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恰到好处-学校礼仪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您知道男士与女士握手,应该不超过手掌的1/3,时间不超过3秒钟,用力应该掌握在两牛顿吗?在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经济贸易系举行的一次校园礼仪大赛上,大学生们通过知识问答、情景对话、才艺表演等形式,展示了当代学子的礼仪新风。也让前去采访的记者开了眼界。

    如今,一些学校已经把礼仪学习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岛建工学院,除了通过礼仪公关选修课学习礼仪知识以外,许多学生还自发地学习插花、茶道等艺术。他们认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修养,才能迎接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一个与时代同步的现代人。

    学校是一个既严肃又活泼,既庄严又亲切,既紧张又文明的地方。这就要求有合适的礼仪规范,不但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体现,也是学生良好教养的要求。所以,学校礼仪,既是衡量一个学校文明素质的标尺,也是展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社会窗口。

    学校礼仪规范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文明礼貌的养成。这些任务的达成,需要一套完整的教育实践模式,从礼仪教育的角度看,同样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校园礼仪规范,使学生在学期间都能受到良好的礼仪训练。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使规范逐渐融入办学的优良传统。优良传统一旦形成,有形的规范就会转化为无形的约束力量。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一进入校园,就会受到某种优良传统的熏陶,就会在无形的约束力量之中,自觉养成讲文明、懂礼貌、重礼仪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教师礼仪

    一、教师风范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而教师仪表又是整个师者风范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以说,教师仪表的好坏,对于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

    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做到;一幅仪表风范,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

    为此,教师的仪表就要符合两个要求;具有职业美,即衣着、发式要整洁大方,符合教师形象;还要有风度美,即气质、举止稳重端庄,姿态动作落落大方,有着教师的内在修养。这样一来,就有四点需要注意:

    衣着要整洁。姑且不论其穿着的质量好坏、新旧如何,或者是否是高档的名牌,只要能做到端正、妥贴、干净,扣子扣得好、上下熨得齐,都会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会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亲又可爱,无形中成为学生的榜样。

    否则,如果衣冠不整,甚至穿着裤衩和背心、拖鞋去上课,就会给学生留下不修边幅、不懂礼节的坏印象。

    服饰要大方。这主要是指服装和发式方面不要过于追求时髦华丽。一般说来,教师的服装式样宜庄重、清新和自然。服饰色彩不宜太鲜艳,太刺眼,应以素雅、含蓄为佳。

    如果穿上奇装异服,打扮得花里胡哨,觉得不知道是看“服装模特”还是听课。既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举止要稳重端庄。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必定要在举止、姿态方面反映出来,作为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注意公众形象。在公众场合,应注意自己的言谈和举动;在社会上更要成为遵守文明规约的典范,为他人做出榜样,不能给“教师”丢人。

    教师之间相遇,一般都应主动热情地招呼对方。早晨相见,道声“早”;课间相见,可互个点头微笑;临下班则互道声“再见”!这样会使大家感到好似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

    青年教师和学生相处,因为年龄差不多,态度可以随和一些,也可以主动招呼学生。这样有利于和学生打成一片,并有利于教学工作。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任何场合,都应自觉地保持良好的仪表,待人接物温和自然,举止态度谦恭庄重。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信任以及社会的敬重。

    二、教师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它包括衣着、发式,举止和姿态等。

    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个风范的内容之一。尤其在中学和小学,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仪表对学生审美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中学生审美观虽已经基本形成,并有较强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教师仪表的好坏,会使他们直接产生好感和反感,从而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乃至他们上课时的效果。因此,教师的仪表对学生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对教师仪表的基本要求,应当是具有职业美,即衣着、发式都要求整洁和大方。

    所谓整洁,也就是整齐和清洁,教师的衣服不论其质量好差、新旧如何,都要做到端正、妥帖,衣服要洗干净,每粒扣子都要扣好。这样,即使衣服穿得很朴素,款式已陈旧,质料也一般,但仍会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令学生可敬可亲,无形中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所谓大方,就是在服饰、发式方面不要过分追求时新华美。一般说来,教师的服装式样宜庄重、明快和自然。衣服色彩不宜太鲜艳、太刺眼,而应以素雅、含蓄、文中带花为好。因为一个教师如果经常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将会分散学生学习上的注意力,并有可能成为一部分学生议论的话题,这样,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自己的威信,所以是很不足取的。

    教师还应该有一个好的风度。所谓风度,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举止行为以及姿态等方面的外在表现。教师的举止姿态,总的要求应该是稳重端庄和落落大方。在公众场合,还应十分注意自己的谈吐和动作,如不要一面讲话,一面抠鼻子,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烟蒂,否则,都会影响自己的教师形象。

    总而言之,一位教师在任何场合都应自觉地保持良好的仪表,待人接物严肃而温和,举止态度谦恭而自信,这样,方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

    三、教师言谈礼仪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都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讲台上言谈

    (一)表达要准确。在讲台上,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教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掌握专用名词和专业提法,不可随意通俗化,乃至庸俗化。同时,讲课要紧扣教学中心,严密、直接。

    (二)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否则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影响教学效果。

    (三)语言要精练。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

    (四)讲课时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不可过于随便,冲淡了学科的严肃性。过多地在课堂上讲笑话,扯贫嘴,会影响正常教学内容的进行。

    1.与学生谈话

    教师为了做好学生工作,经常要与学生进行谈话,谈话时要讲究举止,分别场合。

    (1)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最好先简要说明内容,让对方有思想准备,然后商定谈话的时间、地点、方式,让对方认可,并对对方的合作表示谢意。

    (2)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要热情迎候谈话学生的到来,在门前热情迎接,不能在屋里站着不动或在门口谈话,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不礼貌。与学生谈话时,座位安排及距离要适当注意,要让学生坐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如果自己高坐其上,或坐在办公桌后,会造成学生的思想压力及心理失衡。

