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邦唐先生的职务,书中先说他是chef de cabinet,后又作了纠正,说他是directeur du cabinet。老译本中把前者译成“办公室主任”,后者译成“秘书长”(第71页)。在《法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中,directeur du cabinet和chef de cabinet的释义均为“办公室主任”。查阅法国《Quid》词典后才知道,在一个部里,directeur du cabinet主外,负责政治事务,chef de cabinet主内,负责行政事务,因此前者译为“办公厅主任”,后者译为“办公厅总务长”(第86页)。
本卷的插图,“菲尼斯泰尔省海边”选自画册《神奇之国法兰西》(France un fabuleux pays, Éditions Déclics, 2006),“卡堡大旅馆的餐厅”和“迪耶普附近悬崖”则选自《普鲁斯特的诺曼底》(La Normandie de Proust, Éditions du Chêne, 2001),均需购买版权,但不知该如何跟出版社联系,就询问普鲁斯特之友协会秘书长米蕾伊·纳蒂雷尔(Mireille Naturel)女士。她很快给了我们答复,说照片的版权须向摄影师购买,并把两位摄影师的电子邮件地址告诉我们,使我们顺利解决这一问题。
在翻译过程中,也得到国内同行的帮助。主人公给妓女拉结(Rachel)起了个绰号,称她为Rachel quand du Seigneur,老译本第二卷中译为“拉谢尔,当从天主”(第129页),第三卷中又译为“从上帝身边来的拉谢尔”(第150页)。这个绰号取自法国作曲家阿莱维和斯克里布的五幕歌剧《犹太女》的唱词。好在法国七星丛书版的注释中有唱词的原文,前两行诗为:Rachel! Quand du Seigneur la grâce tutélaire/à mes tremblantes mains confia ton berceau,…,我译为:拉结!天主的守护之恩/将你的摇篮交到我颤抖的手中,……但觉得把这绰号译成“天主的拉结”也不贴切,就请教北京的同行李玉民先生。他把第一行诗改成:拉结!主托呵护之恩,绰号就译成“拉结主托”,既清楚又贴切。
另外,布洛克带主人公嫖妓,书中就出现妓院的不同名称,如maison de rendez-vous和maison de passe,老译本均译成“妓院”(第128页)。我根据劳尔·阿德勒《巴黎青楼—法国青楼女子的日常生活》(文化艺术出版社,施康强译,2003年,由法国外交部傅雷计划赞助)中译本的译法,将前者译成“幽会屋”,后者经该书译者核实,译为“打炮屋”(第149页),他还说,这是当代色情行业用语,一次性性交易叫“打炮”。对上面各位朋友的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卷《在斯万家这边》于2005年4月出版后,由于跟上海译文出版社签约在先,必须首先完成《新法汉小词典》的编写工作。其间,以前在俄语教研室的老同事夏仲翼先生打来电话,要我参加他任分科主编的《大辞海·外国文学卷》中法国文学条目的编写工作,即除修改《辞海》中150多个条目外,另编写新增的300多个条目。这两个工作费时不少,对翻译普鲁斯特小说却不无裨益。编写的词典虽小,却收词四万,而且收入大量短语和词组,对我的法语知识是一种温故知新。第二卷虽说难度比第一卷大得多,可我提出的理解问题的数目却只有第一卷的一半,看来得益于小词典的编纂工作。编写《大辞海》的条目,则使我对法国文学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如果说在译第一卷时,书中提到的法国作家有不少“陌生人”,那么第二卷中提到的法国作家,则大多是“熟人”,作注也十分方便,只须参照自己撰写的条目,而不必像往常那样查阅多部词典。看来,翻译普鲁斯特小说这样的巨作,需要做些基础工作。
这两个工作在2006年10月完成。在翻译第二卷《花季少女》之前,应普鲁斯特之友协会会长让-皮埃尔·昂格雷米先生的邀请,于同年11月19日参加法国中央大区博物馆协会组织的“中央大区欢乐博物馆日”活动,在普鲁斯特之友协会组织的“书籍的制作”活动中作了半小时的发言,题为“我的普鲁斯特汉译”【775】,谈普鲁斯特小说第一卷的翻译。回沪后立即着手翻译第二卷《花季少女》,并于翌年10月下旬交稿。
在翻译第二卷的过程中,也发现第一卷中的一些错误和问题。如entendre la Berma译成“听贝尔玛演唱”(第393页),因为我以为她唱的是歌剧。在译完第二卷开头部分主人公看戏的一段后,才知道她演的是话剧,应译为“看贝尔玛演出”。瓦格纳的歌剧Tristan et Isolde,第一卷中译为《特里斯丹与绮瑟》,在参加《大辞海》的编纂工作后,知道已有约定俗定的译名,应译为《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另外,程抱一先生看了第一卷的译本后,在来信中称赞译作之认真、确切的同时,也指出“普鲁斯特生平与创作年表”中的一个错误,普鲁斯特曾于1913年5月17日观看俄罗斯芭蕾舞剧,剧名为L'Après-midi d'un faune。我译成《一群动物的下午》(第72页),是误以为faune为阴性名词,其实应像程先生所说,是指罗马神话中生活在林间的“人身羊腿兽”,即“农牧神”,因此剧名应译为《一个农牧神的下午》。类似错误和问题,只能在再版时改正。对于译本中的其他错误和问题,欢迎法语界、法国文学研究界和法语翻译界同行以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在花季少女倩影下》于1919年由伽里玛出版社出版,同年12月以六票对四票击败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出版的罗朗·多热莱斯的《木十字架》,荣获龚古尔奖。然而,《花季少女》在当年的销售却远远不及《木十字架》。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读者感兴趣的自然是法国士兵的牺牲精神,而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青年在美学和爱情上的遐想。但正如俗话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在九十年后的今天,《木十字架》早已消失在读者的视野之中,而《花季少女》却版本纷呈,研究繁多,依然发出夺目的光彩。
徐和瑾
2009年9月10日于海上凉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