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己-自强者自立——遇事不求人,首先要自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一向主张“自立自强”,认为只有自立自强,才能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其实,“自立”和“自强”是有区别的,自强是针对自身内在素质来讲的,就是要求你从骨子里,在意识里“不求人”;而“自立”是针对现实生活而言的,就是在实际行动中“不求人”。所以说,只有“自强”,从骨子里“挺直腰板”;才能“自立”,在现实中“顶天立地”。因此,遇事不求人,一定要自强。

    1.适者生存,做生命的强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残酷,有的人生存下来,变成了时代的强者;而有的人却无法适应竞争的环境,从而变成了竞争的牺牲品。所以说,在这个社会上,弱者是无法立足的,要做就做生命的强者。

    在生活中,有很多无法适应外界环境而选择自杀,这些都是弱者的表现,他们从反面给了我们那个深刻的警示:一定要做强者!在这里,我们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希望大家以此为戒:

    珍,河南人,某大学历史系学生,校学生会的副主席,具有从政才能,毕业前自杀了。珍生前热情聪明,很受师生的喜爱。入学不久,珍就脱颖而出了,她的口才给很多人留下了印象。系领导和辅导员鼓励她好好干,并且暗示今后有一份好的工作等着她。所以,她便努力地工作,做事力求四平八稳。

    珍毕业那一年,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全国,通过几次联系工作以后,她发现自己一点准备都没有,而且学校推荐她参加行政机关录用面试,未被录用。渺茫的前程,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耻辱,把珍推向了自杀之路。

    珍的自杀,是由于以前太顺利了,她自视甚高,经历一点点挫折,就忽略了自己的优点。事实上,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来讲,更加富有机遇,但这只是对于真正的强者而言的。

    琼的母亲是中学教师,父亲是副省长。历尽了坎坷的父母,对琼的要求非常严。琼读高中的时候,母亲因病逝世了。父亲工作忙,常常不在家。琼的性格孤傲,不愿意和人交往,经常一个人坐在家里,读书学习。琼的父亲也喜欢读书,他们常常一起探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琼很敬爱自己的父亲,觉得父亲和那帮脑满肠肥的同僚不同,他很有思想,有救济天下的胸怀。

    2000年,琼考入离家不远的某大学哲学系。琼学习刻苦,被系领导视为女才子。学校领导也非常关心她。但琼鄙视这种“关心”,觉得这和她的父亲有关。

    2001年,琼的父亲因为涉嫌贪污被反贪局抓走了。琼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她的精神彻底垮了。而此后的世态炎凉,更使琼觉得这是一个卑鄙的世界。因此,在一个冬季的夜晚,她投河自杀了。琼在遗书里写道:“亲爱的爸爸,我去找妈妈了。在这卑鄙的世界里生活,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

    当代社会是一个富于变化的社会,而对很多人来讲,他们好像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绿洲上,所以一旦出现巨大的变化,他们的精神就崩溃了。因此,一朵初绽的生命,就殒落了。

    某大学外语系女生兰,经常在一家大公司里打工,属于“校园贵族”,出门打的。但就在毕业前夕,在许多同学为求职而发愁、羡慕兰的美好前途之时,兰却把生命送给了滚滚东流的河水。在兰留下的日记中,人们看到了一个秘密:

    “今天是我在某公司上班的第二天,又遇到使我恶心的事情了。为何这世界上总是有这么多蛇一样狠毒的男人?你若真的爱我,你就应该光明正大地追我,不管你有没有妻子或者孩子。可是这算什么呢!我最看不起以所谓“成功人士”而自居的男人,凭借金钱和权力来发泄欲望……快要离开校园了。每天,只有回到狭窄、简陋的学生宿舍里,我才会有安全感,才能找到我自己。一旦走出了校园,我就需要独自一人在汪洋大海中挣扎了。我觉得自己太弱小了,太孤独了……”

    兰的死让人们认识到了生活的沉重,让人们感到需要唤起全社会的良知,去抵御社会中的阴暗势力。

    我们同情和尊重自杀者,是由于产生自杀的精神状态是非常普遍的。可是我们绝不赞成自杀,自杀只不过证明你是被生存竞争所淘汰的“牺牲品”。

    弱者的命运注定要被淘汰。和弱者的命运不同,另外一些人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勇气投身竞争,从而成为生存的强者。

    朱毓30岁,十几年前曾患急性肠扭转,小肠差不多全部被切除,仅仅剩下28厘米了,被医生判了“死刑”。可是,在这10年的时间,他凭借着超人的毅力,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成为了一名依赖于全肠外营养与正常进食相结合的存活者,并且在事业上也获得了成功,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和商务公司。以下是朱毓的自述:

    “那次手术以后,我不久便清醒了过来。到了下午,一位老专家带着实习生来讲解病例,我听懂了:我的小肠仅剩下28厘米了,而一个正常人的小肠为5~7米。以当时的医学水平,我的生命最多只能再维持半年。知道以后,我伤心地哭了。那年我刚刚15岁,是人们公认的学习尖子。

    “几天以后,父亲高兴地来到了病房:‘孩子你有救了,你们看!’妈妈看完了报纸以后也笑了,报纸上讲:上海无肠女周绮思,接受全肠外营养,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已经活了1年。我听说她没有肠子都活了下来,我还有28厘米的小肠,肯定也能活下来的。

    “在周绮思的帮助下,父母和南京主治这种病的专家取得了联系。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做手术的时候,我的体重仅为30公斤。手术以后,我接受了全肠外营养静脉注射,即通过静脉血管向体内输送营养来维持生命。每天都需要输液,我在病床上躺了数个月。

    “医生们认为我的小肠仅为28厘米,无法凭借正常进食来维持我的生命。可是我却凭着顽强的信念,觉得我能靠吃东西来维持我的生命,最起码能够靠吃东西来代替一些静脉注射的营养。我真的不想将来天天背着营养袋生存。