    (3)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目光要注视对方,赞成的内容应点头示意。与犯了错误的学生谈话,对方如果不接受谈话内容,甚至耍态度,教师要有耐心,摆事实,讲道理,不提高音量、不反唇相讥,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4)分清场合,人情人理。教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慰问、安抚类谈话,既要深沉、严肃地与学生分担痛苦,又要坚定自信,给人以力量和鼓舞;反映问题类谈话,既要细心听取,全面了解,不厌其烦,又要把握政策,以理服人,苦口婆心;工作谈话,既要简单明了,讲求效率,抓住实质,又要态度和蔼,有涵养,不失风度;说明问题、批评类谈话,要先消除对方的畏惧心理,缩小对方的感情差距,然后提出中肯批评,表情一般要严肃、认真。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时忌讳:忌谈话中言过其实,故意夸大或缩小;忌对学生拉长语调,放慢语速、压低音量;忌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忌批评时事实不清,不分场合。

    四、教师举止礼仪

    一个人气质、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一)讲台上的举止

    1.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可以反衬出一个人心中的一切波澜。在讲台上,教师要善于应用自己的目光,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课时,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不能死盯住某个学生,这样不仅不礼貌,还显得咄咄逼人或神智呆钝;无节制地东张西望,又给人以心不在焉,应付差事之感。合理运用目光的要领是:把目光放虚一点,不要聚集于某人,而是将目光罩住全场。还要注意,当您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反映出自身心胸狭隘与无礼。在讲台上,教师忌讳的目光有:对学生不能运用斜视、瞥视,瞪视、眯视等傲慢目光,也不能目光游移不定,看天花板或讲台,表现出惊恐不安心神不定,害怕见人的神情。

    2.坐姿。教师应提倡站着讲课,但在一些讲座课或教师年龄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坐着讲。坐着讲课应注意,坐姿要端正,身体要坐在椅子中间,上身与椅背平行,两腿要并拢,间距不可过大。坐着讲课时切忌斜身、后仰、前趴,侧坐在椅子上。用手抓握话筒,用稿掩面等讲课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和不礼貌,也表现为一种病态,不符合教师的身份。

    3.站姿。一般的教师应站着讲课,这样更有利于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也是对学生的重视。站着讲课时,两脚脚跟落地,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女教师讲课时最好不要穿高跟鞋,以免声音过响转移同学的注意力,一般穿平底软跟鞋较好。持稿讲课时,持稿高度与胸平行,不能掩面或过低,也不能紧靠眼前晃动讲稿。

    4.手势。老师讲课时,无论站姿还是坐姿,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用手指点人、敲击讲台、或作其他过分动作,忌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5.板书。整洁清楚的板书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进行概括,事先有所设计。这也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和对课程的重视以及对学生的尊重。板书时要求书写公正、整齐,切忌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板书不能过于潦草、零乱,而应条目清楚,突出讲课重点内容。整体设计要规范、醒目、美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二)课后的行为举止

    教师在课后常常在家访、集会和组织参观浏览时和学生交往。在这些场合里,一方面要放下在讲台上严肃、庄严的架子,和家长、学生亲切随和地交谈或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或家长不感到拘束,这时的举止应随意,言谈要幽默、风趣,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切忌板着面孔,故作正经,引起学生的反感。另一方面也不可过于随便,如和学生拉拉扯扯,称兄道弟,这样容易失去老师应有的尊严,给课堂教学和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学生的礼仪

    一、学生注意事项

    从礼仪角度来说,学生应该适当注意自己的形象。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学生,形象就不重要。你每天都要面对的是你的同学、老师。如果太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久而久之,会在别人的眼里形成遣遢的“深刻”印象,而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而且,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一时也难以改变。虽不至于像上班族那样苛刻的要求自己,但只要有条件,就应该使自己的外在形象利利索索、干干净净,不要有异味。

    女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不化妆为宜;在社交娱乐活动中,可以化个淡妆。化妆的时候,应以自然、清淡为主,切忌人工痕迹过重。那会丧失年轻人自然的美感。中小学生女生连淡妆都没必要。不宜穿高跟皮鞋。男生不可以穿背心光膀子、穿短裤拖鞋在外面活动。

    语言也要文明。现在的社会,说粗话、脏话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甚至是时尚,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也无所谓。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应该是积极的、阳光的,代表先进方向的事物。所以,大学生首先必须做到语言文明,和脏话、粗话、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说“Bye-bye”。

    人际交往应注意。和自己的老师、同学交往,不要以为都是熟人,一切都无所谓。起码的礼貌、尊重,任何时候都不可以丢,即使是对自己至亲的人。因为这些是体现你的素养,体现你对别人的敬重。还有就像诚信、守约等,都应该严格做到的。

    沟通不可小视。和同学、老师之间,一旦有任何事情,包括学习、生活上的事情,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都应该及时与他们沟通,以求得理解和支持。而绝不应该做像“马家爵”式的“独行侠”。

    学生在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生一踏进校门的瞬间,注定要承担起时代和民众赋予的责任。所以要树立起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但这和从细小处养成良好习惯并不矛盾,反而是一脉相承的。

    衣冠端正、举止文明、遵守纪律、生活俭朴,是对学生的起码要求,而良好的仪表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二、尊重教师

    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礼仪规范的一项传统内容。为什么要尊师、尊师有何重要意义已为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重复了一万次以上,此不赘言。从礼仪规范的角度说,尊重教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教师的劳动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人,劳动工具是人,劳动“产品”也是人。抛开其劳动的目的、劳动的对象、劳动的手段不说,光其劳动过程就异常艰巨。从教师劳动过程的强度看,没有时间与场所的限制。在教师的作息时间表上,没有“八小时以外”或“上班”、“下班”的概念,八小时以内是教育培养学生,八小时以外还得从事教育培养学生的工作。

