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易做家常菜-五谷杂粮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米

    大米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大米中富含的维生素

    E有消融胆固醇的神奇功效。

    大米含有优质蛋白,可使血管保持柔软,能降血压。大米中含有水溶性食物纤维,经常食用可预防动脉硬化。

    【选购宜忌】

    优质大米颗粒整齐,富有光泽,干燥无虫,无沙粒,米灰和碎米极少,闻之有股清香味,无霉变味。劣质大米颜色发暗,碎米多,米灰多,潮湿而有霉味。

    【烹调宜忌】

    宜:大米淘洗好,先往锅中滴入几滴植物油再煮,这样米饭不会粘锅。

    忌:熬米粥时一定不要加碱。碱会破坏大米中最为宝贵的营养素。

    【食用宜忌】

    宜:米汤有益于婴儿的发育和健康,用米汤冲奶粉或作为辅食,对婴儿成长很有好处。此外米汤预防动脉硬化,适合老年人食用。

    【贮藏心得】

    ①平时要把存米的容器清扫干净,以防止生虫。若发现米生虫,可将米放在阴凉处晾干,让虫子飞走或爬出,切忌放在阳光下暴晒。②在容器(包括米袋)里放几瓣大蒜,或者用布包些花椒放在盛米的容器内,可以防止蛀虫。③将海带放入大米中也可防治蛀虫。一般1千克大米中放入10克海带就行。

    【相宜食物】

    大米+胡萝卜=改善胃肠功能

    大米富含糖类,有补脾养胃的功效;胡萝卜含有较多的钾、钙、磷、铁等矿物质,两者同煮,对胃肠功能较弱的人很有好处。

    【相克食物】

    大米+蕨菜=降低维生素B1的消化吸收

    大米中富含维生素B1,而蕨菜中含有维生素分解酶,不利于人体对维生素B1的消化吸收。

    小米

    中医认为,小米有健脾、和胃、安眠等功效。小米含蛋白质、脂肪、铁和维生素等,消化吸收率高,是幼儿的营养食品。小米中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体弱多病者的滋补保健佳品。

    【选购宜忌】

    ①购买小米应首选正规的较大的超市。②宜购买米粒大小、颜色均匀,呈乳白色、黄色或金黄色,有光泽,碎米少,无虫、无杂质的小米。

    ③宜购买具有清香味、无其他异味的小米。严重变质的小米,手捻易成粉状或易碎,碎米多,且微有异味或有霉变气味、酸臭味、腐败味等不正常的气味。④宜购买尝起来味佳、微甜,无任何异味的小米。劣质小米尝起来无味,或微有苦味、涩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烹调宜忌】

    宜:小米煮粥营养十分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小米宜与动物性食品或豆类搭配,可以提供人体更为完善、全面的营养。

    【食用宜忌】

    宜:适合失眠、体虚、低热者食用;还适合脾胃虚弱、食不消化、反胃呕吐、泄泻者食用。

    【贮藏心得】

    储存于低温干燥避光处。

    【相宜食物】

    小米+鸡蛋=提高蛋白质的吸收

    小米富含B族维生素,可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两者同食,能提高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

    小米+红糖=补虚、补血

    小米可健脾胃、补虚损,对于排除瘀血、补充失血有较好的作用。两者同食可以补虚、补血,对产妇尤好。

    【相克食物】

    小米+杏仁=呕吐、泄泻小米能健脾、和胃,使人安眠,杏仁主治风寒肺病、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但小米和杏仁同食,会使人呕吐、泄泻,气滞者尤其忌用。

    小麦

    小麦可以说全身都是宝。小麦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蛋白质,有治疗脚气病、末梢神经炎的功效。小麦胚芽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加速伤口愈合,有效消除眼睑水肿、眼袋及黑眼圈现象。

    【选购宜忌】

    应选择干净、无霉变、无虫蛀、无发芽的优质小麦,小麦的子粒要饱满、圆润。

    【食用宜忌】

    忌:①小麦含有少量的氮化物,起类似镇静剂作用,慢性肝病患者不宜食用,否则可能引起患者嗜睡甚至昏迷。②小麦不要碾磨得太精细,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会大量流失。

    【相宜食物】

    小麦+豌豆=预防结肠癌

    小麦+荞麦、莜麦=营养更全面

    小麦+鹌鹑蛋=治疗神经衰弱

    糯米

    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体气,主要功能是温补脾胃,还能够缓解气虚所导致的盗汗、妊娠后腰腹坠胀、劳动损伤后气短乏力等症状。

