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你自己的事-目标是走向成功的灯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转眼到了12月,经过三次“读书沙龙”活动之后,初二(5)班的学习氛围有了很大改观。李晓磊与同学们一样,学习态度也认真了很多,并且,他还经常用一个多月以前定下的目标来鼓励自己:期末考试,一定要考进全班前十名。

    苏可可的成绩就一直是全班前几名。李晓磊希望能缩短和她之间的差距。自从那次共同主持“读书沙龙”之后,因为没有别的工作往来,两人也没怎么多说话,见了面也就笑笑,点点头而已!但李晓磊总感到苏可可看他的眼光与以前有很大不同,李晓磊觉得她暗中还是很关注自己,很在意自己的表现的!

    呵呵,但愿这不是少年李晓磊一厢情愿的想法哦!

    老爸老妈看到李晓磊学习如此上心,也跟着上心,为了避免吵着李晓磊,老妈看韩剧时把音效调到最低,像在看哑剧;老爸呢,在人才市场上兜了老大一圈,给李晓磊找了一名数学家教。

    各门学科中,李晓磊最差的是数学。

    大功告成,老爸得意洋洋地回到家,把找家教的事,告诉了李晓磊,说是每个周六和周日的下午补两个小时,保证他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李晓磊却对爸爸的自作主张感到很恼火,要不要请家教,事先总得和自己商量一下吧?李晓磊虽然学习比以前用功一些了,但从未想过要放弃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才刚上初二呢,有必要弄得那么紧张吗?

    但老爸的计划,李晓磊又无法反对。反对也是无效的,谁让他是大人自己是小孩呢,真郁闷!所以,还没见到家教老师的面哩,李晓磊的不满情绪就已达到顶峰。

    周六下午,家教终于来了,是个扎着马尾辫的漂亮大姐姐,穿着牛仔裤白T恤,显得朴实而干练。爸爸介绍说,她是省师范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让李晓磊叫她朱老师。

    女孩笑了笑,向李晓磊伸出了手:“你好,我叫朱颜,你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

    李晓磊什么都没叫,只是伸出手去,同朱颜握了握手。

    李晓磊觉得她的手柔柔的、软软的。这让李晓磊觉得她的确不像老师。

    家里的书房成了李晓磊和朱颜的临时教室。

    朱颜说:“可以把你以前的数学考卷给我看一下吗?”

    李晓磊有些不情不愿地在书包里、桌子抽屉里乱找一通,翻出了几张皱巴巴的试卷。试卷上的分数大都不高,李晓磊总是接到试卷就胡乱一塞,再没有看第二眼的兴趣。

    朱颜微微皱了皱眉,说:“你没有整理试卷的习惯?我猜你数学成绩一定不会太好,因为一个不会从试卷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人,是很难进步的!”

    李晓磊暗地里觉得朱颜说得在理,但这批评也太直接了吧,李晓磊颇有几分不快,顶撞道:“你是我爸请来的家教,当然早就知道我数学成绩不怎么样了!”

    朱颜听了却并不生气,反而莞尔一笑,她一边把那些试卷抹平整,一边说:“听你这口气,好像你不太情愿请家教?”

    李晓磊小声嘟噜着说:“我不情愿有什么用?我老爸情愿就行!”

    朱颜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好像她觉得李晓磊的回答非常诙谐、好笑。朱颜的情绪迅速地影响了李晓磊,李晓磊觉得刚才的不好心情突然一扫而空,但同时李晓磊也更坚定了自己刚才的看法:“她哪像一位老师啊?!”李晓磊想:“这笑声也太大一点了吧,不知爸妈在客厅里听见了会做何感想,该不会以为她就是来混混时间骗骗家教费的吧?”但奇怪的是,客厅里一点动静都没有,老爸老妈该不会都出去了吧,看来,还都很信任她!

    朱颜终于止住笑,说道:“现在,我看试卷,你学习,两小时以后,你叫我!”

    李晓磊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你说什么?两小时之后,再、再叫你?”

    朱颜从试卷上抬起头,说:“是啊!有什么问题吗?”

