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好心态成就好未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愉快教育”的儿童观中不应存在等级划分的观念。这种观念只属于古代教育。官僚机构的等级思想反映到学校,作为准官吏的学生必然被划分为优等和劣等。而现代社会强调的是人才的多样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因此,现代教育所面对的儿童只有“类”的差别而无“等级”、“优劣”的区分。在现代教育中还存在着古代教育所遗留的阴影,“优劣”、“等级”思想还存在于许多教育者的潜意识之中,这种状况严重阻碍着亲密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是师生冲突的根源。只有扭转这种“等级”思想,从根本上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好心态胜过一切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有时候,给孩子讲一个小时大道理,不如给他读一分钟的小故事,因为故事的趣味性更吸引孩子,让孩子难以忘记,而且,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这个故事是我小时候听到的,对我一直都很有启发。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有个秀才已经是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晚上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梦到自己在下雨天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则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于是回旅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一看,觉得非常奇怪,就问秀才:“不是明天才考试吗,怎么你今天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解释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觉得确实有道理啊,于是精神振奋地准备参加考试。最后,果然中了探花。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启示:一个人成功与否,很多情况下也许在我们心态的一念之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许我们离成功只有半步了;如果就此消极悲观地放弃,我们可能真的跟成功永远无缘了。

    成功学始祖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父母都渴望孩子能够成才,但是,很多父母往往将精力放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很少关心孩子的心态的培养。这其实是家长的功利思想和虚荣心在作怪。有人说,心态决定成败,我认为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好的心态远比好成绩要重要得多。过度地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的良好心态的培养,很可能会给孩子今后的人生埋下深深的隐患。

    几年前的马加爵杀人案可谓惊人的大悲剧,在很多人眼里,马加爵可能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然而,实际上他是一个从小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个“赢在起跑线”的好孩子,从小到大,马加爵始终是自己家庭的骄傲,因为他是马家几代以来唯一的读书人。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是村里的骄傲。在邻居的眼里,他是“那么诚实,那么优秀”;在中学老师的眼里,他是“一个刻苦、勤奋的学生”。马加爵还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得全国第三名。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却因为心态的失衡,一念之下犯了滔天罪行,成了杀人犯。这怎能不让人痛惜!如果父母培养其从小坚强、乐观、开朗的性格,也许,如今的马加爵已经拥有幸福的人生。

    好心态胜过一切,决定一个人成就高度的是一个人的心态,而不是学习成绩。马尔比·马布科克说过:“最常见同时也代价最昂贵的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或者某些我们不具备的方面。”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成功是运用积极态度的结果。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而是由他自己的心态决定。

    在每个孩子头脑中,都有两个主宰者——成功先生和失败先生。成功先生负责积极的、正面的思想,生产成功的理由与方法;失败先生则负责生产负面的、消极的思想,生产失败的理由,他是制造失败理由的专家。当孩子告诉自己:“今天真倒霉”。看吧,效果马上出来了:失败先生一接到这个信号,会立刻制造出几个事实证明你的想法是对的。例如,他会让你觉得上次的考试成绩很糟、学习很枯燥、身体有些不舒服、老师不喜欢自己……失败先生非常有效率,不到一会儿,孩子就会感到今天真的很倒霉,心情一下子变得很糟,什么都不想做了。

    但是,如果孩子告诉自己“今天是个好日子”。成功先生接到信号就会出来执行任务,他会告诉你“今天是个好日子”,会让你觉得今天天气真晴朗,老师和同学都面带笑容,学习一点都不难……于是,孩子就会感到今天确实是个好日子,心情一下子变得非常好,干什么都信心十足,特有劲头。

    可见,心态好,一切就都好了。“能征服精神的人,强过能攻城略地的将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只要他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就能改变自我,在人生中有所成就。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人生就像长跑,比的就是心态、耐力。父母只有帮助孩子找到培养好心态的“金钥匙”,才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二、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孩子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而消极的心态却使孩子沮丧、失望,对生活和学习充满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下面的这个故事也许就是最好的佐证。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正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总是怀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的教导。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其实,玛格丽特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以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四年以后,她连续四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十一年之久。她就是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正是由于父亲从小就培养玛格丽特的积极心态,才激发了她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才有了她如此巨大的成就。

    有一位教育专家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要求他的学生不分顺序地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

