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张扬”父母锻炼孩子表现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获得掌声,让儿子不再纠结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

    案例

    我的儿子乐乐从出生的时候身形就很小,尽管后期我们很注意他在饮食上的调理,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当儿子长到7岁的时候也只有102厘米,他的身高比平均值要低很多。

    儿子刚上学那阵还没有对身高表示出什么,可是后来有一天,他突然问我:“老爸,你能不能给我买双增高鞋?”我一听,就知道儿子开始在意自己的身高了。对于这个阶段小男孩的心理我一时还捉摸不透,但是我猜想,他可能是由于跟其他同学的比较才产生了这个想法。见我没有反应,儿子又发话了:“老爸,你快去给我买双增高鞋吧,我要快快长高。”这次儿子的语气已经不是商量而是命令了。看着儿子着急的样子,我故意轻描淡写地说:“你这样不就很好吗,干吗要长得那么快?只要我们符合标准就行了。”

    “可我们班张乐嘉说我太矮了,都不愿意和我‘撞拐’。”原来是这样。对于儿子的身高问题,我其实也担着心呢。因为我自己就是个矮个子男人,如果以我和孩子妈妈的身高平均值来计算,儿子将来的身高可能只会高过我几厘米,毕竟身高遗传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知道归知道,我当时不能表露我的想法啊,再说,那小子已经产生了快速增高的想法,如果增高不了岂不会自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如果他大脑里一直存在着“我个子矮”的想法,就会对自己形成心理暗示,那一辈子就会为身高而纠结了。所以,我的当务之急就是帮儿子从身高的问题中拔出来。

    怎么办?这时我想到,儿子虽然长得个子比较矮,但他跳舞很好。我本身是个舞迷,霹雳舞、街舞都会跳,当然也顺带着教了一下儿子。所以,乐乐的街舞跳得很好。我决定从乐乐的街舞上下工夫。

    “儿子,买增高鞋的事我们等周末再说。现在爸爸的单位有一个舞会,你去不去?”我们单位的老总是个德国人,尤其注重员工的精神生活,所以,每月都要举办一次舞会。一般来讲,这样的舞会已经不是我这个做爸爸的人崭露头角的场合了,但为了儿子,我决定露一回老脸。儿子当即痛快地答应了。对于小男孩来说,他们可是很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的,尤其是有爸爸参加的活动。舞会那天,我从很早就开始打扮自己,穿上了一套适合跳舞的衣服,然后又鼓动着儿子也穿上了一身比较宽松的衣服。我的目的是到现场后看时机拉上儿子来个父子双人舞。(我们经常在家里跳舞。)

    “爸爸,你有节目吗?”儿子看到我的舞蹈服都穿上了,就问我。

    “是啊,爸爸准备今晚展示一下,让那些年轻的叔叔对爸爸刮目相看。”我很高调地跟儿子说。

    “他们不知道你会跳舞?”儿子问我。

    “不知道,再怎么说爸爸也是单位的中层领导,跳一些年轻人跳的舞蹈,面子上有点说不过去。”

    舞会甚是热闹,几乎每个人都有节目。按照惯例,我顶多和别人跳一曲华尔兹,但那晚因有特殊目的,所以,当那些年轻同事喧闹着要我表演节目时,我就站来对大家说,今天要表演一段热烈的舞蹈。

    那些年轻一点的同事自然欢呼热闹起来,他们大概平日里只见我一本正经地跳华尔兹了,听我有如此提议,当然很是热烈地期待。

    我走到场地中央,先热了热身,然后就开始跳了起来。舞蹈的热烈加上音乐的配合,燃起了每个人的激情,他们纷纷跟着我跳了起来。

    一曲完毕,大家感觉不过瘾,便大声要求我再来一段。我见机会一到,就手持麦克风对他们说:“今天我还带了一个跳舞很棒的小子——我的儿子,就让我们父子两个给大家表演一段吧!”我话还没说完,儿子就被那些小伙子推了出来。他们纷纷鼓掌,欢迎乐乐的出场。

    一开始,乐乐还有点扭捏,像个小姑娘似的感觉不好意思,可我的几句话让他有了勇气。

    “儿子,你是最棒的,别给老爸丢脸,拿出你平常的跳舞水平来。”儿子在我三言两语的激励之下渐渐放松了,我先是带着他做了几个动作,然后就随着旋律开始跳了起来。

    双人舞蹈的效果自然是超级棒,那一晚,两个小个子男人征服了所有的观众。我的德国老总还专门走过来,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对我儿子说:“小子,你真棒!”听到赞美,儿子感觉美极了,汗涔涔的小脸上荡漾着憋不住的笑容。

    回来的路上,我问儿子感觉怎么样,儿子说感觉棒极了。而且还对我也恭维了一句,说:“感觉老爸最棒!”

