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承担责任,用作为获得地位
现在,有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只讲自己应享有的权利,而不谈自己应担负的责任。须知,任何企业都不允许不负责任的员工享有任何权利。权利与责任是相互的,当员工不愿意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时,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应享有的一切权利都将被视为自动放弃,从而丧失掉自己已取得的地位,丧失目前的机会,甚至会丧失整个未来。
吴杰是某省驻京办的部门主任。有一次,得到一个情报:机关高层决定安排他们部门的人员到外地去处理一项难缠的业务事件。吴杰早就听说这项事务非常棘手,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所以,他当机立断提前一天告假。
第二天,上面果然安排下来,恰好他不在,便直接把任务交待给他的助手,让他的助手转达。
当他的助手打他的手机,向他汇报这件事情时,他便在电话中给他的助手安排了工作,说自己有病,让助手顶替自己带一帮人去处理这项事务。处理这项事务的具体操作办法,他在电话中也教给了这位助手。
半个月后,事情办砸了,吴杰怕办事处高层追究自己的责任,便以自己告假为由,言称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具体情况,一切都是助手自作主张,带领一帮人去处理的。
按他的想法,助手既然是领导安排到自己身边的人,出了事,让助手顶着,在领导面前还有一个回旋的余地;假若自己承担这件事的责任,恐怕要被降职罚薪。
高层领导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听了吴杰助手的具体阐述后,对吴杰的人品和责任心产生了怀疑,害怕他把这种手段当成惯伎,影响整个组织的团结和工作效率,所以再也没有给过他任何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一年后又借故降了他的职。
责任保证一切。责任保证了敬业,保证了信誉,保证了服务,保证了创造,保证了业绩……正是拥有勇于负责的人,才保证了组织的竞争力和高效率。
有许多人本来具有出色的能力,却因为不具备勇于负责的精神,人生平平,无所建树,甚至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疏漏,结果,让自己逐渐平庸下去,因无作为,便无地位可言。相反,另外有一些人,刚开始表现得并不出色,为了改变自身的境况,他们勇挑重担,全身心地、尽职尽责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想尽一切办法。结果,在未来取得了成就,个人地位也不断提升。
老张退休后被某厂聘做仓库保管员,工作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按时关灯,关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等等。但老张却做得超乎常人的认真。他不仅做好来往的工作人员提货的纪录,将货物有条不紊地码放整齐,还从不间断地对仓库的各个角落进行打扫清理。这些繁琐的工作,老张从不觉得枯燥,相反,他做得井井有条。一年下来,仓库在他的保管下,居然没有发生一起失盗案件,工作人员每次提货也都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所提的货物。
那是十月黄金周的一天,突然而来的强对流天气使得狂风骤起,乒乓球般大的冰雹从天而降,冰雹砸坏了许多窗户的玻璃,冰雹过后,倾盆大雨又倾泻而下。在家里休假的厂长感到十分不安,因为仓库里堆放着刚买来的一些生产原料,如果仓库的窗玻璃被冰雹打坏,原料就会被雨淋透,这会给厂里造成不小的损失。于是,厂长马上通知安全科长,要他带几个人和自己一起赶到厂里抢险。
可当他们赶到仓库的时候,看见仓库窗户的玻璃虽然已经被冰雹砸碎,雨水更随风从窗户飘进来,可原料已经被帆布盖好。更让他们感到诧异的是,浑身湿透的老张正迎着随风而进的大雨逐个修补着仓库的窗户——厂长高悬在半空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他和安全科长带来的人也一起投入到了老张的战斗中。
事后,厂长握着老张的手说着感谢的话,而老张却只淡淡地说:“这就是我的事。”鉴于老张这种负责的精神,年终的时候,厂长破例为这个临时工颁发了1万元奖金。好多正式的老职工不理解,老张来厂里才1年,凭什么能够拿到这么多的奖金?厂长看出了大家的不满,于是就说道:
“作为一名临时的仓库保管员,老张能对自己的岗位忠于职守。上次,你们谁都知道仓库的原料将有被雨水淋湿的危险,可你们又有谁能来仓库照看一下呢?你们觉得,那不是你们的责任。老张只是一个临时工,可他真正做到了工作有颗责任心,我觉得这个奖励他当之无愧!”