    在黎明的操场上,在深夜的灯光下,教师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着培养学生的工作。即使是最单纯的过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也需付出艰辛劳动。培养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劳动周期。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到“劳动产品”的大致情况,把一个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高中毕业需十二年,大学毕业至少得十六年。这需要花费教师多少劳动啊!从劳动对象某一知识的掌握、品行的形成过程看,也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艰巨过程,特别是对那些适应不良的学生,教师的反复劳动、超额劳动,更是难于找到一种计算劳动量的精确办法。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师的劳动非常复杂,要求付出巨大的精力。”作为学生,不尊重教师的这种劳动,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非常繁重复杂的工作,教育观点不正确当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不当也很难取得好效果。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和老师顶牛的情况常有发生。从教师方面看,其原因有时是教师的观点不对,有时是方法有误。但正确观点、方法的获得需要有一个学习、检验和校正的过程,即使是有经验,负责任的教师也难免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做学生的就该尊重教师的劳动,自觉汲取老师教育中的正确部分,而对老师的错误采取谅解的态度。老师有错误当然也可以指出,但也要分场合,讲方法。那种不合我意就无礼顶撞是不对的。看不到老师的辛勤劳动,把好心看作恶意,还谈得上什么关心他人呢?

    教学工作也是这样,一堂课只有45分钟,但老师为了充分利用这宝贵的上课时间,不知花费了多少个45分钟去备课。有一学校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展览会,展出老师为讲好一堂课所看的参考材料,所准备的教具,所安排的活动,所设计的教案,所批改的作业……展览原本是供教师互相观摩的,但在学生强烈要求下也对学生开放了。当学生看到老师从报刊上剪下的那一本本资料时,看到教师为教学精心制作的教具和工笔绘制的幻灯片时……同学们为老师讲课花费的辛勤劳动惊呆了。在留言簿上,一位初中同学不无自责地写道:“老师这样辛苦准备一堂课,有时却被我们一时的‘天真’而搅得乱七八糟,我们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心在哪里?我们尊重老师辛勤劳动的表现在哪里?”展览会以后,课堂纪律和完成作业情况有很大的改善,许多学生表示,我们要关心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

    2、尊重教师的人格

    尊重教师的第二个方面是尊重教师的人格。学生对教师应有一种较为客观的认识,教师也是人,是人必食人间烟火,必有七情六欲,自然也就有缺点和毛病。学生在心中设计理想教师的形象并无不对,但不能以之作为评判教师现实形象的唯一尺度,更不能简单化地进行情感上的褒贬。自然,校园中也确实存在部分教学能力低、师德水准不尽人意的教师,但绝大部分教师在专业上都比学生懂得多、钻得深,都有可学习的地方。因此,一旦发现教师的不足,并不需要大惊小怪,也不用失望埋怨,更不应随便给取个不雅的绰号,而应以谅解的态度与人为善。千万不要在课堂内外,以不恭的言行损害教师的人格。当然,在机会、场合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向教师委婉指出。但尊重每位教师应是不变的前提,否则,易于造成对教师人格的伤害。

    3、关心老师的健康

    在学校里,除了同学以外,师生关系可以说是最密切了。对于师生关系有两个误区不要进入。一是把教和被教、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看成是对立的关系,对老师有戒意,和老师保持距离;二是只看到老师关心学生的一方面,而忽视老师也需要关心。其实老师也是需要关心的,特别在老师的健康方面,更需要多加关心。因为学校的老教师多,女教师多,他们体质较弱,而为了搞好教学,他们往往没有更多的精力注意自己,这就需要学生的细心关照。有些细心的同学在秋冬开窗流通空气时,注意提前把讲台一侧的窗户先关上,免得冷风使老师着凉,有的老师病刚好便来上课,同学们就特别为他准备坐椅并且倒一杯开水……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带来的热情却能使老师感到暖融融的。

    有一位老教师患肺气肿病,但他不愿耽误学生的学习,仍然坚持来上课。同学知道了,就自动把座位往前挪,大家虽然挤些,但离老师近了,老师就可以小声些讲。这些关心老师的行动怎能不感动老师呢?这位老师一直坚持到底,一堂课都没有缺过。老师住院以后,同学们派代表去看望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那位老教师激动地说:“你们的照顾给了我力量,关心他人能创造奇迹呀!”

    为老师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是学生关心老师的具体表现。学生对老师健康的关心,哪怕是最微末的表现,也能给老师极大的鼓励。不论生活上有多少困难,无论工作上有多大压力,只要教师能从学生那里得到关心,得到温暖,老师便能坚持下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学生要懂得尊师重教的道理。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离不开老师。正在学校学习的学生要关心他人,首先便应该关心自己的老师。

