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改变你的一生:培养中学生最好的情商-宽心的智慧——莫让自私占上风,别让狭隘控心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克服人性自私,追求共赢理念

    古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这是生存的竞争法则,但是,在如今的社会,如果还是用这样一种自私的心态来经营自己的人生,恐怕就会失去更多了。很多中学生由于年龄还小,还不懂得这个道理。

    有一则寓言是这样讲的:

    有位富人在花园里种了两棵柠檬树。一棵长得颀长而挺拔,另一棵却很矮小。主人比较喜欢长得高大的那棵,天天精心照料,而长得矮小的则被冷落一旁。一天,一阵大风把几粒高山雪莲的种子吹到了花园里。种子飘到大树下,请求给它们一个容身之所。大树高傲地说:“不可能!这里是我的地盘,你们休想在这里生长”。其实,大树是怕那些种子有一天会开出鲜艳的花朵,抢走了它的风头。无奈的种子只好去找那棵矮树商量。

    矮树满口答应说:“过来吧,和你们相处是我的荣幸!”不久,种子破土而出,慢慢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一天,主人闻香而来,发现了那几朵雪莲,便拿出最好的肥料栽培,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取水浇灌。矮树也从中得益,长得越来越高,逐渐超过了那糅大树。

    这个故事讲述的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只有在心里、在生活中容得下别人,才能被别人接受,被别人容纳。反之,包容不了别人,总是为自己考虑,总是用自私的态度来对待别人,那么别人也容不得你。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做到容人,才可能更有利于自己。因为当你容纳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同样会容纳你,这样,也容易建立更好的人缘,办起事来可能会更顺利。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路曾为盗贼,甚至还打劫过孔子。但孔子并不嫌弃他,而是循循善诱,使他成为一个举止深合礼仪之人,而孔子也因其一生功德最终流芳千古。可见,容人,不但能使别人受益,最终受大利益的可能还是自己。也就是说,不用自私的态度来对人,最终反而会收获对自己好的结果。

    这种做法就叫做共赢。应该说,聪明的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这个概念了,现在是个合作共赢的时代,我们一起工作,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共赢。就像这则寓言里讲的,那个矮树就是互帮共赢最后得到了实惠。如果它也不允许雪莲在其旁边安家落户,它只能永远矮小,难以长成参天大树。正因为它帮助了雪莲种子,才让自己在帮助他人成长中直接受益,最终超过了那棵大树。我们在生活中、在社会上,也要善于发扬互帮精神,帮助别人,我们能从中体验到快乐,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我们还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在惠人的同时也在惠己。有时,可能我们得到的回报会更多。下面的寓言同样告诉我们共赢的道理:

    有一天,人世间的凡人去请教一位牧师,很想知道天堂与地狱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牧师告诉他,“你先去地狱看看,然后再去天堂。”于是,他接受了牧师的建议先去了地狱,正好地狱的人正在吃饭,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一米长的筷子在争夹饭吃。那里的人个个面黄饥瘦,好像多年没吃过饭了。可是,因为筷子太长,每个人都夹不到饭。看到这个悲惨的场面,他赶快离开了地狱,赶去天堂。到了天堂,正好也遇上天堂的人在吃饭,他们每人也是拿着一米长的筷子在夹饭。可是,他们吃得很开心,完全没有地狱的那种悲惨现象。原来,天堂的人都用自己的筷子给对方夹饭吃。

    可是,很多同学们在走上社会后才突然明白这个道理?因为我们在学校时对该问题的认识,与走向社会后对该问题的认识会有很大不同。

    我们走向社会后,无论是进企业后同事之间的关系,还是自己创业过程中与同行的关系、与客户的关系,都摆脱不了发生利益冲突、有金钱的冲突。这些掺杂着金钱、利益因素的人际关系,比起同学们在学校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复杂得多。所以,与人共赢的道理,同学们在学校都听过,都懂,但真正地理解、体会它,很多同学都是在中学结束、进入大学,大学毕业三五年后才真正有所悟。

    所以,为了能够提早训练自己这方面的素质,我们不必一定等到走上社会之后才练习。作为中学生,应该先从身边事做起。比如,在学习的时候,学习资料共享、解题思路共享等等,不仅仅能够帮助到其他同学,还能让自己也有收获。相反,有一些同学虽然成绩暂时不错,但是,由于不懂得分享,不懂得共赢,所以总是很自私地藏起自己的一切,资料和学习方法等都不愿和人分享,最后,他的思维就会越来越狭窄,人缘也会越来越差,最终反而限制了他的成绩突破。

