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少一些羡慕忌妒恨,不慕虚荣心境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少一些羡慕忌妒恨,不慕虚荣心境宽

    欲望是一头难以驾驭的猛兽,它常常使我们难以把握人生的舍与得,于是便产生了太多的悲剧。要想使生命之舟不至于中途搁浅,就必须轻载。唯有宁静的心灵,才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忌妒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势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忌妒、乞求和羡慕都是一相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负荷。

    虚荣心淡一些,让生活更加安宁

    现在的人,很多时候都会被世上的名利、金钱、物质所迷惑,心中只想将喜欢的统统收归己有,而不舍得放下任何东西。于是,心中就会充满矛盾、忧愁与不安,心灵上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以至于活得很累。

    在高速度、快节奏、多关联的现代社会中,万千信息奔来眼底,瞬息万变的事物需要及时处理,人们失去了往日的悠闲,精神上高度紧张。快节奏生活可能训练出人们快速机敏、准确反应的应变力,却往往会使众人失去哲人式的恬静深思的大脑。在嘈杂忙乱中生活的现代人大多是“失静”之人。人生如萍,宛若不系之舟,在激流簇拥下,最难自持。崇尚简单生活的梭罗,是持有自家生命宝券的真正富有者,能够最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命。

    《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为了要写一本书,而去森林中度过两年的隐士生活。他自己以种豆和玉米为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专心致志,去体验林间湖上的景色和心灵所产生的共鸣。他从中发现许多道理,从而顺利地完成了这本名著。

    梭罗认为:“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我最大的本领是需要极少,”他悠然地说:“我爱给我的生命留有更多的余地。”生命在他手中支配得游刃有余。与此相反,一些拥有大量金钱的富翁,却被自己的黄金“焊”在某个高位上动弹不得。梭罗不无怜悯地说:“我心目中还有一种人,这种人看来阔绰,实际上却是所有阶层中贫穷得最可怕的。他们固然已积蓄了一些闲钱,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摆脱它,因此他们给自己铸造了一副金银的镣铐。”位高自囚,富极如贫,事物常常是这样两极相通的。

    在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这里,人们也许可以用那种“身外之物”的观念去回答这一挑战。但应当承认,真正看破红尘的人毕竟是少数,功利、名誉对于任何一个平常人来说,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某种诱惑力,何况是现代社会中的人,谁能没有一点自我实现的雄心呢?真正的聪明者不会让自己的虚荣心过度膨胀,他们会一边享受着名利,一边又不为名利所困扰和羁绊。

    繁忙紧张的生活容易使人心境失衡,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宁静的心灵面对无穷无尽的虚荣,就会感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动。唯有宁静的心灵,才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忌妒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势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忌妒、乞求和羡慕都是一相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负荷。

    当王乐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记得邻居家的院子里曾栽着一棵无花果。有一年春天,王乐奇怪地问母亲:“无花果真的不开花吗?”母亲笑着说:“它们的花是开在果里面的。”从那时候起,这个王乐就开始暗暗地钦佩那些“开在果里的花”,并逐渐悟出来,“开在果里的花”其实也是一个精妙的做人之道。

    安于寂寞,少一些炫耀与华丽,多一些谦逊和努力;坚持用自己的生命方式诠释生活的价值,那么,我们的人生终会有甜美而丰硕的收获。

    忌妒心是世界上最强的毒药

    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周围的人们都生活得非常好,而为什么自己的生活却总是一团糟;周围的人们拥有那么多好东西,而自己却永远都是两手空空?

    是的,当你发现别人拥有你所没有的东西的时候,你忌妒了,你痛苦了,不仅因为自己的没有,更因为别人的拥有。

    一位智者去拜访自己的朋友,这位朋友拥有一栋非常豪华的别墅,足以让周围的人们羡慕不已。照理说,他的生活如此富裕,应该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才对,可是智者却意外地发现,朋友看起来似乎总是闷闷不乐。

    于是他便关心地问:“我的朋友,你遇到什么事情了,为什么总是闷闷不乐呢?”

    朋友说:“难道你没有注意到对面那座刚盖起来的新房子吗?”智者向窗外看去,果然看到了一栋巨大的花园式别墅。

    朋友说:“自从对面盖了这栋豪宅后,我就失去了所有的快乐,你根本没有办法想象我的心情有多么难过。每一天,从清晨起床到夜晚入睡,我总是会看见那栋房子,甚至就连做梦都会梦到它!我原本幸福安定的生活,全都被它搅得一团糟。”

    智者说:“这就奇怪了,你还是住在跟以前一样的房子里,过着像以前一样的生活啊!从前的你是那么的快乐,现在怎么反而痛苦起来了呢?而且我最不明白的一点是,你的快乐和痛苦,和你的邻居有什么关系呢?”

    朋友问他:“你没看见他的房子比我的更大更豪华吗?我就是因为这一点才难过的。”

    智者摇摇头说:“也许你的邻居也曾经因为你的大房子而忍受折磨,他把房子盖得比你的豪华,说不定是想让你受到同样的折磨呢!”

    听到智者这样说,朋友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就在这个时候,对门的邻居走进朋友的家,邀请智者和朋友到他的新家做客,并与他共进晚餐。

    智者刚想要答应下来,朋友却拒绝说:“不好意思哦,我今天实在是很忙,等一下还有一个重要约会,恐怕没办法去你那里了呢!改天吧,改天好不好?”邻居听到他这样说,只好失望地回到自己的家。

    智者不解地问:“你晚上根本就没有约会啊,为什么要说谎呢?”

