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给出利益,才能收获利益
互惠原理认为:当对方给予了我们恩惠或者帮助时,我们往往会产生愧疚心理,有回赠或回报的欲望。生活中,如能有效地运用互惠原理,那就能促成某种目标的实现。这一原理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威力,是因为它能在心理上说服别人。
谈判中,如能适当加以运用,也能有效地达到自己的谈判目的。如,当你主动让出自己的某种利益时,对方心里会有负疚感,为了消除这种负疚感,他往往也会做出相应的让步,如此一来,便能在谈判中达成一致意见,实现双赢的局面。
因此,在商务谈判中,不妨充分运用一下互惠原理,先给出利益。比如,你可以主动跟对方说:“您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们尽量满足。”在可行的情况下,你也可以明确告诉对方,“对于贵公司所提出的××条件,我们将竭诚满足。”这么说能让你在保证自己的利益的基础上赢得对方的信任,让对方看到你的真诚,进而促成谈判的成功。下面这个事例就能说明这一点。
哈恩代表总公司去收购一家小公司,这家小公司的老板开价为3100万美元,哈恩还价为1800万美元。但是,这家小公司的老板是一个非常强硬的谈判者,他不肯做出半点让步,始终坚持要以3100万美元出售自己的公司,并且一分也不会少。
哈恩心里明白,自己还的价是基本价,如果对方稍微让点步,谈判肯定能促成。但事与愿违的是,对方口气非常强硬,完全不肯松口。正因为如此,谈判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迫终止。
后来哈恩想,与其继续僵持下去,不如自己先让一步,先给出一定的利益。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收购方案,重新投入谈判时,他告诉这家小公司的老板说:“我们提出了一些附加条件,它们能给你们带来不错的利益。您先看一下,如果还有什么其他要求,可以补充,我们会尽力考虑。”
这家小公司的老板一看,发现这些附加条件对自己非常有利。并且,这要比自己竞争对手的公司被收购时的附加条件好得多。这时候,他一改之前的强硬态度,友好地问道:“我很满意这些条件。但我希望还能增加一些。”
“您希望增加什么样的条件?”哈恩见他态度有所缓和,便保持真诚的态度及时问道。
“希望在我们公司被收购之后,我们还能享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这位老板回答说。
“当然,这是肯定的,只要是对总公司形象有益的,对咱们的品牌有益的,你们都可以主动去做,当然,如果其他方面,比如自主决定跟什么样的客户合作,这也是可以的。”哈恩再次表示了自己的诚意。
听到这些,这位老板微笑地说:“能这样的话,那我们很愿意接受贵公司的邀请。我们现在要谈的就是收购价格了。”
“或许您觉得1800万太低了,但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价格,当然,我们是真心希望能促成这场谈判的,所以,如果您觉得1800万太低了,那我也会尽力帮你向总公司再作申请。”哈恩又退让了一步。
这家小公司的老板见哈恩如此坦诚,便不再为难哈恩了,反而爽快地说:“那就按照你们所说的价格吧。”终于,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哈恩不负总公司所托,成功地收购了这家小公司。
哈恩能成功收购这家小公司,方法很简单,就是在谈判中主动给出利益——“我们提出了一些附加条件……如果还有什么其他要求,可以补充,我们会尽力考虑”“您希望增加什么样的条件”“那我也会尽力帮你向总公司再作申请”,让对方信任自己,让对方心理产生一定的负疚感,进而促成谈判。假如他只是一味地抬高自己的价格以满足对方的要求,那可能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假如他和对方一样强硬,相持不下,那么谈判也就无法促成。可见,给出利益,才能收获利益。本着这样的原则,提出合适的构想,才能促成谈判。
当然,这种给也不是把东西推到对方面前就可以的,还需要充分地运用语言智慧,帮你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比如你可以说:“考虑到你们……我们决定给你们一些优惠政策,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如果你们还有更多的要求,可以及时提出来,我们会尽力帮你们争取到。”
话里话外,都要让对方觉得你是在为他考虑,让他明显看到,你给出的利益是有利的,而且也是向着他们的,这样就更能体现你的诚意,让对方产生更大的愧疚感。
总之,主动给出利益,才能收获利益。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迁就与妥协,比如,假如哈恩说:“您的需求我们都会满足。”也许那家小公司的老板就不会在价格上做出让步,会想,既然如此,那就3100万吧。所以说,在措辞方面一定要尽力委婉,语言伸缩性、模糊性要强。这样才更有机会在做出一定的退让之后促成谈判,实现共赢。
90.站在对方立场,有效实现共赢
谈判时,如果双方都能换位思考,那是最好的。可是,一般情况下,彼此都只会为自己着想,会想着“对方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自己应该怎么做”。如果双方都这么坚持,必然会让谈判陷入僵局当中。这时候,假如有一方能说类似“我们重新核算了一下贵公司的运营成本,考虑到你们的盈利情况,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报价”这样的话,那么僵局可能就会轻而易举地被打破。