    4、体谅老师的困难

    老师还有困难?小学生或中学低年级学生常常这样想。年岁大些了,可能对老师的困难会多一些理解。心理的发展不同,对老师的困难认识和对待也不相同。有一个学校高一年级是两个班,他们年龄差不多,入学考试成绩也大致相同,但在对人对事的态度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开学第三周,师范院校的学生来校作教学实习,他们要教课,还要做班主任,一班的学生看到这些小老师岁数不大,就成心出些难题考考他们。看到老师答不出来的窘相,就觉得好玩,有几位同学还毫不掩饰地哈哈大笑。有几位同学还成心在上课时出洋相,偏要闹点纪律问题,考验考验小老师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这几个学生的胡闹,有的实习老师忍不住了,就发脾气,那几位同学就合起来和老师争辩,弄得老师下不来台,直到年级组长赶来才打破了僵局。一个月的实习把这几位老师弄得狼狈不堪,连领导实习的高校老师也对这些中学生的调皮摇头叹气。同学呢,先是觉得好玩,接着便有些生气,关系弄僵了,以后课也听不进去,一个月下来,学习上进步很少。二班对待小老师的教学实习,想的可就比一班细多了。他们想,小老师年轻,大学还没毕业便实习,老师工作有多不容易呀,他们想到老师乍一进教室,乍一登讲台,一定很紧张,就相约着创造一个良好气氛,让老师能够顺利地通过实习。他们在黑板上写上欢迎的字样,实习老师一进教室,迎面便是热烈的掌声和甜美的笑脸。实习老师讲课时,大家格外守纪律,连平时在课堂上打闹的同学都一声不吭了。有时实习老师备课不足,还不到下课时间便把授课内容都讲完了。于是,课堂上出现冷场,这时同学比老师更着急,就千方百计地提些问题,请老师解答。同学的支持和关心,实习老师都深深感受到了。一堂课圆满结束后,老师没急着回办公室。而是久久拉着同学的手,笑着跳着,大家觉得这课上得很开心。二班同学也想考考小老师,他们也找出难题来问,但当老师答不出时,他们不是不负责地嘲笑,而是实实在在地说自己是从哪儿找的难题来考老师的。小老师也就高兴地说:“我现在真的答不出来,让我回去查查再告诉你们吧。”班级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活动,他们都及时和实习老师商量,但他们总是考虑到老师的时间和精力,从来不让他们为难。一个月的实习转眼就结束了,实习老师和同学结下了深厚友谊,特别是将来准备学师范的同学和实习老师关系更加密切。实习老师因为心情愉快,在教学上有很多体会。学生能积极配合实习工作,不但学业没受影响,而且自学、自治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指导实习的高校老师认为两个班级相比,二班同学更为成熟,更能体现高一同学应有的觉悟。二班的成熟表现在哪里呢?他们的觉悟主要是什么呢?年级组长组织两个班深入地讨论。一班同学经过反复的讨论,冷静的思考,他们认识到:成熟主要表现在他们知道关心他人,觉悟表现在他们懂得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对实习教师是这样,对初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也应这样。要体谅教师的困难,为他们做好工作尽可能地提供条件,这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学生要学会生活,要想很好地生活,就要学会关心他人,在学校里学会关心老师。

    老教师年纪大,一般体质较弱,精力不济,但他们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越到晚年越希望把教学工作做好。关心老教师就要体谅他们的困难,创造一切条件让老教师能发挥他们的特长。这样,老师可集中更多的精力用在课业指导上。学生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学到如何关心老师。这样做的结果,教师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在学业、品德上都能得到提高。

    5、协助老师的工作

    一位老师回顾他的教学生涯时说:“我第一次做班主任时,带的是一个初三班,接手不久就赶上过年,我正发愁不知道该怎么准备新年节目呢,班干部跑过来说:‘您刚来,情况还不熟,新年节目的事您就不用管了。’他们这个决定使我很困惑,既感谢新班同学对我这个主任的关心,又担心他们组织不好。但同学态度很坚决,看得出正在认真地做准备,我只好在准备礼物、布置环境方面多花些心思。”那位老师十分动情地说:“那年新年晚会开得特别成功,大家玩得很尽兴,零点晚会结束,几个班干部围着我,带几分自豪地说:‘怎么样?还可以吧?新年节目就得这样,得保密,演出时大家才感兴趣,像从前那样,又是排练,又是审查,到演出时就一点也不新鲜了。’”谈完了这桩往事,那位老师认真地说:“这是我做班主任学到的第一课,初三学生年纪不大,但他们已经知道关心人。他们的主动精神、创造意识对我的帮助太大了。”这位老师的回忆说明,在学校里学生有能力关心老师,老师的工作如果得到学生的协助就能做得更好。

    老师的工作是教育学生。学生在汲取知识、提高能力、锻炼身体、培养良好思想品德中发挥主动精神就是对老师工作最有力的支持。学习方面的主动精神表现在积极钻研、提出问题、广泛涉猎上。有的老师赞扬某一班学生“好教”,好教在哪里呢?在于学生自觉认真地预习,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实际行动,学习兴趣强,不管课内课外的知识都想了解,都想掌握,就像蜜蜂采蜜,就像海绵吸水,这样的学生自然“好教”。也许有同学会问,学生要这么“好教”,那老师的教学工作岂不是太简单了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老师的事,干吗让学生“协助”呀?也许正因为有这么一种想法,所以处处都等着老师去调动,而自己有时还有意调而不动,结果老师、学生都累、学习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不错,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师应该做的,但学好却是学生应负的责任。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事,学生为什么非得等老师“调”才能“动”呢?主动学能使老师觉得“好教”,也就是协助老师教好,同时也是自己学好的保证。何况关心他人、协助老师本来就是一个中学生应具有的优秀品质呢!

    对学生的管理也是这样。教师要讲方法,学生要有主动精神。听说过自学《中学生守则》的故事吗?有人也许认为《中学生守则》条文列得明明白白,有什么好学的?有一个高一班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高中学生对守则的文字当然都懂,但到底这些条文的意义在哪里?执行起来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自己执行得怎么样?作为高中生执行守则和初中生相比应该有什么不同?对这些问题,他们还不是很清楚的。因此,他们自己提出来要学习守则。他们的建议被班主任列入班级教育计划之中,活动时间也有保证。不过,全部活动都是学生自己组织的。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主动协助老师做好个别学生的工作,从中也提高了觉悟,培养了主动精神。

    发挥创造性也是对老师工作的协助。所有的老师都希望学生掌握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而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往往在学生自己的实践中产生。一位外语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外语的经验,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同学们对这次交流活动很满意,觉得有收获。老师在这次活动以后,连连说:“大开眼界,大开眼界,没想到学生有这么多好方法,对我的帮助太大了。”

