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士兵的哨所-远方来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

    日子过得真快啊!我还没有什么大的感受,不知不觉,独自一个人在大漠荒原执勤,转眼可已五个月有余了。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每月的月尾或下月的月头,直升飞机总要飞临哨所一次,运送粮、油、水、蔬菜、燃料等一个月的生活给养,另外,还有报纸和信件传递等。

    当时,在全军,能享受到用直升飞机运送给养和传递信件待遇的,可能也只有像我们这样边远偏僻、驻守在大漠荒原深处远离城镇和道路、执行特殊任务的一些极少数的哨所。

    早上一起床,总部机关就通过无线电台,通知我送给养直升机飞临哨所的具体时间,让我提前做好接机准备。

    我利用出早操的时间,把直升机停机坪认真清扫了一遍。这样,飞行员在空中观察时,停机坪的地标标志会更加醒目和更容易发现。再者,在直升机降落时,螺旋桨转动卷起地上的尘土会减少一些。

    直升飞机按照提前所通知的时间,准点到达哨所。匆匆卸下给哨所的粮油蔬菜等给养和报纸信件,没有作过多的停留,很快就飞走了。当时,在部队中,这些身价不菲、稀少珍贵的“天之骄子”,永远是这样匆忙,一天到晚飞行任务总是排得满当当的,没有一刻清闲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就像救火队一样,匆匆地飞来,又匆匆地飞去。

    送走直升飞机,安放好运来的食品、蔬菜等给养后。我提着装有报纸和信件的邮袋,上到哨所的塔楼。

    我用高清高倍望远镜对“水泥墩子”和整个防区,仔细进行了一遍地毯式的搜索,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情况。我这才安心坐下来,急切地打开邮袋,翻看信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当时通讯欠发达的年月,信件的来往,及时得到亲人们和外界的各种信息,对我们这些只身在外,又驻守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方圆上百公里无人烟的大漠荒原上执行特殊任务的军人来说,那真是太重要了。写信,可以说是当时大多数像我这样的游子,与家人、与亲朋好友们和外界联系唯一的方式和渠道。

    我工作调动,进特种兵训练队,进行了三个月完全与外界隔绝的封闭式训练,后又分派到这方圆上百公里渺无人烟的大漠荒原单独执行任务。仔细算起来,由于工作调动和通讯地址的变更,我已经有半年多时间,没有与家人和亲朋好友们联系了。

    此时此刻,我最焦急盼望的是想看到一个人的来信——我可亲可敬的哥哥。我们虽非亲兄弟,但胜过亲兄弟十倍百倍。

    在我们家乡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跟什么人出什么人,跟着龙王卖火药。”

    我特别相信下面的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你交什么样的朋友,和谁在一起很是重要。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它常常能改变你成长的轨迹,甚至决定你人生事业的成败。你和勤奋的人在一起,就不会懒惰;你和积极向上的人在一起,就不会消沉;你与智者同行,就会不同凡响;你与高人为伍,就能登上巅峰。

    我很幸运,在人生道路上,我遇到了我的哥哥,我人生的良师益友。

    当初,我是被哥哥领上写作之路的。后来,写作不但成了我谋生和立足之本,而且成了我一生的事业。我靠写作“养家糊口”,也靠写作走遍了大半个世界。

    说起来,我和哥哥的相识很是平常。我十四岁那年,初中毕业后,到离我们村十多里外的一个镇上读高中。哥哥是我们班的班长。就这样,我们相识了,而且成为一生的朋友和兄弟。

    记得多少个夜晚,学校的熄灯铃声已经响过,哥哥和我坐在操场上,仰望着头顶布满星星的夜空,谈学习、谈理想、谈人生、谈未来,天上地下,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哥哥热爱读书和写作,每次交谈,他总能给我以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和新的启迪。

    他给我讲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雨果的《悲惨世界》,小仲马的《茶花女》,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等许多在当时不能公开阅读的世界名著。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完成了踏上创作之路最初的启蒙、准备和积累。

