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品质-非常品质九:求异创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勇于叛道,求变图新 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的欲望被激活,千人千姿,百人百态,不同的欲望在人们的心中激荡着,为了实现这种种的欲望,人人都在百舸争流,竞相奋战。

    然而,最终取得胜利的,往往是那些具有求变图新精神、敢于创新的人。勇于叛道,求异创新,是创业者的经营之魂,是满足创富欲望的成功法宝。

    世界上的广告创意无奇不有,但是,1992年12月,当中国西昌的火箭发射场居然成了广告发布的媒体时,全世界的广告人都不由得赞叹这是创世纪的广告创意大手笔。随着“澳星”被“长征”火箭射到太空,广告客户的形象在举世瞩目中扬威四海,也让一个年轻广告人一举成名。

    他叫李光斗,当时只有26岁。他是澳星发射现场广告的创意者、策划者和操作者。

    那是1992年3月22日晚,李光斗坐在宿舍的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节目:中国为澳大利亚发射第二颗通信卫星。

    也就在这一刻,一个奇想闪过李光斗的脑海:为什么澳星发射现场看不到广告呢?这可是广告的最佳时机。

    中国为澳大利亚发射第二颗通信卫星的合同开始履行时,他的广告设想也成熟了。

    1992年11月7日,北京的报纸出现了“澳星发射现场首次招揽广告”的新闻。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国内外著名企业热烈响应:五粮液、万家乐、小霸王……这些国内名牌企业纷纷在最短时间内做出了赞助广告的决定。广告由李光斗任职的怡华广告公司全权代理。

    经过一番紧张的策划与试验之后,在“澳星”发射前夕,五粮液、万家乐、小霸王等每个20多米的广告牌,终于牢牢固定在火箭发射架上。

    12月14日,火箭发射架垂下了两条写有广告语的巨幅红绸,“澳星”由广告簇拥着,在正午的阳光下与“长征二号”火箭徐徐对接,上百名新闻记者举起相机和摄影机,留下了历史性镜头。海内外报纸对首开航天广告先河的“澳星”发射现场广告大肆报道,议论纷纷。“澳星”加上广告,的确成了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

    “澳星”广告给李光斗带来了巨大的成功,这使他坚定了“不做则已,一做惊人”的广告理念。

    他发现《人民日报》头版没有广告,于是,他试探性地和《人民日报》联系,要求和《人民日报》合办一次《新世说》的征文。从1993年1月1日起,《人民日报》头版第一次出现了“丹丽洁具杯征文”的字样,并出现了丹丽洁具的商标图案。敏锐的海外驻京记者立即发出了消息。

    中华民族是非常热衷于政治的一个民族,什么事情也转移不了人们对政治的关心。每年的“两会”长达半个月,全国所有电视台都会进行详尽的报道,而此时的电视收视率也高得出奇。李光斗开始琢磨如何把广告做进“两会”的现场。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是不允许插播广告的,把广告牌竖进人民大会堂更是异想天开。但他发现,在重大政治活动的现场最活跃的是记者,而新闻记者中最抢眼的是摄影记者。于是,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制了一批款式新颖的摄影背心,背心印有“小霸王”及其商标,派人送到北京。通过电视转播一下子吸引了千万人的注意。一时间各大报纸纷纷作了报道。当时有一则新闻报道是这样写的:“小霸王”广告衫飘进人民大会堂。

    成大事者做事的办法是:抛弃盲目,学会创造。

    巴顿、德斯汀和奥斯本等人建立了一个广告公司。奥斯本著的《你的创造力》和《应用想像力》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同样重要的是,这些人已被激励去从事积极的、建设性的行为。

    奥斯本像许多创造性的思想家一样,把一个本子和一支铅笔作为劳动工具。他每想到一个观点就把它记下来。他像其他有成就的伟人一样,能花费时间从事思考、计划和研究。

    奥斯本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创造力,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学会去应用它。”

    奥斯本记录突如其来的好主意的方法,在他的简明读本《应用想像力》中有所说明。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两个或三个以上的人可以发挥他们的想像力,结合一个具体的难题,提出一些想法,从而解决一个问题。参加的人一有什么想法就立即把它记录下来。最后把所有记录下来的想法让大家传看和判别,从而做出决定性的判断,决定它们的实用性和价值。由创造者的经验得到证明:创造性的想法并不是有意识的思考,而是当意识不再想难题且在想其他事情的时候,像晴天霹雳般地自动产生。不过,开始时如果没有用意识思考难题,创造性的想法也不会自动降临。这些事实证明了一个结论:为了接受“灵感”或“预感”,一个人必须对这个特殊的问题给予关注,或对寻求这特殊问题的解答有极大的兴趣。他必须在意识上加以思考,在这个问题上尽力收集所有的资料,并考虑所有可能的行动。最重要的是,他必须有解决问题的炽热欲望。但是,他在定义问题,想像需要的结果,并尽力收集资料与事实时,焦急、暴躁、忧虑都是无济于事的,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成大事者常常能突破人们的思维常规,反常用计,在“奇”字上下工夫,用出奇的经营招数,赢得出奇的效果。