    “父母同意了我的想法,他们天天给我做吃的东西,我每天都会吃一点。刚开始的时候吃起东西来,整个胃肠就如同刀割一样疼痛,但是我仍然硬撑了过来。渐渐地,我的胃肠能够适应了。医生最终接受了我进食的事实,并且想办法帮助我配制容易被胃肠吸收的要素饮食。半年以后,我出院了,凭借正常进食和要素饮食已经能够维持生命了。我现在体重为45公斤,身高1米72,比以前矮了一些。我不管到哪里去,都必须带着一个药包,带上足够的药物和营养品。我能够这样活着,就已经很满足了,尽管病魔经常折磨我,可是我却相信,未来的医学能够帮我解除痛苦。

    “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只要我活着,就不能变成寄生虫。我躺在病床上的5年里,阅读了许多书,对广告和商业策划很感兴趣。

    “1992年,我的身体好了一些,可以行动了,于是我开始实施我的计划。我向父母、朋友借了一些钱,成立了“先锋广告有限公司”。父母说我能够保住性命就已经是万幸了。但是我却想干,我受尽千辛万苦地活下来,就是为了实现理想——拥有一个让人们都知道的大公司。

    “我的第一笔业务是在看病来往于沈阳和南京的列车上做成的。我几次来往于沈阳和南京之间,看到车厢内都没有广告,太可惜了。成立了广告公司以后,我就找到了列车长,商量在车厢里做广告的事情,结果马上办成了。

    “有了做广告的地方以后,还需要有人肯在列车上做广告呀!那时我发现天津产的磁化杯市场前景看好,于是想到天津谈做广告的事情。母亲怕我吃不消,一定要陪我去。我在家把一切材料都准备好,把我的设计方案带在身上。

    “谈判得很顺利,就这样我的第一笔业务做成了,因此获得了将近10万元的利润。

    “做成了那笔业务以后,我拥有了更大的自信,有了这笔资金,我办起了‘新联商务有限公司’。我有很多想法,设计了很多商标,自信能够渐渐实现我的所有梦想。”

    朱毓用顽强的意志弥补了身体上的缺陷,在生存竞争中变成了一个事业上的强者。像朱毓这样的强者在现实中举不胜举,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会快速发展。因此社会也不会亏待他们,他们是竞争法则的受益者,是生存竞争的强者。他们的故事再一次证明:适者生存,强者永不倒。

    2.人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学不会自立,学不会独立应对生活的挑战,在生活中只是“靠、等、要”,那就绝不可能获得任何成功,因为成功的前提就是要“独立”,只有独立的人才有权力享受成功。

    培养独立生存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动物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其中狼就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小狼出生后,刚刚能够行走时,狼妈妈就会把它们赶出“安乐窝”,让它们独自去生活。在恶劣的环境里,小狼的身体遭受着难以忍受的折磨,又可能遭到凶猛动物的袭击,那种艰难与危险是可想而知的。

    有些小狼咬紧牙关,抗住严寒与饥饿,勇敢地挺了下来;有的挺不住,便逃回安乐窝。狼妈妈并不会因为小狼可怜巴巴的样子而将它收留,而是狠心地把它们赶出去,让它们继续去过艰苦的生活,以便更早地学会自立。

    狼从能够独立行走的第一天开始,就接受了挑战——独自觅食。狼妈妈知道,如果今天不让狼出去受冻挨饿,不去适艰苦的环境,那么明天,它们就不能自立,就会被冻死、饿死,被狮子、老虎以及猎豹等强大的动物吃掉。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不经历社会风雨的洗礼,那么他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一旦失去了避护,只有死路一条。

    常言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便道出了寄人篱下而受人钳制的酸楚滋味。寄人“屋檐”下,是为了维持生计,是因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还有些人生来就是一副奴颜媚骨,甘愿为人低三下四地打点一切或大或小的事务。

    那么,这些人因何处于这种人生状态呢?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长期处于安逸的环境而不思进取,最终自甘堕落,不得不投身于他人门下,充当“奴仆”;也有的是因为被某种利益驱使,想得到“理想”的归宿。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乏独立性、性格软弱而造成的。

    其实,谁都不想受人钳制,都想摆脱他人的束缚,成为群体中的强者,进而去支配和控制他人。但要实现这个梦想,我们必须明白:要想战胜别人,先要战胜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自立。只有自立的人,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自立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它与一个人完成任务的能力和自信等情况都有直接联系。自立并非指你的感觉如何或你现在的处境、感受有多好,而是看你在生活领域里处理一些事务是否具有勇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很多时候,我们不想全凭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而是总是希望借助他人的力量。这样的确会节省你许多精力、物力和财力,但总是靠别人帮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天长日久,你可能就会养成不爱动脑、动手的毛病,于是一个弱者就悄悄诞生了。

    人是有骨架的,不该像一根藤条,依附外界力量才能生存。外界力量常常像一包毒品,你得到了就变得精神抖擞,动力十足;得不到就被折磨得萎靡不振,意志消沉。因此,我们应该自立,应在胸中充满勇气,练就一身铮铮铁骨,这样才能在风雨人生路上一往无前!

    那么,如何才能自立呢?

    首先,要摆脱事事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

    有些人从小受到父母溺爱,依赖性很强,甚至连最简单的小事都要父母来代替,致使生活不能自理,成了一个不会动手的“废物”。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孩子的地位也随之提高,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等到上中学或高中的时候,竟然天天让父母来回接送。更可笑的是,某高校一名大学生竟然不会洗衣服,把积攒了一星期的脏衣服带回家,让母亲帮着洗。这些人令人担忧,令人悲哀!他们也许会成为学习的“尖子”,但一旦步入社会,他们“高分低能”的弱点就将暴露出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这种人不必说占有一席之地,恐怕连立足都很困难。

    其次,自立者应该具备顽强的意志力。

    很多成功者在总结支撑他们成功需要依靠哪些力量时,他们总是谈到意志力这一因素。而且,50%以上的成功者都认为意志力是极其重要的。

    有位成功的会计师,他所拥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是美国西北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家。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取决于他本身的自立程度,以及意志力的顽强程度。如果能够完全自立,并具备顽强的意志力,就有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否则,要想成功创业就无从谈起。

