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在订立生产目标、承接生产任务时,一定要量力而行。
· 个别劳动生产率低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 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别人一定时间内无法替代的优势,才能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 要完成生产过程中“惊险的一跳”,必须做好最后一个环节——营销。
◎ 赶考——笑谈“生产要素”
有一个读书人准备去赶考,他日夜发愁,那副怪模样弄得妻子莫名其妙。
她说:“瞧你那窝囊样,难道男人写文章比女人生孩子还不好受吗?”
读书人叹道:“女人生孩子比起写文章来,总还是容易些啊!”
女人又问:“为什么?”
读书人回答:“女人肚子里有孩子,总是能生下来的,而我腹中空空如也,怎么能写出文章来呢?”
趣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产要素是进行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
■
笑话中的经济学:所谓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最早由威廉·配第提出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认为劳动和土地是价值的两个源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人的劳动作为价值的唯一源泉,其他生产要素只进行价值转移,而不产生价值增值。
现代经济学则认为,只有劳动力是无法进行生产的,也就不会产生价值增值,价值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结果。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又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概念,也称“索罗余值”,用来衡量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通俗地讲,就是因为全部要素的“整合”而产生额外的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例如,在生产中投入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共计100万美元,而生产出来的总产量为150万美元。那么,这150万美元的产量是由两个方面的贡献构成的,其中100万美元是由于投入了100万美元的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其余50万美元则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如果本年度的产量比上年度增长15%,而其中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为10%,则其余5%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所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
在不同阶段,生产要素的内涵有所区别,但都不可或缺。
◎ 初次约会——笑谈“生产可能性边界”
一个男孩即将去赴他人生的第一次约会,非常紧张,不知道到时候应该说些什么,于是向他的老爸讨教。老爸说:“我的儿子,有三个话题适用于此类场合:食物、家庭和哲学。”男孩去赴约了,两个人来到一家冰品店,一人要了一杯冰激凌。很长一段时间两人谁都没讲话,男孩觉得越来越紧张。最后他想起了老爸的忠告。
他问女孩:“你喜欢吃土豆煎饼吗?”女孩回答:“不!”然后是一阵沉默。
数分钟后,男孩尝试了第二个话题:“你有哥哥吗?”女孩回答:“没有。”又是一阵沉默。男孩于是决心打出他最后一张牌,他想了想,问了女孩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个哥哥的话,你觉得他会喜欢吃土豆煎饼吗?”
趣评:资源既定时,一个经济单位可以生产的不同产品产量的最大组合范围。
笑话中的经济学: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指在给定数量的资源下,所能够生产的最大数量的产品,在数学上表示为一道边界。边界内的点表明经济尚未达到有效生产,边界之外的点是不可达到的。反映了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在一定社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也是有限的。我们知道,一国可利用的资源,按用途来说,主要用来生产资本品和消费品。由于资源总量是一定的,因此,要多生产消费品就必须减少资本品的产量。那么,一个国家如何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把有限的资本分配到消费品和资本品的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
生产可能性边界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与过度的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说明生产还有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而生产可能性之外的任何一点,则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所达不到的;只有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的点,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点。