    李晓磊忍住笑,说:“没、没什么!你看,你看试卷!”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朱颜果真趴在桌子上看试卷,一动不动。李晓磊翻出一本几何书,咕噜咕噜地背公式、定理,看了一个例题,又打了几个呵欠,时间就过去了。李晓磊看着墙上的挂钟,说道:“朱颜……老师,时间到了!”

    朱颜口里说:“好。”眼睛却紧盯着试卷,好像看得很认真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才收起试卷,说道:“好,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说完,就收拾东西,准备走人。

    李晓磊再也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朱颜奇怪地问:“你笑什么?”像是明白了什么,自己也笑了,说:“你该不会以为我是来骗家教费的吧!”

    李晓磊还没止住笑,边笑边说:“这话可是你自己说的!不过,你放心,我不会到我老爸那儿去告状的!”

    朱颜笑笑,没再说什么,背着包走了。

    吃晚饭的时候,老爸老妈问李晓磊:“朱老师教得还不错吧!”

    李晓磊忍住笑,一边往口里扒饭,一边含含糊糊地说:“嗯,嗯。”

    老爸颇为自己的选择自得:“这个小朱老师,别看年纪不大,听说都在教育类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好几篇论文了,教学那是相当的厉害啊!”

    李晓磊心里直想笑。

    第二天下午,朱颜又来了,两人开始正式上课。

    朱颜说:“经过我昨天认真分析你的试卷,得出了两点结论:第一,你数学天分不差,比如说,有几道代数题,出题者在里面设了小陷阱,你都巧妙地解开了;第二,你数学基础不太好,有的章节掌握得比较好,有的章节,比如第二章同类项合并的知识,就没有完全掌握,我甚至都怀疑,老师讲课的时候,你是不是开小差了?”

    李晓磊大吃一惊,朱颜说得不错,那天代数老师讲同类项合并知识时,他正在回想昨天晚上游戏练级的事,由于回忆得太入神了,竟然落掉了半堂课,放学后有些内疚,自己抱着书看了半天,总算理解了个大概,但毕竟不如听老师上课理解得那么透,所以,以后要遇上同类项合并的题,简单点的他还能做出来,多拐几道弯的题,他就一筹莫展了。

    朱颜继续说道:“另外,我在看试卷的同时,也在观察你平时的学习情况。你的自习能力令人不敢恭维,两个小时的自习时间,你东一下西一下地瞎背瞎看,基本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说明,你学习完全没有一个计划,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李晓磊涨红了脸。虽然朱颜话说得很重,可令他心服口服。

    李晓磊想起了爸爸昨天说的话:“这个小朱老师,教学那是相当的厉害啊!”看来自己有点目不识珠了。

    朱颜缓和了一下语调,说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学习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正因为没有目标,你就没有学习的动机!一个没有学习动机的人,怎么会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怎么可能专心致志地学习?怎么可能从考过的试卷中总结成败经验?”

    李晓磊面红耳赤地分辩道:“我也是有目标的!我的目标,就是期末考试考进全班前十名!”

    朱颜笑了:“期末考试考进前十名?这当然也是目标!但考进前十名之后呢?再努把力,考到第一名?可考到第一名之后,接下来你再干什么呢?”

    李晓磊一时语塞。

    朱颜看着李晓磊,笑着说:“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定下这个考到前十名的目标?是父母的要求?还是——”她突然调皮地眨了眨眼睛:“还是,因为,考到前十名,就可以令别人,比如说一位女孩,对你刮目相看?”

    李晓磊差点晕了过去。天哪!这位朱颜老师,她该不会是个巫婆变的吧?!

    看着李晓磊错愕的表情,朱颜笑了,说:“我不过是随便猜猜而已,你不用那么紧张嘛!”

    李晓磊也尴尬地笑了。

    气氛慢慢缓和下来。朱颜说:“反正你爸爸妈妈也不在家,今天咱们也不补习了,干脆就聊聊天吧!”

    李晓磊连声说:“好!好!”他觉得和朱颜聊天,充满挑战,她总是能出人意料地突然来那么一下子,真有意思。

    朱颜说:“长大之后,你想干什么呀?”

    李晓磊说:“这个问题,我们上次的‘读书沙龙’好像谈过。你是想问我的理想是什么吧?”

    朱颜说:“是的!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你希望自己期末考入前十名,这是短期目标;短期目标,也可以称为理想!”