    美国著名作家,管理学大师约翰·麦克斯韦尔把人生的路归纳为三条:

    低路——我们对待别人,比他们对待我们更坏;

    中路一别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就怎么对待他们;

    高路——我们对待别人,比他们对待我们更好。

    他总结说:低路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别人远离我们。中路可能不会把人赶走,但也不会有吸引力;它是消极的,会让别人主导我们的生活。高路会带来积极的关系,吸引别人走近我们。

    走高路,有时挺难,甚至很难。这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认识清楚:从自已长远前途着想,这是最值得走的一条路。

    一味追求自我发展,只想自己赢,往往事与愿违;只有学会与人共赢,才能使自己真正赢。

    这不仅仅是对中学生朋友的忠告,更是对你们一辈子为人的忠告,希望聪明的你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走一条高路!

    学会在退步中进步,不为吃亏抱怨不休

    中学生可能最害怕听到的两个字就是“退步”了,一听到学习成绩退步,就想到爸爸妈妈冷漠的目光和生气的神情。当然,我们都希望自己在一直进步,可是,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呢。其实,有时候,适当的退步并不见得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不信,我们就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证明——

    戒痴和戒尘两个小和尚在院子蹦着,不断为谁蹦得更远些辩论着。这时,他们的师兄戒傲从旁边路过,笑话两个小和尚,跳得这么近居然还好意思比来比去。戒痴和戒尘很不服气,便要和戒傲比试,戒傲一愣,继而笑道,让你们两个蹦的距离加在一起和我比吧!戒痴和戒尘说,比试要有赌注,如果他们赢了,便要做一天戒傲的师兄,戒傲笑着答应了。戒嗔也被他们的比试吸引,站在戒痴和戒尘旁边看他们蹦。虽然戒痴和戒尘两个人都蹦得不远,可是把他们俩人蹦的距离加在一起的长度也不短,看上去戒傲是万万比不过他们俩的。

    戒傲在旁边看到俩人蹦的距离,也吃了一惊,有些懊悔自己把话说得太满,无奈地摸着头,随继心生一计。只见他转过身,向后退了几步,然后急速冲了过来,借助助跑的力量,大大地迈了一大步,一下超过了戒痴和戒尘所跳的长度。两个小和尚没有想到戒傲耍手段,齐声叫起来,师哥你耍赖!戒傲也知道自己胜得不那么光彩,但他伸伸舌头说,反正我赢了。然后“滋溜”一下钻进了佛堂。一边观看的戒嗔抿着嘴笑,心想虽然戒傲耍了手段赢了比赛,但赢得却也不无道理。

    所以说,有时候,在我们遇到难题时,不一定非要一无反顾地往前冲,尝试一下退而发力,看似不光彩的后退,也许会让你赢得更多。许乏弓年轻人,对吃亏颇不以为然。吃亏?为什么要吃亏?谦让?为什么我要谦让你?成全你?为什么要我牺牲来成全你?年轻时对待吃亏的态度是简单而直接的。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人生的磨练,方才悟得:吃得眼前亏,方为人上人。

    其实,狭路相逢勇者未必胜。吃亏是福: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事的一种壑智。这一点,涉世未深的我们更应该铭记于心。

    能够吃亏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不能吃亏的人,则往往在是非纷争中斤斤计较,口、会局限在“不亏”的狭隘思维当中,这种心理会蒙蔽他的双眼,势必要遭受更大的灾难,最终失去的反而更多。

    许多人都问李泽楷:“你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一些怎样的成功赚钱秘诀?,,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为人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对方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表面上看李嘉诚似乎是吃亏了,他吃亏却可以争取到更多人与他合作。我们想想看,虽然李嘉诚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人会变成五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在李嘉诚的一生中,曾经与许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宁意吃亏。这种愿意吃亏的表现,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有人乐于与他合作,他的生意自然也就越做越大了。

    吃亏便是这样一种糊涂的智慧。吃亏是福,因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老子就曾说过:“少则得,洼则盈。”月盈则亏,水满流溢。

    提前“吃亏”,则能为你的人生留下更充足的发展空间。吃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更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地吃亏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并从而变得更加聪慧和睿智。但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这不仅因为人性的弱点很难拒绝摆在面前本来就该你拿的那一份,也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

    还有不少人碰到“眼前亏”,会为了所谓的“利益”、“面子”和“尊严”。

    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不能振作,有些人则获得“惨胜”,代价却是元气大伤!这一点,越早避免,对你的发展更有益处。学会在退步中进步,不为吃亏而抱怨不休,绝对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生修养。

