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残酷待你,你要温柔待自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模仿,第一永远只有一个

    凡事只争第一,容易让我们陷入一种没有退路的境地。“只做第一,不做第二”,作为一种口号或者体育精神是成功的,但是把这个口号,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就会让人们失去很多生活的乐趣。

    迈克尔·乔丹是NBA赛场上当之无愧的球王,他是NBA历史上第一位拥有“世纪运动员”称号的巨星,他为NBA推广到全世界,使之成为风靡全球的美国文化之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众多的球迷把乔丹视作自己的偶像,甚至现在的很多大牌明星也视乔丹为他们理所当然的偶像。无数人模仿乔丹投球的各种精典造型,但却没有人能达到乔丹的高度。

    不管是哪个行业,不管你走的是哪一条路,你只能做到自我超越,争做第一的心态不仅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攀比感,如果你不幸达不到那个高度,那么这种想法还会给你带来严重的挫折感。

    无数人成功的经历会让年轻人所津津乐道,也许,有很多年轻人把这些人当作了自己的偶像,曾经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做一个这样的人物。这种偶像情结,会让人们不自觉地去模仿偶像的行为,但是能模仿的只是一些表面,或者极少的一部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独特的他自己,除了个人能力,还有种种的客观原因在中间起作用。成功的经验也许可以汲取,但是真的无法模仿。

    有人曾经说:“如果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做什么事情时,就要想想你的偶像是怎样做的;当你遇到难以面对的事情时,你也可以想想他会怎样做。以偶像为目标,总有一天你会成功,会成为他那样的人。”真的会是这样,模仿偶像就会成为偶像那样的人?偶像之所以成为偶像,在于他们的独特性,在于他们的与众不同。同样,我们每个人,包括你自己身上也有你固有的独特性,能够找出这种独特性,把它们做到最好,你才是成功的。

    如何才能打造一个全新的自己呢?很多人会说:我对社会一无所知,也缺少现实的经验,借鉴一些别人的经验,向别人学习总是没有错吧。是的,成功的经验可以用来借鉴,但是如果一味地在借鉴这些经验时进行模仿,你就会失掉自己的想法,被前人经验所给你的那些条条框框所限制。

    曾经被认为是乔丹接班人的勒布朗·詹姆斯有句广告词:“不做下一个谁,只做第一个我。”这句话也许可以看做人们把他视为第二个乔丹的最好回答。

    勒布朗这样说,并不是因为过于自负,而是他清楚,自己并非乔丹,也没有办法模仿乔丹,他的身高比乔丹高两寸,体重比乔丹重三十五磅。身高和体重决定了,他不可能像乔丹那样打球。不能走乔丹所走的路,但是能走自己的路。这就是勒布朗所说的“只做第一个我”。

    很多NBA球员都有自己的偶像,勒布朗也有偶像,而且他的偶像正是乔丹,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走自己的成长道路。作为一个从社会底层奋斗起来的例子,勒布朗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所以他并没有打算模仿哪一位成功的前NBA球星,而是选择属于自己的方法,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你有足够的信心,即使崇拜某人,那么也不应该会让他头上的光环来挡住你的眼睛,让你失去正确选择的机会。

    我们不要总是盼望着做好下一个谁,人生要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做好自己。有人这样形容,人生就像一个牌场,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把牌。有的人手中是一把好牌,有的人手中是一把乱牌。而每个人要做的是,不管你手中的是好牌还是乱牌,你都要尽量地出好每一张牌,做到最好。

    懒惰哲学——花点时间享受生活

    二十二岁,刚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你立下理想,一定要在三十岁前赚够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有了理想之后,你开始思考自己该怎样去做。没有背景,没有社会关系,没有最早的创业资金,没有经验,白手起家的你能选择的第一步只是去打工。

    几经周折,终于进了一家公司。培训课上,公司的培训师告诉大家,要成功,你就得努力去做,只有这样,你才能拥有和别人竞争的优势。

    于是你努力了,但是你发现,不管你怎样努力,你始终无法从你的工作中看到更大的希望。而且你发现,工作中处处充满着不公平,你努力工作,你付出,但是你所得到的并不比别人多。