    十年后,教授对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教授的结论是:孩子抢坐前排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孩子的成功十分重要。

    积极的心态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孩子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而消极的心态却使孩子沮丧、失望,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而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垃圾。积极的心态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影响很大。如果一个孩子自认为不如别人,而父母又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忽视孩子的优点,慢慢的,孩子的心理就会形成一种错误的烙印:自己不如别的孩子。这样,会使孩子由一般的自责转变成自我失败主义者,严重地压抑孩子的进取心和创造性。

    其实,积极的心态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学到的,每一个父母都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父母不妨试试下面的这些方法吧。

    1.别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家长必须先要明白自己有意无意之间的许多言行就是导致孩子消极的罪魁。例如:怨天尤人的牢骚,对于社会负面现象的悲叹,对自己工作生活失意的哀怨;对于孩子的抱怨、指责,用别的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不足做的对比等等。我们的家长一定要明白,这些行为都是不利于培养孩子积极心态的,都是有害的。

    2.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在成长中的变化是必然的,犯错误也是必然的,不要总是将孩子定性看待。在孩子犯错时要指出错误,给孩子分析错误的性质和危害,可以批评,可以指责,但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翻老账。在批评指责后,记得一定要鼓励和帮助孩子怎样改正错误,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误,都会遇到问题,有了问题,不怕,但要正视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3.多发现孩子的优点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不看积极的一面,专挑孩子的缺点,孩子考数学时如果20道题里错了5道题,他们便会责备孩子。他们只看到错了的5道题,却没有看到算对了15道题,这种态度只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其实,只要孩子作出努力,对他们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不能因为结果而忽视孩子努力的过程。

    4.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孩子

    孩子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他感受到你的积极,他会慢慢获得一种美好的人生感觉,信心倍增,人生目标感也越来越强烈。

    积极的心态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孩子的成长总是要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果长时间地不断受到打击,肯定会使孩子消极的,我们家长不可能改变大环境,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点滴引导,适时地鼓励,向孩子传递乐观的态度,才会使孩子拥有积极的心态。

    三、乐观是成功的垫脚石

    有位哲人说过:“乐观是成功的垫脚石。”乐观之成功,就如自由之小鸟,阳光之花草一样不能缺少,它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催化剂,催促我们不断向上,勇往直前。怀着乐观的心态上路,也许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马先生的女儿笑笑是一个爱哭的女孩,她总喜欢用悲观的态度看问题,每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开始用哭发泄心中的恐惧。

    有一次,到了幼儿园放学的时间,老师对班里的孩子说:“你们的爸爸妈妈今天要加班可能晚一点儿才能接你们。”其他孩子都表示没关系,可以边玩边等家长,不但玩得开心,还可以吃到老师准备的美味午餐,而笑笑却把摆在面前的“问题”看成是“世界末日”。她放声痛哭,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妈妈为什么不来接我,我要找妈妈……”

    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能开开心心地边玩边等家长,而笑笑却大哭不止呢?原因就是笑笑的心态问题。

    美国有一对兄弟,一个出奇的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父母希望兄弟俩的性格都能改变一些。于是他们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

    一个小时后,父母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泣。原来,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怕父母会责骂自己。

    父母走进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却发现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把散乱的马粪铲成一堆,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看到父母来了,乐观的孩子兴致勃勃地叫道:“爸爸,这里有那么多马粪,附近一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他清理出一个干净的地方来!”

    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做到好莱坞明星,再做到州长,直到美国总统,这中间,他碰到了很多艰难险阻,可就是凭着乐观的精神,“过五关,斩六将”,用比别人更多的勇气和力量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一味抱怨的悲观者,看到的总是灰暗的一面,即便到春天的花园里,他看到的也只是折断的残枝,墙角的垃圾;而乐观者看到的却是姹紫嫣红的鲜花,飞舞的蝴蝶,自然,他的眼里到处都是春天。

    一个人快快乐乐是一天,烦恼忧愁也是一天,乐观的人对人生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热爱,做事得心应手。而悲观的人厌倦生活,感觉人活在世上很痛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在应付,没有朋友,更没有乐趣,因此他们不会快乐!

