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改变你的一生:培养中学生最好的情商-幸福是心灵的晴空——为你的优点自豪,为当下拥有庆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章福是心灵的晴空,需要你自己去营造

    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都向往幸福,但是幸福究竟是什么?相信每个中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著名演员范伟曾有这么一段经典台词:幸福就是——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这是对幸福的调侃。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感受幸福的心态,而一个高情商的人,是更能够感受幸福的人。下面的这则浅显的寓言故事会告诉我们些许道理。

    小狗:“妈妈,幸福在哪里?”

    狗妈妈:“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于是,小狗就每天跑啊跑,去追幸福。可怎么样也抓不到。

    它又去问妈妈:“妈妈,怎样才能抓到幸福呢?”

    狗妈妈就告诉它:“孩子,你抬头大步向前走,幸福会一直跟在你的身后!”

    这个寓言故事其实很简单,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作为中学生,每一天的学习任务很繁重。繁重的学习任务磨平你的心,使你看不到自己的幸福。比如,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群充满活力的朋友,甚至因为一段时间的努力付出,成绩有所提高,等等,都是一种幸福。

    有这样一对夫妻的故事:

    一天深夜,妻子腹痛不止,丈夫四处打电话找车不成,只好亲自背着妻子上医院,这时,外面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妻子下身血流不止,丈夫背着妻子在风雨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走,丈夫说:“我现在才明白,什么是相依为命。”妻子伏在丈夫背上,微弱地说:“我现在才感觉到,什么叫幸福。”

    在雷雨天,一个腹痛不止,不住流血的女人在说自己幸福,那是因为她看到了丈夫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到了丈夫给她的温暖,这种温暖使得她感动,这种感动超越了她身体的疼痛,一直到达心灵深处,于是她感觉到了幸福。

    夫妻情深,而父母和孩子之间发掘幸福的故事何尝不让我们动容呢?

    有一个读高三的女孩,学习成绩一直位居班上的前几名。

    她的父母工作很忙,每天早晨,她的妈妈都为她做同样一种早餐:煎饼鸡蛋,女孩吃完早餐之后就去学校。

    还有三个月女孩就要高考了,学习越发得紧张。就在这个时候,又一次全校性的模拟考试,女孩发挥失常。这对于一直名列前茅、自尊心也极强的女孩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挫败,回家之后她一声不吭,她的父母看了她的成绩,没有说任何话,只是很平静的让她去吃饭。女孩觉得很难过,因为一直以来,她的父母几乎不过问她学习上的事情,她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关心自己。所以,一气之下,她跑出了家门,在外面闲逛,路过一家卖饺子的小摊,就在摊上吃了碗饺子,结果发现没有钱,她十分歉疚地对摊主说:“对不起,我没有带钱,下次我一定给你。”已是一把年纪的摊主说:“没事儿,当我请你吃的。天晚了,小姑娘早些回家吧,免得家里人担心。”女孩一下子就感动了,说:“谢谢您,老奶奶,您比我妈妈对我还好。”老人家呵呵一笑说:“呵呵,老奶奶的一碗饺子就把你感动了,你妈妈为了你做了多少年免费的饭菜呀!”

    顿时,女孩觉得自己太过任性,立刻回家,发现自己的父母正焦急的等着她回来。

    故事到了这里就结束了,想想最后摊主老奶奶的话,我们是不是和女孩一样忽略了很多细节,很多温暖?你的身边肯定有很多给你温暖的人,包括你的父母亲戚、老师朋友,在你的成长中他们给了你无尽的关爱,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你有为你妈妈每天早起为你做的早餐感到幸福过吗?有为你的朋友在你生病时给你问候感到幸福过吗?有为你的老师在你学习进步后给你的鼓励而感到过幸福吗?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你会发现,其实幸福一直跟随着你。换一种心态去感受幸福,去看待生活,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其实很幸福。

    用知足慰藉情感,不要被贪念所困扰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花开了,我们感激;花谢了,我们回忆。生活中的空气阳光等等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幸福快乐的源泉,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去品味幸福。中国有句俗语:知足者长乐!“知足”是一种洒脱,一种豁达。高情商的人必定是懂得知足的人,因为知足是一个人幸福的最基本要素。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帝拿出两个苹果,让一个幸运男子挑选。这个男子权衡再三,终于下定决心,选了其中一个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上帝含笑赐予,他千恩万谢,谢过之后离开了。过了一会儿,他想另外一个苹果可能更好,于是反悔想去换另外一个,回头发现上帝已经不见了,于是他日夜悔恨,耿耿于怀地过了一生。于是上帝感叹道:“人呐,总是期待那些未得到的,而不好好珍惜手中的,所以,怎么可能获得幸福呢?”