    看到儿子一脸阳光,我便决定借此进行一场两个男人之间的谈话。

    “你知道吗,儿子?老爸可是颠覆了以往领导的形象,这可都是为了你。”

    “为了我?”儿子很不解。

    “对,老爸只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你,个子矮并不可怕,可怕是自己有了自卑的想法。你看,老爸的个子在那些叔叔中间是最矮的,可老爸照样用他们年轻人的舞蹈来征服他们。”

    “也是,他们都两眼放光了,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老爸这个样子。”儿子赞同我的说法。

    “所以说啊,只要你有本事,有能力,即便是个子矮,在别人面前也能成为巨人。”我顿了一下又继续说下去,“跟你说实话,老爸在年轻的时候也为自己的个子矮自卑过,但是后来我想明白了,个子矮怎么了,只要我有足够的能力,我照样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后来,我就努力学习,钻研业务,现在你老爸不也混得挺好吗?瞧瞧,今晚就是个证明,你老爸是很有实力的。”我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服儿子。

    “嗯,我以后要好好学习,不能再让张乐嘉说我个子矮。”儿子坚定地说道。

    然后,我又告诉了儿子自己当年是怎么走出个子矮的阴影的,我说,当年我喜欢看一些名人传记,像邓小平爷爷的传记,鲁迅的传记,拿破仑的传记,等等。他们都属于个子矮小的人,可是邓小平面对着比他还高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从容镇定,愣是把我们被割让出去的香港给收了回来;鲁迅虽然不高,但是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很多的优秀作品;拿破仑则更是领导着军队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每当我为个子矮纠结时,我就看他们的故事,渐渐地,自己就不纠结了。

    因为儿子看到了我这个现成的例子,所以他对我的话没有表示任何异议。也是从那以后,我不断给儿子打气,儿子也慢慢地不再为身高问题而过分纠结了。

    其实,个子矮有很多原因,但有些孩子会因为身高的问题变得自卑,从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表现自己。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家长要做的是从各个方面发现并挖掘孩子的长处,并创造孩子展示这些长处的机会,这样就能从另一种途径让孩子体验到被认可的感觉。只有孩子有了被认可的感觉,或者有了一种成就感,他就会朝这个方向发展而慢慢忘记自己关于身高的自卑。

    因此,发现孩子的长处,创造机会让孩子展示自己的优点是帮助孩子摆脱自卑的方法之一。父母给孩子创造机会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比如三四岁的孩子可以摆碗、盛饭、给爷爷拿眼镜、到信箱拿报纸、定期来个表演,等等。关键是当孩子做完这些时,父母一定要及时表扬,让他们产生成就感。上文中乐乐爸爸的方式就很值得借鉴,他用一种能证明乐乐魅力的方式使他从另外的途径获得满足,从而弱化因身高带来的自卑感。这种方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在我帮助儿子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一点,父母的态度和做法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对于一个纠结于身高的孩子,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想法,就有可能让孩子陷入严重的自卑情绪;相反,如果父母积极地帮助孩子走出这个阴影,孩子就不容易产生自卑的想法。

    我本身是个矮个子男人,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阳光的心态是多么重要。所以,我就利用让儿子在舞会上表演以获得别人的认可的方式,使他认识到个子矮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阳光积极的心态和足以征服别人的能力。

    而且,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父母很信任他,经常对他说“你真棒”之类的话,孩子就会认同并觉得自己真的很棒。反之,如果经常受到父母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就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因此,父母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竞选班干部,让儿子告别羞涩

    一个人的幼儿时期,其实就是一种不断习得能力的过程,这个周期性刺激,将带给儿童无限的欢笑及乐趣。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

    案例

    儿子莫言上小学三周后回来告诉我,他们班主任要求班里每个人做好竞选班干部的准备,并邀请各位家长届时到场。说实话,我非常赞同班主任的做法,这不仅给了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还能让家长参与进来,增加学校和家长的互动。

