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未来的自己-与其处处凑合,不如放手拼命一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活的状态有很多种,“将就”地活着是最低级的一种。因为你若对人生有了一份将就,人生就会缺少进取和财富,生活就会少几分尊严,也缺乏快乐和幸福,更谈不上有所成就。拼命一搏,你的未来一定好于现在。在这部分内容里,我们将会看到,人如何才能打破自我,活得更加精彩。

    走出去闯一闯,你的未来更精彩

    好多人在将就凑合中生活,面对越来越多的不顺,进而自怨自艾。既然你什么都没有,而又渴望有更美好的人生,那还顾忌什么呢?拿出勇气,放手一搏!失败了,你还是过着最差生活的你;成功了,你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说,与其苟且偷生,何不放手一搏?这样,你不仅会改变生活,更可以成就人生。

    一口枯井里住着三只蛤蟆,一大两小。井里只剩一滩污水,还有偶然闯入井里的飞虫,它们只靠这些维持着生命。最可怜的是两只小蛤蟆,不仅日子穷苦,还时常受大蛤蟆的欺负。

    一天,大蛤蟆又欺负了两只小蛤蟆。一只小蛤蟆对另一只小蛤蟆说:

    “我们想办法离开这儿,不然,我们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另一只小蛤蟆说:“兄弟呀,我也知道这儿的日子不好过,但水还是够用的,偶尔还有飞虫进来,虽然我们经常被欺负,但至少还可以活命呀。”

    “不,我想离开这儿!”小蛤蟆说。

    “别妄想了,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吗?说不定还不如这儿呢!再说,你惟一可以出去的办法,就是跳到人类的打水桶里,人把你捉住,还不知道会对你怎么样呢!”另一只小蛤蟆说。

    小蛤蟆没有说话。

    一天,一位农夫从井里打水浇地,小蛤蟆毅然跳进打水桶里。善良的农夫没有为难这只可爱的小蛤蟆,将它放到了田野里。

    田野里风光无限,小蛤蟆过着快乐的生活。而在井里的那只小蛤蟆,依然守着一滩污水,继续过着食不果腹、饱受欺辱的日子。

    好多人的境遇就像那两只小蛤蟆,一些人在抱怨时乖运蹇、犹豫彷徨之时,另一些人已经开始振作精神、放手一搏。于是,前者继续过着毫无生气的生活,后者却成了最大的赢家。

    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梦想而离家远行,他们北上南下地寻找人生方向,于是有了“北漂”,有了“港漂”。每一个漂泊者,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许充满荣光,或许饱含辛酸,或许平平淡淡。但无论结局如何,他们都很少后悔自己的选择。所以,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人过一段沉默而执拗的日子,沉浸在充满力量的奋斗和努力中。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这样说道:“我发现成功人士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不安分,敢于闯荡。比如我父辈当中的很多成功者,都是随着改革开放放弃了原来的铁饭碗,只身闯荡江湖的。但这绝对不是什么‘懂得放弃’的精神,而是因为他们不安分,不满足于眼前安稳的现状。我就遗传了这样的不安分基因。”

    他还说:“我不喜欢按部就班地生活,安逸让我心里不安分。其实北大已经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因为一周才上8小时的课,这之外就全是我自己的时间。每个月的奖金和工资还照拿,基本就是挺安逸的。要按这个模式走下去,就是一个挺安定的生活。但后来我又想,这也不太符合我的个性。因为我在外面尝到了甜头,看到在外面一个月可以赚到北大10个月的工资,这样我心里就不安分了。”

    就这样,从北京大学辞职的俞敏洪冬天顶着寒风,夏天冒着烈日,骑着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贴小广告,在一座漏风的违章建筑里,创办了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

    后来,新东方成功登陆美国主板证券市场,俞敏洪的身价在一夜之间升至2.42亿美元,他也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富有的教师。