    有一句话叫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说我们不能同时获得鱼和熊掌,那两个苹果不可能同时获得,不论年轻人选择了哪一个苹果,他都会想另外一个苹果,这样一来不论他如何选择都不会满足。如果这个年青人不再去想那个没有得到的苹果,而是好好地珍惜自己手中的苹果,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至少自己还拥有一个苹果,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幸福很多。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却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知足,不论你做了什么样的选择、遭遇到什么不幸,但是你总是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世间最珍贵的就是珍惜眼前所拥有的。

    很多时候,这样的感悟要用年龄的增长来换取对生活智慧的洞悉,就像下面这则发生在老道与年轻人之间的故事。

    很久以前,年轻的张三找到一个老道,据说这个老道算命很准。于是张三问老道:“先生,我来年的运势怎么样啊?”老道说:“你明年会交好运。”张三特别高兴的回去了。之后就等

    着自己好运的到来。结果他从1月等到12月末也没来好运,到除夕那天他很高兴的想:今天是最后一天了肯定交好运。可是那天也没什么好事。他终于沉不住气了,初一一大早就去找那

    道士理论。道士一看见他就笑了问:“怎么,来答谢我啦?”张三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抱怨道“你不是说我去年能交好运么?我怎么没交好运啊?害的我苦等了一年!”老道慢条斯理的说:“你这不是已经交了好运了吗?”张三火冒三丈的大吼:“在哪儿?我不还这么穷,这一年我连一文钱都没捡到。”老道淡淡一笑说:“你想想这一年里有多少人死于非命,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又有多少家破人亡,还有多少人遭受着生离死别的痛苦?

    而你还是这样好好地活着,子女孝顺夫妻恩爱,难道这不是最大的好运吗?”

    也许有很多人和张三一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不满足,一直坐:在旋转木马上追逐幸福,却抱怨追不到,其实我们都忘了:追逐幸福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也许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的东西就在身边,只是我们未曾发现。

    人的欲望是没有办法满足的,而世间又充满了诱惑。面对这无穷的诱惑,人的欲望越多,越难以满足,于是看到的幸福就越少,心里也就越难以感受到幸福。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是个吝啬鬼,他守着祖业,每晚算账到三更,精打细算地盘剥农民,克扣家用,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往里抠,居然抠下了十万多银子。他舍不得银钱去结交官府,在小县城里,十万财富反而使他成了“有头发可抓”的冤大头。他的哥哥严贡生虎视眈眈,窥伺着他的财产,几个侄子“就像生狼一般”。偏偏严监生只有一个儿子,又太年幼,并且这个儿子还是小妾生的,这迫使他不得不把小妾扶正,好让儿子继承财产。为此,就要大把地把银子送给妻子王氏的兄弟,偏偏两位舅爷又是敲诈的能手。于是,这个守财奴便陷于腹背受敌、杯弓蛇影的境地。故事生动描述了严监生那极端吝啬的形象,而这种极端吝啬恰恰是他对于金钱的极端贪婪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极端的贪婪,使得他在生活中处处担惊受怕,心头时时笼罩着愁云惨雾,他感受不到丝毫的幸福。

    生活中很少有像严监生一样极端吝啬的人,但是,生活中不知足的人则随处可见,不知足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有着过多的贪欲的体现。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物质上的诱惑,如何正确地定位自己的心态,使自己不被遥不可及的贪恋所迷惑,这就需要我们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以及自己追求的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用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并不是完全成熟的,如果发现自己追求的东西遥不可及,那么就要把心放宽,往后看看,退一步海阔天空,看看自己追求的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真正的财富,是健康的身体、简单的生活和心情上的海阔天空。”我们都拥有世界上真正的财富,时刻提醒自己要知足,用知足的心态去慰藉自己疲惫的心灵,这样的生活是美好的。