    亨利·兰德平日非常喜欢为女儿拍照,而每一次女儿都想立刻看到父亲为她拍摄的照片。于是有一次他就告诉女儿,照片必须全部拍完,等底片卷回,从照相机里拿下来后,再送到暗房用特殊的药品显影。而且,副片完成之后,还要照射强光使之映在别的像纸上面,同时必须再经过药品处理,一张照片才能完成。他向女儿做说明的同时,内心却问自己说:“难道不能制造出‘同时显影’的照相机吗?”对摄影稍有常识的人,听了他的想法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哪有可能。”并列举一打以上的理由说:“简直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梦。”但兰德却没有因此而退缩。最后,他终于发明了“拍立得相机”。这种相机的功能完全依照女儿的希望设计出来。从此,兰德企业诞生了。

    “拍立得”相机正式投产后,要如何宣传和推销这种新式相机呢?经过慎重考虑,兰德请来了当时美国颇有名望的推销专家——霍拉·布茨。布茨一见“拍立得”顿生好感,欣然受命担任专门负责营销的经理。

    迈阿密海滨是美国的旅游胜地,每年来此度假的游客成千上万。精明的布茨认为这里是理想的推销场所。他专门雇用了一些泳技高超、线条优美的妙龄女郎,让她们在海滨浴场游泳时假装不慎落水,然后再由特意安排的救生员将其救起,惊心动魄的场面引来了许多围观的游客。这时,“拍立得”相机立刻大显身手,眨眼工夫,一张张记录当时精彩场面的抢拍照片展现在人们面前,令游客惊讶不已,推销员便趁机推销这种相机。就这样,“拍立得”相机迅速由迈阿密走向全美,成了市场的热门商品,畅销不衰。公司因此生意兴隆,名声大振。

    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要通过不断发明创造,改进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等方法来竞争主动权。想别人所没想,做别人所未做的事。

    灵感会使人们创造新意念、新发明。

    200多年前,法国医生拉哀奈克一直希望制造一种器具,用来检查病人的胸腔是否健康。有一天,他陪女儿到公园玩跷跷板,偶然发现,用手在跷跷板的一端轻敲,在另一端贴耳倾听,竟清楚地听见敲击声。这位医生得到启发,回家用木料做成一个状似喇叭的听筒,把大的一头贴在病人的胸部,小的一头塞在自己耳朵里,居然能清晰地听到病人的胸腔发出的声音。这便是世界上第一部听诊器。

    这些具有创造力的人无疑是聪明的,但并非天才。他们所面对的启示别人也能遇到,只不过他们的头脑迸发出了灵感的火花,而别人依旧茫然。这都是因为他们很敏锐,联想丰富,留心身边的一切事情,是个有心人。

    在人类有限的心智和宇宙的无穷之间,创造性的想像力是直接的桥梁。所有宗教上所谓的启示和所有发明领域中的基本定律、新原理、新法则,都是借助创造性想像力才发现的。

    开发你的创造性思维 

    人们的思维常常跟熟悉的东西相联系,常常不知不觉地按照自己的传统和习惯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我们姑且将这种思考方式称之为传统思维或习惯思维。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行为有90%以上属于习惯思维。

    传统思维或习惯思维不见得都不好,因为不少人按照传统和习惯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往往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但是,在按照“传统”和“习惯”对复杂问题进行思维时,出错是经常的,出新则几乎没有。

    在转折时期,在剧变时期,传统思维或习惯思维更容易发生错误,甚至碰壁。要转折,要变革,就需要逆向思维。

    提倡逆向思维的理由至少有两条:

    一是原来的活动方式的各种情况、各种细节,大家都按“传统”和“习惯”思考过了,要想有所突破,只有反其道而行之,即“逆向”思维。

    二是传统思维或习惯思维可能蕴含着某些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出现某种“危险”,因此也需要提倡“逆向思维”。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逆向思维的益处。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

    “请问先生有什么事情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豪华的西服、高级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领带夹子。

    “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我借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或抵押,再多点也无妨。”

    “好吧,这些东西抵押可以吗?”