    很多人都喜欢讨论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的成功之道。抛开技术层面和营销方面不谈,从本质上说,他们两个都是不安分的人,都曾趁着年轻出来闯荡社会,“想给这个世界带来点新的东西”。只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在尚未兴起的个人电脑上做出巨大贡献。两个人连大学都没上完就去创业了,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一个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人,绝对不会为冒险付出任何代价。不敢走出去的人,永远不会想到另辟蹊径。

    在美国南北战争前,时局动荡不安,各种令人不安的消息不断传出。

    人们都在忙着安排自己身边的事情,忙着安排自己的家庭和财产。洛克菲勒却没有宅在家里数钱,而是利用自己的全部智慧思考如何从战争中获取附加利益。他想:战争会使食品和资源匮乏,会使交通中断,使商品市场的价格急剧波动。这不就是金光灿烂的“黄金屋”吗?走进去,一定满载而归!

    那时候,洛克菲勒仅有一家4000美元的经纪公司,他决定豁出一切去拼一下。在没有任何抵押的情况下,洛克菲勒用他的设想打动了一家银行的总裁,筹到了一笔资金。然后,他便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生意之路。一切都如他预想的那样,第4年,他的经纪公司的利润已经高达1万多美元,是预付资产的4倍。在第一笔生意结账后不到半月,南北战争爆发了,紧接着,农产品价格又上涨了好几倍。洛克菲勒所有的储备都为他带来了巨额利润,他的财富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经过了这件事,洛克菲勒体会到了:成功的关键在于敢于投身进去拼搏闯荡。

    有人说:“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拼一拼吧,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总安于现状地宅在家里不思进取。”满足于平庸生活的人是可悲的,当他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时,他就已经开始退化了。敢于闯荡的人总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或者说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并且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敢为天下先,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现有的生活可能很舒适,那种舒适的诱惑和对困难的恐惧确实让很多人停下了奋斗的脚步。但年轻就是用来闯荡的,在自己青春年少时享福,是一种罪过,因为当老了的时候,再想去闯,就闯不动了,“再不疯狂就老了”。

    不安于现状,才能在未来改变自己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三代,再富也不能富千年。”没有人愿意始终生活在穷困中,穷只是一个人的暂时处境。

    为什么我是穷人?我怎样做才能致富?聪明的穷人每天都在思考这些问题。这种无穷的渴望改变了一代又一代的穷人。为此,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来武装头脑,用学问来改变命运。

    俞敏洪曾回忆自己创业初期的故事:

    我认为我弃教从商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妻子没完没了的唠叨。突然有一天我听到一声大吼:“如果你不走出国门,就永远别进家门!”我一哆嗦后,立刻明白我的命运将从此改变。

    我发现,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力是她自己不再进步,却能把一个男人弄得很进步或很失败。

    老婆的一声吼远远超过一切的力量,从那时开始,我就被迫为了出国而努力学习。我化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终于考过了TOEFL,又战胜了GRE,尽管分数不算很高,但毕竟可以联系美国的大学了。去美国至少需要十几万元人民币,在那个时候,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老婆是天津的,我是江苏的,我在长江边上,她在海河边上,所以我俩都喜欢吃鱼。我们两个都是大学里的普通老师,因为没有钱,我当时买鱼就专买死鱼,因为死鱼只要两块钱一斤或一条这样子,活鱼则要六七块钱。

    我记得的一个转折就是,我到外面为培训机构代课,开始是一两百块钱一个月,后来就变成了六七百块钱一个月。当时我老婆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我们住在北大的宿舍里面,所以晚上一般就我负责做饭。记得有一次她下班回来以后,发现鱼汤是用活鱼做的,非常开心。那天晚上好像就成了我俩生活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她开始变得对我温柔了,因为我们能吃到活鱼了。

    很多人之所以处于贫穷的漩涡中走不出来,常常不是因为外界给予他们的打击,而是因为他们自己选择了安于现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选择安于现状,美好的未来就会沉入海底;选择打破现状,就会拥有美好的前景。