    我是个80后妈妈,自小就生活在一个比较开明的家庭,我和我父母就像朋友一样,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儿子能和我成为朋友。但莫言的性格有点内向,只要一和人说话就会脸红。为了让儿子变得积极点,我可没少费心。在他小时候,不管我走到哪里,只要条件允许,我就带上他。平常他有一点进步,我就在诸如朋友聚会、家庭聚会这样的场合公开表扬他。但即使是这样,他说话脸红的毛病也丝毫没有改变。

    一眨眼,儿子就上小学了,可是改变他性格的计划还没有完全实现。现在我不可能像之前那样总带着他跑,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了,但我又想改变儿子的性格,而且如果在这时中断的话,我以前的努力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就在我想着怎样让计划继续下去时,莫言班主任的做法给我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在我看来,让孩子去竞选、担任班干部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人交流和处理问题能够收获很多东西,能够学会如何团结,如何合作及协调,等等。于是,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尽力帮助儿子竞选成功。

    “儿子,你打算怎么准备?”既然是老师的硬性规定,也就不存在想不想参加的问题了。

    “不知道。”这小子对这件事似乎毫无热情。

    “不如这样吧,让老妈帮你怎么样,这可是我擅长的哦,你老妈以前是学校里的骨干,经常担任班干部呢。”

    儿子一听有点感兴趣了,问我:“真的,老妈,你都担任什么了?”

    “团支书啊,你老妈在高中和大学一直都是这个职务。”

    “哧!”看到我的炫耀,儿子不屑一顾。

    “怎么,不相信?你可以问问姥姥和姥爷。”说着,我就拨了莫言姥姥家的电话并把话筒递给他。莫言听到电话里响起姥姥的声音,没办法,只好接过来问:“姥姥,妈妈说她上学的时候在班里担任班干部,是真的吗?”

    “是啊,言言,你妈妈一直都是班干部。”姥姥在电话那边如实汇报,这边的儿子频频点头。过了一会儿,两人通话完,儿子把电话递给了我,我接过来后就说:“是这样的,莫言要在班里竞选班干部,我要帮他才说起了我的辉煌经历。”

    等我放下电话后,儿子埋怨地看着我:“妈妈,你真是,万一竞选不上怎么办?很丢人的。”

    “那有什么,即使竞选不上对你来说也是一种锻炼。”

    “还锻炼呢,只要不丢人就行了。”原来儿子是在害怕丢面子。

    “儿子,你是男子汉,应该有担当的勇气。其实,在妈妈看来,无所谓失败与成功。只要我们能认真地做,成功了说明我们有能力,同学们愿意你做班干部;失败了,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我们能借此知道自己在哪方面不足,然后去弥补。”

    “但你不要到处把这个事情跟人家说!”儿子弃械投降,但他对我也提出了要求,因为他知道我平时很喜欢跟别人讲关于他的事情。

    “看来儿子已经熟知老妈的性格了。儿子,你要这样想,跟人家说这件事说不定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帮助呢。”我自然不会被儿子所要挟。

    “不如这样,儿子,一方面老妈要帮助你好好拟定一份演讲稿,同时呢,我们还要从周围的人那里集思广益。”我继续好心地建议。

    “周围的人?”儿子几乎要叫了。

    “对啊,就是你爷爷奶奶,表哥表姐他们,你要知道,爷爷做了一辈子的老师,表哥表姐他们也都是过来人。”

    儿子最后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因为他知道自己改变不了他的老妈。在儿子备战的那段时间,不仅他姥姥姥爷知道这件事,爷爷奶奶也知道了,还有他的表哥表姐也都知道了。他们都不时地打来电话帮儿子出谋划策,我就让儿子把每个人出的点子记录下来,然后我们一起选取精华,最后,一篇汇集各“家”言论的演讲稿终于创作完毕。这是一篇汇集了莫言的优缺点以及相应事例的演讲稿。

    但我感觉到仅仅有演讲稿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儿子能否在演讲时不脸红、不怯场。于是,我利用周末的时间把儿子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表哥表姐叫来当评委,让他先当着这一家人的面预演一番。