    犹太人说着,从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你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还给你。”

    “谢谢。”

    犹太人说完,就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在旁边观看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做来银行借1美元这种事情。他追上前去,对犹太人说:

    “啊,这位先生。”

    “有什么事情吗?”

    “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你想借30、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请不必为我担心,只是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须花6美分。”

    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写过《思考致富》一书。为什么是“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希尔强调,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终不会富有。如果你想致富,你需要“思考”,独立思考而不是盲从他人。富人最大的一项资产就是他们的思考方式与别人不同。如果你做别人做过的事,你最终只会拥有别人拥有的东西。而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拥有的是多年的辛苦工作,高额的税收和终生的债务。

    致富有捷径吗?希尔的回答是肯定的。

    捷径的定义是,比一般的途径更直接且更快完成某件事情。

    走捷径的人一定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他必须走下去,不论中途遇到何种障碍,都必须继续下去,否则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希尔列出了17项改变你的世界的成功法则,这些法则包括:设定目标;组织智囊团;培养吸引人的个性;应用信心;多付出一点点;创造个人进取心;培养积极心态;控制热情;加强自律;正确思考;控制注意力;激发团体合作;从逆境和挫败中学习;培养创造力;保持健康;预算时间和金钱;动用自然习惯的力量。

    希尔强调,你必须培养积极的态度,应用这些成功的法则,影响、运用、控制及协调所有已知及未知的力量。你要能够为自己思考。

    所以,致富的捷径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用积极的思考去追求财富。”

    当你确实以积极的态度思考,自然会有所行动,达成你所有正当的目标。

    再次强调致富的捷径:以积极的思考致富并且有积极的心态,相信你能,你就做得到!不论你是谁,不管年龄大小,教育程度高低,都能够招徕财富。各行各业的人士,都不要低估思考的价值。即使躺在床上也能思考。即使你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研究、思考及规划,也能致富。

    乔治在一个退伍军人医院疗养,他的时间很多,但是除了读书和思考之外,能做的事情并不多。他懂得思考的价值,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乔治知道很多洗衣店,在烫好的衬衣领上加一张硬纸板,防止变形。他写了几封信向厂商洽询,得知这种硬纸板的价格是每千张4美元。他的构想是,在硬纸板上加印广告,再以每千张1美元的低价卖给洗衣店,赚取广告的利润。

    乔治出院后,立刻着手进行这个构想,并持续每天研究、思考和规划的习惯。

    广告推出后,乔治发现客户取回干净的衬衫后,衣领的纸板丢弃不用。

    他问自己:“如何让客户保留这些纸板和上面的广告?”答案闪过他的脑际。

    他在纸卡的正面印上彩色或黑白的广告,背面则加进一些新的东西——孩子的着色游戏、主妇的美味食谱或全家一起玩的游戏。结果,他成功了。有一位丈夫抱怨洗衣店的费用激增,他发现妻子竟然为了搜集乔治的食谱,把可以再穿一天的衬衫送洗。

    乔治并未以此自满。他野心勃勃,要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他把每千张1美元的纸板寄给美国洗衣工会,工会便推荐所有的会员采用他的纸板。因此,乔治有了另外一项重要的发现,给别人你所喜欢及美好的事物,你会得到更多。

    缜密的思考和规划为乔治带来可观的财富,他认为一段独处的时间,是招徕财富必要的投资。

    当你要打公共电话时,很不巧口袋中没带硬币,结果电话打不成。可能许多人都有上述的体验,为了解决这一不便,卡式电话便应运而生。

    所谓卡式电话,就是把电话卡插入后即可打通,并可自动计算使用的次数。而使用电话卡打电话就像用信用卡买东西一样,每月的电话费用月底从使用者的银行存款中扣除。这是美国使用电话卡的一般情形。

    日本使用电话卡较欧美落后。1972年,当可使用百元硬币的黄色公共电话在日本问世之后,遭遇了无法退币(找零)的麻烦,抱怨之声四起。以现代的科技,要设计找零的电话机很简单,问题出在储存零钱所需的空间太大,最后逼得NIT(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只得赶紧研制电话卡,以解决无法找零的难题。