任何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谈判者都知道,在谈判的时候决不能太贪心,决不能妄想拿走谈判桌上的最后一分钱。也许你会认为自己获得胜利了,但若是对方感觉你把他打败了,这对于你的长远发展来说并非一定会有好处。
留在谈判桌上的最后一分钱是特别昂贵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你就要因为它牺牲更多。因此在谈判桌上留下最后一分钱,甚至去主动关心对方的利益,使对方感觉他也是赢家,这样的谈判便可以达到双赢。要做到这一点,商务谈判中措辞就要有为对方着想的倾向。在这方面,我们不妨来学学戴尔·卡耐基。
有一段时间,戴尔·卡耐基每一季度都要租纽约一家饭店的舞厅十天用来举办讲座。后来,这家饭店突然提出要把租金提高两倍的价钱。而这个时候讲座的票都已经发出去了,改变地点是不可能了,但戴尔·卡耐基当然不愿意出这么高的租金,于是便与饭店经理进行谈判。
戴尔·卡耐基说:“听说你们想要提高租金,我感到十分震惊。不过我非常理解你们,因为你们的职责就在于为饭店牟取更多的利益。倘若你一定要提高租金,那么让我们拿来一张纸,把它带给你的好处和坏处都写下来。”
戴尔·卡耐基拿了一张纸过来,在中间画了一条线,左边写着“利”,右边写着“弊”。在利的一边他写上“舞厅,供出租用”,接下去他说:“假如舞厅空闲的话,便可以出租供舞会或是会议使用,这是十分有利的。这些活动给你带来的利润要远远高于租给我举办讲座的收入。”
“那么,让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它的弊端。首先你无法从我这里得到更多的金钱,相反你能获得的只会更少。但其实你正在取消这笔收入,因为我负担不起你提出的价格,而如果你坚持提高租金,我就只好到其他的地方举办讲座了。”
“其次,对你而言还有一个弊处。我举办讲座吸引了许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来到你的饭店,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免费广告。你即便是花费五千美元在各大报纸上做广告宣传,也不一定比我的讲座更能吸引人来到这里,这对于你们而言不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吗?”
戴尔·卡耐基写下来这一利两弊交给饭店的经理,说:“希望你能认真思考一下,权衡一下利弊,然后再告诉我你最后做出的决定。”第二天,饭店经理对他说,他答应把租金提高1.5倍,不再是原来的两倍了。
戴尔·卡耐基的每一句话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谈论对方的利益,讨论如何才能有利于对方,最后他不但顺利实现了自己要降低租金的目的,还让对方觉得自己从中也获得了许多利益,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与自己达成协议。在这件事情上,戴尔·卡耐基接受了把租金提高1.5倍,而不是一点都不肯让步,也是在谈判桌上给对方留下了一些东西,这样赢得了谈判最后的成功。
可见,要想有效实现共赢,就应当适当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去说话,进而促成谈判。千万不可过于贪心,完全置对方的利益于不顾,言辞之间都只顾着自己的利益。
91.阐述清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假设有两个人在荒野里迷路了,此时他们又累又饿,这时,上帝突然出现了,赐给他们一块牛肉。此时这两个人应该怎么做?是都去抢这一块牛肉,争得你死我活?还是一人一半,利益均分呢?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在环境极其恶劣的荒野里,需要两个人相互扶持,齐心协力才有可能走出困境。所以目光长远的人,会选择把牛肉分给对方,而不会和对方争抢,否则很可能两败俱伤,最后都葬身荒野中。
在商务谈判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每一句都是在和对方争抢同一块牛肉,那么彼此间的对立势必会越来越严重,距离也越来越远,直至谈判破裂,谁也得不到好处。相反,如果我们能向对方阐释清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均沾”的道理,那么便能拉近彼此距离,让氛围和谐起来,谈判也将进行得非常顺利。
据说,希尔顿在建造达拉斯希尔顿饭店时,曾经因为资金不足,被迫停止了施工。
为了顺利施工,希尔顿只好找到他的房地产商——杜德。
杜德听到希尔顿面临的困境之后,只是事不关己地回答了一句:“那只好停工了。”
希尔顿说:“但是这样下去,您的损失比我还大。”
杜德听到自己的利益即将受损,立即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假如我的饭店停工的话,势必会对你的地价造成影响。假如我趁这个机会宣扬一下,我之所以停工了,是因为盖在这里不好,我想另选地点,那你的地皮就会变得不值钱了。因为很少有人会相信我会没有钱……”
杜德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说:“所以你来找我的目的是什么?”
