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取材范围广泛,作家的作品就很难固定在某个面上。在中国当代小小说作家中,除了孙方友以陈州为背景写了大量的土匪题材的作品外,其余的,就选材领域来说,都比较杂,很难对其作品进行归类。当然,每个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都有他的倾向性,某类题材的作品多一些,从而逐渐形成他创作的主体方向。比如作家刘立勤在写了大量的其他题材的小小说作品的同时,有意用小小说这种形式,对爱情题材方面进行探索。
爱情,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古到今,优秀作品举不胜举。比如《牡丹亭》中的柳梦梅与杜丽娘游园惊梦般的潇洒爱情故事;比如《西厢记》里的张生与崔莺莺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些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既给我们后人的创作树立了典范,无疑也给后人的创作设立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尤其是小小说这种新型的文体,它的篇幅短小,不能设置大起大落的情节,不能做邪种撼天地、泣鬼神的描写,它只能靠一系列的作品,围土成堰。刘立勤在这方面的探索,无疑是成功的。
刘立勤的爱情小小说创作,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他早期创作的爱情小小说作品,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对传统爱情观的坚守期。
这个时期的作品以《女人》《揭不开的红盖头》等为代表。传统的爱情观,时时地就在他的作品里闪现。全都在为坚贞的爱情而讴歌。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就得从一而终,就得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就得为他守节。《女人》中的女人,男人在一次给她炸鱼时被炸死了,女人靠着门,一等就是二十年,甚至等她那长大了的女儿死了男人,她也要女儿像她一样,生下肚里的孩子,为男人守节。同样的,在《揭不开的红盖头》中,五婶在新婚之夜人洞房时,五叔被抓了壮丁,五婶就顶着那红盖头等了五叔一生,直到死。
刘立勤出生在20世纪的60年代,他出生的十多年前,刘家还是当地最大的地主。他们家居住的房子都是庄园式的,被称作刘家大院。刘立勤未能目睹家族兴旺时的情景,他出生时,刘家大院已被分割成无数的小单元,住进了贫下中农。大杂院,总是有能人的,他们能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能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这些传统的民间爱情故事,在不觉之中,渗透到了刘立勤的思想中,他早期小小说的爱情观也许正来源于此。
这些爱情小小说在结构上,也有相通之处:两个人相爱了,要结婚时,一方却出了意外,另一方就为他们的爱去坚守。
稍后,刘立勤的爱情小小说作品又有了些微的变化。首先是在小说的结构上,男女双方都出现在了小说中,彼此都爱上了对方,却不知该怎样去向对方表达爱,或者都在等待着对方向自己传达爱的信息,直到最后两个心心相爱的人错过了爱的机会。我们暂且把这称为被动式的爱情。如《永远的隔壁》《征婚》等。《征婚》中的柳喜欢上了女孩小雨,却因年龄的关系,不敢把这份情感表达出来。但他也知道小雨是爱着他的,就想了个办法——征婚,并把他的这个想法告诉了小雨。他是希望爱着他的小雨来阻止他的这个行动。没想到小雨没有阻止他不说,还祝他成功。柳的征婚启事刊出后,收到了许许多多的应征信,他因心里有着小雨,这些信他竟然一封也没拆。直到小雨结了婚后,他才知道,其实小雨也写了应征信。
阴差阳错,是这类爱情小说的主要结构方式。小说也多是以悲剧的方式结尾。但纵观这一时期刘立勤的爱情小小说作品,主人公的爱情都是那么的纯真,没有掺杂一点爱情之外的东西。爱情就是爱情,没有爱情以外的附加条件。
人们的生活越简单,爱情也就越单纯。
第二个阶段,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3年,我们把他这期间的爱情小小说作品称为爱情迷茫期。
这个阶段的爱情小小说主要以《纯情女子》和《碎片》为代表。
这个时期,刘立勤正好走出了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刘家大院,到乡镇工作,他开始做文化干事,后来又当镇政府的文书。生活的改变,让他接触到了更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传统的爱情观在现实面前开始一点点地破碎,像春天的冰一样慢慢地化去。他开始认识到了爱情的复杂性,爱情除了‘爱情本身之外,还会有许多附加的东西。