◎ 放债者的打算——笑谈“迂回生产”
一个人热衷于放债收利,把家里的东西全借出去,弄得家里很穷。最后只剩下一斗粮食,还打算煮粥放债。别人问他:“都放空了,你靠什么生活收利息!”他答道:“讨饭。”
趣评:经济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论断:那些间接的或者说是迂回的生产手段,通常比直接的生产手段更有效率。
笑话中的经济学:迂回生产,指先生产生产资料,再用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就越高。
动物的生活方式是直接消费方式。一只猴子趴在一棵结满果子的树上,抓住一只果子送到嘴里吃了——这里是如此“直接”,直接到“生产”和“消费”是同一个过程。人类的生活方式则与动物不同,人类的生活方式是迂回生产方式。
人类是先生产生产资料,然后再用生产资料去获取生活资料——这里是那么“迂回”,不仅“生产”和“消费”不是同一个过程,即迂回,而且“生产”本身也有很多中间过程,即“生产”本身也是迂回。
例如,最直接的捕鱼方法是下河用手抓鱼,但这只能让你两手空空,你笨拙的手是抓不到太多鱼的,但是如果通过使用钓鱼竿(这属于基本设备),捕鱼的效率就会有所提高。然后你使用更多的、更先进的设备,比如用渔网或者渔船,把生产手段迂回得更远,效率就将大幅度提高。但做渔网比做渔竿麻烦,而造渔船又比造渔网困难,但迂回的过程越长,生产的效率就越高。
其实,中国有句古话,虽然跟迂回生产有点区别,但是核心思想是一致的,而且更直白,那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表面的意思是在刀很钝的情况下,严重影响砍柴的速度与效率,在砍柴前虽然费一些时间来磨刀,并不立即去砍柴,但一旦当刀磨得很快,砍柴的速度与效率会大大提高,砍同样的柴反而用时比钝刀少。
深入理解就是,要办成一件事时,不一定要立即着手,而是先要进行一些筹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步骤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创造有利条件,这样会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 点一百盘麻辣豆腐——笑谈“产品附加值”
那天我和几个朋友去一家饭店吃饭,进到大厅,发现座无虚席。只好向小姐打听有没有雅间,她也不说话,扭头便走,我们只好跟在后面。走了很久,终于在二层找到一间空房间,我们就坐了下来,准备点菜。谁知道这时小姐大声说道:“这里最低消费六百元!”我们觉得很意外。
我的一个朋友想了一会儿问:“麻辣豆腐多少钱一份?”
“六块。”
“来一百盘吧!”
小姐愣了一会儿就走了。一会儿经理走了进来,笑嘻嘻地说:“各位随意,消费多少钱都行,没有限制,一百盘麻辣豆腐就不必了,哈哈!”
趣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生产高附加值的商品。麻辣豆腐的产品附加值低,因此“点一百盘”是个对付饭店的狠招。
■
笑话中的经济学:产品附加值指通过智力劳动(包括技术、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等)、人工加工、设备加工、流通营销等创造的超过原辅材料的价值的增加值。例如,生产一件衣服,它的原材料价值是布料和其他辅助材料,共20元,做成成衣后价值为25元,那么多出来的5元就是附加值。高附加值产品指智力创造的价值在附加值中占主要比重,具有较高的价值增长与较高经济效益,商品拥有高额利润。而低附加值产品指智力创造的价值在附加值中占次要比重。例如,生产一台计算机,远比生产一吨煤的附加值要高;而生产一吨煤的附加值,要高于耕种一亩地的附加值。
按照产业等级划分,耕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Labour Intensive Industry),煤炭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计算机则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y)。
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同时附加值也最低,如轻纺工、手工和服务业等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指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附加值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冶金、石油、机械制造等重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需用先进而又尖端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的生产和服务部门,资源消耗低、科技人员所占比重较大、劳动生产率高、产品技术性能复杂、更新换代迅速。在中国,电子计算机工业、飞机和宇宙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高级工业均属该产业。
在国际分工的经济链条上,各经济体在发挥本国优势的基础上,都在努力向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过渡。
◎ 死不瞑目——笑谈“生产能力”
从前有个老人死而复活好几次,有一次老人的儿子说:“爸,你怎么死来死去就是死不了呀?”
老人说:“我死不瞑目呀!”
儿子说:“为什么?”
老人说:“隔壁老五家杀猪了,叫邻居们去吃猪肉,最后一块肉我没吃到啊!”
于是儿子就说:“那您怎么不用筷子去夹?”
老人说:“我是想夹呀,可我筷子上已经夹着一块肉了。”
儿子又说:“那您怎么不把筷子上夹的肉吃了然后再夹呀?”
老人说:“我是想吃,可我嘴里已经有了一块肉啊!”
儿子又说:“那你怎么不把嘴里的肉吃下肚去然后再夹呀?”
老人说:“我是想吃下去,可我喉咙里已经咽着一块肉,叫我怎么吃下去?哎,我死了也不瞑目呀!”