    第一次预演的时候,儿子很羞涩,一张小脸自始至终都没有恢复到正常的颜色。但是家庭评委们很客观,他们在鼓励莫言的同时也积极地给他指出缺点。后来,儿子在众人的鼓励下进行了N次预演。在此过程中他不断调整自己,直到最后那次,他已经能够落落大方地展示了。

    正式演讲那天,是我陪着儿子去的。临上讲台前,我送给他八个字:沉着冷静,大胆表现。一开始,在其他同学演讲的时候,儿子的眼睛老是瞄向我,我知道他紧张了,就用手势鼓励他。等儿子站到讲台上后,他的脸瞬时红了,头都不敢抬一下。当时我那个着急啊,生怕以前的努力白费了。可是,我知道自己是儿子的精神支柱,如果我表现出一点着急的神色,被儿子看见了他会更紧张。所以,我调整了心态,端正地坐在下面,带头鼓起掌来。

    听到掌声,儿子终于抬起了头,他把眼光投向我。我对他做了个加油的手势,儿子笑了,我看出他正在渐渐克服紧张。然后儿子深吸了一口气,就开始了演讲。由于我们事先准备得比较充分,所以演讲当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尽管比起在家中的表现还是差了一些,但他演讲完毕的时候还是获得了很多掌声,儿子的神情也明显变得轻松了。我知道,儿子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后来,经过班级选评,儿子当选为推普委员,虽然他没有如我所愿地当上班长,但我依然很欣慰,因为儿子告别脸红、告别羞涩的日子不远了。

    让孩子做班干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事业心,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所以,家长应该教孩子珍惜这样的机会,鼓励他去竞争。

    但是,现在有不少家长让孩子争当班干部,在很大程度上为了自己面子上有光,孩子会获得好处等原因,其实这都不正确的。家长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孩子当班干部其实就是为了帮助老师,服务同学,如果有那种自私自利的意识混杂其中,孩子就会认为当官是为自己捞好处的,这样将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还有一些家长不赞成自己的孩子当班干部,认为会浪费精力和时间,怕影响孩子学习,从而阻挠孩子去竞选班干部。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做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关键是孩子心理的愉悦,如果孩子自己想去做,那么即使失败,他也有心理能力去承受,而这个承受失败的过程也是对他的一次教育。更何况,孩子若能担任班干部,在做班级工作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锻炼机会,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家长在平常不要给孩子灌输什么仕途意识、官位意识,也不要去阻挠孩子的决定,而应该让孩子参与自由竞争,凭能力而行。这样既对孩子形成锻炼,也是一种良性的约束。

    我个人觉得让孩子去竞选、担任班干部,对于内向型的孩子很有帮助,我儿子就是一个例子。但关键是家长要如何巧妙地鼓励孩子迈出这第一步。

    内向的孩子,他即使有想去竞选的愿望,往往也容易会被这样那样的顾虑所打败。对于男孩子来说,最大的顾虑莫过于丢面子。莫言就是这样。他生怕自己失败丢人所以不愿意让我张扬这件事。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推动孩子前行,克服孩子的心理障碍。

    “怕”这个字多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我们越害怕一件事物,它就会变得越来越大,直至堵死所有的出口;相反,如果我们去正视它,把它看做纸老虎,难题也许会迎刃而解。所以,家长在这个过程要做的,就是让你的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功和失败,学会坦然和从容。

    培养自信,让女儿不再自卑

    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案例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张扬的妈妈。这不仅仅源于我的性格,更因为我的职业——舞蹈教师。我的职业要求我永远保持好身材,永远保持阳光的姿态。凡是立志于舞蹈事业的人大多不愿意要孩子,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一直希望能有个精灵古怪的女儿和我一起跳舞。

    我决定要孩子之前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孕期计划和产后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我孕中和孕后一直坚持练舞。由于自始至终没有停止过跳舞,我就成了我那个圈子里有名的“另类妈妈”,和我一起怀孕的妈妈们都说我太疯狂了。但我希望我的阳光、乐观都能遗传到我孩子的身上。不久,我如愿以偿地生下了一个女儿。

