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场成功学:解密大人物的成功智慧-掌控气场就能掌控成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股能量,这股能量释放出来就是我们的气场。不同的气场既有排斥力又有吸引力,小气场往往会因为某些原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性的大气场。大气场不是小气场的简单组合,而是无数小气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冲突,最后相互妥协而形成的动态平衡,小气场能否在大气场中较好地生存,取决于是否能够把握大气场的性质。

    气场可以被影响,也可以被掌控,一旦掌控了气场,你就掌控了成功。

    入乡随俗——让你的小气场融入大气场

    你是否常有这样的感觉:有的社交圈子你无论如何都没法融入,有的公司氛围你总是觉得格格不入。这类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你的小气场和大气场之间存在排斥。

    大气场是由小气场聚合而成的,但又不是简单的气场组合,而是无数小气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冲突,最后相互妥协而形成的动态平衡,所以小气场和它所在的大气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小气场能否在大气场中如鱼得水,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和谐地融入大气场中。

    如果你的气场足够强大,你当然可以改变大气场,毕竟大气场也是以某几个小气场作为中心气场展开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必须去适应大气场,而不是让大气场为你改变。

    常言道,“入乡随俗”。把握大气场,让自己的小气场跟自己所在的大气场步调一致,才能够让自己更加成功,而对于大气场来说,格格不入的小气场无遗也是其走向成功的绊脚石。

    公司文化就是大气场的一种,是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特有气质和个性,想要融入公司,获得好的发展,你就得先让你的小气场融入公司的大气场。

    唐诗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公司工作。刚上班,唐诗就觉得公司气氛太沉闷,同事们一个个不苟言笑,只知埋头工作;领导一个个步履匆匆,难得展现一个笑容。

    唐诗觉得极为憋闷,便想活跃一下气氛。于是第二天,他换了一身很前卫的装束,在自己的位置上边听音乐边工作,身体还随着音乐的节奏大幅摇摆,休息时更是无所顾忌地大笑。对此,几个同事不住皱眉头。

    几天过去了,唐诗的上司终于把他叫过去,第一句话便是:“你对公司有什么意见吗?”唐诗一下子愣住了。

    唐诗的问题就在于,他对公司的大气场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尊重,非但没有试着融入其中,反而企图以自身的小气场改变公司的大气场,这样做最后吃亏的肯定是他自己。

    对于把个人气场融入公司的大气场,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提出过一个观念——入模子。他把公司的气场比做一个坚硬的模子,员工想要有所发展,就必须让自己的气场契合公司这个模子。

    把你的个人小气场融入集体的大气场,在职场上,公司里是如此,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即便只有两个人,两个人的气场也会融合成一个大气场,这个时候,如何让你的小气场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大气场中,关系到你是否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

    经常听演讲的人大多有这样的经验,就是演讲者说“我这么想”不如说“我们是否应该这样”更能使你和对方的气场更贴近。因为“我们”这个字眼,表现了“你也参与其中”的意思,会令对方心中产生一种参与意识,按照心理学的说法,这种情形是“卷入效果”。

    一次聚会,有位先生在讲话的前三分钟内一共用了36个“我”,他不是说“我”,就是说“我的”,如“我的派对”、“我的花园”等。随后一位熟人走上前去对他说:“真遗憾,你已经失去了你所有的朋友。”

    这位先生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让自己的气场融入到大家的大气场中,他不停地强调“我”而不是“我们”,让自己的气场显得和朋友们的气场格格不入,他没能让自己的气场融入朋友之间的大气场,他自然会被朋友们的气场所排斥。

    “我绝不与任何人交换这个时代!”——读懂时代的气场

    公司有公司的气场,城市有城市的气场,国家有国家的气场,甚至时代也有时代的气场。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总是出现在同一个时代。他们仿佛是约好了一般,在短短的几百年时间里相继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创造出令后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接着,历史会沉寂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等待下一个辉煌的出现。