趣评:企业在订立生产目标,承接生产任务时,一定要量力而行。
笑话中的经济学: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每位企业主管之所以十分关心生产能力,是因为他随时需要知道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当需求旺盛时,他需要考虑如何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当需求不足时,他需要考虑如何缩小规模,避免能力过剩,尽可能减少损失。
实际运用中的生产能力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制程设计产能、有效产能和利用的产能等。
每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力求占有市场最大份额,但是一定要谨记: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生产能力,量力而行,谨慎承接业务,避免因消化不良而引起整个企业的循环失灵。
◎ 大仲马拼命写作的原因——笑谈“简单再生产”
有一天,小仲马去父亲那里,见父亲正在写作,就问他近况如何。
“累得要命。”父亲答道。
“那就休息一下好了。”
“不行。”
“为什么?”
大仲马拉开桌子的抽屉,指着两个路易对儿子说:“我来巴黎时身边有53个法郎,现在手头却只剩下40个法郎。在我没有挣回那13个法郎之前,我必须写作!”
趣评:一个企业至少要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规模,才能生存下去。
笑话中的经济学: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天天要吃饭,所以农民年年要种庄稼;衣服穿了会破,因此工人要年年织布;机器用久了会磨损、报废,所以又要不断地生产新机器。可见,社会不能停止消费,也就不能停止生产。因此,社会生产总要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如果中断,社会就要灭亡。这种不断更新和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保持不变的再生产,或者说,就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具体说来,就是社会生产的新产品只够补偿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例如,一个皮鞋生产商,如果每年都用同样多的工具、设备、原材料和劳动力,生产同样多的皮鞋,这就是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再生产。具体来讲,就是社会生产的新产品除了用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外,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扩大生产的规模。例如,还是那个皮鞋生产商,如果他在第二年增加了工具、设备、原材料,也多雇佣了劳动力,生产的皮鞋也大大增加,这就是扩大再生产。任何一个社会,要想取得发展,都必须采用扩大再生产的方法。
每一轮的生产结束后,收入都会分为消费和积累两部分。例如上一年的投入是100万,今年的总收入是150万,如果一个企业想要维持简单再生产,就要把其中100万作为积累,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中;如果想要扩大生产规模,那么就要把更多的收入用于生产。如果生产者将收入中的130万都用于消费,来年的生产规模只能缩减,这将导致企业的衰退。
◎ 夫妻求福——笑谈“消费和积累”
卫国有对夫妻向天神求福,妻子冀求道:“让我们不费力地得到100个钱币吧!”
丈夫说:“怎么要这么少啊?”
妻子说:“超过这个数,您将要娶小老婆啊。”
趣评:一旦在简单再生产的规模上有多余的剩余价值,资本将过渡到扩大再生产。
■
笑话中的经济学:生产的条件同时也就是再生产的条件。每一次完整的生产过程之后,最后的收入必须分为两部分——消费和积累。如果全部收入都被消费掉,那么将没有生产资料投入下一轮的生产,生产过程也就停止了。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不是不断地把它的一部分产品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就不能不断地生产,即再生产,社会也就无法延续。所以,必须在每一次生产的收入中留出一部分作为积累,以购买新的生产资料或生产要素。
再生产按其规模不同可分为规模不变的简单再生产和规模扩大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在一年里所消费的生产资料,即劳动资料、原料和辅助材料,只有在实物形式上被数量相等的新物品所替换,社会才能在原有的规模上再生产或保持自己的财富,这些新物品要从年产品总量中分离出来,重新并入生产过程。比如说,如果100镑预付货币额在今年转化为资本,生产了20镑剩余价值,而这些剩余价值只是充当资本家的消费基金,或者说,它周期地获得,也周期地消费掉,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就是简单再生产。
假如他把20磅剩余价值中的四分之一剩下来,用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投入到下一轮的生产过程中,就叫做扩大再生产。所以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是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增加投入。按照资本的逐利本质,毫无疑问,他会将所有能获得的剩余价值都转化为资本,来获取更大的剩余价值。
或者换句话说,穷人的理想是消费,而富人的理想是投资。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根源更多地来自于对于金钱的观念。
◎ 男人背后的女人——笑谈“规模不经济”
女: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个女人。
男:失败的男人背后呢?