“我有一个互惠互利的方法,就是你出钱帮我把饭店盖好,然后我再花钱向你买。”
杜德疑惑不解,希尔顿解释说:“意思就是说饭店你来盖,再卖给我,我分期付款给你。更重要的是,只要饭店继续盖下去,附近的那些地都有增值的可能,如果我再帮你宣传一下,到时候你一定不会吃亏。”
虽然希尔顿的这种手段有点近乎耍无赖的感觉,但是他说的都是事实,所以杜德只好同意了希尔顿提出的条件。
在上面这个事例中,希尔顿在谈判时始终围绕彼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在说,让对方充分意识到了合作的获益以及不合作的损失,这才在谈判中取得了成功。
试想,如果希尔顿自始至终都围绕着“你必须借钱给我”这个中心说服杜德,说自己多么迫切地需要帮助,说自己会记住这份情谊;而不告诉杜德这样做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又会有什么坏处的话,杜德是绝对不会动心的,相反,他可能会始终保持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
谈判中,我们也不妨明确地告诉对方双方合作后,彼此的利益都会增值。而只要真诚地向对方阐释清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就很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促成协议的达成。真诚是一个人难得的品质。有时候,一个人的成败不在其他方面,而在于他是否真诚。日常生活中如此,谈判中更是如此。
92.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实现合作
人际场上,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才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谈判中,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才能达到自己的谈判目的。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表达。
谈判场上,虽然利益是最打动人心的,但如果你拥有“为对方着想”的精神,你也同样能打动对方的心。一旦在感情上拥有共鸣,那么对方也便更乐于接受你的意见了。运用语言与对方进行博弈时,不妨学会这一说话技巧,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促成共赢的局面。如果你还不相信这一说话技巧的威力,那就先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格森是位犹太人,他在日本开了一家清酒公司。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公司越办越好,规模也越开越大了。不久,公司又开发了一种新产品。为了扩大新产品的销售规模,格森亲自去做起了推销工作。一次,他遇到一个潜在的大客户龟田,这个客户在日本开了数十家连锁饭店。格森想把自己的新产品推销给他,但是,格森多次上门去拜访都被拒之于千里之外,每次不是被龟田冷漠对待,就是被敷衍了事。
但格森没有放弃,这次,他又去拜访龟田,可是,刚走进龟田的办公室,还没来得及跟他打招呼,就听到龟田冲他喊道:“你怎么又来了?我不是跟你说过我对你的酒没兴趣吗?你赶紧走吧,别来烦我。”
龟田这般对格森,格森不但没有扭头就走,反而像老朋友一样关切地问道:“龟田君,你怎么了?每次我来拜访你,都恰巧是你情绪不好的时候,真是不赶巧。你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能和我说说吗?”