    隐没在草丛中的野花是孤独的,但它依然恣意开放;独自在山林中流淌的小溪是寂寞的,但它依然在丁冬歌唱;高挑枝头悄然飘逝的落叶是无奈的,但它依然倾情舞蹈……是什么力量支撑它们,不向命运低头?是乐观!乐观,是一种积极的思想态度,它像一面鲜红的旗帜,给予人无穷的力量,引领你奋发向上,同时,乐观更是成功的催化剂,催促你不断向前,直至成功的那一天。

    其实,乐观是一种选择,悲观也是一种选择。林肯曾经说过:“大多数的人都是像他们所决定的那样高兴起来。”乐观是一种美好的品格,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乐观使人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

    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为他会改变孩子看问题的态度,由态度的改变成就孩子一生的改变。

    有位哲人说过:“乐观是成功的垫脚石。”乐观之成功,就如自由之小鸟,阳光之花草一样不能缺少,它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催化剂,催促我们不断向上,勇往直前。怀着乐观的心态上路,也许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人人心中都有两个孩子,一个叫乐观,一个叫悲观,但我们却不能让悲观打败乐观。换言之,每个人都能培养乐观的人格。

    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呢?

    1.快乐而温馨的家庭氛围很重要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2.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从小无感情体验和感情依恋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对他人施以爱和同情,他们将生长成冷漠无情的性格,很少体验快乐,难以与人相处,当然也就不会具有乐观精神,不论父母的工作有多繁忙,都要尽量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3.把孩子“带出去”。除先天性格因素外,开朗源自广阔的见识与广泛的交流

    有许多父母每到周末都把孩子关在屋里做作业,或者参加各种学习班,似乎是为了孩子的长远考虑。另外,许多父母也不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甚至对来家里玩的孩子冷淡、不欢迎。还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不支持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或夏令营活动。一个在自然和社会两方面都没有“走出去”、朋友很少的孩子,往往会自我封闭,养成孤独、脆弱、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所以,父母要把孩子带出去,让孩子多交朋友,多与别人相处、交流。

    4.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中被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罗斯福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法国作家阿兰在论述把快乐的智慧用于和烦恼作斗争时说:“烦恼是我们患的精神上的近视症,应该向远处看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的脚步就会更加坚定,内心也更加泰然。”父母应当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孩子辩证地看待事物,看起来有害的事,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有益的。

    5.少打击多鼓励

    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智力、能力有限,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总之,生活中,乐观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精神。乐观心态成就孩子,悲观想不开只能害了孩子。作为一个为孩子负责的家长,都不能忽视孩子乐观心态的培养。

    四、谦虚的孩子才会进步

    一个人,只有做到谦虚,才能吸收更多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如果自以为是,不听其他人的意见,则很难有所进步,甚至还可能倒退。从小培养孩子谦虚的心态,就是培养孩子的竞争力。因为谦虚是一种促人进步的力量,一个人只有低头,才能积蓄向上攀登的力量。

    如果几个家长聚在一起,话题总是绕不开孩子。提起自己的孩子,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才是最聪明、最厉害的。

    “我家孩子考试拿了第一名”,“我家的孩子演讲大赛拿了冠军”,“我家孩子会说英语了”,“我家孩子的计算机技术特棒”。有时孩子在某方面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有些家长就骄傲得不得了,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都来夸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个班级的奖杯在父母的眼里仿佛诺贝尔奖。家长兴奋之余,却常常忘记应该教孩子学会谦虚。

    这也就难怪现在很多孩子就像《弟子规》中所说,“闻过怒,闻誉乐”,喜欢听表扬的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话,所以被别人批评一下,会不开心很久,而且还会为自己找种种理由。

    孩子取得一些成绩固然是可喜的,但是,如果没有谦虚的心态,不能将成绩视为一种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的力量。就很容易陷在荣誉和成功的喜悦中不能自拔,把荣誉当成包袱背起来,沾沾自喜于一时之功,不再进取。

    居里夫人以她谦虚谨慎的品格和卓越的成就获得了世人的称赞,她对荣誉的特殊见解,使很多喜欢居功自傲、浅尝辄止的人汗颜不已。

    居里夫人的一个朋友到她家里做客,忽然发现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协会刚刚颁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的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她自己正是这样做的。受她高尚品格的影响,以后她的女儿和女婿也踏上了科学研究之路,并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令人敬仰的两代人三次获诺贝尔奖的家庭。

    巴甫洛夫说:“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骄傲会让你们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骄傲会让你们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善的帮助;因为骄傲会让你们丧失客观的准绳。”所以,父母如果发现了孩子骄傲的情绪,一定要尽快地加以纠正。否则,孩子是很难有大的成就的。

    试想一下,古往今来,凡取得成就的伟人哪个不是谦虚的人呢?