    成功学家说:“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会变通的人。”正所谓没有变化就没有生机,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我们贫穷,就在于我们一直死守贫穷的现状。穷人懂变通才能致富,“变”的方向和路径的选择,往往能决定生活质量。

    福勒出生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贫困的黑人家庭,他从5岁时开始参加劳动。福勒的大多数伙伴都是佃农的孩子。这些家庭认为贫穷是命运的安排,因此,他们并不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小福勒与其他的孩子有一点不同:他有一位不平凡的母亲。福勒的母亲不肯接受这种贫穷的生活,时常对自己的儿子说:“福勒,我们不应该贫穷。我不愿意听到你说:我们的贫穷是上帝的意愿。我们的贫穷不是上帝的缘故,而是因为你的父亲从来就没有产生过致富的愿望。”

    “贫穷是因为没有人产生过致富的愿望”,这个观念在福勒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最后改变了他的一生。福勒决定把经商作为生财的一条捷径,最后选定经营肥皂。于是,他挨家挨户地推销自己的肥皂达12年之久。

    当有人与福勒一起探讨获得财富的成功之道时,他就用他母亲多年以前说的那句话来回答:“我们是贫穷的,但不是因为上帝,而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改变。”

    世间大部分的贫穷,都是人们不思变的结果。如果我们坚决要求改变,并且不断地奋斗,总有一天我们都能够摆脱贫困。我们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眼光,不要拿“保守”来给自己安于现状的心找借口。

    未来的你最怕现在安于现状,所以你必须要有“革命”的精神。突破现状,是改变未来命运的动力。不满现状的开拓者才能获得财富,只有不满于现状的人才能有美好的未来。突破现状,需要相当的勇气才能做到,因为维持现状比较容易,而且不会产生麻烦。

    一般人都有一种想法,以过去的方式生活照样能过下去,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改变。观念保守者决不愿意蜕变。但是维持现状,不求改变,总有一天人生会走下坡路。

    为未来去创业,永远都不会晚

    未来怎样,就看你怎样去做。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你的未来,这是最完美的设计。谁愿意一辈子打工呢?谁不想当老板呢?可以说,只有自己创业,才会走向成功。世界很大,人生很短,唯有以做事业的心态去开拓未来,才会有丰盈的人生。

    18岁的大一学生迈克·戴尔登记注册了“戴尔电脑公司”,开始投入到自装自销电脑的生意中;19岁的比尔·盖茨辍学后着手实践他那富有预见性的梦想而创立了微软公司;20岁的史蒂夫·乔布斯在车库里办起了苹果公司;同样,不到30岁时在车库里开始自己伟大事业的还有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赛吉·布林,以及他们最新收购的YouTube网站的两位创始人——27岁的华裔陈士骏和29岁的查德·赫尔利。

    不知不觉,创业似乎跟“年轻”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研究者指出,开始创业的最好年龄段是29岁。哈佛商学院杰弗里·蒂蒙斯的统计显示,高潜力企业的创业者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总之,无论29岁还是35岁,人们认为创业必须趁青春有效期截止以前行动,否则,你将被打上“过期”的烙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满眼青春逼人的IT新贵,他们的成功来势汹汹,这让人愈发紧迫地感觉到,创业要趁早。

    如果人类的创业青春最多在40岁上就要划上句点,这难免有些令人沮丧。尤其是对那些已近不惑之年、花甲之年的人来说,商业之门果真要就此关闭吗?年龄真的会成为一个充满创业热情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挑战自我的死穴吗?