    例如,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的短短三百年间,释迦牟尼、老子、孔子、柏拉图、苏格拉底集中出现。

    为什么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们常常会出现在同一个时代?究竟是这些思想家造就了时代的伟大气场,还是时代的气场造就了他们?作用力总是相互的,真正的英雄从来都是能把握时代气场,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气场,谁把握了时代的气场,谁就能站到时代的巅峰。

    马云曾经说:“我绝不跟任何人交换这个时代!”马云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马云的成功离不开时代的恩赐,更离不开马云对时代气场的把握——尽管这可能是无意间的把握。

    1995年,马云在美国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这一年,他辞去了大学老师的职务,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创业,中国黄页在他手下诞生了。

    很多年轻人都觉得马云有远见,1995年就看到了互联网的前景,但马云说:“我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我没有看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弄个事情看看再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进去以后叫盲人骑瞎马,后来发现会骑马的人都掉了下来,我这样不会骑马的人就扛到了现在。”

    1997年,已经在行内小有名气的马云被国家对外经贸部“招安”进了北京。响应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政策,马云要帮助国有企业与互联网接轨。

    在国家部委干了两年多,马云再次离开,这次他决定回杭州老家自己干。

    马云创业之初也想为大客户服务,但美好的愿望不能取代残酷的现实,大企业对网络兴致不高,倒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对互联网更感兴趣。

    马云决定顺应市场,放弃大企业,主要服务小企业。1999年,马云在杭州创立了专攻中小企业的阿里巴巴。这时,马云才算正式上了路。

    回到杭州的马云很快迎来了“春天”:又上《福布斯》,又拿几千万美元的投资。马云请来大批的国际团队和MBA,天有不测风云,2000~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阿里巴巴也未能幸免。

    这时,马云决心请这些MBA下课,用自己的队伍,用自己的土办法,坚持本土化。不能实现本地化,国际化是不靠谱的。

    成功度过互联网“冬天”的马云,开始带领阿里巴巴飞速发展。2003年,马云创建淘宝网,开始与国际大鳄eBay争夺C2C中国市场。随后,马云只用了3年时间便成为中国C2C的霸主。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中国香港上市。阿里巴巴集团有将近5000名员工成为百万富翁,马云兑现了自己创业时“苟富贵,毋相忘”的诺言。

    马云的成功和他的气场密不可分,马云造就了时代的气场,时代的气场也造就了马云。这是一个属于创意和互联网的时代,与马云相似,陈天桥、马化腾、张朝阳等成功人士,都离不开对时代气场的把握。

    在当今社会,谁把握了这个时代的气场,谁就把握了成功。

    “比尔·盖茨的女婿”——借助别人的气场成功

    孙子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一个人的气场能量终归有限,如果你想尽快成功,就借助良好的载体,也就是说,你想尽快到达成功的目的地,就必须搭乘一辆开向成功的快速列车。

    一只蝴蝶的平均寿命是1个月,如果它想从南京飞到北京,需要6个月的时间,怎么才能够实现这一愿望呢?答案很简单,先飞到一列南京开往北京的列车上,利用列车这个载体就能轻而易举地达到这一目的。

    如果自身的力量太单薄,气场太弱,在与人博弈的过程中无疑会处于劣势地位。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势,就是借别人的气场来扩充自己的影响力,这样,你就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曾有一则笑话,说的就是借势。

    有一位优秀的商人杰克,有一天很高兴地告诉他的儿子:“我已经物色好一个好女孩,我要你娶她!”儿子回答说:“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会决定!”杰克说:“我说的这女孩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儿子很惊讶:“哇!这样的话……”在一个聚会中,杰克向比尔·盖茨打招呼:“我来帮你女儿介绍个好丈夫!”比尔回答道:“我女儿还没想嫁人呢!”杰克又说:“但我说的这个年轻人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比尔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哦!这样的话……”接着,杰克去见世界银行的总裁,开门见山地说:“我想介绍一位年轻人来当贵行的副总裁。”总裁不耐烦地回答:“我们已经有很多位副总裁,够多了。”杰克接着又说:“但我说的这个年轻人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婿!”总裁惊喜:“嗯!这样的话……”

    笑话的原文最后还有一句批注:“知道吗?生意就是这样谈成的!”