    【选购宜忌】

    糯米以挑选放了三四个月的糯米为好,因为新鲜糯米不易煮烂,也较难吸收作料的香味。

    【食用宜忌】

    宜:最适合在冬天食用,因为吃后会周身发热,有御寒、滋补的作用。糯米能滋补脾胃,对脾胃气虚、常腹泻者有治疗效果。

    忌:糯米黏滞、难以消化,所以吃时要适量。儿童消化能力弱,最好别吃。

    【贮藏心得】

    将几瓣大蒜放置在米袋内,可防止糯米因久存而长虫。

    【相宜食物】

    糯米+红枣=温中祛寒

    糯米+红小豆=改善脾虚腹泻和水肿

    黑米

    黑米营养价值极高,能开胃、健脾暖肝、明目活血,可以促进睡眠,能辅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黑米具有补脑、健肾、补血养气与乌发等功效,对头昏、贫血、眼疾、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都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另外,对于治疗胃溃疡效果尤佳。

    【选购宜忌】

    选购时要看清黑米的色泽和外观。好的黑米有光泽,米粒大小均匀,很少有碎米、爆腰(米粒上有裂纹),无虫,不含杂质;用嘴品尝,优质黑米微甜,没有异味。将黑米的外表层刮掉,如果里面不是白色,则很可能是染色黑米。

    【烹调宜忌】

    宜:只有用小火长时间熬才能熬出黑米的醇香和营养。可事先浸泡一夜再煮,但泡米水不要倒掉,否则营养会随水流失。

    【食用宜忌】

    宜:产妇多吃黑米,可促进身体恢复。

    薏米

    薏米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菌抗癌、利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薏米可入药,用来治疗水肿、脚气病、脾虚泄泻,也可用于肺痈、肠痈等病的治疗。

    【选购宜忌】

    选购薏米时,以粒大、饱满、色白、完整者为佳品。

    【烹调宜忌】

    宜:薏米煮粥前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然后小火慢煮。

    【食用宜忌】

    宜:薏米有比较显着的抗癌作用。特别适合癌症患者在放疗、化疗后食用。

    【贮藏心得】

    薏米夏季受潮极易生虫和发霉,故应贮藏于通风、干燥处。贮藏前要筛除薏米中的粉粒、碎屑,以防止生虫和生霉。少量薏米可密封于缸内或坛中。已发霉的可用清水洗净后再晒干。

    玉米玉米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为精米面的6~8倍,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因此,常吃新鲜玉米能使大便通畅,防治便秘和痔疮,还能减少胃肠病的发生。玉米还有开胃、降脂的功效。玉米含有黄体酮、玉米黄质,尤其后者含量丰富,是抗眼睛老花的极佳食物。

    新鲜玉米还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有辅助治疗癌症的作用。

    【选购宜忌】

    将玉米面反复揉搓,如手心粘满浅黄或深黄的粉末状物质,则说明此玉米面是优质的。将玉米面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如果水变混浊,并呈浅黄或深黄色,则说明此玉米面中掺了颜料。

    【烹调宜忌】

    宜:①煮玉米粥、蒸窝窝头时,宜添加少量碱,使玉米中过多的烟酸释放出来,还能保存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②玉米用牛奶煮熟的方法更好,玉米上不但弥散着淡淡的奶香,牛奶中也融入了些许玉米的清香,吃了玉米再喝牛奶,营养更丰富。③女性可以将玉米打成汁,每天饮用一杯,能刺激胃肠蠕动、加速大便排泄,可防治便秘、肠炎,起到排毒、润肤、祛斑的功效。

    【食用宜忌】

    宜:黄体酮、玉米黄质可以预防老年黄斑性病变的产生。新鲜玉米中的维生素A对防治老年常见的眼干燥症、气管炎、皮肤干燥等症及白内障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忌:玉米发霉后能产生致癌物质,所以千万不要吃发霉的玉米。

    【贮藏心得】

    保存玉米棒需将外皮及毛须去除,洗净后擦干,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入冰箱中冷藏。玉米易受潮发霉,应置于阴凉干燥处。

    【相宜食物】

    玉米+小麦+黄豆=提高对蛋白质的吸收

    玉米+山药=获得更多营养

    玉米+鸡蛋=防止胆固醇过高

    燕麦

    燕麦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溶性纤维和皂苷等,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含量,既能调脂减肥,又可帮助降低血糖。燕麦中富含对人体皮肤有益的维生素E,所以还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

    【烹调宜忌】

    宜:食用燕麦片的一个关键是避免长时间高温煮制,以防止维生素被破坏。燕麦片煮得时间越长,其营养损失就越大。

    【食用宜忌】

    宜:长期食用燕麦片,对于因肝、肾病变,糖尿病、脂肪肝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有明显的疗效。

    忌:燕麦虽然营养丰富,但一次不可吃得太多,否则可能造成胃痉挛或者腹部胀气,须适量进食。

    【贮藏心得】

    密封后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蚕豆

    蚕豆含蛋白质、磷脂、胆碱等,可健脾利湿、消水肿。还含有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并含有丰富的胆碱,能增强记忆力。