    其实,创业者不要因为自己的年龄问题而焦躁不安,年龄不是创业的羁绊。只要有创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无论何时都可以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

    2009年,1961年出生的李开复已年近知天命之年,照理说,这位叱咤商界多年的“老人”应该早早地“退休养老”、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与生活了。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他断然拒绝谷歌开出的高薪,亲自来北京开办了创新工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这不得不让人惊讶并为之折服。

    李开复说,创业不仅要看年龄,创业者们还要知道,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创意、远见、自发性,并不存在具体的年龄限制。我们同样可以找到很多大器晚成者的成功范例:玫琳凯·艾施,45岁退休后投入了半生的积蓄,在一家不到50平方米的小店里开创了如今全球知名的化妆品集团玫琳凯化妆品公司;雷·克劳克,麦当劳创始人,52岁开创快餐连锁模式,花270万美元买下麦当劳餐厅的所有权,并将之推向全美国;山德士上校,肯德基之父,66岁开始二次创业,1009次的推销失败也丝毫没有动摇他对成功的追求。

    在这许多的“老年创业者”中,与李开复有相似经历的是托德·巴切。

    托德·巴切担任苹果公司应用软件副总裁,在职期间,他非常崇尚创新,这让他成为苹果公司最有前途的人。但54岁的巴切始终怀着一个希望,那就是能创出一项属于自己的事业,因此当他发现价值10亿美元的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时,他看到了一个十分美好的未来。

    这个引起他关注的市场就是密码锁行业,虽然这不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但巴切创新地使用字母代替数字。“数字式的‘左—右—左’类型的锁早在1862年就发明了,直到现在都没有多大的变化。在你的生活中,很少能发现还在使用1862年技术的东西吧。”托德·巴切说。

    托德·巴切和他的妻子开发了最初的产品交给一家公司进行试销售。

    很快,市场有了很好的反馈,2007年1月,他们两人相继辞职,集中精力经营自己的事业。第一年他们的公司就设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的家里,资金也是自筹的,但2008年公司业务飞速增长。2008年第一季度,开发的产品在900家零售店中出现,到第二季度末,增长到了1.2万家,到2009年达到5万家。

    成功后的托德·巴切说:“当产品属于你自己而不是其他公司,看着它从你头脑中的创意变成放在货架上的产品,这种感觉真美妙。”

    李开复和以上这些“老年创业者”们虽然具体从事的行业不一样,经历也千差万别,但是他们的创业理念是相同的,他们富有创业的激情,他们拥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他们不认为创业是年轻人的专利。他们最终做到了,他们的成功也向所有的创业者证明了“创业永远不会太晚”的论断。

    所以,对未来的设计,什么时候都不晚。人最可怕的是满足现状,害怕未来不如现在,殊不知,只要你敢于去拼,你的未来就会比现在更好。

    为了你的明天,请勇敢地接受挑战

    挑战,不仅意味着对一个人勇气的考验,还意味着对一个人能力的考验。挑战的事情往往会超出人的能力范围,当一个人试着接受挑战的时候,他得到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还有成功的明天。

    查尔斯·施瓦伯是钢铁大王卡内基手下的得力干将。一天,工厂的一位经理来到他的办公室,向他抱怨自己的工人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按时完成生产任务。这位经理向施瓦伯说道:“我曾经以奖金诱惑他们,以言语激励他们,甚至用开除这样的惩罚来威吓他们,但是不论怎样威逼利诱,他们就是无法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施瓦伯听完经理的抱怨后,直接去了工人的生产车间。他向其中一位工人问道:“今天,你们这个小组生产了几台产品?”“6台。”工人回答道。施瓦伯听到后,就在地板上写了一个醒目的“6”字,然而头也不回地走了。

    当上夜班的小组来到车间时,他们看到了地板上的“6”字,便向下班的同事询问是怎么回事。一位同事对他们说:“老板今天过来视察,问我们生产了几台产品,我们告诉他6台,然后他就在地板上写了个6字。”

    夜班小组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于是在他们早晨下班时,地板上的数字变成了“7”。

    之后,上白班的同事发现了数字的变化,就更加起劲地工作。到晚上下班的时候,地板上的数字就变成了“10”。

    就这样,这个车间的生产效率大大地提升了上来。当经理向施瓦伯询问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做到时,施瓦伯笑着说:“如果想要任务圆满完成,就要在工人中间激起相互挑战的欲望。如果激起了他们超越对手的欲望,他们便会互相挑战,最终,就可以优质高效地完成既定的任务。”