    这虽然是一则虚构的笑话,但在美国展览大王阿德尔森的身上,真的发生了类似的事情,而且主角就是比尔·盖茨。

    1979年3月,刚刚创立《数据与通信》杂志不久的阿德尔森用自己的Interface集团在拉斯维加斯创办了第一届计算机供货商展览COMDEX(ComputerDealersExposition的缩写)。

    但是第一届展览并不成功,这家刚刚成立的公司显然没有足够的号召力,杂志的订户数量也非常有限,许多人甚至还没有听说过《数据与通信》这个名字。在接下来的几届展览会中,情形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直到1986年,阿德尔森在拉斯维加斯举办新一届的COMDEX展览会。按照他与股东们的约定,如果再次失败,这将会是COMDEX的最后一次展览。

    阿德尔森深知,仅仅依靠自己的名望,很难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是如果能够请到比尔·盖茨,他就能邀请到更多的厂商,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因此,他决定首先从最难邀请的人比尔·盖茨入手。

    于是他找到了比尔·盖茨,并且告诉他:“这不是一次宣传写程序技术的演讲,在我看来,它更是一次向公众介绍计算机的机会。如果不能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并用上计算机,微软显然无法成为一家前途光明的公司。”

    这句话显然打动了比尔·盖茨。当时的微软公司刚刚上市,亟须提高人们对公司的信心,所以,他最后答应考虑接受阿德尔森的邀请。

    请到比尔·盖茨之后,其他的事情就好办了。阿德尔森甚至不需要直接出马,他只要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其他人比尔·盖茨会来就可以。然后,他列出了一长串名单,上面有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甲骨文公司的拉里·埃里森、IBM的总裁等。

    果然,听说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等人即将参展,而且史蒂夫·乔布斯从第一届展会就开始参加的消息后,全美国的科技产品经销商纷纷闻讯而来,展览的规模越来越大。此次展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COMDEX展览从此成为美国最大的计算机展览会,牢牢奠定了自己在计算机展览行业的霸主地位,而阿德尔森也成为美国当之无愧的“展览教父”。

    阿尔德森深知,单凭自己的气场,他的展览会是吸引不到更多眼光的。要想成功,他必须借助别人的气场——比如比尔·盖茨的气场。比尔·盖茨的气场足够强大,不光能够吸引媒体,更重要的是,比尔·盖茨能够吸引到乔布斯、埃里森这样有着同样大气场的人。这些人又可以为阿尔德森的成功带来巨大的影响。

    这就是借势的力量。

    “乐队花车效应”——用大气场操控小气场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从众效应”,又称“乐队花车效应”,指的是当个体受到群体影响的时候,个体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从众效应在西方的政治选举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心理学家发现,很多时候选民会把票都给他们认为得票多的候选人,而不是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因为大环境中大多数人的小气场决定了大气场的性质,人们更愿意让自己的气场跟大气场合拍,这样自己才不会显得那么另类。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阿希实验”。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设计实施了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心意。他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志愿者被告知总共有5和他一起参与实验,但其实那五个人都是事先被安排在那里的——就是所谓的托。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最后,阿希的实验表明,平均有33%的人做出的判断会受其他大部分人的影响,有76%的人至少被其他人影响过一次,只有24%的人一直坚持自己的判断,而事实上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出现判断失误的可能性还不到1‰。

    很明显,个人太容易被大气场影响的,面对其他志愿者的集体错误,大部分人选择了让自己与大气场的步调保持一致,从而选择了错误的答案。这就是大气场对小气场的强大影响。它能让一大半的人放弃自己的立场而选择一个明显错误的答案。

