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佛镇史话-沱江明珠 千年古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牛佛古镇位于四川盆地南沿,沱江下游。地当水陆冲要,历为客流、物流集散地,富庶繁盛,闻名遐迩。牛佛建镇迄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宋前名曰高市镇,北宋时期为富顺监所辖13镇之一。明初,正式更名为牛佛镇。2005年8月1日,牛佛由富顺县划归自贡市大安区行政管辖。

    1994年,牛佛镇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小城镇试点镇;199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小城镇试点镇;2003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9年3月,被评选为四川省十佳魅力风情名镇;2009年9月,荣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2012年6月,获四川省最具保护价值古城镇殊荣;2014年2月,荣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 区位环境

    牛佛镇位于四川盆地南沿,沱江下游,自贡市东部。古镇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9°22′39″,东经105°1′59″。东与内江市隆昌县桂花井乡、黄家镇接壤,南与自贡市大安区回龙镇、沿滩区瓦市镇相邻,西与大安区新店镇、何市镇相交,北与大安区庙坝镇、永嘉乡相连。面积76.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887亩,现辖33个行政村、2个场镇社区居委会,共313个村民小组和12个居民小组。2013年,总人口70936人,其中农业人口56736人、城镇人口14200人;总户数23197户,其中农业户17703户、城镇户5494户。

    镇域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湿润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极端最高气温41.3℃(出现于2006年8月12日),最低气温-2.1℃(出现于1977年1月10日),年平均气温18℃左右。无霜期达354天,年降雨量1041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东北风,平均风速为1.8米/秒。

    镇域属浅丘地貌,由构造剥蚀地貌、构造侵蚀地貌、侵蚀堆积地貌组合而成,属于自流井凹陷南沿,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280.5~388米。构造剥蚀地貌占镇域总面积的80%以上,地表丘陵错综起伏,主要形态为方山状低丘。丘顶为砂岩覆盖,其下砂岩、页岩重叠,丘坡呈台阶状。低丘间为冲沟和谷地,稻田密布。此外,境内平坝主要属于侵蚀堆积地貌,是较为完整的一级阶地,为新老冲积物堆积,土层深厚。镇域内有八大平坝,占原富顺全县平坝总数的30%左右。八大平坝为:郭家坝、张家坝、谢家坝、肖家坝、晏家坝、曹家坝、烟墩坝、湖泗坝。郭家坝系古代河床,以其9000亩的面积而位列全境之首。郭家坝又称郭家三坝,即前坝—罗塘坝、中坝—藕塘坝、后坝—红旗坝。

    牛佛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粮、油、蔗、林、果、渔,农副产品和多种经营发展面广。粮油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子、花生为大宗,胡豆、豌豆、高粱、黄豆以质优见长。经济作物中的甘蔗、蚕桑等为传统著名产品。水果品种以柑橘为主,有梨、桃、李、杏、桂圆、荔枝等十多个品种。位于牛佛镇双龙桥水库的园艺场,有果园面积145.73亩,主要栽培“锦橙”“罗脐”“碰柑”“12号耐贮脐橙”“柳橙”“大红李”“金蜜李”“柚子”“枇杷”等优良品种。1994年,“罗脐”“锦橙”被评为市优、省优、部优产品,双双获得国家金奖。

    在四川省境内,长江四大支流之一的沱江,流经镇域达19.6公里。牛佛古镇是沱江下游重镇,旅游资源丰富。依山傍水而建的古镇,背靠后山坡,旁倚马儿山。隔岸,牛王山郁郁葱葱,别具风貌。蜿蜒的沱江环抱古镇,形如太极图。沱江河道从东北方向而来,又向东南方向而去。古人建造尤其注重风水,风水学上将这种形状称为“太极水”。通俗来讲,牛佛古镇就是建立在一块风水宝地之上。古镇风貌保存较好,至今仍保留着“九街十八巷”“五省八庙”的遗韵。

    牛佛古镇是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旅游南环线上的重要节点。牛佛古镇东到隆昌县城、南达富顺县城、西至自贡市中心、北抵内江市区,相距均约35公里;与周边相邻的瓦市、新店、何市、永嘉、黄家、庙坝、回龙、先锋、永胜9个场镇分别相距约10公里,向来有“四个九十里,九个三十里”之说。加之濒临沱江中下游的联结点,地理位置优越,故牛佛镇成为闻名遐迩的客流、物流集散地。