    朋友说:“我晚上本来没有约会,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会非常忙碌。总之,在我的房子还没比他的房子豪华前,我是不会踏进他的家门的。放心好了,我很快就会盖好一栋更大的房子,到时候我就会走进他家,请他来和我共进晚餐。”

    有这样一句话,点出了现实生活中许多烦恼的根源:“如果你单纯地希望自己获得幸福,你的愿望很容易得到实现,但如果你希望自己比别人更幸福,你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妻子特别喜欢跟别人作比较,有一天,她对自己的丈夫说:“无论在什么方面,我们都绝对不能输给别人,尤其不能输给自己身边的人,比如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兄弟姐妹。只要是他们有的东西,我们就一定也要有,即使是他们没有的东西,我们也要想办法弄到。”

    丈夫说:“你这又是何苦呢?难道你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还不够好吗?”

    妻子反驳说:“这哪里算得上好?你就是太容易满足了,才会到了现在还什么都没有。你看看你的同事小林,人家比你年轻,却跟你做到了同样的职位,他们家有的东西,我们都一定要有。你知不知道他们家最近又添置了什么东西?”

    “我知道,他最近买了一套全新的家具,花了一万多。”

    “我们家的家具已经用了十多年了,也是时候该换一套新的了,你说是不是?”妻子提出了第一个要求。

    丈夫略显无奈地说:“那好吧,既然你喜欢,我们就买一套好了。可他不只是买了家具而已,他还买了一辆车。”

    “那你也应该马上去买一辆才对啊!”妻子说,“我一直觉得,成功的男人就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车子,开着自己的车子去参加各种宴会活动,多有面子啊!”

    丈夫小声嘀咕:“可是我又不怎么会开车,当然了,我可以去学,学好了我再去买,这样可以吗?”

    “那好吧,说说看,他们家最近还添了些什么?”妻子依然在继续追问。

    没想到,丈夫却开始吞吞吐吐起来,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说话啊,”妻子明显有些不耐烦了,“你什么都不说,我怎么知道他们家最近又添了些什么啊?”

    “好吧,我可以告诉你,但是你千万别生气,小林他最近刚换了一个年轻漂亮的老婆。”

    “这有什么好生气的?那你也换一个不就好了吗?”说完这句话,妻子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

    盲目攀比并不等于竞争和进取,而只会让自己丧失对未来的勇气和决心。忌妒心是世界上最强的毒药,如果有一件事情是别人可以做到而自己却无法做到的,我们往往会感觉到倍加的伤心。

    无谓的攀比,根本起不到什么好的作用,而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聪明如你,既然知道跟别人攀比会令人伤心,为什么还要去比较,跟自己过不去呢?不如放松自己的心情,尽情地享受现有的美好生活,让自己的心境宽广起来。

    戒掉贪婪,一切皆是浮云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间蜂蜜工厂的仓库地面洒了很多蜂蜜,吸引了无数的苍蝇飞来吃,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了。不久,贪吃的苍蝇都被蜂蜜牢牢地粘住而飞不动,当它们快溺死时,流下了悔过的眼泪:“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一时的快乐却赔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真正明白做人之道者,皆知足常乐者。大家知道,知足便不作非分之想,知足便不好高骛远,知足便安若止水、气静心平,知足便不贪婪不奢求不豪夺巧取。知足者温饱不虑便是幸事,知足者无病无灾便是福泽。所谓养性修身,参禅悟道,用于当下,无非就是个散淡随缘,乐天知命。“知份心自足,委顺常自安”,这个中的玄机,就靠自己去参悟了。

    其实,我们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便为我们唱响了壮丽人生的歌。从此,便有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门槛,等待着我们去跨越;从此,便有一个又一个寻常的日子,等待着我们以生命的花朵去点染去簇拥;从此,我们将不再回头,将别无选择,风雨兼程地走上人生漫长的旅途;从此,无论是含笑抑或含泪的每一天,都将镌刻下我们深深浅浅的人生轨迹。

    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希望自己在人世间的存在是独特的,是无可替代、无可重复的。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呢?

    人到中年,匆忙回首,方惊觉青春岁月已成明日黄花。细细密密的皱纹已在不知不觉间,悄然爬上不再年轻的额头。人生已成定局,自少年时代便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却依旧十分遥远,依旧高不可攀。那种渴望轰轰烈烈、寻求宏大久远的心境,早已被一些凡俗而实际的生活琐事所替代。散淡的岁月中,行进着的是自己散淡的人生。一切都讲究个随缘,被别人接纳是幸福,被别人排拒是无奈。那么,不妨衡量一下自己。

    有的人不愿低三下四,折腰摧眉,自然也就做不得事;有的人能力有限,自然也就成不了真正的大商人。成不了,为什么不放弃呢?强求那些自己不能接受的东西或力所不能及的成就,是不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呢?

    当然,人生也有飞扬的时候,但那毕竟只是人生旅途中短暂的辉煌。更多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是永远的平和与安稳,乃至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无论我们自己愿意还是不愿意,生活一样在以一种最凡俗的面目介入我们的生命,介入我们的世界。我们也许活得并不崇高,更缺乏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你不妨随时告诫自己:我只是个平常人,只是个跻身于茫茫人海之中的平常人。正因为平常,所以我们学会了宽以待人,也宽以待己;善待生活,善待一切美好的东西。

    生活毕竟是平常甚或是琐碎的,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有时候倒觉得生活很像是一篇篇朴素的随笔。圣贤也好,凡夫俗子也好,一样免不了要面对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困扰。尤其是对你我这种小人物而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讲究实际,立足现实,不亢不卑,随遇而安,对我们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福分一种境界,一种坦然人世、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呢?