    拥有豁达心态,包容别人缺点

    豁达是一种很难拥有的心态,一旦拥有,将会受益终生。可能中学生由于阅历的有限还没有充分的体会,凡上了年纪、经历过很多事情的人,都会赞同这一观点。

    豁达的人,就像行走于河流岸上的人,她淡定地看着河里的水或激荡、或平缓;或被岩石分割、或在沙滩汇集;或清朗、或浑浊;或深邃、或清浅……所有河里的风景,对她来说,都只是一种表演,她会用欣赏的眼光细细打量,认真思考,从中获取启发,然后认真走自己的路。她不会因为河流的状态影响自己的心情,影响自己前进的步伐,影响自己快乐欣赏景色的心境。

    豁达的人,就是这静心行走于岸上的欣赏者,河流里的一切,都与其无关。当河里的水激荡起来,冲击上岸,打湿了他的衣服时,他不会恼怒,而是会轻拍衣角,浅笑浅叹,继续前行;当河里的水愤怒地冲上岸滩,淹没了他的路途时,他不会绝望、不会觉得无措,他会放缓步伐精心等待,等待着路途重新明朗的一刻……

    所有精神礼物中,最珍贵的便是理性的宽容;文明的最大教训便是我们一定要相信那些我们无法预见的困难。如果你也是一个豁达的人,能以豁达之心包容他们的缺点。那么,毋容置疑,你必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戴尔·卡耐基曾在谈论一本名著的作者时,由于不小心,两次把这位作者的故居康科特镇说成在新罕布什尔州,其实这个小镇是在相邻的马萨诸塞州。

    结果,卡耐基的错误遭到了不少人的批评。一位自小在康科特长大的女士,写来一封措词愤怒加辱骂性的信。卡耐基几乎要被激怒了。他虽然在地理上犯了一个错误,但这位女士在普通礼节上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

    但是,豁达的卡耐基并没有回击那位女士,他知道相互指责和争论是毫无意义的。自己错了,就应该向别人承认错误,这才是最好的策略。于是他在广播里向听众致歉,还特意给那位辱骂过他的女士打电话,向她承认错误并表示歉意。后来,那位女士反而为自己写的那封信而感到惭愧。她说:“卡耐基先生,您一定是个大好人,我很乐意和您交个朋友。”

    试想一下,如果卡耐基不是抱着豁达的态度对待那位女士,而是处处为自己辩护,可能还会遭致对方更加愤怒的辱骂。卡耐基宽容别人的过激行为,化干戈为玉帛,将一个愤怒的人变成一个和善的朋友。这便是豁达的回报——豁达的人往往更受他人欢迎。很多时候,当我们总是抱怨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缺点不屑一顾,甚至讽刺嘲笑的时候,殊不知,很多时候,别人的缺点在我们身上也存在。即使再讨厌的人,其实都有可爱的一面。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早在教育界传为佳话。

    当时陶先生在重庆任育才小学校长。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疑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啊……,,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陶行知先生的言行对这个孩子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先生没有责备孩子做的坏事,而是用心发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用豁达的心来包容,并且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改正了所犯过的错误。陶行知先生能够如此地宽宏大量,我们应该学习才是。

    身份多么卑微的人,一定也有非常值得尊敬的地方。作为一个中学生,本该是天性善良的,可是,很多孩子却总是以“唯我独尊”的态度来对待别人,将别人的缺点放大十倍,将自己的优点放大百倍来看待。

    这种孩子,是很可悲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类学生身上的缺点会越来越多,优点则会越来越少。下面的例子就是一个在中学阶段很常见的例子,也许,这个例子中的主人公金凯会和你有些相像呢!

    “中考时,由于几分之差,我没有考进心仪的重点高中,最终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了。在我心中,那所高中里都是些成绩平平、又不思进取的学生,而我从小就是‘尖子生’,自然不甘心与这些人为伍。所以,在班级里,我总是摆出一副清高的面孔,从不主动和任何一个同学多说一句话,自然,同学们也都对我敬而远之。

    “有一次,我因为一点小事,和同桌吵了起来。同桌找到班主任,强烈要求调座,嚷嚷着再也不和我这个‘冷血动物’同桌。我不屑一顾,嘴角带着冷笑,心想班里不知有多少同学梦想着和我这个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优等生同桌呢!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班主任在讲台上大声问,谁愿意和金凯同桌?