    哥哥不但帮助我确立了人生奋斗的目标,还不断地鼓励我、鞭策我。他常对我说:

    “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世界将会围着你转;一个人如果围着世界转,最后世界会无情地抛弃你”;“经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一个人不论干什么都要努力,不努力就不会成功”;“泥泞的路上才会留下足印,成功总是与磨难和坎坷相伴”;“一个人要学会战胜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生活”;“对一个人来说,信心比黄金更珍贵。生活的坎坷、人生的挫折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在心灵上设下陷阱,走不出自己,失去前进的力量和勇气”;“永远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不偷懒,不懈怠,千万不要因取得一点小成绩而自足自满、停滞不前。要永远记住,奋斗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多彩的人生,充实的人生”……

    在高中学习期间,最令我难忘的是,哥哥带领我们几位要好的同学勤工俭学,到盐池拉盐。哥哥说:

    “书本里的知识,只有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和认识深刻,才有力量。”

    盐池拉盐,是一种非常辛苦的活,每天的劳动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以上。一千多斤的盐车,崎岖泥泞的道路,头顶如火的烈日,我们苦干了一个多月,一个人挣到六十多元钱。

    在当时的生产队,一个劳动日值不到一毛钱的年代里,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们不但挣到了下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认识了生活,认识了社会,为今后的人生跋涉,经受了锻炼,积累了经验。

    高中毕业那年,哥哥应征入伍。哥哥真是好样的,因工作出色,成绩特别显著,当兵第三年,直接由战士提升为连队政治指导员;后又被评为“全军优秀基层主官”。更令我们自豪的是,后来哥哥又提升为一位率领千军万马的将军。在他那批任命的二十多名将军中,他是唯一的一位农民的儿子。

    在哥哥入伍的第二年,我也走进了军营。哥哥在繁忙的工作之中,经常给我写信,对我的学习、工作、写作和成长,不断地给予关心和指导帮助。

    二

    由于工作调动、通讯地址的变更和特种兵训练队纪律的要求,我与哥哥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断了联系。这次,我一下子收到他的三封来信。

    我按照哥哥写信的日期依次排好,仔细阅读。

    在这抬头能望见雪山,方圆上百公里渺无人烟的大漠荒原上,读着远方亲人们的来信,当时对我来说,那真是一种难得的心灵抚慰和莫大的精神享受。

    哥哥的第一封信——

    亲爱的弟弟:

    近好!

    今天给你去信,我主要想和你谈谈关于写作与读书的关系问题。

    首先,你要在思想上要弄清楚,不仅仅是写作的人才读书,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孜孜不倦地认真读书。

    再者,读书能给人带来什么?我简单地理解是:读书能把昨天的历史与今天的现实相接,站在今天向明天展望;读书能使人学到新的知识,新的生活经验,扩大人生的视野。好的书读后,能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思想感悟,使人聪明起来,丰富起来,变得高尚、勇敢和自信起来。

    “书到今生读已迟。”千百年来,当年袁枚对黄庭坚说的这句话,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发奋学习;同时也误导了一些懒惰、不求上进和厌倦读书人,成了他们的借口和挡箭牌。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时候读书都应该说不为迟。

    读书,涉猎的范围千万不要狭窄,不可偏颇。不要认为搞创作的人,就只读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应该人文、历史、社科类等书都要认真去读,尽量做到广泛。

    读书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得和感悟,要尽力把书中的世界,与眼前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读。通过阅读,把眼前真实的现实社会与书中虚幻的世界,进行紧密的缝合和联系。然后,带着从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从中体会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思考对现实社会和世界的看法。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文学观和世界观。

    当然,真实的世界是起伏崎岖、千变万化的。书中所描写的世界,在一些地方与现实社会也许脱节、并不重合,更不像我们过去在学校的课本里所读到的、坐在安静舒适的教室里所想象的那么美好——到处鲜花盛开、莺歌燕舞。真正的社会现实生活里,常常是暗流涌动,礁石遍布,充满风浪。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通过读书,增长了知识和见识,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获得了战胜生活、搏击风浪的力量,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在这盏明灯的照耀下,你可以在风雨迷蒙、崎岖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少遭遇些坎坷、少走些弯路,少些迷蒙,多些清醒,使短暂的人生,过得更充实和更有意义。