    如今这位会计师已年逾古稀,却依然具备很强的独立自主精神,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与发展。虽然健康状况欠佳,但他仍然经营与管理着自己的花园和高尔夫球场,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从某种意义来讲,他是为了挑战自己,使自己永远自立。

    正因为能够顽强自立,所以他仍然满怀豪情壮志,他告诉人们:我将尽己所能地开展本地的社区活动,使其成为最具活力的住所和工作场所。与此同时,他正朝着这一目标挺进。目前,他是地方商会主席,同时也是医院董事会的一员,另外还是包括市民改善委员会在内数个委员会的委员。

    还有一位成功者,是个十分出色的推销员。他以自己为例,道出自立与顽强的意志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他说,一个人如果总是跟在别人后面或总是靠别人指点来做事,就永远也无法取得自己独特的成功;要想创造出好的业绩,必须首先自立,锻炼出顽强的意志,这是成功的根本。显然,他的成功是因为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精神与顽强的意志力。

    从以上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甚或一个小小目标的达成,必须首先使自己完全自立。因为自立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甚础,没有自立我们将寸步难行。

    3.自我设限的人无法自立

    孟子认为,一个人说自己移动不了泰山,是真话,因为没有人能做得了这件事,这就叫“不能”;而如果说自己折断不了树枝,则是假话,因为基本上成年人都能做得了这件事。他不是不能,而是不愿去做,这就叫“不为”。所谓“不为”,实际上就是自我限制。

    我们先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跳蚤是跳高能手。如果把它放在桌子上,用手一拍,它可以跳很高,高度能是自己身高的百倍以上,这在动物界是屈指可数的。后来,科学家经过试验证明,这个跳高能手却成了不会跳的“爬虫”。

    科学家们在跳蚤的头上罩上一个玻璃罩,再使跳蚤跳动。第一次跳蚤就碰到了玻璃罩。这样连续多次以后,跳蚤改变了自己能够跳起的高度来适应新环境,每次跳起的高度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科学家们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又经过数次碰壁之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跳蚤无法再跳了,只好在桌子上爬行。经过一段时间,科学家把玻璃罩拿走了,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就这样,跳蚤变成“爬虫”了。

    跳蚤变成“爬虫”,并不是因为它失去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遭受挫折之后学乖了,习惯了,最后麻木了。最可悲的地方就是:虽然玻璃罩已经不存在,跳蚤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玻璃罩的限制已经深深地刻在它那十分有限的潜意识里,反映在它的心灵上。

    动物是这样,人也是如此:行动的欲望和潜能往往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很多人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遭受外界,比如父母、老师等太多的批评、打击,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就被“自我设限”压制和封杀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他们就会对失败惶恐不安,对失败习以为常,逐渐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障碍。这样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那么,怎样才能挣脱“自我设限”呢?我们来讲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1920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小姑娘出生了,她是一个私生子,妈妈给她取名叫露西。露西长大之后,慢慢懂事了,发现自己与其他孩子不一样:没有爸爸。

    很多人都对露西投来歧视的目光,小伙伴们都不愿意跟她玩。对于这些,露西不知道为什么,她感到很迷茫。她虽然是无辜的,但世俗却是很残酷的。

    上学后,露西受到的歧视并未因此减少,老师和同学还是以那种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认为她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没有教养的孩子,一个不好的家庭的孽种。在别人的心理暗示下,露西变得越来越懦弱,自我封闭,逃避现实,不愿意与人接触,从而也越来越孤独……

    在露西幼小的心灵中,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和妈妈一起到镇上的集市去——她总能感到有人在背后指指戳戳,窃窃私语:“就是她,那个没有父亲,没有教养的孩子!”

    露西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从此她的一生便改变了。

    露西听母亲说,这个牧师非常好。别的孩子一到礼拜天,便跟着自己的父母,手牵手地走进教堂,她很羡慕,于是就无数次躲在教堂的远处,看着镇上的人兴高采烈地从教堂里出来,而她只能通过聆听教堂庄严神圣的钟声和偷看人们面部高兴的神情去想像教堂里的神奇。

    有一天,露西鼓起了勇气,等别人都进入教堂以后,偷偷地溜了进去,躲在后排注意倾听。牧师讲道:

    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成功了,并不代表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要失败。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是代表过去,未来只能靠现在来决定。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都应该重视现在。我们现在干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我们的未来是什么!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结果,只是人生过程的一个事件、一段经历。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恒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

    露西是一个悟性很强、渴望情感的女孩,她被牧师的话深深地震动了,感到一股暖流在冲击着她冷漠、孤寂的心灵。但是她马上提醒自己:“我必须马上离开,趁别人没有发现自己的时候,赶快走。”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在露西的心灵深处觉得,这就是她自己最喜欢干的事情。但是每次她都是偷听,几句激动人心的话很难阻止别人的冷眼对她的袭击:因为她懦弱、胆怯、自卑,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进教堂。

    量的积累终于引起了质的变化:有一次,她听得入迷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卑和胆怯,直到教堂的钟声清脆地敲响,她才惊醒过来,可是已经来不及抢先“逃”走了。

    先离开的人们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得低头尾随人群,慢慢朝门外移动……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惶地顺着这只手臂望上去,那人正是牧师。

    牧师温和地问:“你是谁家的孩子?”

    这是她十多年来,最最害怕听到的话!这句话就像一只通红的烙铁,直直地戳在露西的流着血的幼小的心上。牧师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露西:教堂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露西被这突出奇来的变故完全惊呆了,她不知所措,眼里噙着快要掉下来的泪水。

    这个牧师是一个大好人,他的脸上立即浮起慈祥的笑容,说:“噢——我知道了,我已经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你是上帝的孩子。”

    露西抚摸着露西的头,针对露西发表了一篇简短的演说: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的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怎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现在就做出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充满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的去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

    牧师话音一落,教堂里顿时就爆出热烈的掌声!这些上帝的孩子们没有说一句话,掌声就是理解,就是歉意,就是承认,就是欢迎!