    你试图找出答案,有人告诉你,你不能只看眼前,如果你努力工作,总有一天,你会得到老板的认可。而且,你正在做的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让你成长的机会。

    哦,原来是这样,你又一次有了信心。书上告诉你,天才出自勤奋;还告诉你,只要你踏实肯干,你就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你只想在三十岁前赚到一百万,你并没有想去得到更多,如果书上说的是真的,别人告诉你的也是真的,那么,三十岁前达到这个目标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你只要努力勤奋地去做事就行了。

    但是事实好像并没有给你这个机会,每个月领到的薪水和你的花销,使你能轻易地计算出,如果不出意外,你的目标是基本上没有机会实现。

    总有人在你迷惘的时候出来告诉你一些经验。这时候,又有人告诉你,工资会涨的,总有一天,你能拿到很高的工资,而这是和你的努力和勤奋成正比的。总之一句话,你如果想要得到你所要的,你就努力工作,如果你不努力,你最终将一无所获。

    这一次,你又相信了,可是半年之后,该是涨工资的时候了,你拿到工资单,发现上面的数字只比上个月多了五十块钱。

    你为这可怜的五十块钱而沮丧,幸好你还有自己的人生准则:好好做事,奇迹往往发生在最后一刻。

    果然奇迹发生了,一个更不好的消息传来,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宣布倒闭。你前面的努力和勤奋一瞬间成了泡影。

    这世界上多的是勤奋工作的人,他们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休息的时间很短,但是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像一些书上所说的一样,遇到欣赏他们的勤奋的老板,而一下获得公司的股份,或者是很高职位的提升。

    努力工作没有错,但是把人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努力工作,等着那些老板或者有钱人等等能够主宰你命运的人来额外施恩,盼着有一天能凭你的勤奋感动谁,则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

    还记得那些靠股票发财、一夜暴富的新闻吗?每当出现一个这样的新闻时,媒体上总是会沸沸扬扬地宣传好几个月,有时甚至好几年过去了,人们还在回忆那个中了巨额大奖的幸运者。但是每个人在盯着那个幸运者时,都会忘记一件事,那就是每一个幸运者后面,必定会有一个近乎天文数字的失望者。

    把幸运寄托在勤奋工作上,比那种靠运气发财稍微要好的是,有些时候,我们是在为自己做事。但是即便是给自己做事,过分的劳累,也会给人生带来很多损失。

    前段时间看报道,上面有一则新闻,两兄弟在煤矿挖煤,攒了近百万,但是不幸染上了尘肺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类似的报道很多,每一例都让人触目惊心,很多人为了生存,而去从事一些高危的职业。还有些人因为长期的劳累过度,而患上各种劳累性的疾病。

    要工作,还是要健康?过度的劳累对身体带来的危害显然要大于它所能带给我们的收益。很多人鼓励人们去努力工作,甚至宣扬为了工作可以牺牲一切,直至生命和幸福。这种价值观显然仍然宣扬的是那种过时的“唯利是图”想法所致,违反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诚然,工作努力是人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但是人生的本质是生活,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让工作占据我们生命的全部,那样的人生,无疑是一种缺憾。

    人们在判定一个人是否成功时,往往会把他的成功定义在工作上,而忽略了别的方面。

    为什么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总是用物质,而不是用别的来衡量呢?比如说健康、对亲人的爱、陪伴家人的时间,这些也是一个人生命中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人们偏偏会忽略这些。

    抛开那些工作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工作实现人生目标等等说法,其实工作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它能给我们带来金钱上的收入。虽然听很多人说过,即使自己有钱了,也一定会好好工作。但是我们没有看到,有多少人愿意去做没有报酬的工作?

    金钱决定了工作的价值,但是不能决定生命的价值。我们可以用工作去换取金钱,但是不能牺牲自己的生命和所有生活的价值去换取金钱。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留些时间给自己,留些时间给亲人,留些时间给朋友。

    在你考虑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想一想你前面忙忙碌碌的一周是怎样过的。在过去的时间里,你有多少时间是花在工作上?有多少时间是花在你想要做的事情上?还有多少时间是在陪伴你的亲人和朋友?有多少时间在看一本你爱看的书?你有没有去过电影院和运动场,你有没有休息过?