    一些文学大家常常教诲刚踏上写作之路的新人说:阅读成就作家。

    由此可见,读书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的重要性。

    弟弟,你在上次给我的来信中谈到,一段时期以来,你在创作上很是困惑和苦恼,老感觉自己原地踏步,在一个水平线上徘徊不前,没有大的突破。

    你所说的这种现象,就是喜欢写东西的人常说的“写作瓶颈期”。

    当时,我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回答你。现在,我终于找到了比较好的答案和方法,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前不久,一位部队的老作家到我们连队体验生活。我向他请教,在写作中遇到徘徊不前的“瓶颈”期,用什么办法来克服?如何走出去?

    他对我说,不论写作老手或新手,都经常会遇到写作徘徊不前的瓶颈期。就连像他这样闻名全军、著作等身的著名作家,同样也经常遇到写作瓶颈的困惑。

    他告诉我,他突破写作瓶颈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的阅读,海量的阅读。当然,不能放弃练笔,阅读和练笔要结合起来。他说,海量的阅读加上不停地练笔,可以很快激发出新的写作灵感和欲望,促使你快速走出写作的瓶颈。

    学会读书。在阅读中,不但要关注作家作品的艺术结构、语言运用,而且还应关注作家是如何熟悉生活,感悟生活,在作品中是如何反映生活的。如果把感悟生活的能力,融化到自己的作品中,提高到感受生命的程度,那创作就会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的作品,也一定会赢得读者的喜爱。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学习大家,阅读经典名著,善于在别人的故事里,发现其他人发现不了的灵感。如果能透过书中的文字,扎进作品所描写的生活深处,读出藏在书后作者的灵魂,那就真正是读进去了。

    弟弟,请一定记住,读书和写作,是一辆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喧嚣和噪杂、有多少纷扰和诱惑,只要条件允许,有闲暇的时间,就一刻都不能忘记读书。读书能使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优秀的作品,在给人以知识、慰藉人心灵的同时,还能给予写作人以创作方法和灵感,熟能生巧,使其在写作这片茫茫的原野上,走得更远,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好了,已是夜里零点了。就此搁笔,让我们共勉!

    兄

    X年X月X日

    三

    哥哥的第二封信——

    亲爱的弟弟:

    想念!前次写给你关于写作与读书关系的去信,想你已经收到了吧。没有等到你的回信,我就急不可耐地又给你写这封信。

    现在已是夜里十点多了,我们刚刚开完连务会,现在有点空闲的时间,坐下来给你写信。

    最近,我偶然看了一本名叫《金蔷薇》的散文集。这是一本专门探讨文学创作和关于作家劳动的札记,内容富于魅力,其文体之妙、语言之美,在有限的篇幅中容量如此之大,为文坛少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书为内部发行。作者是苏联著名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现在,我就把这本书介绍给你。

    《金蔷薇》一书的开篇《珍贵的尘土》,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染力和荡涤人的心灵的艺术佳作。它描述一位出身卑微,相貌丑陋,饱尝生活艰辛名叫沙梅的清洁工,用自己生命的全部热情,费尽千辛万苦,从收集金银匠作坊的尘土中,筛选积攒细小的金屑,最后终于打造成一朵象征着爱与幸福之光金蔷薇的过程。

    由此,细细想来,我们的文学创作过程,不正是一个不断追求美的过程吗!帕乌斯托夫斯基通过这样一个美丽而感伤的故事,表现文学创作过程的不易和艰难。那些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多年或数十年、甚至毕生,如同沙里淘金一般,从成千上万吨生活的尘土中,千筛万滤、一点一点收集寻觅来素材,最后打造成自己的“金蔷薇”——诗歌、散文、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

