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小事,细节很小,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有人说“细节的问题,根本上是素质的问题”,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1.成大事须从细节突破
许多时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改变一场战争的胜负。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西点军校要求每一位军官和学员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责任心,始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对战场上出现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迅速作出准确的反应和决断。
士兵每天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排查、擦拭枪械等小事。西点学员必须认真完成这些小事,在反复训练中养成好的习惯,一步步攀上更高的职位,直至成为军队中的将领。
在西点军校,如果对日常的小事、细节感到乏味、厌倦不已,始终提不起精神,或者因此敷衍应付差事,勉强应对工作,将一切都推到“做大事不拘小节”的借口上,那么将会受到训斥。显然,在小事上都不能胜任,何谈在大事上“大显身手”呢。
男孩大多痴迷于宏远的目标,渴望成就大事,得到众人的瞩目。
但是,再伟大的理想都必须从小事做起,要从细节起步。空有大志,却无法按部就班地执行好细节,注定一事无成。
注重细节,就要勤动脑,勤动手,力求把所有的事情秩序化、规范话、流程化,就要比别人花费更大的工夫和精力。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经手的事情太多,眼前来看,好象面面俱到,未出纰漏,其实是漏了很多好机会,谁也不得而知。所以,做事的时候要时时刻刻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抓大事不忽视小事,放眼全局不忽视细节,这样才能打个漂亮仗。
没有做好“小事”的态度和能力,做好“大事”只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成不了气候。可以这样说,平时的每一件“小事”其实就是一个房子的地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想象中美丽的房子,只会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变为“实物”。
许多年轻人因为事小而不屑去做,对待事情常常不以为然,抱有严重的轻视态度。有一个关于古希腊著名先哲苏格拉底和其名徒柏拉图的故事,说明了做与不做之间的巨大差别,也使善于做“小事”可以成就“大事”这个观点更具说服力。
在课堂上,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大家只要做一件事就行,你们每个人尽量把胳膊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先给大家作了一次示范。接着他又说道:“从今天开始算起,大家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自得地笑了,心想:这么简单的事,谁会做不到?可是一年过去了,等到苏格拉底再次走上讲台,询问大家的完成情况时,全班大多数人都放弃了,而只有一个学生一直坚持着做了下来。这个人就是后来与其师齐名的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
“这么简单的事,谁会做不到?”这正是许多人的共同心态。但是,世界上所有人与事,最怕“认真”二字。所有学有所长的成功者,虽然一开始,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微不足道的琐事,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能成功者,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他们始终认为,现在所做的“小事”是为今后的“大事”做准备,他们目光所及之处,是十分辽阔的沃野,是浩瀚无边的大海,而常人眼中,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只是毫无生机的蓑草和茫茫无目标的沙漠。
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细节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培养在细节处做事的心计,可以使我们累积成功的经验和智慧,使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日常工作中,那些看似繁琐,不足挂齿的事情比比皆是,如果你对工作中的这些小事轻视怠慢,敷衍了事,到最后就会因“一着不慎”而导致“全盘皆输”。所以,在处理小事时,当引起重视。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无懈可击,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付出你的热情和努力。
“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年轻人要善于在学习、工作中对细节把握到位,这样就能建立起成功的基石。
第一,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事的时候,不但要善于着眼大局,还要在执行的过程中从小处着手,从而实现完美的行动过程。
即便自己的构想再宏大,如果失去了对细节的把握,那么也会遭遇失败。
第二,加深对细节的认识和把握。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细节,而且这种细节是独特的。为此,需要深入细节中获得经验和体会,获得独到的认识,从而从整体上把握大局。
1909届西点军校毕业生巴顿将军说过:“要想做大事,首先要能够处理小事才行,而且全力以赴。”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大的方向确定之后,只有把握好细微的环节,才能在做人的过程中赢得人心、在做事的过程中顺利达成目标。
2.关注的是细节,体现的是态度