听完格森的话后,龟田平静了许多,脸上的怒气也消散了不少。过了一会儿,龟田叹了口气,说道:“你猜对了,我最近确实很不顺,我精心培养的几个员工被我的竞争对手给挖走了。就为这个,没把我气死。”
格森听了,安慰他说:“哎,龟田君,咱们是同病相怜啊。我为了推销这品新产品,也精心培养了一批推销人员,结果全都被挖走了,现在只剩五六个了。”
说到这,两人像两位老友一样诉了一番苦。最后,格森站起来对龟田说:“好了,龟田君,咱们都别为这事烦恼了。正好我车上有一箱清酒,就是我们这批新产品,我去搬来,送你喝,解解愁。等你啥时候心情好了,再喊我来喝一杯。”
龟田的心情已经好了很多,于是欣然说:“好吧!那你先搬一箱让我尝尝吧。不过,真的很感谢。”
格森说:“谢啥,也就一箱酒,您要是喝着觉得好,就订点。反正,你尝过后再说。”
两个星期后,龟田主动致电给格森,表示自己要与之合作。
从头到尾,格森都不像在与龟田谈生意,相反,像是在聊天。但其实他是在谈判,并且成功地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几乎他的每一句话,如“你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能和我说说吗”“我去搬来,送你喝,解解愁”“反正,你尝过后再说”,都是站在龟田的角度上讲的,都能讲到龟田的心坎上,最后不但让龟田消了怒气,还让他决定购买自己的酒。“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这一说话技巧的威力从中可见一斑。
与人谈判时,唇枪舌剑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谈判目标,说多说少,说来说去,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一目标,针锋相对是说,说到对方心坎上也是说,与其让前者为自己设置障碍,何不让后者帮助自己扫除障碍?
那么,如何才能把谈判融入聊天中,说到对方的心坎上呢?
首先,要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对方情绪不好时,就不要说:“你有脾气我也有脾气,你们有你们的要求,我们也有我们的原则。”相反,你可以说:“不知道是哪方面的要求我们没有达到?能帮我们指出来吗?”等对方态度有所缓和时,再说:“我们也希望你们能赢得最大的利益,因此,不管有什么异议,都希望你们能及时提醒一下,然后我们再做更改。”
其次,说话时,过于主观的词语、句式要尽量减少,比如“我们觉得”“我们认为”“我们需要”“我们不能”……这只会扩大彼此的距离,让彼此觉得疏远。这时候,再怎么说话,也难以让对方觉得亲切,更别谈说到对方心坎上。
最后,说话之前,先站到对方的立场去想想。比如,当你和对方谈论价格的时候,你先想一下,假如是你,听到这个价格时,你能不能接受;当别人告诉你价格时,你觉得他怎么说你更容易接受,然后再用对方听着更舒服的方式去表达,比如,“做生意嘛,大家都不容易,你也比较辛苦,所以我们决定给出××价。”
93.照顾对方的心理需求
谈判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一个谈判能力强的人一定也是一个善于读懂别人心理的人,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谈判时,如能掌握对方的心理需求,就能“对症下药”,继而有效地促成谈判,实现双赢。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可以在措辞上下工夫。从对方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有效吸引对方。
美国著名的谈判大师荷伯·科恩在《谈判与人生》一书中描述了他亲身经历过的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而它恰恰能说明谈判中有效地掌握对方的心理需求对谈判的影响力。
荷伯·科恩和妻子一起去墨西哥度假。有一天,天气十分闷热,他独自在街上溜达,当地的一个小贩披着几件当地特产的披肩毛毯在那里使劲叫卖:“1200比索(比索是墨西哥货币单位)!”“他在冲谁喊呢?”荷伯·科恩想,“肯定不是对着我叫的。首先他并不清楚我是来这里旅游的,其次他一定不知道我正在注意他。”
于是,他快步地从小贩身旁走过去,并告诉他:“我并不想要披肩毛毯,你去其他地方卖吧!”
小贩点了点头表示他知道了。
荷伯·科恩接着向前走去,又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原来那个小贩一直在后面跟着他。小贩高声喊道:“好啦,1000……800比索好了。”
这时科恩加快了步伐,小贩跟着也加快了脚下的速度,可他的要价现在已经降到600比索了。由于遇上了红灯,荷伯·科恩不得不在街口停下。那个小贩还在后面喊着:“600,600就行……500,500比索……好啦,好啦,400比索。”
绿灯亮了,科恩很快走到马路对面,希望可以摆脱小贩的纠缠。他刚想回头来看,耳边又听到那个小贩的叫卖声:“先生,先生,400比索!”