    有了女儿嫣然后我仍然教人舞蹈,有时候还参加一些晚会演出。女儿如我希望的那样是个乐天派,从小就很阳光。但是就在女儿5岁那年,有一段时间她突然变得不爱说话,她总是站在镜子面前端详自己,有时候对穿什么衣服还闹别扭。我知道如果小孩子在某一个阶段突然闹情绪,肯定就是发生什么了。后来我通过和她聊天才得知,她在学校里经常被小朋友叫做“非洲姑娘”。起因是他们班做了一个游戏,游戏的内容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小朋友聚到了一起。因为女儿长得偏黑,老师就让她扮演一个非洲女孩。游戏的时候,女儿没有感觉到什么,可游戏之后,就有很多小朋友总是叫她“非洲姑娘”,她感到伤心了。

    听了女儿的话我知道她开始在意自己的长相了。说实话,我的女儿不是个美女,常言说“一白遮百丑”,但女儿却偏偏是黑皮肤。尽管她长了一张标准的瓜子脸,但却经常因为皮肤太黑而被人多看上两眼。

    我一开始企图以说教来打消女儿的自卑感,但效果不佳。于是,我决定要帮女儿建立一种气质来,当然,是符合她年龄段的气质。在我看来,一个女人可以不美,但不可以没有气质,而气质的培养和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自身的态度。

    我计划带着女儿去旅游,让她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利用了一个假期的时间,去了上海、杭州和桂林。在杭州,我们遇到了一对同样是出来旅游的母女。那位母亲是一位大学教师,小女孩叫玲珑,看起来6岁左右的样子,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但是小女孩特别开朗,一路上都是她主动找嫣然说话,嫣然大概还陷在自己像非洲女孩的自卑感里,自始至终不愿意多说话。

    两个母亲相遇,聊得最多的当然是孩子。我记得在饭桌上,我对她们说:“我们嫣然在我眼里就是个天使,当我抱着她的那一瞬间,我感觉我的天使降临了。”嫣然听了我的话后看了看我,大概有点不高兴我这样当众说她。但我才不管这些呢,而是继续说着我和嫣然的经历:“记得去年我带着嫣然去参加市里的舞蹈大赛,当时我们一出场就震住了全场观众。我们嫣然那次在舞台上可出尽了风头。”

    “真的吗,阿姨?”玲珑听了我的话露出羡慕的表情,她对嫣然说了一句:“妹妹,你真厉害!”一时间,嫣然红了脸。

    “小女孩就应该这样,走到那里都要自然展现自己的美丽。你看我们玲珑,小小年纪就戴上了‘啤酒瓶’,她曾经抱怨为什么人家小朋友都不戴只有她戴,跟我闹别扭,嫌自己丑、不好看了。我就告诉她,人好不好看不在于相貌,只要你心里觉得自己很美,那你就是最美丽的。”玲珑的妈妈一开口就是大学教师的风度。

    饭后,我们在风景区看见了一个跳舞娱乐的活动,一开始先是景点的演员在跳,后来他们就开始拉一些游客跳,但很多游客纷纷往后退。等一位小姑娘拉起我时,我便大大方方地走了进去。我告诉他们,我要为大家跳一段杨丽萍的孔雀舞,他们听到我竟然要跳这样一个高难度的舞蹈,便纷纷拍手欢迎。他们放出音乐,我则随着乐声翩翩起舞。虽然现场没有道具和服装,但我仍然跳得不亦乐乎。在跳舞的过程中,我看到嫣然和玲珑使劲地拍手,特别是嫣然的小脸都因为激动而变得通红。等我跳完后,那些演员纷纷要和我合跳,于是我就拉起玲珑、嫣然的手并吆喝着大家一起跳起当地的舞蹈。整个场面热闹极了。

    在回宾馆的路上,嫣然充满羡慕地对我说:“妈妈,今天你跳得比在舞台上的还好。”

    “是吗,其实这段舞蹈一直是妈妈的最爱,可要想跳出效果来,必须有服装和场景搭配。但是妈妈才不管这些呢,只要我想跳,没有服装也能跳出最美的舞姿,只要你相信自己。”我趁机利用事实来告诉嫣然这个道理,“宝贝,就像玲珑妈妈说的那样,人美不美丽不在于相貌,关键是在你自己的心,只要你心里觉得自己最美,那你就是最美丽的。你看妈妈现在脸上有这么多皱纹,但妈妈敢打赌,今天妈妈的表现肯定会让他们觉得妈妈是最美丽的。”我一边拉着女儿的手一边说。

    “阿姨,你真美!”玲珑也从后面跑过来对我说。

    “谢谢玲珑,其实玲珑也是个美丽的小姑娘。”我对玲珑的赞美是由衷的。

    “妹妹也是个美丽的小姑娘。”玲珑对嫣然说。

    一圈旅游下来后,嫣然变了,她对自己的相貌不再过分介意,又恢复到了原先阳光的状态。我想,这大概是山山水水及旅游中的经历让她有所改变吧!