女:一定是有太多的女人。
趣评:投入要适度,规模适中,否则将导致“规模不经济”。
■
笑话中的经济学:一个企业,当产量很小时,企业的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而产量很小,随着企业雇佣更多的员工进行生产,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也开始变大。假设增加的第一个工人对产量的贡献是10,那么增加的第二个工人对产量的贡献可能是15甚至更高,第三个会是30……即边际产品(Marginal Product)随着投入(Input)的增加以递增的比例(Increasing Rate)增加。在这一阶段,产量的增加速度超过成本的增加速率,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
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随着员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变得拥挤,这时候每增加一个员工,依然会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但是这个利用率的提高会慢慢减慢下来(就好比从不及格的50分增长到70分比从80分增长到100分容易是一个道理),经济效益下降,当员工增加到某一程度,再增加一个员工时,这个员工对产量的贡献将会是0,即边际产量为0。在这一阶段时,产量的增加速率从最大值逐渐减小到零,而成本的增加速率(每个员工的费用,加上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大于产量的增加速率,从而边际成本增大,这叫规模不经济。
与规模经济所表现的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的情况相反,规模经济递减则是指规模越大,成本越高的情况,导致公司的利润率缩小。
通常公司在进入某个行业时,需要达到一定规模,单位生产成本才会下降,形成竞争力。但如果规模继续扩大,有可能会让单位生产成本抬头,如必须新增大量人工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等来支撑更大的销售规模,以及由于需求走高,原材料供给出现紧张,导致采购价格上涨等。
◎ 技术不高的司机哪里去了——笑谈“劳动生产率”
在里约热内卢,一个坐在出租车里的外地旅客问司机:“听说你们这里的司机开起车来车速惊人,可是却很少出事故。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很简单。”司机说,“我们这里技术不高的司机早已在车祸当中死去了。”
趣评:个别劳动生产率低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笑话中的经济学:劳动生产率(Labour Productivity)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劳动生产率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在个别劳动生产率中,按个别劳动者的劳动效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个人劳动生产率;按个别企业的劳动效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劳动生产率。
以全社会的平均劳动效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先进和落后的根本尺度。
■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成正比,即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量越多;而同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产品包含的劳动量越大。
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反之,则高于社会必要劳动量。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企业就会在竞争中拥有竞争力,否则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接受新的生产技术的手段,适应新的工艺流程的能力。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而且越是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③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分工、协作和劳动组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艺规程和经济管理方式。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主要指劳动工具有效使用的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利用的程度。⑤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社会生产有关的地质状态、资源分布、矿产品位、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所有企业竞争的核心所在,在优胜劣汰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
◎ 音乐家和马车夫——笑谈“超额利润”
意大利音乐家帕格尼雇了一辆马车赴剧院演出,眼看就要迟到了,他请车夫快点赶路。
“我要付给你多少钱?”帕格尼问道。
“10法郎。”
“你这是开玩笑吧?”
“我想不是,今天人们去听你用一根琴弦拉琴,你可是每人收10法郎!”
“那好吧,”帕格尼说,“我付你10法郎,不过,你得用一个轮子把我载到剧院。”
趣评: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别人一定时间内无法替代的优势,才能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
笑话中的经济学:超额利润(Super-normal Profit)是指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
超额利润产生的原因:
1.供不应求产生的超额利润。
这种方式获得的超额利润最短暂,也最不稳定。自由竞争市场中供需会自动调节,当出现超额利润时,其他竞争者迅速加入,供需平衡很快恢复正常,超额利润消失。
科技企业由于暂时的技术领先或创新也可能获得短期的超额利润。科技行业的特性使这种领先或创新很快被模仿、替代、超越,大量逐利资本的进入使所有细分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微利成为常态。像微软这种能依靠技术垄断长期获得超额利润的企业凤毛麟角。
2.成本领先战略。