注重对新学员的细节训练,是西点学校的一大特色。每天,西点学员都要接受服装仪容的检查,包括皮鞋、扣环擦亮,上衣正确扎进裤子或裙子,衬衫衣叉和裤缝对直成一条直线……不要小看这些细节,那些从西点军校走出的杰出人士无不是立足于细节,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战场之上,微小的疏忽就会导致惨败。因此,军人必须有着严苛的工作态度,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纰漏。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残酷而又公正的西点文化,而西点学员在这种环境里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西点人相信,并不是只有少数人天生具有成功的特质,而是每个学员都具有成为优秀者的潜力。过分追求细节,与其说是达到完美的地步,不如说是在追求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因为西点人一直相信,能够把小事做好的人,他做别的事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生活中,男孩大多粗心大意,还被冠之以“不拘小节”。这里面,存在很大疏漏。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一年到头》中写道:“有人曾经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天才?’他回答说,‘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你可以具有战略眼光,但是不能因此轻视细节。
在西点,许多学员的晋升,可能就是那么一两次把小事做好的人。
那些对自己的本性毫无认识,永远不屑于做细微之事的人,永远成就不了任何大的功业。
有一家公司引进了德国设备,德国工程师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时,发现有一个螺丝歪了,但是它的紧固度没有问题。这时,另一个国家的工程师却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有六角螺丝的紧固度不可能都一丝不差,差不多就行了。
德国工程师却坚持说:“不,这完全可以做到。六角螺丝歪了,是因为在拧这个螺丝的时候,没有按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后来调查发现,是另一个国家的安装工人出了问题。按照技术操作标准要求,上这些大螺丝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人固定扳手,另一个人拧螺丝。可是,操作人员却是一个人上螺丝,另一个人去休息了。
众所周知,德国人以讲究精确闻名,在墙上钉一幅画也会拿尺子量,以确定钉子的具体位置。这种关注细节的态度与西点精神是一致的,都是成就卓越的基础。
许多年轻人总是放低对自己的要求,成为“差不多先生”。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但是却没有及时完成工作;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却不愿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位。他们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却不顾结果。他们应付差事,把事情做得“差不多”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
平时,面对工作总是将“差不多、过得去、慢慢来”挂在嘴边,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工作自然会出一些漏子,当问题出现后,又总是给自己找借口。这样做的危害在于,不仅工作本身没有做到位,拖累公司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自己也没有任何进步,在空耗日子中浪费了时间和年华。
关注细节,目的是培养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细节起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干好每一件事。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必须把握好下面几点。
第一,丢掉马虎思想。一个人如果仅仅是勉强完成工作,那么,他做起事来就会马马虎虎,稍遇困难就会打退堂鼓,很难想象这样的人能够始终如一地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如果你不能使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就难得到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可能会沦为平庸之辈。
第二,重视小事情。事情不分大小,所谓大事小事,只是相对而言。很多时候,小事不一定就真的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关键是做事者对它如何认知。那些真正伟大的人物从来都不蔑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情。即使常人认为很卑贱的事情,他们也都满腔热情地去干。而那些常常对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人,大事是很难成功的。
第三,消灭“差不多”心理。生活中,完善自己的责任意识,并不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有时,我们所缺少的不是技术、设备、流程和理念,而是敬业精神,消灭这种“差不多”心理的决心。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抱有消灭“差不多”的决心,把事情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就能很快让自己成长、完善起来。
第四,认真比什么都重要。做大事不拘小节,固然是一种处事态度,但这往往也是一种很危险做法,不拘小节有时会误大事的事例不胜枚举。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做事认真仔细,才能把事做得尽善尽美。
西点毕业生、美国在线前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金姆斯认为:“大事往往蕴含在小事之中,细节是完美的最好体现方式。”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态度。对年轻人来说,让自己放下差不多的心态,对自己严格要求,凡事尽心尽力去做,不敷衍、不拖拉,日积月累总有一天能够获得成功。
3.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
任何宏大的计划、战略,都必须从现实起步,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情。在西点军校,教官告诫学员要专注于眼前的事情,这是推动目标实现的基础。对此,路易·乔卡说:“关键在于学习克服内在或外在的噪音与干扰。”
一位西点学员投身商界后,取得了很大成就。于是,有记者问他:
“是什么让你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回答:“不要去攀比,要有自己的长远目标,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最重要。只有用自己的学识,把眼前的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好,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就更大的功业。”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抱怨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抱怨不被领导重视,抱怨得不到发展机会,等等。这时候,我们应该自问一句:“做好眼前的事了吗?”如果没有,就要立刻冷静思考,尝试着改变自己。
男孩要始终懂得一点,任何大事、实事都是从眼前事开始的。做大事难,做眼前事也难,把眼前事做好更难。正是有了踏踏实实做眼前事的品质,当人们纷纷转向更好的职位、更赚钱的职业时,你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内专心修炼内功,从而在某个时刻一鸣惊人,成为该领域内的专家。
好高骛远,是人的通病。如果不克服这个短板,就无法迈出坚实的一步,也无法在成长的道路上阔步向前。人们无法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情,其实是缺乏专注的精神。在学习上、在工作中专注地做事,个人才能获得成长的机会。
人们习惯对明天充满更多期待,想象未来美好的日子。不过,如果不能从当下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无法投入应有的热情,必然在虚度光阴中感觉到生活的乏味,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只有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才会更有作为。
杰森是一个从事推销业务的新人,每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这还不算什么,他最担心的是业绩不佳,那会有被辞退的危险。
有一次,他和培训师探讨如何寻找工作的意义,怎样实现苦中作乐。培训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人生有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次,你觉得自己活在哪个层次比较多?”
他想了想,有点忧郁地说:“在家里,我就是吃饭、睡觉、看电视,好像多半处于‘生存’的层次;和同事能多聊一会儿,应该‘生活’层次多一点;‘生命’层次是什么?我不太懂。”
培训师又问:“当孩子从外回家,通常你会怎么做?”杰森淡淡地说:“我会说:‘回来了。’或者看他一眼,然后继续看电视,做自己的事情。”
听到这里,培训师给出了答案:“你现在已经没有心情顾及亲情、生活乐趣这些东西了,养家糊口成了你生活的全部内容。虽然跟家人在一起,却不能分享时光的快乐,少了生活的情趣,对生命的领悟也没有,却为明天如何做好推销发愁,这就是你感觉不到快乐的原因。”
“噢!”他恍然大悟,“明白了,我只停留在‘生存’层次的‘赚钱’目的上,并且总是为明天担忧,结果不能专心做好眼前的事,所以感觉很累。”
培训师点点头:“是啊,你顾虑太多,患得患失,所以与客户交往时,不能全身心投入,交谈起来就会感觉很困难,压力也就自然地产生了!还有,回到家里,本来可以彻底放松一下,但是你也为明天的工作担忧,反而忽略了与家人分享生活快乐的时间,因此感觉越来越累。”
后来,杰森上班的时候专心做事,每天都让自己进步一点点,压力反而小了;下班后,节假日,他和家人在一起用餐、谈心,感受到的是人生的乐趣。
任何时候,专注赢得胜利,集中于眼前的事情,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位就是不简单。着眼于当下,我们应注意做好一下几件事情:
第一,做好眼前事,首先不能有攀比的心态。在年轻人中间,攀比的现象并不鲜见。诸如,没出国的跟出了国的比,薪水低的跟薪水高的比。结果,越比越不平衡,越比越不服气,进而把自己的目标定得高了又高,直到超出了自己的实际能力,最后无心做好眼前的事情。
第二,把眼前的所有事都作为大事。有些人不屑于做眼前事,总以为眼前事是小事,是琐碎的事,是无所谓的事。总感觉自己应该是干大事的人,自己该成就一番大事业。实际上,任何一番大事业都是由小事组成的,没有小事的积累便不会有大事的成功。只有默默无闻地积累,才能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第三,始终重视团队的力量。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单枪匹马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凡事不能过分地看重自己、高估自己,认为什么事都是自己比别人做得好。在社会协作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少了别人的参与,依靠单打独斗,任何一番大事业都难于成功。
能不能做好眼前的事,反映的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年轻人胸怀远大的理想值得称赞,但不应由此而脱离了实际,把目标和做事都过于理想化。因此,想成就一番功业,必须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坚忍不拔地做好当下。
4.多在细节上花点时间
忽略细节的代价是巨大的,对此,著名的西点学子、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说:“避免一切小小的失误,就能减少巨大的意外挫折。”
西点人不仅具备大的格局观,也重视在细节上花费时间,取得满意的结果。在历届西点军校的课堂里,都会讲到这样一个案例:
英国国王理查德三世准备拼死一战了。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的军队正迎面扑来,这场战斗将决定由谁来统治英国。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德派了一个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请你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
“快点,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国王的敌人正在推进,我们必须在战场上迎击敌兵,有什么你就用什么吧。”
于是,铁匠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
“我需要一两个钉子,”他说,“得需要点儿时间砸出两个。”
“太慢了,我告诉过你我等不及了,”马夫急切地说,“我听见军号了,你能不能凑合?”