    2 历史沿革

    牛佛古镇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远在东汉时期,牛佛古镇即为人类重要的活动中心。从双河村考古发现的东汉崖墓群宏大的建筑规模和精湛的雕刻工艺可知,东汉时牛佛地区已具有较高生产力水平和较为繁荣的社会经济。

    牛佛建镇迄今已有1000余年。据文献记载,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划江阳县北部富世盐井及附近地区设雒源郡及富世县,牛佛为富世县所辖。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以避太宗李世民讳,富世县改为富义县。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富义县掌煎盐,故升为富义监,隶梓州(潼川)府路。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以避太宗赵光义讳,富义监改为富顺监。其时,牛佛为同下州富顺监13镇之一,名为高市。宋《元丰九域志》有云:“高市镇,监北七十里。”

    牛佛镇的得名,缘于其独特的自然山水和一则古老的传说。沱江西岸,一山耸峙,势颇雄杰,逼江临水,浑若牛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牛王山。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沱江发大水,一头老水牛前来拯救为水患所困的芸芸众生。当众人从洪水中救起后,老水牛即在岸边坐化成佛,这便是“牛佛”的由来。山下渡口被称作牛佛渡,系沱江中下游最大的码头之一,远近闻名,明初遂将古镇正式定名为牛佛镇。牛佛渡亦为牛佛镇之代称,市井坊间别称牛儿渡。清代,这里被称为牛佛渡保,属于富顺县在城乡上东路。因本地商贸繁盛,每逢场期,必引周围数十里之众聚集,称为牛佛渡场。清咸丰十年(1860)秋,李蓝起义军20万人会师牛佛渡,建都称王,以天后宫为王宫,改年号为顺天元年,踞此6月余。此后,民间便流传有牛佛都之称。民国初年,这里被称为牛佛渡团,1934年复称牛佛镇,镇名沿用至今。

    宋、元时期,镇址设在现今的沱江西岸肖家坝圣果寺侧。明末清初战乱四起,四川大多数地区人口锐减,包括牛佛在内的整个富顺地区,十室九空,田园荒芜,生产停滞。为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清政府开始从湖北麻城等地移民至此,然后陆续又有广东、福建、江西的移民来到牛佛。原来圣果寺侧一条小街的镇址已远远满足不了众多移民的住宿要求,为和码头渡口相衔接,遂由沱江西岸迁往东岸今址。此处地势得天独厚,以后山坡为倚靠,隔江有牛王山作为屏障。江面开阔,水深流缓,上、中、下三个码头可容过往大小船只停泊。

    明嘉靖时期,富顺县西北角自流井盐场兴起,川东地区至此贩运食盐,必经牛佛镇。牛佛古镇人气渐趋旺盛,集镇也由西北向东南扩展。从1650年开始,牛佛古镇经过三四十年间在东岸新址形成了九街十八巷的规模。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占据东南半壁河山,淮盐不能上运。因“川盐济楚”,自贡盐场产量激增,盐场人口和货物需求量也直线上升,牛佛古镇成为“川盐陆路东运”和百货西运的转运站,场镇进一步扩大。

    历史上,牛佛古镇曾为富顺县所辖之牛佛区治,是区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35~2001年,行政区划几经演变。1935年该区建立六区,辖牛佛镇(28保)、回龙镇(34保)、瓦市镇(30保)、大岩乡(17保)、河北乡(34保)、新店乡(13保)、何市乡(50保)、庙坝乡(17保)、仙市镇(39保);1949年9月,牛佛区被称为二区,辖牛佛镇(21保)、庙坝乡(6保)、三卢乡(9保)、升平乡(6保)、卫坪乡(6保)、仙市乡(12保)、何市乡(8保)、瓦市乡(8保)、新店乡(6保)、回龙乡(16保)、骑龙乡(6保)、中石乡(16保)、戴寺乡(10保);1950年后被称为三区;1955年11月因驻地牛佛镇而正式更名为牛佛区。1994年牛佛区所辖沱湾乡、牛佛乡撤销,1995年9月牛佛区所辖永新乡撤销,它们先后并入牛佛镇。牛佛区在2001年撤销前,辖1镇3乡,即牛佛镇、庙坝乡、回龙乡、王大山乡。其时,东与隆昌县桂花井乡、黄家镇相连,西与自贡市大安区何市镇、永嘉乡、新店乡连接,北与内江市龙门镇、黄石镇、中山镇接壤,南与富顺县瓦市镇、狮市镇毗邻。全区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10公里,面积130.92平方公里。人口有3.98万户,13.5万人。2001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富顺县牛佛区撤销,所辖王大山乡并入牛佛镇。同时,庙坝乡、回龙乡分别设为镇。