    1982年,NIT开发电话卡顺利完成时,又发生制作电话卡成本太昂贵的问题。

    每张电话卡的制作成本大约需150日元。这笔费用若由NIT负担,则电话卡卖得愈多,公司亏损愈大;若将全部费用转嫁给消费大众,必遭受各界的严厉批评。

    就在NIT为制造成本进退维谷时,开发部门的职员网谷骏介想出了两个解决难题的点子。

    一是采用预付方式,也就是先付钱购买电话卡的方式。

    二是把电话卡设计得有如邮票般的精美、细致。让购买电话卡的人,除了能打电话,还可享受集卡的乐趣。也就是说,借开发电话卡的新用途,吸引大量有收集癖好的人,以拓展电话卡的销售量。

    NIT采纳了网谷的这两项建议,花了400万日元请书法大师冈本太郎写下“喜、乐、音、话”四个字,并在电话卡上借着精致的图案巧妙地表达出电话的功能。

    冈本太郎设计的系列电话卡于1982年12月间正式推出,旋即轰动全日本。到1983年底,全国可供使用电话卡的绿色公共电话只有3 100部,而电话卡却卖出了155万张。到1985年底,全国的绿色公共电话只有两万部(占全日本公共电话总和93万部中的2%),而电话卡已卖出了5 000万张。

    此一现象很明白地显示出,大多数购买电话卡的人,根本不是用来打电话,而是买来收藏的。换言之,造成电话卡畅销的真正原因,乃是满足了日本人喜爱收藏的癖好。

    网谷所想出的两个杰出创意,不但解决了制作成本的难题,而且凭着开发产品的新用途(收集与收藏),创造了电话卡的销售奇迹(300万日元的销售额)。

    超越常识,独辟蹊径

    想要成功,对常识抱着怀疑是重要的。

    所谓的常识,绝不是永远的真理。产生常识的背景,或许有着时代的必然性,而时代一经改变,科学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常识失去了它的必然性,就会制约人们的构想。

    这当然不是说现代的常识都失去了时代的必然性。反而很多的常识到现在还有很充分的根据。但不管什么样的常识,对它产生一些怀疑,是不会有任何损失的。

    比如,人们一般只知道有个世界船王奥纳西斯,但奥纳西斯与犹太大亨洛维格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洛维格拥有世界上最大吨位的6艘油轮,其船队约有500万吨,还经营着旅游业、房地产投资业和自然资源发掘业。洛维格的发迹就是得益于他超越常识的思维方式。

    青年时期的洛维格总是债务缠身,屡屡有破产的危机。就在洛维格即将进入而立之年时,如何借钱赚钱的灵感也在这个时候爆发了。

    洛维格先后找了几家纽约银行,希望它们能贷款给他,买一条一般规格水准的旧货轮,他准备动手把它安装改造成赚钱较多的油轮。但是却一一遭到了拒绝,理由是他没有可资担保的东西。“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洛维格终于萌生了一个超越常规的想法。他有一艘仅仅能航行的老油轮,他将这艘油轮以低廉的价格包租给一家石油公司。然后他去找银行经理,告诉他们他有一艘被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轮,租金可每月由石油公司直接拨入银行来抵付贷款的本息。经过几番周折,纽约大通银行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就是洛维格奇异而超常的思维,尽管他的担保物是一艘破旧又不值钱的油轮,但是石油公司却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其借贷的潜力很大,除非天灾人祸,石油公司的租金一定会按时入账。而且洛维格的计算非常周密:他对石油公司的租金刚好可以抵偿他银行贷款的本息。他的这种巧妙的“空手道”做法看似荒诞,但实际上正是他成功的开端。

    世界上很多人都通过借贷来发展生意,然而用这种超越常规的借贷方式,拿别人的钱来打天下,却是洛维格的绝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天才的赚钱思维。

    当然,所谓的超越常识,并不是要变成没有常识,不合乎常理。没有常识就能使生意成功的话,天底下就再也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事了。

    常理不容忽视,传统亦需要尊重。不过,有时候也需要突破常理,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尤其处于逆境或紧急关头而进退维谷时,突破常理,打破传统,往往能创造奇迹。

    下面两个实例说明了突破常理的重要性。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和平主义倡导者。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位优秀的技师,应该知道‘不’的道理。”

    福特经常思考不合常理的新观念,为了将这些观念利用在工厂上,于是他找来技师商量。可是技师却说:“董事长,这是行不通的。根据理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尽管技师如此说,可是,福特仍然经常突破常理,并取得了成功。