    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也是关心老师、协助老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同学不愿意提意见,觉得不同意见会使老师不高兴,也有的同学不善于提意见,原本是好心,但态度和用语不恰当,令人很难接受。其实,同学不满意的所在,往往正是老师工作的难点。只要注意方法,不同意见也会受到老师的欢迎。老师最苦恼的是知道学生不满意,又弄不清为什么不满意,找不到使学生满意的办法。这时候提出意见正是老师求之不得的,怎么会不高兴呢?有许多问题只有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解决,如果大家都抱着负责任的态度提出自己的主张,教育工作就会由于得到学生的协助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友爱同学

    学生时代,是人生最宝贵的时代;同学关系,是人生最宝贵的人际关系。同学间的交际具有平等性和非功利性的特点,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友谊,最纯洁、最稳定、最长久。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大凡都有这样的感觉:平时最贴心的朋友,往往都是小学、中学或大学时代的同学。

    如何在学生时代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为日后的人生酿造一杯回味无穷的甘醇美酒呢?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时时处处事事以礼相待。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礼仪形式的养成及训练。

    1、同学之间的礼仪

    每天早晨同学相见时,应互相致意问早、问好。同学问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及时归还,并要致谢。

    在教室里要随时保持安静、整洁,维护教室良好的学习环境。课间不要追跑打闹,以免教室桌椅歪斜,尘土飞扬,影响同学的学习休息及身心健康。

    课间休息时,在楼道内行走要靠右慢行,不要快速奔跑猛拐,遇同学时放慢脚步慢行礼让。

    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仅不应嘲笑、冷落、歧视,而且应该热情帮助。既可帮助对方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也可用安慰、同情、鼓励的话语去抚平对方心灵的皱折,有时,即使是一句话也不说,但陪对方散步、打打球也不失为友爱的方式。

    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品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同学讨厌的事不要去做,千万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古人说:“慧于心而秀于言。”与同学说话,能使心灵的聪慧得到交流,能使同学之间增加了解、增进情谊和相互增长知识。但要起到这样的作用,就要注意与同学说话的礼仪。也往往由此而能推断出这位同学的品性教养、思想面貌和文化水平。那么,与同学说话具体应注意哪些礼仪呢?下面分成态度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讲。

    (1)说话态度

    与同学说话要态度诚恳、谦虚;要语调平和,不可装腔作势;还要关心听自己说话同学的兴趣和情绪。听同学说话时,态度要认真,不可做其他事,不可表示倦怠、打哈欠或焦急地看钟表;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要插话或提问一定要先打招呼;若同学说得欠妥或说错了,应在不伤害同学自尊心的情况下,恳切、委婉地指出。

    (2)说话内容

    与同学说话的内容要真诚实在,要实事求是地谈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不说胡乱恭维别人的话,也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事,更不说不文明的污言秽语。

    古人说:“言,心声也。”一个学生说话的态度和内容若是美的,那么,他的心灵也必然是美的。

    2、学习生活礼仪

    在学习上,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学习好的同学在保持谦虚、戒骄戒躁的同时要主动真诚地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学习较差的同学应虚心求教,独立思考,不能抄作业或偷看答案。

    同学之间天天相处,难免会有一些磕磕撞撞的事或意见上的分歧。这时,要克制自己、尊重别人,要破除身上的“骄”、“娇”二气,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不能使气任性,也不能用不文明的语言辱骂同学,更不能粗暴地动手打架。对同学如果有意见发表,应以委婉口气为宜,不要随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同学的不是。

    向同学询问事情,实际上是麻烦别人对自己进行帮助和指导,因而,要注意如下几方面的礼貌。

    (1)应选择能答复自己问题的同学,作为被询问的对象。

    (2)要选择被询问同学有空闲或方便的时间去询问,不可打扰或影响同学的学习。

    (3)开始询问之前,一定要先说:“同学,对不起,我打扰您一下,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在被询问的同学同意后,再询问。

    (4)若被询问的同学一时回答不上,自己应当尽快为其解除尴尬,说:“不要紧,这件事是比较难回答,耽搁了您的时间,谢谢。”

    (5)被询问的同学若把所询问的事情告诉了自己,应该在向他道谢之后,再离去。

    男女同学在校园内共同学习,朝夕相见,为了大家相处得更好,双方也都应注意如下几点基本礼仪;

    (1)异性同学之间,应特别以礼相待,要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2)男同学应彬彬有礼,女同学应文雅大方。异性同学之间的接触,事前应得到女同学的许可,接触的地点要公开,举止、言谈要大方,要高雅,要有礼貌,谈话的时间要短,相互不要靠得太近。在校外偶尔相遇,或久别重逢,在一般情况下,男生不宜先伸手要求握手。

    (3)异性同学之间,不能互起绰号,不能讲粗话、脏话和庸俗的传闻,不能久久凝视对方,不能打打闹闹。对异性同学的容貌、身材和衣着,也不应评头品足,不应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4)对异性同学的弱点、缺点或残疾,不可进行嘲讽,而应热心帮助。

    (5)在体力劳动等方面,男同学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和照顾女同学。

    (6)在娱乐场所,与异性同学接触的面不可太窄,不可总是盯住某某人。

    (7)对异性中长得较好、容貌较俊的同学,不可庸俗化地赞美和恭维。

    (8)在学校里拒绝异性同学的追求,所采取的措施要文明,要有分寸,不可讥笑对方,不可公开异性的求爱信函,更不可伤害对方。

    (9)到异性同学的住宿处串门,一定要注意时间。不可选择在多数同学要处理生活问题的时候,更不可选择在夜间已打过熄灯钟之后。

    四、宿舍生活礼仪

    住校学生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学习、生活及其他活动都是集体进行的。因而除了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住校守则以外,还应特别注意如下一些礼仪。

    1、恭而有礼

    早晨起身,初见老师和同学时,应主动招呼;晚上就寝前,则应与老师、同学道别;使用公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用水或晒衣时,要”先人后己”、礼让三分。