    古希腊的着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才华横溢着作等身,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得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一篇很有寓意的寓言故事,父母不妨讲给孩子听:

    小人国的使者向中国皇帝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并问皇帝哪个最有价值。皇帝请了全国最有名的珠宝匠来作检验,可无论怎样检查、称重还是看构造,都是一模一样。后来,一位老巨匠用三根稻草把问题解决了。他把三根稻草分别插入三个小金人的耳朵里面,第一个从另一只耳朵里出来了,第二个从嘴里出来了,第三个悄无声息地掉进了肚子。

    当然,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因为它最谦虚。

    一个人,只有做到谦虚,才能吸收更多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如果自以为是,不听其他人的意见,则很难再有进步,甚至还可能倒退。上面这篇寓意深远的寓言小故事,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当孩子因为在某些方面有专长和成绩骄傲自满时,父母应该告诫孩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世界上的能人很多,要知道的东西很多,永无止境。取得一点成绩没有理由骄傲,做父母的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还小,知识少,经验少,要认真学习,向成人学习,向其它小朋友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谦虚学习才能学到东西。骄傲,看不起人,就不可能进步。

    从小培养孩子谦虚的心态就是培养孩子的竞争力。因为谦虚是一种促人进步的力量,一个人只有低头,才能积蓄向上攀登的力量。

    五、对别人宽容就是对自己宽容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错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学会宽容,学会大度,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件大事,整天被不满、怨恨心理控制的人是最痛苦的。学会宽容,也就是学会了爱自己。

    在报纸上读到这样一个关于教育孩子宽容的故事,我觉得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看看。

    在澳大利亚一个岛上的度假村的大厅里,一个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大约三四岁哭得筋疲力尽的小孩。原来那天小孩特别多,这个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个,将这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紧跑到网球场,将那个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场,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见了自己哭得脏兮兮的孩子,那个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小孩,并且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这时,那个满脸泪痕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很佩服这位妈妈的睿智和宽容。在自己年幼的孩子受到惊吓的情况下,她不是痛骂那个工作人员一顿,或者直接向主管提出抗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孩子带离,而是安慰自己的小孩,教育孩子体谅工作人员此时的心情,教育孩子反过来安慰工作人员。如此恰当地把握教育时机,采用别出心裁的教育方法,让宽容的种子在孩子的心里发芽、开花。

    然而,在一些家长的心中,他们惟恐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丁点儿的委屈,有的学生因一点儿小事与伙伴发生矛盾,双方家长闻讯后,各自到学校找对方“兴师问罪”,互不相让。因为有些家长认为宽容是一种软弱,是一种妥协,是一种迁就,是一种对他人的纵容。在当今社会,让孩子学会宽容,无疑是让他受气,让他失掉自尊,等等。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教孩子“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一位国内做教师的同行跟我说,现在的孩子都不“吃亏”,有一次,他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告状,说别人踩了他刚买的白球鞋。说完话还没等老师问清楚怎么回事,就跑到那个踩他脚的同学面前,狠狠地踩了对方一脚。老师很生气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理直气壮地告诉老师:“妈妈就是这样教我的,别人打我,我不能受欺负,也得打别人,别人踩了我,我当然也要踩他。”

    听了朋友讲的故事,我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太有“自我保护”意识了,但是,缺少人与人之间的宽容精神。没有宽容,一点小事都能引起争端。其实一句“对不起”、“没关系”就可以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就可以培养宽容的精神,而苛刻会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

    现在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最易养成的品格弱点是孤傲、自私、自闭、自恋,与人交往锱铢必较,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家长的错误做法,无疑使孩子的品格弱点得以形成。而抱着品格弱点融入社会,则不会尊重别人,稍微不如意就要受不了,受了委屈就要给别人点颜色看看,这样不可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也就很难自强自立。

    福莱曾经说过: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错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学会宽容,学会大度,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件大事,整天被不满、怨恨心理所控制的人是最痛苦的人。学会宽容别人,也就学会了爱自己。

    那么,作为父母,怎样让孩子学会宽容呢?