    挑战,激发了一个人取胜的欲望。当一个人想要通过挑战证明自己的时候,他便会更加努力,会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从而赢得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当刘易斯·劳斯面对纽约州长艾尔·史密斯的邀请时,他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原来史密斯想让劳斯担任星星监狱的监狱长。这对劳斯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知道,星星监狱是美国最臭名昭著的监狱。这座监狱位于魔鬼岛的西部,管理不善,黑幕和丑闻时有发生。不仅如此,星星监狱也是政治斗争的一个漩涡,这里的监狱长一再地更换,其中一位监狱长在职仅仅3个星期。

    面对着这样棘手的挑战,劳斯陷入了沉思之中。对于他来说,接受这个挑战就意味着一次巨大的冒险,可能使他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是也可能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经过一番利弊的权衡,劳斯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在劳斯出任监狱长期间,他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手段:一方面给予罪犯“人道化”的待遇,另一方面则采用铁血政策,以铁腕治理囚犯。依靠自己灵活多变的治理手段,劳斯成为了美国最著名的监狱长。此外,他撰写的《星星两万年》也成为了美国的畅销书,销售了几十万册。

    当挑战来临的时候,一些人选择了退缩,而聪明的人却往往能够从挑战中发现利好的信息,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成功者喜爱挑战的原因吧。他们喜欢这种通过竞争、通过征服来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挑战中,他们战胜了竞争对手,超越了自己的能力极限,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所以,像那些成功者一样,勇敢地接受挑战吧。你会发现通过挑战,自己将变得更强;通过挑战,自己将会对胜利持有更强烈的渴望;通过挑战,自己将喜爱上挑战。挑战,不仅会改变现在,更会让你拥有一个风生水起的未来。

    敢于破釜沉舟,才能绝处逢生

    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意思就是:斩断自己的后路,让自己陷入绝境中,往往可以创造出奇迹。人们为未来打拼时,总想着要给自己留条后路,进可攻,退可守。这是一种比较谨慎的做法,但这种做法常会导致一个人失去进取心,所以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斩断自己的退路,破釜沉舟的人往往能够绝处逢生。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开始在北京求职,但由于他所学的专业实在太冷,半年过去了,仍未找到工作。他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山区,为了供他上大学,家里已经拿出了全部的钱,他不好意思再向家里伸手了。

    2000年6月的一天,他终于弹尽粮绝了,在那个阳光和煦的午后,年轻人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路过一家大酒楼时,他停住了。他已经记不清有多久不曾吃过一顿有酒有菜的饱饭了。酒楼里那光亮整洁的餐桌,美味可口的佳肴,还有服务小姐温和礼貌的问候,令他无限向往。他的心中忽然升起一股不顾一切的勇气,于是便推开门走了进去,选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然后从容地点菜。他简单地要了一份肉烧茄子和一份扬州炒饭,想了想,又要了一瓶啤酒。吃过饭后,又将剩下的酒一饮而尽,他借酒壮胆,努力做出镇定的样子对服务员说:“麻烦你请老板出来一下,我有事找他谈。”

    老板很快出来了,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年轻人开口便问:“你们要雇人吗?我来打工行不行?”老板听后愣了:“怎么想到这里来找工作呢?”他恳切地回答:“我刚才吃得很饱,我希望每天都能吃饱。我已经没有一分钱了,如果你不雇我,我就没办法还你的饭钱了。如果你可以让我来这里打工,那你就有机会从我的工资中扣除今天的饭钱。”

    酒楼老板忍不住笑了,向服务员要来他的点菜单看了看说:“你不贪心,看来真的只是为了吃饱饭。这样吧,你先写个简历给我,看看可以给你安排个什么工作。”