科恩觉得又累又热,转过身来对着小贩非常气愤地说:“对你说过了我不要。别跟着我!”
“好吧,你赢了!”小贩说,“只卖给你200比索!”
“你说什么?”科恩虽然并不打算买披肩,但对于小贩报出的价格仍然感到很惊讶。
“200比索!”小贩重复了一遍。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的成交价是170比索。
然后小贩对荷伯·科恩说:“在墨西哥的历史上,以最低价格买到一条披肩的是一位加拿大来的旅客,他用了175比索,而他的父母都是墨西哥本地人;但是您仅仅用了170比索,这创下了在墨西哥的历史上买披肩的新纪录。”
这个墨西哥小贩能成功地说服一个国际谈判大师,关键就在于他准确地掌握了对方的心理需求。起初,小贩并不知道荷伯·科恩是否对他的披肩有兴趣,因此他冲着科恩喊“1200比索”,当听到荷伯·科恩说自己并不想要披肩毛毯时,他主动喊出“800比索”,然后跟在科恩背后一路降低披肩的价格,紧紧地抓住荷伯·科恩的占便宜心理,最后一句“好吧,你赢了”,直接把价格降到200比索,牢牢地套住荷伯·科恩,让科恩觉得自己占了好大的便宜。最后这个墨西哥小贩居然让一个原本并不想买披肩的人禁不住诱惑,心甘情愿地掏出170比索买下了披肩。饶有趣味的是,这个小贩还不忘补充一句:“这创下了在墨西哥的历史上买披肩的新纪录”。相信科恩听到这句话时,心里更开心。
谈判中,何不学习一下这个墨西哥小贩的方法?
通过言语慢慢地摸索到对方的心理需求,然后用自己的言语牢牢地把对方套住,直到达到自己的谈判目的,实现双赢。要想成功做到这一点,就要把话说到关键点上。拿事例中的小贩来说,他说话的关键点就在价格上,然后紧紧围绕价格吸引科恩。
谈判中,不妨掌握这一谈判技巧,注重措辞,巧妙地掌握对方的心理需求,进而以正确的方式满足对方的要求,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促成交易,有效地实现双赢。
94.即使掌握了对方的弱点,也别逼人太甚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利益相争的地方,往往看不见硝烟,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谈判也是一种竞争,往往人们为了利益,或唇枪舌剑,或针锋相对。为了赢得自己应得的利益,我们应该想办法掌握对方的弱点,针对对方的弱点说话、进行言语攻击,往往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成功为自己争取到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争取利益,言语犀利攻击对方的弱点,无可厚非,但一定不可说将对方逼得太紧的话。即使手握对方的弱点,说话也不可咄咄逼人,而要给对方留一丝余地,这样才能防止对方被逼急时做出让谈判破裂或者“鱼死网破”的决策。
在谈判中,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呢?下面例子中买家的说话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卖家原本在学校旁边开了一家小铺子,专门卖小饰品、漂亮文具什么的。由于她即将去别的城市定居,所以她急着把铺子租出去,免得空着浪费。
这天,一位买家前来询问卖家铺子的出租情况,卖家问她是不是诚心要包租,买家态度很诚恳,于是卖家便报了一个价,但是买家觉得有点贵,讨价还价许久还是无果,买家要求卖家重新报一个价,并对此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卖家心里想,既然对方诚心谈,那就说个合适的价,这样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对方,稍作思考后,她认真地说:“如果你只是要租这个铺子,那我就3000元转让给你;如果你连这店里的东西也都要,那就3500元转让给你;如果你还想知道这些东西的进货渠道,那你就再付个渠道费,4500元转让给你。”
买家有点犹豫,没有立即作出回应。卖家见状,立即解释道:“唉,我也是没办法,我儿子在上海定居了,他爸去世得早,现在我儿媳妇刚生完孩子,没人照顾。我这个当婆婆的,得去照顾她一段时间。”
买家听这话,便知道对方急着出手这个铺子,便说:“您看,您这么着急地转让铺子,一时肯定也找不着合适的人选,毕竟现在是暑假。您也别说4500元、3500元了,再低一点吧。”
卖家见买家抓住了自己的“把柄”,一时不知道说啥,只好反问道:“那你觉得多少钱合适?”