    2、尊重集体和集体的生活秩序

    不随便使用、翻弄或移动别人的东西;个人用物安放在一定的地方,如遗失物品,不胡乱猜疑别人;平时在宿舍里不高声谈笑,夜间就寝后上下床动作要轻;并尽可能用微型手电简照明,以免影响别人的休息;听收音机或录音机时尽量使用耳机,或尽量把音量调轻。

    3、关心他人和重视公共安全

    如有同学病了,要主动关心和照顾;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要自觉维护和主动打扫,一般不随便去其他宿舍串门,尤其是异性宿舍;也不随便把外人带进学校;用电、用火都要随时注意安全。

    4、遵守作息时间

    起床、入寝、自修、用膳、熄灯等,都应按照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进行。

    5、爱惜公家财物

    要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不损坏集体宿舍的各种设备,如无意中损坏了公物,要主动承认并自觉赔偿。

    东汉时期,有个叫陈蕃的人,他年轻时很想干一番大事业,立志要“扫除天下”。可是,他却从来不肯动手把自己家里的环境打扫干净。当时就有人批评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不愿做扫地这样具体的事,说明他的大志是不实在的。从精神文明的角度来说,就是空的。同样,一间学生寝室里的床铺乱糟糟,地上很肮脏,这些学生就是嘴上口号叫得再漂亮也没什么用。人们从寝室这个窗口,可以一眼看出:住在这间寝室里的学生,既缺乏劳动和卫生习惯,又不讲究精神文明。

    五、环境卫生

    对住校的学生来说,正因为寝室是他们的主要生活环境之一。它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和反映出这些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修养。所以,在寝室内要注意如下礼仪:

    1.要保持寝室整洁,定期擦洗地板、桌子、橱柜和门窗,定期打扫寝室。

    2.被褥要折叠得整齐美观,衣服、鞋帽要整齐地放置在一定的地方。

    3.换下的脏衣服、脏鞋袜要及时清洗和晾干,未洗之前不可乱丢,要安置在隐蔽的地方。

    4.毛巾、脚布都要挂整齐,并且不与别人的靠叠在一起,以避免相互感染。脸盆等其他洗漱用具应有规律地安放在一定的地方。

    5.重要书籍、簿册或收录机等用品,不能乱丢乱放,要安全可靠地放在自己的书桌内或者橱内。

    6.冬天用的取暖器、夏天用的电扇和蚊香都要安放在一定的安全地方。夏天,清晨就要把帐子挂起来。

    7.点心、食品和碗筷等,不仅要安放整齐,还要注意密封、遮蔽和加罩,以确保卫生。对已变质的食物,要及时处理掉。

    8.寝室内畚箕、扫帚等公用物品,用后要及时放回原处,不随便乱放。开门、关窗要轻,窗要上钩,并注意随手关灯。若寝室内有花,要注意爱护。

    9.借用他人的东西,虽是同室,也必须得到物主的同意,用后要及时归还。东西若有损坏,该照价赔偿。

    10.在寝室内,应与在别的地方一样,不可乱叫同学的绰号,不可讲粗话和下流的话。

    学生多数是青少年,对生活尚欠理解,也谈不上有什么生活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离开父母而投入集体生活,必然会遇上种种困难。倘若同学间能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就容易克服困难,就能使同学感到集体的温馨。因而,在集体生活中互相关心是必要的。

    但是,这里也应有个限度,如果一个学生过分热衷于别人的私事,也有可能会导致侵犯他人的个人权利。假如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去干预别人的这些私事,那么其后果也许是比较难堪的。

    校园场所礼仪

    一、上课的礼仪

    学生对教师应该虚心诚实,言行有礼,在行动上应按规范认真去做,早晨进校见到教师,不管是否给自己任课,均应含笑问早、问好。平日在校园内与教师相遇,也应打招呼问好,如环境狭窄(楼道、走廊)应向旁边跨开一步,给教师让道。

    (一)上课

    学生应提前进入教室,恭候老师到来。老师走进教室时班长要立即喊“起立”。全班同学迅速肃立,表示敬礼,老师还礼后,再坐下。起立、坐下时,动作要快,但要轻,不要让桌椅发出很大的声音。

    学生上课,衣着要整洁。不穿拖鞋、背心,不敞胸露怀,不穿大衣,不带帽子、口罩、围巾、手套。听课要专心致志,不做小动作。不吃东西、不喝水、不嚼口香糖、不听“随身听”、不扇扇子、不玩东西。不随意下座位。不交头接耳、不打哈欠、不睡觉。

    老师上课,更要注意仪表,不穿大衣、不带帽子、手套、围巾。一般情况,不喝水、不坐下。

    (二)课堂上

    教师上课走进教室,班长喊“起立”,声音要宏亮有力。全体学生应立即站直(教室条件好的应站在行距中间,起立时不要让桌椅发出很大的声响),向教师行注目礼并问好,待教师回礼后再坐下(坐时动作要放轻)。然后以饱满的情绪听好每一节课,并按时、认真、独立地完成各种作业(还要认真体会教师在作业上悉心批改之处)。

    学生如遇到特殊情况,不得已而在老师开始上课后才进入教室,应特别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仪的周到。

    1.在教室门口应先停下脚步,首先喊“报告”。如果教室门关着,那就应先轻轻叩门;要在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才能进入教室。

    2.要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说话态度要诚实。应在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入座。

    3.在走向自己的座位时,速度要快,脚步要轻,动作幅度要小。走到座位前,在放书包和拿课本时,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更不能有任何滑稽可笑的举止。

    4.在坐下之后,应立即将注意力集中起来,端坐静听老师讲课。

    总之,迟到学生要把由于自己迟到而对课堂秩序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三)有礼貌的回答老师的提问

    教师在上课时向学生提问,是教师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最迅捷和最直接的方法。教师通过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执教的内容是否理解和接受,同时,又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学生的答话,反过来又能启发教师的思维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教师提问是一种正当和必要的教学手段。正因为如此,每个学生都应懂得教师提问的积极意义,并要正确、礼貌地对待教师的提问。