有很多人对于自身责任心的缺失经常意识不到,或者虽然有了一些认识却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一点小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实上,不负责任的人对整个组织的大局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当然更会影响自己的前程。
因此,责任决定作为,责任心大小决定地位的高低。有多高的地位,就必须承担多大的责任。不负责任的员工,很难拥有地位;不负责任的管理人员,会丧失既得地位。聪明的人都是先挑担子,先求作为,后求地位。
不烦做小事,改掉眼高手低的毛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未来成就大事就必须要从当下小事做起,眼高手低是定位的大忌,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把梦想化为现实。
郭得如毕业于某大学外语系,她一心想进入大型的外资企业,最后却不得不到了一家成立不到半年的小公司“栖身”。心高气傲的郭得如根本没把这家小公司放在眼里,她想利用试用期“骑马找马”。
在郭得如看来,这里的一切都不顾眼——不修边幅的老板,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土里土气的同事……自己梦想中的工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啊。
“怎么回事?”“什么破公司?”“整理文档?这样的小事怎么让我这个外语系的高材生做呢?”“这么简单的文件必须得我翻译吗?”“就一篇小报告而已,为什么自己不写要我帮忙呢?”“噢,我受不了了!”
就这样,郭得如天天抱怨老板和同事,双眉不展、牢骚不停,而实际的工作却常常是能拖则拖,能躲就躲,因为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根本就不在她思考的范围之内,她梦想中的工作应该是一言定千金的那种。
啊,梦想为什么那么远呢?
试用期很快过去了,老板认真地对她说:“我们认为,你确实是个人才,但你似乎并不喜欢在我们这种小公司里工作,因此对手边的工作敷衍了事。既然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挽留你。对不起,请另谋高就吧!”
被辞退的郭得如这才清醒过来,当初自己应聘到这家公司也是费了不少力气的,而且,就眼前的就业形势,再找一份像这样的工作也很困难。
初次工作就以“翻船”而告终,这让郭得如万分失望与后悔,可一切都已晚矣!
有些人则不同,他们也有很高的梦想,但他们不会每天都深陷于幻想中难以自拔,他们从现在的工作开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这样毫不松懈地坚持下去。他们知道除非是他们努力把事情做成,否则什么也不会发生。就这样,他们一步步地默默努力着。终于有一天,他们晋升为公司的骨干,所有人都不禁大吃一惊,但仔细回想,这一切其实纯属正常,毕竟天助自助者。梦想对于他们,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李妍大学一毕业就去了南方,然后顺利地在一家跨国公司找到了一个职位。
上班的第一天,李妍就发誓要让自己成为公司里的不可或缺者之一。
李妍负责的工作是档案管理,资源管理专业出身的她很快就发现了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的弊端。她开始连夜加班,大量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写出一份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将公司内部工作运行流程、市场营销方式以及后勤事务的规范,也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方案,然后一并发到行政经理的电子信箱中。没过几天,行政经理就请她到公司的餐厅喝咖啡,离开时语重心长地拍了拍她的肩头:“公司对勤奋的人,向来是给予足够的空间施展才华的,好好努力!”
