态度,已在无形中驱散了他们心中的真正渴望。做事不专一,这是使期待无法实现的最大障碍,请牢记这句格言:“内心期待什么,即能做成什么。”
心理学家认为,在每个人的心灵里都有一颗蕴含了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的种子,等待着自己去挖掘;同时,在潜意识当中,有着人类世代经历的事件和情感留下的痕迹,它的智慧和直觉远远超过我们的意识。而要发挥这些潜能、汲取古老的智慧,积极想象是一种重要手段。
你不妨放纵一下自己的思维,将自己的期待在脑海中进行清晰的预演。比如,想象着自己考入了理想的学府,想象自己功成名就,想象将来美好的生活……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目标,我一定要去实现!”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人就会有前进的动力。想象之后,脑海中会留下一个积极的记忆印痕;而在遇到真实的情境后,记忆就会被激活,从而指引人的思维和行动,使我们沿着成功之路越走越远。
你愿意自己做一个小实验来证实这种能力吗?
找一些小石头,站到离一棵树或者一个池塘25~30英尺远的地方,朝树或者池塘扔那些石头,通常情况下不会百发百中。
那么下来,告诉自己:你可以击中目标,同时在脑海中想象一个清晰的画面,看到你准确地击中了目标。
你会发现很快你就完全可以准确地击中目标了。
别对自己说“这不可能”,尝试一下!
3.请听从你信念的支配
对于已经开始的工作,如果你认为别人比自己更适合这项工作,如果你害怕自己难以胜任,如果你不敢抓住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你缺乏勇气,如果你羞怯胆小,如果在你的人生词典中消极词汇占多数,如果你认为自己缺少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心等能力要素,那么,除非你改变整个精神取向,学会充分地相信自己,否则你将永远不会获得成功!所以,必须把恐惧、犹豫、胆小怕事,等消极性格因素清除出自己的精神世界!
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你能否取得成功的最好尺度。如果没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如果没有大无畏的胆魄,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自信,你绝不可能取得成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人的信心大小决定他在事业上可以达到的高度。
一位已经离开大学多年的哈佛毕业生在一封信中说,因为他缺乏自信,所以每周的收入从来没有超出过12美元。一位普林斯顿的大学毕业生说,他每天的收入从来没有超过两美元。
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两个人无疑都具备一流的知识水平,不论从脑力上还是体力上来讲,都应该是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但他们都是那么的平庸,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的天赋和才能都统统被埋没了,除非他们做出一些改变,否则,他们将一事无成,永远无法品尝成功的滋味。
前进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持续深入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在确定了伟大的人生目标并雄心勃勃去实现这一目标时所进行的,它是力量之源。因为我们对想做的事情有一个明确而强烈的感知是做成此事的第一步,而思想一旦产生即可发挥作用。所以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要同时兼有强大的信念力和坚决的执行力。
要充分利用上帝赋予我们的与生俱来的非凡的力量,以最大的程度发掘自己的潜力,而不是像一些人那样,长期运行在自己的能力之下。如果你的情形和前面提到的哈佛、普林斯顿大学的那两位毕业生差不多,因无法取得进步而感到失意、郁闷,总处在不利的情形之下,那么,信念能够对你起到最大帮助作用。它将有助于你成就理想中的你,那个更充实、更伟大的你。它能够帮助你将以往那个不成功、平庸的你踩在脚下;它将有助于你实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不再像过去那样胸无大志,只着眼于简单的工作。
现在,你心中那个给你力量和支持的形象,那个你神交已久的形象正是理想中的你自己,你将逐渐接近他,并在思想模式上超越他,然后重新树立一个更强大的自我,一直到你彻底脱胎换骨,成为你理想中的、你渴望已久的经典形象为止。
所有伟大的成就在一开始都类似于幻想,由于难以实现,可能一度令人绝望。但是对成功的渴望所激发的高昂斗志,使仁人志士为了实现理想而义无反顾地做出自我牺牲。
“请听从你信念的支配!”我们从生活中能够获得多少将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信念。意志薄弱之人将颗粒无收,意志顽强之人则硕果累累。
我们总是认为,那些成功人士是由于命运垂青才顺利获得巨大的成功,我们还努力用各种具体原因去解释这些成功,却独独没有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实际上,成功人士的成功代表了他们理想中的自我,这种“自我”是他们的创造力、积极性和惯性思维的总和,恰恰是他们的精神状态让理想成型并近在咫尺。通过建设性的思考,坚定对自己的信心,他们到达了现在的位置。我们必须相信,彻彻底底地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4.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生物学家把一只跳蚤放入玻璃杯中,跳蚤轻而易举地就跳出来了。再把这只跳蚤放进加盖的玻璃杯中,结果它一次次跳起,继而一次次被撞。后来,这只跳蚤逐渐变“聪明”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这样一周之后取下盖子,跳蚤却再也跳不出来了。