买家淡定地说:“连铺子里的东西和进货渠道信息一起,2500吧。”
听到这个价格,卖家心里勉强还能接受,因为能这个价格租出去,勉强能保本,但她还是希望能高一点,因为自己刚进了一批很不错的货,于是她假装有点生气地说:“2500元你到哪里也租不到一个像样的铺子。不信可以到这附近去问问。”
买家看了看铺子,不紧不慢地说:“您要是不着急的话,你也可以再等等,等到开学时估计就有人3500元租下它。”
卖家一听这话,开始着急了,因为自己这周就得动身走了,她立即问道:“那你最多可以出多少钱?2500元太低了。”
买家见卖家的样子,知道她肯定是想尽快把铺子转让出去,于是又抓住她这一弱点说:“就2500元。”
卖家无奈,只好说:“那好吧,2500元给你空铺。”
买家见她妥协了,更确定她急着转让铺子这一事实,于是立即阻挠说:“其实您自己也估摸得到,2500元是很合理的价格,要是我现在不租,您还得空在这呢,一分钱也没有。现在我2500元租下,对你也好,对我也好。不是吗?”
卖家无奈了,只好诉苦:“你要这些东西,也想知道进货渠道,2500元租给你,我不是倒贴钱吗?”
买家见卖家这样说,知道自己已经抓住卖家的软肋了,但考虑到卖家的利益,于是说:“那我们都退一步,3000元吧。”
卖家最终还是答应了,毕竟这个价钱自己不亏,要比自己预料得好得多。
在谈判过程中,买家通过话套话的智慧得知了卖家的弱点——急着转让铺子,于是他果断出击——“就2500元”,随后又用话挑明了对方的弱点所在,以期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在对方表现出为难后,买家没有一逼到底,而是说出了“那我们都退一步”的话,从而促成了合作,既方便了对方,又为自己赢得了利益。
总的来说,谈判中,我们应该积极地与对方交谈,通过交谈探知对方的弱点;也应该让言语直击对方的弱点,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但是,此时,说话更应该要注意留一些余地。如此方可达成双赢的谈判结局。
如果想要拒绝与对方合作,不要把话说得太死,类似“我们绝对不会跟你们合作”“要是我们会跟你们这样的公司合作,那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这样的话不要说,你可以委婉拒绝,如“要不这样,你们把资料和联系方式留下,有消息我们通知你”“我们需要一点时间考虑一下,有结果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你。”把话说太死,轻则让自己尴尬,重则会让公司错失良机,蒙受损失。
某市某服装公司最新设计的冬装款式新颖别致,一上市便十分抢手。因此公司决定再购进一批原料批量生产。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很快该市和外地的几家毛纺厂的推销员便来到该公司洽谈业务。
该公司立即派出采购科的业务员小李跟对方进行谈判。在洽谈过程中,小李了解到,这家毛纺厂最近不是很景气,就连他们的老客户,纷纷离他们而去了。
显然,小李一想,这样的毛纺厂,怎么能跟它合作呢,肯定有问题,于是对毛纺厂的业务员说:“你可能要白跑一趟了。因为我们已经和一家毛纺厂签订合同了。”
毛纺厂的业务员见多识广,知道小李这是一句托辞,便试图打消小李的顾虑:“我们厂以前在业界很有名,后来因为一起案件被卷入经济事故中,导致信誉受损,其实我们的实力是不赖的。我们的材料绝对是有保障的。不信,你看看,我特地带了一些原料来。”这位业务员边说边从自己的背包里掏出几块上好的原料来。
小李瞥了一眼,原料确实是上乘的,但他还是怕这家毛纺厂不够可靠,况且,还有几家不错的毛纺厂可供选择,所以不必去冒这个险,于是很不耐烦地说:“你也别费劲了,就算你们的原料是最好的,做工是最精细的,我们也绝对不会跟你们厂合作。”然后准备“送客”。
这家毛纺厂的业务员很无奈,但他还是做了最后一次努力,递给小李一份关于他们厂的详细资料,还有他自己策划的合作方案,然后微笑着说:“既然这样,我也不勉强了。我把这个留下,如果你们改变主意了,请跟我联系,谢谢。”
小李没再说什么,接过对方的资料,随手扔在了会议室,不料被经理看到,立即向小李询问情况,小李大致地说了那家毛纺厂现在的处境,以为经理会同意的做法,谁知经理却说:“不用再和其他毛纺厂谈了,就这家了。”
小李只好硬着头皮联系了那位业务员:“不知道你有没有空,方便的话,过来谈谈合作的事。”
业务员是个实诚人,于是立即反问了一句:“你不是说无论如何都不会跟我们厂合作吗?”