    李晓磊难为情地说:“上次班会,很多人都知道自己长大后干什么,可我不知道。”

    朱颜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目标,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没有理想的人,干什么事都没有长久的激情,也缺乏行动,会让人变得毫无魅力!”

    李晓磊琢磨着朱颜的话,觉得很有道理。的确是这样的:刘大为想做企业家,就去卖金鱼,别人背后说什么他也不在乎;苏可可想当主持人,需要广阔的背景知识,所以她在课上课下,总是那么认真学习、看书;谢妮娅想当明星,连逃学去考明星那样的事都敢做!虽说,他们的做法不一定理智,可那份激情和狂热,有时真令李晓磊羡慕。反观自己,生活总像白开水一样,少了好多精彩。

    自己怎么会没有长远的目标呢?真郁闷啊!

    朱颜突然快活地说:“呀,你有这么多游戏碟?经常玩游戏吧!”

    李晓磊有些不好意思,呵呵,又要被朱颜老师批评了吧!她肯定会说:“玩物丧志啊!难怪你没有远大的目标!”

    哪知朱颜一边翻着那些游戏碟,一边说:“我也最喜欢玩游戏了!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啊?”

    李晓磊一听来劲了,听到“游戏”两个字,他就两眼放光。听朱颜说她也爱玩游戏,马上引为知己,两人竟在书房里兴奋地聊起游戏来!李晓磊对游戏颇有研究,他不仅能说出各款游戏的吸引力在哪儿,还能指出某些游戏的不足之处,并说,如果自己是游戏开发者,就会怎样怎样。

    朱颜饶有兴趣地听李晓磊讲游戏,讲到精彩处,她不停地点头,眼神中慢慢地有了一丝赞赏。

    讲着讲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李晓磊仍意犹未尽。

    朱颜突然说:“李晓磊,今天的课,很有收获!既然你这么爱游戏,你长大以后,为什么不去做网络游戏开发呢?”

    李晓磊愣了愣,说道:“网络游戏?这也能当做理想吗?”

    朱颜笑了笑,说:“当然可以!不过,要想开发网络游戏,不学好数学,那是不行的!”

    李晓磊若有所悟,朱颜走后,他还一个人愣愣地站了好久。

    晚上吃饭的时候,老爸老妈又问:“朱老师的课讲得怎么样啊?”

    李晓磊说:“别问了!她简直是一个天才!”

    老妈用筷子敲他的头,说:“你这孩子,越来越贫了!”

    第四次“读书沙龙”虽然是在教室里举行的,但形式挺新颖。古老师组织大家将桌凳搬到四面墙边,把教室中间空了出来,又在空处放了六张凳子,放成一圈。

    古老师说:“我们先玩个抢凳子的游戏,教室中间有六张凳子,待会我点八位同学上台来,我敲鼓,八位同学绕着凳子转,我鼓声一停,同学们各自就找一张凳子坐下,没有坐上凳子的同学,要受惩罚。”

    大家纷纷举手,要求参加活动,古老师随意点了八位同学。

    古老师开始敲鼓,八位同学开始围着凳子转圈,鼓声突然停止,在同学们的尖叫声中,六位同学坐在了凳子上,两位同学没坐上凳子。

    古老师问其中一位同学:“你为什么没抢到凳子?”

    那位同学说:“本来我要坐前面的那个凳子的,可看见我前面的人正好也要去抢,就放弃了前面的凳子,转身去抢后面那张,结果人还没跑到,后面的凳子又被我后面的人坐上了!”

    古老师问另外一位没抢到凳子的同学:“你呢?”

    那位同学摸摸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抢到的原因,和他一样。”

    同学们惩罚那两位没坐上凳子的同学,一个做俯卧撑,一个学狗叫,教室里闹翻了天。

    古老师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问道:“大家有没有从刚才的游戏中得到什么启发?”

    刘大为站起来,说:“这个游戏告诉我们,要专注地盯住自己的目标,如果左顾右盼,最终什么都得不到!”