    整整13年了,压抑在露西心灵上的陈年冰封被“博爱”瞬间熔化,她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怒哀乐,眼泪夺眶而出。

    露西的心态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也导致了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

    40岁那年,她当选美国田纳西州州长;届满卸任之后,弃政从商,成为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之一的公司总裁,成为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67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攀越巅峰》,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过去不等于未来!

    站在现在,我们不能够把握过去,我们只能够抓住现在,希望未来。“过去不等于未来”,就是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成功和失败,这些都不能构成主宰自己目前的心态。过去的都过去了,关键是未来。过去决定了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作为及选择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

    4.在不断进取中实现人生价值

    只要不是对生命彻底绝望的人,都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强者,一个被社会所尊敬的人,然而事实上这种人并不多见,只有不断进取的人才能够实现。

    巴西著名足球明星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上大红大紫,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已踢进1000个球以后,记者又问他同样的问题时,他仍然回答:“下一个!”在事业上大凡有所建树的人都同贝利一样,有着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深刻地感到不满足,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进取,在这方面无数成功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死的时候91岁,而在90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

    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随着艺术家的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不会很大了。但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

    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块的,并把碎片向你脸上扔来。他要求着一种权力,不仅把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把我们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出来。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

    果戈里写作以勤奋著称。他坚持每天练习写作,他说:“一个作家,应该像画家一样,经常随身带着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是很不好的。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不好……必须每天写作。如果一天没有写,怎么办呢?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上‘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一遍地写下去,等你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正是由了这种一天也不肯虚度,不断进取的精神,果戈里才完成了一部部传世之作,成为了世界上伟大的文学家。

    1673年2月的一天,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患着严重的肺病,又受了风寒,身体十分虚弱。但他还是不顾亲人和朋友的劝阻,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毅然参加了自己的新作《无病呻吟》的演出,并出演男主角。莫里哀全神贯注地投入了角色的塑造,由于咳嗽,震破了喉管,他的生命结束在了舞台上。

    三百多年前发明显微镜的荷兰著名生物学家列文胡克,晚年更加拼命地工作,他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夜以继日地观察动、植物细胞,并详细记述观察结果。他的研究成果公布后,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著名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40岁才开始学画,直到60岁前画虾还主要是靠摹古。62岁时,齐白石认为自己对虾的领会还不够深入,需要长期细心观察和写生练习。于是就在画案上放一水碗,长年养着几只虾。他反复观察虾的形状、动态。然而,这个时期的功夫,依然还只是侧重在追求外形,画出的虾外形很像,但精神不足,还不能表现出虾的透明质感。65岁以后,齐白石画虾产生了一个飞跃,虾的头、胸、身躯都有了质感。这以后他开始专攻虾的某些部位,画虾不仅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70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程度,到了80岁,齐白石老人笔下的虾简直是炉火纯青了。

    上面列举的及个中外名人,都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如果他们浅尝辄止,或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那么莫里哀即使写出一两部成功的作品,也不会给世人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道尔顿即使在某些学科有所建树,也不会在气象、物理和化学三门学科都做出这么大贡献;列文胡克即使发明显微镜,也发现不了使他永垂青史的生物细胞;齐白石即使能成为画家,也不会成为艺术大师。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这里的“学”,也是一种奋斗和进取。学海无涯,同样,奋斗和进取也是没有止境的。

    5.让环境成为“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若能利用环境,取己所需,弃之无用,就会使之成为自强的“垫脚石”。反之,若随波逐流,甘做环境的奴隶,那么它就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让环境做“垫脚石”还是“绊脚石”,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有自立的能力。

    环境会塑造一个人的形象,影响一个人做事的方法。自强者都会考虑让环境帮助自己成功,那就是多接近那些积极成功的人,少和消极的人来往,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当然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并不是敦促你改变自己去做环境的奴隶,而是要你在不能改变大环境的前提下,也要以自强自立的态度,利用环境之中可利用之处,成就自己,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不可能不受到环境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身处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我们走路的样子、咳嗽的样子、拿钢笔的姿势,我们对文学、对衣着、对音乐的爱好等都要受到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朋友之间相处的时间长了,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的生活习惯慢慢地都接近了。一个聪明的人会有目的地有选择性地交一些朋友,而绝不是滥交泛交,那样不仅浪费精力而且浪费时间。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个性、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人生的目标都是由过去和现在的环境所造成的。

    环境会塑造你的形象,也会影响你做事的方式方法。随着岁月的流逝,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情况会有所改变。你究竟会成为什么样子,你的事业会有多大的发展,跟你自身所处的环境,也就是你所接触的精神食粮有着很大的关系。

    为了我们将来人生的成功,使我们的形象符合我们人生的理想,能给我们带来满意和成就感,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呢?

    如果你不想碌碌无为、虚度一生的话,就应该在环境的圈套里去尽量发展自己,而挖掘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观察分析周围的环境,去结交那些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朋友,他们对你的影响是颇大的。所谓近朱者赤,虽然就我们所处的环境的主要因素——人来说,可谓芸芸众生、面孔各异,但是你仔细地分析一下,你周围无非是这么三种人:

    (1)安于现状的人

    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他们相信成功是幸运儿的专利,自己条件一般,没有这个福分。这些人占据了我们生活的绝大多数,也很容易辨认,因为他们都尽量掩饰自己,使别人相信他们很快乐。

    (2)遇到挫折就偃旗息鼓的人

    这些人刚刚成年时,非常向往着能取得人生成功,他们会正常工作并制定出一些个人的成功计划,但是经历了几年的磨难之后,他们的工作阻力就会逐渐加大,要再攀上一个新的台阶似乎很艰难,于是他们就会放弃努力,有些甚至会自暴自弃。可以说,这类人是被失败击倒的人。

    (3)永远也不会屈服的人

    他们绝不让悲观左右自己的人生,不屈从人生中的各种压力和阻力,不相信自己会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他们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功,而且他们也相信自己一定能获得成功。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最后一种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也只有这些人做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既然环境会塑造你的形象,影响你做事的方法,而你所处的环境中又有着三种人,那么,你若想成功,就要多接近那些积极成功的人,少和消极的人来往。