这让小李有点尴尬,他很不好意思地说道:“抱歉,我把话说得太绝了,差点错过了你们这么好的毛纺厂。”
小李为自己的那句“我们也绝不会和你们厂合作”而感到难为情,只好硬着头皮去道歉。好在经理及时发现了那份资料,加上这家毛纺厂也需要这次机会,所以才没有让公司错失良机。假如对方是比较得势的厂,那小李也可能会因此而完全毁了这场谈判,让公司失去一个获得更多利润的机会。
这就再次证明,商务谈判中不能把话说得太绝对。把话说得太绝,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商场是瞬息万变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况且,人难免会有决策失误的时候,你永远不能保证自己的做法就是完全正确的。为了避免陷自己于被动、不利位置,不妨让语言帮你一把——说话委婉,才能给自己留足后路;进退自如,才是赢得谈判,实现共赢的明智之举。
商务谈判中,别图一时嘴快,也别轻易小瞧对方,即使对方不是你的理想合作对象,即使对方提出的某些要求很无礼……也要掌握言辞博弈的分寸——别把话说得太绝,留足后路。这样的你才会有制胜的谈判,才是真正深谙谈判智慧的高手。
95.拒绝的话别说得太绝
如果想要拒绝与对方合作,也不要把话说得太死,类似“我们绝对不会跟你们合作”、“要是我们会跟你们这样的公司合作,那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这样的话不要说。你可以委婉拒绝,如“要不这样,你们把资料和联系方式留下,有消息我们通知你”、“我们需要一点时间考虑一下,有结果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你。”把话说太死,轻则让自己尴尬,重则会让公司错失良机,蒙受损失。
某市某服装公司最新设计的冬装款式新颖别致,一上市便十分抢手。因此公司决定再购进一批原料批量生产。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很快该市和外地的几家毛纺厂的推销员便来到该公司洽谈业务。
该公司立即派出采购科的业务员小李跟对方进行谈判。在洽谈过程中,小李了解到,这家毛纺厂最近不是很景气,就连他们的老客户,也纷纷离他们而去。
小李想,这样的毛纺厂,怎么能合作呢。于是对毛纺厂的业务员说:“您可能要白跑一趟了,因为我们已经和一家毛纺厂签订合同了。”
毛纺厂的业务员见多识广,知道小李这是推诿之词,便试图打消小李的顾虑:“我们厂以前在业界很有名,后来因为被卷入一起经济纠纷中,导致信誉受损,其实我们的实力是不赖的。我们的材料绝对是有保障的。不信,你看看,我特地带了一些原料来。”这位业务员边说边从自己的背包里掏出几块上好的原料来。
原料确实是上乘的,但小李还是这家毛纺厂不够可靠,况且,还有几家不错的毛纺厂可供选择,所以不必去冒这个险。于是他很不耐烦地说:“你也别费劲了,就算你们的原料是最好的,做工是最精细的,我们也绝对不会跟你们厂合作。”然后准备送客。
这家毛纺厂的业务员很无奈,但他还是做了最后一次努力,递给小李一份关于他们厂的详细资料,还有他自己策划的合作方案,然后微笑着说:“既然这样,我也不勉强了。我把这个留下,如果你们改变主意了,请跟我联系,谢谢。”
小李没再说什么,接过对方的资料,随手扔在了会议室,不料被经理看到。经理立即向小李询问情况,小李大致地说了那家毛纺厂现在的处境,以为经理会同意自己的做法,谁知经理却说:“不用再和其他毛纺厂谈了,就这家了。”
小李只好硬着头皮联系了那位业务员:“不知道你有没有空,方便的话,过来谈谈合作的事。”
业务员立即反问了一句:“你不是说不论如何都不会跟我们厂合作么?”