    此后,这个年轻人开始了在这家酒店的打工生涯,历尽磨难,他从办公室文秘做到西餐部经理又做到酒店副总经理。再后来,他集资开起了自己的酒店。

    在非常时期,人要有点非常思维和非常勇气的。在最后关头,惟有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才能绝处逢生。故事中的年轻人敢到酒楼里吃“霸王餐”,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向老板推荐自己,这都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身无分文,已经没有退路了,所以才有了这种不顾一切的勇气,可以说他的成功其实是有一点偶然性的,我们可能永远都碰不上这样的情况,但必要时要拿出勇气斩断后路,逼自己更快地走向成功。

    王小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办了一家服装厂,正赶上发展的好时候,那几年结结实实赚了不少钱,等到20世纪末时,他的服装厂规模已经非常大了,但利润却逐年下降,几乎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原因是服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厉害,而服装厂生产的服装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了。经过几天的反复琢磨,王小强决定破釜沉舟,大干一场。他不顾妻儿的反对,取出了所有的存款,然后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会上他果断地宣布停止现有服装样式的生产,请设计人员重新设计样式,全厂职工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设计被采纳的人,可获重奖,他沉重地说:“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我拿出自己的全部存款搞设计,如果失败了,我就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而你们也将失业。但如果成功了,我就会按功行赏,你们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成败在此一举,大家一起努力吧!”这件事使全厂上下都振奋起来,采购人员买来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款式的服装,设计人员不分昼夜搞设计,职工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从样式、布料,再到裁剪,给设计人员提供了不少灵感,有时一天竟拿出20多套设计方案,一些职工还自发地跑上街头搞调研,看现在的人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款式。而厂里的业务员更是拼尽全力拉客户。33天后,一批新款服装设计完成了,一些客户已经开始订货了,厂里的工人又开始加班加点生产服装……结果这些服装一上市就受到了顾客好评:款式美观,质量好,价格适中。订货的客商像潮水一样涌来,王小强的服装厂又复活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王小强的勇气和胆识,工厂陷入困境时,他本可以关闭工厂,遣散工人,这样做他还可以保住自己的存款,虽然失去了工厂,但一辈子还是可以衣食无忧。但他却不顾家人的反对,彻底断了自己的后路,跟员工一道为工厂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其实把自己推向绝路并不代表必死无疑,不给自己留下退路,就没有了多余的顾虑,必将勇敢前行。人在面临危险、绝望之际,往往会爆发一股无穷大的威力,因此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

    爱惜生命、物品和金钱是人类的天性,但如果面临危险或困难时,还受这种想法的局限,那就会惨遭失败。“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有时只有破釜沉舟,才能有柳暗花明的结果。

    横下一条心,结果会大不相同

    有一位作家说过:“世界上最可怜又最可恨的人,莫过于那些总是瞻前顾后、不知取舍的人,莫过于那些不敢承担风险、彷徨犹豫的人,莫过于那些无法忍受压力、优柔寡断的人,莫过于那些容易受他人影响、没有自己主见的人,莫过于那些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的人,莫过于那些从未感受到自身内在力量的人,他们总是背信弃义、左右摇摆,自己毁掉了自己的名声,最终一事无成。”

    一天,有一个恋爱中的年轻人很想到他的恋人家中去,找他的恋人出来一起玩一个下午。但是,他又犹豫不决,不知道他究竟应该不应该去,恐怕去了之后,或者显得太冒昧,或者他的恋人太忙,拒绝他的邀请。于是他左右为难了老半天,最后,他勉强下决心去了。

    但是,当车一开进他恋人住的巷子时,他就开始后悔起来,既怕这次来了不受欢迎,又怕被恋人拒绝,他甚至希望司机把他现在就拉回去。

    车子终于停在他恋人家的门前了,他虽然后悔来,但既来了,只得伸手去按门铃。现在他好希望来开门的人告诉他说:“小姐不在家。”他按了第一下门铃,等了3分钟,没有人答应。他勉强自己再按第二下,又等了2分钟,仍然没有人答应。于是他如释重负地想:“全家都出去了。”