    很多人的时间都是花费在了工作上,又是工作!为什么总是工作,而不是别的其他?

    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另一种更为理想的方式生活,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我们认为并不紧急的事情,虽然相对来说,工作显得更为紧急,但是做好你自己,应该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一个值得拥有的梦想

    传统的教育告诉人们:“志当存高远”,“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都是告诉人们,要做大事,即使身处社会最底层,也要怀着向上爬的梦。

    不错,小人物也应该有梦想,小人物也应该希望自己能飞翔,但是小人物不该总是惦着大人物的位置,小人物有小人物所处的位置,安于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能抓住自己心中的快乐。

    大多数时候,我们内心的浮躁,在于我们总追求那些更高更远的东西,而忘记了眼前的幸福和快乐。陈涉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最后他一个在农田给人家打工的朋友,成了陈王,成了一国之君。于是天下种地的都知道了他的这句话,知道了原来农民也可以做皇帝,于是大家一窝蜂地都往那上面想。可是皇帝只有一个,于是就只有纷纷扰扰地拼夺争抢。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多少身处低位的人心潮澎湃,大家都渴望能登上高位,去做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遇到很多胸怀大志的人,他们不屑于平凡的小事,总是想找机会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是不幸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从事着平凡的工作,每天忙碌着一些烦琐的小事。因为工作和愿望不相一致,这类人常常感叹怀才不遇。

    不管多大的成功,都来源于简单的工作积累,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成功。细微之处,最能看出一个人。对于成功者来说,大事小事,都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能做好小事,才能做大事。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一遍桌子,他一定会始终如一地做下去;而如果是一个中国人,一开始他会每天擦六遍,慢慢他就会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中国人做事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认真、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

    不甘于做小事者,总是会喜欢在细节上不认真,敷衍了事。

    人应该有个生存目标,有了目标的生活才能让人看到希望。但是确定目标不宜过高,不符合实际的目标只会让人可遇不可求。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评价和目标的切合实际,就是成功的最好基础。

    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除了大事,小事都是不屑于做的。中国人太多,一心想做大事的人也多,大家都想做大事了,就总是不能安心地把小事做好。但是须知,很多大事都是由一些小事来决定的,没有千千万万的小事,就不可能变成最大。

    一台拖拉机,有五六千个零部件;一辆小轿车,有近万个零部件;一架大型客机,有几百万个零部件……每一个零部件后面都有一个生产它的小人物,这每个小人物都可以说:我是制造小轿车的,我是制造大飞机的。伟大的事业,都是由若干具体的琐碎的小事构成。这些小事也许过于平淡,你无法从中找出让你觉得轰轰烈烈的情节来,但是,正是这些小事,成了成就大事不能缺少的部分。

    有一个著名的传奇故事。在1485年的波斯沃斯战役中,英国国王理查三世和里奇蒙德伯爵的军队之间,马上就要进行一场大战了,这场战斗将决定他们谁能统治英国。准备进行决战的当天,理查国王派他的马夫去准备好他的战马。

    铁匠告诉马夫,他少了一个马钉,他希望马夫能稍等一会,让他准备一下,但是马夫却不耐烦地催促着铁匠。最后,铁匠无可奈何地把一只马掌上少钉了一个铁钉。

    最后时刻,理查国王骑着少钉了一个马钉的战马上战场了,正当战斗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刻,国王身先士卒冲向敌人的时候,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倒在地,理查国王也掉落下来。士兵们纷纷转身撤退,敌人的军队冲上来了,很快包围了理查国王。

    后来,民间就开始这样流传: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让这一战役广为流传。而这所有的故事,都只源于一个马夫和一个铁匠。

    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若干的小事组成,许多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人物,往往能决定一些重要的事件。

    耶鲁大学历史教授保罗·肯尼迪写了一本新书,在这本书中,他讲述了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成果。

    在以往的对二战的研究中,人们更多提到的是那些二战中的风云人物。人们认为罗斯福、斯大林、邱吉尔等等这些人的领袖意志和战略眼光是最终盟国战胜轴心国的必要条件。保罗·肯尼迪在书中直截了当地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盟军为什么赢得了胜利?他提出了五个简单的问题,并逐章进行了回答:“如何把护航舰队送过大西洋?”“如何赢得制空权?”“如何阻止闪电战?”“如何战领敌方海岸?”“如何克服太平洋上‘距离带来的不便’?”