    自作聪明者常不知足,贪心剧烈,结果把自己逼上死路。知足自乐,这是在咀嚼了人生况味之后才悟到的真理。

    《孟子·离娄》中曾提到“禹稷、颜回同道”的观点,说:“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孔子所称为“贤”的两种人中,包含了他的两大理想:立功与立德。立功就是推行仁道,造福天下,实现大同世界;立德则是建立一种乐天知足的强大精神境界,富贵贫贱始终如一。人生的一切欲望,归纳起来是两种:精神欲望和物质欲望,为了满足这两种欲望,相应地就产生了两大追求: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

    庸人常会把物质欲望当做人生的全部,所以没有多少精神追求。君子、贤人精神的欲望特别强烈,但是也不能没有物质欲望,所以他们得承受着两种欲望,他们比庸人多承受一份人生痛苦,只是他们最终能让精神欲望居于主导地位,达到一种具有伟大包涵力的心理和谐,即“安贫乐道”。

    “雄文祖韩子,俭德饰陶公”中的陶潜就有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是一种“安贫乐道”的体现。

    陶潜字渊明,年轻时就有高尚的志趣。他性情恬静不爱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爱好读书,对字句有很深的研究,每当有心得体会,就会高兴得忘记吃饭。陶渊明喜好喝酒,可是家境贫寒经常没有酒钱,亲戚朋友知道他的情形,有时准备了酒给他,他去后总是尽情地喝,希望高高兴兴地喝醉,醉了就退席,一点儿也不在意礼节。家中空有四壁,不能遮风避雨,身上粗布短衣,破烂不堪,家中经常缺吃少喝,他却安然自得,常写些文章自寻乐趣,以展示自己的志向,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

    陶渊明第一次入仕,当了一个州的祭酒,可是他受不了官场的束缚,没几天,就自动离职回家了。州里招募他做主簿他也不去。他只是亲自耕种供给自家生活。

    第二次,他做了彭泽县令。郡守派督邮到彭泽县来,县中小吏告诉他应当整冠束带,衣帽整齐地去拜见。陶渊明长叹一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薪俸弯腰拜迎乡里小儿。”当即他解下印绶离职而去。

    贪财贪名是争名夺利的根源,陶渊明淡泊名利,法度自然的心性,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度早已传为佳话,虽有人生的无奈和悲哀,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情趣却是自然惬意的。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天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而来,此心不可免,但是要去贫贱、求富贵,必须以是否符合“义”为前提,“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能嗜欲太过,乃至不顾一切,甚至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谋求富贵。

    “富贵”对于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就是给他金银还会怨恨没有得到珠宝,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这种人虽然身居豪富权贵之位却等于自愿沦为乞丐;一个自知满足的人,即使吃粗食野菜也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甜,穿粗衣棉袍也比穿狐袍貂裘还要温暖,这种人虽然身为平民,实际上比王公更快乐。

    万物相生相克,没有最强和最弱

    处于复杂的经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产生比较。谁更有能力,谁更富有,谁更有权势,谁更走运等。比较是一种全面认识自我的方法,通过与他人比较,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的缺点和长处,从而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但是,比较得多了,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变成攀比。

    所谓攀比心理,是刻意将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攀比之心,人皆有之。科内尔大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说:“你是愿意自己挣11万美元,其他人挣20万美元,还是愿意自己挣10万美元,而别人只挣8.5万美元呢?”大部分的美国人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过分攀比会使虚荣心不断膨胀,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攀比心理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会导致自卑、失落、生气、忌妒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魔镜啊魔镜,谁是这世上最美丽的女子?”白雪公主的故事里,恶毒的王后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个问题。“既生瑜,何生亮”,喜欢攀比的人多半要发出这样的感慨,攀比不是罪过,但攀比心太强,必定烦恼丛生。

    在一个丛林中住着一只忧愁的小老鼠,整日闷闷不乐,它自感形象不佳,本领又小,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看人家猫多神气啊。苦恼的小老鼠来到了山神的面前,再三哀求山神给予帮助,把它变成一只猫。山神终于被缠不过,答应了它的要求。于是小老鼠变成了一只神气的猫。没高兴几天,又有了新的问题,原来猫怕狗。它又去求山神,把它变成一只狗。可谁料,狗怕狼,于是它又跑去请求变成狼……

    如此这般一路请求一路变化,小老鼠终于变成森林之王——大象。它昂首挺胸,在丛林中散步巡视,威风凛凛,动物们见了它都点头哈腰,恭恭敬敬,它心中别提有多高兴。可是没过多久,它又有了新的发现:大象最怕的竟然是老鼠。这时它眼中最伟大的形象又变成了老鼠,于是它又去哀求山神……

    在这个世界上,万物相生相克,哪里有最强和最弱之分?一味地把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去比较,只会打击自己的信心。把这些比较都放下,安安心心地做自己,身为老鼠,就做一只快快乐乐的老鼠,不也很好吗?就像我们身为普通人,就做好一个普通人应该做好的事情,享受平静安详的生活。如果你像那只小老鼠一样,比较来比较去,到头来会发现,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和快乐,别人的生活未必比自己幸福。

    放下攀比的心,不要做无谓的比较,你所追求的财富和骄傲或许正是危险,而那些平素令你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东西才会让你真正安全。

    从前有两头骡子,主人要它们分别驮着粮食和财宝,驮着财宝的骡子因为感到自己驮的东西价值不菲,所以昂首阔步,把系在脖子上的铃铛摇得悦耳动听。它的同伴则不声不响地跟在它后面,突然一伙强盗从隐蔽处窜了出来,扑向骡队。强盗跟主人扭打时,为了得到财宝,用刀刺伤了驮财宝的骡子,贪婪的强盗把财宝洗劫一空,对粮食则不加理会,驮粮食的骡子也就安然无恙。此时,受了伤的骡子完全没有了刚才的神气,边叹倒霉边对同伴说道:“还是你的运气好啊,虽然不神气,但总不至于挨刀子。”

    如果驮财宝的骡子知道自己会被刀刺伤,它还愿意驮财宝吗,它还会因为解除心理包袱,做最好的自己驮着财宝而趾高气扬吗?肯定不会。

    或许我们只是拿着很少的工资,或许我们只是忙碌碌的工薪族,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何必去比较,何必去羡慕?我们的能力有多少,我们就享受多少。

    心理学家提出了矫正攀比心理的几个注意点:

    第一,放弃对一些事情的过分在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对自己的人生和发展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第二,接受不能改变的,积极行动去改变能够改变的。第三,让比较成为自己振作和更好地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前进道路上的束缚。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当你松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一颗放下的心,比任何财富都宝贵。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去和别人攀比,要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来比去的结果就是再次证明自己的无知。不管人们把你评价得多么高,你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学会放下,使自己保有一颗谦逊的心,你会活得更加自在、怡然!

