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幸福还给孩子-请抓住你的影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是红色的吗

    那些把教育仅仅理解成识字计算的家长是不幸的,他们的孩子更加不幸。记得有一位物理学家获了诺贝尔奖,记者问他:在获得成功的路上,谁对您影响最大?他说母亲。记者说:据我了解,您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她怎么会对你产生影响呢?他说:在我小的时候,每天从学校回来,我的母亲都要问我:你今天给老师提了几个问题?

    在我国,母亲会问:你今天考了多少?列全班第几?有人说母亲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我们国家解放以来没出过一位具有世界水准的人文与科学的大师,我认为,除了学校教育之外,与我们的母亲关系很大。

    那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母亲是个有智慧的母亲,她明白探索精神的重要。我们说创造能力包含七个方面,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探索精神--质疑与批判的能力,提出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果提不出问题,发现不了,哪有问题来解决呢?所以,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在所有智慧培养中应该占第一位。

    为什么在我们中间许多人都很虚假,很做作,奴性十足,没有独立人格,没有怀疑与批判精神,这跟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我们的教育把这一块忽略了,没有建立起一个怀疑与批判能力培养的机制。要是没有这种能力,一个人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聪明才智。就像丁肇中说的,作为一个物理学专家,一般人以为技术操作很重要,其实不是,最重要是发现问题,确定一个选题,这最重要。而我们学校里老师不允许孩子怀疑他们,怀疑所有的东西,以至造成孩子对于权威的盲目崇拜甚至恐惧,不敢说真话。

    我认为,只要是人类现成的东西,都可以怀疑。要是不对牛顿产生怀疑,怎么会有爱因斯坦呢?

    有一次上课,当讨论到一个问题时我问:老师说的是不是全是对的?孩子说全是对的。我说假如老师说错了呢?他们说老师不会说错。我说万一错了呢?你们怎么办?可不可以提出批评?有个小女孩举手,说:老师辛辛苦苦教我们,就是错了也不能批评。这是个五六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自主敏感期,她只能考虑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她说老师辛辛苦苦教我们,错了也不能批评,肯定不是自己的想法,是大人教的。

    我说你向窗外看,今天的天空怎么是红颜色的呢?小女孩马上反对:不是。老师,天是蓝的。这就是孩子!她一急,早把信条扔到一边去了。我说我是老师呀,我说了,天是红的,你不能说我错了。她笑起来,小身子扭来扭去。全班的孩子全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这时,一个孩子举手说:天本来就是蓝的,是老师错了,老师错了也要批评。我说哇!你太勇敢了,你指出老师的错误,太了不起了!

    我是让孩子突破“不能批评老师”的防线,从质疑老师开始建立起他们的批判精神,他们就会将这种精神扩展到所有的方面。

    请抓住你的影子

    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首要的问题是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老师的智慧要在这里充分体现。我们来看一堂语文课,这是一次中美之间的教学交流,中国派了一位特级教师去美国,还带着两名学生。那堂课名叫《影子》,中方老师先上,就是那种很严谨的上法,结果美国的孩子根本不听,教室里跑的,桌子底下钻的,又是吵又是闹,只有中国孩子两只手整齐地平叠在桌面上,一声不吭地听着。

    轮到美方老师,先是哇的一声,做了个鬼脸,这一下,跑的不跑了,桌子底下的将脑袋伸出来了。老师说:珍妮,请你找一下自己的影子!这个孩子立刻从桌子下面钻出来,开始寻找。其他的孩子全都被吸引过来了。找来找去找不到,那个孩子只好报告老师。老师说:为什么?孩子们开始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老师说好,去找吧!找到之后,请抓住你们的影子,给我!

    孩子们到了外面,兴奋得不得了,每人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之后开始抓。抓不住,用脚踩。有的相互追逐,你踩我的我踩你的。然后纷纷报告:老师,这个影子我们抓不着!老师说:既然抓不着,那我们回到教室讨论一下,看看这个抓不着的到底是什么。

    回到教室,老师就问:这个影子是什么呢?如果是物质的,为什么抓不住它?如果不是,为什么能够看见?

    课堂上一下静悄悄了,这个问题把孩子镇住了。每个人都想知道答案,这个“想知道”,正是老师需要的机会。在这里,老师提供了一个刺激,把孩子探索的欲望给激活了。

    让孩子自己发现真理

    我认为,知识的输入也应该用探索的方式进行。有人说知识的输入有两类情形,一是通过启发,由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另一种就是由老师直接告诉。但在我的教学中,很少出现直接告诉的情形。就是一个数学公式也可以采取讨论、探索的方式去发现,自己推导,让孩子自己发现真理。

    公式也是由人归纳出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充当什么角色,怎样引导,引导得好,孩子就能自己发现,即使不能全部发现,也能发现其中一部分。退一步讲,即便完全发现不了,但是起码探索了,寻找了,这个探索与寻找的过程我认为比能不能发现结果更加重要。再说,知识的输入本身制造一个很好的教机,那样才能引起探索的兴趣。一个好老师,应该有智慧发现孩子需要什么,知道所给的东西是不是适合孩子。

    比如,“色彩的冷暖对比”的概念,我不直接说“暖色是什么”,“冷色是什么”,我不这样做。

    我在纸上用暖色画一堆火,再用冷色画一堆火,然后问:这两堆火,哪一堆看上去是暖和的?孩子说第一堆是暖和的。我问为什么?他们答不出理由,只说第一堆就是暖和的。我说你们上来摸一摸,试试是不是第一堆发暖、能不能说出正确的名词并不重要,名词本来都是人取的,关键要理解那个内涵。

    第二堆发冷。他们上来摸,摸完了说:老师,两堆的感觉一样,没有一个发暖一个发冷的感觉。我说摸起来感觉一样,但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

    这时候,有孩子举起手来,说:感觉发暖的看起来像太阳的颜色,像着了火,发凉的像水的颜色,所以就冷。我说那么,发暖的颜色应该叫做什么?他们说暖色;我说发冷的呢?他们说冷色。

    我又问:如果想使暖色更暖,你们想想,应该在它的旁边加上什么颜色?他们说再加红。我就在火的周围加红,直到那堆火看不见了,完全混到红色里面了。我说老师按照你们的意思加了红,可是火堆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

    孩子开始在下面议论,有的说不应该加红,应该加蓝,这样才能使红火更红。我就在火的周围加了一片蓝色,结果孩子欢呼起来,因为他们发现加蓝之后那堆火真的更加红了。我说你们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想使一块暖颜色显得更暖,就要用与它相反的颜色衬托?他们说是。我说那么,要想使冷色更冷呢?他们说用暖色衬托。如果我们要给这种现象安一个名词的话,应该称作什么?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没有一个说出“对比”这个词的。

    其实,能不能说出正确的名词并不重要,名词本来都是人取的,关键要理解那个内涵。其实,课上到这个份儿上,“冷暖对比”的概念已经由孩子自己推导出来了,你只要把名称告诉他们就行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