    这个“金蔷薇”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是复杂的,同时也是丰富的,世界上的事物更是形形色色和多种多样的。一个人要想在文学创作上,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就一定要锻炼和学会感悟生活、感受事物的方式方法。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创作的灵感,就如同一颗生活的石子,投进一个智识贫瘠者心境的池塘,可能只仅仅会听到一声“叮咚”,有时甚至连这一声叮咚都难以听到,更不会激起什么大的涟漪。但如果投进一个智识富有者心境的池塘,可能就会掀起一场电闪雷鸣强烈风暴、甚至会引起“火山爆发”。

    然而,透过这朵用淡淡的馨香,陶醉了所有人的“金蔷薇”,我们应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已不仅仅在向读者叙述关于艺术创作的感想,也不仅仅是停留在一种创作的启发上,更重要的是她代表了一种“诗意的眼光、一种思想的储备、一种真性情、和一种人格的境界”。

    也就是说,一个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真正作家,一定要有真性情。所谓真性情,就是指人们对待世界的一种态度,率性、自然、真挚、诚恳而不伪装和矫饰。

    金蔷薇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一个作家,一定要有爱心。作家不但是社会的良心,社会道德的捍卫者,一些不公平等丑恶现象的批判者,还应该是爱和美的传播者。作家应向这个世界发出正直的声音,那就是爱。这种爱,是一种真诚、伟大、不求回报的爱。只要作家心里多有点爱,作品就会要多些正能量。这样,就会促使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丽,世界就会更和谐。

    在《金蔷薇》的《摩崖石刻》一文中,帕乌斯托夫斯基这样说:“作家的写作不是一种墨守成规的手艺,也不是一种行当。作家的写作是一种使命。”他所说的这种使命感,来自于作家心灵的召唤,是作家灵魂深处生长起来的雷击不毁、风折不断,由作家的人格、良心、社会责任等特殊材料,铸就的精神之树。

    一位真正的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作家,应该毫不保留地去拥抱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地反映生活,不能像一朵不结果的荒花那样,在世上庸庸碌碌度过一生,要把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慷慨地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奉献给读者。正如先哲们所说的那样:“一个作家,只有当他确信自己的良心,同社会和大多人的良心一致的时候,他才会充分感到快乐。”

    帕乌斯托夫斯基说:“作家一分一秒都不应屈服于苦难,不应在困难面前退却,更不能经历苦难和困难打击后一蹶不振。”作家需要艰苦的磨炼和苦难的洗礼,但是必须具备抵抗苦难与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决心,不能“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作家要时刻关心社会是怎样发展的,人民是怎样生活的,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和劳动人民的冷暖。只有那些与国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家,才会写出令人惊叹、令读者喜爱的伟大作品来。

    弟弟,一定切记:对一个作家来说,深入生活绝不是伪命题。一个作家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底蕴做支撑,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是很难长久走下去的。

    有人也许会说,在生活中,也有个别作家,凭借捕风捉影和自己的小聪明,写成一两篇文章,甚至一本书。但那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昙花一现,很难有持久的生命力。

    有作为、有出息的作家,一定要想方设法地深入到生活的深处,全身心底去观察、去感悟,去尽力地充实自己。

    弟弟,一定切记,凡是感人、读者喜欢的作品,都是来自于生活。是作者在生活的河流中长期打拼,含辛茹苦捕捞上来的,经过千思百虑分析思考之后的心血结晶。却不是茶余饭后,几个人聚在一起,品着茗茶,东拉西扯侃大山或插科打诨闲聊的记录。

    努力吧,弟弟!去寻找和打造自己的“金蔷薇”!

    顺祝工作学习愉快!

    兄

    X年X月X日

    四

    哥哥的来信之三——

    亲爱的弟弟:

    近好!