    微笑的种奇力量

    世界上有一种不会凋谢的花朵,那就是微笑;它不分四季,不分南北.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开放。微笑是拥有神奇力量的一朵不败之花。

    它是发自于内心的,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与财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小小的微笑,往往却拥有巨大的力量。它改善了我们自己的心情,也改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更加愉悦地生活。

    著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供职的经纪人约翰过去是一个严肃刻薄、脾气暴戾的人。职员、顾客甚至是家人对他都唯恐避之不及,因此,他的生意非常萧条。后来,他的一位研究人际关系的朋友告诉他,微笑是人际关系的调和剂。于是,约翰尝试一改旧习,无论在电梯还是走廊上,无论在家里还是交易所中,他逢人面带笑,像普通职员一样真诚地与别人握手交流。慢慢地,约翰的心情渐渐有了改善,而他也发现,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也更加和善,约翰的生意开始兴旺,生活也有了巨大的改变。

    其实,真诚的微笑无论对于你还是周围的人,都是一份无价之宝,是社交的最高艺术。所以有人说,寒冬里那温馨的微笑,就是拿春天来换,我都不给。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也往往是从一抹浅浅的微笑开始。

    古往今来就有许多阐述微笑的神奇力量的古语:“眼前一笑皆知己,举座全无碍目人”、“一笑泯恩仇”等等。法国作家阿诺·葛拉索也讲过:“笑是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任何人都不会拒绝别人的一个笑脸,这便是微笑的巨大力量所在。

    微笑的巨大力量,在于它除了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心情之外,还可以带来好人缘,获得周围人的喜欢。世界著名的希尔顿饭店的创办人康拉德·希尔顿说:“如果我的旅馆只有一流的服务,而没有一流微笑,那就像一家永不见温暖阳光的旅馆,又有何情趣可言呢?”事实上,希尔顿和他的酒店,也正是凭借着微笑而一步步取得成功。

    美国旅馆大王希尔顿于1919年把父亲留给他的12000美元连同自己挣来的几千美元投资出去,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经营旅馆的生涯。当他的资产奇迹般地增值到几千万美元的时候,他欣喜而自豪地把这一成就告诉了母亲。出乎意料的是,他的母亲淡然地说:“依我看,你和以前根本没有什么两样……事实上你必须把握比5100万美元更值钱的东西:除了对顾客诚实之外,还要想办法使来希尔顿旅馆的人住过了还想再来住,你要想出这样一种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去吸引顾客,这样你的旅馆才有前途。”

    经过了长时间的迷惘和摸索,希尔顿找到了具备母亲说的“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行之久远”四个条件的东西,那就是:微笑服务。这一经营策略使希尔顿大获成功,他每天对服务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对顾客微笑了没有?”即使是在最困难的经济萧条时期,他也经常提醒职工们记住:“万万不可把我们心里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旅馆本身遭受的困难如何,希尔顿旅馆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客的阳光。”就这样,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经济萧条时期,迎来了希尔顿旅馆业的黄金时代。经营旅馆业如此,其他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烦恼,又何尝不能用你的微笑化解呢?

    其实,在社交的花圃里,不能缺少笑声,不能没有笑声。微笑折射出一个人的健康心理。微笑是社交最一般的礼貌和最基本的修养,是人们文明礼貌和良好修养的具体象征。它展示了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和美,也表示了对他人友善的情感,给人的感受永远是暖融融的和煦春风。“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青春永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多时候,微笑的感觉需要你自己去寻找,微笑的形象亦需要你自己去营造。

    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微笑给了自己一种信心,也能给别人一种信心,从而更好的激发潜能。谁不希望和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呢?作为中学生,应该明白微笑给了自己一种信心,也能给别人一种信心,从而更好的激发潜能。微笑是有回报的,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对别人的微笑越多,别人对你的微笑也会越多。

    若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开始改变自己

    作为中学生,也许我们每一天必须学习十多个小时,必须完成无数的作业。你抱怨太累,抱怨教育制度太过残酷,抱怨自己的生活太辛苦。

    但你根本没有办法改变周围的环境,那么此刻你的抱怨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情绪发泄,除此之外,一切的一切都没有改变,这样的抱怨只能让你的眼睛看到灰暗的世界,看到无趣的生活,让你自己的生活更加枯燥而烦闷。你有没有想过,换一种角度去思考,换一种方式去生活?这种尝试换方式的过程,其实正是提升你的情商值的过程。