    让环境帮助你成功,而不做环境的奴隶,有以下方法供你参考:

    (1)重视你的环境。因为精神食粮对你的心理健康、培养你积极的心态有滋补作用。

    (2)使你的环境为你工作,而不是拖你的后腿。不要让那些专门扯你后腿的人影响你,使你萎靡不振。

    (3)不要让那些思想消极、肚量狭窄的人妨碍你的进步。那些幸灾乐祸、喜欢嫉妒的人时时都想看你摔得鼻青脸肿,不要给他们得意的机会。

    (4)尽快请教你身边的成功人士。千万不要到长舌妇或长舌男那里去征求意见,他们只会让你丧失信心。

    (5)充实自己的心灵。多参加新的团体,挖掘值得你去做的新鲜事。

    (6)消除你所受环境的负面影响,避免谈论是非。你当然可以谈论别人,但一定要是那些积极的事情。

    (7)把每件事情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你担负不起因小失大所积累下来的人生负担。

    6.带着勇气上路

    常言说:“两强相遇勇者胜。”这是人类经过长期检验以后得出的至理名言。仔细分析你会发现,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轻轻松松取胜的,他们都具备强大的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带着勇气上路,你就什么都不怕了,就会无往而不胜。

    多年以前,吴土宏还是一个护土。1985年,她决定要到IBM去应聘。当时,IBM的招聘地点在长城饭店,这是一个五星级的饭店。那个时候的五星级饭店可不像今天这样没有“地位”,因为现在的五星级饭店多了。试想,当年的吴士宏,一个连温饱都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护士,来到长城饭店这样的五星级饭店门口,心情会怎么样?

    她回忆说,在长城饭店门口,自己足足徘徊了五分钟,呆呆地看着那些各种肤色的人如何从容地迈上台阶,如何一点也不生疏地走进门去,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进入另一个世界。她之所以徘徊了五分钟不敢进去,就是因为她的内心深处无法丈量自己与这道门之间的距离。

    经过一番思考,吴士宏最后当然进去了,否则就没有今天的吴士宏了。她是怎样突破这个障碍的呢?就是凭着一台收音机,花一年半时间学完了许国璋英语三年的课程,就是凭着这个经历,自己也应该进去,所有的一切,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吴士宏鼓足了勇气,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威严的旋转门和内心的召唤,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她的确是个人才,很快顺利地通过了两轮笔试和一轮口试,最后到了主考官面前,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现在已经见到了阎王,她好像什么也不怕了。主考官没有提什么难的问题,只是随口问:“你会不会打字?”

    吴士宏本来不会打字,但是本能告诉她,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不会的呢?她点点头,只说了一个字:“会”。“一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您的要求是多少?”“每分钟120字。”她不经意的环视了一下四周,考场里没有发现一台打字机,马上就回答:“没问题!”主考官说:“好”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

    吴士宏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地通过了主考官的眼睛。

    实际上,吴士宏从来没有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就飞快地跑去找一个朋友借170元钱买了一台打字机,就这样没日没夜地练习了一个星期,居然达到了专业打字员的水平。

    吴士宏被录取了,IBM公司“忘记”考她的打字水平了,可是这170元钱,她好几个月才还清。

    吴士宏终于成了这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可是她扮演的不是白领,而是一位卑微的角色,主要工作是泡茶倒水,打扫卫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完全是脑袋以下的肢体劳动”。她为此感到很自卑,她把可以触摸传真机作为一种奢望,她所感到的安慰就是自己能够在一个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而又安全的地方做事。

    可是作为一名服务人员,这种心理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

    一天,吴士宏推着平板车买办公用品回来,门卫把她拦在大门口,故意要检查外企工作证。她没有外企工作证,于是在大门口僵持了起来,进进出出的人就像看大街上耍猴的那样,个个都投来一种异样的目光。作为一位女性,她的内心充满了屈辱,充满了无奈,可是她知道这份工作得到不易,没有发泄出来,可是她内心咬着牙齿在说:“我不能这样下去!”

    此后的另一件事情,在她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有个女职员,香港的,资格很老,动不动就喜欢指使人给她办事,吴士宏就是她的主要指使对象。

    一天,这位女士叫着吴士宏的英语名字说:“Juliet,如果你想喝咖啡就请告诉我!”

    吴士宏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知这位自以为是的女人说什么。这位女人说:“如果你喝我的咖啡,请你每次把杯子的盖子盖好!”

    吴士宏本来是一个很会忍气吞声的人,这次女性的温柔全都不见了,因为她认为那女人把自己当成偷喝咖啡的小毛贼了,这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她顿时浑身颤栗,就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把埋在内心的满腔怒火全部发泄了出来……

    吴士宏想:有朝一日,我要去管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外国人还是香港人!

    甘愿自卑,就只能沉沦下去,不肯自卑,就会产生无穷的推动力,吴士宏每天除了工作时间就是学习,就是寻找着自己的最佳出路。

    最终,与她一起进IBM的,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她第一批成为本土的经理;她成为第一批赴美国本部进行战略研究的人;她第一个成为IBM华南地区总经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南天王”……

    大概这些都没有多大意思,吴士宏还登上了IBM(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宝座。

    吴士宏为什么成功,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她从来没有真正害怕过什么东西,即使不会的东西也是这样,她身上有一种常人无法捉摸的勇气。

    7.忍耐力决定你能走多远

    做人当忍,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难于上青天。俗话说:“心字上头一把刀,忍得过来是英豪”,所以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自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他有多大的忍耐力。

    为什么做人“忍”字尤其重要?有人冒犯了你,需要忍;当有人与你争名夺利的时候,需要忍;有人委屈了你,需要忍;当有人嫉妒你,也需要忍。总之,中国人需要忍的地方太多了,以致有人说中国人活得太累,累就累在需要忍的事情太多。但累也好,不累也好,忍是现实需要,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忍让才能相安,所以古人概括了一句关于忍的至理名言:百忍成金。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他人有了难处或要求或产生某种欲望,只要不是太过分,又在合乎情理的范围内,不妨对此忍让几分。有时,由于人们产生种种要求,可能会做出一些使人不如意的事情,这时,如果出于对人的体谅,就会进行忍让。