李妍更加勤奋地努力工作。公司想竞标一个大商厦周围的霓虹灯方案,同事们整天翻案例找朋友,忙得焦头烂额。李妍白天做自己分内的工作,晚上却通宵不眠熬红了眼做方案文书。竞标前一天交方案时,李妍去得最晚,行政经理不解:“你们部门已经交来了。”李妍充满信心地看着他说:“这是不一样的!”竞标的当天,各种方案一下子被否决掉好几份,公司高层开始紧张,决定试试李妍的方案。这一试让李妍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天,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公司,大家都知道了人事资料管理科有个叫李妍的人很出色。
一个月之后,公司人事大调整,原来的部门经理调去别的部门,新来的行政任命文件上赫然印着李妍的名字。在同事们复杂的眼光里,李妍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迈着悠闲的脚步走进了18层那间豪华的办公室。
想一想你周围的人们,像郭得如或者李妍这样截然不同的人应该都不在少数。也许你会对那些刚开始豪情万丈的人充满由衷的向往,忍不住在心中勾画起自己的蓝图来。这样做是没有错,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一定要切合实际,更重要的是,你要做好行动的计划和准备,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因此,那些像蜜蜂般踏实努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要做一些事情,只有空想是不行的,如果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中,以至于耽误了正常的工作,想做的还做不到,该做的又不去做,这样的人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当人们抱着过高的目标接触现实环境时,感到处处不如意,事事不顺心,于是就整天地抱怨。其实在做事时,你首先要做的是根据现实的环境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即使你给自己定位很高,做起事来也要现实一些。
一心一意一件事,用专注带来成功
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一个有志者的毕生追求。然而,成功的道路并不平坦,影响成功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不一而足。有些人可以目不斜视,紧紧盯住远方的灯塔,经过一番披荆斩棘的历练,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有些人则无法拒绝海妖优美的歌声,偏离了最初的航向,最终命丧大海。由此可见,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无疑是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它要求人们能够排除外界所有的干扰,一心一意地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只有将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一件事情或者一个目标之中,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这就好比放大镜,只有将太阳的热量集中到一点,才能使其产生出最大的能量。
当人们询问巴菲特,为什么他每次都可以把握住很好的投资时机时,巴菲特将自己的成功秘诀归结为了两个字“专注”。施罗德曾经这样评价巴菲特的专注,他说:“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之外,几乎对其他的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都充耳不闻。正是由于他的专注,他才能精力充沛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是的,“术业有专攻”。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一个人已经没有能力做到所谓的“全才”。而巴菲特也无意做到这一点,他只知道紧紧盯住自己的梦想,关注一切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信息。这并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
在巴菲特很小的时候,他就对财富产生了痴迷的兴趣,经常随身携带自己心爱的自动换币器。在他10岁,父亲打算带他出去旅行时,他便要求参观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后,当他读到《赚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时,他更是坚定了自己的财富梦想,对朋友宣称要在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要知道,在1941年美国大萧条时期,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是要具有多大的胆识。然而,巴菲特并没有食言,他通过自己的专注,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仅成为了百万富翁,而且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1991年巴菲特和盖茨同时参加了一个派对。当盖茨的父亲问到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巴菲特和盖茨不约而同地回答,是“专注”。
英雄所见略同。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做的事情之上,以此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尤其是当遇到诱惑、挫折的时候,能够坚定自己的意志,不轻易动摇,直到取得最后的成功。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同理,取得成功的人,他们之间总有某些相似的特质。而专注就是其中突出的一项。唯有专注,一个人才能完全激发起自己潜在的能量,为自己的目标找到成功的途径。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学者,他十分痴迷于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
一次,他接到了国王下达的一项命令,要求他检测国王新定制的纯金王冠中是否夹杂了白银。一开始,阿基米德毫无头绪,不知道如何测试。因为之前通过重量的测定,已经发现王冠和之前交给工匠的纯金重量相等。该寻找怎样的方法来测定呢?阿基米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在之后的日子里,阿基米德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一天,他来到公共浴室洗澡。当他坐进澡盆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自己的身体被轻轻地托起。阿基米德突然领悟到可以通过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方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上就跑了出去,边跑边嚷:“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就这样,阿基米德通过自己持续思考和探索发现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巴尔扎克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也会在不自不觉之中沉浸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一次,一个朋友去拜访巴尔扎克。当这位朋友准备敲门时,突然听到巴尔扎克在房间里面与人激烈地争吵:“你这恶棍,一定要给你点厉害瞧瞧!”听到这里,朋友马上冲进房间,结果发现巴尔扎克原来是在和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争吵。还有一次,巴克扎克突然走到一位朋友面前,激动地痛斥说:“你,是你,使这个不幸的少女自杀了!”朋友一听此言,不知所措,惊慌不已。之后才知道,原来巴尔扎克嘴里所说的少女,是他正在创作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女主人公欧也妮。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更进一步地说,专注已经成为了成功者所达到的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当罗马士兵攻破叙拉古城,出现在阿基米德面前时,他正专心致志地坐在沙土前面研究几何问题。面对手持利剑的罗马士兵,阿基米德只是淡淡地对他们说了下面的一句话:
“请慢点动手,让我做完这道题。”
成功无捷径,别总想着投机取巧
我们当中总不乏有些人在做事前先要费尽心思地盘算能不能偷工减料,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小窍门、小技巧,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可事实证明,越是自作聪明的人,越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若有些小聪明是好事,但是不应当将所有的希望,将事物的成败都寄予自己的“小聪明”上,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地去做,去努力,而不是依靠投机取巧。
哲学家柏拉图正和他的学生走在马路上,这名学生是柏拉图的得意弟子之一。他很聪明,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领会老师的意思;他很有潜力,总是能提出一些具有独特视角的问题;他也很有理想,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老师一样伟大,甚至比老师还要博学的哲学家。所以他常常自视聪慧,不愿意在学识上多下工夫,自认为聪明能敌过他人的努力。
但是柏拉图认为他还需要生活的历练,还需要更加刻苦。柏拉图曾经语重心长地对这名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活必须要有伟大理想的指引,但是仅有伟大的理想而不愿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理想奋进,也不能称为完美的生活。”
这名学生知道老师是在教导自己要脚踏实地,但他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总能用一些技巧轻易地解决问题;自己的理想也比别人的更加伟大,所以只要自己想做的,总能取得成功。
柏拉图也相信这名学生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但是他却只看到大目标而不顾脚下道路的坎坷以及自身的缺点。柏拉图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让这个学生自己意识到这一缺点。一天,柏拉图看到他们前面的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土坑,土坑周围还有一些杂草,平常人们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绕过这个土坑,但柏拉图知道他的学生在赶路时经常不注意脚下。于是,他指着远处的一个路标对学生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行走的目标,我们两个人今天进行一次行走比赛如何?”学生欣然答应,然后他们就开始出发了。
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步履轻盈,很快就走到了老师的前面,柏拉图则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柏拉图看到,学生已经离那个土坑近在咫尺了,他提醒学生“注意脚下的路”,而学生却笑嘻嘻地说:“老师,我想您应该提高您的速度了,您难道没看到我比您更接近那个目标了吗?”
他的话音刚落,柏拉图就听到了“啊!”的一声叫喊——学生已经掉进了土坑里。这个土坑虽然没有让人受重伤的危险,但是它却足以使掉下去的人无法独自上来。
学生现在只能在土坑里等着老师过来帮他了,柏拉图走过来了,他并没有急着去帮学生,而是意味深长地说:“你现在还能看到前面的路标吗?根据你的判断,你说现在我们谁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呢?”
聪明的学生已经完全领会了老师的意思,他满脸羞愧地说:“我只顾着远处的目标,却没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看来还是不如老师呀!”
一个人拥有智慧的头脑是值得骄傲的,但是聪明并不代表一切,聪明是天赋,是先天的优势,但是成功却是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倘若你比他人有天赋,那说明你比他人离成功更近,有更多的资本走上成功的捷径,但并不代表着成功。如果仅仅想要依靠聪明的天赋来成就一番事业,而不愿意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地做事,即使有再高的天赋也是无用的,因为成功还需要付出和努力。
聪明也并不代表智慧。很多人在不同的方面都有些小聪明,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却寥寥无几。
莎士比亚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变成“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用自己全部的本领”来“证明自己的愚笨”。
一个人如果把心思过多地用在小聪明上,他必定没有精力去开发和培植他的大智慧。聪明和智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慧有益无害,聪明益害参半,把握不好的小聪明则贻害无穷。
拥有太多小聪明的人,往往都用于追逐眼皮子底下的急功近利,看不到长远的根本利益。相反地,具有大智慧者很少会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更不会自作聪明地干一些实际上愚蠢至极的事情。真正的聪明者不需要通过投机取巧来加以表现,自作聪明者常常反被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所累。
一位哲人说过:“投机取巧会导致盲目行事,脚踏实地则更容易成就未来。”
我们的成功需要智慧,更需要脚踏实地的付出。人要站得牢才会走得稳,投机取巧走捷径或许在一时能得到好处,但是因为没有厚实的基础,脚步太过于轻快,导致的结果只会是在长途跋涉中落后于别人。作为一个渴望获得成功的人来说,我们的眼光永远看向前方,但是前进的道路却在我们脚下,只有实实在在地走好每一步,才能走得更远。
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很少,绝对愚笨的人也不多,一般都具有普通的能力与智商。但是,为什么许多人都无法取得成功呢?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习惯于投机取巧,用小聪明来替代所必须要付出的心血,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应的努力。人们都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可是一旦摊上自己做事,马上就又回到“投机取巧”的“捷径”上去了。
踏实地工作,是为了踏实的生活
在我们的周围,如果留心,随时都可以听到类似这样的谈话:
——最近怎么样?