    班里的同学都低着头,谁也不吭声。

    “老师一连问了三遍,教室里依旧静悄悄,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或是举手表态愿意和我同桌。我尴尬极了,当时如果地上有一个缝,我都愿意钻进去。我怎么也没想到,班里五十多名同

    学,竞没有一个愿意接纳我。寂静三分钟后,班主任说出了一段让我受益终生的话,他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我知道金凯同学平时清高,不太合群,这是他的缺点。但是,大家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们身上是不是也有很多缺点,如果今天用包容的心去接纳金凯,那么我相信,明天金凯也一定会用宽容的心来拥抱你们。孩子们,请记住这句话:包容他人,其实也是在宽容我们自己。’

    “班主任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愿意和我同桌,就连我原来的同桌,都红着脸跟班主任老师说,他愿意和我继续同桌。老师点头答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我在一片感动中,不但与同桌化干戈为玉帛,并且在之后的三年同窗学习中,和班里许多同学成为了知心朋友。”

    其实,试着去发现别人可爱的一面和值得尊敬的地方,是自己的福气。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有很多惊喜足以破除心中的成见,丰富自己心灵的视野。如果总是用小气的态度来对待别人,用狭窄的胸襟来对待你周围的好友,不仅你自己会受累,与你相处的人也会很累。拥有一份豁达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时,耐心、包容地看待,就会发现你不曾发现对方的一些优良的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成长很多。

    甘于儆别人攀升的梯子这一节的开始,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吧:

    一名商人,从非洲买来一种非常稀有并且高贵的花种,在家独自种植并期望来年卖个好价钱,于是理所当然地严加看管,生怕邻居偷去。过了一年,开出的花不如以前;又过了一年,花儿更加逊色。最后,商人请来的植物学家揭开了谜底:原来,虽然此花品种高贵,但是长期生存在周围都是凡枝俗草的环境中,由于蜜蜂等昆虫的媒介作用,品质便越来越平庸。大悟之后的商人,便把花:仲分给所有的邻居。很快,名花便恢复了它独有的气质,商人和他的邻居们都富了起来。

    不知道各位中学生朋友们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其实,做人也是如此。如果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总是害怕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最终自己将一无所获。相反,如果能够抱着康慨的思维,乐于帮助别人,甘愿做别人前进的梯子。那么,最后,你自己也能够获益,别人也会反过来成为你攀升途中的梯子。

    有人说,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伸出热情而温暖的双手,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有句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无私地奉献,就会有“余香”。助人乃是快乐之本,我们在给他人快乐的同时也不经意间得到了快乐。

    一乍为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持保留、吝啬的态度,面对别人的请教,不愿意讲授,害怕别人超越了自己;而对别人的帮助,积极接受。时间长了,也就会失去别人的帮助了。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帮助他人好比自己只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兜里的两块糖,同时也能让自己品味到从未品味到的甜蜜。其实,快乐和幸福,就像阳光一样无所不在。一个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只要他/她怀揣着两块糖,一块慷慨地赠人,一块留下自己慢慢品尝,就自有真实的快乐如泉水涌来,自有绵绵的幸福飘逸在生活当中。

    有些学生觉得自己帮助了别人,就会让别人超越自己,对自己来说是种损失,其实不然,在我们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动物世界的现象。

    早在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来到埃及。

    在奥博斯城的鳄鱼神庙,他发现大理石水池中的鳄鱼,在饱食后常张着大嘴,听凭一种灰色的小鸟在那里啄食剔牙。这位历史学家非常惊讶,他在著作中写道:“所有的鸟兽都避开凶残的鳄鱼,只有这种小鸟却能同鳄鱼友好相处,鳄鱼从不伤害这种小鸟,因为它需要小鸟的帮助。鳄鱼离水上岸后,张开大嘴,让这种小鸟飞到它的嘴里去吃水蛭等小动物,这使鳄鱼感到很舒服。”这种灰色的小鸟叫燕千鸟,又称鳄鱼鸟或牙签鸟,它在鳄鱼的血盆大口中寻觅水蛭、苍蝇和食物残屑;有时候,燕千鸟干脆在鳄鱼栖居地营巢,好像在为鳄鱼站岗放哨,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会一哄而散,使鳄鱼猛醒过来,做好准备。