    答案是多层次的,不仅仅是因为有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这样的伟大政治家,也不只是因为有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朱可夫那样的将军。保罗·肯尼迪在书中介绍了英国和美国一些当时重要的军队工程师和他们的军事发明,并且提到了很多不为世人所熟知的名字。例如珀西·霍巴特爵士,这位退休了又重新被征召回去的英国军官把普通的步兵坦克车改装成浮动保垒,把另一种坦克装上带有大型的剪钢丝剪的装甲车,这些发明成了登陆敌方海岸不可或缺的装备。保罗·肯尼迪还在书中提到了美国海军将军本·莫瑞尔,他在很早的时候就想到,要让各种技术人员和工程人员帮助作战部队。在主太平洋地区,工程人员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修建了111条大型跑道和4座突堤,同时还在大西洋上搭建了无数的钢铁浮桥。

    肯尼迪认为,正是这种种的细节还有轴心国所犯的错误,加上各种战略原因导致了盟军的胜利。

    当然,战争初期盟军也犯了很多错误,但是盟军不断地纠正各种错误。他们大量地听取中层军官、工程师和来自各地的作战部队的意见。这种做法使盟军能够如邱吉尔所说的“正确使用力量”而获胜。

    每一个人都可能重要,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最终影响一件大事的结果。

    假如你天生或者你现在就是一个小人物,那么你大可安心做好你的小人物,做一个父母可爱的子女;做一个孩子可爱的父母;做一个爱人可爱的伴侣。

    不是只有当上将军才是一个士兵的梦想,如果你是士兵,可以做一个好的士兵;不是只有成为大企业家才算得上是成功,如果你只是一家小店店主,经营好你的小店,给每个顾客带来欢笑,也是一种成功;不是只有当上大官才是锦绣前程,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市民,做一个言行举止良好,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也能成就你的人生。

    元帅有元帅应有的品质,能做一个好士兵,不一定就是一个好元帅。一个士兵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一个元帅所能承担的责任,完全是天壤之别。一个士兵只需要对自己所做的事,对自己的上级负责;而一个元帅,却要对千军万马,对整个战役负责。

    如果一个士兵,能够作战勇敢,服从命令,那他就是一个好士兵。同时,如果一个士兵,一心只想往上爬,想升官进爵,贪生怕死,那他就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士兵。一个好士兵,即便他没有元帅梦,我们也敢肯定地说他一定是一个好兵。

    称为“世界上最厉害狙击手”之一的张桃芳,使用苏联制式“莫辛纳干”步骑枪,没有瞄准镜。在1952—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张桃芳担任狙击手,毙敌214名,被志愿军总部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特等功、二级英雄和朝鲜一级国旗勋章。这样的士兵,即使他没有做元帅,也没有做元帅的梦想,你能说他不是一个好士兵吗?

    一个人是否成功,并不能仅仅看他登上了多高的位置,而要看他在自己位置上所做的努力。

    人生的目的是做好自己,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尽力去做。假如你是一个士兵,你就应该力求做一个好的士兵;假如你是一个农民,你就应该好好种好你家里的地;假如你是一个工人,按时按量完成你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人。安于平凡,而又努力做到你力所能及的事。

    一个士兵如果有元帅的潜质,他渴望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元帅,这肯定没有错;但是如果一名士兵他的能力和资质没有机遇只能够当好一名士兵,那么他安心地做一名好士兵,也未尝不可。

    士兵有士兵的梦想,元帅有元帅的职责,只要能做好自己,找到生活中的平衡点,就能找到真正的人生成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