跳蚤调节了自己跳的目标高度,而且适应了它,不再改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被“跳蚤效应”影响着,他们不敢去追求梦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就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看不到未来确切的努力方向。所以,“跳蚤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勇于超越自己。
一些人认为他们不会得到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认为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与他们无关,认为美好的一切都仅仅是为“幸运儿”们准备的,而自己不是这样的“幸运儿”。从来没有意识到优秀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他们会一直卑微地活着,并且一直处于劣势,形成了恶性循环。实际上,有太多很有能力成就大事业的人只做着一些琐碎的事情,过着平凡的生活,原因正是他们为自己要求得不够多,赋予自己的期望不够大。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能量最大地释放出来,成就一番事业。
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如他人,那么你的能力会因此而萎缩,因为能力的发挥和成长需要自信和期望来激发。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始于渴望已久的梦想,这种渴望不仅让人充满勇气,也让人愿意为了它面对所有的艰难险阻,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直到梦想成真。
实际上,有些人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与生俱来的优越性,很少能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无法正确把握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为它设定好高度。也许,我们从来没有认识到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可以成为我们期望成为的人。
确信自己必定成功,是替自己打了一针兴奋剂,会使犹豫、恐惧、后退、迷茫这些影响你成功的因素纷纷避让。同时,你的希望、期待与能力会像电流穿过身体一般,让你整个身心受到感应,使你成为一个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人。
5.引爆心中的能量库
决心即力量,信心即成功。我们难以想象,是多么巨大的力量促使林肯决定发布《解放宣言》,这种力量蕴藏在林肯的日记中:“我向上帝保证,我一定会做到的!”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处境的危险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使林肯迟迟不能做出决断;但是当他写下日记时,他已经庄严地决定背水一战,并且从此把自己献给了这个伟大的解放事业。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高斯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青年很有数学天赋,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他一边打开写着题目的纸,一边咕哝着。他也没多想,就做了起来。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十七边形。他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开始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得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着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亮色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他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高斯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点点头。
导师说:“你知道吗,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和牛顿都没有解出来。”
高斯在回忆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真相,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解开它。”
有些事情当你不知道它有多难的时候,我们往往能做得更好。罗伯森说:“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念就是力量。”
想一想,如果没有信念,那我们的一生只能沦于平庸。信念,其实不高,也不远,不过是困境中的一种心理寄托。就像是饥饿时的一个苹果,就算不吃,只是看着,也足以让自己度过难耐的时刻;就像是溺水后的一个救生圈,只要牢牢抓住不放,坚定活下去的信心,就一定能看见生的希望。