这让小李有点尴尬,他很不好意思:“抱歉,我把话说得太绝了,差点错过了你们这么好的毛纺厂。”
小李为自己的那句“我们绝不会和你们厂合作”而感到难为情,只好硬着头皮去道歉。好在经理及时发现了那份资料,加上这家毛纺厂也需要这次机会,所以才没有让公司错失良机。假如对方是比较得势的厂,那小李也可能会因此而完全毁了这场谈判,让公司失去一个获得更多利润的机会。
这就再次证明,商务谈判中不能把话说得太绝对。把话说得太绝,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商场是瞬息万变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况且,人难免会有决策失误的时候,你永远不能保证自己的做法就完全是正确的。为了避免陷自己于被动、不利位置,不妨让语言帮你一把——说话委婉,才能给自己留足后路,进退自如,才是赢得谈判,实现共赢的明智之举。
96.记得道贺,为下次合作奠定基础
一个完整的谈判过程,包括开始、进行与结束三个方面。对于这三者,一个优秀的谈判者应该会兼顾。谈判开始时会格外注意措辞,谈判过程中会努力掌握好说话技巧,谈判结束时该注意的地方绝不会疏忽。但是,很多谈判者并不优秀,他们对于谈判的开始阶段和进行阶段可能会格外注重,而对于结束时该注意的地方却往往会忽略。
其实,谈判结束后,还有很多话需要说,比如,与对方握手相互表示祝贺,离开时与对方微笑告别……这一环节注意了,能帮助你给对方留一个好印象,即使此次谈判没能促成合作,实现共赢,那也能为下次谈判埋下伏笔。
公司有一批新产品已经投入生产了,马上就可以上市了,本来是件开心的事,但是既要忙于时尚服装又要忙于珠宝的王董却很忧虑,因为公司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明星作为代言人。
王董关注了一段时间,终于选中了自己满意的代言人,但是王董中意的明星却总是没空,终于等到她有空了,王董立即动身亲自去洽谈。不巧的是,这位大明星已经答应帮另外一家珠宝商代言产品了,她明确告诉王董说:“真的很抱歉,我不能同时代言两家同类产品,这不利于你们的发展,也有悖于我的职业道德。不过真的很感谢您,能给我这么好的机会。”
听到这话,王董着实很失落,但他还是面带微笑地说:“没关系。我们迟了一步。”离开前还起身握手,友好地说:“谢谢您能抽时间来见我。也祝贺您能为××珠宝代言,希望以后您也能为我们代言。”
这位女明星以为王董会冷漠地离开,没想到他竟然友好地加以祝贺,这给她很大的触动,她回以真诚的微笑,说道:“一定。”
后来王董想为自己的服装换位代言人,这次,他还是很希望那位女明星能帮忙代言,于是便亲自去和对方谈,没想到这次很顺利,女明星一口就答应了,还说:“上次没帮您代言您的珠宝,真是很抱歉。这次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让王董更高兴的是,由于这位女明星是当红女明星,因此,他的服装在她的代言下销量直线上升。
王董起初在谈判结束时的一句小小的祝贺,一个友好的握手,给这位女明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她的好感,让她在第二次合作中欣然答应了,最后实现了双赢。这就是“道贺”的魔力。
谈判结束阶段,别忘了跟对方道贺,即使这次谈判没有成功,你可以对他们跟别人的合作表示祝贺。如:“虽然我知道,我们并没有争取到理想的结果,但很幸运的是,你们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谢谢你们,也祝贺你们。”
当然,假如你们促成了合作,那更要道贺,你可以说:“预祝我们合作愉快!”你也可以说:“久仰你们的大名,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佩服你们,也恭喜你们!”
当然,道贺的话,也不是越夸张越好,更不是赞美对方的话越多越好,相反,点到为止,贵在真诚。假如对方在谈判中的表现略胜一筹,不妨心悦诚服地表达一下自己的赞美,同时送上自己的祝贺,这样对方听着舒服,也会深深地记住你的礼貌、周到与谦虚。
总而言之,谈判结束后,要记得向对方道贺,注重这一细节,对未来的双赢合作有益无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