    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曾担任齐国宰相,家中养了许多食客。其中有一个与孟的小妾私通。有人向孟报告情况,并进言道:“身为人家的食客,却与主人之妾私通,天理不容,理应处死!”孟尝君却淡然说道:“喜爱美女是人之常情,此事不宜再提。”之后,孟不仅不再提及此事,反而对这个食客施之以惠。他召来那个食客说:“你在我门下已经多日,一直没有适合的位置安置你,对此我十分不安。时下卫国国君与我交情甚笃,我想替你备好车马银两,送你到卫国做官去”。

    那个食客来到卫国,受到卫王的器重。不料,后来卫国与齐国关系紧张,卫国欲联合诸国一齐攻打齐国。此时,那个曾受惠于孟尝君的人向卫王进言道:“臣之所以得以来到卫国,全仗孟尝君不计臣的无能与过错,将臣推荐给大王。臣听说齐、卫两国的先王曾经约定,未来两国的子孙后代要世代友好,决不彼此攻伐。现在,陛下却欲联合他国一齐攻打齐国,这不仅有悖于先王的约定,而且也有负于孟尝君的一番情谊。恳请陛下打消攻打齐国的念头,不然,臣愿死在陛下面前!”卫王觉得他说得有理,也特别佩服他的情义,于是取消了联合攻打齐国的念头。人们说,这是孟尝君的仁义和忍让救了齐国。

    从这件历史典故中可以看出,忍让不但会使人佩服,而且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巨大回报。

    这里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龟比兔子的腿短,自然跑得慢。偏偏龟敢和兔子赛跑。到了赛场,它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只听一声令响,乌龟一步步地向前跑去,而兔子一溜烟不见了踪影。临终了,观众们看到,乌龟尽管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却仍然一步步越过终点线,取得了胜利。而兔子呢,还是不见踪影,最后总算在途中发现了急起直追的兔子,可是为时已晚。原来兔子低估了乌龟的实力,中途打起了瞌睡,醒来时,已失去了夺冠的希望。这里自然有兔子轻敌的成分,但关键还在于乌龟锲而不舍的忍耐力,一步一个脚印地累积,如果乌龟一开始就放弃了,兔子轻敌也不会输。

    人们都知道世界大发明家爱迪生进行了上万次的试验,才发明了给人类带来光明的灯泡,可是你知道在这背后要忍受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无休止的乏味枯燥的失败重复。当时他试验用过的灯丝材料——植物纤维已达6000种,但他觉得不满意。在偶然中他发现蒲葵扇的竹丝效果比较好,可是世界上的竹子有1200种,分布在全球各地,为了找到最好的竹丝,他要求助手们把1200种竹子的样品全部找出来,逐个进行试验比较。他从公司中挑选了20人的调查队,拨出10万美元,分赴世界各地。爱迪生本人到了西印度洋群岛及牙买加岛。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1200多种竹子,试验下来,发现日本竹所制的碳丝最好,寿命可达1千多小时。直到19世纪初,市场上的灯丝原料仍然采用日本的竹丝。但爱迪生感觉灯丝的寿命还可以延长,于是他又发明了化学纤维取代竹丝,最后又把目光转向耐热金属方面,经过了上万次实验,终于发明了由钨丝做的白炽灯,一直用到今天。

    这就是成功者的忍耐力。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办事效率有高低。但对大多数人来讲,最头痛的问题却是——缺乏耐力,从而做自己想做的事,常常是半途而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当然是必须要强化自己的耐力,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结果会怎样?结果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强大起来了,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

    哈特葛伦在年轻时曾是一名挖沙工人,长年累月的劳作使他萌发了必须要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的欲望——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按照哈特葛伦所受的教育,本来他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但他从1969年开始,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研究的专项上,他每天都收集150个标本,共作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并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伤病的药物,从而一举成名,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哈特葛伦曾经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博士诚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年轻人当时未置可否,但他后来却常常想起博士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真的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这位年轻人开始像博士一样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你也许知道他的名字,他是一个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叫做伍迪·艾伦。

    无独有偶,十八世纪的伦敦有一位青年,希望成为一个作家,但样样事看来都好像同他作对。他仅读了四年书,他的父亲因为不能付债,被捕入狱。这位青年饱尝饥饿的痛苦,最后,他找到一份工作,在一间老鼠肆行的货房中黏贴黑油瓶上的签条。夜里他睡在一间惨淡的顶室中,同两个来自伦敦贫民窟的肮脏顽童住在一起。他对于他的写作的能力缺乏信心,只是在深寂的夜里偷偷地出去,将他的第一篇稿件付邮,以免人家嘲笑他。最后,伟大的一天来了,有一篇被接受了。实际上他没有得到一先令的报酬,但一位编辑称赞了他。他非常兴奋,以致在街上无目的地游荡,泪流满面。你或许也己听说过那个孩子,他的名字叫狄更斯。

    在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坚韧和耐心,教育不能替代,父辈的遗产和众人的垂青也不能替代,而命运则更不能替代。一句话,秉性坚韧,是做人的特征之一。要想获得巨大的事业成就,可以没有其他卓越品质的辅助,但绝不能没有忍耐这种可贵的品德。

    8.自强者懂得时间管理

    针对时间管理,有人问:“时间不是一分一秒地走掉了吗,还怎么管理?”的确,时间是不等人的,没有人能“控制”时间,所谓的时间管理,正确的定义应该是“自我管理”。控制了自己,把时间用在应当用的地方,你就“控制”了时间。

