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幸福还给孩子-田园牧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浪子流浪在家中

    探索能力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如何与人合作。在我们中心,有些孩子刚来的时候特别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下了课,手很无聊地插在兜里,溜达来溜达去,他们最爱说的是:“妈妈,他们不跟我玩。”

    所以,我们专门设计了培养孩子这种能力的课程,有的与画画有关,有的无关。与画画有关的,比如,将全班分成两组,用石子摆出风景或者人像,或者在地上铺上大纸,一个孩子躺下,另一个用粉笔把他描下来,然后再画上细节,眼睛呀、鼻子呀、衣服呀、衣服上的花呀。这就需要合作,相互间的配合,要是没有这种能力,他就会找不到伙伴。要么蹲在那儿,要么蹿来蹿去。实在难受得不行了,就来找老师,说别人都不要他。我会反问:你怎么不想想办法呢?我们规定,在这种时候,老师一般不能帮助孩子,让他自己寻找伙伴。

    有时候全班的孩子差不多都一对一对地画起来了,甚至快完成了,还有两三个在那里孤独地游荡,就像浪子流浪在家中,那种感觉特别奇怪。理想的伙伴找不到,只好在他们中间组合。有时候,这几个也合作不来,就很难受,难受就难受,这是一种体验,难受了,下一次就会慎重地对待。要是实在不行,老师会在他们难受得差不多的时候出面帮一帮,这种帮助要限制在一个范围,要适可而止。

    其实,孩子这时会从内心企盼着出现一座桥梁,帮他们渡过难关。但一开始老师绝对不能充当这座桥,一定要等到那个合适的时机,到他们山穷水尽了才能出面。要让孩子充分地体验,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快乐,体验痛苦……这是我们的原则,所有课都这样上。

    贫下中农的感觉

    那些没有合作能力的孩子,在这种课上还算容易,最难的是那些与画画无关、专门为合作能力设计的课了。比如,“建立一个家庭”,相互间组成家庭,有当爸爸的,有当妈妈的,有当孩子的。得自己找,自己组合,分配角色。还要在教室里“抢”到家庭用具,“抢”到沙发就有了“软床”,“抢”到方凳就有了餐桌,方凳“抢”得多了,就可以摞一个小小的房子。这时候呢,老师会在这些家庭旁边开起“菜市”,他们就来采购,买上菜就可以“做饭”、可以“吃”了。

    谁做饭谁洗锅都得商量,分工不好就会吵架。“吃”完“饭”,爸爸要去上班,妈妈也要上班,由谁送孩子上学呢?

    有的是争着送,有的是不愿送,不管哪种情形,都会发生争执。有和平解决的,有不能的。不能解决老师也不能参与。决定好了之后,那个“送”的就会骑上笤帚,孩子“坐”在后面,一路唱着歌儿去上学了。到了学校门口,孩子还要说“妈妈再见”,要她早点来接……上这种课时,“浪子”就更多了,我们事先规定了,凡是组不成家庭的就是“流浪汉”,大家都叫他流浪汉,只能待在一旁看着。当流浪汉是很难受的,看着人家都在忙乎,在采购、在吃饭、在唱歌、在吵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就会受不了,就会找老师,老师便与他讨论为什么成为流浪汉的问题。

    等到差不多了,老师便将流浪汉召到一起,让他们组成家庭。家庭组织好了,却没有过日子的东西,因为早已被别人抢光了。他们露出无奈的眼神,一副贫下中农的感觉。老师动员他们向别人借,借的时候就要拉下脸皮,就要张口。但是别人的东西还不够用呢,哪有多余的借给他们?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去偷,孩子发现了就会大喊抓贼,老师发现了就“教育”他:偷窃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于是他们一脸愁苦的表情,两手空空,一贫如洗……这些他们都要面对,成为经验的一个部分。

    通过这样的“折磨”,到了下一次,或者下下次,他就会发展起与人合作的能力,玩起来了,沉浸在玩的幸福之中,尝到了与人合作的乐趣。而且他发现,与人合作并不是很难,从此不再害怕这样的事情。