    1.教孩子善待他人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山谷里,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大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个大笨蛋!”立刻又从山上传来“你是个大笨蛋”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大山骂起来,然而大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怒气冲冲地回到家,他对母亲说了这件事。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孩子说:“那我明天再去那里说些好话。”“这就对了。”他的母亲说,“在生活中,不论男女老幼,你对人好,人便对你好,如果我们自己粗鲁,也别想人家友善相待。所以,你一定要记住,只有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啊!” 这位母亲非常聪明,她恰到好处地教会了孩子怎样待人。孩子一旦学会了善待他人,就学会了宽容,那么,自然地孩子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容忍他人了。此时孩子已经有了一颗友善的心。

    2.家长要先宽容孩子

    古时候,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禅师。有一天晚上,老禅师在院子里散步,发现墙角那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出家人越墙出去溜达了。对于这种情况,老禅师没有产生惩罚弟子的想法,而是走到墙角把椅子移开,自己就地蹲在那里。过了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进来了,他顺墙而下的时候正好踩着老和尚的背跳进了院子。当学生落地后,看到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时,吓得惊惶失措。谁知,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平静地对他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裳。”事后,老禅师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而且所有的弟子都不知道这件事。从那时起,却再也没有弟子越墙到外头闲逛。正是老禅师的宽容,给了弟子改正的机会,并从中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帮助其他人也改正了不良行为。他的弟子们更是学会了宽容他人。

    所以,要想让孩子学会宽容,家长首先要学会宽容孩子,对孩子的某些行为,你可以不赞赏,但要做到接纳。尽管你不同意孩子的某些做法,但要首先试着宽容,并努力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你的宽容能让孩子效仿。

    能够原谅别人,能大度地接受委屈,能与人为善,这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文明,一种优秀。如果孩子因为总与人斤斤计较,毫不容人,小朋友们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他做朋友。不会原谅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养成霸道、蛮横、自私、无情的坏习惯,容易被孤立,今后走入社会会吃大亏。

    六、今天你可以不抱怨

    世界并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变好,而只会变得更糟糕。人生就和打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天,不管你手中的牌是好是坏,你都必须拿着,你都必须面对。你能做到的,就是让你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

    抱怨,实在是一件随时都会发生的事。孩子诉苦“作业太多,书包太沉”;毕业生抱怨“没有好爸爸找不到好工作”;上班族逢人就说“操的是卖白粉的心,挣的是卖白菜的钱”;即使是掌权的上司,也要感叹“高处不胜寒”;成了家,感情不好处,丈夫不满妻子“婚前一枝花,婚后豆腐渣”,妻子的抱怨则更多,“把自己当老妈子使”、“眼里只有他老妈”、“做了新发型,他半个月才发现”……

    生活中的抱怨很常见,无论是碰见糟糕的人,还是面对糟糕的事,抱怨都不是明智之举。抱怨不仅徒劳无益,还分散人们对应该关注的事情的注意力和精力。抱怨是一种消极心态的象征,不去深入地观察现实,不去为改变现实做积极的思考,而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这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即便是糟糕的现实不能改变,那么抱怨比忍受更能增加我们的痛苦,而博得同情意味着将自己的弱势地位展示给别人,实非强者所为。总之,抱怨是弱者不明智的选择。聪明的父母不会在孩子面前抱怨,并且孩子第一次抱怨就会制止他。

    有个小男孩脾气很坏,总是爱抱怨、挑剔、指责别人。

    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抱怨、指责别人时,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个钉子。

    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十七个钉子。过了几个星期,由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他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次数越来越少,并且发现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比在栅栏上钉钉子容易多了……最后,他终于变得不爱抱怨、指责了。

    小男孩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建议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抱怨别人,就从栅栏上拔下一个钉子。”

    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男孩拔掉了栅栏上所有的钉子。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那么多的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

    当你向别人发脾气时,你的抱怨、指责的言语就像这些小孔一样,留在人们的心中,同时还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

    抱怨是一种负面的思维,它是人际关系中的绊脚石。爱抱怨的人经常给人一种“怨妇”的形象,这种印象一旦被认定后,就较难改变。生活中谁愿意天天和“怨妇”打交道呢?避之惟恐不及!同时,在工作中,爱抱怨的人还会因为抱怨而错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好时机,他们也忽略了自己应负的责任。所以,爱抱怨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不受欢迎的。