    【选购宜忌】

    质量好的蚕豆,应是角大子饱、皮色浅绿、无虫眼、无杂质的。蚕豆皮上若有圆滑而颜色很深的小黑点,则是已被虫蛀食过的。

    【烹调宜忌】

    宜:生蚕豆应多次浸泡或用水焯过后再进行烹制。老蚕豆适宜去除外荚炒着吃,或者放在米中煮豆饭吃。

    【食用宜忌】

    宜:蚕豆适合脾虚腹泻者食用,有增强记忆力的健脑作用,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忌:蚕豆不可生吃,不可多吃,以防腹胀。

    【贮藏心得】

    将两三瓣大蒜放入装蚕豆的容器或口袋中,可使其在两三年内不被虫蛀。

    扁豆

    扁豆中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蛋白的含量比大部分根茎菜都高,具有解渴健脾、补肾止泄、益气生津、解毒下气的功效。扁豆含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烟酸等,具有增强免疫能力和防癌的功效,还有润肤、明目的作用。

    【烹调宜忌】

    宜:扁豆中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素两种物质,必须在高温下才能被破坏,食用时必须彻底烧熟,否则会引起呕吐、恶心、腹痛、头晕等毒性反应。

    【食用宜忌】

    宜:①皮肤瘙痒、急性肠炎者更适合。糖尿病患者由于脾胃虚弱,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平时最好多吃扁豆。②女性可以将扁豆炒熟研成末,每次6~12克,用糯米酒或温水送服,能够缓解白带多的症状。

    黑豆

    黑豆味甘性平,具有活血、祛风、解毒、乌发等功效。黑豆所含的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内分泌活性、神经结构、免疫功能等有重要的作用。

    【选购宜忌】

    豆粒完整、大小均匀、乌黑的才是品质好的。黑豆表面有天然的蜡质,会随着时间而逐渐脱落,故表面有研磨般光泽的黑豆不要购买。

    【烹调宜忌】

    宜:用水轻洗黑豆数次后捞起,将杂质去除,将水沥干后即可食用烹调。如果是要打成汁饮用,可以先将黑豆浸泡一夜,这样比较易于搅拌;如果是要烹煮,可先浸泡2~4小时。

    【食用宜忌】

    忌:豆类的嘌呤含量较高,尿酸过高者不宜一次食用太多。

    【相宜食物】

    黑豆+牛奶=更好地吸收牛奶中的维生素B12

    黄豆

    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黄豆还可抑制皮肤癌、膀胱癌,预防动脉粥状硬化,促进血液循环。

    【选购宜忌】

    颗粒饱满、大小颜色一致、无杂色、无霉烂、无虫蛀、无僵豆、无破皮的是好黄豆。

    【烹调宜忌】

    宜:将豆炒熟,磨成粉后即可食用,可以加牛奶、蜂蜜冲泡。煮黄豆前,先把黄豆用水泡一会儿,这样容易熟,煮的时候放进去一些盐,这样比较容易入味。

    【食用宜忌】

    宜:黄豆中的大豆纤维可以加快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适合减肥者食用。

    忌:黄豆不宜生吃,易产生气体,造成腹胀,消化不良、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应少吃。

    【相宜食物】

    黄豆+牛蹄筋=防颈椎病、美容

    芸豆

    芸豆味甘性平,有温中下气、利肠胃、益肾、补元气等功效。芸豆富含蛋白质及钙、铁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可提高机体新陈代谢。

    【选购宜忌】

    好的芸豆表面光滑,没病斑,颜色均匀,无明显的虫眼。颗粒饱满,色泽鲜明。

    【烹调宜忌】

    忌:芸豆不宜生食,夹生芸豆也不宜吃。因为芸豆中含有一种蛋白,必须在高温下才能被破坏,所以食用芸豆必须煮熟煮透,消除毒性。

    【食用宜忌】

    宜:芸豆有高钾、高镁、低钠的特点,适合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低血钾和忌盐患者食用。连皮食用可保存膳食纤维和矿物质。

    忌:在消化过程中易产生胀气,消化功能不良、慢性消化道疾病者应少吃。

    【贮藏心得】

    在容器底部铺上盐存放就不会生虫。

    绿豆

    绿豆蛋白质的含量几乎是大米的3倍,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都比大米多,其赖氨酸含量更是大米和小米的1~3倍。因此,它不但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还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有“济世之食谷”的美称。