    英国殖民者占领非洲沙漠地区后,就把市场拓展到了那里。

    于是,有两个买鞋子的职员被派遣到这里。他们来到沙漠地区后,了解这里的民族习俗、服饰打扮等情况,发现生活在沙漠中的非洲人们不穿鞋子。看到这种情况,一个职员很失望,他

    想,这里的人不穿鞋子,我把鞋子卖给谁呢?于是,他非常消极地对待这一份看似不可能的工作。另一个职员看到这里的人们不穿鞋子,明白这是无法改变的情况,但他告诉自己:正因为这样,我才需要更加卖力地工作,让当地人了解鞋子的好处,并积极推销。于是,他把大量的鞋子运到非洲,到处去推销,给人们讲解穿鞋子的好处,讲穿鞋的养生之道。不久,这位职员果真开拓了非洲的市场,成功获得了晋升的机会。

    是的,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开始改变自己。用自己的积极和努力来改变环境对我们的不利影响。生活中常见这样的人,自己有缺点,受到挫折,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地抱怨环境,迁怒于人,一心只想改变环境,却从来不想改变自己。其实,及时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改正,比费尽心机去改变周围环境来摆脱自己的困境更有效。

    这也是我们说某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智商更高的原因所在。下面故事中的张嫂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有一位下岗自谋职业的张嫂,她开了一家小吃店。本来,她的手艺还不错,要价也很公道,可是生意就是红火不起来。她先是怪店里的就餐环境差,于是花掉近万元资金,把小吃店里里外外装饰一新,结果生意并未见好转。她又把生意清淡的原因归结为地脚不好,可是接连换了好几个地方,都是如此。无奈,她只好再一次挂起“转让”的牌子。

    一位熟悉的老顾客见张嫂萌生退意,觉得可惜,直言道:“你太严肃,脸上从来没有笑容,所以没有顾客缘。”张嫂如梦方醒,于是每日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并试图与顾客聊天,尽量做到让自己的表情放松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训练,她的脸上终于可以自然地浮起笑意,回头客果然大增,生意比以前好了许多。

    改变别人事倍:叻半,改变自己事半功倍,一味地去改变环境,不如痛下决心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紧盯着周围的环境,而是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尘埃扫净,你会发现自己轻松了,环境也变得更宽松温馨了。

    南美洲有一种会走动的树——卷柏,由于它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当地下水分不足时,就会自己连根拨起,缩成一个圆球状,体轻,只要有微风,它就会随风在生地面上滚动,一旦到了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也重新扎到土里,等到下次水分不足时再走。

    这种方式不断给它的生存创造了好的环境,但也正是这样,它的成活率低,因为在游走时有被风吹起挂在树上枯死的,有被车压扁的,甚至有被小孩拿做球踢的……难道卷柏不走真的就不能生存了吗?植物学家为此做了试验,将它圈养在一个水分不多的地方,他们发现,它在经过几次行走都未成功后,在原地将根深深地扎入了泥土,并且长势比任何时候都好。

    人有时候总会凭着自己的愿望想去改变些什么?总是认为别人的做事方式不合自己的意愿,自己所处的环境让自己不舒服,但是如果让所有的人都来适应你,是不是一个很自私的想法呢?自己处在一个大的环境中,只有适当地去调节自己,让自己更加适应这个环境才是智者所为。

    而且很多时候,别人并不会因为你的心恶而改变其自身的。可是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的人,那只有改变自己了。

    只有通过自己努力的让大家认可。才能真正融入一个新的环境中。

    当你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事物时,你会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挺好的,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环境,你也会在这个环境中过得更好。

    对外部环境要求越高正好证明自身的能力越低。这个世界不是为谁而设计的,不调试自己,以为世界会自动来适应自己吗?不会,永远不会。

    当你每天早上穿鞋的时候,不妨想想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使我们今天可以更潇洒、舒适地行走呢?