    正因为这样,鳄鱼和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其所传达的便是双赢的智慧。唯有树立了这一意识,你才能真正甘于做别人攀升的梯子,而与别人一起迈向互惠共赢。卞之琳曾经有一首隽永而深刻的小诗:“你站在窗子里看别人,别人站在桥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别人装饰了你的梦。”这样简单的文字,如工笔描绘出的一幅画,细腻而自然的意境中蕴涵着互惠共赢的和谐与美好。这样的互惠共赢,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谁也难免遇到一些难处。只要我们伸出帮助之手,总会有收获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甘做别人攀登的阶梯,有时候恰恰是为自己铺路;帮助别人,有时候恰洽是帮助自己,这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们周围的同学都和我们一样,都在渴求进步,如果我们的进步和别人分享,那么别人会进步,反过来别人进步的方法也会分享给我们,那我们就又会继续上升。这个良性循环为何要拒绝呢?我们给予他人的帮助就像一个接力棒,你传递给他人,他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这样快乐就会传递到更多人那里。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族里,能接触很多需要帮助、需要关爱的人。人喜欢被他人关心的感觉。我们遇到难题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我们帮助他人的同时,同样是在帮助自己。做别人攀升中的阶梯的同时,也正是给自己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有些一贯很自私的人不明白,人生其实是很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就会以不同的方式得到回报。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尽管有些自私的人,在短时间内看似能够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好处,但是,我们的人生还长,不妨走着瞧吧!上帝是公平的,终尽我们一生,我们的付出与获取总是平衡的。

    为冠军献上掌声,而不是嫉妒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之痛苦万分。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以恨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这句话十分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嫉妒的危害。遇着比我们强的人,看着比我们幸运的人,我们拥有羡慕之情,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如果将羡慕转变成嫉妒,就会遭受到数倍的痛苦折磨了,就像下面寓言故事中的这个人。

    有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不经意间遇到了上帝,他便很高兴地向上帝祈求,希望上帝能够给自己一些幸运,希望上帝可以满足他的一份愿望。听完他的祈求和心愿之后,上帝说,现在我可以满足你任何的一个愿望,但前题就是你的邻居会得到双份的报酬。那个人高兴不已,但细心一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产,我邻居就会得到双份田产;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邻居就会得到两箱金子了;更要命就是如果我要一个绝色美女,那么那个家伙就同时有得到两个绝色美女……平日里,这个人就十分嫉妒自己的邻居,他嫉妒邻居的财富,嫉妒邻居拥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嫉妒邻居好的声望。他不希望自己的幸运让自己的邻居也占了便宜,想来想去,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不让邻居占便宜的方法。最后,他想到了,于是他对上帝说:“您挖我一只眼珠吧!”结果,上帝将他的一只眼珠挖了下来,却没有挖下他的邻居的眼珠,上帝告诉他:“这不是一种报酬,而是一种惩罚,所以你的邻居无需承受。这主要是对你的嫉妒心的惩罚。”

    嫉妒他人,危害自己,再没有比这更愚蠢的行为了,可是,故事中的这个嫉妒心强的人就是这样,伤害了自己,让自己失去了一只宝贵的眼睛。其实,不仅仅是他会遭受这种惩罚,任何嫉妒心强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失去很多。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好嫉妒的人往往心胸狭隘,容不下比他强的人;看到周围的人有超过自己之处,总是要设法贬低,严重的甚至会设置陷阱去坑害对方。陷入嫉妒泥潭的人是可悲,往往无法得到快乐。总而言之,嫉妒是心灵的地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曾经说过:“嫉妒是一种黑暗的情绪。”莎士比亚也曾说过:“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嫉妒是摧毁人性和健康的毒药。嫉妒的人是那么的可悲和危险,他们往往心情郁结,见不得别人好,心胸狭隘,无法获得快乐。而且他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自食其果。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变换一下心态,就会快乐很多。面对强者,如果能够用一种学习的心态,而不是嫉妒,那么,我们不仅仅能够鼓励自己更为勤奋,还能不断进步,也许不久之后,就会变得像之前我们所羡慕的强者一样优秀了。

    在音乐界,有一则流传百年的美谈。

    著名的音乐家肖邦的成功与李斯特的宽广胸怀是分不开的。

    在19世纪初,肖邦到处流亡。当时的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个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演出时,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他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他演奏。

    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的行为深表钦佩。

    如果李斯特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那么肖邦估计就永远默默无闻了。

    尽管很多嫉妒心很强的人在人前都表现出一种十分强势的态度,但是,拥有嫉妒心理的人,其实是很自卑的。因为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才会嫉妒。不是吗?嫉妒会让我们心态失衡,失去理智,或口蜜腹剑背后使坏,或恼羞成怒恶语中伤,所谓“妒火中烧”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妒火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火,它最大程度地损坏一个人的形象,会让人的心胸变得越来越狭窄,在烧伤别人的同时,也烧伤了自己。作家艾青就曾说过:“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一切嫉妒的火焰,总是从燃烧自己开始的。”我们不希望你也被自己的嫉妒心所烧伤!如果真的有这份火焰在你心里,不妨让这份火焰变成你努力的热情和激励你永不放弃的追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