    老师提问时应注意:

    1.学生如要回答问题时,首先应该举手,要在教师点到自己的名字时,方可站起来答题。切不可坐在座位上,就七嘴八舌地发言,在老师未点到自己的名字时,也不要抢先答话。

    2.在起立回答问题时,站姿、表情要大方,不要搔首弄姿或者故意做出滑稽的举止引人发笑。说话声音要清晰,不要过低,使老师同学听不清楚。

    3.有时,对老师的提问自己回答不出来,但又偏偏被点到名。这时,自己应该站起来,以抱歉的语调向老师实事求是地表明: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

    4.在别人回答教师的提问时,不应随便插话。如别人回答错了,或者回答不出时,切不可在旁边讥笑嘲笑。当老师发问:“有哪个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自己可以再举手,在得到教师允许后,站起来回答问题。

    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有异议时,最好下课后单独找教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但尽量不要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纠缠,教师精力不济时应主动停止交谈,教师若还有上课任务,应留意给教师一点休息方便的时间。若在课堂上或公共场合非提不可时也要注意方式,态度要诚恳谦恭,不可无礼冲撞,不可扰乱课堂秩序。

    下课铃响,在听到教师说“下课”后,班长喊“起立”,同学们站起站好,对教师行注目礼,师生相互道别,待教师离开课堂再收拾学习用具和自由活动。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的责任是极重的,教师的劳动是很高尚的,所以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

    当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如果学生课堂纪律很好,这会使教师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于是内心会升起欣慰和亲切之感,思路会越讲越顺,教学水平会发挥到最佳状态。反之,当一个教师在上课时课堂纪律不好,会使他感到自己的辛勤劳动未得到尊重,于是内心会有一种沮丧、失落之感,思路会被打乱,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一堂课下来,每位教师的脸上有着各种不同的表情,有的情绪很好,余兴犹酣;有的情绪很坏,余怒未息。这种种的表情,与课堂纪律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

    韩愈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这里提醒我们,学生到课堂上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师而解惑。一个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也就是对教师的不尊重,其为惑也,怎能解呢?同时,这又是对其他同学的不尊重,会影响别人的解惑。正因为课堂是学生从师解惑的主要场所,所以每个学生都应遵守课堂圮律,这既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基本的礼貌。

    二、进办公室的礼仪

    我国宋代有位学者叫杨时。一天,他和另一位学者游酢冒着严寒同去向老师程颐求教。到了那里,见老师坐在堂上睡着了。为了不打扰老师,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很久,老师醒来看见杨时、游酢正静悄悄毕恭毕敬地侍立在外面,连忙说:“你们二位有什么事?快请进来吧。”老师醒了并请他们了,他们才进门。此时,门外漫天大雪,地上积雪已有一尺多厚,杨时、游酢全身都白了。从此,“程门立雪”就成为尊敬老师的一个故事而流传了下来。

    由此可见,在征得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教师居所或办公室,这也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尊师礼仪之一。今天和古代相比,学科更加复杂,学校范围更大,老师人数也更多了。一间教师办公室里往往有几位甚至十几位老师同室办公。它是老师们静心工作的地方,随便进出和打扰老师显然是不礼貌的行为。再说,老师在办公室里要处理的事情面也很广,可能在看书,在批改作业,在研究教材,在和家长或学生谈心,在拟测验和考试卷,也可能是在阅信或写信。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学生贸然闯进教师的办公室,不仅有失礼貌,而且可能影响甚至妨碍好几位老师的工作。因此,学生进入教师办公室必须敲门,或喊报告,要事先征得老师同意后方能进入。

    老师的办公桌上和抽屉有许多东西:教科书,参考书,备课本,教学摘记,学生作业本,考试卷,学生的成绩记录,还有老师的信件、日记、钱和其他物件。虽然东西很多,但安放时一般都是有次序的。如果这种次序被学生弄乱了,要用的东西找不到,就会使老师心里着急,工作受到影响。像这样的事,学校里常有发生。造成的后果虽然轻重不一,而究其原因,却全是因学生乱翻老师东西所造成的,可见其教训也是很多的。

    另外,老师的有些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是保密的。例如:未启用的试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摘记,不公开的学生成绩等。若被乱翻而造成泄密,更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还有,老师有一些纯属私人的东西,像信件、日记、钱物之类,那就更不能乱翻了。学生乱翻老师的东西,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不礼貌,也是对自身的思想品德不爱护的行为。所以,对老师的东西,学生是不能乱翻的。

    学生在教师办公室不宜逗留过久,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一)老师工作很忙,每天要备课,要批改学生的作业,要找同学谈心,不仅自己要学习,还要和其他老师研究教学工作。很多老师,白天时间不够用,还得把一叠叠学生作业本带回家,在处理好家务之后再工作。如果学生在办公室内逗留久了,就会耽误老师的更多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能不在办公室久留,无异是学生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由于工作头绪多而且繁忙,多数老师的时间安排都是有计划的,而且排得很紧。如果学生在办公室逗留久了,就会打乱老师的时间安排。

    (三)现在,教师的办公室多数是好几个人合用的。如果学生在办公室逗留时间过久,往往还会影响其他老师的工作。

    总之,教师办公室是老师工作和休息的安静环境,学生在那里逗留过久是不适宜的。

    (四)作为对老师的尊重,学生在向老师告别时,应遵循一定的礼仪:

    1.如果老师话已讲完,学生向老师请教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学生应向老师表明对所问的问题已经理解,并向老师道谢。若是坐着谈的,应起立把凳子放回原处,而后向老师微微鞠躬和道声“再见”,然后离去。若老师起立目送学生,学生应请老师坐下。若老师举步要送学生出办公室,学生应请老师留步。学生切不可事一完就自顾自奔跑出办公室。