“老实说,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它几个那么牢实。”
“我问你,能不能挂住?”马夫问。
“应该能,”铁匠回答,“但我没把握。”
“这就好,马上干,”马夫叫道,“快点,要不然国王会怪罪到咱们俩头上的。”
后来,两军交锋,理查德国王冲锋陷阵。“冲啊,冲啊!”他喊着,率领部队冲向敌阵。远远地,他看见战场另一头几个士兵退却了。
理查德策马扬鞭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头战斗。但是,还没走到一半,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理查德也被掀在地上。他环顾四周,只见士兵纷纷转身撤退,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结果,因为一匹马,整个国家就灭亡了。
从那时起,这个世界上就流传着一句话: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
这个著名的传奇故事出自英国国王理查德三世逊位的史实,1485年他在波斯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有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说的也是这一令人遗憾的战役。西点军校引用这个故事,目的就是为了告诫学员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必须在细节上多花点时间,把事情做到位。
培养注重细节的好习惯,提高善抓细节的能力,才能把个人潜在的智慧和力量更有效地发挥出来,才能少走弯路,少出纰漏,在通往事业成功的道路上稳操胜券。许多时候,成功的大人物都会花很多时间在细节上,由此实现完美的结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
如,一台拖拉机,有五六千个零部件,要几十个工厂进行生产协作;一辆上海牌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一架“波音747”飞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涉及的企业单位更多。而美国的,“阿波罗”飞船,则要二万多个协作单位生产完成。在这由成百上千、乃至上万、数百万的零部件所组成的机器中,每一个部件容不得哪怕是1%的差错。否则的话,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单是残次品、废品的问题,甚至会危害人的生命。如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就是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要想保证一个由无数个零件所组成的机器的正常运转,就必须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各类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从技术和组织!理上把各方面的细节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才能保证其生产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庞大的系统是由无数个细节结合起来的统一体,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带来想象不到的灾难。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普·克劳斯比曾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想想看,每个人每天要执行多少不同的行动)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
而且,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是一个比较难的事。丰田汽车社长认为其公司最为艰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一根绳索的摆放,要不高不矮、不粗不细、不偏不歪,而且要确保每位技术工人在操作这根绳索时都要无任何偏差。
细节决定成败。在细节上花更多时间和劳动,其实是追求完美的结果,实现卓越的目标。你也许还记得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吧,为了把一个蛋画好,达·芬奇成百上千次地不停画圆圈。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把细节做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小事进行训练,形成习惯。
男孩子喜欢体育比赛,不妨留意这样一点,有些人之所以取得冠军,就在于那么微小的一个动作,而这个动作却是运动员长期训练的结果。可以说,对细节的注重与否,决定了人生的成败。
西点军校的伟大之处,可以从细节谈起。它培养注重细节的人,在日常工作中学会正确分析、研究问题。正是由于主观上重视细节,他们才在做事上实现了认真负责,在结果上追求完美,由此成就了非凡。
5.在细节中发现真知
西点军校的纪律严明是出了名的,尤其对一些细节更是加倍重视。在列队集合的时候,有没有系好皮带,衣叉和裤缝有没有对直成一条线……都是日后用来考核一个学员是否合格的标准。
在西点人看来,一个合格的学员,一定是能在细节上下功夫的。
同样,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肯定是注意细节的。如果忽视细节,进而无法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甚至错过了精准判断的机会,那么这样的人难以担当重任。