    现在的嫣然,已经成为一个落落大方的高中生了。尽管她还是单眼皮,尽管她还是黑皮肤,可这一切在她看来都微不足道,因为她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最有气质、最美丽的高中生。

    有人说,拥有女儿其实是上天的恩赐,几乎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是可人的公主。很多教育专家也都明确指出,教育女孩就该按照女孩的特性,不能把女孩子培养成了“假小子”。所以,父母在培养女孩的时候,首先要遵循女孩子的特点,进行合适的教育。

    另外,对于女孩子来说,爱就是她所期盼得到的一切,也是让她正确行事的动力。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女孩感觉到你们是爱她的。至于如何让她感觉到你的爱,利用赏识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比如文中的这位母亲,她用一切机会告诉她的女儿,一个女孩只要大方、积极地表现,展现出来的就是最美丽的,因为积极的表现是一个女孩提升气质的基础。赏识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被赏识就意味着孩子事情做对了,她的自我价值感会上升,就会有积极的表现。

    大概有很多人都知道“女孩富养,男孩穷养”的道理,但是很少人真正知道怎么去“富养”,怎么去“穷养”。就拿“富养”女孩来说,并不是说家长要花大量的钱在孩子身上才是“富养”,而是让她在养花种草中,在大自然的浸染中,在书本的熏陶中得到培养。即使在物质上并不富有,但在精神上却是富足的。

    我从改变嫣然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我的认识是有道理的,而嫣然的改变也证明了这一点。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或者引导你的孩子走进书的海洋,都是提升孩子精神世界、使其富足的方式。孩子精神富足了,还愁她没有表现力吗?

    激将法让儿子成为社交能手

    交往是人类必然的伴侣。

    ——德国哲学家马克思

    案例

    在儿子郑果两岁那年我把他送回了老家,交给我的母亲带。我的母亲是小学教师出身,她很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所以把儿子交给她带我是很放心的。可是,随着郑果回来上幼儿园后,问题就来了。

    有一天,我去接孩子,孩子的老师告诉我,郑果在学校里不爱和人说话,即使有别的孩子找他说话他也不理,有时候,孩子们做游戏,他也不愿意过来一起玩。我一听着急了,便告诉老师,孩子在家不这样的,他和我们都有说有笑,也常和我们撒娇。老师纳闷了,她问我,是不是以前孩子没有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说是的,在他上幼儿园之前主要由孩子的姥姥带,但孩子的姥姥是小学教师出身,教育方面应该没有问题。老师也有点不知如何解释了,但是她嘱咐我要问问孩子的姥姥平常都是怎么带孩子的。

    回到家之后,我便打电话同孩子的姥姥说起这件事情。姥姥一听也着急了,她说,她每天给他讲睡前故事、做识字游戏、数数、听英语,还带他去接触大自然,可以说,看见什么学什么。听了这话我便问:“那你有没有带着他和其他小朋友玩?”电话那头姥姥好像愣了一下,便如实说没有。我明白了,孩子在3岁之前几乎没有和其他小朋友打过交道。虽然说郑果现在的知识超出同龄的孩子,但是论起交往能力来,等于是零。

    找到症结之后,我又联想到儿子平时的表现:要是家里只有我们三口时,他会和我们玩得很开心;如果家里的人多了,他就会一个人默默地躲到一边玩,有时我叫他过来参与我们,他也置之不理。一开始,我还认为孩子怕人,但现在看来他是不知道怎么和不熟悉的人交往。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感觉很自责。但是光自责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让儿子学会如何与别人交往。后来我就想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我以身作则,带着孩子去与人交往,让儿子在一旁看我是怎么做的。

    我们小区有个“妈妈之家”,主要是一些孩子妈妈的聚会场所。在那里,要是谁家孩子有什么问题了,大家会集思广益帮忙解决,或是谁家孩子进步了,大家就一起拍手称赞。以前儿子不在身边的时候,我只去过几次,但在发现儿子的问题后,我就成了那里的常客。