    【选购宜忌】

    正常的绿豆应为清绿色或黄绿色。辨别绿豆时,一是观其色,如是褐色,说明品质已经变了;二是观其形,如表面白点多或中空壳较多,说明已被虫蛀。

    【烹调宜忌】

    宜:绿豆有降血脂、解毒之效,能降低胆固醇、养护肾脏。老少皆宜,四季均可食用。绿豆煮前浸泡,可缩短煮熟的时间。

    忌:①煮绿豆忌用铁锅,因为豆皮中所含的单宁遇铁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单宁铁,并使绿豆的汤汁变为黑色,影响绿豆汤的味道也阻碍人体的消化吸收。②绿豆不宜煮得过烂,以免使有机酸和维生素遭到破坏,降低清热解毒的功效。③绿豆必须要煮熟,否则腥味强烈,食用后易恶心、呕吐。

    【食用宜忌】

    宜:用绿豆和白萝卜煎汤食用,有助于预防流感。夏季儿童易生疮疖痈肿,可经常喝些绿豆汤,并用醋调和绿豆粉外敷患处。

    忌:绿豆具有解毒的功效,但体质虚弱和正在吃中药的人尽量不吃或少吃。绿豆性凉,脾胃虚寒、肾气不足、腰痛的人也不宜多吃。

    【贮藏心得】

    将绿豆在日光下暴晒5个小时,然后趁热密封保存。

    【相宜食物】

    绿豆+燕麦=控制血糖

    绿豆中含淀粉较多,易在人体内转化为血糖,使血糖含量升高;燕麦有抑制血糖值上升的作用。若两者搭配,既可补充必要的营养,又可有效控制血糖含量,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豆腐

    豆腐中蛋白质含量高,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因此,常吃豆腐可以保护肝脏,促进机体代谢,增加免疫力并且有解毒作用。豆腐具有益气、补虚等多方面的功能。

    【选购宜忌】

    宜:豆腐本身的颜色略带点微黄色,优质豆腐切面比较整齐,无杂质。

    忌:劣质豆腐切面不整齐,有时还嵌有杂质,容易破碎,表面发黏。

    【烹调宜忌】

    宜:将鲜豆腐放在淡盐水中泡半小时之后再烹调,就不会破碎了。豆腐下锅前,先在沸水中浸泡片刻,以便除去异味,这样做的豆腐口感好,味美香甜。

    【食用宜忌】

    宜:蛋类、肉类蛋白质中的蛋氨酸含量较高,豆腐应与此类食物混合食用,如豆腐炒鸡蛋、肉末豆腐、肉片烧豆腐等。这样搭配食用,可提高豆腐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忌:胃寒者、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以及服用四环素类药物时,不宜吃豆腐。

    【贮藏心得】

    豆腐买回后,应立刻浸泡于清凉水中,并置于冰箱中冷藏,待烹调前再取出,但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以充分保持新鲜。

    【相宜食物】

    豆腐+鱼=补钙

    豆腐中含蛋氨酸较少,而鱼肉氨基酸含量丰富。豆腐中钙的含量高,鱼肉含有维生素D,两者同食,有助于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可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豆腐+萝卜=有利于消化豆腐富含植物蛋白,脾胃弱的人多食会引起消化不良。萝卜有很强的助消化能力,同煮可使豆腐营养被大量吸收。

    【相克食物】

    豆腐+蜂蜜=腹泻

    豆腐干

    豆腐干营养丰富、既香又鲜,被誉为“素火腿”。还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可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

    【选购宜忌】

    宜:要挑选呈乳白色或浅黄色,有光泽,厚薄均匀,边角整齐,有一定弹性,柔软有劲的。

    【烹调宜忌】

    宜:切豆腐干前可先煮一会儿(在沸水中要放点盐)捞出,趁热摊平,用重物压实,等到凉透再切。这样切时既省力,又不宜碎乱,容易切成很细的丝,而且也没有豆腥味了。

    【食用宜忌】

    宜:患肥胖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常吃豆腐干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

    忌:①豆腐干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异常的痛风患者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不宜吃豆腐干。②老人、缺铁性贫血患者也要少食。③肾炎、肾功能不全者最好少吃,否则会加重病情。

    腐竹

    腐竹中谷氨酸含量很高,具有良好的健脑作用,能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腐竹中所含有的磷脂还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收到防治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效果;腐竹中的大豆皂苷有抗炎、抗溃疡等作用。

    【选购宜忌】

    宜:①色泽为淡黄色,呈纤维状,迎着光线能看到纤维组织,摸上去易碎的腐竹质量好。②将腐竹在温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后,轻拉有一定弹性,泡出来的水是淡黄色且不混浊的是佳品。

    忌:①不要买有苦味、涩味、酸味或是发霉味道的腐竹。②不要购买呈枝条或片叶状,并有较多折断的枝条或碎块,有较多实心条的腐竹。

    【烹调宜忌】

    宜:腐竹应用温水泡发,若用热水会外烂里硬,凉水泡则太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