有一次,一位公司老板出差,便安排员工去买车票。这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却可以反映出当事人的工作态度及其工作能力,也可以大概推测出今后工作的前途。
有这样两位秘书,一位把车票买来,就一大把地交上去。对于这种做法,老板自然很挠头。
另一位秘书把车票装进一个大信封,并且,在信封上写明列车车次、号位及起程、到达时刻。这个秘书是一位细心的人,虽然她只是注意了几个细节处,只在信封上写上几个字,却帮助别人减少了不少麻烦。
显然,西点军校培养的是后面这种人,能够把事情做到极致,克服细节中的纰漏,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由此可见,要想工作不流于一般,应学会在细节处下功夫。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洛克菲勒例外。
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且是一位积极解决问题的人。
早年的洛克菲勒曾在石油开采工地上打工,他的工作非常枯燥,每天面对着无数的石油罐、焊接剂,每天要看无数遍罐子从传送带送到旋转台,再到焊接剂底下转完一圈,每天重复巡视石油罐焊接情况的工作。
他当时觉得非常苦恼,觉得这份工作毫无意义,简直就是阻碍自己人生的大问题。于是,难以面对的洛克菲勒就去找主管要求:给我换份工作。但是洛克菲勒却遭到了主管严厉的批评。
洛克菲勒羞愧难当,但是他还是能够体谅主管:主管管理的员工那么多,怎么可能答应每个员工的任何要求。所以,他没有继续抱怨,而是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必须努力在工作中发现规律,找到有价值的东西。
于是,他开始积极面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发现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并不断地解决问题。由此,洛克菲勒不仅解决了一系列的难题,而且还用心发明了能够为公司带来巨额利润的产品。凭借用心做事的劲头,洛克菲勒最后成功了,在自己的行业内挖掘到了金矿。
男孩要牢记一点,魔鬼存在于细节。工作上的细节不容忽视,并且这里潜藏着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情报。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善于发现,进而对整个形势作出正确判断。这种努力和付出虽然在当时无法引起人的注意,但久而久之,这种工作态度形成习惯后,一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
这种细心的工作态度,是由于对一件工作重视的态度而产生的,对再细小的事也不掉以轻心,专注地去做才会产生。要知道,能够成为大人物的人,即使要他去收发室做整理信件的工作,他的做法也会跟别人有所不同。这种注重细微环节的态度,就是使自己的前途得以发展的保证。
一部名为《细节》的小说,其题记为:“大事留给上帝去抓吧,我们只能注意细节。”作者还借小说主人公的话做了脚注:“这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壮举都不如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细节里来得有意义。”
细节,就是小节,它不仅具有艺术的真实,而且更具有生活的真实。也许是生活的真实造就了艺术的真实。做事的智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从细节之处去把握,去发现。那些不愿做平凡小事的人,注定做不出大事,一生都在碌碌无为中空耗时光。
西点前校长潘莫将军说:“细微末节最伤脑筋。”因为它潜藏了太多信息,需要有心人去研究、发现、判断。忽视细节,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但是同时你也就失去了有价值的情报。因此,在细节上下功夫,确实需要真功夫。
6.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士兵必须作战,带兵的军官则必须确保士兵的性命不会白白牺牲。布莱德雷将军曾说:“二次大战期间,我们抵达莱茵河的时候,我并不见得知道怎么建造桥梁,但是我知道相关的事情有哪些,我让筑桥的工兵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补给,这一点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对工作了如指掌,那么管理的责任愈大,对自己的帮助也就愈大。
西点深信细节的力量,要求学员养成把小事做到位的习惯。他们一再强调,必须熟知每一个细节,从背诵一些小诗句,到M16的构造和使用。
对此,西点前校长潘莫将军也说过:“细微末节最伤脑筋。”他的意思是说,即使是最聪明的人设计出来的最伟大的计划,执行的时候还是必须从小处着手,整个计划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些细节。
追求完美并不困难,就像擦鞋一样易如反掌。只要你学会了把鞋擦亮,对于更重大的事情,同样可以做到尽善尽美,而不是决定于别人。西点努力训练学员养成追求完美的习惯,使其变成像呼吸一样的本能反应。
有一次,一位西点军官对学员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句话显示了西点注重小事的精神,在平凡之处见证这这所西方名校的伟大。
只要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一样能够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小处见大,一个小事不愿干、干不好的人,永远成就不了大事。年轻人既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又要认真地干好每一件小事。善于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工作中的小事做起,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能站出来”。