    古老师说:“刘大为说得很好!我们今天的主题正是——‘目标是走向成功的灯塔’!目标是一个人对所期望的事情有所成就的真正决心。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反之,如果没有目标,人则如无舵之舟,终无可成之事。下面,大家听我讲两个小故事——”

    ·远行的马和原地打转的驴·

    唐朝的时候,有一家磨坊里养着一匹马和一头驴。平时,磨坊主用马套了车去拉东西,而驴则在屋子里推磨。后来,玄奘大师要到印度去取经,选中了那匹马当做自己的坐骑。

    马驮着玄奘大师出发了。一路上经过了茫茫无边的大沙漠,越过了险峻的高山,渡过了波涛汹涌的大河……经历了千辛万苦,在历尽艰难之后,玄奘大师终于到达了印度。经历了17年的跋山涉水,这匹马才最后驮着求得的真经回到了长安。玄奘大师受到了唐王和百姓们的热烈欢迎,那匹马也得到了精心的照料。等回到磨坊里看望自己的驴朋友时,马向驴讲述了自己的历险经历,那些神话一样的经历,让驴由衷赞叹。驴羡慕地看着昔日的好友,如今它已经有了非凡的胆识和广博的见闻,走了那么遥远的道路,这些对于驴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

    这时候,那匹立下了卓越功勋的马却说:“其实,我们走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你想一想,我一刻不停地向着西方前进的时候,你也没有停止走路。不同的是,我始终向着目标前进,我最终的目的就是求取真经。尽管历尽艰险,我的方向始终如一。但是你被蒙住了眼睛,在这个狭小的屋子里绕着磨盘打转。所以,我走了这么远的路,增长了不少见闻;而你同样走了这么远的路,却停留在原地。”

    ·博格斯的梦想·

    著名的NBA球星博格斯从小热爱篮球,他的卧室里贴满了NBA明星的照片,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够参加NBA的比赛。可是,他的想法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的支持,不管是父母还是亲友、邻居,纷纷劝他打消这个念头。因为他的个子太矮了,不要说和NBA的球星们相比,就是在同龄孩子中间,他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个子,要成就篮球梦,简直可以说比登天都难。

    男孩子却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一天天长大,梦想也一天天根深蒂固,他坚持认为自己一定能够站到NBA的赛场上去。为此,他每天都坚持练习投篮、跑步、运球技术,把同龄人的休闲时间都用在了练习篮球上。因为身材矮小,他着力练习远投,命中率越来越高。凭着多年的努力,他成功进入了校篮球队,并多次在比赛中获胜。这更加坚定了他想要打进NBA的愿望。这时候,他已经长大成人了,可是他的梦想还是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人们认为就凭借他一米六的身高,想要参加NBA是根本不可能的。

    男孩还是没有理会人们的议论,他仍然坚持用很多的时间练球。他的篮球技术在人们的议论声中一点点提高。在比赛中,他崭露头角,成为全镇最出色的篮球运动员。接着,他成为全州最好的篮球运动员,人们都知道有一个小个子是个很厉害的控球后卫。后来,他终于被NBA选中,成为夏洛特黄蜂队的一名球员。尽管他的个子创造了NBA历史上的最矮纪录,但是他的表现还是让人们惊叹不已。他不仅有非凡的控球技术,而且擅长远投,还能跳起来拦截两米多高的球员传球,他成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

    古老师总结说:“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目标能激发我们体内的潜能,能让我们走得更远!有了目标,人的行动才会有强烈的动机,而据教育学家研究指出,动机对学习行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动物实验:让猿猴解决用竹竿取食物的问题。当猿猴挨饿不到6小时时,猿猴用竹竿取食物的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常常因为其他干扰而中断动作,不能获得成功,而当猿猴真正感到饿了的时候,由于内驱力的推动作用,它在用竹竿获取食物时注意力集中,行为灵活,从而迅速获得成功。这个动物实验启示我们,任何学习行为都是由学习动机直接引发的!一个没有远大目标的人,是走不远的!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正好充当反面教材——”

    ·华人学生的学习动机·

    美国加州一所顶尖高中发生了一起非常事件,一个华人学生,是该校考试成绩的第一名,SAT满分,加上是很多考试竞赛的冠军,学生本人以及校方、家长都认为报考哈佛大学绝对没问题,但最终哈大还是拒绝录取。最后这个学生从金门大桥跳海自杀。分析一下学校录取的标准,我们就能发现,这个学生死得十分不值。