    你行我也行,你赢我也赢

    别人的成功和富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不是忌妒他人的理由,因为,美妙的殿堂里有足够的空间能容纳更多成功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人数是没有限制的。

    从前有个很忠诚的修士,并且道行很深,还一心地忠贞于上帝的指挥。后来魔王知道了这件事,并吩咐手下要把这个修士给争取过来,于是那些小魔想方设法,用金钱、情欲、恐吓和死亡等来引诱、威吓修士上钩,但都不能打动修士的忠心。

    魔王气愤地对这群魔鬼说:“一群笨脑袋,这些下三滥的招数,只能对付那些道行浅薄的人。我让你们看看我是怎么诱使他的!”于是魔王走到那位修士的身边,修士正在祷告,魔王在他的耳边轻轻地说:“你的同门师弟已经当上了主教,你听说没有?”“啪”的一声,修士手中的《圣经》掉到了地上,他那原本庄严肃穆的面容,霎时间变了颜色,罩上了一层忌妒的阴影。

    魔王的诡计成功了。这位修士没有被金钱、情欲、恐吓和死亡所打败,却被忌妒所击中。

    对别人患有忌妒心的人是一位心理不健康的人,当然也能阻止你去完成更大的事业。一旦有了这种不健康的情感,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灵播下了最坏的种子。忌妒的人不是只会在心里嘀咕他人,还会在别人面前诋毁别人声誉,有时还会对自己自怨自责,心中充满唯恐被别人超越的怨恨,身与心同时承受着双重煎熬。忌妒心强的人还经常惹是生非,拆人家的台,处处给人家出难题,使绊子。谁要冒了尖,就群起而攻之。没有人不讨厌这样的行为,可是在我们怨恨这样忌妒之心的时候,想想自己以前或以后有没有这样的感情流露?一位哲人说得好:“心里充满忌妒的人,每当其竞争对手成功一次,他就会死去一次。被忌妒的人如果永远成功,对忌妒的人就是永远的惩罚。”

    一位真正成功的人,既不会忌妒他人的成功,也不会忌妒他人的才智,就像郑板桥赞袁枚那样:“室藏美妇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贪。”不贪就是不忌妒,这就是郑板桥后来超过袁枚,走向成功的经验之谈。这种豁达大度的气量,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读了司汤达的长篇小说《巴尔玛修道院》里描写滑铁卢战役的一章后,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简直起了妒忌的心思。

    不过巴尔扎克很快就从忌妒的痛苦中挣脱出来。第二年,他写了《司汤达研究》一书,对《巴尔玛修道院》大加赞赏。当时许多人都对巴尔扎克的做法不理解,有人甚至诬蔑他受了司汤达的贿赂。巴尔扎克坦荡地说:“我写那篇谈论司汤达的文章,是大公无私、诚心实意的。”

    在《司汤达研究》一书的封面上,不但印着一把咖啡壶,还有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就是这把咖啡壶,支持我一天写十六小时,最少也写十二小时的文章。”人没有自信才会产生忌妒,有了自信忌妒就不攻自破,巴尔扎克是想通过这把咖啡壶告诉大家:我不会忌妒司汤达的成功,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同自己争胜。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他相信别人有出头拔尖的机会,同样相信自己也有机会成功。所以在自己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不对别人抱敌视和不友好的态度,也不去贬损别人。

    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的周围,并且还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氛围里。我们都想在某一方面赢得别人,但是往往却输给了自己。一个成功者首先是要学会战胜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有更新的突破。那些有经验的体育教练,总是鼓励队员们,好好按照自己,赛出自己最好的成绩。

    21世纪是个各方面竞争的时代,少了竞争,就没有发展;少了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对手,自己就难以提高自己,壮大自己。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你行我也行,你赢我也赢”的竞争意识。一旦有了这种意识,人就不会遭到忌妒的折磨,成功也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因为成功的捷径就是向成功者学习,与成功人士交流合作。假如有人胜过你,你就真诚地欣赏他,虚心地向他学习,这样就能在共同的成功中分享成果,分享快乐。

    平平淡淡才是真

    瞬息万变的世界,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你是否感觉到压抑,甚至窒息?那么,试着过一段平淡的日子吧!

    在寂静的深夜里,穿一身舒适的睡衣,放下窗帘,隔去城市的喧嚣,打开音乐,冲一杯浓茶,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翻开尘封已久的记忆,那颗深蓝的天空中闪烁的寒星,那只晚霞中归航的帆船,还有一起共同经风雨的朋友。

    平淡不是消极怠慢,平淡不是不思进取,平淡是一种心情,平淡是一种意境。

    平淡是杯茶,清淡却很有味道,在你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在你承受种种压力的时候,试着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它会使你品味到人生更深层的意蕴。

    平淡才是真实的,真实才是可靠的。大凡美丽和精彩总是会过去,留下更多的总是一种平淡。人生犹如一场戏,有高潮,有低潮,有辉煌,有失败,但人生更多的是回归一种普通和平淡。人们总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处于狂热的高潮状态,恨不得马上能够获得成功,永远成功,但这往往只是一种梦想而已。事实证明,能够保持恒心、控制一种恒温状态的才是最为实际的,也是最有魅力的。