    天下没有什么秘诀或大师可以教会人控制时间,真正需要控制的只有自己。那些口里经常喊“忙”的人,就是失落“心”的人,因为,“忙”字拆开来,就是“心亡”。有心的人,永远不会喊忙,他的生活方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要管理时间,就需要先管理自我,发掘自己浪费时间的毛病,才能对症下药。根据调查研究,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包括拖延、能力低下、缺乏计划、沟通不良、授权不当、犹豫不决、缺乏远见与无法贯彻始终等等。换句话说,大多数浪费时间的毛病都是自找的。

    很多人希望面面俱到,于是拼命把过多的责任加在自己身上,结果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从而产生挫折、丧失信心。专家建议,确立态度,再排定先后顺序,订出远期和近期目标,是时间管理的必要步骤。这个原则,大至拟定人生方向,小至每天、每月、每年的行事日程,都应谨守。譬如,你发觉自己一天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是在上午,就应把最重要的事排在这段时间内处理。一天中精力最差的时段,如果是在下午五六点,那就去做些无关紧要的事。

    有句话说得好:“有效的时间管理,就是一种追求改变和学习的过程。”时间是公平的,不管是谁,一个人一天永远只有24小时,强者可以过得很从容,弱者却会把自己弄得凌乱不堪,“没有时间”绝对不是借口,那是你自己的选择。

    事实上,如果时间运用合理,还可以忙里偷闲。一个人要知进能退,要懂得拒绝,有些事情是不是值得为它去拼命?如果不值得,干脆就放掉,另起炉灶。如果遇到一些一个人处理不了的事,自己没办法解决,就去寻求外援,集思广益,找别人一起分担。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人抱怨“很忙”、“没有时间娱乐”、或者是“已经好几年没有看电影”,这样抱怨的人犯了一个最大的毛病:太强调自己的重要性,认为自己是不可取代的。事实上有很多时候,不是他真的没时间,而是自己放不开。这种人总是口口声声说“等我有时间”、“等我有空”……结果他一辈子都没等到时间,一辈子都没享受到生命。

    如果你时间安排得好,你就可以去听音乐会、看表演、做自己想做的事。时间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对每一件事都尊重,包括对休闲的尊重。心情是可以创造的,时间是可以掌握的,善于安排的人,永远不会喊“忙”,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

    有人通过对百年来活跃于世界实业界的人士进行调查发现,这些人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都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去学习。

    什么是闲暇时间呢?一般地说,闲暇时间就是可以供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业余时间,也有人称之为“八小时之外”。但是,严格地说,真正的闲暇时间应该排除用于家务、饮食等方面的时间,即完全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

    自由,是闲暇时间的一个特点。一般来说工作时间不能自由支配,工作时间的流向是基本确定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限制性,例如在工作时间里,务工的不能从医,从医的也不能务工。然而,闲暇时间却截然不同,它没有强行规定人们的去向,自由度很大,基本上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加以选择。在闲暇时间中,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可以去充分从事能够反映自我个性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

    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喜欢在闲暇时间捕捉蝴蝶和甲虫,他利用闲暇时间积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昆虫标本。成为第一个昆虫分类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对打猎、旅行、搜集生物标本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大学时他就利用闲暇时间广泛采集植物、昆虫和动物标本,后来业余爱好发展成为专长,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在近、现代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奠基性贡献的第一批科学家,有许多都不早以研究自然科学为职业的人。如达·芬奇是弗朗西斯一世的大臣;天体力学和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刻卜勒的正式职业是编辑;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哈维的职业是医生;现代实验磁学的奠基人基尔伯特是御医;创立解析几何的笛卡尔是军官;与牛顿同时发明了微积分的莱布尼兹是外交官……

    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就要确立闲暇时间是一笔宝贵财富的观念。当代著名的法国未来学家贝尔特朗·德·菇维涅里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中,人感到最主要的不是能用于买到一切的钱,也不是商品,而是业余时间——这种时间可给人以知识文化。

    有人算了一笔账,虽然对于正在工作和学习的人来说,在一天里闲暇时间几乎等同于工作时间,但从一生来看,闲暇时间却几乎相当于四倍的工作时间。闲暇时间是有志者实现志向的大好时光,是创业者艰苦创业的良时美辰。另外,在闲暇时间里,人们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了补偿,家庭关系更加和睦,社会交往不断扩大,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在闲暇时间里通过开辟“第二职业”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业余学习和高尚的娱乐,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和提高,人格得到充分的修养和完善。对脑力劳动者来说,闲暇时间有时比冥思苦想更能促进思想上的突破,它能激发人的心理潜力,使大脑皮层在几十年里收藏的各种材料、经验一一沟通,产生新的思想闪光。如果只把“八小时以内”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天,而把闲暇时间只当做这三分之一时间的附属品,怎么能指望享受一天快乐的生活呢?又怎么能指望取得人生的更大成功呢?

    科学地安排闲暇时间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开发式,就是把闲暇时间作为开发自己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时间;二是结合式,闲暇时间与工作时间是相互反馈、相互影响的,结合式实际上就是把闲暇活动作为本职工作的延伸与扩展,专业知识的储备和补充;三是陶冶式,即在闲暇时间里从事多种有益活动,以陶冶性情,增长学识;四是调剂式,即闲暇活动与工作互相调剂,比如脑力劳动者在闲暇时间最好是干些体力活,室内工作者在闲暇时间最好到室外去,工作是逻辑思维的闲暇时间应以形象思维为主。调剂的另一层意思是做到紧松、忙闲、劳逸、张弛相结合。既不是只张不弛、张而忘弛,搞得很紧张,也不要弛而不张、弛而忘张,并力戒一味求闲,闲上加闲,提倡张弛结合,劳逸适度。

    总之,闲暇时间是可贵的,闲暇时间是惊人的。据一所世界体育中心调查发现,一个70岁的西方人,一生的工作时间是16年,睡眠时间是19年,剩下的便是闲暇时间。可见,所谓时间管理,就其本质来说,主要是对闲暇时间的管理。

    9.自强者不是为了薪水工作

    有些人不知道用自己的青春汗水换取资源和机会,却总是在微薄的薪水里算计来、算计去,这种人必然会因小失大,最终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许多商界名人开始工作时,收入也不是很高。但他们从来都没有将眼光局限在目前的收入上,而是一直努力地工作。在他们看来,金钱只是暂时的财富,而能力、经验才是永久的财富,而且这种财富将永远都属于你。