    美国的大学不看重满分,达到一定分数标准(例如哈佛大学对SAT—I的要求是1450分)后,他们就认为,这个学生在基础程度上符合进入该校的标准,就不再以考分的高低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也就是说,他们对1450分的学生和1600分满分的学生同等对待,而不像中国的大学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说实话,一些名牌学校也不是对中国学生有着什么成见、偏见或歧视,而是他们的选择标准与中国人的想像不同,双方对优秀学生的认识标准有区别。学校注重学生所考的AP课程。AP课程是在高中期间所学的大学基础课程。一个学生选择的AP课程多,就说明他(或她)的学习进程超前。同时各门AP课的组合趋向,也能向学校显示这个学生的专业优势。

    怎样的因素才是能被这些名牌大学录取的强因素?每年名牌大学派出的信息宣传人员其实都一直在强调,这就是一个学生要在众多学生中能够显出special(特殊),也就是说自身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讲完故事,古老师解释说:“国外的大学,在招生时,是很在乎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目标是否清晰的!这位自杀的学生试图以死来抗议美国学校的歧视,而这样的歧视只存在于他自己的脑中,是他主观想出来的。他的问题,是他仅仅把考试优秀当成了自己的目标,而缺乏更长远的目标,他对自己的未来根本就没有一个定位。这无疑非常可悲!”古老师继续讲下去:“哈佛大学的招生标准同时也提醒我们,目标的选定,要符合自己的兴趣和特点。事实上,心理学家认为,长远目标的选定,最好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兴趣原则,一个是适合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往往主动性强,效率也非常高,抗挫折的能力也强,自然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其感兴趣的事,可以发挥智力潜能的80%以上;而做其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只能发挥智力潜能的20%左右。大家先听一则故事——”

    ·不老的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73岁的时候已经衰老得躺在床上难以起身。教皇的特使来到他的床前,请他去绘制西斯延教堂圆顶壁画。他思量再三,终于同意了,但却提出了一个奇怪的条件:不要报酬。因为他觉得自己最多只能干几个月,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可以干一两年。既然注定无法完成,也就不应该索取报酬了。

    教皇同意了这个条件。于是,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起了床,颤巍巍地来到教堂,徒手爬上五层楼高的支架,仰着头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竟然越画越有干劲,体力与智力越来越好。教皇老死了,换了一个新教皇,他还在画;新教皇死了,又来一个新教皇;新教皇又死了。一直死了三个教皇,他还在画;他足足画了16年,到他89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这项永载史册的艺术巨作。

    最后一次走下支架的米开朗基罗显得容光焕发,他兴奋极了,穿上厚重的骑士铠甲,手持长矛,骑上战马,像个疯子一样到旷野中奔驰,欢呼自己的胜利。在完成这项任务以后不到一年,米开朗基罗去世了。

    讲完故事,古老师说:“是什么支撑着米开朗基罗一直画下去?是兴趣,还有由兴趣引发的热忱与激情!至于我们刚才所说的‘适合原则’,是指制定的目标,适合自身生理、智力、性格、能力特点等方面天然的优势。比如说,即使你对一项事情特别感兴趣,如果自身条件不符合的话,也要学会放弃,另外选择目标,毕竟像NBA球星博格斯那样的人是少而又少,如果你只有一米六的身高,目标却是成为一名时装模特,这不是自寻烦恼吗?再比如说,人的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大类。一般能力是指人在一切活动中所必需的一些基本能力,例如感觉、记忆、想像和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能;而特殊能力是指在人的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例如数学、音乐、绘画、戏剧、文学等方面的能力。大家可以想想,自己一般能力怎么样?在特殊能力方面又有哪些特点,这都有助于自己进行目标定位。让我们听听两个物理学家的故事——”

    ·拉姆齐的兴趣所在·

    拉姆齐是美国物理学家,因发明了分离振荡方法,为研制世界上最精确的计时工具——铯原子钟作出了重要贡献,获198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父亲被派往法国任职,母亲带着小拉姆齐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母亲喜爱艺术,来到了欧洲艺术之都,便萌生了一个念头:每个月带儿子参观两次卢浮宫,让儿子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