纵观那些著名的战争都是由具体的战役组成的,有时候甚至是一次小的战斗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和成败。因此,西点人深刻明确一点,战场上无小事,工作中也无小事。只要接受了任务,就自始至终做好,执行到位。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欧洲战神拿破仑之所以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击败了一个个竞争对手,与他不分事情大小追求精确和完美的个性密不可分。
1805年,拿破仑作出了军队从英吉利海峡东岸挥师多瑙河的命令。在整个行军、布阵的过程中,拿破仑逐一过问了各个环节的执行细节,甚至超出了一般军官的管理范畴。这种做法给全军带来了巨大压力,大家在统帅的感染下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从行军路线、出发时刻到时间控制,拿破仑和士兵们做出了精细的安排、实现了有效的执行。
这种对每个作战细节都通盘考虑的做法,保证了军队完全按照预期的计划出色执行,从而使军队在向多瑙河进攻的战役中获得了巨大成功。而这次行军结束后就是著名的奥斯特里茨大捷,它使拿破仑军队神兵天降,整个战役的胜利则改写了当时欧洲十几年的政治格局。
西点人相信,一个不注重细节的人,在战场上是不可能有冷静的头脑及过人的分析的,粗心大意和鲁莽行事是军人的大忌。所以,西点严格要求每一个学员将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要做好。
对男孩来说,某段时间内有很多大事要做,但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月,每一个星期,每一天,就是一件件小事。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忽略这些小事,一件小事的失误,可能直接影响到你的发展与成败。
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世界旅馆业之父希尔顿就是一个注重“小事”的人。希尔顿要求他的员工:“大家牢记,万万不可把我们心里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饭店本身遭到何等的困难,希尔顿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顾客的阳光。”正是这小小的永远的微笑,让希尔顿饭店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有一次,戴尔公司的麦迪需要处理一个关于会议通知的电话记录,在回复通报参会人员时,却不知对方的电话;在转接一些咨询电话时,有时却将业务室的电话张冠李戴。这些小事说明麦迪的工作还没用心,业务还欠熟练,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由此可见,要做好每一件小事,还要经常磨砺自己,提高业务素质,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做个老实的人、负责的人、乐于奉献的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工作中的事情不分大小,都要尽心尽力地做好,才能获得圆满的成功。
西点人认为,将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做好,是你成功的预演。因为你比别人多付出,你在实际工作中也比别人想的更周到,这样的人才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更大的成就。
成就决非朝夕之功,凡事必须从小做起,只要有意义,就要抛弃所有的借口,认真执行到位。记住:你不会一步登天,但你可以逐渐达到目标,一步又一步,一天又一天。别以为自己的步伐太小,无足轻重,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踏得稳。
总结成功者的经验可以发现,做事尽力完美、正确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品质。工作中取得越大的业绩,越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这种做事的复杂程度超过以往的种种情形,需要我们通盘考虑、审慎对待,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因此,不要因为一些事情琐碎就不屑一顾,不仔细对待和处理,把小事做好,也是不简单的。
西点军校1971年毕业生托马斯·梅茨中将说:“能不能做成一件事,关键是看你认真了没有。”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你将获得整个世界,所有的成功与荣誉都会随之而来。
7.每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
在西点,杰克·齐尔斯曼中校认为:学员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的最好办法是,无论大事小事,都去做。这不但可以表现学员勤奋的品德,还可以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增强学员的生存能力。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而且应该用心地去做。因为许多不平凡的业绩都是从平凡的劳动中干出来的。这种做事的态度,恰恰是西点人创造奇迹的精神法宝。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成功人士都是一些资质平平的人,通常他们没有才智超群、多才多艺的背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他们懂得在行动中全力以赴做事,在细节中把握成功,因此获得了比他人更大的胜利,取得了远远超过他们实际能力的成就。