    对事业的追求,对理想和信念的奋斗大抵不过如此。然而,陷入一种狂热状态的人们,得到成功和兴奋的同时,却往往忘记了自己,失去了内心的平衡,导致不可自拔。譬如舞台上的演出,尽管高潮迭起,惊心动魄,无论情节如何曲折离奇,可是演员一旦卸下妆来,该在生活之中扮演什么角色还是什么角色,因为谁也离不开平淡。

    我们常常羡慕伟大和英雄人物,并或多或少地将他们神话般地加以崇拜。不可否认,这些成功人士身上固然有不少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崇拜。可是,我们只要冷静地观察一番,就不难发现原来他们也只是一个平常的人。

    万物总是平衡的,他们得到不少成功的同时一定也失去了什么。就是再成功的人士,他们照样有苦恼、有悲伤、有疾病、有挫折。用平常心来领会和理解成功人士,你一定会发现自己也会成为成功人士。他们成功了,可是他们活得不自由;他们成功了,可是他们失去了很多常人所拥有的东西……

    当那些不可一世、耀武扬威的人物一旦失去权力,失去自由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平淡,因为他们此时已经被剥夺了享受平淡和自由的权利。一介平民虽然平淡,可是活得实在,活得真实!

    获得荣誉了,事业成功了,固然值得欣慰,可一定要回归平淡才是硬道理。

    今天的成功并不代表明天的你能够一定胜利。再热闹的庆功宴总有散席的时候,再美丽的鲜花总有凋谢的时候。从梦想之中回归到现实中来,那是一种清醒,一种理智,也是一种智慧。干事业仅凭几天的热度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以平常心视之,用恒心来耕耘,用扎实的本领来构建,那才是真谛!平淡不是平庸的借口,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淡还是一种意境。成功人士若能够以平淡心态来生活的话,那才是难得的!

    热闹和冲动的时段一旦过去了,留下的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平淡的真实。不求功利,不求花俏,只求拥有一颗平常心来记录,拥有真诚来分享。给自己一个进取的理由,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积累自己的教育智慧,那么平淡的人生之中就会增添一份精彩了。

    摘下往日世故的面具,背起简单的行囊,到远方去旅行。坐在海边,任海风吹拂脸庞,吹过凌乱的头发,吹散比头发更乱的心情;站在山顶,张开双臂,张开比双臂更广阔的胸怀,在迷乱的城市中,找回自我,一个真实的自我!

    不要成为被欲望操纵的机器

    据说迪士尼乐园建成时,总经理迈克尔先生为园中道路的布局大伤脑筋,所有征集来的设计方案都不尽如人意。迈克尔先生无计可施,一气之下,他命人把空地都植上草坪后就开始营业了。几个星期过后,当迈克尔先生出国考察回来时,看到园中几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和所有游乐景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喜出望外。他忙喊来负责此项工作的戈尼,询问这个设计方案是出自哪位建筑大师的手笔。戈尼听后哈哈笑道:“哪来的大师呀?这些小径都是被游人踩出来的!”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不可以强求的,那些刻意强求的某些东西或许我们争取不来,而我们不曾期待的灿烂往往会在我们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我们常想悟出真理,却反而因为这种执著而迷惑、困扰。只要恢复直率之心,彻底地顺从自然,道理就唾手可得了。

    如果我们学会了顺其自然,也许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下面故事里的樵夫一样。

    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一天上山砍柴,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上前去问道:“你是谁呀?”那动物说:“我叫‘领悟’。”樵夫心想:我现在不是正好缺少“领悟”吗?干脆把它捉回去得了!这时,“领悟”对樵夫说道:“你现在想捉我吗?”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怎么知道?这样吧,我不妨装作一副不在意的样子,然后趁它不注意时捉住它!“领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把我捉住。”樵夫的心事都被“领悟”看穿,所以就很生气:真是可恶!为什么它都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领悟”发现。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捉到我而生气吧!”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像反映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领悟”看清。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我本来就是为了砍柴才来到山上的,实在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想到这里,他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意外地压在“领悟”上面,“领悟”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不要成为被欲望操纵的机器。

    从医院回来的路上,他整个人几乎垮了,10分钟的路,他走了1个小时,道路两边熙熙攘攘的人流,林立的楼房,都在他的眼前模糊,甚至摇晃起来,诊断书上清晰的两个字:肺癌,在他的眼前变大,再变大,像法院的宣判书。

    往事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清晰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变换着迷人的色彩,在远处吸引着他的目光,从起点,他一步一步走来,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40岁的他,风华正茂,一切理应刚刚开始,这一切却要结束了。

    15年前的他,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对一切充满好奇、充满渴望。20世纪80年代,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朋友的一块瑞士手表吸引了他的目光,要是自己拥有一块,那是多么风光的事。为此,他加班加点,直到同样的手表戴在他的手腕上,他的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之后就像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他的身边多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女孩,看着别人骑着摩托车载着女朋友,从身边飞快驶过的身影,心中不由得怦然心动,如果自己有这样一辆摩托车,载着女朋友到郊外去兜风,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有想法就应有行动,把想法变成现实的唯一办法就是付出劳动。之后的日子里,他早出晚归,利用业余的时间倒腾着小生意。半年后,他梦想成真,看着跨下崭新的摩托车,一丝笑意浮上心头。

    身边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女朋友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升级,小到昂贵的香水、化妆品,大到高档的皮衣、首饰,他在辛勤工作着,他在极力满足着她。恍惚间,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房子的问题,冷酷而又现实地摆在他的面前,10多万元呢,工薪阶层的他,望而却步了。然而,女朋友不屑和轻蔑的目光,让他男子汉的尊严被深深刺痛。生活是闯荡出来的,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行?狠狠心,辞去了工作,开始在商海中奔波。