低成本较供不应求获得的超额利润稳固。但成本领先战略更依赖于优秀的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规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沃尔玛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优秀的管理、庞大的规模、先进的信息系统、近于苛刻的成本控制,使沃尔玛获得成功,但对于人力成本的过度控制又使沃尔玛臭名昭著。
3.最稳固、最持久的超额利润来自于特许经营权。
拥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可以轻易地获得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甚至容许平庸的管理层的存在,而对超额利润影响甚微,即是那种“傻瓜都可以经营好的公司”。如行政垄断、品牌垄断、自然垄断等。其中拥有强大商誉的品牌垄断是最强大、最具成长性、最持久的垄断,投资者若希望获得超额利润,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资于这类型的企业并长期持有。
◎ 快跑胜过慢走——笑谈“资金周转率”
兄弟二人听说父亲病重,急忙从县城往回赶。到汽车站,班车已经开走了,他们只得步行往家走。弟弟是个急性子,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
哥哥说:“你跑得再快也不顶事,路还是那么长。”
趣评:总利润目标一定的情况下,资金周转速度越快,所需要的时间越少。
笑话中的经济学:资金周转率是反映资金周转速度的指标。企业资金(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间断地循环周转,从而使企业取得销售收入。
资金周转速度可以用资金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表示,也可以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的天数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金周转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期初占用资金+期末占用资金)/2]
例如,企业一年的销售收入总额为4000万元,按月平均占用的固定资产(原值)和流动资金总额为2000万元,即每年周转2次,每次周转需要180天。加快资金周转,可以节约资金。在一定的生产规模和销售收入的情况下,把资金周转率提高1倍,就可以节约一半的资金。
换一个角度讲,如果要达到赢利4000万的目标,企业资金周转一次的利润是2000万,那么需要周转2次,如果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是12个月,就必须周转24个月。假如现在提高周转速度,10个月周转一次,那么只需要20个月就可以了。
所以,简单地说,资金周转快的生意最赚钱。或者说,在同行业中你的资金周转比别人更快,你就最赚钱。因为每周转一次,你才能达到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赚钱。你周转得越快,赚的钱才越多。
当然,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周转方式和周转周期。房地产几年才能交差,保暖内衣以一年为期,餐饮业则要求每天达到多次翻台率,以月为周期的行业更是数不胜数。你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加快周转,如格兰仕;可以提高品牌含金量、刺激购买、实现周转,如海尔;可以扁平化,如美的;可以零库存,如戴尔;也可以像联想用ERP。总之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你必须殚精竭虑,必须食不甘味,必须为改变资金周转率有所作为。
◎ 两个精神病的故事——笑谈“资本‘惊险的一跳’”
据说有两个精神病人,好不容易从精神病院逃了出来。但出了门还要翻过100道墙,才能到达公路。当他们一起翻了60道墙的时候,其中一个精神病人就问另一个人说:“老兄你累不累?”另一个回答说不累。他就说,那好,不累我们接着翻。当翻到第99道墙的时候,一个精神病人又问另一个精神病人说:“老兄,你累不累?”另一个回答道:“我累啦!我们回去吧!”于是他们又翻回去了……
趣评:要完成生产过程中“惊险的一跳”,必须做好最后一个环节——营销。
笑话中的经济学:俗语云:行百里半九十。意思是:走一百里路,如果不走完最后十里路,则前功尽弃。所以,在最后的环节,很大程度上乃至完全取决于市场营销,即“营销权重”倚仗。只有持续做好市场推广,使产品渗透市场,销售渠道稳定,供货通畅,才能保证产品顺利转变成商品,实现价值回报。否则,将功亏一篑。
资本的流通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本家作为买者出现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完成G-7这个流通行为。第二阶段:资本家用购买的商品从事生产消费,结果产生了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大于它的生产要素的价值。第三阶段:资本家作为卖者回到市场,卖出他的商品,他的商品转化为货币,完成7-G这个流通行为。因此,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G-7…P…7′-G′。在这个公式中,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7′和G′表示由剩余价值增大了的7和G。
公式本身表明,货币在这里不是作为货币花掉,而只是预付,因而只是资本的货币形式,只是货币资本。它还表明,运动的目的是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即G…G′,表示出资本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资本生产剩余价值不困难,困难的是实现剩余价值。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卖掉,即社会没有消费掉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生产者换不回资本,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下去。这就是说,生产过程本身是不完全的产品生产过程,或者说,资本生产只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它只是完成产品的生产。生产出产品之后,必须把产品作为商品卖出去,实现它的(交换)价值,并由他人完成使“产品成为产品的最后行为”,生产才能再进行下去。
所以7′-G′这个最后的环节被马克思称为“惊险的一跳”。这一跳会产生三种结果,即G=G′,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