    拉姆齐的母亲回忆说:“但头一次参观卢浮宫让人十分扫兴,拉姆齐对艺术似乎一点也没有兴趣,一件作品前只匆匆地扫两眼就拽着我赶快走,而这时我还想要为儿子对作品进行讲解呢。”结果弄得母亲自己也没能好好地欣赏一下那些艺术珍品。

    一次,母亲带着小拉姆齐参观了一座科技博物馆,她意外地发现儿子对科技博物馆中的展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轮船、火车头、蒸汽机……4岁的小拉姆齐围着这些展品转来转去,歪着头一看就是半天,想弄清这些会动的机器中的奥妙所在,还不停地向母亲发问:轮船、火车头为什么会跑?蒸汽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劲?这次参观后,母亲的计划改为每个月参观两次科技博物馆。天生的兴趣导致拉姆齐最终成了物理学家,而绝非艺术家。

    ·“爆炸大王”杨振宁·

    杨振宁是华裔美国物理学家,当初他走上理论物理的研究之路,并不是他的初衷。他赴美时念念不忘中国的实验物理基础薄弱,想要在这方面多学一点,以报效祖国。

    但是,杨振宁在美国的艾尔逊实验室前后20个月的工作,却不很成功。杨振宁发现,在实验技巧方面,他缺乏其他同学那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近乎本能的直觉——一种他戏称为神秘莫测的第六知觉。实验仪器出了故障,别的同学很快就能找到原因修好,甚至踢一脚就解决问题,杨振宁却束手无策,到处涂抹肥皂泡也找不出原因,修不好。同学们见到杨振宁做实验时手忙脚乱的窘相,往往善意地开他的玩笑,其中一个最有名的玩笑是:“凡有爆炸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

    有一天,泰勒教授来到实验室,关切地询问杨振宁的工作情况,看到杨振宁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便明白了一半。泰勒教授以他对杨振宁才能和特长的了解,建议他说:“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理论论文,而你在理论上是擅长的,我建议你写一篇理论论文作为毕业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

    杨振宁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觉得十分失望,一方面又觉得力不从心。也许是该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经过两天的考虑,他决定放弃写实验论文而转向理论物理。为此,他如释重负。两个月以后,杨振宁就得到了博士学位。后来,他自己也说:“如果当时我不离开实验物理,那么也不可能有我今天在理论物理方面的收获了!”

    李晓磊边听古老师讲故事,边思索自己选择的目标——长大以后去开发游戏,这真的是自己的兴趣之所在哩!只是自己在能力特点方面,真的适合去做吗?比如说,自己好像就没什么数学天分,对开发游戏来说,这也是致命的弱点啊!

    古老师继续讲下一个问题:“目标是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长期目标就是理想,短期目标嘛,我想,对大家而言,都是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好的高中,考上好的大学!虽说长远目标很美好,可离我们很遥远啊!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如果老不能实现,我们还有足够的耐心去坚守么?所以,我们要善于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短期目标,这样才会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享受目标实现的快感!即使是短期目标,也是可以分解成为更小的目标的,比如说,你想提高英语成绩,打算背2000个英语单词,但又觉得这个目标太难实现了,那你可以把它分10周来完成,每周200个,这样就每周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了!关于分解目标的好处,我再给大家讲几个故事,大家好好体会一下。”

    ·十公里远外的村子·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线,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作家西华的分解法·

    美国作家西华曾阐述他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分解法:“当我开始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心一直定不下,我差点放弃一直引以为荣的教授尊严,也就是说几乎不想干了。最后我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只去想下一个段落怎么写,而不是下一页,当然更不是下一章。整整六个月的时间,我除了一段一段不停地写以外,什么事情也不做,结果居然写成了。”

    西华还回忆道:“几年前,我接了一个每天写一个广播剧本的差事,到目前为止一共写了2000个。如果当时签一张‘写作2000个剧本’的合同,我一定会被这个庞大的数目吓倒,甚至把它推掉,好在只是写一个剧本,接着又写另一个。”

    古老师说:“从以上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分解目标的好处。现在快下课了,最后我还讲一个问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现在还没有远大的目标,还没有理想,不知道自己长大以后该干什么,那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我就没希望了,干脆不读书算了?也不是这样的!其实,同学们现在不过刚刚进入青少年时期,对未来暂时还没有明确的规划,那也属于正常情况,也没有必要硬要为自己制订一个长远目标。你可以先潜下心来学习,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意识地慢慢地寻找长远目标!更何况,即使你现在长远目标定得好好的,没准以后还会发觉并不适合自己,还需要对目标进行调整呢!这个问题,我们下次‘读书沙龙’再具体讲!”