    于是他带着一半轻松一半失望回去了,心里想:这样也好。但事实上,他很难过,因为这一个下午没法安排了。

    你能猜到他的恋人当时在哪里吗?他的恋人就在家里,她从早晨就盼望这位先生会突然来找她,带她出去消磨一个下午。她不知道他曾经来过,因为她家的电铃坏了。那位先生如果不是那么瞻前顾后,如果他像别人有事来访一样,按电铃没人应声,就用手拍门试试看的话,他们就会有一个快乐的下午了。但是他并没有下定决心,所以他只好徒劳而返,让他的恋人失望。

    瞻前顾后的行动习惯使人丧失许多机会。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如果能横下一条心去做,事情的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有个人听说某公司招考一个职员,这公司的待遇优厚,远景也好,他很想去试试。但是他怕自己能力不够,又怕万一考不取丢脸。于是他犹豫着,没有下决心。直到最后,他发现另外一个比他条件差得远的人居然考取了,他才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许多事是应该用勇气和决心去争取的。有一位公司经理,他有着不允许别人有机会扰乱他意志的优点。当别人还在他旁边啰啰嗦嗦地叙述事情的困难的时候,他已经把他的办法拿出来了,干净利落,决不拖泥带水。

    他那种明快果决的本领,十分令人折服。而我们一般人,却常常做不到这样。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通常并不是对问题本身不能理解,而是我们往往被枝节的问题所困扰,因为我们太容易被周围人的闲言碎语所动摇,太容易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以至于给外来的力量一种可以左右我们的机会。谁都可以在我们摇晃不定的天平上放下一颗砝码,随时都有人可以使我们变卦,结果弄得别人都是对的,自己却没有主意。这真是成功途中的一个大障碍。

    要想扫除这种障碍,首先得训练自己对真理的判断能力。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训练自己在判断之后,坚定、勇敢、自信地去把这个判断付诸行动。

    坚决朝向自己的目标走着的人,别人一定会为他让路;踟蹰不前、走走停停的人,别人一定抢到他前面去,决不会让路给他。

    其次,经验证明以下方法卓有成效,不妨去试一下:做事时,要有“今天是我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天”的“荒诞”意识。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是美国畅销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作者奥格·曼狄诺警示人生的一句话。真的,无论是谁,无论想干一件什么事,如果优柔寡断的话,就会一事无成。而这种意识,恰恰是一把利刃,可立即斩断你的忧思愁缕;也像一口警钟,督促你当机立断,刻不容缓。

    再次,你还要甩下包袱不顾一切,要有一种豁出去的心态。“大不了就是做错了”,“大不了就是被人笑话”,而这些又能对你怎样呢?一旦你有了这样一种意识,肯定就会敢做敢当,优柔寡断的现象肯定会在你身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要小看了优柔寡断的习惯给我们带来的副作用,许多足以改变命运的契机,都因为我们的优柔寡断而与我们失之交臂,永不再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时刻想到,时刻去做,不要想得太多。

    沉醉于过去的辉煌,未来只会死亡

    站在充满鲜花和掌声的领奖台上,那是值得你骄傲的。但是对于现在来说,那已经成为永远的过去了,别人不会永远记住你过去的风光,你也不要把那一次成功当成永远的成功和永远骄傲的资本,躺在那温暖的赞扬声里长睡不醒!

    因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功而骄傲,把一时的成功当成永久的成功,这样的人就会从此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甚至前功尽弃。

    我们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很多人常常不能走出曾经的辉煌记忆,沉浸于虚无的胜利幻想中。他们因为过去的一次成功就自我满足,眼前显现的永远是早已逝去的鲜花与掌声。所以,他们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更有甚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面子和虚荣心,非但自己不思进取,还伺机嘲讽别人的努力,最终导致了心理的扭曲。

    有新闻报道,某大学一名男生自杀了!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校园、整座城市,乃至全省。谁能相信他会自杀呢?四年前,他可是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这所大学的。如此一个优秀的学生怎么会轻生呢?