    机遇与挑战并存,运气和勇气同在,两年后,当住进装修得豪华而宽敞的楼房中,看着怀中娇媚可人的新娘,他又一次陶醉了。

    人的欲望在潜移默化中膨胀,票子、房子、车子,然而车子在哪里呢?我能得到房子,就必然能得到车子。他又一次投身到商海中,辛辛苦苦,没日没夜地奔波、操劳。3年后,一辆崭新的新款轿车开进了他的别墅,他又一次感到上帝的垂青。

    商海如同战场,天时地利人和,稍有不慎,便满盘皆输,他的生意就像傍晚的天气,渐渐地暗淡了下来,甚至开始下滑,他也感觉累了,疲倦了,看着渐渐发福的太太,不由得感叹道:“太太,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也算小富有余了。我想好好休整一年,然后去找个简单的工作。”

    太太不满:“作为男人,要有远大志向,不能稍富即安,我们离真正的富翁还差太远。”

    太太的话又一次深深地扎进男人的心中,男人的尊严在那一刻激灵了一下,人活着究竟为什么,就为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他头一次感到迷茫了。

    然而未等他再展宏图,他却轰然倒下了,莫名其妙的消瘦,胸部长时间感到憋闷,让他不得不去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让他头晕目眩,差点跌坐在椅子上,医生握着他的手,安慰他:“慢慢调养,保持快乐的心情。”

    回到家中,感觉房子突然间变小了,太太也变得陌生起来。他整天一句话也不说,常常面对着窗外的小鸟发呆,自己再也飞不高了,什么创业,什么人生,什么追求,此刻都失去了意义。

    一天下午,太太回来后,发现他不见了,只见床头柜上是他的留言:

    “我走了,想去一个清静的地方,一个不受打扰的地方。我大半生都在紧张和劳累中度过,我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生命对于我已经不多了。我想在最后的日子里,去看看乡下的朋友,去看看那里的天空、阳光、空气和水,去儿时的池塘边看看,那才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欲望,永不满足的欲望,成为人们不懈追求的原动力。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有人说“有了千田想万田,当了皇帝想成仙”,还有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大体上都是说人心的不足和欲壑的难填。

    其实,通往成功的路上处处有风景,如果我们不能暂时放弃贪欲,也许欲望还没有达到终点时,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欲望无止境,幸福很简单

    幸福在哪里?不少人四处寻觅,却不知道幸福就在自己手中,就完全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懵懂,许多人任由幸福从自己手中悄悄滑走,幸好,明白不算太晚,只是人已去了,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美国教育家布朗,曾叙述过他如何寻找幸福:他先从知识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幻灭;从旅行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疲倦;从写作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劳累;他后来从权力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争斗;从财富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贪婪;从美色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欲壑难填。

    不光布朗如此,中国古人曾经有一首诗,就是描述绝大多数人的这种永远不能幸福满足的状态:“终日奔波只有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地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想世人心里足,除了南柯一梦西。”

    人就是这样,他在没有食物饥饿的时候,只要能吃饱就会满足;可是,在吃饱了的时候,却想有一件漂亮的衣服;有了漂亮的衣服后,又想:如果能够娶一个美丽的妻子该多好;有了美丽的妻子以后,并且妻子为他生了孩子;他又说:我的田地、房子太少,要是有更多的田地和房屋为我的儿女留下更丰富的财产该多好;当买了田地和房屋后,他又想:我这样一个阔气的人,能用两只脚来走路吗?我要乘船,我要骑马;当他有了骡和马的时候,有一次他出去,他的骡和马让有权的官给扣住了,于是他又叹息说:只因我没有官职而被别人欺负,他又想做官;做了官以后又嫌官太小,心想:如果做一个皇帝该多好啊!于是,他当了皇帝,对于皇帝他也不知足,他想:这么多的荣华富贵,也只能享受几十年,如果我能长寿不老,永远享受,那该多好。最后,这个诗人写道:要想让世人心里满足,只有像南柯一梦的梦境中才能够做得到。

    常言说:“知足者常乐。”但又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往往不知足,经常会生发很多怨言,很多争端,所以就没有快乐。金钱生也带不来死也带不去,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可是许多人偏偏以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当你这样比的时候就不知足了,因而没有满足,没有快乐。

    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没有知足心。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和要求都不相同,一个容易满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幸福。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幸福就如一座金字塔,是有很多层次的,越往上幸福越少,得到幸福相对就越难。越是在底层越是容易感到幸福;越是从底层跨越的层次多,其幸福感就越强烈。”古语说得好,“井水万担,用水一瓢;大厦千间,夜眠六尺;黄金万两,一日三餐。”

    某中学特级教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他邀请一位经商有道的朋友到家玩,顺便想学点经验。多日不见,彼此都海阔天空地大谈起来,后来话题终于集中在经商做生意上。朋友自豪地说自己原来也是搞行政的,但搞行政不适合自己,直至下海经商,终于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也赚了不少钱,不过要使自己有满足感可能永远也做不到了。

    他问朋友为什么,朋友说最崇拜的人就是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朋友问他是否知道比尔·盖茨有多少钱,他说不知道。朋友说谁也无法算清比尔·盖茨到底有多少钱,但有人打过比方:盖茨每秒赚250美元,即每天赚2000万美元,一年赚78亿美元;如果将盖茨所有的钱换成1美元的钞票,可以连接地球和月球来回14次;假设盖茨再活35年,他必须每天花678万美元才能花完他的钱。朋友罗列完这些数字,说与比尔·盖茨相比,那简直是天与地那么远了。

    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的欲望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又从哪里寻找到幸福呢?人不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是想要的东西太多。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着太多太多的诱惑,我们不可能不动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那么,人究竟想得到什么呢?其实,许多人连自己也不知道。从这个角度看,杜朗是幸运的:

    有一天,杜朗在火车站看见一辆小汽车里坐着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

    这时,杜朗才惊奇地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高兴地松了口气,从此懂得:每个人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着某种幸福。

    确实,幸福有时很简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奋斗的过程,一次失败的原因,都会让你体会到幸福的真谛。当你驾驶着生活的航船,在人生的大海上迷失方向的时候,伴侣的鼓励,孩子的期待会让你感到幸福。当你远离亲人,面临着人生苦难的时候,友人的关心和帮助,会让你感到幸福。当你在黑暗中痛不欲生的时候,来自陌生人的亲切慰问,也是一种幸福。当你碰到挫折、困难,靠自己挺过去又是一个天的时候,更是一种幸福。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期盼,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这样的幸福常常被我们忽略。常言说得好,知足者常乐。人就这么一辈子,痛苦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一点儿?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位老太太,都80多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她们聚到了一起,一位老太太对另一位老太太说:“我真羡慕你,你真幸福,几十年前你就用贷款的方式买了楼房,这几十年你一直在享受这楼房,可是我的命真苦,我一直到离世的时候,才攒足了这房子的钱,钱是攒足了,可以买房子,可我又能够享受几年呢?”另外那个老太太却说:“不对,你才是最幸福的人,你一直活在希望中,而我一直在为还债而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我才是最痛苦的人。”

    请看,这两个人都不满足。可是,如果我们把她们俩对换一下,回到几十年以前,让那个用贷款买房子的老太太用攒钱的方法买房子,让她活在希望中,活在盼望中,看她幸福不幸福?而让那个攒了一辈子钱的才住上房的人先去贷款买房,让她先享受,看她能不能满足,能不能在这个房子里边舒舒服服地生活而不想欠债的事情。她们同样还是不满足。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懂得知足呢?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有钱但并不知足,有的人没有钱,反倒是常常喜乐,他感觉不出他有什么不如别人。人生的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拥有什么观念,特别是如何对待生活。

    曾经听过这样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男子在街上看见一个孩子正号啕大哭,就走过去问这孩子为什么痛哭。孩子指着旁边的水井回答说:“因为不小心,我把一枚钱币掉在井里了。”这男子见他可怜,就给他一枚钱币。孩子很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可是一会儿看看水井又哭起来。这男子问他为什么又哭了,孩子说:“我如果不失掉那一枚,现在就有两枚钱币了。”

    我们不用笑这个孩子不知足,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欲望驱使着我们向着贪婪的道路奔跑,永无止境,也永不满足。

    从前有个富商,他们全家人都爱吃美味的饭菜,于是富商盖了上好的厨房和餐厅,并找来技艺娴熟的厨师和帮手。来的人虽多,但每个人都有严格的分工,挑水的只管挑水,切菜的只管切菜,烧柴只管烧柴。烹饪的只管烹饪。大家天天重复着相同的事情,时间一长,个个都产生了厌烦心理,都认为别人做的工作既新鲜有趣又容易。有一天,富商突发奇想,大家去尝试交换工作的滋味,烹饪的去挑水。挑水的去烹饪,烧柴的去切菜,切菜的去烧柴。交换工作后,只见一阵手忙脚乱,挑水的脚下一滑,摔了个仰面朝天;烧柴的火没生起来,却弄得一屋子乌烟瘴气;切菜的一不小心把手割得鲜血直流;烹饪的则把菜煮得半生不熟。可想而知,他们不仅遭到了富商的一顿责骂,还扣了钱。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这样异想天开了。

    一个人只要坚守本分,哪怕只能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即使不能达到辉煌,也会留下一路馨香。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它不是一种客观存在,守住内心,幸福就会自然地充满心田。

    自尊心追求荣誉,虚荣心追求浮华

    著名的“酸葡萄”理论,源于一则伊索寓言故事。有一个狐狸本来是极想吃葡萄的,他努力了很多次,尝试着吃到葡萄,但是最后都失败了,最终,它对别的动物说葡萄是酸的。狐狸故意把葡萄的价值贬低,以使自己感到心安,抵消心中的不服气,这就是“酸葡萄”心理的表现。

    其实这种心理来源于忌妒,却不能承认它是一种好的自我调试方法。要知道,忌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忌妒。忌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

    可以说,忌妒是一种负面情绪,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是指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多种情绪体验,它带有明显的敌意,甚至会产生攻击诋毁他人的行为,不但危害他人,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最终还会摧毁自身。地位相似、年龄相仿、经历相近的人之间容易产生忌妒心理。

    忌妒的程度有深有浅,程度比较浅的忌妒,往往深藏在人的潜意识里,一般不容易发觉。如自己的好朋友比自己有才华,工作能力强,虽然不想对好朋友进行攻击,但内心深处总有一丝隐隐的酸楚。程度比较深的忌妒,一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如对其忌妒对象进行造谣、挑剔等。

    在人生的历程中,遇到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但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就在于他是否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糟糕的事实,然后再设法弥补。一个人在忌妒别人时,就会不自觉地注意别人的优点,但是却不能注意到自己的优点。其实任何人都有缺点,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时,就应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也有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让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另外,为人处世,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以客观、公正的眼光判断他人,要遵循与人为善的准则。如果经常看不起别人,不把别人的成绩当一回事,只看重自己的优点,这样也容易忌妒别人。因此,要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才能摆脱痛苦。学会接纳、理解他人是一种美德,是克服忌妒的好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赞扬别人,并向别人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不让自己忌妒,也需要给自己一个理由。心理专家为了治疗爱忌妒的人,也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其中一条就是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理由。

    其实在深陷忌妒的时候,人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忌妒是否值得,最好是抛开自己的角度,以客观的态度去审视,就可以明白自己的决定是对还是错,这样就能避免在人生的棋盘上走错。