    许多研究表明,命定的穷人有一些共同的内在特征。特征之一是他们爱抱怨。许多这样的穷人可以称得上是专业的抱怨者,并享受抱怨的乐趣。他们抱怨经济环境,抱怨自己的老板,说股市是赌场,哀叹自己生不逢时,他们抱怨自己的家属,甚至抱怨上帝。他们的才干在于总是能找到抱怨的对象,不论是人,还是事。他们抱怨一切,但是从不抱怨自己。

    当父母发现孩子喜欢抱怨时,一定要制止!抱怨有什么用呢?肯定地说,毫无用处!世界并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变好一点点,相反只会变得更糟糕。人生就和打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天,不管你手中的牌是好是坏,你都必须拿着,你都必须面对。你能做到的,就是让你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打牌,这样对待人生才有意义!

    七、嫉妒是一种病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父母要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

    古埃及有这么一则寓言:

    鸟儿子问:“爸爸,人类幸福吗?”

    鸟爸爸答:“没咱们幸福。”

    鸟儿子问:“为什么?”

    鸟爸爸答:“因为人心里扎了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折磨他们。”

    鸟儿子问:“这根刺叫什么?”

    鸟爸爸说:“这根刺叫嫉妒。”

    鸟爸爸的回答是有道理的,嫉妒是指在别人比自己优越时,所产生的一种憎恨情绪,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镜头一:友友今年5岁了,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一天,姨妈带着儿子来家里做客,小弟弟可爱极了,大家都争着去逗他。一开始,友友也挤过去亲了亲他,但不大一会儿,友友就有些不高兴了,大家都围着小弟弟转,没人理他了。于是,友友开始大声唱歌,可是没人注意他,友友又跳起了在幼儿园刚学会的舞蹈,还是没人注意他。友友气愤极了,一把抢过小弟弟抓在手里的玩具熊,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镜头二:苗苗的好朋友作文写得特别好,几乎篇篇是范文。苗苗有些不自在,当面称她“大作家”、“小鲁迅”,弄得人家很尴尬。背后苗苗又对其他同学说:“她的作文好像在哪看到过的,她爸爸花钱请家教老师辅导她。”因为毫无根据,反而引起同学的反感。于是,苗苗与同学关系很紧张,自己也垂头丧气。而自己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呢?苗苗说:“内心隐隐作痛,有点儿酸,憎恨情绪不能控制。”

    其实,每个人都有嫉妒心,自古以来,你会发现那些心怀嫉妒的人比比皆是。庞涓嫉妒孙膑的谋略,自己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想方设法想要除掉孙膑,结果自己葬身于马陵之战。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诸葛亮的存在让周瑜时时恐慌,他认为诸葛亮是东吴的大隐患,于是想方设法除掉诸葛亮,然而自己的诡计却一次次被诸葛亮识破。最后自己抑郁而死,临死前还叹息:“既生瑜,何生亮。”

    嫉妒并没有给人带来任何好处,只是让嫉妒的人遭遇更惨而已。

    对于孩子来说,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心理,它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情绪便会产生压抑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而这种障碍又会加剧不良的心理体验,使孩子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伤。

    此外,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产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呢?

    1.了解孩子嫉妒的原因

    和成人不同,孩子嫉妒的起因往往很简单,比如,别人有一件好看的玩具而自己没有,别人会唱的歌而自己不会,别人画的画比自己的漂亮……往往一些很小的事情都会让孩子由羡慕转化为嫉妒,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2.孩子的心理感受要倾听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嫉妒行为就对孩子进行批评、打骂,这其实是不对的。孩子的嫉妒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样掺杂过多的社会因素,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的、真实的、自然的,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3.帮助孩子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孩子内心产生嫉妒,一般都是和别人产生的差距,家长要帮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孩子和所嫉妒对象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这些差距能否缩短,以及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孩子正确地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4.培养孩子豁达乐观的性格

    平时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有优势和长处,但同时每个人都有不足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道理。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正视别人的优势和长处、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学习、借鉴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获取别人的喝彩。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父母要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

    八、别让虚荣心害了孩子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虚荣的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的自尊心。孩子一旦有了虚荣心,各种毛病就会表现出来,和其他孩子进行攀比,一旦遭到别人的批评,就会恼羞成怒,甚至走向极端。