——嗨!凑合活着,混口饭吃吧!
事实上,现实中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他们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当然,这并没什么不对。问题是,人活这一辈子,除了养家糊口之外,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如果只是为了供应自己的一张嘴,那恐怕与动物没什么区别了吧。
参加工作之初,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要“糊口”,从道理上讲,“糊口”应该是前提和条件。如果一个人连饭都吃不上,却整日想入非非,这岂不令人好笑?因此有的人说“工作就是为了糊口”,这件事并不可耻,但问题是,不能只为了“糊口”而工作,如果只是这样,做个乞丐就好了!如果你不想当乞丐,那就不应该仅以“糊口”为满足,而应该努力工作,为了理想、抱负,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
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也许我们从中能悟出这个道理。
曾经有一名男子,中学毕业就到饭店当打杂的,当时也并不是特别喜欢这份工作,但当时除了学厨师不知还有什么工作可做,于是就迷迷糊糊地一直混到当兵。退伍后一时找不到合意的工作,他又回到了原先的本行。眼看已经二十几岁,有了“前途”的压力,于是他为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既然只得去当厨师,那就好好干,干出点名堂,便于自己以后更好地生活。从此,他每天工作的目标一下子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不再是为了糊口,打发时日,而是为了使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能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因此,除了跟饭店厨师学习之外,他还不断收集相关书籍,甚至跟着其他比较有名气的厨师学习。
不到两年,他由打杂的升为助理厨师,并且很快就闯出了名气,他还自创了美味水果沙拉。后来,他向亲戚朋友借了点钱,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饭店。
这虽然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的平凡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人生下来不能仅仅为了糊口,其实糊口并不难。人要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好!
有的人将工作看成是谋生的手段,不去工作就养活不了自己,养活不了一家的老老少少;有的人将工作看成追求理想的过程,认为在工作中不断地拼搏,等到功成名就时,自己的人生价值才得以实现;有的人把工作看成是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热情全部释放出来,在工作中、在认可中、在赞扬声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也有的人把工作就当成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就好像每天要吃饭,每天要睡觉一样,是人活着的必然规律,是一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情。
五花八门的工作目的,我们也很难说究竟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从经济学上讲,生产是为生活服务的,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这不是生活的全部。当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富足、不为衣食所忧时,我们应该权衡一下,努力工作是否使自己生活得更好了。
也许,我们多数人并不能理解这些人对生活及工作的态度,但在许多人看来,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求职、工作的观念,在他们这里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有一个共性:上班少了些谋生的沉重,多了些灵活和率性。对于这些成功的人来说,加薪晋职有时并不是很重要的,他们似乎更愿意放弃工资提升、职位晋升来换取更多的闲暇时间和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在这些事业成功者的眼中,工作是为了生活不假,但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如果工作已经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这时你就得重新考虑了。
成功都是不断努力的结果
因为有太多偶然因素存在,所以谁都不能在努力和成功之间划等号,因为很多时候努力的结果不一定是成功,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成功不需要努力。相反,努力可能不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取得成功。