    这次去信,我想和你交换近期一段时间的读书笔记。这其中有名家谈创作,也有我自己的写作实践体会和思考。

    希望能对你的创作有所启示,有所帮助。

    人们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科学的发展,没有今天的生活。想象力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定理、原子裂变,发明了电、电灯、电话、无线电、火车、汽车、飞机、火箭、人造卫星等。试想,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我们的生活将是一潭死水,我们的社会将会毫无生机,生产力可能仍停留在茹毛饮血阶段。

    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文学创作。我们也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作,至少,难以写出感人的好作品。

    在创作上,要想有所进步、有所造就,一定要积极培养自己创作的想象力。什么是创作想象力?一些有创作实践的作家把其比喻为:它可以是维纳斯的断臂之谜,可以是陶渊明的不为外人所知道桃花源仙境,可以是深山藏古寺里那一个年青和尚挥舞着杏花挑水上山的矫健身影,可以是列维坦画笔下俄罗斯千姿百态金色的秋天,可以是踏花归来围绕着马蹄翻飞蝴蝶的意蕴,可以是浮士德眼花缭乱、充满奇思异想的梦境,可以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曲曲折折、恩恩怨怨、缠缠绵绵、扯不断、理还乱的情思……

    关于文学创作的想象力,黑格尔将其称之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高尔基将其称之为“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最重要的手法之一”;帕乌斯托夫斯基将文学创作的想象力称之为“生命力的发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学家刘勰将其称之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关键的一点是,要让想象力,回到并扎根于现实的土地上。这样,真实和逻辑的力量,会让作品变得更加厚实起来,深刻起来,可读而感人起来。

    一位作家说了这样一段深刻的话:你在写一个人的故事时,这个人的命运发展与社会发展在某一个点上发生了交叉,个人的命运和社会与时代的命运在某一点契合交集了。你把这一点写出来,那么你虽然写的是个人的故事,而你也就写出了社会的时代的故事。这就像一朵花,这花是你种的,种在路边。可以说这花是属于你个人的,但它又超乎了你个人。因为你能闻到这花的芳香的同时,每一个路过的人,也都闻到了这朵花的芳香,弟弟,一定记着,文学是人学。只有那些悟出人性真谛的人,才可能写出具有普世意义的作品。凡是好的文学作品,一定关注人的命运,闪烁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芒。在写作中,要一以贯之地把对人的命运的关心和思考,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然后,用细腻、凝重、饱蘸感情的文字,向读者叙述你的人物和故事。一定要贴着人去写。既要写整个“森林”,又要写单棵“树木”,写他们各自单个独立的命运,但不能罗列。而要善于发现和表现人与人彼此之间命运的逻辑关系,注重写人与人之间命运的相互交集和相互影响。

    文学创作的魅力之一,就是作者能将千年之前或万里之外,一个从未谋面人的生命经验,毫不费力地写进自己的作品,注入我们今人的生活,让我们同其一起体会生命中不灭的感动。

    小说创作的奥秘之一,就是能把自己的故事讲述成别人的故事,能把别人的故事讲述成自己的故事。作者要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世界向艺术世界实行超越;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转化为作品中一个个多姿多彩的人物性格、情感和行动。

    一定要写出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好的文学作品,重视语言,讲究结构。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人读后,能感到作品的文字力透纸背,自己的人生实践与生活经验,与作品中所叙述的人与故事相嫁接相融合,自己的脉搏与作品所描写的故事、主人公和主题一起律动。要真正能听得见,自己的心跳以及热血和激素,在血管里“滋滋”流动的作响声。

    有句老话说:“重要的不是故事里讲述的年代,重要的是讲述故事的年代。”文学是人学,同时也是美学;常常不在于你写什么,而主要看你怎么去写、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其实是作者的世界观问题。河流永远高不过源头。有什么样世界观的作者,就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你的世界观与别人真正区别开了,你写出的作品,必然也就会独特的存在。

    文化的真正载体,表面上看是书本,而实际在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历史同样也是如此,不是活在僵死的书本中,而是活在每一个有灵魂的个体生命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样,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窥一斑而知全豹。社会由一个个个体的人所组成,历史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细节组成。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是一个关于个人的故事,更是关于时代的故事。