    2.若是老师找学生谈心,谈心已结束,学生应向老师表示:“明白了”、”理解了”或“想通了”。然后问老师:“可以走了吗?”当老师同意了,学生可再照(1.)所述的礼仪离去。

    3.若老师所讲的问题,学生尚不理解,或还有不同看法,或问题才讲到一半,上课的预备铃已响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与老师约定继续谈话的时间,然后照(1.)所述的礼仪离去。

    三、家访的礼仪

    家庭访问,是教师经常进行的工作,尤其是中小学,更是如此。在作家庭访问时,如果家长、学生和教师相互间不注意礼仪,往往会造成某些误会,甚至会影响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关系。所以,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下面扼要说说在进行家庭访问时,家长、学生和教师各自应该注意哪些礼仪。

    (一)家长应注意的礼仪:

    1.如果发现老师来了,首先要热情招呼。无论男女老师,一般都可随自己子女的称呼,如”某老师”、“某先生”等。若手上正好有事或正在于家务,应尽快暂停起立迎接老师。

    2.要请老师进屋。居住条件较好的,可把老师请进便于交谈无干扰的雅室。居住条件差的,也要选个便于交谈的地方。把凳子先擦一下,然后请老师坐。如室内人员较多或较杂,要尽量请他们暂避。

    3.给老师端茶时,要用双手捧上(学生端茶也一样)。

    4.要主动而真实地向老师反映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5.如有需要,也可请老师扼要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

    6.老师的谈话,可能是向家长通报某些情况;可能是表扬学生的优点或成绩;也可能是指出学生在校的某些不足之处;还有可能向家长提出一些要求。不管属于哪种情况,家长都应认真谛听,并及时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7.当老师告别时,家长要起立相送;若子女当时不在场,应将其叫来一起送别老师。

    (二)学生应该注意的礼仪:

    1.看到老师来访,应该热情地招呼,并恭敬地出门迎接。

    2.若老师是初次上门,在请老师进门之后,应给老师和家长作相互介绍。

    3.要赶紧找一张凳子,擦净后请老师坐下。

    4.给老师敬茶,一定要使用干净的杯子。

    5.在一般情况下,为了便于老师和家长交谈,学生应作礼貌性的回避。如果老师主动请学生留下,则可以静坐在一旁倾听老师和家长的交谈,并有礼貌地作出一些反应。

    6.当老师告辞时,学生应该热情地给老师送行。

    (三)学生登门拜见师长,应当礼貌周全,以下几点是必须做到的;

    1.要注意衣着鞋帽的整洁,以表示对师长的尊敬。

    2.应按约定的时间略为提前到达。

    3.到达之后,应先轻轻敲师长家的门。待有人应声开门时,要与开门人招呼才能人内,不能贸然闯入。

    4.要热情正确地称呼所有照面的人。首先要对师长、师长家属和其亲友热情地称呼。对师长家属和亲友的尊重,实际上就是对师长本人的尊重,所以在礼仪上不能忽视。正确的称呼不仅是尊重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的文化素养。至于如何称呼才正确,可按下列习惯的称谓来掌握:如果所拜访的老师是女性,对其父母可称“师公”、“师婆”;对其丈夫可称“先生”。如果所拜访的老师是男性,对其父母可称“师爷爷”、“师奶奶”;对其妻子可称“师母”或称“师娘”。其他的人可以此类推。一般,自己都是以老师子女的辈份,前面加一个“师”字去称呼,对老师子女可称“师兄”、“师妹”。若在场人数较多,则可笼统地打个招呼:“诸位好,多有打扰。”

    5.当师长递过茶来时,作为学生应该起立,双手接杯道:“谢谢”。

    6.拜见时如遇有新客来访,师长也给作了介绍时,作为学生应该起立招呼,向来客问候。

    7.在师长家拜见的过程中,一切言行要稳重,要彬彬有礼,无论站着或坐着,姿势都要端正,要有精神。

    8.拜见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影响师长的工作和休息。在拜见时,若发现师长家属因自己在而有所不便时,应尽快告辞。

    9.在告辞时,对师长家中的人也应招呼和道别。如师长送行,要请师长留步,并再次道谢和告别。

    10.若是雨天,不可把湿淋淋的雨伞带进室内;若师长不在家,可留条拜托邻居向师长转达;若因故不能准时赴约,一定要设法告知,以免师长久候和挂念。

    四、集会

    集会在学校中是经常举行的活动。如开学典礼,期末表彰大会,节日庆典大会,某项活动动员大会等都是以集会的方式进行的。

    集会是学校里一种较大规模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

    五、开学,闭学、毕业或其他庆典仪式

    学生要准时整队人、退场,要保持会场肃静,不随意说笑走动,不做与大会无关的事情。必要时应统一着装。

    六、上台发言、领奖、表演

    走路要稳重,要从规定的台口上台;站台上要双手自然下垂,站姿端正;接受奖品、奖状时要用双手去接,行鞠躬礼;然后转过来,面向台下,将奖状高举过头向大家展示后,双手拿好帖放胸前;下台时亦要脚步稳重,从指定台口退下。

    七、升降国旗仪式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

    常规升旗一般在每星期一早晨举行,遇到重大集会时,一般在会议开始时举行升旗仪式。

    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在集合地点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主持人宣布:“升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走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降旗一般在傍晚清校前进行,不再举行仪式,由旗手和护旗员直接将旗降下来。降旗时态度要认真恭敬,将旗仔细卷好,交给负责保管国旗的人,不可将国旗弄脏弄皱。

    如果在校外遇到升国旗和奏国歌时,也应立即肃立,行注目礼,待升旗完毕再继续行走。

    八、校园其他礼仪

    要随时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

    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将自行车放在指定的车棚或地点,不乱停乱放,不在校内骑车。

    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插队,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