    一个人在忙碌的时候,例如因为学习或者其他活动而忙碌,就无暇去忌妒别人了。因此,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真正充实起来,忌妒的毒素就会被彻底地清除。

    从一定角度上说,忌妒与虚荣心是紧密相关的,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浮华。单纯的虚荣心很容易克服,但两者从形成的心理机制上来看,又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会减少一点忌妒。

    一位心理学家在日志中写道:在对因嫉妒而产生心理偏差的来访者做心理咨询时,我感到他们多半面容、神形可怜,被忌妒折磨得身心疲惫,内心处于无比的痛苦之中,其实他们是极其自卑和脆弱的。

    没有人会希望自己成为上面这样的人,但是因为难以控制自我,这样的现象也持续在发生。忌妒要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可怕,因为它“住”在人的内心深处,它可以遥控一个人的情绪和行动。

    不以得为喜,勿以失为忧

    “不以得为喜,勿以失为忧”是一种高层次的境界,它讲求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在得到时放下狂喜,在失去时放下忧愁。这个快速、便捷的消费时代,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有欲望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人人都希望达到一种精神和物质上双重的满足。对待欲望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能让欲望牵着我们的情绪走,得到了就欣喜若狂,没得到或失去了就忧伤愤恨。我们不应该因外物的丰富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应因为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

    “不以得为喜”的“得”指的是你现在已经得到的东西,可能是金钱、房车,也可能是职位、权力。在这个越来越以结果为导向的社会,个人的成就越来越与客观得到的东西直接挂钩。其实,这些“得”只不过代表一个人过去的价值,它的更重要的意义是一个人未来的起点。所以,不管你觉得自己是多么出色的技术大师也好,销售冠军也好,管理奇葩也好,只有放下过去的成就与荣誉,才能保持淡然的心态,大步向未来迈进。

    以辩证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得”,更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失”。其实要理解得失两面,关键是时间维度,如果你将时间拉长,拉到人生长河的角度再来看某一节点人们的得与失,那时风光的人后面跟着就有很多不如意,一时的“得”引发了后来的“失”,当时的“得”在以后看来却成了“失”,反之亦然。这就与中国的太极阴阳两面一样,阴就是阳,阳就是阴,实则为一体,一定要分开就会产生很多烦恼。因此,我们不应因一时的失去而沮丧忧愁,前一次的失去也可能孕育了下一次的收获。

    战国时期,在长城外住了一位老翁。有一天,老翁家里养的一匹马无缘无故走失了。在塞外,马是负重的主要工具,所以,邻居都来安慰他,这位老翁却很不在乎地说:“这件事未必不是福气!”过了几个月,走失的那匹马居然带了一匹骏马回家,这真正是赚了,邻居都来庆贺。这位老翁却说:“这未必不是祸!”几个月后,老翁的儿子骑这匹马摔断了大腿骨,邻居们佩服老翁的料事如神之余也赶来慰问,而这位老翁却毫不在意地说:“这倒未必不是福!”事隔半年,敌人入侵,壮丁统统被征调当兵,战死沙场者十之八九,而老翁的儿子却因为摔断了一条腿免役而保住一命。

    “塞翁失马”是一个我们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故事,故事中体现的“福祸相依”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福祸相依”能让人采取一种透过长远时空权衡利弊的思考问题方式,在得失面前保持一种淡然的平常心。如果我们一直以“得为喜,失为忧”的心态对待问题,那么情绪就会被一些外物所牵引,忽视内心真正的声音。

    斗子文,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令尹之一,对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每天天未破晓就上朝去等国王出来吩咐大事,天黑了才回家吃饭。国家有乱,人民贫困,他散尽家产来舒缓灾难,因此更得人民信任。斗子文在楚成王八年任令尹后至楚成王二十五年让位子玉,长达27年之久。在这27年中,他曾“三仕”、“三已”。每次升了官,他并不因此高兴;几次因另作安排而免职,他毫不因此难过。年岁大了,他推举斗氏有才能的子玉当令尹,小心翼翼地把自己为政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新令尹。

    由于以上原因,当时的诸侯列国,都敬仰他。《春秋·鲁庄三十年》、《春秋·鲁宣四年》都很详细地记载了这些事迹;《论语·公冶长》也反复歌颂了他的品德;儒家创始人孔子也赞誉他为“忠”。

    从斗子文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并没有因自己身居要职而欢喜,也没有因为被免职而失落,而是放下了毁誉荣辱的得与失。其实,这些得失看起来关乎一个人的毕生心力和追求,实则过眼云烟而已。在这个不停变化的世界中,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患得患失,得而失之与失而复得都是经常发生的。我们的生命不过区区百年,在漫长的时光隧道里,只不过像昙花和朝露一样短暂,如果不能放下心中的得失荣辱、充分享受生命中的美好与感动,岂不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不过,我们毕竟是有欲望、有追求的生命个体。面对这个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缤纷世界,如何能真正做到放下得失,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忧呢?首先,我们要坚定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不管你为学业拼搏、为事业奋斗,还是追求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只要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这种行为本身就能让你感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充实。做自己喜欢的事,会让你忘记一时的得失,因为追求本身能给你最大的快乐与满足。其次,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很多时候我们放不下,是因为始终在用别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虽然每个人不能孤立地生存于这个世界,但我们要明确我们始终都是为自己而活。得之喜、失之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把外界的价值观强加于自己身上,比如成功后会想到别人会羡慕自己而沾沾自喜,失败后会因怕别人笑话而久久不能解脱。其实只要能够认清楚自己所走的路,只要自己一直在努力,别人又有什么资格来评判?

    生活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一切都可能因时空转变而发生变化。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把功名利禄全部抛在身外,做到荣辱毁誉不上心头。放下得失,才能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生命中洒脱飘逸的诗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