    不要把责任心当成一种负担

    有一个发生在1920年的美国的故事。

    一天,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只听见“哗啦”一声,一块窗玻璃被击碎了。

    很快,屋里传来了动静,一位老人愤怒的从屋里跑出来,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宽恕。然而,老人却十分固执,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后,几经交涉,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取钱来赔。

    回到家中,闯了祸的小男孩战战兢兢的将缘由告诉了父亲。

    父亲并没有因为其年龄还小而开恩,却是板着脸沉思着一言不发。坐在一旁的母亲总是为儿子说情,开导着父亲。过了不知多久,父亲才冷冰冰的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你闯的祸,就应该由你自己对过失行为负责。”停了一下,父亲还是掏出了钱,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你必须想法还给我。”小男孩从父亲手中接过“借来的钱”,把钱赔给了老人。

    从此,小男孩就开始了一段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的经历。由于他人小,不能干重活,他就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刷碗,有时还捡捡破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5美元,并自豪地交给了他的父亲。父亲欣慰的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勇敢地承认错误与承担责任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许多年以后,这位男孩成了美国历史上一位出色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的闯祸经历,使我明白了做人的责任。”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错误对我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过错,有些人或许害怕责罚而隐瞒错误,推卸责任,这种态度非常不好。当犯了错的时候,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它,不要试图逃避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我们应大胆地说:“对不起,这是我的错,责任我来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没有人会不犯错误,有的人甚至还一错更错,既然错误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可怕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怕错上加错、不敢承担责任。

    如今,社会上有许多人养成了懒散不负责任的陋习,他们在工作中犯了错,总是不敢承认,找各种理由:“这个电脑不好使,所以才会出这样的错……”这样的员工,老板敢信任他们吗?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发现错误的时候,不要采取消极的逃避态度。而是应该想一想自己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弥补过错。只要你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勇于承担责任,错误不仅不会成为你进步的障碍,反而会成为你前进的推动器,促使你不断地、更快地成长。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错误也不例外,它最终对你是起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你对待它的态度以及方法。

    相信很多人对“IBM一元康宝”事件还记忆犹新。

    2004年4月7日中午,IBM网站上发布一则让人心动的消息:阿帕奇USB2.0“康宝”仅售一元钱,而这款产品市价接近2000元,这则由于公司内部的失误而错发的信息虽然只出现了不到一个小时,IBM仍收到了大量订单。就在许多订购者对IBM履行订单不抱:希望的时候,IBM却发表声明,承诺兑现所有的订单。“一元康宝”事件让IBM损失了约30万美元,但IBM大中华区企业策划传播部总监周忆女士认为很值得,“IBM承诺的东西就要兑现,缔造品牌的关键就是诚信。在权衡经济利益和品牌利益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后者。”

    的确,看一个品牌的时候,就是看它如何兑现自己的承诺,即一个品牌的价值承诺。所以,当人们在中文版的《财富》首次公布的“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排行榜上看到IBM遥遥领先就不足为奇了。

    担负责任都是有勇气的一种表现。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去想如何隐瞒错误,而应该承认错误、担负责任,并将它根植于内心,让它成为我们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我们还应该尽一切可能去弥补自己的过错。事实上,很多时候,如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错误,尽力去改正错误,损失就能降到很小、。

    无论我们做错了什么,逃避都是懦弱的表现。只要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采取措施弥补,你仍然可以成功。让我们勇敢地面对错误,担负起自己应付的责任。

    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而美国的弗洛姆也说过:“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件做出反应。”两个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人都指出,责任是我们要自己自愿地去完成我们该完成的事情,而不是把责任当成一种负担,觉得勉强自己去完成自己的义务。而这样的心态的转变就是一种有责任心的转变。

    也许作为中学生的你,还没有意识到责任心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幸福,你对于自己父母的责任是源于你对于他们的爱,就如同他们对你一样。当前,你繁重的学习不仅仅是你对于自己的责任,也是对于父母和社会的责任。而这所有的责任都是你对于自己的能力、价值、内心的爱的升华之后的具体体现。所以,不要逃避任何该你承担的责任,也不要把责任心当成是一种你不愿意的负担,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勇敢的去面对,你会发现,你完成了责任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你的心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轻松。当你碰到你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这个事情又是你的责任的时候,你不妨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情呢?为什么不愿意做?”想清楚之后,也许它就变成了你的动力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