    2005年8月1日,牛佛镇由富顺县划归自贡市大安区行政管辖。

    3 商贸重镇

    位于沱江下游的牛佛古镇,扼水陆交通冲要,上通资简(资中、简阳),下达泸渝(泸州、重庆),自古以来就是沱江流域的一个大码头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这里规模和气派超过普通的小县城。沱江流域主要的大码头,素有“上有赵家渡,下数牛佛渡”之说。

    牛佛地区物产丰饶,在清初即成为富顺县最大的甘蔗作物区,并与四川蔗糖主产区内江连成一片,逐步形成了近代土法制糖的作坊工艺和规模化生产。清末至民国,牛佛地区食糖产量占全县食糖产量的一半以上。内江糖区所产红糖销往川内外,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通过沱江运抵牛佛转销。

    18世纪中期后,牛佛古镇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这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水陆交通枢纽地位有密切关系。20世纪50年代成渝铁路通车前的数百年间,牛佛古镇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尤为突出。

    陆路,牛佛渡是川南与川东来往的东大路枢纽,是自流井井盐外运的重要口岸。因井盐运销的带动,牛佛古镇在明清井盐生产鼎盛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自贡盐场的食盐经陆路运销下川东(含重庆),须从大山铺运抵牛佛渡囤积或转销。乾隆十八年(1753),清廷设盐税关卡于牛佛渡,专司征税查私。

    川南乐山的丝绸等运销下川东;川东荣昌、永川、重庆的百货,以及隆昌的煤、白马庙的纸运销自贡、乐山,因为沱江阻隔,东来西往都须在此短暂停驻。那时,每日可见,牛佛大道上人担马驮,络绎于途,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沱江是川西到川南,经泸州入长江、下重庆、出湖广的快捷航道。川西平原的大米销往自贡盐场,必在金堂赵家渡用木船运到牛佛镇米行。赵家渡船帮常有上百艘船往返两地。内江地区吴家铺木船帮的几十只载米船也是常年来往不绝。牛佛古镇沱江江面每日可见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景象。每到傍晚泊船时间,只见帆樯如林,人声鼎沸,有时连河心也泊有船只,连成水上闹市。河滩上,除洪水季节,春、秋、冬三季都搭设有两条棚户街,昼夜为船民服务。

    沱江渡口更是渡船穿梭,热闹繁华。沱江由北向南流,截断了东大路的陆上交通,在没有桥梁的年代,就靠“木船横渡”把它联结起来。当时,牛佛古镇有3个渡船码头,分别是鱼市口正码头、沱湾码头和沙湾码头。鱼市口正码头共有木船五六十只,它们大小不同,分渡人和渡畜。其中,义渡会大型渡船16只,私营专载骡马的渡船10余只。沱湾码头有木船20余只,沙湾码头船只较少。从早晨天明开渡,晚晌“二更”收渡,每天运送12小时左右。如遇急事,则不受时间限制。过江后,人、畜还要从牛王山侧的两条石板大路分流,以免路上拥挤。这种景象在一般场镇是见不到的。牛佛横渡日运量数以万计,年运量达380万人次以上。

    基于以上原因,牛佛镇的货物常年堆积,交易频繁,遂有“扯不空的牛儿渡,塞不满的大山铺”的民谣。清代,牛佛镇已经成为具有资本主义雏形的商贸大镇。清末民初,牛佛古镇的资本主义经营特色更为明显,钱庄、堆金会、当铺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比富顺县城还早建立的现代银行机构——牛佛渡中国银行于1931年就在贺乐堂设立。还有批发经营食盐的盐帮以及分别经营大米、食糖、烟丝的米行、糖帮、烟帮等,门类之全,远非其他小场镇可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