经验表明,用心做事、全力以赴和三心二意存在着天壤之别的效果,在有限的人生岁月中专注把事情做好,可以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对事物深刻、准确的认识,而不是浪费宝贵的机会和时光。西点人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养成了全力以赴做事的习惯,由此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伟大之处。
约翰·伍顿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队主教练,他在篮球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成就。尽管约翰·伍顿也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和行动目标,但是他从来不对人夸耀自己的前景多么光明和诱人,而是热衷于在实践中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带领自己的团队走向卓越。
在篮球比赛中,整个团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战胜对方。为此,约翰·伍顿教练专注于在竞争中发挥大家的潜能,并在实际比赛中深刻贯彻这一理念,从而使大家团结一致获得巨大的成功。
不同于其它教练只是在比赛场上指挥,利用闲暇时间思考,伍顿总是把笔记带在身边,记录自己观看比赛的心得、球队目标以及如何有效带领团队成功等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非常善于把这些内容运用到篮球运动中,从而赢得成功。
天赋、运气、机会、智慧都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是态度也是极其重要的。西点军校中,精英分子的确数不胜数,但是大多数人都相差无几,他们能在各自领域内有所建树,靠的是全力以赴做事的精神。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种情况出现。一些智力并不出色的人,在参加工作后取得了比他人更大的成就,那些在学校里排名末尾的人往往有惊人之举。全力以赴做事才是解答这一切的密码,也是真正聪明的做事方法。
卢浮宫收藏着莫奈的一幅画,描绘的是女修道院厨房里的情景。
画面上正在工作的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天使。一个正在架水壶烧水,一个正优雅地提起水桶,另外一个穿着厨衣,伸手去拿盘子——即使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也值得天使们全神贯注地去做。
由此可见,行为本身并不能说明自身的性质,而是取决于我们行动时的精神状态。工作是否单调乏味,往往取决于我们做它时的心境。人生目标贯穿于整个生命,你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使你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日出日落、朝朝暮暮,它们或者使你的思想更开阔,或者使其更狭隘,或者使你的工作变得更加高尚,或者变得更加低俗。
一个伐木工人到一家木材厂工作。这里的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很好,所以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决心好好干。
第一天,伐木工人拿着老板给他的利斧,在划定的范围内砍伐林木。这一天,他砍了15棵树。老板看到后称赞说:“不错,就这么好好干!”工人受到鼓舞,显得更有劲头了。第二天,伐木工人仍然非常努力工作,但是他只砍了12棵树;第三天,他担心自己昨天偷懒了,更加努力,结果只砍了9棵树。
伐木工人感觉非常惭愧,他跑到老板那里说明了情况。老板询问了各种状况后,就对他说:“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工人似有所悟:“我整天努力砍树,一直没有磨斧子啊!”就这样,问题的症结终于找到了。伐木工人只把砍伐树木做为大事,却忽略了“磨斧子”这种小事,结果只能使自己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低。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磨刀”上敷衍,只能使自己在工作中感觉吃力。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随意应付,都需要我们做到位,才能获得良好的预期。
在学习中,一些人偷懒,结果延误了个人发展;在工作中,一些人借口环境不好偷懒,结果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由此可见,“偷懒”恰恰浪费了宝贵的时光和自我提升的机会,看似“聪明”的做法却是愚蠢的行动。
年轻人要谨记,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
小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你对大任务的成功把握。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便不会轻易跌落。通过工作获得真正的力量的秘诀就蕴藏在其中。
在西点,约翰·拉姆森将军相信:“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这个道理对于学员和军官都是一样的。这样,你才可能脱颖而出。”
全力以赴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它要求你必须付出数倍于别人的努力,并胆大心细,才有可能取得超越他人的成绩。事实上,各种工作是由无数工作细节组成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十分重要。因此,以高标准、高要求规范自己,把每一项细小的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完美,才会有效率、效益。