    在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讲述了玛蒂尔德因为虚荣心而让自己吃尽苦头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玛蒂尔德为了在一次宴会上出风头,特意从女友那里借来一根钻石项链。当她戴着项链在宴会上出现的时候,引起了全场人的赞叹与奉承,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这条项链丢失了。为了赔偿这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钻石项链,她负了重债。之后,她整整十年节衣缩食才还清了债务。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对方告诉她丢失的项链是假的。

    玛蒂尔德因为自己的虚荣心,吃尽了苦头。

    虚荣心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它追求的是一种脱离了自己客观实际而夸大了的虚假的荣誉,俗称“打肿脸充胖子”。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不要以为只有大人才有虚荣心,其实,现在的很多小孩子已经有了严重的虚荣心。

    镜头一:燕燕今年7岁了,长相漂亮、可爱,尽管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但燕燕妈妈也总是尽自己的力量将她打扮得像小公主似的,邻居阿姨也常常夸赞她很乖巧。可是,最近,燕燕妈妈遇到一件烦恼的事:上周末,小区里几个同龄孩子在一起玩,随口说着自己都去哪里玩过,燕燕突然夸海口道:“我爸爸带我去日本旅游了,那里有唐老鸭、米老鼠……可好玩了。”燕燕妈妈吃了一惊,他们从来没去过日本,这孩子小小年纪不仅虚荣,还撒谎。

    镜头二:“爸爸,以后你接我放学时将车停远点,我自己走过去就可以了,你那辆车,早过时了,同学们看见了会笑话的。”听到11岁的儿子对自己说这样的话,王先生气得想抡起手给儿子一个耳光,可他还是忍住了。“真的很心痛,儿子竟然嫌弃我的车不好,觉得丢人。”王先生决定以后不再接送儿子,让他自己坐公交车慢慢体验生活。

    孩子的虚荣心并不是个例,现在很多孩子爱听表扬、受不了批评,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大哭大闹,失去心理平衡。和其他孩子比美、比富、比爸爸的车……

    有相关报道指出,独生子女的虚荣心都比较强,在被调查的独生子女中有20%存在较强的虚荣心。虚荣心往往会导致孩子产生其他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敏感等,这些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讲,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虚荣的性格缺陷,是种被扭曲的自尊心。孩子一旦有了虚荣心,各种毛病就会表现出来,和其他孩子进行攀比,一旦遭到别人的批评,就会恼羞成怒,甚至走向极端。

    作为被父母宠爱的孩子,不可能一点儿虚荣心都没有,但是当虚荣心超出了一定限度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了。孩子过强的虚荣心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时时流露出来,如果父母能够及时捕捉到这方面的苗头,那么就可以立刻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开导。那么,父母如何控制孩子的虚荣心呢?

    1.父母应起到榜样作用

    如果父母本人一味追求虚荣,自己经常把名牌之类的话语挂在嘴边,不断更换新潮手机等,这些不良言行都会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使孩子向虚荣靠拢。因此,父母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同别人攀比,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用良好的言行去感染、教育孩子。

    2.赏识孩子要有度

    夸奖孩子本来是要给孩子鼓励和自信的,但凡事有度,如果赏识过度,对孩子一味地“吹嘘”,使孩子生活在掌声和鲜花中,很容易导致孩子虚荣心的形成,因此,即使夸奖孩子,也要注意分寸,不要过度。

    3.对孩子高要求

    如果孩子做事总比别人做得快、做得好,就要交给他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使他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别人指导和帮助。进行挫折训练,教孩子学会调节情绪,经受失败的考验是很必要的。

    4.让孩子明白虚荣的危害

    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为了和别人比吃、比穿、比用的物品,在家庭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后,就会去偷、去抢、去骗,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虚荣心对人的危害很大,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较低,正确引导他们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要向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虚荣心的危害性,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

    5.进行健康的审美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对孩子进行健康的审美教育,让孩子懂得:鸟美是羽毛,人美是学问。让孩子明白在青少年时代,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在穿着打扮上盲目攀比。外表美固然重要,但心灵美更重要。让孩子懂得真正的尊重并不在于是否有钱,而在于人的高贵品格。

    6.引导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

    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购买需要的东西。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一些家务,然后从中取得回报。让孩子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滴汗水一点回报”的道理,使他们知道仅靠不停地向父母张口要这要那,不仅不光彩,而且行不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