    缺乏主动与合作精神的孩子大都很敏感,害怕主动了别人会伤害他,所以只能远远躲着。这种情形大都来自于不当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但是,当他一旦发现别人并不是很坏,能够合作时,就会唤醒他的“合作敏感期”,寻找伙伴、奋力合作的劲头甚至比正常的孩子还要大。

    田园牧歌

    我们还有野外生存课,有军事指导,教孩子们怎么做。带上炊具食物,也是自由组合,还要捡柴做饭。有的孩子合作得特别好,欢声笑语、饭菜飘香,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有的只能站在人家旁边,端着碗,流着口水,眼巴巴地看着人家吃。人家同情你了,舀给你一勺,不同情了一点不给,这样,这个孩子就会沦为“乞丐”。

    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会把他们召集到一起,问:人家饭都做好了,吃得那么香,你们为什么还空着碗呢?有的说,谁谁谁不愿拿出他的吃的,谁谁谁没带炊具。老师便与他们一同讨论,让他们明白“只有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然后教师再带着他们去挨“家”“乞讨”。

    用这种方式,我们注销了许多“乞丐”的“户口”。这里面还有一个,就是心灵承受问题,要是“流浪汉”承受不了自己的境遇,他就会哭,就会闹,但他必须承受,学会坚强。老师这时候不能随意怜悯,会说“你当‘乞丐’不是别人的错”,要给孩子培养起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孩子合作得特别好,欢声笑语、饭菜飘香,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

    阳光灿烂的日子

    有时候,这个课就会失去“控制”,溢出你设定的范围,这时候你必须随机应变,开启一片蓝天。比如,有一次我们上“下海”课,孩子很兴奋,成立“公司”,有独资的,有联合的,还设计了五彩斑斓的广告,名片更是千奇百怪,什么“奥特曼集团董事长”,“蓝精灵公司总经理”。公司代表还要陈述经营方针,老师还要战前动员。

    之后呢,孩子们冲向街头,开始了他们的“经营”,不论行人还是做生意的,都惊呆了,我想他们大概从没见过这么多欢快、自信,甚至有些疯狂的“总裁”集群“冲锋陷阵”的场面了。那个过程精彩得实在难以言说。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像老虎在外像老鼠的“软弱的一代”,由“不敢”一下子变得“勇敢”了,由“不愿参与”变成“主动参与”了。我知道这一步非常关键,有了第一步便会有第二步,成功的人生就是这样开始的。

    正经营着,两个孩子因为意见不合吵起架来,又打了起来。我立刻宣布停课,回到教室,组织法庭。有原告、有被告、有法官、有律师,还有陪审员和听众。开始的时候特好笑,那个“法官”才六岁,说老师,我说什么呀?我的嘴贴着他的耳朵:快说开庭。他怯怯地说了声开庭……旁听席上的家长立即笑出了眼泪。

    笑声从头到尾。双方陈述、法庭辩论、找证人,这中间还扯出友爱呀、互助呀、撒谎呀、暴力呀等问题,当场讨论,“演员”之间,“观众”之间,“演员”与“观众”之间开始激烈地争论。

    最好笑的是,临近结束时,“法官”举起了木棍敲着桌面说:我宣布,将这个“原告”无罪释放!“原告”兴奋地用中指和食指做了个胜利的手势,“耶”的一声,还在地上蹦了两蹦。我哈哈大笑,用手指关节敲着他的头说:释放的应该是“被告”,你蹦个什么呀?

    你看,老师的一次随机应变,给孩子带来了这样丰富的礼物,不光是合作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快乐,是幸福,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与人合作的能力属于“人”中“能力”的部分,这方面内容还很多,比如,勇气、责任、心理承受、独立精神、动手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还有“人”中“心灵”的部分,比如,关爱、良知、情感、宽容、同情心等。这些培养,有的设置专门的课程,有的见缝插针,因为内容实在太多,就不一一说了。大的方面,比如,“人”与“才”的培养也是这样,相互关联着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还是因陀罗网,培养这个的时候那一个、那些“全部”,都会得到培养。就像“打官司”这课,说是培养合作能力,难道其中没有宽容、责任、勇气、自己解决问题的因素?全有,全包含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