《纯情女子》中,林从南国回小城后,想在小城找到自己的爱情。妲是林在小城里找到的唯一的一个淑女。妲不仅长得可人——清纯如水,气质也不凡,还是名牌大学毕业。这样的女孩可真算得上完美无缺的了,没想到,妲原来沦落风尘,做了小姐。妲究竟是怎样走上这条路的,小说是没有说,但从这里我们已开始看到了刘立勤对传统爱情观的动摇。
同样的,在《碎片》中,我们看到了,爱情在金钱面前的步步退缩。老石年轻时喜欢一个叫美玉的女子,可因为拿不出两千块的彩礼钱,美玉嫁给了公社书记的儿子。十八年后,在山西大发了的老石怀着对美玉的梦想回来后,美玉的女儿已长大成人了,而美玉呢,也和公社书记的儿子离了婚。老石去美玉家想续前缘,没想到美玉却说出了这样的话:“你的心思我知道,红玉(美玉的女儿)也大了,……我老了,也干不了活,你给十万八万的,就可以把红玉领走。”
巴尔扎克说过,“金钱搅在爱情一块儿,不是太丑恶了吗?”可现实就是如此。刘立勤不得不对爱情产生怀疑,产生迷惑。爱情为什么在权贵、在金钱、在名利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这也是所有人的疑问,刘立勤显然也没有办法找到答案。
第三阶段,是2003年以后的爱情小小说作品。这个时期,刘立勤试图从他的作品中为爱情找到一点出路,我们将其称为探索期。
爱情真的就被金钱、权贵、名利绑架了吗?这个世界真的就没有了纯情之爱了?带着这样的困惑,刘立勤开始了他的爱情小小说创作。他希望他小说的主人公能从现实中清醒过来。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以《今夜无人喝彩》《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爱情》为代表。
在《今夜无人喝彩》中,主人公田歌是一个新潮的女孩。她的身边总会围绕着许多护花使者。有手握权柄的主儿,有腰缠万贯的主儿。田歌穿梭在这些人当中,自然是如鱼得水。平安夜,田歌在商场看上了一件黑色的真皮旗袍,突然想起了作家的话,“你美得我恨不得把你吃了。”她就掏出手机想找一个男人来为自己的美丽喝彩,分享她的喜悦。可她掏出手机却没有找作家的电话,而是找给了一个叫大头的老板。因为作家虽然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但田歌却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读者。没想到大头接了电话,却说有生意要谈,让她买了衣服明天凭发票报销,就挂了电话。田歌又找电话,但还是没有打给作家,她打给了一个经理。经理答应出钱,也不愿意出来,因为他要陪自己的老婆孩子过平安夜。田歌就这样一个个电话打下去,结果几乎一样。最终,田歌不得不把电话找给了那个作家。因为她现在是要一个男人来为她的美丽喝彩,而作家的喝彩也是最好听的。可作家接了电话却说要陪女朋友过生日。田歌问作家:你不是说我是你心中永远的爱人吗?作家说,但我需要一个真心关心我的人。
也就是这句话,让田歌明白了:“女人最美丽的时刻,应该献给自己最爱的男人;只有自己最爱的男人才有最真诚和最真切的喝彩。”可田歌身边有这样的男人么?有谁能为自己来喝彩呢?——一个在爱的迷茫里的女人,在这个平安夜突然觉醒了。
《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爱情》中的大威,之所以有那样悲惨的结局,完全是因为他对现实中的爱情的认识太清醒了。他虽然长得高大威猛,且又帅气逼人,但他同时又明白现实中的爱情已被金钱、权势、名利所绑架,即便是有许多人获得了暂时的爱情,但最终还不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分道扬镳了?也许大威正是看透了这些,才认识到,只有改变了这一切,谈婚论嫁才算完美。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呢?大威做到了吗?
这时候,刘立勤的爱情小小说已由迷茫开始对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发出了拷问。开始了去对爱情的含义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但经过一番挣扎后,刘立勤还是迷惑了。真正的爱情应该是高尚的,是浪漫的。浪漫的爱情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但爱情又是世俗的。世俗的爱情就是结婚生子,就是过日子。而当爱情具体到这些的时候,人们又怎能超脱得了呢?比如《游戏》中的秘书小黄,当女老板的游戏结束之后,他不还是抛妻离子和女老板结合了吗?
评论家冯辉先生说过:“男人与女人的心理是太复杂了,无怪乎被理论家称之为内宇宙。”爱情是由男人和女人构成的,自然爱情就更复杂了。
但愿作家刘立勤能为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找到一条理想的爱情通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