    我每次去都会带着郑果。在会场里,我非常主动地与别人交流。如果见着认识的人我会说:“××妈妈,让我们坐在一起吧,我还有问题想请教你呢。”如果是新来的人,我就会对她说:“你好,我是郑果的妈妈,很高兴认识你。”另外,在会场有任何人提出关于孩子的问题时,我都会积极参与。一开始,在我做这些的时候,郑果总是躲在我的身后,有时候,我把他推到其他小朋友面前,他只会嗫嚅着不知道该说什么。

    本以为我这样做能够让郑果耳需目染,学到一点东西,但是几周下来,郑果的变化不是很大,他还是不敢主动出击。我决定改变策略,采用激将法。

    周六,我把孩子的爷爷奶奶请了来,然后又叫了几个学生(他们都是八九岁的小学生,都是平常郑果认识的)。我安排他们一拨人下跳棋,一拨人打扑克,然后另外几个人聊天。他们在明白我的想法之后就照做了。一开始,我们几个大人还有小孩子都在那里玩,唯独郑果独自站着不知所措。我偷眼看了看郑果,知道他很想参与我们的活动,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参与进来。

    我没有伸出援手,而是等着看他能不能迈出这一步。大概过了好大一会儿,只见他顺手从沙发上拿起一个玩具,向正在下棋的他爷爷和爸爸走去。他站在爷爷面前扬起手里的玩具大声说:“谁让我玩跳棋,我就把玩具给他玩。”谁料想他们玩得正开心,根本没理会他。郑果失望地走开了。他又转到我们这一堆人面前,面无表情地说:“如果你们让我玩,我就把玩具送给你们。”“我们才不要呢,这是小孩子玩的玩具,我们大人要来有什么用!”我故意这么说道。听了我的话,儿子只好闷闷不乐地走了。我看到儿子差点要急哭的样子,心里也很难受,但是我知道他必须迈出这一步才行。

    我走到厨房端出一盘水果,走到我的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孩子们,你们聊得也差不多了,吃个苹果解解渴吧!”他们立即一阵雀跃,纷纷对我表示感谢。我就顺势加入了他们那一堆和他们聊起天来。我这样做,目的是想给儿子做个示范,看看儿子能不能领悟。

    儿子最后大约也被逼急了,他再一次走到他爷爷和爸爸身边,说:“爷爷,我想下棋,您能让给我玩会儿吗?”这次,爷爷终于同意了。

    那天,儿子成功地跨出了第一步,知道主动出击与人交往了。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后来,我就经常带着儿子去“妈妈之家”参加活动,儿子也渐渐放开,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玩伴。就这样,他慢慢学会了怎样与人交往,现在已经有了一群自己的好伙伴。

    本例中的郑果初到幼儿园,一下子接触到那么多的小朋友,这对于从来没有任何交往经验的孩子来说是会感到很害怕的。而且自幼在老家生活的孩子也没有接触过幼儿园的活动,自然总是处于下风,刚开始上学的那股热乎劲和新鲜感被各种不适应一点一点地磨掉,而这些都会成为孩子不会交往甚至不愿意交往的原因。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急于把孩子送到人多的环境中去,那会让孩子更加无所适从。家长应该循序渐进,让孩子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刚开始,可以由家长陪着孩子接触同龄的陌生人。当孩子逐步适应后,再慢慢扩大交往范围,让他与人交往时不再害怕和焦虑。

    另外,帮助孩子扩大知识面可以让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在社交场合中得到拥戴。平时,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多学点文学、音乐、艺术等知识,多看看课外书籍、报刊,广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比如提升自信心,学会思考等,进而刺激和帮助孩子克服羞怯情绪,大胆地表现自己。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孩子独特的兴趣爱好,比如时常给孩子讲些小故事,带孩子去参观各种博物馆,让孩子参加一些喜欢的活动等,这些都能让孩子克服羞怯,增强自信。

    我家郑果因为从小就没有社交方面的经验,所以,突然把他放到不熟悉的环境中时,他感到无所适从,于是就出现了不跟别的孩子交流的现象。

    在教给孩子如何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先采取了现场示范的方法,想让儿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与人相处,不过那时他没有明显的改变。后来,我发现他并不是不想而只是不敢时,我就采用了激将法,刺激他跨出第一步。任何人都是这样,只要有了第一步,下一步再做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