    事实上,大气场往往比小气场要容易操控些,因为大气场可以被营造,甚至被伪造。情景喜剧的编导们就很擅长利用这一招。早期的情景喜剧是有观众的,笑声都是来自现场。但是后来编导们发现,现场的笑声往往不好操控,若是自己的剧本粗制滥造,现场的观众反而会破坏整部剧的气场。所以,他们发明了“灌制笑声”,事先录制好笑声,在他们认为应该突出笑点的地方播放出来。

    事实上,许多人都知道“灌制笑声”,即便如此,听到这些事先录制的笑声时,许多人还是忍不住跟着笑,并且真的认为剧情很可笑。这就是从众效应的一种运用。

    同样,许多商家也喜欢使用这一招。他们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时往往会突出产品多么热卖,有多少人在使用,从而造成一种大家都在买的大气场,正是这样的大气场,常常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消费者的小气场。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利用大气场来操控别人的小气场。比如,当一个妻子想说服老公给你买一条项链的时候,她可以说:“小梅,小丽还有小红他们的丈夫都给她们买了首饰的,就你什么都没给我买过。”无论这是否是她编造出来的,在“所有丈夫都会给妻子买首饰”的大气场压迫之下,丈夫也只有乖乖就范。

    当一个下属做错了什么即将被训斥的时候,他会给主管透露这样一个信息:不是只有我这样,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做的!在“所有人都如此”的大气场压迫下,或许主管会最终认同下属的做法也未可知。

    总之,想要操控别人,先制造一个有利于你的大气场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这一招并非百试不爽,但是,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它的成功率能够超过百分之五十。

    “机长综合征”——强大气场带来强大的操控力

    在航空界,有一个现象叫“机长综合征”,说的是在很多事故中,机长犯的错误都十分明显,但副机长没有针对机长的错误采取任何行动,最终导致飞机坠毁。

    某国空军将领乌托尔·恩特执行飞行任务,但他的副驾驶员在飞机起飞前病了,于是总部临时派了一名副驾驶员做替补。和这位传奇将军同飞,这名副驾驶员觉得非常荣幸。在起飞过程中,恩特哼起歌来,并把头一点一点地随着歌曲的节奏打拍子。副驾驶员以为恩特是要他把飞机升起来,虽然当时飞机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起飞的速度,但他还是把操纵杆推了上去。结果,飞机的腹部撞在地上,螺旋桨的一个叶片飞入恩特的背部,导致他终身瘫痪。

    事后有人问副驾驶员:“既然你知道飞机还不能起飞,为什么要把操纵杆推起来呢?”他回答道:“我以为将军要我这么做。”

    在这个案例中,将军的气场甚至压过了副驾驶员掌握的常识和专业知识,在将军气场的影响下,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他认为将军要他做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违背他的知识体系。

    从心理学上讲,这个故事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权威效应。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每个人对身边的人或者事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大小不同。一般来说,权威人士容易对其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强大的气场能够带来强大的操控力。

    其实这一效应在营销中被广泛使用,许多广告都会找名人代言,目的就是利用名人的气场影响消费者的理性判断。一般来说,在某一个领域中越权威的人在这一方面的气场就越大,对人产生的影响力也越大。如果不在这个领域中,哪怕他的气场很强大,产生的影响力也是小的,正如恩特将军的气场能影响副驾驶员的判断,但很难影响厨师的判断。这就是为什么主打时尚牌的动感地带会请周杰伦代言,因为他在这一领域的气场十分强大,强大到影响人普通人的理性思考。而某润喉药找来足球明星代言产生的效果就小得多,不是说卡卡或者罗纳尔迪尼奥的气场不够强大,而是他们在润喉这一领域的气场不够权威。