8.成功来源于每天多做一点
进入西点军校以后,新学员除了要接受魔鬼般的集训外,还得背诵新学员知识,以加强对西点细节的认识。其中,背诵日行事历是一项重要内容。日行事历相当繁复,包括当天日期、值日官姓名、重大活动或电影,以及距离未来的重大活动还有多少天……通常,报告中一旦出现的错误,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为此,新学员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背诵,有时甚至要牺牲自己那可怜的休息时间。也许有人说,这种做法太严酷了,而且根本没有必要。但是,西点军校就是要让每个人多学一点、多记一点,从而在思维上变得更加敏捷,在态度上变得更加积极。
对年轻人来说,“每天多做一点”可以让你持续进步,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对艾伦一生影响深远的一次职务提升,是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的。
那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师(其办公室与艾伦的同在一层楼)走进来问他,哪儿能找到一位速记员来帮忙——手头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这时,艾伦据实回答:公司所有速记员都去观看球赛了,如果晚来五分钟,自己也会走。不过,艾伦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帮助他,因为“球赛随时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
做完工作后,律师问艾伦应该付他多少钱。艾伦开玩笑地回答:
“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1000美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律师笑了笑,向艾伦表示谢意。
过了一段时间,艾伦已经把帮忙的事情忘记了。有一天,那位律师找到了艾伦,交给他1000美元,并且邀请艾伦到自己公司工作,薪水比现在高出1000多美元。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艾伦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球赛,多做了一点事情,最初的动机不过是出于乐于助人的愿望,而不是金钱上的考虑。
艾伦并没有责任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帮助他人,但她那样做了,不仅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现金收入,而且为自己带来一项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
西点著名将领约翰·拉姆森将军说:“每天多做一点的学员将从他的同学中脱颖而出,这个道理对于学员和军官都是一样的。这样,上司才会更加信任你,从而赋予更多的机遇。”身处困境而拼搏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这是人生永恒不变的法则。如果你能比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不仅能彰显自己勤奋的美德,而且能发展一种超凡的技巧与能力,使自己具有更强大的生存力量。
付出多少,收获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即使在眼前,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不要气馁,应该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在同等的时间、精力条件约束下,每天多做一点,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可以让你今天的播种在明天收获丰硕的果实。
还有一点,不管一个人有多么成功,他都得对专业生涯的成长不断投注心力,如果不这么做,工作表现自然无法有所突破,终将陷入日复一日重复的陷阱里头。维系成功的唯一法门在于终生学习、努力付出,在新的方向不断探寻、适应以及成长。
男孩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更大的责任。想在未来有更大的作为,必须在今天有更多的付出。显然,养成“每天多做一点”的好习惯,会帮助你踏踏实实奔向成功。
第一,积累竞争优势。养成“每天多做一点的”的好习惯之后,与身边那些尚未建立这种习惯的人相比,你已经具有了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可以让你提早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第二,训练担当重任的臂膀。如果你希望将自己的右臂锻炼得更强壮,唯一的途径就是利用它来做最艰苦的工作。相反,如果长期不使用你的右臂,让它养尊处优,其结果就是使它变得更虚弱甚至萎缩。
每天多做一点,可以让自己承担更多的压力和工作内容,而这是担当重任前的准备工作。
西点军校第一任校长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乔纳森·威廉斯认为:
“不管你有多么伟大,你依然需要提升自己,如果你停滞在现有的水平上,事实上你是在倒退。”每天多做一点工作也许会占用你的时间,但是,你的行为会使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增加他人对你的需要,也会给自己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