    这时,下课铃也响了。古老师发给了大家一个小测试题,又留下了一张表,让大家去填写自己的长期目标(理想)和短期目标分别是什么。

    李晓磊领了作业,背着书包,一边往回走,一边思考自己想开发网络游戏的目标,又想如何分段去实施,首先把数学成绩补上来。在一个街道拐角处,一辆小轿车突然开过来,挡住了他的路。

    李晓磊正想绕开,前车窗突然慢慢地降了下来,他看到一位漂亮的女司机正在对他笑呢!这笑容李晓磊再熟悉不过了——她竟然是朱颜老师。

    “傻站着干什么?上车啊!我刚好路过,顺路送你回家吧!”

    李晓磊上了车,傻里傻气地问:“你车都有了啊!那为什么还去做家教啊?”

    朱颜哈哈哈地笑了:“你知道吗?我的目标,就是做一名最了不起的数学教师啊!你可一定要配合我实现这个梦想哦!”

    李晓磊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呵呵,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这个世界该多么的精彩啊!

    你是个有计划的人吗?

    能实现自己目标的人,往往会给自己的学习、工作制定计划。长期目标可以分解成为一段一段的短期目标,把这些短期目标罗列在一起,其实就是计划。做做下面这个小测试,看看你是否是个有计划的人?

    1.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的时候,你觉得

    A.很无聊。

    B.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C.很开心。

    2.如果你在书上看到某种新奇的建议,你会

    A.马上去实践。

    B.有时间的话就去做。

    C.一笑而过。

    3.每做一件事之前,你通常是

    A.想也不想。

    B.大概构思一下主要步骤。

    C.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4.与人交谈时,你最喜欢的关于自己的谈论内容是

    A.自己过去的经历、故事。

    B.随便什么都可以。

    C.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5.一件事,如果别人抢在你前面做了,你会

    A.觉得很后悔。

    B.心里很自豪,因为那个点子是你想出来的。

    C.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感觉。

    6.你的学习效率一般情况下

    A.很低。B.中等。C.较高。

    7.是否经常有人指责你爱白日做梦?

    A.是。B.偶尔。C.没有。

    8.你是什么时候定的人生目标?

    A.到现在还没有。

    B.最近。

    C.小时候就有了。

    9.你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A.没有任何管理,想用直接就拿。

    B.只记花销比较大的开支。

    C.存起来,认真记账。

    10.面对突发性事件,你感觉

    A.很刺激。

    B.有些慌乱,但能很快镇定下来。

    C.很不舒服,无所适从。

    ◎计分:A—1分;B—2分;C—3分。

    说明:

    ★24—30分:

    你是一个做事计划性很强的人。不在你计划之内的事情,你很少去做,而且不喜欢去做。在别人眼里,你有点古板、僵化,而事实上你很享受这种有规律的生活。

    建议:做计划的同时,别忘记留点空余时间。注意加强对突发性事件应对的能力。

    ★16—23分:

    做事情比较有计划性。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事情,一般会按部就班,有条理地完成。但是,有的时候会做些“出格”、“越轨”的事情。面对非计划的事情,也能很好地处理。

    建议:对于一些小的事情不要太随意,“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10—15分:

    你是一个基本没有计划性的人,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即使自己制定了计划,也极少会遵守。有些小聪明,追求刺激冒险的生活,却很难成就大事业。

    建议:如果你想实现你的学习目标,就必须马上开始制订学习计划,并且严格执行。

    经常有同学说:“我并不需要将目标写出来,因为目标就在我的脑子里。”这意思像是说,将目标写出来,对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并没有多大帮助。事实上,这些人只是不愿花时间树立目标。把希望达成的目标记录在纸上,这就好比你在独自旅游时一定要带好旅游地图的道理一样,一定要写下来。

    说明:

    1.认真填写上表,或者依此制作一张大的表格,填好后贴在自己的床头或书桌旁。

    2.短期目标实现后,制订下一个短期目标。如果未达到,请仍继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