    所以在工作时,要时刻地告诫自己:要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而努力。无论现在的工资收入是多还是少,都要清楚地意识到那只是从工作中获得的很小的一部分。你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接受新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因为你获得的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在你未来的资产中,他们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现在你所积累的货币资产。

    老板可以控制你的薪酬,但他无法阻止你在工作中获得工作的能力,也无法阻止你的这种能力在将来获得丰厚的报酬。当你从一个新手、一个对行业知识缺乏的新员工成长为一个熟练、高效的管理者时,你实际上已经获得了人生的升华。你在将来的职位上或独立创业时,可以充分发挥这些才能,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

    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在为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够做到不为薪水而工作,你就超过了芸芸众生,从而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俾斯麦在德国驻俄国的外交部门工作时,薪水很低,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不努力工作,他的勤奋比薪水更宝贵的东西,他在那里学到了很多外交技巧,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决策能力。这为他后来扩大德国的疆土,进行有效的国内改革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可能看到工资背后能获得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意识到这些从工资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他未来的生活将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在无形中将自己困在装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同样,一个人如果总以高薪酬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那么他是不大可能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也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薪酬固然是工作目的中的一个,但它不是最终目的。也就是说,你获得最多的并不是装在信封里的工资。

    除了工资,工作还给你带来了很多机会。一方面,你有机会从上司和同事身上学习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另一方面,你也有机会锻炼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增强工作能力,使自己成为更有作为的人。

    纽约的一位富商的奋斗史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他初到纽约的时候,只是在商店里替人扫地,薪酬一周只有6美元。后来又找了一份工作,每周是14美元。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一直很勤恳地工作。几年之后,他进了一家纽约的大公司,成了一位商务代表,年薪是3000美元。由于工作努力,业绩显著,在他最初合同尚未到期时,就获得了一份长达10年的高薪酬的新合同,并且进入了该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成为公司合伙人之一,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其实,在他最初工作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就对他说过:“你工作不挣钱而且那么累,每天加班到深夜,这样你能发财吗?”但是这位富商并不那么认为,他觉得任何工作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即使是在店内扫地时,他也在观察老板是怎样和客户打交道的。他总是在不断的观察、学习、总结,如果不工作的时候,他也尝试着和客户交流,了解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有时他也会向老板请教一些经营方面的问题,时间久了,他就积累了许多经商的经验。虽然,当时只有6美元的薪酬,但他却学会了如何经商。这些经商的经验岂是6美元可以买到的?所以他觉得工作的时候要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考虑。不论你从老板那里拿到多少薪酬,你都要知道自己每天从工作中学到了什么。

    所以,工作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你可以在工作中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行政能力、决策能力、社交能力等等,而所有这一切都远远超过了你得到的工资的价值。当你从一个新手、一个无知的员工成长为一个熟练的、高效的员工时,你实际上已经大有收获了。

    我们可以试着比较一下。两个具有相同背景的人,一个热情主动,积极进取,对自己的工作总是精益求精,总是为公司的利益着想;而另一个呢,则喜欢投机取巧,总嫌自己的薪水太低,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试问,如果你是公司的老板,你会雇佣谁,或者说你会给谁更多的发展和晋升的机会呢?

    那些只为了钱而工作的人是最没有追求的人。对于工作的人来说,工资固然是必须的,因为你需要有钱去买面包黄油,需要有钱租房子、交电话费等等。但是,你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应该努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所以不论你的薪酬有多低,不论你的老板多么不器重你,你都要努力认真工作,都要毫不吝惜地投入你的热情和精力。工作上投机取巧也许只是给你的老板带来一点点损失,但是它却往往可以毁掉你的一生。要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自豪,要以主人和胜利者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你应该有这样的决心:能干到最好,就不允许自己干到次好。

    虽然世界上到处都是精明、才华横溢、受过良好教育以及很有天赋的人,但令人吃惊的是,有许多才华过人者却只挣到很低的收入。在美国,只有不到5%的人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人们总认为医生和按摩师一毕业,美元就会滚滚而来,其实他们中许多人在财务上困难重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有一项技能,所以他们挣不到大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部分人需要学习并掌握不止一项技能,只有这样他们的收入才能获得显著增长。为了赚钱,只有一项技能的人只能努力工作。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工作的意义就是‘比破产强一点”。

    然而,不幸的是,这句话确实适用于千百万人,因为学校没有把财商看作是一种智慧,大部分穷人都“按他们的方式活着”,这些方式就是:干活挣钱,支付账单。

    还有另外一种可怕的管理理论这样说:“工人付出最高限度的努力工作以避免被解雇,而雇主提供最低限度的工资以防止工人辞职。”如果你看一看大部分公司的支付额度,你就会明白这一说法确实道出了某种程度的真实。

    所以,我们要经常问自己:我每天忙碌的目的是什么?未来的日子又该怎么过呢?

    想挣更多钱的人对自己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为了金钱和生活安稳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应该去寻找另一份工作,以从中学到另一种技能。如果想学习销售技能的话,最好进入一家拥有连锁营销系统或称为多层次市场的公司。这类公司多半能够提供良好的培训项目,帮助人们克服失败造成的沮丧和恐惧心理,而这种心理往往是导致人们不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不应该终生只在该行业里只学习一种有价值的技能,因为如果被这一行业所抛弃,一生所学的技能对于其他行业便毫无用处。一位拥有10万小时驾驶大型运输机记录的高级飞行员,每年能挣15万美元,可一旦下岗,就很难找到一个收入相当的工作了。

    对于过去的人来说,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被看作是一件“坏事”,而今天人们却认为这是精明之举。既然人们愿意从一家公司跳到另一家公司,而不愿意寻求更深入的专业知识,那为什么不寻求多“学”、进而多“挣”呢?尽管从短期来看,你可能因此挣得较少;但从长期来看,你将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