一个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永远也不会被困难桎梏。因为信念是打开枷锁的钥匙,它可以将你从恶劣的现状中解救出来,还你意料之外的完美结局。
6.从自卑信念的催眠中清醒
自卑这个词,大家都知道,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
简言之,自卑就是有关自我的消极信念,是一种心理的压抑,可以说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如果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受这种心理状态的影响,整个人的身心就会被这种消极的信念所催眠,甚至一辈子都无法清醒,何谈幸福与成功。
如果说你被这种消极的信念所催眠,你就很难品尝自信的滋味。但这并不是说让你向自卑投降,甘愿被自卑打趴下,要知道人就是在同自卑的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我们发现,只要相信催眠者的话是真的,就能做出惊人的事情……催眠者只要设法使受催眠的人相信自己说的是真话,受催眠的人的举止就会改变,因为他的思想和信念已经改变。
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催眠,或者是因为从别人那里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观点,或者是不断向自己重复,努力使自己相信某种观念是真实的。
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自认为有多大的失败,你本身仍然具有才能和力量去做使自己快乐而成功的事。你现在就有力量做你从来不敢梦想的事,只要你能改变否定信念,你马上就能得到这种力量。你要尽快地从“我不行”、“我不配拥有”和“我无法做到”等自我限制的观念所施行的催眠中清醒过来。
至少有95%的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要受到自卑感的影响。这种自卑感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通向成功与幸福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自卑感的产生往往不是来自“事实”或“经验”,而是我们对事实做出的结论,对经验作出的评价。使我们产生自卑情绪并影响我们生活的,并不是在技巧或学识上不如人的认识,而是有不如人的感觉。
这种不如人的感觉产生的原因只有一个:我们不用自己的“标准”或者“尺度”来衡量自己,而是用其他人的“标准”。我们这种做法毫无例外地会使自己低人一等。因为我们认为、相信和假定我们应该达到别人的“标准”,我们才感到不幸,感到自己低人一等,从而得出结论说我们本身有毛病。在这个荒谬的推理过程后的逻辑结论只能是,我们没有“价值”,不配得到成功和幸福,除了觉得抱歉和有罪之外,就没有地方再能充分表现我们的能力和才华——不管这种能力和才华多么高贵。
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我们受到了那种根本错误的观念的欺骗,觉得“我应该如此这般”,或者“我应该像其他任何人一样”。后一种观念稍加分析就可以揭穿,因为事实上从来没有大家都接受的“其他人”这一固定标准。其他人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有自卑感的人无一例外地会为了取得优越地位而加深自己的错误。“我不如别人”是他的感觉的错误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上又建立起一整套“逻辑思维”和感觉,如果他因为不如别人而觉得不行,根治的方法只能是使自己跟别人一样好。要想有良好的感觉,就要比别人更优越。这样追求优越给他带来更多的苦恼,造成更多的挫折,有时候甚至导致以前根本不存在的精神病态。他变得比以往更抑制,他“越努力”,就越自卑。
你的真实情况是:
你不“卑微”,你也不“优越”,你只是“你”。我们的生命,不因别人的喜欢而存在。
不要拿“他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他人,也永远达不到他人的标准。“他们”同样达不到你的标准。一旦你明白、接受和相信这个简单明了的真理,你的自卑感就会消失了。
你可以用“放松”来解除催眠。身体的放松在解除催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目前抱定的信念,不管好坏和真假,都是在漫不经心、没有勉强和没有“意志力”驱使的情况下形成的。我们的习惯,不管好坏,也是这样形成的。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经过同样的过程以形成新的信念、新的习惯。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放松的条件。
试图用努力或者意志力改变信念或克服旧习惯,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法国药剂师爱弥尔坚持认为,人的努力是使大部分人不能利用自己的内在力量的一大原因。“你的暗示如果想要产生效果,必须不含努力的成分。”他崇尚“反而努力法则”——“如果意志和想象发生冲突,想象永远要战而胜之。”
每天练习身体的放松,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放松”,产生“轻松的态度”,使我们更有意识地控制我们的自动机制。身体的放松本身也具有强大影响,使我们从消极的态度和反应形式中清醒过来。这样在你的潜意识里的负面信念都不会发生作用了,你会变得乐观、自信、有能力解决任何问题,你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保持一颗清醒的心来面对各种事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