    在文学创作上,既要符合艺术规律,也一定要尽力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自古至今,流传下来感人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创作艺术上都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一个在文学创作上,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人,是永远走不出自己的风姿,永远形不成自己独立的艺术个性,永远走不出前人巨大的阴影。要想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必须尽早甩开所崇拜者那只无形的手和罩着自己的影子。

    文学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的真实。要敢于突破生活本真的真实,作品中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情”上狠下功夫,博采众长,最后才能取得成功。文学作品虽然允许虚构,但却不能违背作者自己和大多数人内心的真实。在作品中,一定要讲真话,不讲假话,这应该是作者道德和文学创作最起码的底线。

    伟大的文学家首先必定是伟大的哲学家。是的,我们关心的不是大漠荒原,关心的是在大漠荒原里居住和进出的人们;我们关心的不是雪峰冰川,关心的是雪峰冰川,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一个真正有作为的作家,要具有高尚的人道主义与悲悯的情怀,善于从生活的混沌之中,提炼出人类精神的本真精髓——不灭的人性。这样的作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作家;这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伟大的作品。

    写作,在某些程度上来说是自我的、小众的,是作家自己对个人情感和心灵感应的一种排遣、一种宣泄。但作家的作品公开发表,在社会上流传,却是大众的。一个有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作家。无论在任何时候,心里都应该想着读者,装着读者,为读者而写作。没有读者的作家,是可怜的,作家和作品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的作家,总是抱怨说,自己的作品得不到读者的认可,自己没有读者。严格来说,是我们的作家自己首先抛弃了读者,而后读者抛弃了作家,抛弃了文学。

    文学的“内核”,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对生活的态度。写好自己的故事,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老关注时代的宏大命题,而是要多留心个人的记忆、个人的情感以及个人对生活和外界事物的感受。一个宏大的时代,都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的故事,就是时代的故事。

    好的文学作品,大都是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悟。应该说每个作家的作品,都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在写作过程中,要深挖自己心灵深处的东西。每人心中都有一座昆仑山,但每个人心中的昆仑山又都不一样,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座昆仑山。

    “大历史的巨变,小人物的成长”——这句话说透了许多无法言谈的问题,我们构思一个小说,就应该这样去规划自己的作品。

    要紧紧以人物的命运来写人,而不是以情节设置和按照生活自然逻辑来写“小说”。立足自己经历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人物,构筑真实、写实的“文学视阈”。视阈能产生视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

    说一千道一万,不管写什么样的小说,最根本的是要写出人的命运、人的性格,就是这一个,而不是哪一个。如果小说里没有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那么,这部小说就是不成功的。不管写什么,只要写出了在文化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典型人物,这部小说就是成功的。

    要重视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世界丰富复杂,人生广阔无边,人性纷繁多彩。千言万语说到底,支撑巍峨的文学大厦挺立不倒的,是作品中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细节。没有细节,一切努力都是徒劳,都等于零。在一部文学作品写作中要尽力做到,别人熟悉的东西要少说,别人不清楚的东西要多讲。热爱写作的人都知道,在一部作品中,其它的东西都可虚构,唯独细节是一点假水都掺不得的。要做到细节足够的真实。有了真实的细节,写作才会有质感、有触感,才能赢得读者,取得成功……

    读到这儿,我的心深深地被哥哥信的内容所吸引、所打动。我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形容自己此时此刻激动的心情。我觉得自己仿佛从万丈深潭里刚刚浮上水面一阵轻松,仿佛自己从长长的没有光亮的隧道里突然走了出来,沐浴在朗日清风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心旷神怡。

    我感到寂寞和苍凉渐渐褪去了,一条金灿灿的大道斜穿过大漠荒原,伸向远方,道路两旁绿树鲜花,风景美不胜收。

    此刻,我仿佛听到,远方传来一声深情的呐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的心,沿着眼前幻影出的这条大道,循着那声远方的呐喊,大步流星地向前奔去,去寻找和追赶属于我的缪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