    熟悉他的同学、老师和老乡,都为他的轻率而倍感痛心。这所大学虽是重点,却一直鲜有省状元考进来。他进校后,学校领导、老师都非常重视。仅对他个人的宣传就搞了半学期,他成了全校的热点人物,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老师的宠爱、同学的羡慕以及一些人的吹捧,让他有了飘飘然的感觉。从此,他变了,从那个勤奋上进、谦虚好学的少年变得极其高傲,他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最棒的。所以,他不像其他同学一样刻苦用心,他经常因为觉得老师讲得不好而不去上课,也从不参加集体活动,而是时常沉浸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的世界里混沌度日。

    老师为他的滑坡而担忧,经常劝导他要戒骄戒躁。可是他总是把老师的话当成耳边风,他认为,自己这么聪明,对付那些考试是小菜一碟。就这样,虽然他从未在期末考试中挂“红灯”,但成绩平平。转眼到了大四,保研名单上自然没有他。于是,他终于不甘心起来,向全班同学宣称他要考上全国最著名大学的计算机硕士研究生。

    从此,他开始起早贪黑地学习了。无奈,由于大学期间专业功底太差,最终他的成绩没有过线。这对于骄傲惯了的他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整个人彻底崩溃了,在成绩公布榜前默默伫立了很久。

    当然晚上,宿舍的同学发现他没回来休息,也没太在意,以为他心情不好,去哪里散心了。可是,第二天一大早,人们在教学楼前发现了他的尸体。他的口袋里装着一份浸透了鲜血的成绩通知单和一份遗书。他说:

    “因为我知道自己再也骄傲不起来了,所以我选择了死亡。对我而言,没有了骄傲就如同剥夺了我的生命。”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去了。正是因为他一贯沉醉于自己曾经的辉煌,一旦幻梦变得支离破碎,他那颗习惯了被赞扬和追捧的心,便难以负荷以至于精神崩溃。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若种植信心,他就会收获品德。而一个人若种下骄傲的种子,他必将收获众叛亲离的果子,甚至是不可预知的危险。”这位轻生的男同学自满自得,不懂戒骄戒躁,脚步一味地停留在原地,而虚荣心却日益膨胀,最终由于心理压力承受不住,使年轻的、本来该有所作为的生命走向了终结。可悲的是,直至死前他也未能明白自己失败的原由,他不知道,是骄傲害了他,是虚荣心害了他!

    4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小小年纪就出名,长大后先被提拔做了侍御史,后来又改任北海相,他以为自己既有才又有名望,所以待人傲慢,甚至多次戏弄辱骂曹操。他同其他官吏合不来,以致上怒下怨,被人诬陷想图谋造反,不但自己遭受杀身之祸,而且殃及两个儿子。

    拿破仑是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一个只愿躺在过去的辉煌里不愿醒来的人。他率领的军队曾出奇制胜,所向无敌。可是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战绩使他骄傲自大,使他目空一切,武断专横。他过高地估计自己,丧失了客观分析敌情的能力,终于导致了滑铁卢战役的失败,由战争之神沦为阶下囚。

    大文豪王尔德曾说:“人们把自己想得太伟大时,正足以显示本身的渺小。”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也不是常胜将军。让曾经的胜利、曾经的辉煌留在心底,闲来无事,偶尔拿出来玩味一下,实无不可。

    万不可把它当成永远的荣耀,从此止步不前。一个真正的智者,是不愿靠吃老本生存的,更不会原地踏步,而是力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沉醉于自满自得,这是愚蠢的表现。过分的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是一种无知,它虽能满足一时的虚荣心,也常使人产生优越感和自我幸福感,但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最终只会导致心理变态和精神崩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