    要想获得强大的操控力,你首先要让自己的气场权威起来,或者至少让它看起来权威。影响力培训大师罗伯特·西奥迪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一名研究人员让一个自称“医生”的人分别给22个护士打了一通一模一样的电话,让她们立刻给病人注射一种药。护士有许多正当的理由拒绝这一要求,因为使用这种药是不符合要求和规章的。实验结果却令人毛骨悚然:95%的护士毫不犹豫地到药房取了这种药,准备给患者注射!这就是权威所带来的操控力,仅仅是“医生”这样一个头衔所带来的气场,就轻而易举地让那些训练有素的护士放弃了自己应有的气场,想象一下,如果你仅仅是用你的权威气场让别人做一件相对无关紧要的事,比如,买你推销的东西,它的效果会有多好!

    另一个令自己看上去有权威气场的东西是服饰。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许多保健品和药物的广告里,广告演员都是穿着白大褂来告诉你他们的药物有多么神奇。他们甚至没有宣称自己是医生或者专家,仅仅一件白大褂就能带来超过普通广告的影响力。这就是气场的力量。权威的气场带来的操控力有时候能超出想象。

    “承诺一致性”——巧用承诺的力量

    几名加拿大心理学家在赌马的赌徒身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赌徒一旦对自己选中的马下了赌注,他对这匹马的信心立刻大增,他会坚信这匹马一定是所有马中最好的。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承诺一致性”原则,说的是一旦我们做出某种决定,或者选择了某种立场,我们会强迫自己采取某种行为以证明我们之前所有行为的正确性。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哪怕明知自己错了。

    当你做出承诺的时候,你的气场就会做出反应,它会采取各种措施支持你的承诺。例如,当你当着许多人的面同意戒烟的时候,你的气场就会散发出你承诺戒烟的信息。这个时候,你会爆发出强大的意志力支撑你的戒烟行为。哪怕你的烟瘾发作十分痛苦,你也会努力控制自己以不违背当初的承诺。相反,如果你只是私下跟自己说要戒烟,你戒烟的行为十有八九会失败,因为你没有对人做出承诺,所以你的气场也不需要去坚守。

    这不是假设,心理学家托马斯·莫里亚蒂曾做过类似的实验。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海滩上随便找了一个实验对象,然后派一个研究人员装作小偷在他面前偷走另一个研究人员假扮的正在睡觉的受害者的钱包。

    莫里亚蒂一共找了20个实验对象,结果,只有4个人挺身而出制止偷窃。之后,莫里亚蒂对实验流程作了更改,让假扮受害者的研究员在入睡前简单地要求实验对象帮忙照看钱包,在得到实验对象的承诺后,小偷才出现。这一次,20个实验对象中有19人挺身而出。

    这一差别正是来自于实验对象所做的承诺。

    因此,懂得这一原理的影响力的高手会利用你自己的气场来操控你,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你当众做出承诺。

    《大英百科全书》一般是以直销的模式销售的,但是,客户在买下这套书后还有15天的返回期,也就是说,15天内顾客可以无条件退货。往往在这15天内,顾客的退货率会高达70%。

    但是,有一些销售员的退货率只有25%。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能够说服客户不退货呢?他们的方法就是:让客户自己说服自己。

    这些销售员在顾客掏钱买书之前,会两次提出同样的问题:“你确定你要买这本书吗?你确定你的购买行为是基于理性吗?你确定你不会后悔吗?”在得到客户两次肯定的回答之后,他们才会把书卖给客户。最后,做出过承诺的客户的退货率都非常低。

    这些销售员可以说是操控气场的高手,他们能巧用承诺的力量,在客户的气场中植入他所需要的承诺,在承诺之下,客户自己的气场就能够帮助他们完成说服和影响的过程。

    本章小结:

    1.气场之间相互融合,不同的小气场聚在一起会融合成一个大气场。让你的小气场融入大气场,别让自己显得太另类。

    2.每个时代也有自己的气场,这是一个巨大的气场。把握时代的气场,就是顺应潮流,做时代的弄潮儿。

    3.你可以借别人的气场助你成功,这就叫“借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