2004年的雅典奥运射击场上,美国名将埃蒙斯在男子步枪50米三姿决赛中,在最后一枪打出了10.6环的“优异成绩”,但却打在了其他选手的靶上,最终他被判脱靶,痛失本属于囊中之物的金牌,中国选手贾占波也因此极富戏剧性地获得那枚金牌。2008年的北京奥运男子步枪50米三姿决赛中,埃蒙斯在保持巨大领先优势的情况下,最后一枪竟然只打出4.4环的成绩,又一次与奥运金牌擦肩而过,冠军的宝座转瞬间被中国选手邱健夺得。
有人说贾占波和邱健都是侥幸才得到金牌,如果不是埃蒙斯失手,他们是不会得到金牌的。贾占波和邱健夺冠,真的是出于侥幸吗?其实,邱健和贾占波的成功绝非偶然。因为奥运赛场上竞争异常激烈,运动员之间不仅仅是比赛技能,还要比智慧、比沉着、比毅力、比细致、比勇敢、比耐心等等。不可否认,埃蒙斯相对于其他选手的确是技高一筹,但是,他在关键时刻没有把握好机会,最终留下遗憾。而邱健和贾占波,虽然在技术上可能比埃蒙斯略逊一筹,但他们始终紧“咬”住埃蒙斯不放,更在关键时刻保持沉着、冷静和清醒的头脑,最终赢得了比赛。这样的胜利,肯定不能用偶然去评说,即使是偶然,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因为任何成功都绝非偶然,而是不断努力、不断积累的结果。奥运赛场如此,我们做其他任何工作和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大洋两岸的美国和日本,有两个年轻人都在努力奋斗着。美国人整天躲在租住的地下室里,把数百万计的股票K线一根根画到纸上,然后贴到墙上,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这些K线。他一边看,一边静静地思索着。后来,他干脆跑到美国证券市场,把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所有记录都抱了回去。在狭小的地下室里,他废寝忘食地研究这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努力寻找着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由于整天研究这些东西,他的生活非常拮据,很多时候只能靠朋友接济来勉强度日。
在大洋彼岸,那个日本人每月都把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雷打不动地存入银行,虽然很多时候他也会拮据,但他依然咬牙坚持,照存不误。有时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他宁可借钱也不去动银行里的存款。
两个年轻人在各自的世界里坚持了6年这样的生活。6年里,那个美国人集中研究了美国证券市场的走势与古老数学、几何学、星象学的关系,那个日本人则靠顽强的毅力积攒下了5万美元。
就在这个时候,那个美国人发现了有关证券市场发展趋势的重要预测方法,从而靠着自己发现的“控制时间因素”理论成了一个白手起家的神话人物。他就是“波浪理论”的创始人威廉·江恩。与此同时,那个日本人靠着自己在艰苦岁月里仍坚持积累财富的经历打动了一位赫赫有名的银行家,从而获得了100万美元的贷款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就是麦当劳在日本第一家分公司的老板藤田田。
看完这则故事,或许有不少人会认为,我要拿这个故事来证明美国人比日本人更聪明、更成功。其实不然,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成功没有定式,也无所谓什么方法和途径,更不在于什么幸与不幸,而在于不断努力,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无缘无故的成功,成功向来都只宠爱那些为之付出过艰辛努力的人。
方杰在奥普浴霸的创建和推广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随着奥普浴霸的名声远扬,大家对方杰也开始感兴趣了,有人说方杰的成功简直太顺利了,事实又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早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方杰就已经开始在澳大利亚最大的灯具公司LIGHTUP打工。当时他还不懂商业谈判,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很希望学会谈判的本领。他知道当时的老板是一个谈判的高手,但是脾气不好,底下的员工总是暗地里说他的不是,而方杰没有这样做,他觉得应该看到老板的长处,老板的谈判能力是无人可比的!而且,老板之所以对自己发脾气,是因为自己有做错的地方,所以,与其暗地里批评老板,还不如多向他学习,主动认真地反省自己的不足。
从那以后,每当有机会与老板一起进行商业谈判的时候,方杰总是在口袋里揣上一个微型录音机。他将老板与对方的谈判内容一句句地录了下来,然后再回家听,并仔细揣摩、学习对方是怎样提问,老板又是怎样回答的。就这样,几年后他也成为了商业谈判的高手。
后来老板退了休,把位子让给了他。到了1996年,方杰差不多成了澳洲身价第一的职业经理人。他不想当打工仔了,想回国自己创业。奥普浴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做成的。
方杰并非天生就是一个生意人,但他的成功过程让很多人明白,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任何人的成功都与自强、自立和自我努力分不开。
所以,永远不要幻想什么都不做,只需躺在床上,第二天醒来你就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了,即使有唾手可得的机会,那种情况也只会发生在努力者的身上,而不会发生在一个从不努力的人身上,因为就像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一样,成功也不会从天而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