    织田信长在桶狭间大败今川义元的军队时,只有二十五六岁。而被卷入这场战争中的家臣,大都是四五十岁、人生经验丰富、深思远虑的中年人。依据他们的看法,信长绝对无法战胜人多势众的今川军队。如果要与今川的势力正面作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与其打没有把握的仗,倒不如固守城池,等待援军。依照常理,出城与敌人搏斗是不可能的事,这是老臣们一致的意见。

    可是,信长却跨上马背,手持长鞭,说道:“跟我上战场,或是坐以待毙,随便各位。”

    于是部下都抱着一死的决心,追随在信长身后。因此,信长能扭转命运,创下奇迹般的胜利。

    即使坚守城池,大家也难逃死亡的厄运,倒不如奋战一番,或许可以另觅生机。信长能正确地判断,并且实现它,因此他获胜。认为福特的观念行不通的优秀技师,劝告信长不要赴死的沙场老将以及拥有各种学识的现代学者,他们的共同点,是受到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他们被先入为主的想法所束缚,所以无法脱身而出,完成工作。

    “有牺牲的精神,才有成功的希望”、“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告诉我们,假若碰壁,说不定因此可以发现意想不到的解决办法。

    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常理,其实只是拘束我们的想像力而已。因此,世上没有绝对不可能的事,只要时时存着“是啊”、“不行吗”的心理,那么你会获得更多意外的收获。

    有时候应该有非常的决策和行动,不能循规蹈矩,不能左顾右盼。如此,才能取得意外的收获、不凡的成就。

    独辟蹊径就是要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走与众不同的路。这要求创业者有着丰富的想像力与创新精神,绝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旱路不通走水路,另辟新路找出路。北京民企首富李晓华就是一个永走新路的人。

    在商品经济还没有形成的时期,市场上空白点实在是太多,几乎做什么都可以赚钱。不过那个时候人们的期望值很小,“万元户”是个体户们竭力追求的目标,是一个如雷贯耳的称号。20世纪80年代初,从事小本买卖的李晓华慢慢积累,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

    改革开放为李晓华创造了致富的机遇。这个机遇对所有没有官方背景的个体户来讲都是平等的,李晓华之所以能够从众多个体户中脱颖而出,是他在大机遇中抓住了于己有利的小机遇。

    1982年初夏,李晓华第一次来广州,带了4 000元贷款,除了家里的存货,这是他的全部家当。当时T恤衫和变色眼镜很走俏,贩到北京准能赚大钱。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市面繁荣和商业氛围远非北京所能比拟。既来之,李晓华不打算这么快进货,他要多走走看看。

    广州天气炎热,虽是初夏,街头已经有很多冷饮销售点。李晓华被一种新型的冷饮机吸引住了,这种喷泉式果汁冷饮机既时髦,又方便,口感不错,与当时传统的冷饮制作大相径庭。李晓华立即意识到这是可以发大财的机遇,可是,上哪去买冷饮机呢?

    机遇总是宠幸执著的追求者。他在广州商品交易会陈列馆,发现了一台美国进口的冷饮机。一问价格,3 500元,而且是样品,不卖。李晓华仍不死心,他跟代理商交朋友,请他们吃饭,还送他们名牌香烟,终于买下这台冷饮机。回到北京,几乎囊中如洗。

    转眼盛夏,李晓华把冷饮机运到北戴河,向当地一户业主介绍这时髦玩意的功能和效益。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对方出场地出执照,李晓华出设备,很快张罗开张。这年盛夏,排队喝两角一杯的美国冷饮,成为北戴河海滩浴场的一大奇观。每日打烊,两个老板数钱数得手软。短短几月,李晓华赚了十几万元。第一桶金采得这么容易,数额是这么大,这很容易使人忘乎所以,重复过去赚钱的模式。李晓华却不然,他出奇地冷静。秋风渐寒,李晓华抛出话,要将这台冷饮机卖掉。朋友们很不理解,冷饮机赚钱如印钞票,李老板哪根神经出了问题?李晓华跟他们说:“到明年看吧,这儿至少有100台。”

    朋友们将信将疑。北戴河的合作伙伴听说李老板要卖掉冷饮机,愿出1万元买下。李晓华成全了他。果然不出他所料,第二年北戴河冒出100多台冷饮机,美式冷饮再也不是牟取暴利的代名词。

    李晓华把触角伸向商家还没有瞄上的市场。他购置了一套放录像的设备,与秦皇岛一家文化馆合作,开设了录像厅(据说是当时河北省的第一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内地的文化生活还十分单调贫乏,人们对港台的武打片、言情片的痴迷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录像厅场场爆满,1元的门票有时炒到了10元。

    李晓华的第二桶金,已经超逾100万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